CN218116622U - 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16622U CN218116622U CN202222298004.5U CN202222298004U CN218116622U CN 218116622 U CN218116622 U CN 218116622U CN 202222298004 U CN202222298004 U CN 202222298004U CN 218116622 U CN218116622 U CN 2181166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water
- pipeline
- industrial park
- transverse
- me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065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54 risk control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864 cross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40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031 short term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上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雨水收集管网、雨水收集池和至少一个监测井,雨水收集管网包括相连通的主管道和多个单元片区管道,每一单元片区管道设置有单元片区汇入处;每一监测井设置于一单元片区汇入处,每一监测井包括监测井本体、井盖、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及检测件,检测件设置于监测井本体上,第一控制阀设置于第一进水口内,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二进水口内。上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多个监测井能够对不同单元区内的雨水做到分区收集、实时监控、及时处理,从而提高工业园区内的环境风险监控应急处置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园区是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和服务,实现工业集约化、经济发展的特定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风险应急防控能力对工业园区发展至关重要。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雨水收集设计的总体规划中,往往在是对整个工业园区的管道进行整体地规划,以形成一整体的管网,并在整体的管网内安装雨水箅、雨水检查井和排放口,从而组成传统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
一般工业园区包括多种不同的生产主体,例如化工园区、电镀园区等,由于工业园区的占地面积通常较大,遭遇降雨时雨水汇水面积也较大,在暴雨来袭或污水泄漏事故等环境风险时,工业园区雨水收集、雨水水质监控工作难度较大,无法快速作出应对,以及精准找到污染源并对污染雨水进行有效处理和处置。
尤其对于化工园区或电镀园区而言,风险监控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化工园区或电镀园区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容易在空气中挥发,在降雨时空气中挥发的化学品及地面上的油污、灰尘等容易混杂在雨水中从而造成雨水污染现象。若不能对污染的雨水进行较好风险监控,则污染的雨水会一并汇入整个雨水收集的管网中,从而造成整个管网的雨水都被污染甚至导致雨水超标,不仅加大后续对超标雨水及其管道的处理难度及成本。本专利为一种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旨在提供一套新型工业园区雨水收集系统,能够快速精准寻源切源、监控雨水收集、水质情况,将涉雨水污染区域控制在最小单元,实施有效处理处置,防止污染面积扩大。在提高工业园区风险应急能力、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同时实现雨水资源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精准寻源切源,控制污染雨水扩散、风险监控应急效果较好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包括:
雨水收集管网,所述雨水收集管网包括相连通的主管道和多个单元片区管道,每一所述单元片区管道设置有单元片区汇入处;
至少一个监测井,每一所述监测井设置于一所述单元片区汇入处,每一所述监测井包括监测井本体、井盖、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及检测件,所述监测井本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单元片区管道相连通,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监测井本体上,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内,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内,所述检测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分别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井盖设于所述容纳腔;
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井还包括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第一过滤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各所述滤孔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卡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片区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汇入横向管道、汇入纵向管道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之间设置有所述监测井,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之间设置有所述监测井,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所述汇入纵向管道、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和各所述监测井连接形成单向流动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的第二端形成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监测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还包括多个过流井,各所述过流井并排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管网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片区汇入处设置有高压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为预埋钢性防水套管;及/或,所述单元片区管道为预埋钢性防水套管。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回收利用设备还包括废水处理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由于雨水收集管网包括相连通的主管道和多个单元片区管道,以将工业园区内的雨水收集管网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片区管道,以对独立的单元片区管道进行较好监控管理,降低了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的风险监控的难度;通过在单元片区汇入处对应设置有监测井,监测井形成有容纳腔,以使单元片区管道内的雨水能够流入容纳腔,由于检测件设置于监测井本体上,以对流入容纳腔的雨水的指标进行监控,如此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污染源;又由于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进水口内,第二控制阀设置于第二进水口内,以对经过第一进水口流入容纳腔的雨水和第二进水口流入容纳腔的雨水进行监控,检测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可以分别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使得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能够对相应的进水口进行关闭或开启,例如,当监控数据值显示超标时,若第一进水口的雨水出现超标现象时,则第一控制阀门对第一进水口实行关闭,若第二进水口的雨水出现超标现象时,则第二控制阀门对第二进水口实行关闭,以快速及时地隔离超标的雨水进入容纳腔,避免了超标的雨水对整个管网造成交叉污染,以实现了对不同单元片区管道的雨水精准实时的监控,从而使得用户只对超标的单元片区管道的雨水及管道进行处理,减轻了后续对超标雨水的处理难度及管道的清洗成本。后续对废水处理池处理后清洁雨水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且提高了对合格雨水的回收利用率。此外,容纳腔还能够收集一定量的雨水,以为火灾等意外情形提供备用水,尤其适用于化工园区或电镀园区的雨水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3图1所示的B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图1所示的C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5图1所示的D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示监控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一方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示雨水回收利用设备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0、雨水收集管网;110、主管道;111、主管道主体;112、连通管;120、单元片区管道;121、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1、第一汇集管;122、汇入纵向管道;1221、第二汇集管;123、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1、第三汇集管;130、单元片区汇入处;210、监测井;211、监测井本体;2111、容纳腔;212、井盖;213、第一进水口;214、第二进水口;215、出水口;216、第一过滤板;220、检测件;;231、第一控制阀;232、第二控制阀;300、雨水收集池;310、阀门;400、过流井;500、高压泵;600、暂存罐;610、连接泵;
20、雨水回收利用系统;21、风险监控组件;22、排污口;23、废水排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包括雨水收集管网100、雨水收集池300和至少一个监测井210,所述雨水收集管网100包括相连通的主管道110和多个单元片区管道120,请一并参阅图4、图5和图6,每一所述监测井210设置于一所述单元片区汇入处130,每一所述监测井210包括监测井本体211、井盖212、第一进水口213、第二进水口214、出水口215、第一控制阀231、第二控制阀232及检测件220,所述监测井本体211内形成有容纳腔2111,所述容纳腔2111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213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14与所述单元片区管道120相连通,所述容纳腔2111通过所述出水口215与所述主管道110相连通,所述检测件220设置于所述监测井本体211上,所述第一控制阀231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213内,所述第二控制阀232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14内,所述井盖212设于所述容纳腔2111;所述雨水收集池300与所述主管道110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220用于监控雨水的指标,以输出雨水的指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检测件220对雨水的指标的监控的方法、第一控制阀231的控制方法、第二控制阀232的控制方法、外部的控制器根据检测件220的监控数据值作出的判断等均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仅对检测件220、第一控制阀231、第二控制阀232的连接关系及位置关系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收集池300与所述主管道110之间还设置有阀门310,所述阀门310用于控制所述主管道110内雨水的开启与关闭,以控制雨水流入雨水收集池300。
上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由于雨水收集管网100包括相连通的主管道110和多个单元片区管道120,以将工业园区内的雨水收集管网100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片区管道120,以对独立的单元片区管道120进行较好监控管理,降低了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的风险监控的难度;通过在单元片区汇入处130对应设置有监测井210,监测井210形成有容纳腔2111,以使单元片区管道120内的雨水能够流入容纳腔2111,由于检测件220设置于监测井本体211上,以对流入容纳腔2111的雨水的指标进行监控,如此,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污染源,又由于第一控制阀231设置在第一进水口213内,第二控制阀232设置于第二进水口214内,以对经过第一进水口213流入容纳腔2111的雨水和第二进水口214流入容纳腔2111的雨水进行监控,检测件220、第一控制阀231和第二控制阀232可以分别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时,以使得第一控制阀231和第二控制阀232能够对相应的进水口进行关闭或开启,例如,当监控数据值显示超标时,若第一进水口213的雨水出现超标现象时,则第一控制阀231对第一进水口213实行关闭,若第二进水口214的雨水出现超标现象时,则第二控制阀232对第二进水口214实行关闭,以快速及时地隔离超标的雨水进入容纳腔2111,避免了超标的雨水对整个管网造成交叉污染,以实现了对不同单元片区管道120的雨水精准实时的监控,从而使得用户只对超标的单元片区管道120的雨水及管道进行处理,以减轻了后续对超标雨水的处理难度及管道的清洗成本,进而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且提高了对合格雨水的回收利用率。此外,容纳腔2111能够收集一定量的雨水,以为火灾等意外情形提供备用水,尤其适用于化工园区或电镀园区的雨水收集。
在本实施例中,当某个监测井210出现指标超标现象时,可以同时关闭与超标相邻的监测井210,这样,以使监测井210能够更面全部地阻挡超标的雨水进入雨水收集管网100,以使工业园区雨水收集系统10对雨水的风险监控更全面且精准。
请参阅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雨水收集系统10还包括风险监控组件21,所述风险监控组件21包括风险监控池24,所述风险监控池24与所述主管道110相连通,所述风险监控池24分别设置有相连通的排污口22和废水排放口23,所述排污口22用于与市政管道连通,所述废水排放口23用于与雨水收集池300相连通。可以理解,当某个单元片区管道120出现污染时,监测井210能够快速地检测到相对应的单元片区管道120,并封闭相对应的控制阀,以使超标的雨水流入主管道110并进入风险检测池24,并经废水排放口23流至雨水收集池300内,这样,实现对超标的雨水的回收。进一步地,若雨水未出现超标现象,则雨水能够会流至排污口22,最后经排污口22流至市政管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运用中,雨水收集前的15分钟均设置进入雨水收集池300,由于长时间未使用的雨水收集管网100管道容易滋长细菌以导致雨水的指标不合格,因此,本申请通过对雨水收集前的15分钟进行排放至雨水收集池300,以避免超标的雨水流入至市政管道,以确保合格雨水进入市政管道,提高了对雨水的更准确的监控。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井210还包括第一过滤板216,所述第一过滤板216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第一过滤板216设置于所述容纳腔2111内,各所述滤孔与所述容纳腔2111相连通,以使第一过滤板216能够对地面的雨水进行初过滤,以得到较为干净的雨水,且提高监测井210的检测准确性。为了便于用户拆装第一过滤板2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板216与所述容纳腔2111的侧壁卡合连接。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对工业园区内雨水的收集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片区管道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汇入纵向管道122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之间设置有所述监测井210,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之间设置有所述监测井210,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和各所述监测井210连接形成单向流动管。可以理解,由于工业园区内包括化工园区、电镀园区等多栋不同的厂房,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汇入纵向管道122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分别环绕设置于一栋厂房的外周缘,并形成单向流动管,一方面能够提高对厂房四周的雨水的收集量,另一方面形成的单向流动管能够有效减少了单元片区管道120内雨水的交叉污染,以很好地提高对单元片区管道120的风险监控。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的第二端形成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监测井210。可以理解,由于第一连接处和第二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监测井210,使得监测井210能够将单元片区管道120细分成多个更小单元,以便用户更快速精准地做到寻源并切源,有效避免超标的雨水进入雨水收集管网100以造成整个雨水收集管网100的雨水被污染,以实现对单元片区管道120内雨水更好的风险监控,不仅提高了对雨水收集管网100的精准检测,且提高了单元片区管道120内其他合格雨水的回收利用率,且减轻了后续超标雨水的处理难度及成本,以及减少了超标的单元片区管道120的清洗长度及清洗时水的用量,从而降低了超标的单元片区管道120的清洗成本及水资源的使用量。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片区管道120为开环设置。可以理解,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汇入纵向管道122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连接形成有一缺口,以使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不能连接形成一闭环,以实现单元片区管道120具有单向流动,以更好地避免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汇入纵向管道122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雨水出现交叉污染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和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横向分布于工业园区上,所述第二汇入纵向管道122纵向分布于工业园区上,以使汇入横向管道和汇入纵向管道122能够交错分布在工业园区上,这样,较好地提高了单元片区管道120在工业园区的分布面积,从而提高了对工业园区的雨水的收集量,进而提高了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倾斜埋设在工业园的地面内。可以理解的,通过将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倾斜埋设在地面内,从而使得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能够在工业园的地面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即使得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两端存在着一定的高低差,以使工业园的地面的雨水能够更好更快速地流入至汇入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避免了工业园的地面容易出现大量的积水现象,从而提高了对工业园区的雨水的防洪效果。同样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倾斜埋设在工业园的地面内,以进一步提高工业园的地面的雨水能够更好更快速地流入至汇入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内,以更好地提高对工业园区的雨水的水平方向的防洪效果。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倾斜埋设在工业园的地面内,以进一步提高工业园的地面的雨水能够更好更快速地流入至汇入纵向管道122内,以更好地提高对工业园区的雨水的竖直方向的防洪效果,这样,使得工业园区的雨水能够更全面且更快速地流入至单元片区管道120,不仅提高了对工业园区内雨水的回收利用率,且提高了工业园区的雨水的防洪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倾斜角度为22°~25°,以实现对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倾斜埋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的倾斜角度为12°~20°,以实现对汇入纵向管道122的倾斜埋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倾斜角度为5°~10°,以实现对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倾斜埋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由由靠近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向远离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逐渐向地面的竖直方向向上倾斜,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由靠近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向远离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逐渐向地面竖直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由靠近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向远离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逐渐向地面的竖直方向向上倾斜。这样,使得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靠近汇入纵向管道122的一端为倾斜的第一低位部,而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远离汇入纵向管道122的另一端为倾斜的第一高位部,以实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高低位设置,同样的,汇入纵向管道122靠近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一端为倾斜的第二高位部,而靠近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另一端为倾斜的第二低位部,以实现汇入纵向管道122的高低位设置,同样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靠近汇入纵向管道122的一端为倾斜的第三低位部,而远离汇入纵向管道122的另一端倾斜的第三高位部,并且通过将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倾斜角度为22°~25°,汇入纵向管道122的倾斜角度为12°~20°,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倾斜角度5°~10°,从而使得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和汇入纵向管能够形成阶梯式的坡度,以形成阶梯式的单向倾斜流动的单元片区管道120,不仅实现对工业园区地面雨水的快速汇入,且确保汇入至单元片区管道120具有较好的流动速度,将单元片区管道120内的雨水能够更快速地流入至雨水收集池300,从而实现单元片区管道120内的雨水的单向快速流动,以避免工业园内地面出现较大的积水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与汇入纵向管道122的第一连接处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与汇入纵向管道122的第二连接处均设置有监测井210,为了避免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的雨水流速较大而造成第一连接处的监测井210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倾斜角度为22°~25°,汇入纵向管道122的倾斜角度为12°~20°,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倾斜角度为5°~10°,这样,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倾斜角度、汇入纵向管道122的倾斜角度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倾斜角度坡度相对较缓,以避免单元片区管道120内的雨水流速波动太大以影响监测井210检测的准确性,以实现对单元片区管道120较精准检测,以实现对超标雨水的快速检测与切断,从而实现对工业园区的雨水很好的风险监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还设置有第一截流板,所述第一截流板设置于远离地面的一侧上。可以理解,通过在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增设有第一截流板,从而使得第一截流板能够有效地减缓进入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的雨水的流速,以避免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的雨水流速较大以影响第一连接处的监测井210检测的准确性,以确保对单元片区管道120内雨水的精确实时监控,从而提高了对工业园区雨水监控的精准性。同样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还设置有第二截流板,所述第二截流板设置于远离地面的一侧上,以有效地减缓进入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内的雨水的流速,以避免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内的雨水流速较大以影响第二连接处的监测井210检测的准确性。此外,第一截流板和第二截流板能够有效地对单元片区内的雨水中的淤泥进行阻挡,从而避免了大量的淤泥进入监测井210以影响监测井210检测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流板和所述第二截流板的形状均为沙漏型。可以理解的,沙漏型的第一截流板能够将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的雨水打散成多股流水,一方面有效减轻了流入雨水对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冲击力,从而对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起到较的保护,另一方面有效地减缓了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内雨水的流速,以确保第一连接处的监测井210检测的准确性。同样地,沙漏型的第二截流板能够将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内的雨水打散成多股流水,一方面有效减轻了流入雨水对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内冲击力,从而对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起到较的保护,另一方面有效地减缓了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内雨水的流速,以确保第二连接处的监测井210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由于沙漏型的第一截流板和沙漏型的第二截流板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变大,从而在中部对称形成有流通避让部,以使流入雨水能够更好地从中部对称的流通避让部分散流过,以有效避免了第一截流板和第二截流板受到雨水的冲击发生变形的现象,以确保了第一截流板和第二截流板在长期使用下不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延长了第一截流板和第二截流板的使用寿命及确保了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内雨水具有较好地截流分散效果。
为了提高对工业园区内雨水的收集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还包括多个过流井400,各所述过流井400并排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管网100上,并且各所述过流井400沿所述雨水收集管网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通过在雨水收集管网100增设有多个过流井400,能够提高雨水收集管网100在工业园区的分布,以实现更好对工业园区的地面雨水的收集,从而提高了对工业园区的地面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远离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汇集管1211,如此可以提高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在工业园区的分布,以提高对工业园区的地面雨水的收集。同样地,远离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汇集管1221,以提高汇入纵向管道122在工业园区的分布,以提高对工业园区的地面雨水的收集。同样地,远离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汇集管1231,以提高汇入纵向管道122在工业园区的分布,以提高对工业园区的地面雨水的收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远离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的一端形成有Y字型的第一汇集部,所述第一汇集部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的雨水收集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远离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的一端形成有Y字型的第二汇集部,所述第二汇集部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的雨水收集量,从而提高对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过流井400设置有第二过滤板。可以理解,通过在各个过流井400上增设有第二过滤板,从而使得各个过滤板能够对工业园区地面的雨水进行初过滤,以得到较为干净的雨水,一方面有效避免单元片区管道120出现堵塞的现象,以确保工业园区地面的雨水能够更快速地进入雨水收集池300中,另一方面还可以确保监测井210的检测准确性,避免落叶或垃圾等流入遮挡检测件220以影响检测的灵敏度。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过滤板与过流井400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二过滤板在长期使用下容易出现堵塞或损坏的现象,因此,通过将第二过滤板与过流井400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用户对堵塞或损坏的第二过滤板进行快速的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110包括主管道主体111和多个连通管112,每一所述连通管112与相对应的所述监测井210的第二进水口214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213与所述主管道110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口215与所述主管道110的另一端连通,以使连通管112与主管道110形成交汇处130,以实现主管道110、监测井210和单元片区管道120的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主体111环绕设置在整个工业园区的外周缘,以使主管道主体111能够包围设置在整个工业园区的外周缘,实现了雨水收集管网100对整个工业园区的较全面的覆盖,且与多个单元片区管道120形成更全面覆盖,以更好地提高对工业园区的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还包括多个报警,每一所述报警器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监测井210上,所述报警器用于对所述监测井210的监控报警,当某个监测井210内的雨水出现超标的现象时,报警器能够发出警报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根据警报的报警器精准快速地找到具体超标的雨水,并对超标的雨水进行及时的防控措施,以实现对工业园区内的雨水更好的风险监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还包括车载泵,所述车载泵用于对超标雨水的快速抽取。可以理解,当某个监测井210出现超标雨水时,智能关闭第一控制阀231或第二控制阀232,以将超标的雨水进行阻挡,同时配合着报警器发出的报警提示,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地根据报警信息找到超标的雨水所在的位置,并将监测井210打开,再利用车载泵将超标的雨水快速地抽走,从而避免超标的雨水流入雨水收集管网100造成各个单元片区管道120的交叉污染。
如图1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还包括多个暂存罐600,每一所述暂存罐600设置于一所述监测井210的旁边,所述暂存罐600用于收集超标的雨水。可以理解,由于对超标的雨水所在的单元片区管道120的流入口进行了关闭,使得超标的雨水所在的位置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尤其是面对大暴雨时,车载泵还未及时到达现场时,工业园区的地面更容易出现大面积的积水现象。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监测井210的旁边增设有暂存罐600,使得暂存罐600能够与单元片区管道120相连通,从而使得暂存罐600能够有效地将超标的雨水收集在暂存罐600内,避免了工业园区的地面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121设置有一所述暂存罐600,每一所述汇入纵向管道122设置有一所述暂存罐600,每一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123设置有一所述暂存罐600,这样,避免了工业园区的地面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暂存罐600内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并且所述第三控制阀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如此,当检测件220检测出某个监测井210的雨水出现超标时,第三控制阀能够启动开启功能,以使超标的雨水能够流入暂存罐600内。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暂存罐600设置有连接泵610,以便连接泵610与车载泵实现快速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泵610凸起设置在所述暂存罐600内,并且所述连接泵610与工业区地面保持平齐,如此,避免了连接泵610外露设置在地面,一方面便于用户快速地开启连接泵610,以实现与连接泵610地快速连接,以便车载泵能够快速地将超标的雨水抽走,从而避免了工业园区的地面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连接泵610与工业区地面保持平齐,避免了外露的连接泵610容易绊倒路人,从而提高了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使单元片区汇入的雨水能够更快速地流入下一环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片区汇入处130设置有高压泵500,以增加单元片区汇入雨水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雨水能够更快速地流入雨水收集池30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泵500为高压潜水泵。
为了实现雨水收集管网100的预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110为预埋钢性防水套管,相对传统的水泥管而言,采用预埋钢性防水套管不仅管径小,以便用户预埋,即预埋深度较浅,进一步地,各个预埋钢性防水套管连接性较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主管道110出现渗漏的现象。同理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片区管道120为预埋钢性防水套管,有效地避免了单元片区管道120道出现渗漏的现象,进而提高了雨水收集管网100的密封性,以使更多的雨水能够汇入雨水收集池30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埋钢性防水套管为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可以理解,由于双壁波纹管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单元片区管道120的总流量,使得工业园区地面的雨水能够快速地汇入至单元片区管道120内,有效避免了工业园区地面出现积水的现象,且双壁波纹管的抗渗漏效果好,有效避免了雨水在雨水收集管网100出现渗漏的现象,从而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本申请还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可以理解,上述的雨水回收利用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对雨水的收集量,且避免了雨水收集管网100出现渗漏的现象,且能够对单元片区管道120进行单独的实时监控,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超标的雨水所在的位置,以便用户对超标的雨水进行及时防控措施,从而有效避免了超标的雨水流入雨水收集管网100造成交叉污染,进而提高对工业园区内的雨水的风险监控指数,以做到快速寻源切源,进而减轻了后续雨水的处理难度及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雨水回收利用设备还包括废水处理池。可以理解,通过将雨水收集池300内的雨水排放至废水处理池进行药水处理,以使雨水的各项指标达到使用的标准,最后经废水处理池处理后的雨水会循环排至废水处理加药池或者中水回用设备中进行循环使用,从而提高了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由于雨水收集管网100包括相连通的主管道110和多个单元片区管道120,以将工业园区内的雨水收集管网100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片区管道120,以对独立的单元片区管道120进行较好监控管理,降低了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10的风险监控的难度;通过在单元片区汇入处130对应设置有监测井210,监测井210形成有容纳腔2111,以使单元片区管道120内的雨水能够流入容纳腔2111,由于检测件220设置于监测井本体211上,以对流入容纳腔2111的雨水的指标进行监控,如此,可以快速精准地找到污染源,又由于第一控制阀231设置在第一进水口213内,第二控制阀232设置于第二进水口214内,以对经过第一进水口213流入容纳腔2111的雨水和第二进水口214流入容纳腔2111的雨水进行监控,检测件220、第一控制阀231和第二控制阀232可以分别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时,以使得第一控制阀231和第二控制阀232能够对相应的进水口进行关闭或开启,例如,当监控数据值显示超标时,若第一进水口213的雨水出现超标现象时,则第一控制阀231对第一进水口213实行关闭,若第二进水口214的雨水出现超标现象时,则第二控制阀232对第二进水口214实行关闭,以快速及时地隔离超标的雨水进入容纳腔2111,避免了超标的雨水对整个管网造成交叉污染,以实现了对不同单元片区管道120的雨水精准实时的监控,从而使得用户只对超标的单元片区管道120的雨水及管道进行处理,以减轻了后续对超标雨水的处理难度及管道的清洗成本,进而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且提高了对合格雨水的回收利用率。此外,容纳腔2111能够收集一定量的雨水,以为火灾等意外情形提供备用水,尤其适用于化工园区或电镀园区的雨水收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雨水收集管网,所述雨水收集管网包括相连通的主管道和多个单元片区管道,每一所述单元片区管道设置有单元片区汇入处;
至少一个监测井,每一所述监测井设置于一所述单元片区汇入处,每一所述监测井包括监测井本体、井盖、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出水口、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及检测件,所述监测井本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单元片区管道相连通,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出水口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监测井本体上,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内,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内,所述检测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分别用于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井盖设于所述容纳腔;
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与所述主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井还包括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开设有多个滤孔,所述第一过滤板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各所述滤孔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片区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汇入横向管道、汇入纵向管道和第二汇入横向管道,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之间设置有所述监测井,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之间设置有所述监测井,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所述汇入纵向管道、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和各所述监测井连接形成单向流动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二汇入横向管道与所述汇入纵向管道的第二端形成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和所述第二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监测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还包括多个过流井,各所述过流井并排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管网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片区汇入处设置有高压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为预埋钢性防水套管;所述单元片区管道为预埋钢性防水套管。
9.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利用设备还包括废水处理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8004.5U CN218116622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98004.5U CN218116622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16622U true CN218116622U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528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98004.5U Active CN218116622U (zh) | 2022-08-30 | 2022-08-30 | 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16622U (zh) |
-
2022
- 2022-08-30 CN CN202222298004.5U patent/CN2181166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59669B1 (ko) | 산업단지형 초기우수와 사고 유출수 분류시스템 | |
KR101859666B1 (ko) | 도시형 초기우수 분류시스템 | |
CN107605006B (zh) | 一种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KR101786494B1 (ko) | 대규모 빗물 저류조의 유지 관리 시스템 | |
CN107587580B (zh) | 一种带液动下开式堰门和泵排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KR101859661B1 (ko) | Rtu와 수문(또는 밸브)이 구성된 pc구조형 차집맨홀을 이용한 비점오염 분류장치 | |
CN212905977U (zh) | 一种用于工业园区的智联井盖排水监控系统 | |
CN207392409U (zh) | 一种多功能型截流井系统 | |
KR102029651B1 (ko) | 빗물 재활용 자율 운영시스템 | |
CN112068224A (zh) | 一种雨污水混排实时远程监测系统 | |
CN206143897U (zh) | 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系统 | |
CN205224228U (zh) | 一种初期雨水及消防废水的收集和利用装置 | |
CN205450634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雨水排放监控系统 | |
CN218116622U (zh) | 工业园区雨水收集装置及雨水回收利用设备 | |
CN107620367B (zh) | 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07558593B (zh) | 一种包括一进四出式分流井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KR100779545B1 (ko) | 분산형 빗물 저류 시스템 | |
CN107587579B (zh) | 带有截污管和雨水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216764514U (zh) | 一种道路应急事故处理池用智能控制装置 | |
CN107780509B (zh) | 一种带有调蓄设施和一体化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KR200426248Y1 (ko) | 분산형 빗물 저류 시스템 | |
CN216892712U (zh) | 一种氟化工企业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 |
CN115434386A (zh) | 工业园区雨水收集系统及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7806154B (zh) | 一种带有在线处理设施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 |
CN115110412A (zh) | 一种跨越敏感水域桥梁的桥面径流收集及监测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