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9876U -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9876U
CN218109876U CN202222124389.3U CN202222124389U CN218109876U CN 218109876 U CN218109876 U CN 218109876U CN 202222124389 U CN202222124389 U CN 202222124389U CN 218109876 U CN218109876 U CN 218109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aring plate
rotating base
connecting plat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43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武云
王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Chuang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Chuang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Chuang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Chuang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43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9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9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9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线圈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包括承重板、丝杆和连接板,所述承重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且承重板凹槽的表面连接有转动底座,并且转动底座的上表面放置有线圈,所述承重板的内壁固定有第一电机,且承重板的内壁连接有丝杆,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丝杆的表面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并且伸缩杆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该一次线圈翻转工装,设置有复位推板与电动推杆,使本装置通过复位推板将防坠卡板推动复位,达到了自动对线圈进行安装分离的目的,有利于本装置减少人工安装的时间和成本,有利于本装置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圈生产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背景技术
线圈制作完成后需要将线圈由竖直放置翻转为水平放置,便于后期模具套装及真空浇注,一般利用行车、绳索和液压翻转台等设备,通过固定、吊装、翻转、解绑等过程完成翻转;
在现有的线圈翻转工装中,在线圈翻转前后需要人工对工装进行安装和拆卸分离,费时费力增加成本,在翻转线圈的过程中由于线圈本身的重量较重,绳索吊翻过程中容易受力不均导致线圈层间错位或绝缘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旨在解决大的人工安装和拆卸分离工装、绳索吊翻受力不均导致层间错位或绝缘破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包括承重板、丝杆和连接板,所述承重板的表面设置有凹槽,且承重板凹槽的表面连接有转动底座,并且转动底座的上表面放置有线圈,所述承重板的内壁固定有第一电机,且承重板的内壁连接有丝杆,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丝杆的表面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并且伸缩杆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线圈的侧表面,且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防坠卡板,所述转动底座的前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且转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杆,并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转动底座的前表面与联动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紧固板,且紧固板的一端贯穿转动底座凹槽的表面,所述转动底座的表面固定有光敏传感器,所述承重板底表面的凹槽表面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表面安装有传送带,所述承重板的后表面连接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承重板的后表面与转轴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承重板的表面之间连接有复位推板,且承重板的表面固定有触点。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与转动底座构成转动连接,且转动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并且承重板的表面设置有隔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线圈放置于转动底座上表面的弧形凹槽中避免线圈本体的绝缘部分与设备进行接触磨损,线圈被带动转动后转动底座跟随线圈转动,防止线圈在翻转过程中偏移。
优选的,所述丝杆与承重板构成转动连接,且丝杆与电动推杆构成螺纹连接,并且电动推杆与承重板构成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为两段式伸缩结构,且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电动推杆被丝杆带动相对承重板水平滑动,伸缩杆的下端在受到向上的推力时收缩进伸缩杆的上端并压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伸缩杆构成转动连接,且连接板与防坠卡板构成转动连接,并且连接板的凹槽与防坠卡板的表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防坠卡板的侧表面为弧形设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带动线圈翻转时,连接板跟随线圈相对伸缩杆转动,随后线圈沿着连接板向下滑动,此时连接板表面的防坠卡板在连接板一端凸起的支撑下阻挡线圈移动。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的表面设置有齿块,且联动杆与转动底座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紧固板与转动底座构成滑动连接,且紧固板的表面设置有齿块,并且紧固板通过齿块与联动杆构成啮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杆被第二电机带动后转动,联动杆通过表面的齿块带动紧固板相对转动底座水平滑动,使得紧固板对线圈进行紧固或松开。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承重板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复位推板与承重板构成滑动连接,且复位推板的侧表面与承重板之间连接有弹簧,并且复位推板的侧表面为弧形设计,所述复位推板的侧表面设置有导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坠卡板翻转后伸入传送带的空腔后,防坠卡板跟随线圈运动,使得防坠卡板接触复位推板并被复位推板推动,防坠卡板被推动后转动回连接板的凹槽内,随后复位推板的导体接触触点驱动电动推杆拉动上升离开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1.设置有复位推板与电动推杆,使本装置通过复位推板将防坠卡板推动复位,达到了自动对线圈进行安装分离的目的,有利于本装置减少人工安装的时间和成本,有利于本装置提高工作效率;
2.设置有联动杆与紧固板,使本装置通过紧固板对线圈进行紧固,达到了防止线圈在翻转过程中发生偏移的目的,有利于本装置减少线圈在翻转过程中受损,有利于本装置节约成本;
3.设置有防坠卡板与连接板,使本装置通过防坠卡板防止线圈在翻转过程中掉落,达到了限制线圈移动的目的,有利于本装置防止线圈掉落对工人的安全造成隐患,有利于本装置快速对线圈进行翻转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剖视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板、2-转动底座、3-线圈本体、4-第一电机、5-丝杆、6-电动推杆、7-伸缩杆、8-连接板、9-防坠卡板、10-第二电机、11-联动杆、12-紧固板、13-光敏传感器、14-转轴、15-第三电机、16-传送带、17-复位推板、18-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技术方案:包括承重板1、转动底座2、线圈本体3、第一电机4、丝杆5、电动推杆6、伸缩杆7、连接板8、防坠卡板9、第二电机10、联动杆11、紧固板12、光敏传感器13、转轴14、第三电机15、传送带16、复位推板17和触点1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重板1的表面设置有凹槽,且承重板1凹槽的表面连接有转动底座2,并且转动底座2的上表面放置有线圈本体3;
进一步的,承重板1与转动底座2构成转动连接,且转动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并且承重板1的表面设置有隔板,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线圈本体3通过吊机等手段放置于转动底座2上表面的凹槽中,随后打开第二电机10通过联动杆11带动紧固板12对线圈本体3进行紧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重板1的内壁固定有第一电机4,且承重板1的内壁连接有丝杆5,并且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丝杆5的一端相连接,丝杆5的表面安装有电动推杆6,且电动推杆6的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7,并且伸缩杆7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8;
进一步的,丝杆5与承重板1构成转动连接,且丝杆5与电动推杆6构成螺纹连接,并且电动推杆6与承重板1构成水平滑动连接,伸缩杆7为两段式伸缩结构,且伸缩杆7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打开第一电机4带动丝杆5转动,使得丝杆5带动电动推杆6和伸缩杆7靠近线圈本体3,使得原本被承重板1的隔板所支撑的连接板8伸入线圈本体3的空腔,当连接板8伸入线圈本体3空腔的同时连接板8表面的防坠卡板9被线圈本体3推动而转动并压缩弹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板8贯穿线圈本体3的侧表面,且连接板8的一端设置有防坠卡板9;
进一步的,连接板8与伸缩杆7构成转动连接,且连接板8与防坠卡板9构成转动连接,并且连接板8的凹槽与防坠卡板9的表面之间连接有弹簧,连接板8的一端设置有凸起,防坠卡板9的侧表面为弧形设计,在连接板8伸出线圈本体3空腔的另一端后防坠卡板9在弹簧的推动下转动恢复原位,随后电动推杆6继续带动伸缩杆7和连接板8带动线圈本体3进行翻转,使得线圈本体3带动转动底座2相对承重板1转动,当线圈本体3转动时带动伸缩杆7的下端上升,使得伸缩杆7的下端伸入伸缩杆7的空腔中并压缩弹簧;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底座2的前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10,且转动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杆11,并且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转动底座2的前表面与联动杆11的一端相连接,转动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紧固板12,且紧固板12的一端贯穿转动底座2凹槽的表面,转动底座2的表面固定有光敏传感器13;
进一步的,联动杆11的表面设置有齿块,且联动杆11与转动底座2构成转动连接,紧固板12与转动底座2构成滑动连接,且紧固板12的表面设置有齿块,并且紧固板12通过齿块与联动杆11构成啮合连接,当线圈本体3翻转完成后转动底座2的侧表面将遮住光敏传感器13,使得光敏传感器13驱动第二电机10带动联动杆11反转,使得联动杆11通过齿块带动紧固板12远离线圈本体3,此时线圈本体3被放置于传送带16的表面,使得第三电机15通过转轴14带动传送带16转动,进而带动线圈本体3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重板1底表面的凹槽表面连接有转轴14,且转轴14的表面安装有传送带16,承重板1的后表面连接有第三电机15,且第三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承重板1的后表面与转轴14的一端相连接,承重板1的表面之间连接有复位推板17,且承重板1的表面固定有触点18;
进一步的,转轴14与承重板1构成转动连接,复位推板17与承重板1构成滑动连接,且复位推板17的侧表面与承重板1之间连接有弹簧,并且复位推板17的侧表面为弧形设计,复位推板17的侧表面设置有导体,在线圈本体3移动的同时变为垂直的连接板8也随之靠近复位推板17,使得连接板8表面的防坠卡板9被复位推板17推动,并且由于复位推板17斜向上运动,使得复位推板17带动防坠卡板9转动进入连接板8的凹槽,当复位推板17的导体与触点18接触后驱动电动推杆6将伸缩杆7和连接板8拉动上升与线圈本体3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将线圈本体3放置于转动底座2上表面的凹槽中,随后打开第二电机10通过联动杆11带动紧固板12对线圈本体3进行紧固,打开第一电机4带动丝杆5转动,使得丝杆5带动电动推杆6和伸缩杆7靠近线圈本体3,使得原本被承重板1的隔板所支撑的连接板8伸入线圈本体3的空腔,当连接板8伸入线圈本体3空腔的同时连接板8表面的防坠卡板9被线圈本体3推动而转动并压缩弹簧,当连接板8伸出线圈本体3的空腔后,线圈本体3带动转动底座2相对承重板1转动,当线圈本体3翻转完成后转动底座2的侧表面将遮住光敏传感器13,使得光敏传感器13驱动第二电机10带动联动杆11反转,使得联动杆11通过齿块带动紧固板12远离线圈本体3,此时线圈本体3被放置于传送带16的表面,打开第三电机15通过转轴14带动传送带16转动,进而带动线圈本体3移动,连接板8和防坠卡板9推动复位推板17斜向上运动,使得复位推板17带动防坠卡板9转动进入连接板8的凹槽,随后复位推板17的导体与触点18接触后驱动电动推杆6将伸缩杆7和连接板8拉动上升与线圈本体3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包括承重板(1)、丝杆(5)和连接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的表面设置有凹槽,且承重板(1)凹槽的表面连接有转动底座(2),并且转动底座(2)的上表面放置有线圈本体(3),所述承重板(1)的内壁固定有第一电机(4),且承重板(1)的内壁连接有丝杆(5),并且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丝杆(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丝杆(5)的表面安装有电动推杆(6),且电动推杆(6)的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7),并且伸缩杆(7)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贯穿线圈本体(3)的侧表面,且连接板(8)的一端设置有防坠卡板(9),所述转动底座(2)的前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机(10),且转动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联动杆(11),并且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贯穿转动底座(2)的前表面与联动杆(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转动底座(2)的内部设置有紧固板(12),且紧固板(12)的一端贯穿转动底座(2)凹槽的表面,所述转动底座(2)的表面固定有光敏传感器(13),所述承重板(1)底表面的凹槽表面连接有转轴(14),且转轴(14)的表面安装有传送带(16),所述承重板(1)的后表面连接有第三电机(15),且第三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承重板(1)的后表面与转轴(1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承重板(1)的表面之间连接有复位推板(17),且承重板(1)的表面固定有触点(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与转动底座(2)构成转动连接,且转动底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并且承重板(1)的表面设置有隔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5)与承重板(1)构成转动连接,且丝杆(5)与电动推杆(6)构成螺纹连接,并且电动推杆(6)与承重板(1)构成水平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7)为两段式伸缩结构,且伸缩杆(7)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8)与伸缩杆(7)构成转动连接,且连接板(8)与防坠卡板(9)构成转动连接,并且连接板(8)的凹槽与防坠卡板(9)的表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板(8)的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防坠卡板(9)的侧表面为弧形设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11)的表面设置有齿块,且联动杆(11)与转动底座(2)构成转动连接,所述紧固板(12)与转动底座(2)构成滑动连接,且紧固板(12)的表面设置有齿块,并且紧固板(12)通过齿块与联动杆(11)构成啮合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4)与承重板(1)构成转动连接,所述复位推板(17)与承重板(1)构成滑动连接,且复位推板(17)的侧表面与承重板(1)之间连接有弹簧,并且复位推板(17)的侧表面为弧形设计,所述复位推板(17)的侧表面设置有导体。
CN202222124389.3U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Active CN218109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4389.3U CN218109876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4389.3U CN218109876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9876U true CN218109876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2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4389.3U Active CN218109876U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9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94083U (zh) 一种便于加料的银耳茶生产用包装装置
CN218109876U (zh) 一种一次线圈翻转工装
CN111169980A (zh) 一种可自动上下料的工件涂装烘烤系统
CN112482756A (zh) 一种建筑安装模板结构
CN113233373A (zh) 一种用于交流配电箱防失速运送装置
CN104609196B (zh) 一种自动上下靠模设备
CN206276835U (zh) 一种电动封罐机
CN216189145U (zh) 一种翻转送料机构
CN214771900U (zh) 一种汽车钣金模具检修用翻转平台
CN214356184U (zh) 一种用于布匹周转车的升降送出机构
CN112978368B (zh) 一种金属片取料翻转机构
CN214987828U (zh) 一种翻转咬合机构及其垃圾车提升装置
CN213293597U (zh) 侧挂桶式垃圾车全自动侧挂装置
CN114380017A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板材裁切用的抬升输送装置
CN210854971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吊具装置
CN220297110U (zh) 一种不锈钢件锅具加工用送料机械手
CN112849853B (zh) 一种翻转咬合机构及其垃圾车提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515585U (zh) 烟管全自动翻转升降平移内定位夹具
CN220954472U (zh) 一种玻璃附着装置
CN112568714B (zh) 一种用于协助饮水机安放水桶的机械手
CN212828582U (zh) 一种润滑油分装转运装置
CN220593848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镶件装置
CN219469576U (zh) 一种电气施工安装设备
CN115285193B (zh) 高度可调节的太阳能电池片回收用转运装置
CN217201753U (zh) 一种可调节的建筑工程物料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