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5475U - 充气枕 - Google Patents

充气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5475U
CN218105475U CN202220685085.1U CN202220685085U CN218105475U CN 218105475 U CN218105475 U CN 218105475U CN 202220685085 U CN202220685085 U CN 202220685085U CN 218105475 U CN218105475 U CN 218105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rt
valve
communicated
inflatable pi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50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晓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iyeca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iyeca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iyeca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iyecao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50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5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5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5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气枕,该充气枕包括气囊、气泵、第一气阀以及第二气阀;气泵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第一气口通过第一气阀连通于气囊的内部或者用于连通外界;第二气口通过第二气阀用于连通外界或者连通于气囊的内部;其中,充气时,第一气口通过第一气阀用于连通外界,第二气口通过第二气阀连通于气囊的内部;抽气时,第一气口通过第一气阀连通于气囊的内部,第二气口通过第二气阀用于连通外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充气枕由于气囊内的空气放不干净导致收纳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充气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气枕。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充气枕因其可收纳、便携,越来越受商旅人士欢迎和使用。
现有技术中,充气枕的气囊内置有充气泵和放气阀,使用时靠内置的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充满后便可以开始使用,当不使用时,长按放气阀,直至气囊内的空气放完,便可进行折叠收纳。但是,在放气过程中需要用户一只手一直按压放气阀,另一只手压缩气囊,才可把气囊内的空气排出,按压放开后放气阀会自动关闭出气口,这样,气囊内的空气容易放不干净,如果气囊内残余有空气,在折叠后,空气会集中在一处,导致气囊某个位置鼓起来,需要再次回头进行排气过程,导致整个收纳过程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充气枕,旨在解决现有的充气枕由于气囊内的空气放不干净导致收纳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充气枕,包括:
气囊;
气泵,所述气泵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
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阀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或者用于连通外界;
第二气阀,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阀用于连通外界或者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
其中,充气时,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阀用于连通外界,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阀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抽气时,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阀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阀用于连通外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气囊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气阀还具有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可在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二接口或者所述第三接口;
所述第二气阀具有第一接通口、第二接通口以及第三接通口,所述第一接通口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接通口与所述气囊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接通口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气阀还具有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可在所述第二接通口与所述第三接通口之间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二接通口或者所述第三接通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阀还具有第一电磁驱动件,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阀芯,以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运动;
所述第二气阀还具有第二电磁驱动件,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芯,以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第二接通口与所述第三接通口之间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枕还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模块包括:
主控板,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主控板的一板面,且均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板;
电源盒,所述电源盒装于所述主控板背向所述气泵的板面,且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枕还包括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管连通于所述第一气阀;
和/或,所述充气枕还包括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管连通于所述第二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阀和所述第二气阀分设在所述气泵背对的两侧;
且/或,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位于所述气泵的同一侧;
且/或,所述气泵、第一气阀以及所述第二气阀均设于所述气囊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枕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的感应口朝向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气囊内部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具有按摩面,所述按摩面用于与用户的颈部接触;所述充气枕还包括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气囊内,并具有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所述按摩面接触,以通过所述按摩面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组件设有两个,两所述按摩组件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枕,气泵的第一气口可通过第一气阀连通于气囊的内部或者用于连通外界,气泵的第二气口可通过第二气阀用于连通外界或者连接于气囊的内部;如此,当需要使用充气枕而对气囊的内部进行充气时,气泵的第一气口通过第一气阀用于连通外界,且气泵的第二气口通过第二气阀连通于气囊的内部,此时,气泵工作,便可使得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气阀、气泵以及第二气阀后进入气囊的内部,便可对气囊的内部进行充气;当需要收纳充气枕而对气囊的内部进行抽气时,气泵的第一气口通过第一气阀连通于气囊的内部,且气泵的第二气口用于与外界连通,此时,气泵工作,便可使得气囊内部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气阀、气泵以及第二气阀后向外界流出,便可抽出气囊内部的空气。因此,在气泵的作用下,便可充分将气囊内部的空气放干净,从而解决了由于气囊内的空气放不干净导致收纳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枕一实施例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枕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充气枕 41 第一接通口
10 气囊 42 第二接通口
11 按摩面 43 第三接通口
20 气泵 50 第一气管
21 第一气口 60 第二气管
22 第二气口 70 电控模块
30 第一气阀 71 主控板
31 第一接口 72 电源盒
32 第二接口 80 按摩组件
33 第三接口 81 按摩头
40 第二气阀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气枕100,旨在解决现有的充气枕100由于气囊10内的空气放不干净导致收纳不便的问题。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充气泵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充气泵20的一实施例中,该充气泵20包括气囊10、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气泵20具有第一气口21和第二气口22;第一气口21通过第一气阀30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或者用于连通外界;第二气口22通过第二气阀40用于连通外界或者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其中,充气时,第一气口21通过第一气阀30用于连通外界,第二气口22通过第二气阀40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抽气时,第一气口21通过第一气阀30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第二气口22通过第二气阀40用于连通外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枕100,气泵20的第一气口21可通过第一气阀30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或者用于连通外界,气泵20的第二气口22可通过第二气阀40用于连通外界或者连接于气囊10的内部;如此,当需要使用充气枕100而对气囊10的内部进行充气时,气泵20的第一气口21通过第一气阀30用于连通外界,且气泵20的第二气口22通过第二气阀40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此时,气泵20工作,便可使得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气阀30、气泵20以及第二气阀40后进入气囊10的内部,便可对气囊10的内部进行充气;当需要收纳充气枕100而对气囊10的内部进行抽气时,气泵20的第一气口21通过第一气阀30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且气泵20的第二气口22用于与外界连通,此时,气泵20工作,便可使得气囊10内部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气阀30、气泵20以及第二气阀40后向外界流出,便可抽出气囊10内部的空气。因此,在气泵20的作用下,便可充分将气囊10内部的空气放干净,从而解决了由于气囊10内的空气放不干净导致收纳不便的问题。同时,取代了人工按压的方式进行排气,还可降低劳动强度,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另外,通过使用同一气泵20与第一气阀30和第二气阀40的作用下即可实现充气和抽气两个功能,从而无需额外增加抽气泵20来实现抽气的功能,只需利用原来的气泵20即可,从而节省了材料成本以及减少了占用空间。
具体地,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可以设置在气囊10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气囊10外。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气口21通过第一气阀30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或者用于连通外界,其中,第一气口21可以通过第一气阀30中的同一接口在不同的状态下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和用于连通外界,或者,第一气口21也可以通过第一气阀30中的不同接口分别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和用于连通外界;同样的,第二气口22通过第二气阀40用于连通外界或者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其中,第二气口22可以通过第二气阀40中的同一接通口在不同的状态下用于连通外界和气囊10的内部,或者,第二气口22也可以通过第二气阀40中的不同接通口分别用于连通外界和气囊10的内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实现第一气阀30与外界和气囊10内部的连通,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气阀30具有第一接口31、第二接口32以及第三接口33,其中,第一接口31与第一气口21连通,第二接口32与气囊10的内部连通,第三接口33用于与外界连通;第一气阀30还具有第一阀芯,第一阀芯可在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3之间运动,以关闭第二接口32或者第三接口33;并且,为了便于实现第二气阀40与外界和气囊10内部的连通,同样可以使第二气阀40具有第一接通口41、第二接通口42以及第三接通口43,第一接通口41与第二气口22连通,第二接通口42与气囊10的内部连通,第三接通口43用于与外界连通;第二气阀40还具有第二阀芯,第二阀芯可在第二接通口42与第三接通口43之间运动,以关闭第二接通口42或者第三接通口43;
如此,当需要使用充气枕100而对气囊10的内部进行充气时,第一气口21便可连通于第一气阀30的第一接口31,并且第一阀芯可朝向第二接口32运动以关闭第二接口32,以使第一气阀30的第三接口33用于连通外界,同时,第二气口22可连通于第二气阀40的第一接通口41,并且第二阀芯可朝向第三接通口43运动以关闭第三接通口43,以使第二气阀40的第二接通口42连通于气囊10的内部,此时,气泵20工作,便可使得外界空气依次经过第三接口33、第一气阀30、第一接口31、气泵20、第一接通口41、第二气阀40以及第二接通后进入气囊10的内部,便可对气囊10的内部进行充气;
当需要收纳充气枕100而对气囊10的内部进行抽气时,第一气阀30的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3的通断进行切换,具体地,第一阀芯可朝向第三接口33运动以关闭第三接口33,以使第二接口32与气囊10的内部连通,同时,第二气阀40的第二接通口42与第三接通口43的通断进行切换,具体地,第二阀芯可朝向第二接通口42运动以关闭第二接通口42,以使第三接通口43用于连通外界,此时,气泵20工作,便可使得气囊10内部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接口32、第一气阀30、第一接口31、气泵20、第一接通口41、第二气阀40以及第三接通口43后向外界流出,便可抽出气囊10内部的空气。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阀30还具有第一电磁驱动件,第一电磁驱动件传动连接于第一阀芯,以驱动第一阀芯在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3之间运动;第二气阀40还具有第二电磁驱动件,第二电磁驱动件传动连接于第二阀芯,以驱动第二阀芯在第二接通口42与第三接通口43之间运动;如此设置,便可以在第一电磁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第一阀芯在第二接口32与第三接口33之间运动,并可以在第二电磁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第二阀芯在第二接通口42与第三接通口43之间运动。
具体地,第一电磁驱动件和第二电磁驱动件不通电时,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分别关闭第二接口32和第三接通口43,此时,便可执行充气任务;第一电磁驱动件和第二电磁驱动件通电时,第一电磁驱动件产生磁场,以驱动第一阀芯运动至关闭第三接口33,第二电磁驱动件产生磁场,以驱动第二阀芯运动至关闭第二接通口42,此时,便可执行抽气任务。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阀30和第二气阀40的工作原理可以与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大体一致。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充气枕100还包括电控模块70,电控模块70电连接于气泵20、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第二电磁驱动件;如此设置,便可通过电控模块70为气泵20、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第二电磁驱动件供电,并且可以控制气泵20、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第二电磁驱动件执行相应的工作。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电控模块70包括主控板71和电源盒72;气泵20、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第二电磁驱动件均安装于主控板71的一板面,且均电连接于主控板71;电源盒72安装于主控板71背向气泵20的板面,且电连接于主控板71;如此设置,通过将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均安装在主控板71的一板面,并将电源盒72安装于主控板71背向气泵20的板面,不仅可保证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的安装稳定性,还可增加结构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泵2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卡扣、粘接等方式安装在主控板71上,以保证气泵20与主控板71之间的连接强度。
并且,可以在主控板7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相对设置,且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第一气阀3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安装空间内,并可以在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作用下限位在第一安装空间内,如此,不仅可保证第一气阀30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便于第一气阀30的拆卸;同样的,还可以在主控板71上设置有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第三卡扣与第四卡扣相对设置,且第三卡扣与第四卡扣之间形成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二气阀4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安装空间内,并可以在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的作用下限位在第二安装空间内,如此,不仅可保证第二气阀40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便于第二气阀40的拆卸。
并且,为了对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进行保护,以防止在抽气压缩气囊10后容易压坏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便可以在主控板71上罩设有罩壳,以使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均安装在主控板71与罩壳之间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充气枕100还包括第一气管50,第一气口21通过第一气管50连通于第一气阀30;如此设置,便可通过第一气管50顺利地将气泵20的第一气口21连通于第一气阀30;具体地,第一气管50可以为软管,具体可将第一气管50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气口21和第一气阀30的一个接口,以实现第一气管50与气泵20和第一气阀30的连接。
同样的,充气枕100还包括第二气管60,第二气口22通过第二气管60连通于第二气阀40;如此设置,便可通过第二气管60顺利地将气泵20的第二气口22连通于第二气阀40;具体地,第二气管60可以为软管,具体可将第二气管60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二气口22和第二气阀40的一个接通口,以实现第二气管60与气泵20和第二气阀40的连接。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阀30和第二气阀40分设在气泵20背对的两侧;如此设置,不仅可便于第一气阀30的各个接口与其他结构的连接、以及便于第二气阀40的各个接通口与其他结构的连接,以防止第一气阀30的各个接口与第二气阀40的各个接通口之间发生干涉,还可保证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之间的紧密排布,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进而减少整体结构的占用空间,以便于用户携带。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口21和第二气口22位于气泵20的同一侧;如此设置,由于常见气泵20中的第一气口21和第二气口22均位于气泵20的同一侧,因此,为了减少对气泵20的改造成本,可以选用常规的气泵20。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均设于气囊10的内部;如此设置,便可充分利用气囊10内部的空间,不仅可避免气泵20、第一气阀30以及第二气阀40显露在外而影响外观,还可便于对充气枕100的收纳。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充气枕100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感应口朝向气囊10的内部设置,用于检测气囊10内部的压力。
如此设置,在充气过程中,便可通过气压传感器来检测气囊10内部的压力,当检测到气囊10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后,便可停止充气;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当气压传感器检测到气囊10内部的压力小于设定值后,即表明气囊10发生漏气,此时,便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端,以通过控制端控制气泵20工作,以执行充气任务,直至气囊10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
具体地,气压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气囊10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气囊10外,只要保证气压传感器的感应口朝向气囊10的内部即可;当然,为了避免压力传感器显露在外而影响外观,可以使气压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气囊10的内部。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气囊10具有按摩面11,按摩面11用于与用户的颈部接触;充气枕100还包括按摩组件80,按摩组件80设于气囊10内,并具有按摩头81,按摩头81与按摩面11接触,以通过按摩面11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
如此设置,按摩组件80工作,便可使按摩头81通过气囊10的按摩面11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如此,该充气枕100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头颈最平均、柔和及真实的支撑,以使人体头部、颈部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同时还可通过按摩组件80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以缓解用户颈部及肩部的疼痛。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按摩组件80设有两个,两按摩组件80相对设置。如此设置,该充气枕100可以为U型枕,在使用过程中,该充气枕100可以箍在用户的颈部,从而为了保证充气枕100对用户的按摩效果,可以在气囊10内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按摩组件80,以通过两个按摩组件80上的按摩头81分别对用户颈部的两侧进行按摩。
并且,按摩组件80还可以电连接于电控组件,以通过电控组件来控制按摩组件80工作,以控制按摩头81的按摩时长、按摩频率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气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
气泵,所述气泵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
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阀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或者用于连通外界;
第二气阀,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阀用于连通外界或者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
其中,充气时,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阀用于连通外界,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阀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抽气时,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阀连通于所述气囊的内部,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阀用于连通外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气囊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接口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气阀还具有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可在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二接口或者所述第三接口;
所述第二气阀具有第一接通口、第二接通口以及第三接通口,所述第一接通口与所述第二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接通口与所述气囊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接通口用于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气阀还具有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可在所述第二接通口与所述第三接通口之间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二接通口或者所述第三接通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阀还具有第一电磁驱动件,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阀芯,以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运动;
所述第二气阀还具有第二电磁驱动件,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阀芯,以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第二接通口与所述第三接通口之间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枕还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模块包括:
主控板,所述气泵、所述第一电磁驱动件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驱动件均安装于所述主控板的一板面,且均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板;
电源盒,所述电源盒安装于所述主控板背向所述气泵的板面,且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板。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枕还包括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口通过所述第一气管连通于所述第一气阀;
和/或,所述充气枕还包括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气管连通于所述第二气阀。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阀和所述第二气阀分设在所述气泵背对的两侧;
且/或,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位于所述气泵的同一侧;
且/或,所述气泵、第一气阀以及所述第二气阀均设于所述气囊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枕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的感应口朝向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用于检测所述气囊内部的压力。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有按摩面,所述按摩面用于与用户的颈部接触;所述充气枕还包括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气囊内,并具有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所述按摩面接触,以通过所述按摩面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按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设有两个,两所述按摩组件相对设置。
CN202220685085.1U 2022-03-25 2022-03-25 充气枕 Active CN218105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5085.1U CN218105475U (zh) 2022-03-25 2022-03-25 充气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5085.1U CN218105475U (zh) 2022-03-25 2022-03-25 充气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5475U true CN218105475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5085.1U Active CN218105475U (zh) 2022-03-25 2022-03-25 充气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5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77633A (en) Collapsible air bed
US7246394B2 (en) Inflatable product with built-in housing and switching pipe
US8151390B2 (en) Inflatable bed having air chambers inflatable individually by an electric air pump unit
JP2000513236A (ja) 空気支持システム
US20210052084A1 (en) Rotary plate valve having seal anti-herniation structure
CN106678028A (zh) 气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318770A (zh) 一种集成腰部支撑和多点按摩的座椅多气囊舒适系统
CN107035703A (zh) 一种电子传感自动充泄气装置
CN218105475U (zh) 充气枕
CN213721952U (zh) 血压计及可穿戴血压检测装置
CN209074009U (zh) 一种旅行充气枕
CN210363492U (zh) 一种200型汽车腰托
CN217558514U (zh) 一种为气床垫充气的多功能气泵
CN218624574U (zh) 充气泵
CN217366483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按摩装置
CN217327588U (zh) 一种床垫用气囊充气装置
CN211212441U (zh) 一种新型自动充气枕
CN213553537U (zh) 一种优化的气压理疗仪结构
CN219622830U (zh) 一种可弹出的内外两用泵
CN213155022U (zh) 一种折叠床
CN209713614U (zh) 一种气压按摩器
CN218420365U (zh) 颈枕
CN220157927U (zh) 一种充气沙发
CN219119487U (zh) 一种联动型吹吸一体机
CN217471302U (zh) 一种智能充气服装及智能充气服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