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1034U -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1034U
CN218101034U CN202220694112.1U CN202220694112U CN218101034U CN 218101034 U CN218101034 U CN 218101034U CN 202220694112 U CN202220694112 U CN 202220694112U CN 218101034 U CN218101034 U CN 218101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driving
groove
rota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41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杨小正
章洪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41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1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1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1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按键装置,包括按动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按动机构包括按键和驱动杆,所述按键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驱动杆中远离所述按键的一端,所述按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限位件发生正向转动,所述组合按键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按动复位件和转动复位件,所述按动复位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转动复位件设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约空间,使结构简单、紧凑,而且使用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按键为使用者与用具之间进行交互控制的部件,常见的按键样式比较单一,通常为单按键形式,单个按键对应单个功能,当需要多个功能时,则需要将多个单按键逐个排列成矩阵型,这样的按键组合样式单调,或者将单按键并联或串联起来,这样的按键组合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使用可靠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按键装置,能够节约空间,使结构简单、紧凑,而且使用可靠性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按键装置,包括按动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按动机构包括按键和驱动杆,所述按键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驱动杆中远离所述按键的一端,所述按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限位件发生正向转动。
所述组合按键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按动复位件和转动复位件,所述按动复位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按动复位件能够使所述驱动杆具有向着远离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的趋势,所述转动复位件设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卡位通道,所述卡位通道包括卡位槽,所述卡位槽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部,所述转动复位件能够使所述转动件反向转动并使所述驱动杆卡入所述卡位槽内。
所述按键的数量、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与所述卡位通道的数量相互对应,当所述按键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按键的侧部相互贴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位通道还包括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边缘并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杆的侧部设有第一驱动块,所述驱动杆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驱动块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面上滑动并使所述第一驱动面带动所述转动件进行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位通道沿着所述驱动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所述第一驱动面设于所述卡位通道中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所述卡位槽设于所述卡位通道中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块能够通过所述卡位通道从所述第一驱动面滑动至所述卡位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位通道还包括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设于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卡位槽之间,所述过渡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面中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卡位槽的壁面连接,所述过渡面与所述驱动杆的中心轴平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位槽上设有卡位面,所述卡位面设于所述卡位槽中靠近所述过渡面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渡面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进入所述卡位槽后,所述卡位面能够将所述第一驱动块卡在所述卡位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复位通道,所述复位通道沿着所述驱动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所述复位通道设有第二驱动面和复位槽,所述第二驱动面设于所述复位通道中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并倾斜设置,所述复位槽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面中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所述复位槽沿着所述驱动杆的轴向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复位键和复位杆,所述复位键的侧部与所述按键的侧部相互贴合,所述复位键和所述复位杆连接,所述复位杆的侧部上设有第二驱动块,所述复位杆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驱动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面上滑动并使所述第二驱动面带动所述转动件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块能够在所述复位槽中往复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杆上设有安装平台,所述按动复位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平台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端面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动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复位安装槽,所述限位件的侧壁设有第二复位安装槽,所述转动复位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复位安装槽中,另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复位安装槽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件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转动件呈圆筒状,所述转动槽为圆槽,所述转动槽与所述转动件同轴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限位件中设有按动孔,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复位杆均能够通过所述按动孔穿过所述限位件,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复位杆能够在所述按动孔的限位中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组合按键装置设有按动机构、转动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按动机构包括按键和驱动杆,使用者按下所述按键后,所述按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沿着所述驱动杆的中心轴线移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件、限位件和卡位通道,所述卡位通道设有卡位槽,所述驱动杆在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转动件在所述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杆卡入所述卡位槽中得到固定。当所述按键为单个时,正向转动所述转动件能够使所述驱动杆松开所述卡位槽,从而使所述按键复位,当所述按键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按键能够相互贴合形成紧凑的结构,按下其他所述按键,能够使所述转动件正向转动从而使卡入所述卡位槽内的所述驱动杆能够脱离所述卡位槽,从而使其复位。因此多个所述按键能够相互贴合,从而达到节约空间、使结构简单、紧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按键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按键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复位键、复位杆和复位通道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按键11装置,包括按动机构1和转动机构2,所述按动机构1包括按键11和驱动杆12,所述按键11 与所述驱动杆12的一端连接,按下所述按键11,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12进行移动,而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转动件21和限位件22,所述限位件22设于所述驱动杆12中远离所述按键11的一端,所述转动件21与所述限位件22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21能够在所述限位件22的限位作用下发生转动,所述按键11 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12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2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转动件 21相对于所述限位件22发生正向转动。
为了能够完成复位,所述组合按键11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3,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按动复位件31和转动复位件32,所述按动复位件31与所述驱动杆12 连接,用于对所述按键11进行复位,所述转动复位件32设于所述限位件22与所述转动件21之间,用于对所述转动件21进行转动复位。所述按键11按下后,所述按动复位件31能够使所述驱动杆12具有向着远离所述限位件2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从而助于所述按键11从所述限位件22中离开形成复位,所述转动机构2还包括卡位通道23,所述卡位通道23包括卡位槽231,所述卡位槽231 设于所述转动件21的侧部,所述按键11按下后,所述转动件21会发生正向转动,随着所述按键11移动的深度加大,所述驱动杆12移动至所述卡位槽231 内,所述卡位槽231为所述转动件21提供了反向转动的空间,而所述转动复位件32能够使所述转动件21发生反向转动并使所述驱动杆12卡入所述卡位槽 231内,从而卡住所述按键11形成固定。所述按键11的数量、所述驱动杆12 的数量与所述卡位通道23的数量相互对应,当所述按键11为单个时,所述驱动杆12为单个,当所述按键1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按键11的侧部相互贴合形成紧凑结构,从而节省空间,每个所述按键11能够单独驱动所述驱动杆 12。在应用中,所述按键11的数量可以为单个,单个所述按键11按下后,可以使用手动转动所述转动件21的方式,对所述按键11进行复位;当所述按键11 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按键11相互贴合形成紧凑结构,而当一个所述按键11卡入所述卡位槽231后,可以手动正向转动所述转动件21进行复位,也可以按下另一个所述按键11驱动所述转动件21发生正向转动,从而使卡入所述卡位槽 231的所述按键11脱离所述卡位槽231,并在所述按动复位件31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形成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按键11装置设有按动机构1、转动机构2和复位机构3,所述按动机构1包括按键11和驱动杆12,使用者按下所述按键11后,所述按键11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12沿着所述驱动杆12的中心轴线移动,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转动件21、限位件22和卡位通道23,所述卡位通道23设有卡位槽231,所述驱动杆12在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转动件21在所述限位件22 的限位作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驱动杆12卡入所述卡位槽231中得到固定。当所述按键11为单个时,手动正向转动所述转动件21能够使所述驱动杆 12松开所述卡位槽231,从而使所述按键11复位,当所述按键11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按键11能够相互贴合形成紧凑的结构,既可以手动转动复位,也可以按下其他所述按键11,能够使所述转动件21正向转动从而使卡入所述卡位槽 231内的所述驱动杆12能够脱离所述卡位槽231,从而使其复位。因此多个所述按键11能够相互贴合,从而达到节约空间、使结构简单、紧凑的效果。
具体地,参见图3,所述卡位通道23还包括第一驱动面232,所述第一驱动面232设于所述转动件21的侧壁边缘并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杆12的侧部设有第一驱动块13,所述第一驱动块13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驱动面23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驱动杆12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2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驱动块13 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面232上滑动,由于所述第一驱动面23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块13能够对所述第一驱动面232产生水平方向的分力,因此能够使所述第一驱动面232带动所述转动件21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块13能够驱动所述转动件21进行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所述卡位通道23沿着所述驱动杆12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动件21的侧壁,所述第一驱动面232设于所述卡位通道23中远离所述限位件22的一端,所述卡位槽231设于所述卡位通道23中靠近所述限位件22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块13能够通过所述卡位通道 23从所述第一驱动面232滑动至所述卡位槽231内。因此在按下所述按键11 后,所述第一驱动块13首先从所述卡位通道23进入并抵在所述第一驱动面232 上,当所述第一驱动块13继续朝着所述限位件22移动,所述第一驱动面232能够受到水平的转动力,从而带动所述转动件21进行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块13继续移动,但在所述转动复位件32的作用下,所述转动件21一直受到反向作用力,即有逆时针转动的倾向,所述转动件21继续转动直到所述第一驱动块13进入所述卡位槽231的区域,所述第一驱动块13瞬间卡入所述卡位槽231 内,此时在所述转动复位件32的作用下,所述转动件21发生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所述卡位槽231卡住所述第一驱动块13,使所述第一驱动块13不会再移动。此时完成按下所述按键11的操作。
当所述按键11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按键11能够相互贴合在一起,相对于现有较臃肿的组合按键11结构或者矩阵式的多按键11结构,相互贴合的多按键11能够极大地节省空间,而且,多个所述按键11相互贴合,当按下其中一个所述按键11时,其他所述按键11与该按键11贴合的部分能够为该按键11提供滑动限位作用,使该按键11按下和复位时能够快速、准确到位。
所述卡位通道23还包括过渡面234,所述过渡面234设于所述第一驱动面 232与所述卡位槽231之间,所述过渡面23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面232 中靠近所述限位件22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卡位槽231的壁面连接,所述过渡面234与所述驱动杆12的中心轴平行,所述驱动杆12在朝着所述限位件22移动时,会从所述第一驱动面232移动至所述过渡面234,由于所述过渡面234与所述驱动杆12的中心轴平行,因此所述第一驱动块13在所述过渡面234上滑动时,所述转动件21不会继续发生转动。所述转动复位件32对所述转动件21的逆向作用力会随着所述转动件21的转动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所述第一驱动块13位于所述过渡面234时,所述转动复位件32的复位作用力不会再增加,从而避免出现所述按键11阻力过大的情况,实现较好的过渡效果。所述卡位槽 231上设有卡位面233,所述卡位面233设于所述卡位槽231中靠近所述过渡面234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渡面234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13进入所述卡位槽231 后,在所述按动复位件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驱动块13具有远离所述限位件 22的趋势,而在所述卡位面233的卡位作用下,所述卡位面233能够将所述第一驱动块13卡在所述卡位槽231内形成固定。
参见图4,在使用时,可以使用手动转动所述转动件21进行复位,也可以使用各个所述第一驱动块13与所述第一驱动面232之间的驱动关系进行复位,但是由于所述卡位槽231的存在,每次进行复位时,必须要有一个按键11处于按下的状态,为了进一步完善复位功能,使所有按键11无需卡在所述卡位槽231 中也能实现复位,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复位通道33,所述复位通道33沿着所述驱动杆12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动件21的侧壁,所述复位通道33与所述卡位通道23共同均匀分布于所述转动件21的侧壁,所述复位通道33与所述卡位通道 23类似,所述复位通道33设有第二驱动面331和复位槽332,与所述卡位通道 23不同的是,所述复位通道33没有所述卡位槽231,所述第二驱动面331设于所述复位通道33中远离所述限位件22的一端并倾斜设置,所述复位槽332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面331中靠近所述限位件22的一端,所述复位槽332沿着所述驱动杆12的轴向设置。为了配合所述复位通道33,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复位键34和复位杆35,所述复位键34的侧部与所述按键11的侧部相互贴合,与所述按键11与所述驱动杆12的连接类似,所述复位键34和所述复位杆35连接,所述复位杆35的侧部上设有第二驱动块351,所述复位杆35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2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驱动块351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面331上滑动并使所述第二驱动面331带动所述转动件21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块351能够在所述复位槽332中往复移动。由于所述复位通道33不具有所述卡位槽231,因此在使用时,所述第二驱动块351驱动转动件21进行转动时,所述复位杆35 不会被所述复位通道33卡住,即所述转动件21进行转动后,所述复位杆35会带动所述复位键34反弹复位。
为了固定所述按动复位件31,所述驱动杆12和所述复位杆35上均设有安装平台121,所述按动复位件3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平台121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22端面上,因此所述驱动杆12和所述复位杆35穿过所述限位件22时,所述按动复位件31会被压缩,从而产生使所述驱动杆12和所述复位杆35远离所述限位件22的作用力。而为了固定所述转动复位件32,所述转动件2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复位安装槽211,所述限位件22的侧壁设有第二复位安装槽221,所述转动复位件32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复位安装槽211中,另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复位安装槽221中,因此所述限位件22转动时,会带动所述转动复位件32的两端相互靠近,从而产生对抗所述限位件22发生转动的作用力。所述按动复位件31优选为弹簧,所述按动复位件31套设于所述驱动杆12 上,所述转动复位件32优选为卷簧,所述转动复位件32套设于所述转动件21 上。
所述限位件22上设有转动槽222,所述转动件21设置于所述转动槽222 内,所述转动件21呈圆筒状,所述转动槽222为圆槽,所述转动槽222与所述转动件21同轴设置,因此所述转动槽222能够给所述转动件21提供限位,而所述转动件21能够绕着轴心进行转动。为了对所述驱动杆12和所述复位杆35 进行限位,所述限位件22中设有按动孔223,所述驱动杆12和所述复位杆35 能够通过所述按动孔223穿过所述限位件22,从而使所述驱动杆12能够在所述按动孔223的限位中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件22的方向移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动机构和转动机构,所述按动机构包括按键和驱动杆,所述按键与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驱动杆中远离所述按键的一端,所述按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杆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限位件发生正向转动;
所述组合按键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按动复位件和转动复位件,所述按动复位件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按动复位件能够使所述驱动杆具有向着远离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的趋势,所述转动复位件设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之间,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卡位通道,所述卡位通道包括卡位槽,所述卡位槽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部,所述转动复位件能够使所述转动件反向转动并使所述驱动杆卡入所述卡位槽内;
所述按键的数量、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与所述卡位通道的数量相互对应,当所述按键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按键的侧部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通道还包括第一驱动面,所述第一驱动面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边缘并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杆的侧部设有第一驱动块,所述驱动杆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驱动块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面上滑动并使所述第一驱动面带动所述转动件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通道沿着所述驱动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所述第一驱动面设于所述卡位通道中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所述卡位槽设于所述卡位通道中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块能够通过所述卡位通道从所述第一驱动面滑动至所述卡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通道还包括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设于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卡位槽之间,所述过渡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面中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卡位槽的壁面连接,所述过渡面与所述驱动杆的中心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槽上设有卡位面,所述卡位面设于所述卡位槽中靠近所述过渡面的一侧并与所述过渡面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块进入所述卡位槽后,所述卡位面能够将所述第一驱动块卡在所述卡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复位通道,所述复位通道沿着所述驱动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所述复位通道设有第二驱动面和复位槽,所述第二驱动面设于所述复位通道中远离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并倾斜设置,所述复位槽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面中靠近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所述复位槽沿着所述驱动杆的轴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复位键和复位杆,所述复位键的侧部与所述按键的侧部相互贴合,所述复位键和所述复位杆连接,所述复位杆的侧部上设有第二驱动块,所述复位杆向着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驱动块能够在所述第二驱动面上滑动并使所述第二驱动面带动所述转动件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块能够在所述复位槽中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复位杆上均设有安装平台,所述按动复位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安装平台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件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复位安装槽,所述限位件的侧壁设有第二复位安装槽,所述转动复位件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复位安装槽中,另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复位安装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转动件呈圆筒状,所述转动槽为圆槽,所述转动槽与所述转动件同轴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中设有按动孔,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复位杆均能够通过所述按动孔穿过所述限位件,所述驱动杆和所述复位杆能够在所述按动孔的限位中朝着靠近或远离所述限位件的方向移动。
CN202220694112.1U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Active CN218101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4112.1U CN218101034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4112.1U CN218101034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1034U true CN218101034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4112.1U Active CN218101034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1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52868A3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region selection, for positioning and triggering of a screen focal point
CN218101034U (zh) 一种组合按键装置
US3663772A (en) Foot control for switching of an electric drive
CN107732742B (zh) 抽屉式框架断路器的抽屉座锁止装置
CN114724879A (zh) 一种集成式按键装置
US4916276A (en) Push lock mechanism
EP3949877A1 (en) Actuation structure of blood vessel clip applier
WO2022199220A1 (zh) 锁体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18131B (zh) 一种锁具及其旋转式限位装置
CN102722954B (zh) 一种物品防盗装置的电动开启工具
CN104863419A (zh) 一种电子锁头
CN220574813U (zh) 一种钻孔机使用的辅助定位结构
CN211115227U (zh) 新型柜锁
CN101153518A (zh) 一种改良的门磁扣开关结构
CN217061839U (zh) 一种遥控器的多功能集成按键结构
CN214896365U (zh) 一种工程车辆的控制装置
CN214549568U (zh) 一种多头磨脚器的磨头组件
CN209874692U (zh) 智能门锁离合机构
CN210378815U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CN21046019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防盗锁
CN210575619U (zh) 组合按键及具有该组合按键的自动行走装置
CN217063718U (zh) 一种具有新型的信道编码旋钮的彩屏显示对讲机
CN217086428U (zh) 一种新型按钮锁止结构
US2980228A (en) Selective blocking device for office typewriter keyboard
CN101659060A (zh) 刀头锁定式裁切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