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7653U - 一种裂缝观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裂缝观测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97653U CN218097653U CN202222120712.XU CN202222120712U CN218097653U CN 218097653 U CN218097653 U CN 218097653U CN 202222120712 U CN202222120712 U CN 202222120712U CN 218097653 U CN218097653 U CN 2180976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ut
- wheel
- slider
- main part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建筑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裂缝观测仪,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降低工作人员移动装置主体难度的移动轮,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杆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互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侧壁上固定有观测仪主体,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顶壁与第二滑槽的内底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滑块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转动槽与第二转动槽,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降低观测仪由于杂质而受损概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缝观测仪。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领域,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宽度是在结构检测过程中重点观测的一项指标,由于常见裂缝的宽度大部分均小于2mm,对其观测需要借助于裂缝观测仪,目前的市面上面的观测仪大体是通过摄像头将视频信号传输到二次仪表,二次仪表将裂缝进行放大处理之后显示在二次仪表的屏幕上面,根据屏幕上面的固定标尺刻度可以读出其宽度。
在公开号为CN21427818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监理用裂缝观测仪,其包括观测仪本体、位于观测仪本体上的旋转装置、位于旋转装置上的支撑板、支撑杆、位于支撑杆上的观测头以及升降装置,观测仪本体与观测头之间通过控制线连接,支撑杆沿观测仪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螺杆、升降滑块以及驱动机构,支撑杆开设有能够供升降滑块滑移的升降槽,升降槽沿支撑杆的高度方向设置,升降螺杆贯穿升降滑块的两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升降滑块伸出升降槽的一端与观测头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通过转动转柄的方式驱动升降组件,在此过程中,蜗轮与蜗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当杂质落至蜗轮与蜗杆之间时,蜗轮与蜗杆易由于杂质而受损,从而不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裂缝观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面设置有用于降低工作人员移动装置主体难度的移动轮,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杆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互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第一滑槽的侧壁上固定有观测仪主体,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顶壁与第二滑槽的内底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滑块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转动槽与第二转动槽,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对裂缝进行观测时,工作人员需对观测仪主体的高度进行调节,此时工作人员需启动驱动组件,从而使螺纹杆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进而使滑块在螺纹杆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在此过程中,驱动组件始终位于支撑杆内,从而减小了杂质与驱动组件相互接触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螺纹杆上的主动轮、转动在第一转动槽内壁上的第一转动轮、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槽内壁上的第二转动轮、用于连接第一转动轮与主动轮的第一传送带以及用于连接第二转动轮与主动轮的第二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向上移动滑块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一转动轮,即可使主动轮在第一传送带的作用下跟随第一转动轮转动,从而使螺纹杆转动,进而使滑块向上移动。当工作人员需向下移动滑块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二转动轮,即可使主动轮在第二传送带的作用下跟随第二转动轮转动,从而使螺纹杆反向转动,进而使滑块向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轮面上缠绕有第一固定绳,所述第一固定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杆外,所述第二转动轮的轮面上缠绕有第二固定绳,所述第二固定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杆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转动第一转动轮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第一固定绳即可,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转动设置有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固定绳远离第一转动轮的一端与第一环形板的内壁相互固定,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转动设置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固定绳远离第二转动轮的一端与第二环形板的内壁相互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拉动第一固定绳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一环形板即可,从而降低了第一固定绳远离第一转动轮的一端影响工作人员正常操作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的外壁上均螺纹贯穿设置有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无需转动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时,工作人员只需分别转动两个螺栓,即可使两个螺栓分别抵紧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的内壁,进而提高了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靠近第一环形板轴线的侧壁上固定有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采用橡胶制成的橡胶片增大了螺栓与第一环形槽以及第二环形槽内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上限,从而降低了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受到外力时发生转动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滑槽的弹力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杂质进入第一滑槽内的概率,从而减小了滑块被卡住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打滑的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工作人员转动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时打滑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对裂缝进行观测时,工作人员需对观测仪主体的高度进行调节,此时工作人员需启动驱动组件,从而使螺纹杆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进而使滑块在螺纹杆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在此过程中,驱动组件始终位于支撑杆内,从而减小了杂质与驱动组件相互接触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向上移动滑块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一转动轮,即可使主动轮在第一传送带的作用下跟随第一转动轮转动,从而使螺纹杆转动,进而使滑块向上移动。当工作人员需向下移动滑块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二转动轮,即可使主动轮在第二传送带的作用下跟随第二转动轮转动,从而使螺纹杆反向转动,进而使滑块向下移动;
3、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转动第一转动轮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第一固定绳即可,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第一滑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驱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第一转动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橡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移动轮;21、安装杆;22、支撑杆;23、第一滑槽;24、第二滑槽;3、滑块;31、观测仪主体;4、螺纹杆;41、第一转动槽;42、第二转动槽;5、驱动组件;51、主动轮;52、第一转动轮;53、第二转动轮;54、第一传送带;55、第二传送带;6、第一固定绳;7、第二固定绳;71、第一环形槽;72、第二环形槽;8、第一环形板;81、第二环形板;82、螺栓;9、橡胶片;91、弹力带;92、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裂缝观测仪,包括装置主体1、移动轮2、安装杆21、支撑杆22、滑块3、观测仪主体31、螺纹杆4、驱动组件5、第一固定绳6、第二固定绳7、第一环形板8、第二环形板81以及螺栓82。装置主体1为长方体形结构,用于防止观测仪主体31。移动轮2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底面,用于降低工作人员移动装置主体1的难度。安装杆21为圆杆状结构,安装杆21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支撑杆2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支撑杆22固定在安装杆21的上表面,支撑杆2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3,且安装杆2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槽23相互连通的第二滑槽24。滑块3为长方形块状结构,滑块3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23内。观测仪主体31固定在滑块3远离第一滑槽23的侧壁上,用于对裂缝进行观测。螺纹杆4转动设置在第一滑槽23的内顶壁与第二滑槽24的内底壁之间,且螺纹杆4贯穿滑块3并螺纹连接。
滑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1与第二转动槽42,驱动组件5设置在支撑杆22上,用于驱动滑块3,驱动组件5包括主动轮51、第一转动轮52、第二转动轮53、第一传送带54以及第二传送带55。主动轮51固定在螺纹杆4上,其轴线与螺纹杆4的轴线重合。第一转动轮52转动在第一转动槽41的内壁上,第二转动轮53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槽42内壁上。第一传送带54用于连接第一转动轮52与主动轮51,且第一传送带54的内壁抵紧第一转动轮52与主动轮51的轮面。第二传送带55用于连接第二转动轮53与主动轮51,且第二传送带55的内壁抵紧第二转动轮53与主动轮51的轮面。
当工作人员需向上移动滑块3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一转动轮52,即可使主动轮51在第一传送带54的作用下跟随第一转动轮52转动,从而使螺纹杆4转动,进而使滑块3向上移动。当工作人员需向下移动滑块3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二转动轮53,即可使主动轮51在第二传送带55的作用下跟随第二转动轮53转动,从而使螺纹杆4反向转动,进而使滑块3向下移动。
第一固定绳6的一端缠绕在第一转动轮52的轮面上,且第一固定绳6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杆22外。第二固定绳7的一端缠绕在第二转动轮53的轮面上,第二固定绳7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杆22外。
当工作人员需转动第一转动轮52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第一固定绳6即可,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安装杆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71与第二环形槽72,第一环形板8为横截面呈圆环性的板状结构,第一环形板8转动设置在第一环形槽71内,且第一固定绳6远离第一转动轮52的一端与第一环形板8的内壁相互固定。第二环形板81为横截面呈圆环性的板状结构,第二环形板81转动设置在第二环形槽72内,且第二固定绳7远离第二转动轮53的一端与第二环形板81的内壁相互固定。
当工作人员需拉动第一固定绳6时,工作人员只需转动第一环形板8即可,从而降低了第一固定绳6远离第一转动轮52的一端影响工作人员正常操作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螺栓82设有两个且分别螺纹贯穿设置在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的外壁上,当工作人员无需转动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时,工作人员只需分别转动两个螺栓82,即可使两个螺栓82分别抵紧第一环形槽71与第二环形槽72的内壁,进而提高了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的稳定性。
为了降低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受到外力时发生转动的概率,螺栓82靠近第一环形板8轴线的侧壁上固定有橡胶片9。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采用橡胶制成的橡胶片9增大了螺栓82与第一环形槽71以及第二环形槽72内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上限,从而降低了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受到外力时发生转动的概率。
为了降低杂质进入第一滑槽23内的概率,从而减小滑块3被卡住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第一滑槽23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滑槽23的弹力带91。
为了降低工作人员转动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时打滑的概率,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打滑的防滑纹92。
本实施例中一种裂缝观测仪的使用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对裂缝进行观测时,工作人员需对观测仪主体31的高度进行调节,此时工作人员需启动驱动组件5,从而使螺纹杆4在驱动组件5的作用下转动,进而使滑块3在螺纹杆4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在此过程中,驱动组件5始终位于支撑杆22内,从而减小了杂质与驱动组件5相互接触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裂缝观测仪,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是: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面设置有用于降低工作人员移动装置主体(1)难度的移动轮(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有安装杆(21),所述安装杆(21)的上表面固定有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3),所述安装杆(2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槽(23)相互连通的第二滑槽(24),所述第一滑槽(23)内滑动设置有滑块(3),所述滑块(3)远离第一滑槽(23)的侧壁上固定有观测仪主体(31),所述第一滑槽(23)的内顶壁与第二滑槽(24)的内底壁之间转动设置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贯穿滑块(3)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槽(24)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1)与第二转动槽(42),所述支撑杆(2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块(3)的驱动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在螺纹杆(4)上的主动轮(51)、转动在第一转动槽(41)内壁上的第一转动轮(52)、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槽(42)内壁上的第二转动轮(53)、用于连接第一转动轮(52)与主动轮(51)的第一传送带(54)以及用于连接第二转动轮(53)与主动轮(51)的第二传送带(5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转动轮(52)的轮面上缠绕有第一固定绳(6),所述第一固定绳(6)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杆(22)外,所述第二转动轮(53)的轮面上缠绕有第二固定绳(7),所述第二固定绳(7)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杆(22)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杆(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71)与第二环形槽(72),所述第一环形槽(71)内转动设置有第一环形板(8),所述第一固定绳(6)远离第一转动轮(52)的一端与第一环形板(8)的内壁相互固定,所述第二环形槽(72)内转动设置有第二环形板(81),所述第二固定绳(7)远离第二转动轮(53)的一端与第二环形板(81)的内壁相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的外壁上均螺纹贯穿设置有螺栓(8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其特征是:所述螺栓(82)靠近第一环形板(8)轴线的侧壁上固定有橡胶片(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槽(23)的内顶壁与内底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滑槽(23)的弹力带(9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裂缝观测仪,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环形板(8)与第二环形板(81)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打滑的防滑纹(9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20712.XU CN218097653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裂缝观测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20712.XU CN218097653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裂缝观测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97653U true CN218097653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4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20712.XU Active CN218097653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裂缝观测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97653U (zh) |
-
2022
- 2022-08-12 CN CN202222120712.XU patent/CN2180976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05574B (zh) | 一种黄土隧道施工支撑装置 | |
CN211173046U (zh) |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用附墙支座 | |
CN113896103B (zh) | 一种防偏摆门式起重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0918166U (zh) | 一种电梯井脚手架 | |
CN218097653U (zh) | 一种裂缝观测仪 | |
CN210103357U (zh) | 一种墙板安装的起吊装置 | |
CN219321959U (zh) | 一种适用于电缆槽盒沟槽中防水隔离布的铺设装置 | |
CN110550554B (zh) | 一种建筑用吊装玻璃的防护固定装置 | |
CN213738149U (zh) |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装配用建筑板材起吊装置 | |
CN216508078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窗户防碎搬运装置 | |
CN219468162U (zh) | 一种混凝土自动打包机 | |
CN207450922U (zh) | 一种用于胶带输送机的缩带装置 | |
CN218538655U (zh) | 一种钢卷用顶紧结构及钢带卷紧设备 | |
CN217451592U (zh) | 金属内外环的整平装置 | |
CN110790173A (zh) | 一种工程机械用吊装设备 | |
CN221833229U (zh) | 钢筋自动切割设备 | |
CN221209435U (zh) | 一种可以控制张力的开卷机 | |
CN214868536U (zh) | 一种自动扶梯梯级轮拆卸夹卡 | |
CN216687359U (zh) | 一种用于叉车的门架结构 | |
CN217707927U (zh) | 一种玻璃镀膜用上料辅助装置 | |
CN221518963U (zh) | 一种压花辊保护装置 | |
CN220814607U (zh) | 一种建筑防水施工用卷材铺设装置 | |
CN214935201U (zh) | 一种矿井提升机闸控系统的监测装置 | |
CN212151432U (zh) | 一种矿用张紧小绞车 | |
CN220470834U (zh) | 一种化工管道检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