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3609U -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3609U
CN218093609U CN202221537966.5U CN202221537966U CN218093609U CN 218093609 U CN218093609 U CN 218093609U CN 202221537966 U CN202221537966 U CN 202221537966U CN 218093609 U CN218093609 U CN 218093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guide
noise reduction
guide part
annular
centrifugal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79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79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3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3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3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集流器包括:导流圈,包括环形安装部和导流部,导流部包括由环形安装部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并向第一方向弯曲突出的径向导流部,以及由径向导流部的内侧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轴向导流部;径向导流部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设有沿该径向导流部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单元腔,各降噪单元腔中填充有吸音件。径向导流部的背风侧上沿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单元腔以及填充其中吸音件构成了一个声衬装置,能够更好地消除集流器背部空腔的湍流噪声,有利于降噪频率向中低频靠近,可以较好地匹配风机噪声频率。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离心风机是一种重要的送风装置,常用于吸油烟机、空调等产品中。为改善空气入流条件,提高风机工作效率,降低噪音,通常在风机进口处设置集流器,集流器的设计好坏能够直接影响风机性能和运行噪声,
如申请号为CN 201720130595.1(授权公告号为:CN2067231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集流器,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固定圈;出气圈,所述出气圈连接在所述固定圈的内周沿,且所述出气圈沿所述固定圈的轴向朝向远离所述固定圈的方向延伸,所述出气圈的远离所述固定圈的一端具有齿形结构。虽然通过在出气圈的远离固定圈的一端设置齿形结构,当气流流过出气圈时,可以降低噪音,但集流器内表面与叶轮之间存在较大的空腔区域,此区域由于压力差较大,存在很大的流动旋涡,会产生宽频流动噪音,上述集流器无法消除此区域的噪音
为此,申请号为CN201920015837.1(授权公告号为:CN2097049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离心风机的集流器,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包括圆环状的固定圈和导流部,所述固定圈具有中心轴线,沿着中心轴线形成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油烟流动路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所述导流部包括由固定圈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并向第一方向弯曲突出的第一导流部,以及由径向导流部的内侧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还包括与固定圈或导流部连接固定的降噪装置,所述降噪装置设置在第二导流部的外侧,所述降噪装置与导流部之间的空间形成降噪空腔,所述降噪空腔与降噪装置对应的壁上开设有降噪孔。通过设置具有导流部和降噪装置的导流圈,使其能够对油烟气流既能起到导流作用、又能降低该处的流动漩涡产生的噪声;通过在第一降噪部和第二降噪部开设的降噪孔与降噪材料制成的吸音环配合,能够同时起到微孔降噪和吸音降噪的功能,可以有效减少集流器的内表面与叶轮之间因流动漩涡而产生的噪声
上述专利中设置降噪装置的集流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进风口处的噪音问题,但还具有一定的不足,上述专利中降噪装置主要针对集流器内表面与叶轮之间存在较大的空腔区域,此处由于压力差较大,存在气体涡旋,会产生宽频流动噪声,所以该专利中的降噪装置在一定范围内能减小此处的涡旋,降低风机噪声,但对于中低频噪声吸声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多翼离心风机的主要噪声为气动噪声,包含旋转噪声和湍流噪声,噪声频率为50~10000Hz,其能量主要集中在1000Hz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进风口处的中低频噪音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进风口处的中低频噪音的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应用上述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用于设置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包括:
导流圈,包括环形安装部和导流部,所述环形安装部具有中心轴线,沿着中心轴线形成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以油烟流动路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所述导流部包括由环形安装部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并向第一方向弯曲突出的径向导流部,以及由径向导流部的内侧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轴向导流部;
所述径向导流部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设有沿该径向导流部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单元腔,各所述降噪单元腔中填充有吸音件。
为了方便加工形成上述的降噪单元以及安装吸音件考虑,所述径向导流部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侧壁上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在导流圈的径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隔板和第二环形隔板,所述第一环形隔板位于第二环形隔板的外侧,且两者之间限定出第一环形腔,所述第一环形腔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分隔板,各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的第一环形腔分隔为多个第一降噪腔,所述的第一降噪腔构成了所述的降噪单元腔。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中低频噪音的降噪效果,所述第一环形隔板与所述径向导流部上远离所述轴向导流部的部分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外侧的第二环形腔,所述第二环形腔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分隔板,各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的第二环形腔分隔为多个第二降噪腔,所述的第二降噪腔也构成了所述的降噪单元腔;
所述第二环形隔板与所述径向导流部上邻近所述轴向导流部的部分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内侧的第三环形腔,所述第三环形腔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三分隔板,各所述第三分隔板将所述的第三环形腔分隔为多个第三降噪腔,所述的第三降噪腔也构成了所述的降噪单元腔。
由于气动噪声是风机的主要噪声源,它包括周期性诱发的非稳态力发生的离散噪声和宽频带涡流噪声,为了得到相对较佳的宽频吸声特性,所述第一分隔板沿所述第一环形腔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分隔板沿所述第二环形腔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分隔板沿所述第三环形腔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为了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各所述第一降噪腔、各第二降噪腔以及各所述第三降噪腔之间在所述导流圈的径向上相互错位布置。
为了方便集流器在风机蜗壳的前盖板上安装,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后端、第二环形隔板的后端、各第一分隔板的后端、各第二分隔板的后端以及各第三分隔板的后端位于与所述环形安装部所在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为了减少风机的端面泄漏,填充在降噪单元腔内的吸音件的外表面(也即后端面)与蜗壳的上盖板的内壁面平齐。
为了保证集流器在周向上降噪效果的一致性,所述第一环形腔、第二环形腔以及第三环形腔在径向上的宽度基本一致,且取值范围为:2~4mm。
为了更好地降低风机噪音,尤其是中低频噪音,所述第一环形腔中的第一降噪腔的数量、所述第二环形腔中的第二降噪腔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三环形腔中的第三降噪腔的数量相同,均为n,其中,n≥6。
一般来讲吸音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多孔的吸音材料,为了保证吸音件的使用寿命考虑,所述的吸音件为聚氨酯吸音棉。
为了实现吸音件与集流器的牢靠固定,所述径向导流部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涂有用于固定吸音棉的粘性涂层。
为了保证蜗壳出风风速分布的均匀性,增加离心风机入风口处的风量考虑,所述径向导流部的径向外侧在轴向上的投影为圆,所述径向导流部的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的投影为椭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以及上述的集流器,蜗壳前侧开设有进风口,该集流器设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处。
为了能够改善离心风机入口的流动状态,减少流动分离和湍流问题,进而提高气动性能,还包括叶轮,该叶轮设于所述蜗壳内,并具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轴线,所述蜗壳的上部还具有出风口,所述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的径向外侧在轴向上的投影记作第一投影,该第一投影为圆,该第一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叶轮的第一轴线上;所述径向导流部的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的投影记作第二投影,该第二投影为椭圆,该第二投影的长轴基本为竖向延伸,且第二投影的几何中心位于所述第一投影的圆心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机壳以及上述的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设于所述机壳内,且该离心风机的叶轮的第一轴线为水平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的背风侧上沿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单元腔以及填充其中吸音件构成了一个声衬装置,该声衬装置能够更好地消除集流器背部空腔的湍流噪声,其中,降噪单元腔的容积相对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降噪频率向中低频靠近,可以较好地匹配风机噪声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流器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流器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流器与叶轮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流器的剖视立体图;
图6为图3省去吸音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的前视图;
图8为图7中A-A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仅示出机壳);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与现有吸油烟机对比的速度云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与现有吸油烟机对比的压力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参见图1-图11,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用于设置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41处,包括导流圈10和吸音件30。导流圈10包括环形安装部11和导流部。
参见图1,环形安装部11具有中心轴线110,沿着中心轴线110形成相反的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其中,以油烟流动路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A2。其中,导流部包括径向导流部12和轴向导流部13,径向导流部12为由环形安装部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并向第一方向A1弯曲突出的弧形壁。轴向导流部13为由径向导流部12的内侧沿着第二方向A2延伸形成的一个环形壁。
为了降低进风口41处的气动噪音,尤其是中低频噪音,径向导流部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也即背风面)设有沿该径向导流部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单元腔,其中,各降噪单元腔中填充有吸音件30。吸音件3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各种多孔的吸音材料,为了保证吸音件30的使用寿命考虑,本实施例的吸音件30优选为聚氨酯吸音棉。径向导流部的背风面上设有粘性涂层,用来对填充到降噪单元腔中的吸音件30进行固定。
参见图8,径向导流部的背风面上还具有沿第二方向A2延伸、且在导流圈10的径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隔板121和第二环形隔板122。第一环形隔板121及第二环形隔板122均沿第二方向A2延伸,并且,第一环形隔板121与第二环形隔板122基本为同轴设置。
再结合图5及图6,第一环形隔板121位于第二环形隔板122的外侧,且两者之间限定出第一环形腔21,第一环形腔21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分隔板126,各第一分隔板126将第一环形腔21分隔为多个第一降噪腔210,其中,第一分隔板126 沿第一环形腔2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此外,第一环形隔板121与径向导流部12上远离轴向导流部13的部分(也即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方向上的外侧部分)之间限定出位于第一环形腔21外侧的第二环形腔22,该第二环形腔22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分隔板127,各第二分隔板127将第二环形腔22分隔为多个第二降噪腔220。第二环形隔板122与径向导流部12上邻近轴向导流部13的部分(也即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部分)之间限定出位于第一环形腔21内侧的第三环形腔23,第三环形腔23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三分隔板128,各第三分隔板128将第三环形腔23分隔为多个第三降噪腔230。上述的第一降噪腔210、第二降噪腔220、第三降噪腔230构成了本实施例的径向导流部12的降噪单元腔。
由于气动噪声是风机的主要噪声源,它包括周期性诱发的非稳态力发生的离散噪声和宽频带涡流噪声,上述在周向上均匀布置的降噪单元腔的设置,可使得集流器整体上得到相对较佳的宽频吸声特性。其中,第一环形腔21中的第一降噪腔210的数量、第二环形腔22中的第二降噪腔220的数量以及第三环形腔23中的第三降噪腔230的数量相同,均为n,其中,n≥6,由此使得降噪单元腔的容积相对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降噪频率向中低频靠近,可以较好地匹配风机噪声频率。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各第一降噪腔210、各第二降噪腔220以及各第三降噪腔230之间在导流圈10的径向上相互错位布置。为了保证集流器在周向上降噪效果的一致性,本实施例的第一环形腔21、第二环形腔22在径向上的宽度基本一致,记作t,其中,t取值范围为:2~4mm。而第三环形槽的径向的宽度是变化的(具体配合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的椭圆形结构而成),如图5可以看出,第三环形槽的顶部宽度大于底部的宽度。具体地,第二环形隔板122与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的最小距离为tn,tn优选为2mm,详见图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第一分隔板126、第二分隔板127 以及第三分隔板128在导流圈10的轴向上的尺寸需要进行限定,以便集流器在风机蜗壳40的前盖板进行安装,其中,第一环形隔板的后端、第二环形隔板的后端、各第一分隔板126的后端、各第二分隔板127的后端以及各第三分隔板128的后端位于与环形安装部11所在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为了减少风机的端面泄漏,填充在降噪单元腔内的吸音件30的外表面(也即后端面)为平面,其与蜗壳40的上盖板的内壁面平齐,详见图8。
参见图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第一分隔板126、第二分隔板127以及第三分隔板128的壁厚为δ,其与集流器的壁厚一致,其中,δ=1~2mm。其中,第一环形隔板、第二环形隔板、第一分隔板126、第二分隔板127以及第三分隔板128与集流器主体为一体设计。
本实施例在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12的背风侧上沿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单元腔以及填充其中吸音件30构成了一个声衬装置,该声衬装置能够更好地消除集流器背部空腔的湍流噪声,其中,降噪单元腔的容积相对较小,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降噪频率向中低频靠近,可以较好地匹配风机噪声频率。
参见图7及图8,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40、叶轮50、电机以及上述的集流器。叶轮50设于蜗壳40的内部,并由电机驱动转动。
蜗壳40的前侧(也即前盖板上)开设有进风口41,蜗壳40的上部具有出风口42。叶轮50具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轴线O,参见图9。
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外侧在轴向上的投影记作第一投影123,该第一投影123为圆,该第一投影123的圆心O1位于叶轮50的第一轴线O上。径向导流部12 的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的投影记作第二投影124,该第二投影124为椭圆。在集流器装配到离心风机的蜗壳40的出风口42处状态下,该第二投影124的长轴a基本为竖向延伸 (短轴基本呈水平延伸),且第二投影124的几何中心O2位于第一投影123的圆心远离出风口42的一侧(也即相对叶轮50的第一轴线O靠下布置)。
一般情况下,将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设置为上下宽左右窄的类椭圆结构即可有效改善离心风机入口的流动状态,为了更好地匹配风机竖向放置的顶吸式吸油烟机(欧式机),进一步改善及优化集流器周向的流场分布情况,叶轮50的内侧在轴向上的投影记作第三投影51,该第三投影51为圆,其中,第二投影124的最低点与第三投影51的最低点重合,而第二投影124的最高点位于第三投影51的最高点之下,沿第三投影51的径向方向,第二投影124上具有与第三投影51上的点相对应的第一特征点,第二投影124的第一特征点到第三投影51上与之对应的点的距离记作第一距离,第一距离自第二投影124的最低点至最高点逐渐增大。
参见图3,上述第一距离应当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第二投影124上的最高点与第三投影51的最高点之间的第一距离dn,该处的第一距离过小,离心风机入口的流动状态改善情况不明显,该处的第一距离过大,对离心风机的入口的风量产生影响,第二投影124上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三投影51的最高点之间的第一距离为d1,其中,d1的取值范围为:6~15mm。
具体地,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12在经过叶轮50的第一轴线O的平面Sn(可以理解为叶轮50的子午控制面)剖切所得到的轮廓线记作第一曲线125。如图2及3所示,过叶轮50第一轴线O并每间隔45°进行特征点绘制,形成8个子午控制面,特征点以 12点为起始沿着顺时针方向依次为P1、P2……P8,相对应的子午控制面分别为S1、 S2……S8。
每个第一曲线125上分布有4个控制点,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分别为导流面起始点Pg、高度控制点Ph、曲率控制点Pc以及导流面截止点Pd,起始点Pg位于径向导流部 12的径向外侧所在位置,导流面截止点Pd位于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所在位置,曲率控制点Pc位于蜗壳40的前侧壁所在平面上,曲率控制点Pc与导流面起始点Pg之间的径向距离为c,高度控制点位于起始点Pg与导流面截止点Pd的中间轴线m上,高度控制点Ph与蜗壳40的前侧壁所在平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h,曲率控制点Pc与导流面截止点Pd之间的径向距离为l,其中,径向导流部12在周向上所对应的各第一曲线 125的h、l相等,并且,h=8~12mm,l=1~3mm。
为了便于将气体导入风机内部,减小风机入口处的流动分离,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 12曲面由子午控制面上的特征曲线边界混合得到。为了更好地改善局部流场状态,第一曲线125上的导流面起始点Pg、高度控制点Ph、曲率控制点Pc以及导流面截止点Pd 之间采用贝塞尔曲线平滑连接。再具体地,集流器的轴向导流部13与径向导流部12平滑相接,集流器的环形安装部11与径向导流平滑相接,由此可减少进风阻力,并更好地改善局部流场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中离心风机的叶轮50半径为R2,径向导流部12的第一投影123的半径Rg,其中,Rg=R2+R0,R0的取值范围为:10~20mm。径向导流部12 的径向内侧所在平面M与叶轮50前盘的距离为M1,其中,M1的取值范围为:4~5mm。
通过图4及图8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轴向导流部13的轴向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加。由于增加轴向延伸部的高度伸入叶轮50的深度固然可以起到抑制回流的作用,但由于进风口41处的流速较大,轴向延伸部过长则会减小叶片轴向的有效进风高度,从而造成性能损失,针对集流器底部流速相对较大的特点,需要对集流器结构与叶轮50 匹配关系进行合理设计,以减少气体分离并提升风量,为此,本实施例的轴向导流部13 的上部与叶轮5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重叠,轴向导流部13的下部与叶轮50的前盘之间具有间隙Q。具体地,
轴向导流部13在P1、P2、P3、……P8对应的集流器出口区域轴向向蜗壳40内部延伸,其中,各控制点距离叶轮50的前盘表面的距离依次为b1、b2、b3、……b8。其中,-4mm=b1<b2=b8<b3=b7=0<b4=b6<b5<m,如图4中示出了轴向导流部13的上部与叶轮50的前盘表面之间的距离b1(由于轴向导流部13的上部与叶轮5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所以取值为负值)。其他的距离b2、b3、……b8可以类比得出。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如图9示出了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其包括机壳60以及上述的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设于机壳60内,且该离心风机的叶轮50的第一轴线O为水平延伸。
通过在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设置圆形结构,而在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外侧设置椭圆形结构,构成了一个变截面的集流器,其能够减小集流器进口靠下区域的流动分离,降低速度梯度分布,增大风机入口处的有效进风面积,从而在整个工况范围内,特别是大流量工况,提升吸油烟机的工作效率,并且降低工作噪声。特别是当离心风机竖直摆放在吸油烟机的风机架内时,一方面可以够减少风机架内气体来流至风机入口的流动分离,增加有效通流面积;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风机架内靠上区域的气体的湍流状态,降低湍流噪声。此外,集流器在背风面设计了与叶轮50相互配合的密封降噪装置,提升了风机的气密性,减少了内部的端面泄漏问题,并利用吸音件30进行阻流和吸声,进一步降低回流和噪声问题,提升了风机效率并降低整机噪声。
本实施例的集流器对欧式油烟机风机入口的改善效果如图10、图11所示,左图均为本实施例技术,右图为现有技术(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及径向外侧在轴向上的投影均为圆)。通过图8速度云图和图9压力云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施例的欧式油烟机在风机进口的底部区域的风量有一定地提升,主要是由于本实施例集流器在周向控制平面上的特征曲线根据风机进口流动特性设计,特别是在风机进口底部区域,竖直向上的气流能够较好地贴合集流器的导流面进入风机内部,从而减少了此处的流动分离。此外,在风机架内的顶部区域,采用本实施例的集流器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气流滞止区域,从而减弱湍流强度,提升油烟机的性能,降低整机噪声。

Claims (14)

1.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用于设置在离心风机的进风口(41)处,包括:
导流圈(10),包括环形安装部(11)和导流部,所述环形安装部(11)具有中心轴线(110),沿着中心轴线(110)形成相反的第一方向(A1)和第二方向(A2),以油烟流动路径方向作为第二方向(A2),所述导流部包括由环形安装部的内侧径向向内延伸、并向第一方向(A1)弯曲突出的径向导流部(12),以及由径向导流部(12)的内侧沿着第二方向(A2)延伸的轴向导流部(13);
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流部(12)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设有沿该径向导流部(12)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的降噪单元腔,各所述降噪单元腔中填充有吸音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流部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侧壁上具有沿第二方向(A2)延伸、且在导流圈(10)的径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隔板(121)和第二环形隔板(122),所述第一环形隔板(121)位于第二环形隔板(122)的外侧,且两者之间限定出第一环形腔(21),所述第一环形腔(21)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分隔板(126),各所述第一分隔板(126)将所述的第一环形腔(21)分隔为多个第一降噪腔(210),所述的第一降噪腔(210)构成了所述的降噪单元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隔板(121)与所述径向导流部(12)上远离所述轴向导流部(13)的部分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21)外侧的第二环形腔(22),所述第二环形腔(22)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分隔板(127),各所述第二分隔板(127)将所述的第二环形腔(22)分隔为多个第二降噪腔(220),所述的第二降噪腔(220)也构成了所述的降噪单元腔;
所述第二环形隔板(122)与所述径向导流部(12)上邻近所述轴向导流部(13)的部分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腔(21)内侧的第三环形腔(23),所述第三环形腔(23)内沿周向还设有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三分隔板(128),各所述第三分隔板(128)将所述的第三环形腔(23)分隔为多个第三降噪腔(230),所述的第三降噪腔(230)也构成了所述的降噪单元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126)沿所述第一环形腔(2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分隔板(127)沿所述第二环形腔(22)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第三分隔板(128)沿所述第三环形腔(23)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降噪腔(210)、各第二降噪腔(220)以及各所述第三降噪腔(230)之间在所述导流圈(10)的径向上相互错位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隔板的后端、第二环形隔板的后端、各第一分隔板(126)的后端、各第二分隔板(127)的后端以及各第三分隔板(128)的后端位于与所述环形安装部(11)所在平面平行的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腔(21)、第二环形腔(22)以及第三环形腔(23)在径向上的宽度基本一致,且取值范围为:2~4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腔(21)中的第一降噪腔(210)的数量、所述第二环形腔(22)中的第二降噪腔(220)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三环形腔(23)中的第三降噪腔(230)的数量相同,均为n,其中,n≥6。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音件(30)为聚氨酯吸音棉。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流部背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涂有用于固定吸音棉的粘性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外侧在轴向上的投影为圆,所述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的投影为椭圆。
12.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40)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器,蜗壳(40)前侧开设有进风口(41),该集流器设于所述蜗壳(40)的进风口(41)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轮(50),该叶轮(50)设于所述蜗壳(40)内,并具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轴线(O),所述蜗壳(40)的上部还具有出风口(42),所述集流器的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外侧在轴向上的投影记作第一投影(123),该第一投影(123)为圆,该第一投影(123)的圆心位于所述叶轮(50)的第一轴线(O)上;所述径向导流部(12)的径向内侧在轴向上的投影记作第二投影(124),该第二投影(124)为椭圆,该第二投影(124)的长轴基本为竖向延伸,且第二投影(124)的几何中心位于所述第一投影(123)的圆心远离所述出风口(42)的一侧。
14.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60)以及如权利要求12或13中所述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设于所述机壳(60)内,且该离心风机的叶轮(50)的第一轴线(O)为水平延伸。
CN202221537966.5U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Active CN218093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966.5U CN218093609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966.5U CN218093609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3609U true CN218093609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7966.5U Active CN218093609U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3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3862B (zh) 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CN110513304B (zh) 离心风机和吸尘器
CN201679745U (zh) 低噪声空调冷却轴流风机
CN111852905B (zh) 一种离心风机和应用有该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
CN112178716B (zh) 一种防油烟逃逸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吸油烟机
CN212003716U (zh) 一种离心风机的叶轮及应用有该叶轮的吸油烟机
CN106958538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8093632U (zh) 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111441990A (zh) 导流器、风机组件和电器
CN218093609U (zh)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CN110513327B (zh) 斜流风机和家电设备
CN210568923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211975497U (zh) 导流器、风机组件和电器
CN209944584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08835935U (zh) 吸尘器电机组件
CN107965471B (zh) 一种集流器及应用有该集流器的离心风机
CN110664305B (zh) 一种吸尘器
CN210623204U (zh) 一种导流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10861438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JP3438269B2 (ja) 多翼送風機
CN217401193U (zh)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CN216788809U (zh) 一种离心风机用集流器及应用其的多翼离心风机
CN217435454U (zh) 一种具有分流装置的车载空调
CN220956095U (zh) 离心风机及吸油烟机
CN218467909U (zh) 用于离心风机的蜗壳及具有该蜗壳的离心风机、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