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3227U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3227U
CN218093227U CN202222331631.4U CN202222331631U CN218093227U CN 218093227 U CN218093227 U CN 218093227U CN 202222331631 U CN202222331631 U CN 202222331631U CN 218093227 U CN218093227 U CN 218093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ssembly
shift
driven
ge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16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全
徐凯民
周裕林
徐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16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3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3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3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壳体组件及变速机构,壳体组件包括曲轴箱;变速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曲轴箱内;变速机构包括变速齿轮组、变速鼓组件、拨叉组件及传动齿轮组,拨叉组件分别与变速齿轮组及变速鼓组件连接,变速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单元及从动齿轮单元,传动齿轮组至少部分与从动齿轮单元啮合;从动齿轮单元包括倒挡从动链轮,主动齿轮单元包括倒挡主动链轮,变速机构还包括倒挡链条,倒挡链条的一端绕设于倒挡主动链轮,倒挡链条的另一端绕设于倒挡从动链轮。如此,采用链传动结构实现倒挡,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能够大大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包括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单元、从动齿轮单元及倒挡过渡齿轮,倒挡过渡齿轮位于主动齿轮单元、从动齿轮单元之间,并分别与主动齿轮单元、从动齿轮单元啮合,以改变从动齿轮单元的转动方向,使之与主动齿轮单元相同,从而满足倒挡需求。
但,通过设置倒挡过渡齿轮实现倒挡,结构复杂,制造加工以及安装要求较高,且会占用较大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动效率高且结构紧凑的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曲轴箱;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至少部分安装于曲轴箱;配气机构,配气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曲轴箱内,并与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变速机构,变速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曲轴箱内,并与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变速机构包括变速齿轮组、变速鼓组件、拨叉组件及传动齿轮组,拨叉组件分别与变速齿轮组及变速鼓组件连接,变速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单元及从动齿轮单元,传动齿轮组至少部分与从动齿轮单元啮合;从动齿轮单元包括倒挡从动链轮,主动齿轮单元包括倒挡主动链轮,变速机构还包括:倒挡链条,倒挡链条的一端绕设于倒挡主动链轮,倒挡链条的另一端绕设于倒挡从动链轮。
进一步地,变速机构还包括:换挡齿轮组,换挡齿轮组位于曲轴箱内,且换挡齿轮组位于变速鼓组件的端部,并与变速鼓组件连接;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至少部分套设于变速鼓组件。
进一步地,从动齿轮单元包括驻车齿轮,变速机构还包括:驻车组件,驻车组件至少部分套设于变速鼓组件上,且驻车组件位于定位组件与换挡齿轮组之间,驻车组件至少部分能够与驻车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驻车组件包括:驻车凸轮,驻车凸轮套设于变速鼓组件上,并与变速鼓组件连接;驻车摇臂,驻车摇臂套设于驻车凸轮上,且驻车摇臂远离变速鼓组件的一端能够与驻车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星轮,定位星轮套设于变速鼓组件上,并与变速鼓组件连接;摇臂单元,摇臂单元的一端与曲轴箱连接,摇臂单元的另一端能够与定位星轮限位配合;其中,定位星轮与驻车凸轮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拨叉组件包括:拨叉轴,位于变速鼓组件与变速齿轮组之间;第一拨叉,第一拨叉的两端分别与变速鼓组件、变速齿轮组连接;第二拨叉,第二拨叉与第一拨叉沿拨叉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且第二拨叉的两端分别与变速鼓组件、变速齿轮组连接;限位座,限位座位于第一拨叉远离第二拨叉的一侧,并套设于拨叉轴上。
进一步地,拨叉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拨叉轴上,且第二弹性件位于限位座与第一拨叉之间,并分别与限位座、第一拨叉抵靠;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拨叉轴上,且第三弹性件位于第一拨叉与第二拨叉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拨叉、第二拨叉抵靠。
进一步地,变速机构还包括:输出轴组件,输出轴组件穿设于传动齿轮组内,并与传动齿轮组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齿轮组包括:主动锥齿轮单元,主动锥齿轮单元与从动齿轮单元啮合;从动锥齿轮单元,从动锥齿轮单元与主动锥齿轮单元啮合;其中,输出轴组件穿设于从动锥齿轮单元,并与从动锥齿轮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换挡齿轮组包括:换挡主动齿轮单元,换挡主动齿轮单元至少部分与曲轴箱连接;换挡从动齿轮单元,换挡从动齿轮单元位于变速鼓组件的一端,并与变速鼓组件连接,且换挡从动齿轮单元与换挡主动齿轮单元啮合;其中,换挡主动齿轮单元能够带动换挡从动齿轮单元转动,换挡从动齿轮单元带动变速鼓组件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动机,通过设置倒挡链条分别绕设于倒挡主动链轮与倒挡从动链轮上,如此,采用链传动结构实现倒挡,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能够大大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配气机构及气缸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速鼓组件、定位星轮及驻车凸轮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摇臂单元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中换挡主动齿轮单元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中换挡从动齿轮单元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中拨叉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方式中从动齿轮单元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主动锥齿轮单元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从动锥齿轮单元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清楚阐述发动机100的结构,本申请在图1中定义了发动机100的前端、后端、上端、下端、左侧以及右侧。发动机100是为车辆提供动力的装置,其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以保证车辆稳定运行。
请参阅图1,发动机100包括壳体组件10,壳体组件10包括气缸罩11、气缸盖12、气缸体13及曲轴箱14。气缸罩11盖设于气缸盖12上,并与气缸盖12连接,气缸罩11用于遮盖并密封气缸盖12,将润滑油保持在发动机100内部,同时将污垢和湿气等隔绝在发动机100外部。气缸盖12远离气缸罩11的一端与气缸体13连接,气缸盖12与气缸体13连接能够密封气体并构成燃烧空间,以承受高温高压燃气。气缸体13远离气缸盖12的一端与曲轴箱14连接。
请参阅图2至图4,发动机100还包括配气机构40、曲柄连杆机构50以及变速机构60。曲柄连杆机构50至少部分安装于曲轴箱14内,配气机构40至少部分位于曲轴箱14内,并与曲柄连杆机构50连接。变速机构60至少部分位于曲轴箱14内,并与曲柄连杆机构50连接。曲柄连杆机构50能够将动力传输至配气机构40及变速机构60,从而带动配气机构40及变速机构60运转。
请参阅图4,变速机构60包括换挡齿轮组61、变速鼓组件62、拨叉组件63、变速齿轮组64、定位组件65以及传动齿轮组66。
换挡齿轮组61及变速鼓组件62至少部分安装于曲轴箱14内,并与曲轴箱14连接。换挡齿轮组61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换挡齿轮组61能够带动变速鼓组件62转动。
变速齿轮组64至少部分安装于曲轴箱14内,拨叉组件63至少部分位于曲轴箱14内,并分别与变速齿轮组64、变速鼓组件62连接,变速鼓组件62转动能够带动拨叉组件63运动,以使变速齿轮组64进行挡位切换。
传动齿轮组66至少部分安装于曲轴箱14内,且至少部分传动齿轮组66与变速齿轮组64啮合,变速齿轮组64转动能够带动传动齿轮组66转动。
发动机100还包括输出轴组件67,输出轴组件67穿设于传动齿轮组66内,并与传动齿轮组66连接。输出轴组件67的两端分别连接车辆的前桥、后桥,传动齿轮组66转动能够带动输出轴组件67转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动,满足行驶速度要求。
定位组件65位于曲轴箱14内,定位组件65至少部分套设于变速鼓组件62上,并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定位组件65能够对挡位进行限位。
请继续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换挡齿轮组61位于变速鼓组件62的一端,并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
请参阅图4至图6,定位组件65包括定位星轮651及摇臂单元652,定位星轮651套设于变速鼓组件62上,并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摇臂单元652的一端与曲轴箱14连接,摇臂单元652的另一端能够与定位星轮651限位配合,以对定位星轮651进行定位止动。换挡齿轮组61能够带动定位星轮651与变速鼓组件62同步转动。在换挡过程中,当定位星轮651运动时,摇臂单元652能够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相对定位星轮651的运动产生较大且均匀的反作用力,达到定位止动的效果,以对变速鼓组件62进行止动。从而对拨叉组件63的运动进行止动,以限制拨叉组件63与变速齿轮组64继续进行换挡配合,从而避免变速齿轮组64进行挡位变换,实现对发动机100的挡位的固定。如此,采用定位星轮651与摇臂单元652的结合,结构简单,能够使换挡更加顺畅且清晰,提高驾驶员在换挡操作时的使用感受。
其中,摇臂单元652包括滚轮6521及摇臂6522,摇臂6522的一端与曲轴箱14连接,摇臂6522的另一端与滚轮6521连接。定位星轮651的周侧形成有多个变挡槽6511,随定位星轮651的转动,滚轮6521能够卡入其中任意一个变挡槽6511内,以对定位星轮651的转动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发动机100的挡位的固定。
在现有中,发动机包括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变速齿轮组、换挡组件及变速鼓组件。换挡组件位于变速鼓组件的一端,且换挡组件包括换挡轴、传动板及换挡臂,传动板一端与换挡轴连接,另一端与换挡臂连接。变速鼓组件的端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圆柱销。
换挡轴能够带动传动板沿换挡轴的轴线转动,传动板带动换挡臂拨动圆柱销,从而使变速鼓组件旋转,以对变速齿轮组进行换挡。且为了能够实现连续换挡,当换完一个挡位后,换挡臂必须弹回卡住下一个圆柱销,从而实现下一次换挡。但,采用上述结构,在实现连续换挡过程中,当换完一次挡时,操作柄会弹回,从而会给驾驶员造成极大地不适。并且,换挡组件的结构过于复杂,传动过程复杂,导致换挡费劲,容易出现故障。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图7及图8,换挡齿轮组61包括换挡主动齿轮单元611及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位于变速鼓组件62的一端,并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换挡主动齿轮单元611至少部分与曲轴箱14连接,且换挡主动齿轮单元611能够与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啮合,换挡主动齿轮单元611能够带动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转动,从而使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带动变速鼓组件62转动。如此,换挡齿轮组61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及组装,通过齿轮相互啮合来传动故障率极低,且能够使换挡更加顺畅。
换挡主动齿轮单元611包括连接轴6111及换挡主动齿轮6112,换挡主动齿轮6112套设于连接轴6111上。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包括轴组件613、换挡从动齿轮614及第一弹性件615。轴组件613位于变速鼓组件62的一端,并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换挡从动齿轮614套设于轴组件613上,换挡主动齿轮6112能够与换挡从动齿轮614啮合,换挡主动齿轮6112带动换挡从动齿轮614转动,换挡从动齿轮614带动变速鼓组件62转动。
第一弹性件615套设于轴组件613上,且第一弹性件615位于换挡从动齿轮614远离变速鼓组件62的一侧,第一弹性件615至少部分穿设并限位于换挡从动齿轮614及轴组件613内。第一弹性件615的设置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在变速齿轮组64发生顶齿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615能够先转动到位,从而带动变速鼓组件62继续转动,以满足整车换挡动作的需求,解决顶齿的问题。
请继续参阅图8,轴组件613包括换挡垫片6131、换挡轴6133及紧固件6134。换挡从动齿轮614与第一弹性件615均套设于换挡轴6133上。换挡垫片6131位于变速鼓组件62与换挡轴6133之间,紧固件6134依次穿设换挡轴6133、换挡垫片6131及变速鼓组件62,并将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与变速鼓组件62紧固连接,以使换挡从动齿轮单元612转动时带动变速鼓组件62转动。
换挡垫片6131的设置能够避免换挡从动齿轮614与变速鼓组件62产生磨损。
轴组件613还包括第一抵挡片616及第二抵挡片617,第一抵挡片616位于第一弹性件615远离换挡从动齿轮614的一端,第一抵挡片616套设于紧固件6134上,用于限位第一弹性件615的位置。紧固件6134能够压紧于第一抵挡片616上,以保证第一弹性件615的压缩量。第二抵挡片617套设于换挡轴6133上,且位于第一弹性件615与换挡从动齿轮614之间,第一弹性件615能够抵靠于第二抵挡片617上,第二抵挡片617能够避免换挡从动齿轮614与第一弹性件615之间的磨损。
换挡垫片6131开设有通槽6132,第一弹性件615至少部分伸入通槽6132内,并与通槽6132的槽壁抵靠,从而保证第一弹性件615实现扭转压缩过程。
换挡从动齿轮614包括齿轮部6141及配合部6142,齿轮部6141与换挡主动齿轮6112啮合,配合部6142位于齿轮部6141远离换挡主动齿轮6112的一侧,并与齿轮部6141连接。配合部6142的设置,在保证齿轮部6141大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换挡从动齿轮614整体的结构强度。
配合部6142包括第一加强部6143及第二加强部6144,第一加强部6143的一端与齿轮部6141连接,第二加强部6144的一端与齿轮部6141连接,第一加强部6143与第二加强部6144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615至少部分穿过第一加强部6143与第二加强部6144之间并伸入通槽6132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挡主动齿轮6112与换挡从动齿轮614的齿轮部6141均为扇形齿轮。
请参阅图4及图9,拨叉组件63包括拨叉轴631及拨叉单元632,拨叉轴631位于变速鼓组件62与变速齿轮组64之间,拨叉单元632套设于拨叉轴631上,且拨叉单元632的一端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拨叉单元632的另一端与变速齿轮组64连接。变速鼓组件62转动能够带动拨叉单元632沿变速鼓组件62的轴向移动,以实现变速齿轮组64的换挡动作。
拨叉单元632至少包括第一拨叉6321及第二拨叉6322,第一拨叉6321与第二拨叉6322沿拨叉轴631的轴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拨叉6321的一端与第二拨叉6322的一端均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第一拨叉6321的另一端与第二拨叉6322的另一端均与变速齿轮组64连接。
拨叉组件6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6323、第三弹性件6324及限位座6328,限位座6328位于第一拨叉6321远离第二拨叉6322的一侧,并套设于拨叉轴631上。第二弹性件6323位于限位座6328与第一拨叉6321之间,且第二弹性件6323的一端与限位座6328抵靠,第二弹性件6323的另一端与第一拨叉6321抵靠。第三弹性件6324位于第一拨叉6321与第二拨叉6322之间,且第三弹性件6324的一端与第一拨叉6321抵靠,第三弹性件6324的另一端与第二拨叉6322抵靠。
拨叉组件63还包括第一挡圈6326及第二挡圈6327,第一挡圈6326及第二挡圈6327均套设于拨叉轴631上,第一挡圈6326位于限位座6328远离第二拨叉6322的一侧,第二挡圈6327位于第二拨叉6322远离第一拨叉6321的一侧。第一挡圈6326及第二挡圈6327的设置,能够避免拨叉单元632及限位座6328从拨叉轴631上脱离。
请参阅图5,变速鼓组件62沿自身轴向依次开设有第一型线槽621及第二型线槽622。其中,第一拨叉6321一端伸入第一型线槽621内,第二拨叉6322的一端伸入第二型线槽622内。如此,在变速鼓组件62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拨叉6321及第二拨叉6322运动,以实现变速齿轮组64的挡位切换。并且,极大的缩短了变速鼓组件62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减小变速机构60所占用的发动机100内的空间,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4,变速齿轮组64包括主动齿轮单元641及从动齿轮单元642。曲柄连杆机构50至少部分与主动齿轮单元641连接,曲柄连杆机构50将动力输入至主动齿轮单元641。主动齿轮单元641与从动齿轮单元642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单元641将动力输入至从动齿轮单元642。
拨叉组件63分别与变速鼓组件62及从动齿轮单元642连接,变速鼓组件62转动能够带动拨叉组件63沿从动齿轮单元642的轴向运动,以实现变速齿轮组64的换挡动作。
请参阅图4,变速齿轮组64还包括倒挡过渡单元643,倒挡过渡单元643包括倒挡链条6431。倒挡链条6431分别套设于主动齿轮单元641及从动齿轮单元642上。如此,能够改变从动齿轮单元642的转动方向,使从动齿轮单元642的转动方向与主动齿轮单元641相同,从而满足倒挡需求。
请参阅图10,从动齿轮单元642包括沿从动齿轮单元642轴向依次分布的低挡齿轮6422、高挡齿轮6421、输出主动齿轮6424、倒挡从动链轮6426及驻车齿轮6425。主动齿轮单元641包括倒挡主动链轮6411。其中,倒挡链条6431的一端绕设于倒挡主动链轮6411,另一端绕设于倒挡从动链轮6426,以使倒挡主动链轮6411与倒挡从动链轮6426同步转动。如此,采用链传动结构实现倒挡,结构紧凑,能够大大节省发动机100的空间,降低成本。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倒挡过渡单元643的一端安装于曲轴箱14上。倒挡过渡单元643位于主动齿轮单元641与从动齿轮单元642之间,并分别与主动齿轮单元641及从动齿轮单元642啮合。如此,能够改变从动齿轮单元642的转动方向,使从动齿轮单元642的转动方向与主动齿轮单元641相同,从而满足倒挡需求。从动齿轮单元642包括倒挡从动齿轮(图未示),主动齿轮单元641包括倒挡主动齿轮(图未示)。其中,倒挡过渡单元643分别与倒挡主动齿轮及倒挡从动齿轮啮合,从而满足倒挡需求。
请参阅图4、图11及图12,传动齿轮组66包括主动锥齿轮单元661及从动锥齿轮单元662。主动锥齿轮单元661位于从动锥齿轮单元662与从动齿轮单元642之间,且主动锥齿轮单元661分别与从动锥齿轮单元662及从动齿轮单元642啮合。输出轴组件67穿设于从动锥齿轮单元662,并与从动锥齿轮单元662连接。如此,主动齿轮单元641转动带动从动齿轮单元642转动,从动齿轮单元642转动能够带动主动锥齿轮单元661转动,主动锥齿轮单元661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单元662转动,从动锥齿轮单元662转动带动输出轴组件67转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动,满足行驶速度要求。
请参阅图11,主动锥齿轮单元661包括第一轴承座6611、主动锥齿轮6612及输出从动齿轮6613。第一轴承座6611至少部分连接至曲轴箱14上,主动锥齿轮6612部分穿设于第一轴承座6611,并与第一轴承座6611连接,主动锥齿轮6612与从动锥齿轮单元662啮合。输出从动齿轮6613位于第一轴承座6611远离从动锥齿轮单元662的一侧,且输出从动齿轮6613套设于主动锥齿轮6612上,并与主动锥齿轮6612连接。输出从动齿轮6613与从动齿轮单元642啮合。其中,输出从动齿轮6613与从动齿轮单元642的输出主动齿轮6424啮合。输出主动齿轮6424转动带动输出从动齿轮6613转动,输出从动齿轮6613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6612转动,主动锥齿轮6612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单元662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轴组件67转动。
请参阅图12,从动锥齿轮单元662包括第二轴承座6621及从动锥齿轮6622。第二轴承座6621安装于曲轴箱14上,从动锥齿轮6622安装于第二轴承座6621上,从动锥齿轮6622与主动锥齿轮6612啮合。主动锥齿轮6612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6622转动,从动锥齿轮6622转动带动输出轴组件67转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动,满足行驶速度要求。
请参阅图4,变速机构60还包括驻车组件68,驻车组件68至少部分套设于变速鼓组件62上,定位组件65位于驻车组件68远离换挡齿轮组61的一侧。驻车组件68位于所述定位组件65与换挡齿轮组61之间。如此,变速机构60的结构紧凑,能够缩短变速鼓组件62的轴向长度,从而节省发动机100的空间。驻车组件68至少部分能够与驻车齿轮6425啮合,从而便于在斜坡等位置实现驻车。
驻车组件68包括驻车凸轮681及驻车摇臂682,驻车凸轮681套设于变速鼓组件62上,并与变速鼓组件62连接,且驻车凸轮681位于定位组件65靠近换挡齿轮组61的一侧。驻车摇臂682套设于驻车凸轮681及拨叉轴631上,且驻车摇臂682远离变速鼓组件62的一端能够与驻车齿轮6425啮合,实现驻车。
请参阅图5,其中,定位组件65的定位星轮651与驻车组件68的驻车凸轮681一体成型。如此,变速机构60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发动机100的空间,并且能够减少发动机100的组装时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曲轴箱;
曲柄连杆机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曲轴箱;
配气机构,所述配气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曲轴箱内,并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连接;
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曲轴箱内,并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变速齿轮组、变速鼓组件、拨叉组件及传动齿轮组,拨叉组件分别与变速齿轮组及变速鼓组件连接,所述变速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单元及从动齿轮单元,所述传动齿轮组至少部分与所述从动齿轮单元啮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单元包括倒挡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齿轮单元包括倒挡主动链轮,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
倒挡链条,所述倒挡链条的一端绕设于所述倒挡主动链轮,所述倒挡链条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倒挡从动链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
换挡齿轮组,所述换挡齿轮组位于所述曲轴箱内,且所述换挡齿轮组位于所述变速鼓组件的端部,并与所述变速鼓组件连接;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至少部分套设于所述变速鼓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单元包括驻车齿轮,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
驻车组件,所述驻车组件至少部分套设于所述变速鼓组件上,且所述驻车组件位于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换挡齿轮组之间,所述驻车组件至少部分能够与所述驻车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组件包括:
驻车凸轮,所述驻车凸轮套设于所述变速鼓组件上,并与所述变速鼓组件连接;
驻车摇臂,所述驻车摇臂套设于所述驻车凸轮上,且所述驻车摇臂远离所述变速鼓组件的一端能够与所述驻车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定位星轮,所述定位星轮套设于所述变速鼓组件上,并与所述变速鼓组件连接;
摇臂单元,所述摇臂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曲轴箱连接,所述摇臂单元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定位星轮限位配合;
其中,所述定位星轮与所述驻车凸轮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组件包括:
拨叉轴,位于所述变速鼓组件与所述变速齿轮组之间;
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鼓组件、所述变速齿轮组连接;
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与所述第一拨叉沿所述拨叉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拨叉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变速鼓组件、所述变速齿轮组连接;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第一拨叉远离所述第二拨叉的一侧,并套设于所述拨叉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组件还包括: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拨叉轴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座与所述第一拨叉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限位座、所述第一拨叉抵靠;
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拨叉轴上,且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拨叉与所述第二拨叉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拨叉、所述第二拨叉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
输出轴组件,所述输出轴组件穿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内,并与所述传动齿轮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
主动锥齿轮单元,所述主动锥齿轮单元与所述从动齿轮单元啮合;从动锥齿轮单元,所述从动锥齿轮单元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单元啮合;
其中,所述输出轴组件穿设于所述从动锥齿轮单元,并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齿轮组包括:
换挡主动齿轮单元,所述换挡主动齿轮单元至少部分与所述曲轴箱连接;
换挡从动齿轮单元,所述换挡从动齿轮单元位于所述变速鼓组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变速鼓组件连接,且所述换挡从动齿轮单元与所述换挡主动齿轮单元啮合;
其中,所述换挡主动齿轮单元能够带动所述换挡从动齿轮单元转动,所述换挡从动齿轮单元带动所述变速鼓组件转动。
CN202222331631.4U 2022-08-31 2022-08-31 发动机 Active CN218093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1631.4U CN218093227U (zh) 2022-08-31 2022-08-31 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1631.4U CN218093227U (zh) 2022-08-31 2022-08-31 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3227U true CN218093227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1631.4U Active CN218093227U (zh) 2022-08-31 2022-08-31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3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7840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两档减速器
CN201739469U (zh) 变速器
CN211852690U (zh) 一种两挡减速机构
JP3900786B2 (ja) 変速機
CN218093227U (zh) 发动机
CN200958590Y (zh) 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
CN101968103B (zh) 正反向全超越变挡机构
CN212804189U (zh) 自动变速器换挡塔驱动式驻车机构
CN218093224U (zh) 发动机
CN218093226U (zh) 发动机
CN105190115A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US8539923B2 (en) Power unit for vehicle
CN11068605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两挡减速器
CN1605536B (zh) 自动二轮车
CN111577889B (zh) 一种离合器及共用驻车控制装置
CN210889939U (zh) 电动车用变速装置
CN100436780C (zh) 新型搓动式内燃机
CN113048162A (zh) 一种自行车变速系统的离合机构及变速箱
CN111720537A (zh) 集成式电子驻车的两档减速器
CN112610662A (zh) 自动档变速器
CN100420861C (zh) 树脂齿轮和轴的连接结构
CN2897808Y (zh) 一种双链条变速自行车
CN101285522B (zh) 一种发动机换档机构
CN2888112Y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起动机构
CN217481392U (zh) 一种无级变速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