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1690U - 搭桥组件 - Google Patents
搭桥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91690U CN218091690U CN202222162469.8U CN202222162469U CN218091690U CN 218091690 U CN218091690 U CN 218091690U CN 202222162469 U CN202222162469 U CN 202222162469U CN 218091690 U CN218091690 U CN 2180916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imbing
- flexible
- threshold
- pad
- doo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搭桥组件,包括:爬坡板,所述爬坡板设置于门槛的一侧且上表面形成有支撑面;爬坡垫,所述爬坡垫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爬坡垫上形成有柔性翻转部,所述柔性翻转部搭接于所述门槛顶部且适于在门体移动至与所述爬坡垫接触时在所述门体的驱动下形变。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搭桥组件所需零件少且安装简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搭桥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可用于代替用户清扫房间,然而阳台、卫生间有门槛,扫地机器人无法通过,在门槛处设置搭桥组件可为扫地机器人搭接连接地面与门槛的“桥梁”,从而便于扫地机器人通过。现有技术中,搭桥组件通常由设置于门槛两侧的搭板、与搭板连接且搭接于门槛上方的连接板和连接件等多个零件组成,所需零件多,安装操作繁琐、费时且零件易丢失,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搭桥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搭桥组件所需零件少且安装简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搭桥组件包括:爬坡板,所述爬坡板设置于门槛的一侧且上表面形成有支撑面;爬坡垫,所述爬坡垫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爬坡垫上形成有柔性翻转部,所述柔性翻转部搭接于所述门槛顶部且适于在门体移动至与所述爬坡垫接触时在所述门体的驱动下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搭桥组件通过在爬坡垫上设置柔性翻转部即可实现由地面至门槛顶部的道路搭建,通过移动门体可使柔性翻转部翻转,从而实现道路的搭建或断开,这样的搭桥组件结构简单且所需零件少,安装简便,用户使用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爬坡垫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爬坡板可选择地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安装位配合以调整所述柔性翻转部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多个且在所述支撑面朝向所述门槛的方向依次排列布置;所述爬坡垫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可选择地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为所述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可选择地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定位凹槽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柔性翻转部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边缘形成有触发翻边,所述触发翻边适于与所述门体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发翻边构造为在所述门体移动的方向上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爬坡垫和/或所述柔性翻转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适于扫地机器人经过的行走面,所述行走面上形成有防滑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滑凸部构造为在所述爬坡垫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扫地机器人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防滑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搭桥组件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爬坡板底部,所述支脚可选择地相对所述爬坡垫移动以调整所述支撑面相对水平面的倾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爬坡板底部形成有螺纹孔,所述支脚与所述螺纹孔配合,旋转所述支脚以调整所述支脚伸出所述螺纹孔的长度,以改变所述爬坡板相对水平面的倾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爬坡垫与所述柔性翻转部均构造为柔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爬坡板构造为两个且设置于所述门槛的两侧,每个所述爬坡板上设置有所述柔性翻转部,所述柔性翻转部朝向彼此延伸并搭接于所述门槛顶部。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搭桥组件通过在爬坡垫上设置柔性翻转部即可实现由地面至门槛顶部的道路搭建,该搭桥组件结构简单且所需零件少;柔性翻转部在门体移动的方向上倾斜设置有触发翻边,以便门体驱使柔性翻转部离开门槛,原理简单可靠,可实现度高且无需用户过多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该搭桥组件的通用性好,爬坡垫上设置多个安装位,通过使爬坡板与不同的安装位配合可调整爬坡垫与爬坡板的配合位置,实现对柔性翻转部位置的调整,从而适应门槛宽度,爬坡板底部设置有支脚,通过旋转支脚可调节爬坡板倾斜角度,从而适应门槛高度,这样的搭桥组件可适应多种尺寸的门槛;搭桥组件还设置防滑条以增大扫地机器人所受到的摩擦力,避免扫地机器人通过搭桥组件时打滑,以提高扫地机器人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开启时搭桥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开启时搭桥组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体开启时搭桥组件的整体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搭桥组件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爬坡垫结构图。
附图标记:
搭桥组件1;爬坡板10;支撑面11;定位凹槽12;螺纹孔13;爬坡垫20;柔性翻转部21;触发翻边211;定位凸起22;安装位221;防滑条23;支脚30;
门槛2;门体3;地面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可用于代替用户清扫房间,然而阳台、卫生间有门槛,扫地机器人无法通过,在门槛处设置搭桥组件可为扫地机器人搭接连接地面与门槛的“桥梁”,从而便于扫地机器人通过。现有技术中,搭桥组件通常由设置于门槛两侧的搭板、与搭板连接且搭接于门槛上方的连接板和连接件等多个零件组成,所需零件多,安装操作繁琐、费时且零件易丢失,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搭桥组件1。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搭桥组件1包括:爬坡板10以及爬坡垫20。爬坡板10设置于门槛2的一侧且上表面形成有支撑面11;爬坡垫20设置于支撑面11,爬坡垫20上形成有柔性翻转部21,柔性翻转部21搭接于门槛2顶部且适于在门体3移动至与爬坡垫20接触时在门体3的驱动下形变。具体地,门槛2与地面4之间具有高度差,爬坡板10和爬坡垫20设置于门槛2一侧以连接地面4与门槛2顶部,从而形成一条由门槛2一侧地面4至门槛2顶部的道路,设置搭桥组件1可实现地面4至门槛2顶部的道路搭建。更具体地,爬坡板10设置于地面4且位于门槛2一侧,爬坡板10可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由地面4过渡至门槛2的结构,爬坡板10上表面形成有适于安装爬坡垫20的支撑面11;爬坡垫20设置于爬坡板10上且爬坡垫20的至少部分覆盖门槛2顶部,所述爬坡垫20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柔性翻转部21,柔性翻转部21为可发生形变的柔性构造,当门体3移动至与爬坡垫20接触时,门体3向柔性翻转部21施加作用力以使柔性翻转部21形变并翻转,柔性翻转部21翻转并离开门槛2顶部,以便门体3与门槛2配合实现门体3的正常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门体3与门槛2构成移门组件,移门组件具有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门体3可移动地设置于门槛2且沿门槛2在第一方向移动。当移门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门体3与搭桥组件1之间无接触,爬坡垫20的柔性翻转部21搭接于门槛2顶部并搭建由门槛2一侧地面4至门槛2顶部的道路;当移门组件由开启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时,门体3沿门槛2在第一方向移动,此时门体3在第一方向上的表面与柔性翻转部21接触从而驱动柔性翻转部21形变并翻转,使得柔性翻转部21离开门槛2顶部,搭桥组件1搭建的道路断开,以便门体3顺利通过并关闭,此时柔性翻转部21依靠于门体3,移门组件处于闭合状态;当移门组件由闭合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时,门体3沿门槛2在第一方向移动,门体3移动后,依靠于门体3表面的柔性翻转部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翻转并复位搭接于门槛2顶部,此时移门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搭桥组件1再次搭建起由地面4至门槛2顶部的道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搭桥组件1通过在爬坡垫20上设置柔性翻转部21即可实现由地面4至门槛2顶部的道路搭建,通过移动门体3可使柔性翻转部21翻转,从而实现道路的搭建或断开,这样的搭桥组件1结构简单且所需零件少,安装简便,用户使用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爬坡垫20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221,爬坡板10可选择地与其中任意一个安装位221配合以调整柔性翻转部21的位置。具体地,爬坡垫20通过安装位221与爬坡板10配合,为提高搭桥组件1的通用性,应使搭桥组件1尺寸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门槛2,因此在爬坡垫20上设置多个安装位221,爬坡板10与不同的安装位221配合以调整爬坡垫20与爬坡板10的配合位置,而通过调整爬坡垫20与爬坡板10的配合位置可实现对柔性翻转部21位置的调整。
如图3所示俯视图中,爬坡垫2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与爬坡板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一致,并且爬坡垫20和爬坡板10的宽度方向与门体3移动的第一方向一致,柔性翻转部21形成于爬坡垫2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边沿且露出于爬坡板10宽度方向以搭接于门槛2顶部,多个安装位221形成于爬坡垫20且沿爬坡垫2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通过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可实现爬坡垫20的移动,从而改变柔性翻转部21露出于爬坡板10宽度方向的长度,以使柔性翻转部21可搭接于不同尺寸的门槛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支撑面1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构造为多个且在支撑面11朝向门槛2的方向依次排列布置;爬坡垫20朝向支撑面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可选择地与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部配合。具体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以在爬坡垫20安装于爬坡板10时限定爬坡垫20的位置,避免爬坡垫20发生移动,增强搭桥组件1工作可靠性。更具体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多个且设置于支撑面11,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爬坡垫20朝向支撑面11的一侧,在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的过程中,当爬坡垫20移动至柔性翻转部21恰能搭接于门槛2顶部时,使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进而将爬坡垫20与爬坡板10配合连接,从而实现搭桥组件1的尺寸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门槛2具有彼此正交的高度方向、厚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门槛2的厚度方向与爬坡板10的长度方向一致,门体3移动的第一方向与门槛2的宽度方向及爬坡板10的宽度方向一致。爬坡板10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由地面4过渡至门槛2的结构,爬坡板10的支撑面11与地面4之间具有夹角,在支撑面11与地面4之间的夹角不变的情况下,为适应不同厚度或高度的门槛2,可先对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进行调整,再根据实际情况对爬坡板10与门槛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当搭桥组件1搭接的门槛2厚度和/或高度改变时,先将爬坡垫20由爬坡板10上取下,使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脱离,接着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以使爬坡垫20移动至柔性翻转部21恰能搭接于门槛2顶部的位置,将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以使爬坡垫20安装于爬坡板10。可先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接着调整爬坡板10与门槛2的距离,从而使搭桥组件1适应门槛2的厚度和/或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起22,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凹槽12。具体地,爬坡板10与爬坡垫20通过定位凸起22和定位凹槽12进行配合连接,配合方式简单可靠,具有较高可实现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第一限位部构造为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12,至少一个第二限位部构造为安装位221,安装位221可选择地与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12配合。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爬坡板10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凹槽12,爬坡垫20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凸起22,并且至少一个定位凸起22构造为安装位221,在爬坡板10与爬坡垫20配合的过程中,定位凹槽12与定位凸起22配合以限制爬坡垫20移动,其中,为将爬坡垫20固定于爬坡板10,使定位凹槽12与定位凸起22中的安装位221配合以固定爬坡垫2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外周壁形成有卡环的定位凸起22构造为安装位221,并且安装位221具有多个,安装位221与定位凹槽12过盈配合以将爬坡垫20固定于爬坡板10,避免爬坡垫20发生移动,增强搭桥组件1工作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柔性翻转部21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边缘形成有触发翻边211,触发翻边211适于与门体3接触。具体地,柔性翻转部21的宽度方向与爬坡垫20的宽度方向一致,而爬坡垫20的宽度方向与门体3移动的第一方向一致,在柔性翻转部21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设置触发翻边211,门体3在第一方向移动至与触发翻边211接触以对触发翻边211施力使触发翻边211翻转,触发翻边211带动柔性翻转部21翻转,柔性翻转部21形变并依靠于门体3。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翻转部2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均形成有触发翻边211,这样的搭桥组件1可应用于具有两个门体3的双侧移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触发翻边211构造为在门体3移动的方向上倾斜设置。具体地,柔性翻转部21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边缘形成有触发翻边211,当柔性翻转部21搭接于门槛2顶部后,可通过关门动作触发触发翻边211使得柔性翻转部21形变翻转以离开门槛2。更具体地,柔性翻转部21的宽度方向与门体3移动的第一方向一致,门体3施加的力作用于触发翻边211,并且该作用力的施加方向也与第一方向一致,由于触发翻边211倾斜设置,该作用力作用于触发翻边211后可分解成多个方向的分力,其中一部分分力使得柔性翻转部21朝向远离门槛2的方向翻转转动,门体3向触发翻边211施加的作用力可使柔性翻转部21朝向远离门槛2的方向翻转。柔性翻转部21的边缘倾斜设置触发翻边211便于门体3驱使柔性翻转部21离开门槛2,原理简单可靠,可实现度高且无需用户过多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翻边211构造为形成于柔性翻转部21宽度方向上的边缘,触发翻边211与柔性翻转部21之间形成有弧形过渡段,以避免触发翻边211卡住门体3,确保门体3正常启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柔性翻转部21形成触发翻边211的部分的长度与门体3宽度一致,以保证门体3与触发翻边211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便于门体3对触发翻边211施力,避免在门体3移动时被触发翻边211卡住,确保关门顺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爬坡垫20和/或柔性翻转部21的上表面形成有适于扫地机器人经过的行走面,行走面上形成有防滑凸部。具体地,位于爬坡垫20和/或柔性翻转部21的防滑凸部适于增大扫地机器人所受到的摩擦力,避免扫地机器人通过搭桥组件1时打滑,以提高扫地机器人工作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防滑凸部构造为在爬坡垫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扫地机器人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防滑条23。具体地,扫地机器人由地面4行进至爬坡垫20,柔性翻转部21位于爬坡垫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且搭接于门槛2顶部,扫地机器人沿着爬坡垫20的长度方向移动至柔性翻转部21,从而通过门槛2。防滑凸部在爬坡垫20的宽度方向延伸,将防滑凸部沿爬坡垫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在扫地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增大爬坡垫20对扫地机器人的摩擦力。可以理解的是,爬坡垫20上设置防滑条23可在扫地机器人移动的过程中防滑,也可以在门体3关闭时使爬坡垫20以两个相邻防滑条23的间隙为形变边缘进行形变,便于爬坡垫20形变并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4所示,搭桥组件1还包括支脚30。支脚30设置于爬坡板10底部,支脚30可选择地相对爬坡垫20移动以调整支撑面11相对水平面的倾角。具体地,爬坡板10底部形成有高度可调或可移动的支脚30,爬坡板10设置于地面4且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支脚30设置于爬坡板10底部,通过调节或移动支脚30可改变爬坡板10的倾斜度,从而改变搭桥组件1的高度,以使搭桥组件1搭建于不同高度的门槛2。设置有支脚30的搭桥组件1高度可调,以适应多种尺寸的门槛2,使得搭桥组件1通用性更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搭桥组件1搭接的门槛2厚度改变时,先将爬坡垫20由爬坡板10上取下,使定位凸起22与定位凹槽12脱离,接着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以使爬坡垫20移动至柔性翻转部21恰能搭接于门槛2顶部的位置,将定位凸起22与定位凹槽12配合以使爬坡垫20安装于爬坡板10;当搭桥组件1搭接的门槛2高度改变时,可先调整支脚30以使爬坡板10倾斜,从而改变搭桥组件1整体高度,直至爬坡板10在高度方向上由地面4过渡至门槛2,接着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通过调节支脚30以及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使得搭桥组件1可适应不同门槛2的厚度和/或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爬坡板10底部形成有螺纹孔13,支脚30与螺纹孔13配合,旋转支脚30以调整支脚30伸出螺纹孔13的长度,以改变爬坡板10相对水平面的倾角。具体地,爬坡板10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由地面4过渡至门槛2的结构,爬坡板10的支撑面11在水平方向上倾斜设置,支脚30通过螺纹孔13可旋转地设置于爬坡板10接近门槛2一侧的底面,通过旋转支脚30可调整支脚30伸出螺纹孔13的长度,进而改变爬坡板10的相对水平面的倾角,从而调整搭桥组件1整体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脚30与地面4之间设置有防滑橡胶垫,以保证扫地机器人利用搭桥组件1越过门槛2时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爬坡垫20与柔性翻转部21均构造为柔性件。具体地,如图2所示,图中示出关门时柔性翻转部21的变形翻转方向,爬坡垫20与柔性翻转部21选择软材质可确保柔性翻转部21正常翻转变形,从而确保门体3正常关闭,同时柔性翻转部21应选择较高硬度的材质,以避免门体3关闭时施加的作用力使柔性翻转部21过度变形,柔性翻转部21过度变形会导致柔性翻转部21无法朝向远离门槛2的方向翻转,因此柔性翻转部21应选用硬度较高的橡胶等软材质。可以理解的是,爬坡垫20与柔性翻转部21也可使用塑料加橡胶的双色注塑工艺,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爬坡垫20与柔性翻转部21可采用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材质,TPE具有高强度、高回弹性、可注塑加工的特征,并且触感柔软、应用范围广泛,环保无毒安全,加工性能优越,可以循环使用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爬坡板10构造为两个且设置于门槛2的两侧,每个爬坡板10上设置有柔性翻转部21,柔性翻转部21朝向彼此延伸并搭接于门槛2顶部。具体地,门槛2的两侧均设置有爬坡板10,爬坡板10上设置爬坡垫20,两个爬坡垫20的柔性翻转部21搭接于门槛2顶部,搭桥组件1将门槛2两侧地面4连通,形成一条由门槛2一侧地面4至该侧爬坡板10、柔性翻转部21再到门槛2另一侧爬坡板10直至门槛2另一侧地面4的通路,从而实现道路的搭建,使得扫地机器人可顺利通过门槛2并由门槛2一侧的房间行进至门槛2另一侧的房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搭桥组件1包括爬坡板10、爬坡垫20以及支脚30。爬坡板10设置于门槛2的两侧,爬坡板10具有支撑面11,爬坡垫20设置于支撑面11,爬坡垫20上凸出设置有多排在爬坡垫20长度方向整齐排列的定位凸起22,部分定位凸起22的外周壁形成有卡环,该部分定位凸起22构造为安装位221,爬坡板10的支撑面11上形成有多个定位凹槽12,定位凸起22可选择地与多个定位凹槽12中的一个或多个配合。爬坡垫2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柔性翻转部21,柔性翻转部21搭接于门槛2顶部且柔性翻转部21在门体3移动的方向上倾斜设置有触发翻边211,爬坡垫20和柔性翻转部21均为柔性件。爬坡板10底部形成有螺纹孔13,支脚30通过螺纹孔13可旋转地设置于爬坡板10接近门槛2一侧的底面,通过旋转支脚30可调整支脚30伸出螺纹孔13的长度。
将搭桥组件1安装于门槛2时,需先调整搭桥组件1以适应厚度或高度。旋转支脚30以使爬坡板10倾斜,从而改变搭桥组件1整体高度,直至爬坡板10在高度方向上由地面4过渡至门槛2,接着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将爬坡垫20由爬坡板10上取下,使定位凸起22与定位凹槽12脱离,接着调整与爬坡板10配合的安装位221以使爬坡垫20移动至柔性翻转部21恰能搭接于门槛2顶部的位置,将定位凸起22与定位凹槽12配合以使爬坡垫20安装于爬坡板10,至此完成搭桥组件1的安装工作。
门体3与门槛2构成移门组件,当移门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门体3与搭桥组件1之间无接触,柔性翻转部21搭接于门槛2顶部,搭桥组件1搭建起由门槛2一侧地面4至门槛2另一侧地面4的道路,扫地机器人可通过搭桥组件1由门槛2一侧的房间行进至门槛2另一侧的房间;当需关门时,移门组件由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门体3沿门槛2在第一方向移动,此时门体3在第一方向上的表面与触发翻边211接触从而驱动柔性翻转部21形变并翻转,使得柔性翻转部21离开门槛2顶部,搭桥组件1搭建的道路断开,以便门体3顺利通过并关闭,此时柔性翻转部21依靠于门体3,移门组件处于闭合状态;当需开门时,移门组件由闭合状态向开启状态切换,门体3沿门槛2在第一方向移动,门体3移动后,依靠于门体3表面的柔性翻转部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翻转并复位搭接于门槛2顶部,此时移门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搭桥组件1再次搭建起由地面4至门槛2顶部的道路。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搭桥组件1通过在爬坡垫20上设置柔性翻转部21即可实现由地面4至门槛2顶部的道路搭建,该搭桥组件1结构简单且所需零件少;柔性翻转部21在门体3移动的方向上倾斜设置有触发翻边211,以便门体3驱使柔性翻转部21离开门槛2,原理简单可靠,可实现度高且无需用户过多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该搭桥组件1的通用性好,爬坡垫20上设置多个安装位221,通过使爬坡板10与不同的安装位221配合可调整爬坡垫20与爬坡板10的配合位置,实现对柔性翻转部21位置的调整,从而适应门槛2宽度,爬坡板10底部设置有支脚30,通过旋转支脚30可调节爬坡板10倾斜角度,从而适应门槛2高度,这样的搭桥组件1可适应多种尺寸的门槛2;搭桥组件1还设置防滑条23以增大扫地机器人所受到的摩擦力,避免扫地机器人通过搭桥组件1时打滑,以提高扫地机器人工作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爬坡板,所述爬坡板设置于门槛的一侧且上表面形成有支撑面;
爬坡垫,所述爬坡垫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所述爬坡垫上形成有柔性翻转部,所述柔性翻转部搭接于所述门槛顶部且适于在门体移动至与所述爬坡垫接触时在所述门体的驱动下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垫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爬坡板可选择地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安装位配合以调整所述柔性翻转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多个且在所述支撑面朝向所述门槛的方向依次排列布置;所述爬坡垫朝向所述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可选择地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构造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构造为定位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为所述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可选择地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定位凹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翻转部在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边缘形成有触发翻边,所述触发翻边适于与所述门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翻边构造为在所述门体移动的方向上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垫和/或所述柔性翻转部的上表面形成有适于扫地机器人经过的行走面,所述行走面上形成有防滑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部构造为在所述爬坡垫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扫地机器人行进方向上间隔设置的防滑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脚,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爬坡板底部,所述支脚可选择地相对所述爬坡垫移动以调整所述支撑面相对水平面的倾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板底部形成有螺纹孔,所述支脚与所述螺纹孔配合,旋转所述支脚以调整所述支脚伸出所述螺纹孔的长度,以改变所述爬坡板相对水平面的倾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垫与所述柔性翻转部均构造为柔性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搭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坡板构造为两个且设置于所述门槛的两侧,每个所述爬坡板上设置有所述柔性翻转部,所述柔性翻转部朝向彼此延伸并搭接于所述门槛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62469.8U CN218091690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搭桥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62469.8U CN218091690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搭桥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91690U true CN218091690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44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62469.8U Active CN218091690U (zh) | 2022-08-16 | 2022-08-16 | 搭桥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91690U (zh) |
-
2022
- 2022-08-16 CN CN202222162469.8U patent/CN2180916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12800B1 (en) | Scissor-lift for vehicles | |
CA2623655C (en) | Sole arrangement and shoe | |
US20200071141A1 (en) | Tilting scissor-lift for vehicles | |
CA2916435C (en) | Weather barrier apparatuses for sealing or sheltering vehicles at loading docks | |
CN218091690U (zh) | 搭桥组件 | |
WO2009126627A1 (en) | Articulated loading ramp | |
WO2013067348A1 (en) | Berms for protective liners | |
JP2004034983A (ja) | すべり止めフロアマット設計 | |
CN117588001A (zh) | 搭桥组件 | |
CN112455342B (zh) | 车辆用踏板装置 | |
US11433819B2 (en) | Step device for vehicle | |
CN217680118U (zh) | 搭桥组件 | |
CN218738808U (zh) | 辅助越障装置以及辅助越障组件 | |
EP2521817B1 (en) | Trench cover | |
CN117071827A (zh) | 搭桥组件 | |
CN114718260A (zh) | 搭桥组件 | |
CA2983536A1 (en) | Kerbstone and stop | |
CA3156442A1 (en) | Tilting scissor-lift for vehicles | |
CN112455340A (zh) | 车辆用踏板装置 | |
CN112455343B (zh) | 车辆用踏板装置 | |
JP3380216B2 (ja) | 駐車場における車両ロック装置 | |
JPH0893191A (ja) | すのこ | |
KR940003905Y1 (ko) | 골프장 클럽하우스의 바닥깔판 연결부재 | |
AU2001100673A4 (en) | Vehicle parking guide | |
CA2960688C (en) | Weather barrier apparatuses for sealing or sheltering vehicles at loading doc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