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0868U -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0868U
CN218090868U CN202222299234.3U CN202222299234U CN218090868U CN 218090868 U CN218090868 U CN 218090868U CN 202222299234 U CN202222299234 U CN 202222299234U CN 218090868 U CN218090868 U CN 218090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le
grouting
sediment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92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飞
袁天顺
胡俊
华相
庞登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i Junhao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i Junhao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i Junhao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i Junhao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92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0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0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0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包括注入管和多个底注浆管,各个底注浆管分别安设在钢筋笼,注入管随钢筋笼呈同步下放布置,注入管的下部与各个底注浆管呈连通布置,注入管的上部与泵浆机呈连通布置;底注浆管包括中管段和两个外沿段,中管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沿段呈连通布置,外沿段具有至少一个注浆孔,注浆孔沿朝向桩底沉渣方向对应布置。通过注入管将泥浆泵入至底注浆管,在两个外沿段的作用下,实现多位置注浆,且在各个注浆孔的配合下,增大泥浆的渗透范围,提高泥浆与桩底沉渣的混合效果和混合范围,对桩底沉渣起到加固作用,进而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及降低灌注桩的沉降。

Description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目前,大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以求达到设计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钻孔灌注桩由于其施工工艺会导致桩底沉渣难以清理干净,降低桩端承力,加大桩沉降量。
在先专利,申请号为941014606,公开了灌注桩桩端及桩侧注浆法,将注浆管的特制隔水塞沉入桩孔的底部或将注浆管的固定装置随普通隔水塞沉入桩孔的底部;利用注浆管对凝固前或硬化后的桩底进行注浆。
在先专利,申请号为2016101246633,公开了注浆管随钢筋笼同时下放,注浆管比钢筋笼长0.2~0.3米,注浆管外设置有注浆器,注浆器插入孔底沉渣之中
在先专利,申请号为2019110235415,公开了在混凝土灌注桩顶部,由桩顶向桩底钻孔,形成桩心钻孔;在桩心钻孔顶部安装注浆封孔器,将桩心钻孔顶部封堵密实;由注浆口向混凝土灌注桩内注入高压水泥浆,固化桩底沉渣,完成混凝土灌注桩桩底沉渣的处理。
现有技术中,灌注桩初凝或凝结后,对桩底注浆时,需要多个注浆管,导致注浆复杂且注浆成本高;并且,注浆位置单一,导致泥浆渗透范围有限,从而使对桩底沉渣的加固效果不佳,进而导致灌注桩无法达到设计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注桩对桩底沉渣的加固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包括注入管和多个底注浆管,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分别安设在钢筋笼的底部布置,且沿钢筋笼的中部,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呈环绕间隔布置,所述注入管随钢筋笼呈同步下放布置,所述注入管的下部与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呈连通布置,所述注入管的上部与泵浆机呈连通布置;所述底注浆管包括中管段和两个外沿段,所述中管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外沿段呈对接且连通布置,沿背离所述中管段的方向,两个所述外沿段呈扩口状延伸布置,所述外沿段具有至少一个注浆孔,所述注浆孔沿朝向桩底沉渣方向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注入管包括主流管和多个分流管,所述主流管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主流管的上部与泵浆机呈连通布置,所述主流管的下部与各个所述分流管的内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分流管与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呈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分流管的外端与所述底注浆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的外端与所述底注浆管呈连接形成管接部,沿水平方向,各个所述管接部呈同一水平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管段具有朝向桩底沉渣方向的中管面,所述中管面形成有所述注浆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沿段具有多个所述注浆孔,沿所述外沿段的长度方向,各个所述注浆孔呈间隔对应布置,且各个所述注浆孔的朝向方向呈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钢筋笼包括底箍筋和多个角钢,所述底箍筋呈环状布置,所述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箍筋呈连接布置,各个所述角钢的中部呈交叉连接布置;各个所述底注浆管与各个所述角钢呈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底注浆管安设在所述角钢,两个所述外沿段沿所述角钢呈对称布置,且所述外沿段的外端延伸与所述底箍筋呈连接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注浆管包括中垂管,所述中垂管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中垂管的上部与所述中管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中垂管的下部沿背离所述中管段的方向呈垂直延伸布置,所述中垂管嵌设在桩底沉渣,所述中垂管的底部呈阻隔布置,所述中垂管的下部形成有多个中垂槽,所述中垂槽呈纵向延伸布置,且所述中垂槽呈贯通布置,各个所述中垂槽呈环绕间隔对应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中垂槽的口径呈逐渐缩小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垂管的下部套设中垂套,所述中垂套环绕包围各个所述中垂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注浆管包括多个外垂管,所述外垂管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外垂管的上部与所述外沿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外垂管的下部沿背离所述外沿段的方向呈垂直延伸布置,所述外垂管嵌设在桩底沉渣,所述外垂管的底部呈阻隔布置,所述外垂管的下部形成有多个外垂槽,所述外垂槽呈纵向延伸布置,且所述外垂槽呈贯通布置,各个所述外垂槽呈环绕间隔对应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外垂槽的口径呈逐渐缩小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垂管的下部套设外垂套,所述外垂套环绕包围各个所述外垂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由于底注浆管安设在钢筋笼,灌注桩施工下放钢筋笼时,底注浆管和注入管随钢筋笼下放至指定位置,待灌注桩初凝或凝结后,通过泵浆机将泥浆泵至注入管,通过注入管将泥浆转移至底注浆管,在两个外沿段的作用下,实现多位置注浆,且在各个注浆孔的配合下,增大泥浆的渗透范围,提高泥浆与桩底沉渣的配合效果,对桩底沉渣起到加固作用,进而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及降低灌注桩的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的底注浆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的底注浆管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的中垂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的注入管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包括注入管2和多个底注浆管1,各个底注浆管1分别安设在钢筋笼的底部布置,且沿钢筋笼的中部,各个底注浆管1呈环绕间隔布置,注入管2随钢筋笼呈同步下放布置,注入管2的下部与各个底注浆管1呈连通布置,注入管2的上部与泵浆机呈连通布置;底注浆管1包括中管段11和两个外沿段12,中管段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外沿段12呈对接且连通布置,沿背离中管段11的方向,两个外沿段12呈扩口状延伸布置,外沿段12具有至少一个注浆孔13,注浆孔13沿朝向桩底沉渣方向对应布置。
上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由于底注浆管1安设在钢筋笼,灌注桩施工下放钢筋笼时,底注浆管1和注入管2随钢筋笼下放至指定位置,待灌注桩初凝或凝结后,通过泵浆机将泥浆泵至注入管2,通过注入管2将泥浆转移至底注浆管1,在两个外沿段12的作用下,实现多位置注浆,且在各个注浆孔13的配合下,增大泥浆的渗透范围,提高泥浆与桩底沉渣的配合效果,对桩底沉渣起到加固作用,进而提高灌注桩的承载力及降低灌注桩的沉降。
灌注桩施工下放钢筋笼时,注入管2的内部和各个底注浆管1的内部均填充有清水,直至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注入管2的内部和各个底注浆管1的内部的清水蒸发;后续再通过注入管2和底注浆管1进行注浆作业。
注入管2采用绑扎的方式与钢筋笼呈连接布置,或者,注入管2和钢筋笼呈焊接布置;注入管2下放后,向注入管2注入清水,平衡注入管2的内外压力差。
另外,由于两个外沿段12呈扩口状延伸布置,这样,进行注浆作业时,注浆由内朝外扩散,在沿纵向扩散;提高对桩底沉渣的加固效果。
外沿段12包裹有外沿套,外沿套封闭注浆孔13,这样,下放底注浆管1时,避免造成注浆孔13的堵塞。
注入管2包括主流管21和多个分流管22,主流管1呈纵向延伸布置,主流管的上部与泵浆机呈连通布置,通过主流管实现对泥浆的灌注,主流管的下部与各个分流管的内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分流管与各个底注浆管呈一一对应布置,且分流管的外端与底注浆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这样,泥浆沿主流管输送至各个分流管,再通过各个分流管输送至各个底注浆管,最终对桩底渣土进行加固。
分流管的外端与底注浆管呈连接形成管接部,沿水平方向,各个管接部呈同一水平面布置;这样,避免出现高度差,避免导致泥浆注入的比例差异较大,从而提高泥浆的注入均匀性,提高泥浆与桩底沉渣的混合效果。
中管段11具有朝向桩底沉渣方向的中管面,中管面形成有注浆孔13;这样,通过注浆孔13便于朝向桩底沉渣注浆,提高泥浆对桩底沉渣的加固效果。
外沿段12具有多个注浆孔13,沿外沿段12的长度方向,各个注浆孔13呈间隔对应布置,且各个注浆孔13的朝向方向呈错位布置;这样,在各个注浆孔13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多区域注浆,提高注浆的注浆范围和渗透范围。
钢筋笼包括底箍筋4和多个角钢3,底箍筋4呈环状布置,角钢3的两端分别与底箍筋4呈连接布置,各个角钢3的中部呈交叉连接布置;各个底注浆管1与各个角钢3呈一一对应布置,底注浆管1安设在角钢3,两个外沿段12沿角钢3呈对称布置,且外沿段12的外端延伸与底箍筋4呈连接布置;在角钢3的作用下,便于底注浆管1的安设,且提高底注浆管1的安设稳固性。
底注浆管1包括中垂管14,中垂管14呈纵向延伸布置,中垂管14的上部与中管段11呈连接且连通布置,中垂管14的下部沿背离中管段11的方向呈垂直延伸布置,中垂管14嵌设在桩底沉渣,中垂管14的底部呈阻隔布置,中垂管14的下部形成有多个中垂槽16,中垂槽16呈纵向延伸布置,且中垂槽16呈贯通布置,各个中垂槽16呈环绕间隔对应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中垂槽16的口径呈逐渐缩小布置。
这样,进行注浆作业时,泥浆沿中管段11再输送至中垂管14,再通过各个中垂槽16进行注浆,提高在纵向方向对桩底沉渣的注浆效果。
中垂管14的下部套设有中垂套,中垂套环绕包围各个中垂槽16;在中垂套的作用下,下放钢筋笼时,避免造成各个中垂槽16的堵塞,保障后续的注浆作业。
中垂套具有弹性,提高中垂套的封闭效果,避免清水填充时,造成中垂套的破裂。
中垂套为乙烯薄膜,乙烯薄膜的密度性更高,清水填充时起到防漏作用。
底注浆管1包括多个外垂管15,外垂管15呈纵向延伸布置,外垂管15的上部与外沿段12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外垂管15的下部沿背离外沿段12的方向呈垂直延伸布置,外垂管15嵌设在桩底沉渣,外垂管15的底部呈阻隔布置,外垂管15的下部形成有多个外垂槽,外垂槽呈纵向延伸布置,且外垂槽呈贯通布置,各个外垂槽呈环绕间隔对应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外垂槽的口径呈逐渐缩小布置。
这样,进行注浆作业时,泥浆沿中管段11再输送至外沿段12,再输送至外垂管15,再通过各个外垂槽进行注浆,提高在纵向方向对桩底沉渣的注浆效果。
外垂管15的下部套设外垂套,外垂套环绕包围各个外垂槽;在外垂套的作用下,下放钢筋笼时,避免造成各个外垂槽的堵塞,保障后续的注浆作业。
外垂套具有弹性,提高外垂套的封闭效果,避免清水填充时,造成外垂套的破裂。
外垂套为乙烯薄膜,乙烯薄膜的密度性更高,清水填充时起到防漏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管和多个底注浆管,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分别安设在钢筋笼的底部布置,且沿钢筋笼的中部,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呈环绕间隔布置,所述注入管随钢筋笼呈同步下放布置,所述注入管的下部与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呈连通布置,所述注入管的上部与泵浆机呈连通布置;所述底注浆管包括中管段和两个外沿段,所述中管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外沿段呈对接且连通布置,沿背离所述中管段的方向,两个所述外沿段呈扩口状延伸布置,所述外沿段具有至少一个注浆孔,所述注浆孔沿朝向桩底沉渣方向对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包括主流管和多个分流管,所述主流管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主流管的上部与泵浆机呈连通布置,所述主流管的下部与各个所述分流管的内端呈连接且连通布置,各个所述分流管与各个所述底注浆管呈一一对应布置,且所述分流管的外端与所述底注浆管呈连接且连通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的外端与所述底注浆管连接形成管接部,沿水平方向,各个所述管接部呈同一水平面布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段具有朝向桩底沉渣方向的中管面,所述中管面形成有所述注浆孔。
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沿段具有多个所述注浆孔,沿所述外沿段的长度方向,各个所述注浆孔呈间隔对应布置,且各个所述注浆孔的朝向方向呈错位布置。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钢筋笼包括底箍筋和多个角钢,所述底箍筋呈环状布置,所述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箍筋呈连接布置,各个所述角钢的中部呈交叉连接布置;各个所述底注浆管与各个所述角钢呈一一对应布置,所述底注浆管安设在所述角钢,两个所述外沿段沿所述角钢呈对称布置,且所述外沿段的外端延伸与所述底箍筋呈连接布置。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注浆管包括中垂管,所述中垂管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中垂管的上部与所述中管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中垂管的下部沿背离所述中管段的方向呈垂直延伸布置,所述中垂管嵌设在桩底沉渣,所述中垂管的底部呈阻隔布置,所述中垂管的下部形成有多个中垂槽,所述中垂槽呈纵向延伸布置,且所述中垂槽呈贯通布置,各个所述中垂槽呈环绕间隔对应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中垂槽的口径呈逐渐缩小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垂管的下部套设中垂套,所述中垂套环绕包围各个所述中垂槽。
9.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注浆管包括多个外垂管,所述外垂管呈纵向延伸布置,所述外垂管的上部与所述外沿段呈连接且连通布置,所述外垂管的下部沿背离所述外沿段的方向呈垂直延伸布置,所述外垂管嵌设在桩底沉渣,所述外垂管的底部呈阻隔布置,所述外垂管的下部形成有多个外垂槽,所述外垂槽呈纵向延伸布置,且所述外垂槽呈贯通布置,各个所述外垂槽呈环绕间隔对应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外垂槽的口径呈逐渐缩小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垂管的下部套设外垂套,所述外垂套环绕包围各个所述外垂槽。
CN202222299234.3U 2022-08-30 2022-08-30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Active CN218090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9234.3U CN218090868U (zh) 2022-08-30 2022-08-30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9234.3U CN218090868U (zh) 2022-08-30 2022-08-30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0868U true CN218090868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9234.3U Active CN218090868U (zh) 2022-08-30 2022-08-30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0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26188B1 (ko) 그라우팅공법을 이용한 현장타설 말뚝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2061710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CN101525881B (zh) 岩溶地层桩孔护壁构造及桩孔施工方法
CN207512745U (zh) 一种沉箱装置及其基坑结构
CN104631440B (zh) 一种既有大直径灌注桩劲芯增长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2086645A (zh) 嵌岩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5926682A (zh) 有承压水且水压较大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02322055A (zh) 防止检查井周围路面沉降的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10306581A (zh) 一种在富水地层中新旧管道联通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1793027B (zh) 一种桩心注浆静压锚杆桩
CN218090868U (zh) 灌注桩桩底沉渣固化装置
CN104480945B (zh) 一种基坑逆作施工方法
CN209557025U (zh) 适用于钢支架上的锁角小导管
CN108798730A (zh) 一种矿山采空区人工矿柱的接顶方法
CN203161250U (zh) 隧道深孔注浆加固系统
CN102979105A (zh) 一种井孔注浆隔渗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CN110173229A (zh) 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反井钻斜井封堵装置及封堵方法
CN110565740B (zh) 海底隧洞与立管的开孔连接方法
CN110761293B (zh) 基坑锚索孔口装置及基坑锚索孔口施工方法
CN207760848U (zh) 一种复合基桩的灌浆构件
CN111088802B (zh) 新老地连墙接口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CN218346364U (zh) 一种便于施工的道路收水支管
CN214005597U (zh) 一种土石堤坝穿坝涵管导排包封灌芯组合封堵结构
CN218880832U (zh) 一种基坑支护锚杆注浆用孔口装置
CN217870574U (zh) 锁口钢板桩运用于桩间止水帷幕的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