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4197U -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4197U
CN218074197U CN202222077727.2U CN202222077727U CN218074197U CN 218074197 U CN218074197 U CN 218074197U CN 202222077727 U CN202222077727 U CN 202222077727U CN 218074197 U CN218074197 U CN 218074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headrest
main body
assembl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77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夕启
徐秋
戴俊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ing Hel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77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4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4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4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可调头枕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安装总成与头靠总成,还包括驱动器以及复位件,驱动器包括活动连接的主体部及驱动部;主体部或驱动部中的一者设有第一枢轴,并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头靠总成或安装总成中的一者;主体部或驱动部中的另一者与头靠总成或安装总成中的另一者活动连接,并且还与复位件的一端连接,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枢轴。

Description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背景技术
沙发椅中的头枕装置用于垫设在人体头部或颈部下方,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头颈支撑。为了适应不同用户或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沙发椅中多采用角度可调节的头枕装置,其允许头枕在相对沙发椅靠背伸展和收合状态之间切换,从而使头枕与沙发椅靠背之间的角度能够根据用户需要改变。
为了便于装配头枕装置,头枕装置中活动元件之间所形成的转动副通常为间隙配合,但是间隙配合不利于驱动器精确调节头枕相对于靠背的角度姿态,且不利于维持头枕在特定需求下相对靠背的角度姿态,经常出现驱动器已输出驱动力,但头枕仍未活动或运动响应迟缓。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头枕装置,能够克服驱动器已输出驱动力,但头枕尚未活动或者头枕响应驱动器动力输出迟缓的缺陷,提高驱动器对头枕角度姿态的调节精度、维持特定使用状态下的头枕角度姿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头枕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安装总成与头靠总成,还包括驱动器以及复位件,驱动器包括活动连接的主体部及驱动部;主体部或驱动部中的一者设有第一枢轴,并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头靠总成或安装总成中的一者;主体部或驱动部中的另一者与头靠总成或安装总成中的另一者活动连接,并且还与复位件的一端连接,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枢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部设有第一枢轴,驱动部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头靠总成,主体部活动连接于安装总成,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枢轴与主体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头靠总成包括第一铰接座,第一枢轴穿设通过驱动部与第一铰接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可调头枕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可活动连接于第一枢轴,在第一枢轴贯穿驱动部与第一铰接座时,第一限位部突出于第一枢轴的外周壁,并抵接驱动部或第一铰接座。
如此设置,第一限位部可以限制第一枢轴沿轴向活动从而脱离第一铰接座或第一枢轴,可以提高可调头枕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复位件包括弯折连接的弯折部与连接部,弯折部的一端伸入第一枢轴,另一端连接连接部,或者,连接部贯穿第一枢轴,弯折部伸出第一枢轴。
如此设置,复位件与第一枢轴之间的连接可靠,二者不容易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复位件包括套设部,套设部形成有套孔,套设部通过套孔套设于第一枢轴。
如此设置,复位件连接第一枢轴的难度低,可以降低复位件的安装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轴的外周壁开设有内缩槽,套设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缩槽中。
如此设置,套设部嵌入内缩槽中而不会沿第一枢轴的轴向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复位件与第一枢轴的连接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部设有第一枢轴,并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头靠总成,主体部设有第二枢轴,主体部通过第二枢轴铰接于安装总成,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
如此设置,复位件能够将第一销轴稳定地固定在驱动部、将第二销轴稳定地固定在主体部。最终,第一销轴与驱动部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第二销轴与主体部也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由此,第一枢轴与驱动部之间的活动间隙、第二枢轴与主体部之间的活动间隙均通过复位件得以消除,无论是以安装总成为基准考察头靠总成的响应灵敏度,还是以头靠总成为基准考察安装总成的响应灵敏度都有显著提升,使得头靠总成相对安装总成的伸展和收合切换能够与驱动器的伸展驱动和收缩驱动同步完成,头枕角度姿态的调节和维持更精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复位件的数量为一个,驱动器包括推杆电机,推杆电机本体形成主体部,推杆电机推杆形成驱动部,复位件的伸缩形变方向与驱动部相对主体部伸缩运动方向一致。
如此设置,复位件的受力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驱动器的形状变化,以确保第一销轴与第二销轴能够获得沿驱动器伸缩驱动轨迹相互靠近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座椅包括背部框架以及上述可调头枕装置,可调头枕装置通过安装总成固定安装于背部框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枢轴与主体部或驱动部之间能够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保持紧密稳定连接,消除了第一枢轴与主体部或驱动部之间的活动间隙。驱动器一经输出驱动力,第一枢轴便可以立即响应驱动器的动力输出从而相对头靠总成或安装总成转动,由此提高了头靠总成响应驱动器动力输出的灵敏度,其相对安装总成的活动开始或中止与驱动器的动力输出开始和中止保持同步,最终提高了驱动器对头枕角度姿态的调节精度,能更好地维持头枕在特定使用状态下的角度姿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头枕装置在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收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头枕装置在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可调头枕装置在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调头枕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可调头枕装置;10、安装总成;11、第二铰接座;12、横臂;13、纵臂;20、头靠总成;21、第一铰接座;22、转动架;221、柱管;222、头枕安装件;30、驱动器;31、主体部;32、驱动部;40、复位件;41、伸缩部;42、弯折部;43、连接部;44、套设部;45、套孔;50、头枕枢接部;61、头枕限位部;62、头枕导向槽;70、第一枢轴;71、第一限位部;72、插孔;73、第一压盖部;74、内缩槽;80、第二枢轴;81、第二限位部;83、第二压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改变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角度姿态的可调头枕装置100,同时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可调头枕装置100的座椅,座椅可以是沙发椅或休闲椅,还可以是供残障或体弱人士使用的床椅等。可调头枕装置100能够固定安装在座椅的背部框架,用于为用户头部提供不同倾斜程度的支撑,以满足用户在休息、阅览信息或观看节目等使用场合下的颈部支撑需要。
可调头枕装置100包括安装总成10、头靠总成20以及驱动器30,安装总成10能够与座椅背部框架固定连接,头靠总成20用于安装支撑用户头颈的头枕,头靠总成20与安装总成10之间活动连接,具体可以是转动连接,驱动器30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总成10与头靠总成20,驱动器30通过驱动头靠总成20相对安装总成10转动,以调节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的角度姿态。
请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1示出了可调头枕装置100在伸展状态下的结构,图2示出了可调头枕装置100在收合状态下的结构。在伸展状态下,头枕支撑用户头颈的一侧和座椅靠背支撑用户背部的一侧基本平齐,在收合状态下,头枕支撑用户头颈的一侧和座椅靠背支撑用户背部的一侧之间的角度变小。
具体地,头靠总成20包括第一铰接座21以及转动架22,第一铰接座21固定连接于转动架22,转动架22用于连接头枕,安装总成10包括横臂12、纵臂13以及第二铰接座11,如图1-图2所示,纵臂13的数量为两个,二者分别固定连接于横臂12的两端,并且沿相同方向相对于横臂12向外延伸凸出,第二铰接座11与横臂12固定连接,转动架22包括柱管221,还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柱管221两端的头枕安装件222,两个头枕安装件222沿相同方向相对于柱管221向外延伸凸出,用以设置和支撑头枕,两个头枕安装件222分别与两个纵臂13转动连接。
考察其中一组相互转动连接的头枕安装件222与纵臂13,二者被同一个头枕枢接部50穿设形成转动副,此外头枕安装件222与纵臂13中的一者开设有头枕导向槽62,另一者固设有头枕限位部61,头枕限位部61穿设于头枕导向槽62内,头枕导向槽62为圆弧形通槽,且所在圆的圆心被头枕枢接部50的轴线穿过。请参阅图1-图2、图4、图7、图11,可选的,头枕导向槽62开设于头枕安装件222,头枕限位部61固设于纵臂1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头枕导向槽62也可以设为其他形状,而并不仅限于圆弧形槽,只要头枕限位部61能够在头枕导向槽62内并相对头枕导向槽62活动即可。
驱动器30包括活动连接的驱动部32以及主体部31,驱动部32与主体部31中的一者铰接于第一铰接座21,另一者铰接于第二铰接座11。请参阅图1-图2、图4、图7、图11,可选的,驱动器30可以选用推杆电机,其中推杆电机本体形成所述主体部31,推杆电机的推杆形成所述驱动部32,推杆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相对推杆电机本体伸缩移动,推杆伸出推杆电机本体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座21,推杆电机本体铰接于第二铰接座11。
如图4所示,第一铰接座21包括两个并排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凸板,推杆的末端伸入两个第一凸板之间,第二铰接座11包括两个并排且相对设置的第二凸板,推杆电机本体包括第三凸板,第三凸板伸入两个第二凸板之间。作为优选,两个第一凸板固定凸设于柱管221的中部,两个第二凸板固定凸设于横臂12的中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杆伸出推杆电机本体的一端也可以铰接于第二铰接座11,推杆电机本体也可以铰接于第一铰接座21。本实用新型不再对这种连接方式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3-图6,图8-图14,可调头枕装置100还包括复位件40、第一枢轴70以及第二枢轴80,复位件40包括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伸缩部41,第一枢轴70贯穿第一铰接座21,并且贯穿驱动部32,从而使驱动部32与第一铰接座21之间形成转动副,复位件40的一端与第一枢轴70连接,第二枢轴80贯穿第二铰接座11,并且贯穿主体部31,从而使主体部31与第二铰接座11之间形成转动副,复位件40的另一端与第二枢轴80铰接。复位件40的伸缩部41可以是圆柱弹簧,且伸缩部41的伸缩形变方向,也即圆柱弹簧的轴线方向与驱动部32相对主体部31伸缩移动方向一致。因而复位件40的一端能够向第一枢轴70作用拉拽力从而将第一枢轴70压紧固定于驱动部32,复位件40的另一端能够向第二枢轴80作用拉拽力从而将第二枢轴80压紧固定于主体部31,第一枢轴70与第二枢轴80具有沿复位件40伸缩方向相互靠近的趋势。
为了方便安装第一销轴与驱动部32、以及安装第二销轴与主体部31,第一销轴在未连接复位件40时与驱动部32间隙配合,第二销轴在未连接复位件40时与主体部31间隙配合。在复位件40两端分别已连接至第一枢轴70和第二枢轴80的情况下,当驱动部32输出动力时,第一枢轴70与驱动部32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活动,二者间的活动间隙被消除,第二枢轴80与主体部31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活动,且二者间的活动间隙也被消除。可以理解,由于复位件40的弹力作用,第一枢轴70与第一铰接座21之间也相互抵接压紧,第二枢轴80与第二铰接座11之间也相互抵接压紧。这意味着一旦驱动器30输出动力,第一销轴能够迅速跟随驱动部32活动并立即带动转动架22活动。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销轴与第二销轴的位置也可以互换,此时第二销轴贯穿第一铰接座21,第一销轴贯穿第二铰接座11,第一销轴也可以贯穿主体部31,与之相适应地,第二销轴也可以贯穿驱动部32。只需要满足:主体部31与驱动部32中的一者穿设有第一枢轴70,并通过第一枢轴70铰接于头靠总成20或安装总成10中的一者,主体部31与驱动部32中的另一者与头靠总成20或安装总成10中的另一者活动连接,并与复位件40的一端连接,而复位件40的另一端与第一枢轴70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3、图8、图14,第一枢轴70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压盖部73,第一压盖部73在第一枢轴70任意径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枢轴70的直径,第一枢轴70上还设有第一限位部71,第一限位部71可活动连接于第一枢轴70的外周壁,具体可以是一个能够相对第一枢轴70弹性活动的圆珠,第一限位部71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对于第一枢轴70的外周壁凸出,其受力后能够相对第一枢轴70外周壁下沉运动从而切换至不突出于第一枢轴70外周壁的状态。第一枢轴70伸入第一铰接座21的其中一个第一凸板,然后贯穿驱动部32,最终从第一铰接座21中的另一个第一凸板伸出,第一压盖部73抵接于其中一个第一凸板,第一限位部71抵接于另一个第一凸板,由此第一枢轴70的轴向运动自由度被限定,能够避免第一枢轴70从驱动部32和第一铰接座21中轴向运动脱出。
同样地,第二枢轴80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压盖部83,第二压盖部83在第二枢轴80任意径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二枢轴80的直径,第二枢轴80上还设有第二限位部81,第二限位部81可活动连接于第二枢轴80的外周壁,具体也可以是能够相对第二枢轴80弹性活动的圆珠,其受力后能够相对第二枢轴80外周壁下沉运动从而切换至不突出于第二枢轴80外周壁的状态。第二枢轴80伸入第二铰接座11的其中一个第二凸板,然后贯穿主体部31的第三凸板,最终从第二铰接座11中的另一个第二凸板伸出,第二压盖部83抵接于其中一个第二凸板,第二限位部81抵接于另一个第二凸板,由此第二枢轴80的轴向运动自由度被限定,能够避免第二枢轴80从主体部31和第二铰接座11中轴向运动脱出。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盖部73和/或第一限位部71也可以抵接驱动部32,第二压盖部83和/或第二限位部81也可以抵接主体部31,只要第一压盖部73和第一限位部71能够限制第一枢轴70轴向运动自由度,避免驱动部32与第一铰接座21之间的转动配合失效即可,对于第二枢轴80同理,只要第二压盖部83和第二限位部81能够限制第二枢轴80轴向运动自由度,避免主体部31与第二铰接座11之间的转动配合失效即可。
请参阅图3-图6,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40还包括两个套设部44,两个套设部44分别连接于伸缩部41的两端,两个套设部44形成有套孔45,两个套设部44分别通过各自的套孔45套设第一枢轴70与第二枢轴80。以第一枢轴70为例,第一枢轴70的外周壁还开设有内缩槽74,套设部4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内缩槽74内。如图5、图6所示,内缩槽74可以是沿第一枢轴70周向延伸的圆环形凹槽,套设部44套设第一枢轴70的部位即为内缩槽74的槽壁,由此可以利用内缩槽74槽壁抵接限位套设部44,以避免套设部44沿第一枢轴70轴向运动。复位件40与第二枢轴80的连接方式与复位件40连接第一枢轴70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图13,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枢轴70开设有插孔72,插孔72可以是开设于第一枢轴70外周壁的盲槽,也可以是贯穿第一枢轴70外周壁的通槽,同样地,第二枢轴80也可以开设插孔72,第一枢轴70连接复位件40的方式可以与第二枢轴80连接复位件40的方式相同。复位件40还包括两个连接部43以及两个弯折部42,如图9所示,两个连接部43分别连接于伸缩部41的两端,两个弯折部42分别连接两个连接部43,在其中一组相互连接的弯折部42与连接部43中,弯折部42相对连接部43远离伸缩部41的一端弯折从而形成一弯钩。
当插孔72为盲槽时,弯折部42远离连接部43的一端伸入插孔72内,且弯折部42的另一端伸出插孔72并与连接部43连接,由此实现复位件40与第一枢轴70的勾连;当插孔72为贯穿第一枢轴70的通槽时,既可以令弯折部42远离连接部43的一端伸入插孔72内,同时弯折部42的另一端伸出插孔72并与连接部43连接,如图10、图12-图13所示,也可以令连接部43通过插孔72贯穿第一枢轴70,同时弯折部42从插孔72内伸出以勾连第一销轴。
可以理解,复位件40两端也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结构连接第一枢轴70与第二枢轴80,例如复位件40的一端设置套设部44,并套设第一枢轴70,另一端设置连接部43和弯折部42,并通过第二枢轴80的插孔72勾连第二枢轴80。
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复位件40的端部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连接第一枢轴70或第二枢轴80,此外,复位件40的两端也不一定同时分别连接第一枢轴70和第二枢轴80,复位件40的其中一端可以连接第一枢轴70或第二枢轴80,另一端则直接连接驱动部32或主体部31,这种方案同样也落入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头枕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安装总成(10)与头靠总成(20),还包括驱动器(30)以及复位件(40),所述驱动器(30)包括活动连接的主体部(31)及驱动部(32);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1)或所述驱动部(32)中的一者设有第一枢轴(70),并通过所述第一枢轴(70)铰接于所述头靠总成(20)或所述安装总成(10)中的一者;
所述主体部(31)或所述驱动部(32)中的另一者与所述头靠总成(20)或所述安装总成(10)中的另一者活动连接,并且还与所述复位件(40)的一端连接,所述复位件(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枢轴(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2)设有所述第一枢轴(70),所述驱动部(32)通过所述第一枢轴(70)铰接于所述头靠总成(20),所述主体部(31)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总成(10),所述复位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枢轴(70)与所述主体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总成(20)包括第一铰接座(21),所述第一枢轴(70)穿设通过所述驱动部(32)与所述第一铰接座(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头枕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部(71),所述第一限位部(71)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轴(70),在所述第一枢轴(70)贯穿所述驱动部(32)与所述第一铰接座(21)时,所述第一限位部(71)突出于所述第一枢轴(70)的外周壁,并抵接所述驱动部(32)或所述第一铰接座(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40)包括弯折连接的弯折部(42)与连接部(43),所述弯折部(42)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枢轴(70),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43),或者,所述连接部(43)贯穿所述第一枢轴(70),所述弯折部(42)伸出所述第一枢轴(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40)包括套设部(44),所述套设部(44)形成有套孔(45),所述套设部(44)通过所述套孔(45)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轴(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70)的外周壁开设有内缩槽(74),所述套设部(4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内缩槽(74)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2)设有所述第一枢轴(70),并通过所述第一枢轴(70)铰接于所述头靠总成(20),所述主体部(31)设有第二枢轴(80),所述主体部(31)通过所述第二枢轴(80)铰接于所述安装总成(10),所述复位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枢轴(70)与所述第二枢轴(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40)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驱动器(30)包括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本体形成所述主体部(31),所述推杆电机推杆形成所述驱动部(32),所述复位件(40)的伸缩形变方向与所述驱动部(32)相对所述主体部(31)伸缩运动方向一致。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背部框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调头枕装置,所述可调头枕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总成(10)固定安装于所述背部框架。
CN202222077727.2U 2022-08-05 2022-08-05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Active CN218074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7727.2U CN218074197U (zh) 2022-08-05 2022-08-05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7727.2U CN218074197U (zh) 2022-08-05 2022-08-05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4197U true CN218074197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87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7727.2U Active CN218074197U (zh) 2022-08-05 2022-08-05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4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84241A (ko) 의자
WO1989000518A1 (fr) Retroviseur pour portieres de voitures
KR200390006Y1 (ko) 겨드랑이 받침용 의자
US20220087431A1 (en) Footrest mechanism, chair support structure and chair having same
CN218074197U (zh) 可调头枕装置及座椅
EP3715175B1 (en) Self-resetting adjustment mechanism
CN111513505A (zh) 一种线性伸缩支撑机构及家具
US11602224B2 (en) Headrest device and chair having the same
CN106724246B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会议椅
CN116160935A (zh) 一种可收折式汽车座椅桌板
CN215538137U (zh) 用于跑步机的立柱折叠机构
JP3817112B2 (ja) 電動格納式ドアミラーの駆動構造
CN107788737A (zh) 可翻转的头枕倾斜和腰部机构
CN216124124U (zh) 一种座椅用踏板结构
CN217771747U (zh) 连接杆保持机构
CN218913229U (zh) 一种具有限位机构的折叠风扇
KR200383047Y1 (ko) 헤드레스트를 가지는 의자
CN219537863U (zh) 一种椅背可转动的午休椅
CN215737987U (zh) 一种沙发内的头枕调节器
CN213524575U (zh) 沙发支架及具有沙发支架的沙发
JP2001275777A (ja) 復帰形回転椅子用の高さ調節体
CN111109911A (zh) 一种靠椅
CN217445167U (zh) 一种自锁电动推杆及电动床
JP3050819U (ja) 脚付椅子
CN218185959U (zh) 一种头枕转动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