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3462U -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3462U
CN218073462U CN202220666491.3U CN202220666491U CN218073462U CN 218073462 U CN218073462 U CN 218073462U CN 202220666491 U CN202220666491 U CN 202220666491U CN 218073462 U CN218073462 U CN 218073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opening
aerosol
housing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664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良杰
胡瑞龙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664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3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3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3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布了一种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所述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限定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封闭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的第一遮挡件;封闭在所述第二开口上的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将外部气流导入所述储液器的内部,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提供所述液体基质流出的出口。上述储液器能够有效防止储液腔内部形成负压。

Description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储液室均设置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并且该储液室被要求构造为封闭的,从而阻止用户向储液室内添加不合规的液体基质。封闭的储液室构造成与外界隔绝,会导致随着储液室内部的液体基质的消耗从而在储液室内形成负压,进一步阻碍储液室内剩余的液体基质流向雾化组件,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储液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限定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封闭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的第一遮挡件;
封闭在所述第二开口上的第二遮挡件;
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将外部气流导入所述储液器的内部,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提供所述液体基质流出的出口。
以上储液器,由于设置了能够将外部气流液引入储液腔内部的第一开口,当气溶胶生成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将用于密封第一开口的第一遮挡件进行破坏或者是移除,从而打开第一开口,能够有效防止储液腔内部形成负压。当气溶胶生成装置处于不使用状态时,储液器上的第一开口被第一遮挡件封闭,能够避免漏液。更进一步地,储液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均设置有遮挡件,储液器整体构造为一个密封的且定量的液体储存容器,使得储液器可以配置为一个脱离于气溶胶生成装置而独立存在的部件,当需要使用时,将储液器放置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腔室内部,并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打开,使得储液器内部的液体基质能够顺畅地供给给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雾化组件。同时,提供换气作用的第一开口设置在储液器上,无需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设置另外的换气通道,构思巧妙,有利于优化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气密性和结构设计。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具有敞口端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可移除地上述储液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
以上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在储液器上设置具有换气作用的第一开口,而不需要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上另外设置换气通道,再将储液器安装至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腔室时,可以打开第一开口,从而将储液器的储液腔与外部气流连通,构思巧妙,有利于优化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气密性和结构设计。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上述储液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以及雾化组件与气溶胶生成装置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液器的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处于第一位置的储液器剖面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处于第二位置的储液器剖面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剖面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配置为电力驱动的,该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根据其雾化的液体基质的成分不同,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例如,当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的液体基质主要包括雾化助剂、尼古丁制品、风味组分等,气溶胶生成装置作为电子烟使用;当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的液体基质主要包括雾化助剂、具有药用功效的活性功能组分等,气溶胶生成装置作为医疗器材或者保健器材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其雾化的液体基质的成分不同,液体基质所需要的雾化温度也有所不同,为了匹配较佳的雾化效果,气溶胶生成装置配置的雾化方式不同。例如,当液体基质中含有药用功效的活性功能组分时,其所需要使用的雾化温度一般较低,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般使用超声雾化器;当液体基质中含有尼古丁制品时,其所需要使用的雾化温度相对较高,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般使用电阻加热器或者电磁加热器等雾化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气溶胶生成装置主要包括雾化装置100以及电源组件200,电源组件200用于为雾化装置提供电力供应。电源组件200包括电池套20,以及收容在电池套20的内腔中的电池21和控制板24。电源组件200作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体部分,用户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过程中,用户主要握持部分为电池套20,为了提升电池套20的握持手感,电池套20优选采用硬质塑胶注塑和软质塑胶注塑相结合形成双层壳体,其中最外层的为软质塑胶壳体从而提高电池套20触摸时的柔软性。电池21配置为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并且在电源组件200上设置充电接口22,使得电源组件200能够持续使用,充电接口22固定在控制板24的下端。电源组件200上还设置有驱动开关,其中驱动开关采用气流感应开关和按压或者触摸型机械开关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相结合。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在电源组件200上设置按压开关23,按压开关23的按键显露在电池套20的外表面上,按键被环形指示灯所包围,提升整体的美观性。进一步地,按键布置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正面上,更方便用户单手握持时用拇指进行按压,并且用户使用左手操作和右手操作不会产生区别感受。电源组件200上的各个组件的安装接口处均设置有密封元件,例如环形密封圈,从而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整体的密封性能。
雾化装置100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雾化组件30。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示例中,雾化装置100雾化的液体基质包含有药物类活动功能组分,雾化组件30设置为超声雾化器结构,雾化组件30包括压电陶瓷片、具有微孔结构的金属雾化片以及硅胶套和塑胶固定壳31,压电陶瓷片和金属雾化片固定在硅胶套的内腔中,硅胶套进一步收容在塑胶固定壳31中,雾化片配置为具有网孔结构并且是可振动的,通过高频震动将液体基质的液滴打散从而形成微米级的气溶胶,压电陶瓷片通过弹性电极与电源组件200相连接。在雾化装置100上还设置有吸嘴(图示未标出),该吸嘴构造为喷嘴型的具有网孔结构的喷头,气溶胶经吸嘴上的网孔过滤后被使用者吸食。
雾化装置的外壳的一部分构造为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的腔室,用于储液的腔室与雾化的腔室之间设置有流体通道,液体基质经该流体通道提供给雾化组件30。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示例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雾化装置的外壳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第一外壳51的内腔界定形成第一腔室511,第二外壳52的内腔界定形成第二腔室521,其中第一腔室511的内部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第二腔室521的内部用于收容雾化组件30,第一腔室5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腔室521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进一步地,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雾化组件30可移除地接收于第二腔室521的内部,便于用户能够将雾化组件30取出进行清洗或者是更换新的雾化组件30。在具体的实施中,雾化组件30可旋转地扣合在第二外壳52的内壁上,在雾化组件30的外层塑胶固定壳31上设置有带凹点的两条环形槽,在第二外壳52的内壁上设置有带凸点的两条环形槽,雾化组件30能相对第二外壳52旋转,将雾化组件30通过第二外壳52的端部敞口处放置入第二腔室521内部,旋转雾化组件30直至凹点与凸点相互卡接,雾化组件30卡接在第二腔室521的内部;反向旋转雾化组件30该凹点与凸点相错开,雾化组件30能够自第二外壳52的端部敞口处旋出。对应地,吸嘴可分离地连接在第二外壳52的敞口端。
现有的雾化装置100的储液腔一般配置为密闭的,用户难以向其内部添加液体基质。当气溶胶生成装置作为给药雾化装置100使用时,气溶胶生成装置被期待能够定量补充液体基质,使得用户能够按量使用。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至图10所示,雾化装置100所雾化的液体基质储存在一个单独的储液器10内,该储液器10配置为是可更换的,当储液器10内部的液体基质消耗完毕时,用户可通过更换新的储液器10的方式补充液体基质。该储液器10配置为密闭状态,以方便用户随时携带,并且有利于液体存储的安全性。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上设置有敞口的第一腔室511,储液器10可通过该敞口处可移除地接收在该第一腔室511的内部。第一腔室511配置成能够稳定收容储液器。
储液器10作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易耗部件,单个储液器10可配置成胶囊的形式,单个储液器10或者多个储液器10组合均可单独售卖,根据单独售卖的需求,储液器10的形状可进行风格化设计。在一些示例中,储液器10的壳体配置为沿其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使得储液器10能够以多个角度插入第一腔室511的内部。例如储液器10的壳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跑道环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中的一种。
如下对大致呈杯状的储液器10的结构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参考图5至图7所述,储液器10包括壳体11,该壳体11包括侧壁以及顶壁,所述顶壁以及侧壁围合形成用于储存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0,壳体11未设置底壁,在壳体11的底端设置有开口,该开口提供液体基质流出的出口,在使用之前储液器10的开口被遮挡件所封闭。当储液器10放置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腔室511中使用时,上述开口被打开使得液体基质能够流出。壳体11可采用透明材料制备,或者将壳体11上设置透明窗口,以便于用户通过透明壳体11或者透明窗口能够观察到储液器10内部的液体基质。
由于储液腔110配置为相对密闭的空间,当储液器10放置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第一腔室511中进行使用时,随着储液腔110内部的液体基质的消耗,储液腔110的剩余空间逐步形成负压,而储液器10的出口则与大气连通,因而液体基质受到负压的影响难以自储液器10上的液体出口上流出,从而影响剩余的液体基质的正常使用。为了抑制负压的形成,在储液器10的壳体11上还设置有与大气相连通的另外一个开口。
具体地,参考图6和图7所示,在储液器10的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其中,第一开口111配置为能够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第二开口112提供液体基质的流出的出口。同时,在第一开口111上设置有第一遮挡件12,在储液器10未使用之前,第一开口111被第一遮挡件12密封,在第二开口112上设置有第二遮挡件13,在储液器10未使用之前,第二开口112被第二遮挡件13密封,使得整个储液器10在未使用之前构造为密封的腔体。由于第一开口111仅设置为提供气体进入储液腔110的入口,为了防止液体基质自第一开口111处泄漏,第一开口111的面积设置为足够小,而第二开口112作为液体基质的出口,第二开口112的面积足够大,以便于液体基质自第二开口112顺畅流出,因此第一开口111的面积远小于第二开口112的面积。例如,参考图7所示,第一开口111仅为壳体11的顶端的一个小口,第二开口112为壳体11的底端的整个敞口。第一开口111的面积大致为第二开口112的面积的1/5、1/10甚至是更小。在使用储液器10的过程中,第一开口111需要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因此第一开口111优选设置在壳体11的顶壁上。可理解的是,当第一开口111设置在储液器10的壳体11的顶壁上时,只需要储液器10的壳体11的顶壁部分显露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外部气流就能够经第一开口111进入储液腔110内部。而当第一开口111设置在储液器10的壳体11的侧壁上时,储液器10的壳体11的侧壁的至少部分需要显露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使得外部气流能够与第一开口111连通,此时储液器10需要侧放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或者储液器10需要更大面积地裸露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部,这种方式不利于储液器10稳定放置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并且也不利于储液器10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体部分之间的气密性连接。
进一步地,由于提供换气作用的第一开口111设置在储液器10上,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上无需在设置另外的换气通道,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防漏性能以及气密性能更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用户每次更换储液器10时,新的储液器10上会再次打开第一开口111,因此这种换气结构的设置方式更稳定,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换气作用。
为了方便用户打开第一开口111,第一遮挡件12配置为易被破坏式地设置在第一开口111上,第一遮挡件12可以采用薄膜材料制备而成封口膜,该薄膜材料可以设置为铝箔或者锡箔,对第一遮挡件12的某一点施加外力,第一遮挡件12就会被破坏;或者第一遮挡件12采用柔性硅胶材料制备而成,具体的可以进一步在该第一遮挡件12上设置有弱化部分,对该弱化部分施加外力,第一遮挡件12的弱化部分被破坏,从而将第一开口111的至少部分打开。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遮挡件12为采用柔性硅胶材料制备而成的硅胶塞,储液器10的第一开口111可以占据壳体11的顶端更大的面积,例如储液器10的壳体11不设置顶壁,而是直接在其壳体11的顶端上密封连接硅胶塞,在需要打开第一开口111时,只需要破坏硅胶塞上的弱化部位即可。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遮挡件12配置为封口膜或者具有弱化部位的硅胶塞,第一遮挡件12需要借助于具有尖锐部的刺破件施加作用力从而被划破以打开第一开口111。在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盖15,在盖15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刺破件16,第一刺破件16自盖15的顶端面向第一遮挡件12的方向延伸,盖15配置为能够相对壳体11自第一位置移动至不同的第二位置。其中,当盖15处于第一位置时,盖15的顶壁距离壳体11的上端具有足够的距离,使得盖15上的第一刺破件16位于第一遮挡件12的上端,储液腔110配置为密封的腔体,如图5所示。当盖15处于第二位置时,盖15上的第一刺破件16将第一遮挡件12划破从而打开第一开口111,如图8所示。当盖15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刺破件16收容于盖15与壳体11的顶壁所限定形成的封闭空间内,用户无法与第一刺破件16相接触,因而可以防止用户与第一刺破件16接触从而划伤自身的风险。第一刺破件16的一端设置在盖15的内壁上,第一刺破件16的第二端设置为尖端,第一刺破件16主要使用其尖端以刺破第一遮挡件12。当盖15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刺破件16的尖端逐步与第一遮挡件12接触并划破第一遮挡件12,当盖15处于第二位置时,盖15的内壁顶端面与壳体11的顶壁接触,第一刺破件16的至少部分伸入储液腔110的内部。
在其它的示例中,盖15固定连接在壳体11的一端,同时盖15的至少部分壁采用弹性材料制备而成弹性壁,盖15的弹性壁在受到外部按压力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第一刺破件16设置在盖15的弹性壁的内表面上并自盖15的弹性壁的顶端面向第一遮挡件12的方向纵向延伸,对盖15的弹性壁施加向下的按压力,盖15的弹性壁产生沿其纵向向下的弹性变形,第一刺破件16同时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刺破件16的尖端刺破第一遮挡件12。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外的示例中,第一遮挡件12配置为带撕裂口的封口膜,通过对第一遮挡件12的撕裂口施加外力,从而将第一遮挡件12自第一开口111上移除。为了不影响储液器10整体的美观性或者防止用户通过第一开口111向储液腔110内部添加液体基质,第一开口111以及第一遮挡件12隐藏设置。具体地,在壳体11的一端连接有盖15,第一开口111以及第一遮挡件12被盖15所遮挡,从储液器10的外表面无法观察到第一遮挡件12以及第一开口111。上述盖15可移除地连接在壳体11的一端,在未被使用之前,第一遮挡件12覆盖15住第一开口111,盖15连接在壳体11的一端。使用之前,将盖15自壳体11的一端移除,从而露出第一遮挡件12,利用第一遮挡件12上的撕裂口将第一遮挡件12自第一开口111移除。打开第一开口111之后,将盖15连接在壳体11的一端,进一步在盖15上还设置有通气孔161,大气经通气孔161、第一开口111进入储液腔110的内部。其中,盖15与壳体11之间可以配置为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在盖15上设置有贯通第一刺破件16设置的通气孔161,该通气孔161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导至储液腔110内。参考图7至图10所示,该通气孔161配置为沿其纵向朝向储液腔110的一端扩张的形式,即通气孔161设置在盖15的外表面的一端的孔径较小,设置在第一刺破件16的尖端的一端的孔径较大,上述开孔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外部气流引入储液腔110的内部,同时,由于通气孔161的端部孔径足够小,使得用户不施加足够的注意力难以观察到该通气孔161的存在,从而可以防止用户通过该通气孔161向储液腔110内部补充液体基质。当盖15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刺破件16穿过第一开口111并且第一刺破件16的一部分延伸至储液腔110的内部,外部气流经通气孔161进入储液腔110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15或者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41和第二限位结构142,在壳体11或者盖15上设置有止动结构143,当盖15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结构141和止动结构143配合作用,使得盖15能够稳定保持在第一位置,当盖15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结构142和止动结构143配合作用,使得盖15能够稳定保持在第二位置。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41为对称设置在盖15的两侧内壁上的两个第一凹口,第二限位结构142为对称设置在盖15的两侧内壁上的两个第二凹口,其中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之间的距离限定盖15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之间的行程。止动结构143为对称设置在壳体11的两侧外壁上的两个卡扣,卡扣能够与第一凹口以及第二凹口相卡接。当需要使用储液器10时,对储液器10的盖15的顶端面施加按压力,盖15能够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壳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凸缘,当盖15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盖15的内壁面与壳体11的顶端面相抵接,盖15的下端面与壳体11上的凸缘相抵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储液器10使用之前,第一开口111被意外刺破,在壳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阻挡环,在储液器10使用之前,盖15处于第一位置,盖15的下端面与壳体11的凸缘之间留有间隔,该阻挡环设置在该间隔区域内,该阻挡环可用于阻止储液器10上的盖15在意外条件下的移动,从而使得盖15能够稳定保持在第一位置上。进一步地在该阻挡环上设置撕裂口,在需要使用储液器10时,通过将该撕裂口将阻挡环自储液器10上移除,使得盖15能够无阻碍地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其它的示例中,盖15与壳体11之间设置除了设置为卡扣连接,也可以设置为螺纹连接,在盖15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在壳体11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壳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凸缘,当盖15处于第一位置时,盖15的下端面距离该凸缘之间留有间隔,在该间隔上设置有阻挡环。阻挡环使得盖15能够稳定保持在第一位置,当需要使用储液器10时,将阻挡环移除,旋转盖15,直至盖15的下端面与壳体11上的凸缘抵接,盖15处于第二位置。对应地,盖15上的第一刺破件16随着盖15的旋转下移,并逐步与第一遮挡结构接触并划破第一遮挡件12,从而打开第一开口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器10上还设置有密封元件17,该密封元件17凸出所述储液器10的壳体11的外表面设置,当所述储液器10收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腔室511内部时,密封元件17用于密封储液器10的外壁与腔室的内壁之间的缝隙,防止液体倒流而溢出。进一步地,密封元件17与第一腔室511的内壁之间相对于储液器10的壳体11与第一腔室511的内壁之间形成更强的抵接作用,因而密封元件17有助于储液器10更稳定地收容在第一腔室511的内部。密封元件17优选采用柔性硅胶材料制备,该密封元件17构造成环形的,在壳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密封元件17设置于该环形凹槽内。当储液器10收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腔室511时,密封元件17靠近第一腔室511的端部敞口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储液器10的盖15上设置有凸沿151,该凸沿151便于用户握持储液器10。当储液器10收容于第一腔室511内部时,该凸沿151抵接在第一腔室511的顶端面上,使得储液器10能够稳定保持在第一腔室511的内部。当需要更换储液器10时,用户可通过握持该凸沿151从而将储液器10自第一腔室511内部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1设置在壳体11的顶端,第二开口112设置在壳体11的底端,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相对设置,在第二开口112上设置有第二遮挡件13,第二遮挡件13优选设置为封口膜,该封口膜采用铝箔或者锡箔或者是柔性硅胶材料。第二遮挡件13配置成需要借助于雾化装置100中的第二刺破件60的尖锐部61从而被划破以打开第二开口112,在优选的实施中,第二刺破件60设置在第一腔室511的内部。第二刺破件60具有尖锐的尖锐部61以及固定部,第二刺破件60通过该固定部固定于第一腔室511的内部。可理解是,由于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相对设置,因此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可被不同的第一刺破件16和第二刺破件60沿相反的方向打开。在一些示例中,在将储液器10放置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过程中,按压储液器10上的盖15会同时驱动第一刺破件16和第二刺破件60,因而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就能同步打开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简单高效,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或者,在将储液器10放置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过程中,第二刺破件60优先被驱动,第二开口112优先被打开,进一步按压储液器10上的盖15,第一刺破件16被驱动,第一开口111被打开。在另外的示例中,用户也可以选择优先按压储液器10的盖15打开第一开口111,然后再将储液器10放置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并驱动第二刺破件60打开第二开口112。可理解的是,用户可选择上述操作方式的任意一种进行操作,都能够打开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用户在将储液器10放置于第一腔室511内部并刺破流出液体的过程中,尖锐部61由于朝向且靠近第一腔室511的敞口端设置从而划伤用户,第二刺破件60配置为能够在第一腔室511内部相对转动的形式。具体地,第二刺破件60包括可相对固定部(转轴)旋转的尖锐部61以及驱动部62,该驱动部62不具备锋利的自由端。在自然状态下,第二刺破件60的尖锐部61受磁力作用贴合在第一腔室511的底壁上,因而远离第一腔室511的敞口端设置。其中,该自然状态可定义为第二刺破件60处于不受到外力压迫的状态。第二刺破件60的驱动部62相对尖锐部61靠近第一腔室511的敞口端设置。当储液器10放置入第一腔室511的过程中,储液器10与驱动部62的自由端接触,按压储液器10,驱动部62受力向下转动,尖锐部61向上转动,使得尖锐部61与储液器10的底端上的第二遮挡件13接触从而划开第二遮挡件13,第二开口112由此打开。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方法,上述储液器10可移除地接收于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腔室511的内部。储液器10可根据需要配置为具有设定的液体容量,例如1ml、2ml、3ml等标准的液体容量,储液器10在出厂状态时进行独立包装,储液器10配置为密封的腔体,储液器10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分别被第一遮挡件12和第二遮挡件13所封闭。当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将储液器10自第一腔室511的敞口端放置入第一腔室511的内部,在将储液器10放置入第一腔室511的过程中,储液器10与第二刺破件60接触,第二刺破件60的尖锐部61划破第二遮挡件13从而打开第二开口112的至少部分,储液腔110内部的液体基质可经第二开口112流出。当储液器10稳定收容于第一腔室511的内部之后,按压储液器10的顶端,设置在储液器10的顶端上的第一刺破件16朝向靠近第一遮挡件12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刺破结构16的尖端划破第一遮挡件12以打开第一开口111,使得外部气流能够进入储液腔110内部,避免负压的形成。上述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且只需要对储液器的顶端施加作用力即可,方便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感强。
储液器10的顶端由连接在储液器10的壳体11上的盖15所界定形成,第一刺破件16设置在盖15的顶端面上。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盖15能够相对于壳体11是可移动的,用户在向下按压盖15的过程中,盖15上的第一刺破件16逐步与第一遮挡件12接触。在上述过程中,设置在储液器10的盖15距离储液器10的壳体11的顶端面具有一定的间隔,按压盖15的过程中,储液器10的底端上的第二遮挡件13优先与第二刺破件60接触,从而被第二刺破件60的尖锐部61所划破打开第二开口112,继续按压盖15,储液器10的盖15上的第一刺破结构16与第一遮挡件12接触进而划破第一遮挡件12打开第一开口111。在另外的示例中,盖15固定连接在壳体11的一端,同时盖15具有弹性壁,该弹性壁设置在储液器10的顶端上,用户在将储液器10放置入第一腔室511的过程中,对储液器10的顶端施加按压力,设置在第一腔室511内部的第二刺破件60以及设置在储液器10的盖15上的第一刺破件16同步被驱动,使得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近乎同时被打开。可理解的是,当盖15设置有弹性壁时,用户也可以先将按压储液器10的盖15上的弹性壁,先打开储液器10上的第一开口111,然后再将储液器10放置入第一腔室511的内部。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储液腔110是一个固定的储液腔室,在该储液腔室的敞口端上设置有盖15,以及连接在盖15上的第一刺破件16,在储液腔室内设置有分隔壁,在分隔壁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1以及用于密封第一开口111的第一遮挡件12,液体基质储存在储液腔室内部的分隔壁以下的空间内,当气溶胶生成装置未使用时,第一刺破件16的尖端与第一遮挡件12处于未接触状态,储液腔110构造为一个密封的腔体,当需要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驱动储液器10上的盖15向下运动,第一刺破件16朝向靠近第一遮挡件12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第一遮挡件12接触,并刺破第一遮挡件12,第一开口111打开,并且在盖15上设置有贯穿遮挡结构设置的通气孔161,该通气孔161与外界气流连通。当第一刺破件16打开第一开口111后,第一刺破件16的一部分延伸至储液腔110的内部,因而外界气流可经盖15上的通气孔161进入储液腔110的内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该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储存有液体基质的储液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雾化组件用于将储液器内部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储液器可以与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可分离式连接,气溶胶生成装置作为气溶胶生成系统中的可持续使用的主体部分,在储液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作为换气通道使用,而气溶胶生成装置上无需再设置另外的换气通道,能够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气密性和防漏性能,从而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寿命,提升整个气溶胶生成系统的使用效果,从而增强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限定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
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封闭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的第一遮挡件;
封闭在所述第二开口上的第二遮挡件;
所述第一开口用于将外部气流导入所述储液器的内部,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提供所述液体基质流出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盖,以及设置在所述盖上的第一刺破件;
在所述盖带动所述第一刺破件,朝向所述壳体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刺破件刺破所述第一遮挡件,并暴露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件被配置为可移除地,以暴露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采用易刺破材料制备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远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纵向相对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顶端上,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所述底端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配置成被不同的刺破件沿相反的方向所刺穿。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凸沿,以便于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提取所述储液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配置成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所述盖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刺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件的上端,当所述盖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刺破件刺破所述第一遮挡件并暴露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或者所述盖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及第二限位结构,在所述盖或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止动结构;
当所述盖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止动结构相配合作用,当所述盖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止动结构相配合作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阻挡环,所述阻挡环设置在所述盖的下端。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上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遮挡件的通气孔,该通气孔与外界空气相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配置为沿其纵向朝向所述第一遮挡件的一端扩张。
14.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敞口端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可移除地接收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二刺破件,所述第二刺破件用于打开所述第二开口的至少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刺破件包括刺破部,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刺破部远离所述腔室的敞口端设置。
17.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液器内部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二刺破件,所述第二刺破件用于打开所述第二开口的至少部分;
所述第二刺破件的刺破部配置为能够被所述储液器所驱动,使得所述第二刺破件的刺破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运动。
CN202220666491.3U 2022-03-24 2022-03-24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Active CN218073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6491.3U CN218073462U (zh) 2022-03-24 2022-03-24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6491.3U CN218073462U (zh) 2022-03-24 2022-03-24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3462U true CN218073462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66491.3U Active CN218073462U (zh) 2022-03-24 2022-03-24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34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711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711A1 (zh) * 2022-03-24 2023-09-28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9226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EP3298913B1 (en) Case for an electronic smoking device
US20160366937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20080164339A1 (en) Device For Atomising A Product, Particularly A Perfume
US20090301472A1 (en) Aerosol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8073462U (zh)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EP1713592B1 (en) Electrostatic spraying device
CN21593629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879307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充电盒
CN215958319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220187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40484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4046291A1 (zh) 功能性吸嘴
CN116831320A (zh) 储液器、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114336806A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充电盒
CN216983567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3819843U (zh) 气溶胶生成系统及充电盒
JP5247165B2 (ja) 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
CN216568373U (zh) 注液塞、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185353U (zh) 雾化系统
CN220109084U (zh) 超声雾化器及超声雾化装置
CN213435304U (zh) 雾化器装置
CN215309286U (zh) 雾化器组件及相应的雾化器
CN21807347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1202269A (zh) 烟弹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