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5294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5294U
CN218065294U CN202222597948.2U CN202222597948U CN218065294U CN 218065294 U CN218065294 U CN 218065294U CN 202222597948 U CN202222597948 U CN 202222597948U CN 218065294 U CN218065294 U CN 218065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air
enriched
fresh ai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79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79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5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5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5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空调器包括:增氧模块,用于产生富氧气体;新风模块,用于引进室外新风;新风管路,连接在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以及进气装置,其设于所述新风管路内,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增氧模块连接,用于输送富氧气体;其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框架,其上设有富氧输出腔,所述富氧输出腔上设有输出口;除湿装置,设于所述富氧输出腔内,用于对富氧气体除湿;富氧气体在所述富氧输出腔内被所述除湿装置除湿后,经所述输出口、所述新风模块进入室内。本空调器减少了高浓度氧气进入室内的延迟时间,而且能对富氧气体进行除湿。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部分空调器带有增氧功能,此种空调器的输氧管路通常直接从增氧装置引到室内机的出风口处,由于管路较长,导致富氧气体的输送阻力较大,引入到室内机出风口的氧气量较少且时效性差,增氧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减少了高浓度氧气进入室内的延迟时间,而且能对富氧气体进行除湿。
一种空调器,包括:增氧模块,用于产生富氧气体;新风模块,用于引进室外新风;新风管路,连接在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以及进气装置,其设于新风管路内,进气装置与增氧模块连接,用于输送富氧气体;其中,进气装置包括:框架,其上设有富氧输出腔,富氧输出腔上设有输出口;除湿装置,设于富氧输出腔内,用于对富氧气体除湿;富氧气体在富氧输出腔内被除湿装置除湿后,经输出口、新风模块进入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富氧气体的流动方向,除湿装置呈螺旋状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湿装置采用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还包括:加热体,其穿设于除湿装置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上设有安装部,安装部与富氧输出腔连通,进气装置还包括:输氧管接头,其连接在安装部处且穿出新风管路,输氧管接头与增氧模块之间通过输氧管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板,可活动地连接于输出口,以打开或者关闭输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新风在新风管路内的流动路径为新风风路;还包括:第二风板,可在封闭位置和流通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流通位置时新风风路打开,在封闭位置时新风风路被阻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包括:外框部;进风端部和出风端盖,其分别连接在外框部上相对的两端,其中出风端盖靠近新风模块;腔体部,由进风端部的中部向出风端盖方向延伸形成,腔体部上形成富氧输出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一滤网,其穿设于腔体部外,用于过滤室外新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还包括:第二滤网,其设于进风端部上,或者设于进风端部和第一滤网之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新风和增氧模块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在新风管路的出风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在新风管路上的示意图;
图4和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框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在新风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在新风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在增氧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在增氧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进气装置在新风+增氧模式下的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0、进气装置;11、框架;111、腔体部;112、腔本体;113、富氧输出腔;114、端盖;115、输出口;116、安装部;117、外框部;118、进风端部;119、出风端盖;12、第一风板;13、输氧管接头;14、第一滤网;15、第二滤网;16、除湿装置;17、加热体;18、第二风板;181、流通口;21、进风腔;22、新风管路;30、增氧模块;31、输氧管路;40、空调室外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申请的空调器具有富氧功能,即空调器可以向室内输送富氧气体来提高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
参照图1,空调器包括增氧模块30,增氧模块30用于产生富氧气体。在当前示例中,增氧模块30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外部;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增氧模块30还可以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内部。
增氧模块30包括富氧膜和真空泵,富氧膜用于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富集并分离出氮气,真空泵与富氧膜连接,用于将富氧膜富集的富氧气体抽出,从而向外供应富氧气体。增氧模块30的具体结构适用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输氧管路31连接增氧模块30的输出端并延伸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以此将增氧模块30产生的富氧气体沿着输氧管路,由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送向室内。此种技术方案会造成输氧管路较长,富氧气体的输送阻力较大,从而引入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的氧气量较少且时效性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基于新风空调对该技术问题进行改进,发明构思大致为将输氧管路31引入到新风管路22上,借用新风模块中风机的二次赋能来为富氧气体增加输送动力。
因此,本申请的空调器包括新风模块(图中未示出),新风模块用于向室内引进室外新风。新风模块的进风侧连接有新风管路22,新风管路22的自由端延伸到室外,从而室外新风可通过新风管路22,由新风模块吹向室内,实现空调的新风功能。
新风模块包括进风腔21、出风腔和风机;新风管路22连接到进风腔21的进风口处,在风机的强制对流作用下,室外新风从新风管路22进入进风腔21,再由出风腔吹向室内。新风模块的具体结构适用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2、图3,本申请的空调器包括进气装置10,进气装置10位于新风管路22内且与增氧模块30连通,用于将增氧模块30供应的富氧气体引入到新风模块处。在当前实施例中,进气装置10安装在新风管路22的出风端,出风端即为新风管路22与进风腔21连接的一端,将进气装置10靠近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安装,有利于减少富氧气体在新风管路22内的流动距离,提高富氧气体的输送效率。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装置10也可安装在新风管路22的进风端。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参照图4至图7,进气装置10包括框架11。
框架11形成进气装置10的主体架构,在框架11上设有富氧输出腔113,富氧输出腔113与增氧模块30的输出端连通,从而增氧模块30供应的富氧气体可通过输氧管路31流动到富氧输出腔113处,再从富氧输出腔113流动到新风模块处,最后由新风模块吹向室内。
本申请通过进气装置10将输氧管路31连接到新风管路22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输氧管路31需要延伸到室内机的出风口而导致输氧管路长、输氧阻力大的问题,本申请减小了输氧管路31的长度和输氧阻力。
另外,本申请借用了新风模块中风机的作用,给富氧气体进行二次赋能,增氧功能开启时新风模块中的风机运转,进风腔21内形成负压,来自增氧模块30的高浓度氧气被及时快速地吸入进风腔21内,进而进入室内,减小了高浓度氧气进入室内的延迟时间,实现快速、高效增氧,具有输氧阻力小、增氧效率高的优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6、图7,进气装置10包括输氧管接头13,输氧管接头13用于将输氧管路31连接到进气装置10上。
框架11包括腔体部111和安装部116。腔体部111和安装部116可在框架11上一体成型。
腔体部111呈圆柱状,其内部中空形成富氧输出腔113;安装部116由腔体部111的周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116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富氧输出腔113连通。输氧管接头13连接在安装部116上并且穿出新风管路22,这样,有利于输氧管路31与输氧管接头13的连接。
当开启空调的富氧功能时,增氧模块30工作同时新风模块中风机启动,增氧模块30供应的富氧气体沿输氧管路31、富氧输出腔113流动,并从新风模块的出风腔吹向室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7,腔体部111包括腔本体112和端盖114。端盖114连接在腔本体112上靠近新风模块的一端,端盖114上设有贯穿的输出口115,富氧气体在富氧输出腔113内通过输出口115进入新风模块处。具体地,端盖114和腔本体112可通过诸如螺纹或者卡扣等形式连接。
在当前示例中,腔体部111由腔本体112和端盖114两体连接而成,这样设置有利于在富氧输出腔113内安装除湿装置16、加热体17(下文将介绍),即将除湿装置16、加热体17装入富氧输出腔113之后,再将端盖114连接到腔本体112上,提高了产品安装的便利性。
进气装置10还包括第一风板12,第一风板12对应输出口115可活动的连接在端盖114,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输出口115。第一风板12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关闭位置处输出口115关闭,在打开位置处输出口115打开。
当空调开启富氧功能时,第一风板12移动到打开位置,输出口115打开,增氧模块30工作同时新风模块中风机启动,增氧模块30供应的富氧气体沿输氧管路31、富氧输出腔113、输出口115流动,并从新风模块的出风腔吹向室内;当空调关闭富氧功能时,第一风板12移动到关闭位置,输出口115被关闭。
本申请中第一风板12的设置,可以实现空调器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从而可实现空调开启新风模式时,输出口115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板12为自垂结构,具有单向导风板的作用,自然状态下第一风板12在自重作用下下垂,处于关闭位置;当富氧输出腔113内有富氧气体流过时,第一风板12被气流吹起,使得输出口115打开,第一风板12位于打开位置。
本申请第一风板12采用自垂式结构,无需驱动装置驱动,可以简化产品结构,以及节约能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室外新风在新风管路22内的流动路径为新风风路。在进风装置处,除去框架11实体部分所占据的空间,新风管路22内剩余的空间构成该部分的新风风路,例如,在图12中,新风风路在进气装置10处为圆环状,富氧气体的流动路径位于新风风路的中央。
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风板18,第二风板18可在封闭位置和流通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封闭位置时新风风路被阻挡,在流通位置时新风风路畅通。
第二风板18和第一风板12在不同位置的联合作用可实现空调器不同的工作模式。
新风模式:参照图8、图9,图中虚线箭头示意室外新风流动方向,第一风板12呈关闭位置,将输出口115关闭,第二风板18位于流通位置,新风风路畅通,室外新风经新风管路22进入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并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吹向室内;
增氧模式:参照图10、图11,图中实线箭头示意富氧气体的流动方向,第二风板18恢复到阻挡位置,将新风风路阻断,来自增氧模块30的富氧气体在富氧输出腔113处吹起第一风板12,使得第一风板12处于打开位置,富氧气体经过新风模块,并在风机的作用下吹向室内;
新风+增氧模式:参照图12,图中虚线箭头示意室外新风流动方向,图中实线箭头示意富氧气体的流动方向,第二风板18位于流通位置,新风风路畅通;来自增氧模块30的富氧气体在富氧输出腔113处吹起第一风板12(使得第一风板12处于打开位置),室外新风和富氧气体一同进入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再由风机驱动使两者进入室内,完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调节。
本申请的空调器,通过第一风板12和第二风板18的联合作用实现对新风模块处不同进风内容(室外新风、富氧气体或者室外新风和富氧气体的两种气体)的灵活切换,使得空调器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申请的空调器在不改变空调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仅通过设置一个进风调节装置即可完成新风与富氧气体的输入切换,减少了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路22的出风端与进风腔21连接,进气装置10安装在新风管路22的出风端,富氧气体从富氧输出腔113直接流入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第二风板18可旋转的安装进风腔21内,具体地第二风板18位于进风腔21连接新风管路22的内壁上,在旋转的过程中,当第二风板18遮挡新风风路时新风风路被阻断,当第二风板18与新风风路相错时新风风路打开。
为了避免第二风板18将富氧输出腔113处的输出口115封闭,因此,在第二风板18上设有流通口181,当第二风板18处于封闭位置时流通口181与输出口115相对。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风板18可设于新风管路22内,进气装置10位于第二风板18和新风模块之间。示例性的,第二风板18为圆形片状,当第二风板18旋转为竖向时将新风风路阻挡,当第二风板18旋转为横向时新风风路畅通。将第二风板18设于进气装置10的进风侧,这样不用考虑第二风板18旋转时对输出口115的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风板18受电机驱动旋转。
相关技术中室外新风的净化方式大多采用在新风模块的内部设置过滤网的形式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此种方式过滤空气时,过滤网面积较大,成本较高,后期更换维护的成本也较高。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申请在进气装置10上设置了过滤装置,从而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将过滤装置设置在新风管路22内,可以减小滤网面积同时又能保证室外新风全部经过过滤装置,具有过滤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地,参照图4至图7,框架11可包括外框部117、腔体部111、进风端部118和出风端盖114。
外框部117呈圆框状,进风端部118连接在外框部117上远离新风模块的一端,腔体部111由进气端部的中部向靠近新风模块的方向延伸形成,即腔体部111位于中央,外框部117位于外圈,两者的一端部通过进风端部118连接起来。出风端盖114连接在外框部117上靠近新风模块的一端,用于对第一滤网14(下文将介绍)进行限位,保证第一滤网14在框架11上的安装。
外框部117、腔体部111、进风端部118和出风端盖114围成环状的腔,第一滤网14设置在该腔内,用于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
示例性的,外框部117、腔体部111和进风端部118为一体成型件,出风端盖114与外框部117通过诸如螺钉或卡扣等形式可拆卸连接。将第一滤网14套设腔体部111并装入腔内,再将出风端盖114连接到外框部117上。出风端盖114和外框部117的可拆卸连接,有利于第一滤网14的拆装更换。
本申请的空调器,将第一滤网14设置腔体部111的外侧,使其呈环状,滤网面积大幅降低同时还能保证室外新风全部流经第一滤网14,在保证过滤效果的条件下降低了制造、使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10还包括第二滤网15,第二滤网15位于进风端部118和第一滤网14之间,也就是说第二滤网15位于第一滤网14的上游;第二滤网15为初效滤网,第一滤网14为HEPA滤网。初效滤网作为初级过滤,主要用于过滤5μm以上尘埃粒子,对新风管引入的空气进行初步的过滤,HEPA滤网可以对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进行过滤。
室外新风沿新风管路22依次经过初效滤网、HEPA滤网,进入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最后吹向室内。
初效滤网和HEPA滤网的过滤作用使得新风在进入室内机之前就被过滤,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物进入室内的风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网15设置在进风端部118上。具体地,进风端部118为多个由腔体部111沿径向向外框部117辐射的格条,第二滤网15填充安装在格条之间。
出风端盖114的形状与进风端部118类似,出风端盖114上没有设置滤网。
进气装置10内使用的HEPA滤网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需定期对该装置内的HEPA滤网进行更换,更换周期为1年,更换时由于进气装置10安装在新风管路22的出风端,只需将新风管路22与室内机分离,即可将进气装置10取下,该进气装置10拆卸方便,提高了用户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本申请中增氧模块30由于采用富氧膜结构进行氧气富集时,大量的水蒸气同时也会透过分离膜进入输氧管路31内,水蒸气在管路内冷凝造成管路发霉或者冬季管路结冰的现象,进而堵塞输氧管路31,富氧气体在输氧管路31内损失较多,引入室内的富氧气体大大降低。基于此技术问题,本申请一方面将输氧管路31引向新风管路22,减少了输氧管路31的长度,另一方面通过在富氧输出腔113设置除湿装置16,以此来将富氧气体中携带的水蒸气去除,从而保障了增氧模块30能够持续、高效的为室内输送洁净的富氧气体。
参照图6、图11,进气装置10还包括除湿装置16。除湿装置16设置在富氧输出腔113内,用于对流经富氧输出腔113的富氧气体进行除湿,避免了输氧管路31内因水蒸气而发霉、结冰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湿装置16的外形呈螺旋形,这样可尽量增大富氧气体与除湿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除湿效率。
除湿材料可采用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例:MIL-101(Cr)和其改性材料MIL-101(Cr)-SO3H,或低成本的生物质材料,优选地采用天然椰壳制备的生物质材料(椰壳纤维),此类材料加热脱水后仍可重复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10还包括加热体17。加热体17设于富氧输出腔113内,用于对富氧气体进行加热。
在当前示例中,加热体17穿设在除湿装置16内。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加热体17能够对除湿装置16进行均匀加热,避免因局部受热不均带来除湿装置16局部位置的热老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另外,环状的HEPA滤网包裹在富氧输出腔113的外侧,当加热体17工作时,除了对除湿装置16进行加热,还可以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对经过HEPA滤网的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使得室外新风在进入进风腔21之前温度就已经有所提升,待新风和富氧气体均到达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后,富氧气体与室外新风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新风温度进一步升高,减少了因新风温度过低给用户带来的舒适性体验较差的问题。
示例性的,加热体17可以是电加热。
以下结合空调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
新风模式时,第一风板12处于关闭位置,富氧输出腔113内的除湿装置16和加热体17不工作;第二风板18位于流通位置,室外新风经初效滤网和HEPA滤网进入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并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引入室内。
增氧模式时,第一风板12被气流吹起至打开位置,第二风板18恢复到阻挡位置,富氧气体吹起第一风板12(处于打开状态)到达新风的进风腔21,再由风机驱动进入室内进行增氧;除湿装置16一直保持工作状态,富氧输出腔113内的湿度到达预设湿度后,加热体17开始工作,此时增氧模块30的泵气速率降低20%,待富氧输出腔113内的气体相对湿度恢复到设定值后,增氧模块30的泵气速率恢复到最大值。
新风+增氧模式时,第二风板18位于流通位置,第一风板12被气流吹起至打开位置,室外经过过滤的新风和来自增氧模块30的富氧气体一同进入新风的进风腔21,再由风机驱动进入室内;由于不同季节,室外新风的温度会有较大的变化,当新风管路22进风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室外温度低于预设的数值时,富氧输出腔113内的加热体17开始工作,对富氧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富氧气体与新风在进风腔21混合,新风的温度被提升;除此之外,除湿装置的运行模式与增氧模式时的运行状态相同。
本申请的第一构思,通过进气装置10将输氧管路31连接到新风管路22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输氧管路31需要延伸到室内机的出风口而导致输氧管路长、输氧阻力大的问题,本申请减小了输氧管路的长度和输氧阻力。
本申请的第二构思,借用了新风模块中风机的作用,给富氧气体进行二次赋能,增氧功能开启时新风模块中的风机运转,进风腔21内形成负压,来自增氧模块30的高浓度氧气被及时快速地吸入进风腔21内,进而进入室内,减小了高浓度氧气进入室内的延迟时间,实现快速、高效增氧,具有输氧阻力小、增氧效率高的优点。
本申请的第三构思,通过在进气装置10上设置打开/关闭富氧输出腔113的第一风板12,以及打开/关闭新风风路的第二风板18,在两个风板的联合作用下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具有功能丰富、控制灵活的优点。
本申请的第四构思,在不改变空调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仅通过设置一个进风调节装置即可完成新风与富氧气体的输入切换,减少了制造成本。
本申请的第五构思,在进气装置10上设置了过滤装置,从而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将过滤装置设置在新风管路22内,可以减小滤网面积同时又能保证室外新风全部经过过滤装置,具有过滤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
本申请的第六构思,将HEPA滤网设置腔体部111的外侧,使其呈环状,滤网面积大幅降低同时还能保证室外新风全部流经HEPA滤网,在保证过滤效果的条件下降低了制造、使用成本。
本申请的第七构思,初效滤网和HEPA滤网的过滤作用使得新风在进入室内机之前就被过滤,进一步减少了污染物进入室内的风险。
本申请的第八构思,一方面将输氧管路31引向新风管路22,减少了输氧管路31的长度,另一方面通过在富氧输出腔113设置除湿装置,以此来将富氧气体中携带的水蒸气去除,从而保障了增氧模块30能够持续、高效的为室内输送洁净的富氧气体。
本申请的第九构思,将除湿装置16设置在富氧输出腔113内,用于对流经富氧输出腔113的富氧气体进行除湿,避免了输氧管路31内因水蒸气而发霉、结冰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十构思,除湿装置16的外形呈螺旋形结构形式,这样可尽量增大富氧气体与除湿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除湿效率。
本申请的第十一构思,将加热体17设于富氧输出腔113内,用于对富氧气体进行加热。
本申请的第十二构思,将加热体17穿设在除湿装置16内,可以使得加热体17能够对除湿装置16进行均匀加热,避免因局部受热不均带来除湿装置16局部位置的热老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第十三构思,环状的HEPA滤网包裹在富氧输出腔113的外侧,当加热体17工作时,除了对除湿装置16进行加热,还可以通过热辐射的形式对经过HEPA滤网的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使得室外新风在进入进风腔21之前温度就已经有所提升,待新风和富氧气体均到达新风模块的进风腔21后,富氧气体与室外新风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新风温度进一步升高,减少了因新风温度过低给用户带来的舒适性体验较差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氧模块,用于产生富氧气体;
新风模块,用于引进室外新风;
新风管路,连接在所述新风模块的进风侧;以及
进气装置,其设于所述新风管路内,所述进气装置与所述增氧模块连接,用于输送富氧气体;
其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
框架,其上设有富氧输出腔,所述富氧输出腔上设有输出口;
除湿装置,设于所述富氧输出腔内,用于对富氧气体除湿;
富氧气体在所述富氧输出腔内被所述除湿装置除湿后,经所述输出口、所述新风模块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富氧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除湿装置呈螺旋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采用高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
加热体,其设于所述富氧输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富氧输出腔连通,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
输氧管接头,其连接在所述安装部处且穿出所述新风管路,所述输氧管接头与所述增氧模块之间通过输氧管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
第一风板,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输出口,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输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室外新风在所述新风管路内的流动路径为新风风路;
还包括:
第二风板,可在封闭位置和流通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流通位置时新风风路打开,在封闭位置时新风风路被阻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外框部;
进风端部和出风端盖,其分别连接在所述外框部上相对的两端,其中所述出风端盖靠近所述新风模块;
腔体部,由所述进风端部的中部向所述出风端盖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腔体部上形成所述富氧输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
第一滤网,其穿设于所述腔体部外,用于过滤室外新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
第二滤网,其设于所述进风端部上,或者设于所述进风端部和所述第一滤网之间。
CN202222597948.2U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Active CN218065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7948.2U CN218065294U (zh)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7948.2U CN218065294U (zh)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5294U true CN218065294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7948.2U Active CN218065294U (zh) 2022-09-29 2022-09-29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5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94975U (zh) 立柜式室内新风净化空调
CN211041202U (zh) 双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106288010A (zh) 空调一体机
CN108397829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
CN104676789B (zh) 一种多功能转轮式节能换气机
CN218065294U (zh) 空调器
CN218065296U (zh) 空调器
CN218065295U (zh) 空调器
CN106705230A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100588878C (zh) 一种带净化功能的室内空调设备
CN216790410U (zh) 一种冷热水源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机组
CN205593082U (zh) 一种新风除湿机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701717B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其换新风空调室内机
CN211261005U (zh) 一种单冷热源新风调湿机组
CN217082754U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110243031B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蒸发式冷风机
CN207763196U (zh) 一种热泵新风机
CN112393354A (zh) 内外循环新风系统及其运行方式
CN216868682U (zh) 空气除湿系统
CN201283117Y (zh) 新风净化机
CN219955637U (zh) 一种室内新风处理系统
CN1749658A (zh) 通讯机房专用空调机组
CN2178761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742325Y (zh) 通讯机房专用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