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5619U -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5619U
CN218045619U CN202220766364.0U CN202220766364U CN218045619U CN 218045619 U CN218045619 U CN 218045619U CN 202220766364 U CN202220766364 U CN 202220766364U CN 218045619 U CN218045619 U CN 218045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rame
sleeve rod
connecting ro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663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丽
陈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spital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spit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spital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spit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7663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5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5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5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包括架体、头部支撑托及手部支撑板;架体包括脚轮架、套接杆、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脚轮架底部设置脚轮,套接杆一端套接在脚轮架上,套接杆与脚轮架通过定位件固定,支撑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头部支撑托包括金属圈及软垫,金属圈底部设置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多个插槽,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软垫及金属圈内形成凹槽;手部支撑板设置在套接杆侧部。本实用新型方便患者坐位或者站位使用,能够调节金属圈的角度,使患者较为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视网膜是眼睛接收图像并将图像发送到大脑的器官,当视网膜脱离其位置时,可能会发生视网膜脱落,这可能是由于创伤或疾病引起的,如糖尿病。治疗这种情况的方法通常为视网膜脱落手术,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将失去患眼部分或全部视力。
眼科视网膜脱落患者进行眼科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的是气或硅油,都比水轻,为了减轻术后它们对视网膜的顶压作用,患者术后必须采用端坐头低位或俯卧位,以促进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恢复,这样的姿势需要保持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很多患者无法坚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0620167782.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康复头托,其包括用有弹性的布料或细网做成托面,托面用细绳固定在托架上,托面的凹陷程度可根据细绳所系绳结松紧而可调节。然而,该康复头托不能调节角度,使用该康复头托时通常需要采取俯卧于床方式,该康复头托无法对患者在坐位或者站位等体位下起到辅助作用,也无法根据患者的身高做相应调节。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便于移动,方便患者坐位或者站位使用,能够调节金属圈的角度,从而使患者较为舒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包括架体、头部支撑托及手部支撑板;
架体包括脚轮架、套接杆、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脚轮架底部设置脚轮,套接杆一端套接在脚轮架上,套接杆与脚轮架通过定位件固定,支撑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
头部支撑托包括金属圈及设置在金属圈上的软垫,金属圈底部设置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多个供支撑杆另一端插入的插槽,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软垫及金属圈内形成凹槽;
手部支撑板设置在套接杆侧部。
进一步,脚轮架底部设置五个脚轮,每一脚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套接杆呈正方体形或者圆柱体形。
进一步,定位件为定位旋钮,定位旋钮可转动设置在脚轮架上。
进一步,插槽设置为三个。
进一步,手部支撑板与金属圈的距离为8cm-10cm。
进一步,手部支撑板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侧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在使用时,将患者的头部靠在软垫上,当患者需站位使用时,可以通过定位件调节套接杆的高度,使得套接杆离地面的高度较高,从而使得软垫处于较高位置。当患者需坐位使用时,可以通过定位件调节套接杆的高度,使得套接杆离地面的高度较低,从而使得软垫处于较低位置,便于患者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上。在患者的头部靠在软垫上前,可以将支撑杆另一端插入的不同的插槽,不同的插槽对应的金属圈的倾斜角度不一致,从而可以微调金属圈及设置在金属圈上的软垫的倾斜角度,适用不同的患者,从而使患者较为舒适。
二,在使用时,还可以将手放置在手部支撑板上,从而避免手无处放置的情形,同时,将手放置在手部支撑板上后,患者整体姿势较为舒适,患者身体较为平衡,防止患者站位摔倒情形。
三,通过设置多个脚轮,且每一脚轮为万向轮,从而便于该支撑架整体移动。
四,由于定位件为定位旋钮,定位旋钮可转动设置在脚轮架上,当需调节高度时,可以正方向转动定位旋钮,以使定位旋钮的端部远离套接杆,从而使得套接杆可以在脚轮架上上下移动,当调节至合适高度后,可以反方向转动定位旋钮,以使定位旋钮的端部紧紧抵靠在套接杆侧部,从而防止套接杆与脚轮架相对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头部支撑托及手部支撑板,头部支撑托能有效支撑头部,头部支撑托上的软垫使得患者头部较为舒适,并且头部支撑托能够调节,防止头部支撑托长时间处于一个角度,进一步提高舒适度。手部支撑板便于放置患者的手,架体下的脚轮便于支撑架整体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的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的头部支撑托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架体1、脚轮架11、脚轮111、套接杆12、支撑杆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定位件16、头部支撑托2、金属圈21、第一连接座211、第二连接座212、插槽213、软垫22、凹槽23、手部支撑板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包括架体1、头部支撑托2及手部支撑板3;架体1包括脚轮架11、套接杆12、支撑杆13、第一连接杆14及第二连接杆15,脚轮架11底部设置脚轮111,套接杆12一端套接在脚轮架11上,套接杆12与脚轮架11通过定位件16固定,支撑杆13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12另一端,第一连接杆14一端固定在套接杆12另一端,第二连接杆15一端固定在套接杆12另一端;头部支撑托2包括金属圈21及设置在金属圈21上的软垫22,金属圈21底部设置第一连接座211、第二连接座212及多个供支撑杆13另一端插入的插槽213,第一连接座211与第一连接杆14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212与第二连接杆15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软垫22及金属圈21内形成凹槽23,手部支撑板3设置在套接杆12侧部。
第一连接座211与第一连接杆14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212与第二连接杆15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座211及第二连接座212为平行状态,使得金属圈21安装后,金属圈21可以沿着架体1转动,便于调整金属圈21及设置在金属圈21上的软垫22的角度。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在使用时,将患者的头部靠在软垫22上,当患者需站位使用时,可以通过定位件16调节套接杆12的高度,使得套接杆12离地面的高度较高,从而使得软垫22处于较高位置。当患者需坐位使用时,可以通过定位件16调节套接杆12的高度,使得套接杆12离地面的高度较低,从而使得软垫22处于较低位置,便于患者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上。在患者的头部靠在软垫22上前,可以将支撑杆13另一端插入的不同的插槽213,不同的插槽213对应的金属圈21的倾斜角度不一致,从而可以微调金属圈21及设置在金属圈21上的软垫22的倾斜角度,适用不同的患者,从而使患者较为舒适。患者的脸部位于凹槽23内,便于患者呼吸。
同时,在使用时,还可以将手放置在手部支撑板3上,从而避免手无处放置的情形,同时,将手放置在手部支撑板3上后,患者整体姿势较为舒适,患者身体较为平衡,防止患者站位摔倒情形。
可选地,脚轮架11底部设置五个脚轮111,每一脚轮111为万向轮。通过设置多个脚轮111,且每一脚轮111为万向轮,从而便于该支撑架整体移动。
本示例中,套接杆12呈正方体形或者圆柱体形。当套接杆12呈正方体形时,便于将手部支撑板3安装在套接杆12侧部,当套接杆12呈圆柱体形时,可以在套接杆12设置连接座,手部支撑板3通过连接座安装在套接杆12侧部,由于套接杆12呈圆柱体形,使得调节套接杆12高度时更为顺畅。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件16为定位旋钮,定位旋钮可转动设置在脚轮架11上。由于定位件16为定位旋钮,定位旋钮可转动设置在脚轮架11上,当需调节高度时,可以正方向转动定位旋钮,以使定位旋钮的端部远离套接杆12,从而使得套接杆12可以在脚轮架11上上下移动,当调节至合适高度后,可以反方向转动定位旋钮,以使定位旋钮的端部紧紧抵靠在套接杆12侧部,从而防止套接杆12与脚轮架11相对运动。其中,定位旋钮可以包括旋转部及杆部,旋转部用于驱使定位旋钮旋转,杆部用于抵靠在套接杆12侧部以防止套接杆12与脚轮架11相对运动。可以在套接杆12侧部设置供套接杆12的杆部插入的插孔,插孔沿着套接杆12轴向方向均匀设置为多个,从而进一步防止套接杆12与脚轮架11相对运动。
在一些示例中,插槽213设置为三个,从而使金属圈21可以调节三种倾斜角度。
本示例中,手部支撑板3与金属圈21的距离为8cm-10cm,以便于患者的手臂放置于手部支撑板3上,其中,手部支撑板3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12侧部,从而使得不用手部支撑板3时,可以将手部支撑板3向下旋转,从而减少占用空间。当手部支撑板3旋转至与套接杆12垂直时,可以使用连杆防止手部支撑板3转动,如连杆一端与手部支撑板3连接,连杆一端与金属圈21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头部支撑托2及手部支撑板3,头部支撑托2能有效支撑头部,头部支撑托2上的软垫22使得患者头部较为舒适,并且头部支撑托2能够调节,防止头部支撑托2长时间处于一个角度,进一步提高舒适度。手部支撑板3便于放置患者的手,架体1下的脚轮111便于支撑架整体移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7)

1.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头部支撑托及手部支撑板;
架体包括脚轮架、套接杆、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脚轮架底部设置脚轮,套接杆一端套接在脚轮架上,套接杆与脚轮架通过定位件固定,支撑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在套接杆另一端;
头部支撑托包括金属圈及设置在金属圈上的软垫,金属圈底部设置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多个供支撑杆另一端插入的插槽,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软垫及金属圈内形成凹槽;
手部支撑板设置在套接杆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脚轮架底部设置五个脚轮,每一脚轮为万向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套接杆呈正方体形或者圆柱体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定位件为定位旋钮,定位旋钮可转动设置在脚轮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插槽设置为三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手部支撑板与金属圈的距离为8cm-10c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手部支撑板可转动设置在套接杆侧部。
CN202220766364.0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Active CN218045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6364.0U CN218045619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66364.0U CN218045619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5619U true CN218045619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66364.0U Active CN218045619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5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61860A (en) Eye surgery recovery apparatus
CN109771239B (zh) 一种骨科护理按摩康复器
CN218045619U (zh) 一种视网膜脱落术后用支撑架
CN110693638B (zh) 一种用于脊柱外科的矫正设备
KR102473998B1 (ko) 자세 교정 및 허리 견인 기능성 의자
CN207412627U (zh) 一种中风康复锻炼椅
CN214806108U (zh) 一种用于picc换药的专用桌椅
CN211535442U (zh) 一种折叠式眼科术后麻醉复苏头部体位限位椅
JP2000139977A (ja) 腰痛治療椅子
CN209966688U (zh) 一种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CN209316459U (zh) 一种中医康复用腰椎康复仪
CN211583706U (zh) 一种脊柱外科伸展锻炼器
CN210872607U (zh) 眼科专用床旁椅
JP3138255U (ja) 椅子
CN215132727U (zh) 具有定向椅背的座椅结构
CN208864674U (zh) 床边多角度康复功能训练椅
CN215274111U (zh) 通用型肢体抬高垫
CN110859728A (zh) 一种胸腔穿刺椅
CN215609102U (zh) 一种辅助肩关节康复运动的坐具
CN214016792U (zh) 矫正椅
CN216091105U (zh) 一种适用于眼底手术后的多功能坐椅
CN211535313U (zh) 一种视网膜手术后专用护理俯卧枕
CN215081040U (zh) 一种康复用轮椅
CN215689325U (zh) 一种眼科手术术后治疗桌
CN213553036U (zh) 一种多功能的可调节式轮椅扶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