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2785U -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2785U
CN218042785U CN202222569385.6U CN202222569385U CN218042785U CN 218042785 U CN218042785 U CN 218042785U CN 202222569385 U CN202222569385 U CN 202222569385U CN 218042785 U CN218042785 U CN 218042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spraying
double
arch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93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
徐纪行
木智慧
郭世荣
孙锦
束胜
王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5693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2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2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2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包括温室骨架、通风系统、喷雾系统;所述温室骨架包括立柱、外拱架和内拱架,所述外拱架和内拱架上下间隔设置形成双层结构;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温室纵向两侧设置的底通风口,所述底通风口配有一套手摇卷膜开窗系统;所述喷雾系统包括喷雾主机和喷雾管道,所述喷雾主机用于实现喷头喷雾的开启与关闭,所述喷雾管道主要由喷头、喷头底座及高压不锈钢管组成。本实用新型在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时节利用喷雾降温能够取得很好的降温效果,因将喷雾系统放置于双层薄膜内,避免了直接喷雾对温室内部湿度环境的增加,可实现越夏栽培;同时本实用新型塑料薄膜温室采用双层棚膜能实现冬季保温,可进行越冬栽培。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南方地区越夏越冬生产的双层喷雾温室。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设施栽培类型中,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日光温室,能极大降低北方地区蔬菜越冬的能源消耗;南方地区则普遍使用新型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和塑料大棚,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搭建,但温室自然通风降温能力和保温能力较差。长江流域地区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左右。此地所应用的塑料大棚在夏季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室内温度过高,在冬季时保温效果不佳。为了实现设施园艺的周年成产,节能减排,增加经济效益,设计一种新型温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为针对于现有南方地区使用的塑料温室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南方地区越夏越冬生产的双层喷雾温室。夏季,将高压喷雾降温系统放置于双层薄膜内,喷雾形成“云”层,水雾汽化吸热,使得温室上层温度降低,也在薄膜上形成水层避免阳光直射,减少遮阳网的使用,避免了直接喷雾对温室内部湿度环境的增加;冬季,双层薄膜覆盖,减少热量流失,增加保温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包括温室骨架、通风系统、喷雾系统;其中:
所述温室骨架包括立柱、外拱架和内拱架,所述外拱架和内拱架上下间隔设置形成双层结构,其中所述外拱架包括在相邻两排立柱之间布置的外拱杆,外拱杆两端通过水平杆实现连接,并且同一排的各个外拱架之间通过平行于地面的外拉杆连接;所述内拱架为间隔设置在外拱杆下方的内拱杆,并且同一排的各个内拱杆通过内拉杆实现连接;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温室纵向两侧设置的底通风口,所述底通风口配有一套手摇卷膜开窗系统;
所述喷雾系统包括喷雾主机和喷雾管道,所述喷雾主机用于实现喷头喷雾的开启与关闭,所述喷雾管道主要由喷头、喷头底座及高压不锈钢管组成,喷雾管道设在在双层拱架内,其固定在水平杆上;每一跨温室至少设置两根喷雾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包括主立柱、副立柱和侧面副立柱,所述主立柱纵向排列设置,位于东西两侧主立柱在温室的肩部通过横撑连接,位于南北两侧的主立柱在温室的肩部通过断面横档连接;主立柱在温室的顶部通过棚顶纵梁实现南北连接;所述副立柱设置在温室的南北两端,并均匀分布在南北两端的相邻主立柱之间,所述侧面副立柱布置在温室的东西两端,并均匀分布在东西两端的相邻主立柱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侧面副立柱上端与温室横撑焊接,下端埋入土中;所述副立柱上端与外拱杆焊接,其中部与内拱杆采用螺栓连接,下端埋入土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温室共3跨,为1座3连栋温室,一个跨度为10m,其中南面中跨处安装有平开门,每跨双层屋顶,圆拱形;相邻侧面副立柱之间的距离为1.00m,相邻主立柱之间均匀布置三根侧面副立柱,温室的开间为4.00m,共8个开间,在温室的东西两侧分别布置有24根侧面副立柱;在温室的南北两端,相邻主立柱之间均匀布置4根副立柱,相邻副立柱间距为2.00m,温室的南北两端各有12根副立柱。
更进一步的,所述主立柱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立柱基础上,主立柱与立柱基础通过螺栓连接;以温室的立柱基础所在平面为基准平面,在温室的四周建有50.00mm宽、50.00mm厚的C20散水坡,同时在散水坡的四周挖有排水沟。
进一步的,所述温室的每个屋顶的拱杆之间通过天沟实现东西连接,天沟的材质为冷弯镀锌钢板制作,厚2.00mm,温室天沟的设计按照双向坡度建造,坡度为2.5‰。
进一步的,所述底通风口位于中部卡槽1和上部卡槽之间,同时在底通风口中的中部卡槽和上部卡槽之间安装有防虫网。
进一步的,所述手摇卷膜开窗系统包括卷膜器、卷膜杆和固定立杆,固定立杆安装于温室四个角的外侧,卷膜器设于固定立杆上,卷膜器的一端与卷膜杆连接,卷膜杆位于塑料薄膜与压膜线的中间,通过摇动卷膜器随着卷膜杆一同在固定立杆上运行,实现手动控制底通风口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在温室双层拱架内共设有6根喷雾管道,每一跨设有两根喷雾管道,两根管道之间间隔为5.00m,对称分布在每一跨中线两侧;相邻喷头底座通过高压不锈钢管连接,间距为200.00cm,每个管道上均匀分布有16个双喷嘴喷头;喷头底座上的两个喷头之间的角度为120°;所述喷雾主机通过管道与喷雾管道连接,通过按钮实现喷头喷雾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温室的内外屋顶及四周覆盖材料采用PEP 3层共挤长寿无滴膜,膜厚0.15mm,膜初始透光率≥8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有双层拱架,提高了温室结构稳定性;同时采用双层薄膜覆盖,提高了温室冬季保温效果。
(2)在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时节利用喷雾降温能够取得很好的降温效果,因将喷雾系统放置于双层薄膜内,避免了直接喷雾对温室内部湿度环境的增加,可实现越夏栽培;同时塑料薄膜温室采用双层棚膜能实现冬季保温,可进行越冬栽培。
(3)配有喷雾主机,实现喷头喷雾的开启与关闭;在长江流域夏季高温时节,利用喷雾降温,温室内降温效果明显,且避免了直接喷雾对温室内部湿度环境的增加,能够实现南方地区夏季设施蔬菜的正常生长。
(4)在温室的东西两侧设有两个底通风口,单个底通风口开窗宽度为1.80m,长度与底通风口所在的温室长度一致;每个底通风口配置一套手摇卷膜系统,可实现手动控制通风口的开启与关闭;利用温室自然通风,有较好的降温效果,节约温室运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
(5)本实用新型温室骨架结构均为装配式安装:拱杆连接件通过螺栓安装在棚顶纵梁上,温室拱架通过连接件与棚顶纵梁内插安装,安装方便,结构稳定,温室建造速度快,省时省工,施工、维修方便,日常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低。
(6)温室骨架全部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和钢板,提高其抗腐蚀性,延长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西南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东南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西北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东北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骨架东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骨架南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骨架西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骨架北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东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骨架内部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底通风口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喷雾主机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喷雾管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东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南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西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北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喷头分布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喷头平面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双层喷雾温室的天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立柱,2-副立柱,3-外拱杆,4-内拱杆,5-水平杆,6-吊杆,7-侧面副立柱,8-外天沟,801-内天沟,9-外天沟端头,902-内天沟端头,11-落水管,12-外拉杆,122-内拉杆,13-防虫网,14-塑料薄膜,15-底通风口卷膜器,16-卷膜杆,171-底通风口下部卡槽,172-底通风口中部卡槽,173-底通风口上部卡槽,18-平开门,19-门框架,20-压膜线,21-喷头,22-高压接头,23-高压不锈钢管,24-喷雾主机,29-主立柱基础,30-横撑,31-纵梁,32-外拱架,33-内拱架,34-断面横档,37-底通风口,39-固定立杆,40-喷雾管道,41-按钮,42-散水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包括温室骨架、通风系统和喷雾系统。
如图1-10、14-18、21,所述温室骨架包括主立柱1、副立柱2、侧面副立柱7、外拱架32和内拱架33,所述外拱架和内拱架上下间隔设置形成双层结构,其中所述外拱架包括在相邻两排立柱之间布置的外拱杆3,内拱架3)为间隔设置在外拱杆3下方的内拱杆4。
所述主立柱1分四列,列与列间距为10.00m,温室的跨度为10.00m,共3跨,主立柱1东西两端间隔为10.00*3=30.00m,每列9个主立柱1,开间(相邻主立柱1间隔)为4.00m,共9个开间,主立柱1南北两端间隔为4.00*8=32.00m,主立柱1均固定于立柱基础29上。其中立柱基础29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C20以上,立柱基础29规格为:+0.000~-0.500处为长×宽×高=500×700×600mm,底部为素砼垫层,厚50.00mm,内部为点式独立结构,温室的主立柱1与立柱基础29通过螺栓连接;以温室的立柱基础29所在平面为基准平面,在温室的四周建有50.00mm宽50.00mm厚的C20散水坡42;在散水坡42的四周挖有排水沟。
所述侧面副立柱7布置在温室的东西两侧,相邻侧面副立柱7之间的距离为1.00m,相邻主立柱1之间均匀布置三根侧面副立柱7,温室的开间为4.00m,共8个开间,在温室的东西两侧分别布置有24根;侧面副立柱7上端与温室横撑30焊接,下端埋入土中,侧面副立柱7的尺寸为◎32.00×2.00×3000.00mm;在温室的南北两端,相邻主立柱1之间均匀布置4根副立柱2,相邻副立柱2间距为2.00m,温室共3跨,温室的南北两面各有12根副立柱2,温室的南面中跨处安装有一个平开门18;副立柱2上端与外拱杆3焊接,其中部与内拱杆4采用螺栓连接,下端埋入土中,副立柱2的尺寸分别为◎48×2.0×4500mm、◎48×2.0×5000mm。
所述温室的每个屋顶的拱杆之间通过天沟实现东西连接,天沟设置两种,分别为外天沟和内天沟;外天沟用来连接外层的外拱杆,内天沟用来连接内层的内拱杆。所述的外天沟8分4列南北向排列,列与列间距为10.00m,温室的外天沟8均安装在纵梁31上,温室的内天沟801安装在内拱杆4与和主立柱1之间,相邻天沟间距为10.00m;内天沟801与内拱杆3连接一侧有与地面倾角为50°的坡度;单个外天沟8长为4.00m,每列共8个,均通过连接件用螺栓连接并用天沟粘贴剂以防止天沟的连接处有漏水渗水现象的发生;在每个主立柱1处均安装有天沟托架位于外天沟8的下方,起到支撑外天沟8的作用,在外天沟8的南北两端均安装有天沟端头9与外天沟8通过连接件以及天沟托架用螺栓连接,在每个天沟端头9的一端安装有落水管11,落水管11用卡子固定在主立柱1上,上端用螺栓连接在天沟端头9的下方;外天沟8的材质为冷弯镀锌钢板制作,厚2.00mm,温室外天沟8的设计按照双向坡度建造,坡度为2.5‰,天沟的设计满足了大降雨量的排水要求、喷雾未汽化形成液滴的排水要求及操作工人安装和维修工作的方便。
本实施例中,温室的屋顶及四周覆盖材料全部采用PEP 3层共挤长寿无滴膜,保温性能好,薄膜漫反射率高,室内植物光照均匀,厚度为0.15mm,薄膜初始透光率≥85%;塑料薄膜14的覆盖通过在温室的四周以及内外棚顶安装卡槽,卡槽是通过钻尾螺丝与温室四周的主立柱1、副立柱2以及棚顶纵梁31连接;在温室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置有三条卡槽,分别为底通风口下部卡槽171,底通风口中部卡槽172和底通风口上部卡槽173,其中底通风口下部卡槽171距地面10.00cm,底通风口中部卡槽172与底通风口下部卡槽171之间的距离为35.00cm,底通风口上部卡槽173与底通风口中部卡槽172之间的距离为180.00cm,开窗宽度为180.00cm,开窗长度与底通风口37所在温室一侧的长度一致;塑料薄膜14通过卡簧压在卡槽里,并在南北方向相邻主立柱1之间塑料薄膜的外侧布置有“剪刀”形压膜线20;温室的双层屋顶的薄膜覆盖是在天沟的下端布置一条卡槽,为了增加外屋顶薄膜覆盖的稳定性,在拱架南北相邻拱杆之间布置压膜线20。
如图11,在温室东西两侧设有底通风口37。所述的底通风口37位于温室东西两侧三个卡槽中的底通风口中部卡槽172和底通风口上部卡槽173之间,底通风口中部卡槽172距地面45.00cm,底通风口中部卡槽172和底通风口上部卡槽173的距离为180.00cm,开窗宽度为180.00cm,开窗长度与底通风口37所在温室一侧的长度一致;在底通风口37中的中部卡槽172与上部卡槽173之间安装白色28目防虫网13,防虫网13用于底通风口37开启时阻止害虫进入温室,同时也防止益虫离开温室;每个底通风口37各配有一套手摇卷膜开窗系统,固定立杆39安装于温室四个角的外侧,卷膜器15位于固定立杆39上,卷膜器15的一端与卷膜杆16连接,卷膜杆16位于塑料薄膜14与压膜线20的中间,手摇卷膜器行程为190.00cm,摇动把手,卷膜器15会随着卷膜杆16一同在固定立杆39上运行,可实现手动控制底通风口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12-13,所述的喷雾系统包括喷头21、喷头底座22、高压不锈钢管23、喷雾主机24;在温室双层拱架内共设有6根喷雾管道40,喷雾管道40由喷头21、喷头底座22及高压不锈钢管23组成,每一跨设有两根喷雾管道40,两根管道40间隔5.00m,对称分布在每一跨中线两侧,单个喷雾管道40长度为31.00m;在温室南北方向相邻立柱之间设有喷头底座22,相邻喷头底座22通过高压不锈钢管23连接,间距为200.00cm,每个管道上均匀分布有16个双喷嘴喷头21;喷头底座22上两喷头21之间的角度为120°,喷头21通过螺纹连接在喷头底座22上;高压不锈钢管通过螺纹连接在喷头底座22上;喷雾管道40通过卡子固定在水平杆5上;喷雾主机24放置于温室内部东北处的角落,通过钢管23与喷雾管道40连接,通过按钮41实现喷头喷雾的开启与关闭。
如图20,所述喷头21长40.00mm、直径为9.5mm,其喷嘴孔径为0.15mm,其工作压力在2.00MPa到7.00MPa之间;当工作压力为2.00MPa时,喷嘴流量为17.90ml/min、雾化角为24.00°;当压力为3.00MPa时,喷嘴流量为27.13ml/min、雾化角为28.88°;压力为4.00MPa时,喷嘴流量为32.57ml/min、雾化角为33.00°;压力为5.00MPa时,喷嘴流量为38.93ml/min、雾化角为45.33°;压力为6.00MPa时,喷嘴流量为44.17ml/min、雾化角为58.43°;压力为7.00MPa时,喷嘴流量为47.60ml/min、雾化角为59.92°。当喷头垂直向上喷射,工作压力为2.00MPa时,喷射最远距离为80.81cm;压力为3.00MPa时,最远距离为100.77cm;压力为4.00MPa时,喷雾高度为123.30cm;压力为5.00MPa时,喷雾高度为131.48cm;压力为6.00MPa时,喷雾高度为149.62cm;压力为7.00MPa时,喷雾高度为142.99cm。
本实施例中,立柱基础29为点式独立基础,主立柱1底部采用螺母固定在立柱基础29的螺栓上;主立柱1、横撑30均为□120×60×2.0×3.0mm的矩形管材;断面横档34为□50×30×2.0×7900mm矩形管材;外拱杆3为◎48×2.0×5500mm的圆管材;内拱杆4为◎32×2.0×5500mm的圆管材;侧面副立柱7为◎32×2.0×3000mm的圆管材;棚顶纵梁31为□100×30×2.0×4000mm管材;副立柱2为◎48×2.0×5000mm、◎48×2.0×4500mm的圆管材;拱杆拉杆12为◎32×2.0×4000mm圆管材;水平杆5为◎32×2.0×10000mm的圆管材;吊杆6为◎32×2.0×1800mm的圆管材;高压不锈钢管23为◎10×1.5×4000mm的圆管材;天沟采用冷弯镀锌钢板制作,厚2.0mm;温室天沟设计按照双向坡度建造,坡度为2.5‰,天沟与天沟连接使用专用天沟粘贴剂;内外天沟的设计满足了大降雨量的排水要求、喷雾未汽化形成液滴的排水要求及操作工人安装和维修工作的方便;温室的屋顶及四周覆盖材料全部采用PEP 3层共挤长寿无滴膜,保温性能好,薄膜漫反射率高,室内植物光照均匀,厚0.15mm。薄膜初始透光率≥85%。
双层喷雾温室的钢结构材料全部选用符合国标的优质碳素钢;所有钢材部件均按《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经热镀锌处理,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连接固定件主要使用符合GB5782标准(采用8.8级)的M8、M10、M12六角头螺栓和符合GB6170标准的相应六角螺母,经热镀锌处理。
本实施例的施工顺序为:整地,挖排水沟,预埋立柱基础29,安装主立柱1,安装外拱杆3,安装外天沟8,安装侧面副立柱7、副立柱2、安装断面横档34,安装外天沟连接件,安装拱杆拉杆12,安装水平杆5、吊杆6,安装内拱杆4、拱杆拉杆122,安装喷雾管道40,安装内天沟801,覆盖塑料薄膜14,安装防虫网13,安装卷膜器15、落水管11,安装平开门1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骨架、通风系统、喷雾系统;
所述温室骨架包括立柱、外拱架(32)和内拱架(33),所述外拱架和内拱架上下间隔设置形成双层结构,其中所述外拱架包括在相邻两排立柱之间布置的外拱杆(3),外拱杆(3)两端通过水平杆(5)实现连接,并且同一排的各个外拱架之间通过平行于地面的外拉杆(12)连接;所述内拱架(33)为间隔设置在外拱杆(3)下方的内拱杆(4),并且同一排的各个内拱杆(4)通过内拉杆(122)实现连接;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温室纵向两侧设置的底通风口(37),所述底通风口(37)配有一套手摇卷膜开窗系统;
所述喷雾系统包括喷雾主机(24)和喷雾管道(40),所述喷雾主机(24)用于实现喷头喷雾的开启与关闭,所述喷雾管道(40)主要由喷头(21)、喷头底座(22)及高压不锈钢管(23)组成,喷雾管道(40)设在双层拱架内,其固定在水平杆(5)上;每一跨温室至少设置两根喷雾管道(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主立柱(1)、副立柱(2)和侧面副立柱(7),所述主立柱(1)纵向排列设置,位于东西两侧主立柱在温室的肩部通过横撑(30)连接,位于南北两侧的主立柱(1)在温室的肩部通过断面横档(34)连接;主立柱(1)在温室的顶部通过棚顶纵梁(31)实现南北连接;所述副立柱(2)设置在温室的南北两端,并均匀分布在南北两端的相邻主立柱(1)之间,所述侧面副立柱(7)布置在温室的东西两端,并均匀分布在东西两端的相邻主立柱(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副立柱(7)上端与温室横撑(30)焊接,下端埋入土中;所述副立柱(2)上端与外拱杆(3)焊接,其中部与内拱杆(4)采用螺栓连接,下端埋入土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共3跨,为1座3连栋温室,一个跨度为10m,其中南面中跨处安装有平开门(18),每跨双层屋顶,圆拱形;相邻侧面副立柱(7)之间的距离为1.00m,相邻主立柱(1)之间均匀布置三根侧面副立柱(7),温室的开间为4.00m,共8个开间,在温室的东西两侧分别布置有24根侧面副立柱(7);在温室的南北两端,相邻主立柱(1)之间均匀布置4根副立柱(2),相邻副立柱(2)间距为2.00m,温室的南北两端各有12根副立柱(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1)安装在混凝土结构的立柱基础(29)上,主立柱(1)与立柱基础(29)通过螺栓连接;以温室的立柱基础(29)所在平面为基准平面,在温室的四周建有50.00mm宽、50.00mm厚的C20散水坡(42),同时在散水坡(42)的四周挖有排水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的每个屋顶的拱杆之间通过天沟实现东西连接,天沟的材质为冷弯镀锌钢板制作,厚2.00mm,温室天沟的设计按照双向坡度建造,坡度为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通风口(37)位于中部卡槽(172)和上部卡槽(173)之间,同时在底通风口(37)中的中部卡槽(172)和上部卡槽(173)之间安装有防虫网(1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卷膜开窗系统包括卷膜器(15)、卷膜杆(16)和固定立杆(39),固定立杆(39)安装于温室四个角的外侧,卷膜器(15)设于固定立杆(39)上,卷膜器(15)的一端与卷膜杆(16)连接,卷膜杆(16)位于塑料薄膜(14)与压膜线(20)的中间,通过摇动卷膜器(15)随着卷膜杆(16)一同在固定立杆(39)上运行,实现手动控制底通风口的开启和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在温室双层拱架内共设有6根喷雾管道(40),每一跨设有两根喷雾管道(40),两根喷雾管道(40)之间间隔为5.00m,对称分布在每一跨中线两侧;相邻喷头底座(22)通过高压不锈钢管(23)连接,间距为200.00cm,每个喷雾管道上均匀分布有16个双喷嘴喷头(21);喷头底座(22)上的两个喷头(21)之间的角度为120°;所述喷雾主机(24)通过管道与喷雾管道(40)连接,通过按钮实现喷头喷雾的开启与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双层喷雾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的内外屋顶及四周覆盖材料采用PEP 3层共挤长寿无滴膜,膜厚0.15mm,膜初始透光率≥85%。
CN202222569385.6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Active CN218042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9385.6U CN218042785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9385.6U CN218042785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2785U true CN218042785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0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9385.6U Active CN218042785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2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3002825A1 (de) Agrar- und pv-installation mit einer integrierten wasserversorgung
CN102113457A (zh) 防虫避雨棚
CN201595042U (zh) 防虫避雨棚
CN204259512U (zh) 一种新型农业光伏大棚
CN204733681U (zh) 四季种植偏心式大跨度拱棚
CN201758622U (zh) 大跨度冷暖两用大棚
CN112243738B (zh) 节能建筑用屋顶绿化系统
CN218042785U (zh)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CN210641644U (zh) 一种用于瓜果类蔬菜规模化生产的连栋塑料大棚
CN202248044U (zh) 一种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15553154A (zh) 一种双层喷雾温室
CN215829680U (zh) 一种变形缝构造
CN202095321U (zh) 立体绿化设施栽培装置
CN210094152U (zh) 一种双层综合式大棚
CN213961008U (zh) 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越夏越冬生产的锯齿形薄膜温室
CN210519598U (zh) 一种高原高寒高海拔地区简易温室
CN108849090B (zh) 网架式大跨度无支柱的矩式穹顶节能温室建造方法
CN202197614U (zh) 新能源温室组合园冷暖联供园艺设施装备
CN212393384U (zh) 一种适用于热带地区的大棚系统
CN217790592U (zh) 换季灌溉防盐渍化的南方设施大棚
CN217657320U (zh) 新型塑料膜温室结构
CN209788007U (zh) 一种玻璃连栋温室大棚
CN111937649A (zh) 一种用于长江流域地区越夏越冬生产的锯齿形薄膜温室
CN218184261U (zh) 一种全钢架双面拱型温室
CN213368931U (zh) 多曲率弧形屋面轻型绿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