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1807U -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1807U
CN218041807U CN202221244790.4U CN202221244790U CN218041807U CN 218041807 U CN218041807 U CN 218041807U CN 202221244790 U CN202221244790 U CN 202221244790U CN 218041807 U CN218041807 U CN 218041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a
plate
terminal
shielding frame
carrying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447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学领
袁夭龙
黎鹏
夏显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Ping'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Ping'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Ping'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Ping'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447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1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1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1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涉及云母材料加工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电流与发热片的连接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使两个端子紧密接触,且无法对裸露在外的端子进行阻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效果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第一云母板,所述第一云母板的顶侧设有金属加热片,所述金属加热片的顶侧设置有第二云母板,所述第二云母板的顶侧开设有两个矩形放置孔,所述金属加热片上激光焊接有两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矩形放置孔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两个端子之间紧密接触,且在使用过程中对端子进行遮挡,消除了安全隐患,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母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热设备中,很多都应用到了云母发热膜零部件,用来做加热和阻燃材料,电流通过云母发热膜的发热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发热,同时云母电热膜中的云母板可以起到隔热和阻燃的作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为提高安全性所以亟需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但是,现有的电流与发热片的连接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使两个端子紧密接触,且无法对裸露在外的端子进行阻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流与发热片的连接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使两个端子紧密接触,且无法对裸露在外的端子进行阻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效果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云母板,所述第一云母板的顶侧设有金属加热片,所述金属加热片的顶侧设置有第二云母板,所述第二云母板的顶侧开设有两个矩形放置孔,所述金属加热片上激光焊接有两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矩形放置孔内,所述第一云母板的底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上固定焊接有四个铆爪,所述第一端子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端子相适配,所述第一云母板的底侧设置有第一遮挡框,所述第二云母板的顶侧设置有第二遮挡框,所述第一遮挡框与所述第二遮挡框通过螺丝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挡框的底侧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二遮挡框的底侧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槽,所述螺纹孔与相对应的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螺丝。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云母板与所述第二云母板的顶侧均开设有两个圆孔,所述螺丝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圆孔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云母板上开设有八个矩形卡孔,所述铆爪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矩形卡孔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挡框的顶侧内壁上固定焊接有八个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相对应的所述铆爪相适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一遮挡框内,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均位于所述第二遮挡框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将铆爪放置在相对应的矩形卡孔内,通过铆压机将铆爪弯折,铆爪的弯折抱紧相对应的第一端子,第一端子与相对应的第二端子紧密接触,提高了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通过转动螺丝安装第一遮挡框与第二遮挡框,对两个第一端子与两个第二端子进行遮挡,更加安全,弹簧的底端与相对应的铆爪相接触,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对铆爪进行限位,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铆爪松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两个端子之间紧密接触,且在使用过程中对端子进行遮挡,消除了安全隐患,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主视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云母板;2、金属加热片;3、第二云母板;4、矩形放置孔;5、第一端子;6、矩形卡孔;7、第二端子;8、铆爪;9、第一遮挡框;10、第二遮挡框;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云母板1,第一云母板1的顶侧设有金属加热片2,金属加热片2的顶侧设置有第二云母板3,第二云母板3 的顶侧开设有两个矩形放置孔4,金属加热片2上激光焊接有两个第一端子5,第一端子5位于相对应的矩形放置孔4内,第一云母板1 的底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端子7,第二端子7上固定焊接有四个铆爪8,第一端子5与相对应的第二端子7相适配,第一云母板1的底侧设置有第一遮挡框9,第二云母板3的顶侧设置有第二遮挡框10,第一遮挡框9与第二遮挡框10通过螺丝螺纹连接。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云母板1与第二云母板3的顶侧均开设有两个圆孔,螺丝位于相对应的圆孔内,便于安装第一遮挡框9 与第二遮挡框10。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云母板1上开设有八个矩形卡孔6,铆爪8位于相对应的矩形卡孔6内,便于安装第二端子7。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端子7均位于第一遮挡框9内,两个第一端子5均位于第二遮挡框10内,更加安全。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遮挡框10的顶侧内壁上固定焊接有八个弹簧11,弹簧11的底端与相对应的铆爪8相适配,防止第二端子7松脱。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遮挡框9的底侧开设有两个螺纹孔,第二遮挡框10的底侧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槽,螺纹孔与相对应的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螺丝,便于安装第一遮挡框9与第二遮挡框10。
工作原理,首先,将铆爪8放置在相对应的矩形卡孔6内,通过铆压机将铆爪8弯折,铆爪8的弯折抱紧相对应的第一端子5,第一端子5与相对应的第二端子7紧密接触,提高了加热效率,通过转动螺丝安装第一遮挡框9与第二遮挡框10,对两个第一端子5与两个第二端子7进行遮挡,弹簧11的底端与相对应的铆爪8相接触,在弹簧11弹力的作用下对铆爪8进行限位,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铆爪8 松动,使电流与两个第一端子5相连接即可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云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母板(1)的顶侧设有金属加热片(2),所述金属加热片(2)的顶侧设置有第二云母板(3),所述第二云母板(3)的顶侧开设有两个矩形放置孔(4),所述金属加热片(2)上激光焊接有两个第一端子(5),所述第一端子(5)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矩形放置孔(4)内,所述第一云母板(1)的底侧设置有两个第二端子(7),所述第二端子(7)上固定焊接有四个铆爪(8),所述第一端子(5)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端子(7)相适配,所述第一云母板(1)的底侧设置有第一遮挡框(9),所述第二云母板(3)的顶侧设置有第二遮挡框(10),所述第一遮挡框(9)与所述第二遮挡框(10)通过螺丝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框(9)的底侧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二遮挡框(10)的底侧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槽,所述螺纹孔与相对应的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螺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母板(1)与所述第二云母板(3)的顶侧均开设有两个圆孔,所述螺丝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圆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母板(1)上开设有八个矩形卡孔(6),所述铆爪(8)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矩形卡孔(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框(10)的顶侧内壁上固定焊接有八个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底端与相对应的所述铆爪(8)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端子(7)均位于所述第一遮挡框(9)内,两个所述第一端子(5)均位于所述第二遮挡框(10)内。
CN202221244790.4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8041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4790.4U CN21804180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44790.4U CN21804180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1807U true CN218041807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44790.4U Active CN218041807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1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080693A (ja)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07710448B (zh) 电池组
JP2013225457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の取付構造
CN111653708A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8041807U (zh) 一种云母发热膜高载流能力的连接结构
CN214227086U (zh) 一种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009513U (zh) 电池模组输出组件、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17507507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7544807U (zh) 电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3042849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441143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WO2022213696A1 (zh) 一种免焊式锂电池组
JP2019106253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1740276A (zh) 夹板式耐插拔连接器
CN210111292U (zh) 安全的电容柜
CN212434965U (zh) 夹板式耐插拔连接器
CN220400358U (zh) 电感安装结构及光伏装置
CN214099825U (zh) 一种汇流排组件、采样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20652270U (zh) 电池模组
CN216850597U (zh) 插座铜件
CN218602682U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2136553U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708678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958872U (zh) 一种电控柜的线束装置
CN210693488U (zh) 充电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