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0455U -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0455U
CN218040455U CN202221811103.2U CN202221811103U CN218040455U CN 218040455 U CN218040455 U CN 218040455U CN 202221811103 U CN202221811103 U CN 202221811103U CN 218040455 U CN218040455 U CN 218040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ness
connector
outlet
wire
wir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11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设
侯波
温灿国
刘松武
宋沛乐
王鹏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11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0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0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0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包括支座、线束固定器,支座上设有固定板,还包括连接器支架;所述固定板的操作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器支架包括出线筒,出线筒为顶部开口的筒体,出线筒的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对主线束的引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出线槽,出线槽上下延伸且沿径向贯通出线筒的周壁,出线槽具有设定的宽度,而与相应型号的连接器线束的主线束的直径相对应,出线槽用于夹装连接器线束从出线筒中引出的主线束。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固定板上对连接器位置以及主线束的引出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预先布置好连接器在空间布局中的布置位置和走线方向,使得连接器线束的最终分线布局结果实际需求相符,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用来连接电器部件并传输信号,通常包括导线、接线端子、包扎材料,当线束中的导线较多时,为了对线束进行排布、分装及绝缘防护等处理,首先要进行“分线”操作,而为了能够在分线时清楚识别各个线路的走向,以避免整体空间布局中出现干涉,则需要使用分线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分线装置,如授权公告号CN214314364U的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线束布线板”,包括基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直线延伸的线束,第一固定件是左右对称设置的弹性弧形夹板,掰开弹性弧形夹板能够将线束放入弹性弧形夹板之间,然后弹性恢复的弹性弧形夹板能够将线束固定,从而便于取放线束;第二固定件用于夹持固定从上游向下游分出的分支线束的弯曲部分的前、后两端,第二固定件为通过合页连接的固定件和盖板,固定件能够固定在基板上,盖板与固定件扣合时能够固定线束的弯曲部分,用多个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固定好线束的姿态后,工作人员即可将线束扎绑固定。
上述的现有技术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固定线束,但是其仅仅侧重于线束中的导线的布局,而某些线束一端的接线端子是集成化的连接器,可称之为“连接器线束”,某些连接器线束的连接器中的接插件数量较多而体积较大,例如装备电源系统的电控单元,就需要使用连接器线束,而电控制单元的控制对象较多,其线束中的导线少则几十根,多则上百根。面对此种应用情况,现有技术中的分线装置由于并未考虑连接器线束中连接器在空间布局中的布置位置和走线方向,所以会导致最终布局结果与实际需求不符的问题,为生产带来不便并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在现有技术中以及目前的市场上,并未出现能够适用于连接器线束进行分线操作的分线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分线装置不能方便高效地适用于连接器线束的分线操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包括支座、线束固定器,支座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具有操作面,线束固定器用于安装在操作面上并在分线操作时对线束进行固定,还包括连接器支架;所述固定板的操作面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连接器支架、线束固定器;所述连接器支架包括出线筒,出线筒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用于放置和固定连接器线束的连接器,出线筒的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对主线束的引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出线槽,出线槽上下延伸且沿径向贯通出线筒的周壁,出线槽具有设定的宽度,而与相应型号的连接器线束的主线束的直径相对应,出线槽用于夹装连接器线束从出线筒中引出的主线束。
本实用新型配置了连接器支架,该连接器支架专用于安装连接器线束的连接器,连接器支架在应用于分线操作时,其出线筒的筒体内部提供了安放连接器的空间,使连接器线束上的连接器位置能够符合实际排线的需求,而筒体周壁上的具有设定宽度的出线槽则通过对主线束的夹持,能够对主线束从连接器引出方向进行引导,以符合连接器与主线束连接处的位置符合实际排线的需求。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分线装置能够在固定板上对连接器位置以及主线束的引出位置进行定位,从而预先布置好连接器在空间布局中的布置位置和走线方向,使得连接器线束的最终分线布局结果实际需求相符,以节约生产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槽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并具有不同的宽度,而分别与不同型号的连接器线束的主线束的直径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筒为圆形筒,出线筒的底部固定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用于通过所述安装孔将出线筒安装在操作面上,固定螺栓固定在出线筒的底部,所述出线筒能够以固定螺栓为轴旋转调节出线槽的周向位置,从而调整主线束的引出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呈矩阵分布,相邻的安装孔间具有设定的孔间距,孔间距使相邻安装孔之间的操作面形成沿直线延伸的支撑面,支撑面用于支撑分支线束,孔间距还用于保证相邻的分支线束的间距满足分线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孔间距为15~20mm。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贯通固定板,安装孔还用于分支线束的末端穿入。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固定器包括分线支架,分线支架包括分线螺栓及设置在分线螺栓顶部的限位头,分线螺栓用于固定在安装孔中且用于在分支线束的弯曲路径的内侧支撑弯曲的分支线束,而使分支线束通过设定角度的弯曲从主线束中分出,限位头为横截面面积大于分线螺栓的柱体,用于阻挡线束向上脱离分线支架。在固定板的合适位置固定分线支架,能使分支线束通过弯曲在各个分线节点处从排线路径的上游向下游分出,并且通过分支线束的弯曲程度来控制分支线束的分线角度,比如90°或135°,从而分线支架能够在排线过程中控制和维持分支线束从排线路径的上游向下游分出的位置和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固定器还包括压线机构,压线机构包括压线螺栓、压线弹簧及压线板,压线螺栓的下端部用于与安装孔螺纹连接,压线螺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压线板上下活动且能够转动的穿设在压线螺栓上,且压线板设置在固定板的上方用于压紧分支线束,压线弹簧穿设在压线螺栓上,且压线弹簧设置在压线板与顶板之间。利用压线机构将连接器线束的从分线支架引出、分线后的分支线束进行固定,能够减小分支线束被弯折时从固定板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压线板底部开设有槽口朝下的压线槽,压线槽用于对分支线束进行定位。压线槽能够与分支线束吻合配合,而固定更加牢靠。
进一步的,所述压线槽有两个且并列设置在压线螺栓的两侧。将压线槽分布在压线螺栓两侧,从而能够在安装孔的两侧来布置分支线束,使分线操作更为灵活,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1、支座;11、固定板;12、安装孔;2、连接器支架;21、固定螺栓;22、出线筒;23、出线槽;4、分线支架;41、分线螺栓;42、限位头;5、压线机构;52、顶板;53、压线弹簧;54、压线板;6、连接器线束;61、连接器;62、主线束;63、分支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的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包括支座1、连接器支架2、线束固定器,线束固定器包括分线支架4、压线机构5。
支座1上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正面为用于放置连接器线束6、进行分线操作的操作面,固定板11上开设有贯通固定板11的安装孔12,安装孔12呈矩阵分布,安装孔12用于安装连接器支架2、压线机构5、分线支架4,安装孔12还用于分支线束63(通过分线操作从主线束62分出的导线)的末端从固定板11的正面穿到背面,使操作面整洁,不影响分出其它分支线束63的分线工作。相邻的安装孔12间具有设定的孔间距,孔间距使相邻安装孔12之间的操作面形成沿直线延伸的支撑面,支撑面用于支撑分支线束63,孔间距并且保证相邻的分支线束63之间的最小距离≥15mm,以符合设计分线要求,孔间距具体为15~20mm。
连接器支架2包括出线筒22,出线筒22的底部固定有固定螺栓21,固定螺栓21用于将出线筒22安装在固定板11的安装孔12上,出线筒22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用于放置和固定连接器61,出线筒22为圆形筒,出线筒22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出线槽23,出线槽23用于对连接器61所连的主线束62(即没有尚未进行分线的全部导线)的引出方向进行引导,出线槽23沿周向分布且上下延伸,出线槽23沿径向贯通出线筒22的周壁,各出线槽23用于夹装连接器线束6从出线筒22中引出的主线束62,各出线槽23具有设定的宽度,而与相应型号的连接器线束6的主线束62的直径相对应,以限制与出线槽23所对应的主线束62从连接器61引出的方位,而适应于相应型号的连接器线束6进行所需的排线。通过旋转出线筒22,能够以固定螺栓21为轴旋转调节出线槽23的周向位置,从而调整主线束62的引出方向。
分线支架4包括分线螺栓41及设置在分线螺栓41顶部的限位头42,分线螺栓41根据分线需求安装在固定板11上的相应的安装孔12中,与分线螺栓41相应的安装孔12,是与预定的排线路径中的各个分线节点(路径及节点可以预先进行标记)相应的安装孔12内,分线螺栓41用于在分支线束63的弯曲路径的内侧支撑弯曲的分支线束63,而使分支线束63通过弯曲在各个分线节点处从排线路径的上游向下游分出,并且通过分支线束63的弯曲程度来控制分支线束63的分线角度,比如90°或135°。限位头42为横截面面积大于分线螺栓41的柱体,用于阻挡线束向上脱离分线支架4,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头42为圆柱体。从而分线支架4的作用为:在排线过程中控制和维持分支线束63从排线路径的上游向下游分出的位置和角度。
压线机构5包括压线螺栓、压线弹簧53及压线板54,压线螺栓的下端部用于与安装孔12螺纹连接,压线螺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52,压线板54上下活动且能够转动的穿设在压线螺栓上,且压线板54设置在固定板11的上方用于压紧分支线束63,压线弹簧53穿设在压线螺栓上,且压线弹簧53设置在压线板54与顶板52之间。压线板54底部开设有槽口朝下而与相邻的安装孔12之间的支撑面相对应的压线槽,压线槽用于对放置在支撑面上的分支线束63进行定位,压线槽为并列设置的两个,用于分布在对应安装孔12的两侧,从而能够分别对应安装孔12两侧的支撑面。在使用时,将压线机构5的压线螺栓安装在固定板11上的相应的安装孔12中(与预定的排线路径中线束的直线延伸轨迹中的轨迹点相应的安装孔12),并且在压线螺栓上旋转调节压线板54,而使压线槽的延伸方向与需要压紧的分支线束63的延伸方向一致,然后将压线板54往上提,将需要压紧的线束固定在压线槽内,压好后压线弹簧53的弹力对压线板54进行复位,从而实现压线板54将分支线束63固定在固定板11上且保证分支线束63的延伸方向满足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在被使用于分线操作时,如图1所示,首先在固定板11的操作面上标记排线路径,然后进行分线装置的配置:在排线路径的起点固定连接器支架2、在排线路径的分线节点处固定分线螺栓41、在靠近分线节点处的分支线束63的经过位置处固定压紧机构的压线螺栓。其中,连接器支架2通过固定螺栓21与固定板11的紧固,实现连接器支架2的出线筒22与固定板11的固定,并且在固定前,围绕固定螺栓21旋转出线筒22而调节出线筒22上分线槽的位置,从而使能够对应匹配待进行分线操作的连接器线束6的主线束62的分线槽朝向预定的主线束62的延伸方向。
配置完成后,将连接器线束6的连接器61安放在连接器支架2的出线筒22中,将主线束62从出线筒22中拉出并夹装在出线筒22的对应出线槽23中,而使主线束62朝着预定的方向从出线筒22引出,然后沿预定路径铺设至各个分线节点与已经固定好的压线螺栓配合,在各压线螺钉的支撑作用下,从主线束62中分出的各分支线束63向预设的方向弯曲而实现分支线束63向预设方向的转向和延伸,各分支线束63铺设在支撑面上并沿预定路径延伸,当到达压紧机构时,分支线束63被放入已经提起的压线板54的下方,且被置入压线槽内,然后压线板54依靠压线弹簧53复位,将分支线束63压紧在支撑面上,分支线束63的末端被插入合适的安装孔12中,完成一根分支线束63的分线操作,重复该操作,最终将各个分支线束63固定在固定板11上且保证分支线束63的延伸方向满足需求。即可进行后续的生产工序。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线束固定器为分线支架、压线机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线束固定器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压线机构可以是压线螺钉和压线板的组合,通过螺钉紧固压线板来压紧分支线束,压线机构也可以是固定的底板和与底板通过合页铰接的盖板的组合,此时压线槽设置在底板与盖板之间,甚至线束固定器可以替换为如背景技术引用文献中第一、二固定件。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出线筒不限于圆形筒,可以是截面为多边形的筒。再者,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分线螺栓顶部的限位头不限于圆柱,可以是棱柱。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包括支座(1)、线束固定器,支座(1)上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具有操作面,线束固定器用于安装在操作面上并在分线操作时对线束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支架(2);所述固定板(11)的操作面上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用于安装连接器支架(2)、线束固定器;所述连接器支架(2)包括出线筒(22),出线筒(22)为顶部开口的筒体,用于放置和固定连接器线束(6)的连接器(61),出线筒(22)的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对主线束(62)的引出方向进行引导的出线槽(23),出线槽(23)上下延伸且沿径向贯通出线筒(22)的周壁,出线槽(23)具有设定的宽度,而与相应型号的连接器线束(6)的主线束(62)的直径相对应,出线槽(23)用于夹装连接器线束(6)从出线筒(22)中引出的主线束(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23)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并具有不同的宽度,而分别与不同型号的连接器线束(6)的主线束(62)的直径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筒(22)为圆形筒,出线筒(22)的底部固定有固定螺栓(21),固定螺栓(21)用于通过所述安装孔(12)将出线筒(22)安装在操作面上,所述出线筒(22)能够以固定螺栓(21)为轴旋转调节出线槽(23)的周向位置,从而调整主线束(62)的引出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2)呈矩阵分布,相邻的安装孔(12)间具有设定的孔间距,孔间距使相邻安装孔(12)之间的操作面形成沿直线延伸的支撑面,支撑面用于支撑分支线束(63),孔间距还用于保证相邻的分支线束(63)的间距满足分线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间距为1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2)贯通固定板(11),安装孔(12)还用于分支线束(63)的末端穿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器包括分线支架(4),分线支架(4)包括分线螺栓(41)及设置在分线螺栓(41)顶部的限位头(42),分线螺栓(41)用于固定在安装孔(12)中且用于在分支线束(63)的弯曲路径的内侧支撑弯曲的分支线束(63),而使分支线束(63)通过设定角度的弯曲从主线束(62)中分出,限位头(42)为横截面面积大于分线螺栓(41)的柱体,用于阻挡线束向上脱离分线支架(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器还包括压线机构(5),压线机构(5)包括压线螺栓、压线弹簧(53)及压线板(54),压线螺栓的下端部用于与安装孔(12)螺纹连接,压线螺栓的顶部设置有顶板(52),压线板(54)上下活动且能够转动的穿设在压线螺栓上,且压线板(54)设置在固定板(11)的上方用于压紧分支线束(63),压线弹簧(53)穿设在压线螺栓上,且压线弹簧(53)设置在压线板(54)与顶板(5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54)底部开设有槽口朝下的压线槽,压线槽用于对分支线束(63)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槽有两个且并列设置在压线螺栓的两侧。
CN202221811103.2U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Active CN218040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1103.2U CN218040455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1103.2U CN218040455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0455U true CN218040455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2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1103.2U Active CN218040455U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0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85964A2 (en) Electric cable stripping method and electrical cable loosening device
CN101299502A (zh) 电连接器中的以及与电连接器有关的改进
CN218040455U (zh) 一种连接器线束分线装置
EP3511198B1 (de) Ladestecker für eine ladesäule und ladesäule mit einem solchen stecker
DE19604564C1 (de) Anschlußdose für ein Datennetz
CN107134357B (zh) 一种台架式变压器引接线制作平台
CN101738690A (zh) 光缆固定装置、光缆固定装置组件及光缆固定方法
CN215004679U (zh) 一种用于快插式电线束拉拔试验夹具
EP3332463B1 (de) System aufweisend eine haltevorricthung, und elektrogerät
CN115528615A (zh) 一种用于电气工程的电缆束线夹
CN212258320U (zh) 一种电气安装用配线槽
CN1708885A (zh) 电缆连接器组件和系统
US3144500A (en) Terminal clamp for messengrer cable
KR20220064182A (ko) 배전선로 인장 클램프
CN218182675U (zh) 一种电线连接固定夹
CN111897065A (zh) 一种5g网络工程布线用分线盒
CN220191239U (zh) 固定结构及电器盒
CN216217326U (zh) 一种通信配线柜线束安装装置
CN21605608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线束整理用的分类线束套
CN218352144U (zh) 一种耐拉伸的线束
CN211879634U (zh) 端子、定位结构及可定位端子组件
KR101792666B1 (ko) 요비선용 전선 고정유닛과 이를 구비한 요비선
EP2757802B1 (de) Montagewanne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Kabelendeinrichtung
CN218367675U (zh) 一种调节式管线支架
CN214311031U (zh) 一种通信光缆的引导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