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40203U -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40203U
CN218040203U CN202222306693.XU CN202222306693U CN218040203U CN 218040203 U CN218040203 U CN 218040203U CN 202222306693 U CN202222306693 U CN 202222306693U CN 218040203 U CN218040203 U CN 218040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ype dbr
dbr layer
mqw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66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德正
陈柏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San'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anan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anan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anan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066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40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40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40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层叠的P型衬底、第一P型DBR层、第一MQW层、N型DBR层、第二MQW层和第二P型DBR层;在第二P型DBR层内形成氧化层;第一P电极位于第一P型DBR层上或P型衬底上,N‑DBR层具有蚀刻形成外露台面,N电极位于N‑DBR层的外露台面上,第二P电极位于第二P型DBR层上;在第一MQW层与第二MQW层上下两层之间均有分离限制异质结层;第二MQW层的厚度大于第一MQW层的厚度,第一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大于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大于第二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提升调制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背景技术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器,与一般的激光由边缘射出的边射型激光有所不同,其激光垂直于顶面射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成本相对较低,且性能优异,在光通讯领域、结构光领域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光通信高速VCSEL激光器结构设计复杂,限制其高频调制特性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为有源区量子阱内部的载流子与光子的弛豫振荡频率。载流子、光子浓度变低会使弛豫振荡频率达到饱和,从而限制调制带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双腔光子补充VCSEL结构,将副腔内的光子注入到主腔内,补充主腔因激光输出而损失的光子,从而使得VCSEL的调制带宽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从而进一步提升调制带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层叠的P型衬底、第一P型DBR层、第一MQW层、N型DBR层、第二MQW层和第二P型DBR层;在第二P型DBR层内形成氧化层,氧化层包括位于未氧化区和位于未氧化区周围的氧化物电流限制区;第一P电极位于第一P型DBR层上或P型衬底上,N-DBR层具有蚀刻形成外露台面,N电极位于N-DBR层的外露台面上,第二P电极位于第二P型DBR层上;还包括分离限制异质结层,在第一P型DBR层与第一MQW层之间,在第一MQW层与N型DBR层之间,在第二MQW层与第二P型DBR层之间,以及在第二MQW层与N型DBR层之间均有分离限制异质结层;第二MQW层的厚度大于第一MQW层的厚度,第一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大于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大于第二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
进一步,第二P型DBR层的透射波长与N型DBR层的透射波长差为1-3nm。
进一步,第一MQW层与第二MQW层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第一MQW层与第二MQW层的材料为InGaAs。
进一步,外露台面的厚度大于等于N型DBR层厚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第二MQW层的厚度范围为3-6nm。
进一步,第一MQW层的厚度范围为1-3nm。
进一步,第一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42对,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36对,第二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24对。
进一步,第一P型DBR层具有蚀刻形成台面,第一P电极位于台面上。
进一步,台面的厚度大于第一P型DBR层厚度的二分之一。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第二MQW层的厚度大于第一MQW层的厚度,两个量子阱光致发光谱中心波长存在一定的差值,副腔量子阱光致发光谱在常温条件下与N型DBR的dip波长保持一致,副腔加电满足在阈值附近就可以为主腔进行光子补充,而主腔的量子阱的光致发光谱的斜率最高处于P型DBR相对反射率低点,以保证较大的微分增益,从而实现较大的调制带宽。通过双腔之间特定的DBR结构(即特定第一P型DBR层、N型DBR层和第二P型DBR层),可以实现激光器的振荡激射。副腔内的光子进入主腔,可以将更多的载流子泵浦到高能级,主腔的阈值电流相应降低,对带宽的提升也同样有着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N型DBR层和第二P型DBR层的反射率及主副腔量子阱PL谱对应关系示意图。
标号说明
P型衬底1 第一P型DBR层2 台面21 第一MQW层3
N型DBR层4 外露台面41 第二MQW层5 氧化层6
氧化物电流限制区61 第二P型DBR层7 分离限制异质结层8
第一P电极91 第二P电极92 N电极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层叠的P型衬底1、第一P型DBR层2、第一MQW层3、N型DBR层4、第二MQW层5和第二P型DBR层7。
在第二P型DBR层7内形成氧化层6,氧化层6包括位于未氧化区和位于未氧化区周围的氧化物电流限制区61,从而形成氧化孔。第一P电极91位于第一P型DBR层上2或P型衬底1上,N-DBR层4具有蚀刻形成外露台面41,N电极93位于N-DBR层4的外露台面41上,第二P电极92位于第二P型DBR层7上;还包括分离限制异质结层8(简称SCH),在第一P型DBR层2与第一MQW层3之间,在第一MQW层3与N型DBR层4之间,在第二MQW层5与第二P型DBR层7之间,以及在第二MQW层5与N型DBR层4之间均有分离限制异质结层8。第二MQW层5及其上下两层的分离限制异质结层8形成主腔,第一MQW层3以及其上下两层的分离限制异质结层8形成副腔。进一步,分离限制异质结层8与第二MQW层5的厚度之和满足半波长,以降低光子寿命。
第二MQW层5的厚度大于第一MQW层3的厚度,第一P型DBR层2组成的对数大于N型DBR层4组成的对数,N型DBR层4组成的对数大于第二P型DBR层7组成的对数。如图2所示,在同时加电的条件下,第一MQW层3处于亚阈值状态,增益最大的光子能够获得更多的增益,其产生的光子波长主要集中在λdip2,借由N型DBR层4的反射率低点,波长在λdip2的光子可以进入主腔内,补充主腔内损失的光子;而主腔内产生的光波长λdip1在N型DBR层4的高反射率带,有效光子基本不会进入副腔,可以通过第二P型DBR层7的低反射率带实现激光输出。
进一步,第二P型DBR层7的透射波长与N型DBR层4的透射波长差为1-3nm,以保证与N型DBR层4和第二P型DBR层7的反射率曲线相匹配。
进一步,第一MQW层3与第二MQW层5的材料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InGaAs,以增加应变,提升带宽。
进一步,外露台面41的厚度(如图1中H4所示)大于N型DBR层4厚度(如图1中H3所示)的三分之二,以获得更佳载流子注入的均匀性。
进一步,第二MQW层5的厚度范围为3-6nm,第一MQW层3的厚度范围为1-3nm,以保证第一MQW层3与第二MQW层5的PL谱中心存在波长差,便以匹配N型DBR层4和第二P型DBR层7的反射率低值。光致发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简称PL谱)。
分布式布拉格(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Ion,简称DBR)反射镜是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简称VCSEL)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的DBR反射镜是由1/4ni波长厚度的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材料交替组成(ni是该层的折射率)。其反射率取决于组成对数、边界条件以及折射率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出射光的波长为850nm,第一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42对(即高折射率材料层和低折射率材料层的对数为42对),尽量高的反射率以保证光子有效注入;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36对,以保证光子有效注入的同时,对出射光有着较大的反射率,提高发光效率;第二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24对,反射率相对较低以及降低光子寿命,以此获得最佳光子注入补充以及发光效率。
进一步,第一P型DBR层2具有蚀刻形成台面21,第一P电极9121位于台面上,台面21的厚度(如图1中H2所示)大于第一P型DBR层2厚度(如图1中H1所示)的二分之一,以保证载流子注入的均匀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由下至上层叠的P型衬底、第一P型DBR层、第一MQW层、N型DBR层、第二MQW层和第二P型DBR层;在第二P型DBR层内形成氧化层,氧化层包括位于未氧化区和位于未氧化区周围的氧化物电流限制区;第一P电极位于第一P型DBR层上或P型衬底上,N-DBR层具有蚀刻形成外露台面,N电极位于N-DBR层的外露台面上,第二P电极位于第二P型DBR层上;还包括分离限制异质结层,在第一P型DBR层与第一MQW层之间,在第一MQW层与N型DBR层之间,在第二MQW层与第二P型DBR层之间,以及在第二MQW层与N型DBR层之间均有分离限制异质结层;第二MQW层的厚度大于第一MQW层的厚度,第一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大于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大于第二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第二P型DBR层的透射波长与N型DBR层的透射波长差为1-3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第一MQW层与第二MQW层的材料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第一MQW层与第二MQW层的材料为InGaA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外露台面的厚度大于等于N型DBR层厚度的三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第二MQW层的厚度范围为3-6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第一MQW层的厚度范围为1-3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42对,N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36对,第二P型DBR层组成的对数为24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DBR层具有蚀刻形成台面,第一P电极位于台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台面的厚度大于第一P型DBR层厚度的二分之一。
CN202222306693.X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Active CN218040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6693.XU CN218040203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6693.XU CN218040203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40203U true CN21804020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1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6693.XU Active CN218040203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40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51256A (en) Electrically injected visible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iodes
US7856045B2 (en) Surface emitt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JP4602685B2 (ja) 垂直共振器型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US20210057881A1 (en)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Streubel et al. High brightness visible (660 nm) resonant-cavity light-emitting diode
US11916355B2 (en) Narrow beam divergence semiconductor sources
US8238398B2 (en) Diode laser, integral diode laser, and an integral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CN114649742A (zh) 一种新型高效垂直腔面eml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JP4748645B2 (ja) 発光システム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CN218040203U (zh) 一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JP4803992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垂直共振器型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素子
JP2004327862A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10809A (zh) 一种双共振腔vcsel激光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8070544U (zh) 一种集成激光器
JP2940644B2 (ja) 面形発光素子
US20130028283A1 (en) High speed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KR100404043B1 (ko) 수직으로 집적화된 고출력 면발광 반도체 레이저 장치 및그 제조 방법
CN111244760B (zh) 一种调节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光束发散角的方法
Dummer et al. High-power single-mode multijunction VCSEL
CN112310810A (zh) 一种半导体激光发射器
CN216672175U (zh) 一种波长可调谐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CN220042575U (zh) 一种双氧化层的vcsel
CN117913659B (zh) 一种vcsel芯片及其制备方法、vcsel激光器
RU216100U1 (ru) Гетероструктура вертикально-излучающего лазера с гибридной схемой накачки
CN114389147A (zh) 一种波长可调谐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2

Address after: No. 2, Lianshan Industrial Zone, Gushan Village, Shijing Town, Nan'an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343

Patentee after: Quanzhou San'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0 No. 753-799, Min'an Avenue, Hongtang Town,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SANAN INTEGRATED CIRCUI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