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9918U - 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39918U CN218039918U CN202221505192.8U CN202221505192U CN218039918U CN 218039918 U CN218039918 U CN 218039918U CN 202221505192 U CN202221505192 U CN 202221505192U CN 218039918 U CN218039918 U CN 2180399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hielding
- flip
- connector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套设在连接器本体外侧的屏蔽壳体,以及与屏蔽壳体转动连接的外壳,所述的屏蔽壳体与PCB板焊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侧通过外壳和屏蔽壳体实现全包式的屏蔽,且通过焊接脚与PCB板焊接在一起,而外壳和屏蔽壳体通过弹性夹持片实现导通和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屏蔽5个方向的信号干扰,确保连接器的SI性能、EMI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夹持片夹紧外壳的同时,可通过旋转轴实现外壳的旋转,方便外壳的打开,使用者可自由安装及拆卸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通信用的屏蔽连接器,其搭载于例如汽车等车辆,配置于车辆内的车载电气安装件(导航系统、ETC、监视器等)与外部设备(照相机等)之间、或车载电气安装件间的有线的通信路径上。
这样的屏蔽连接器具有内壳体,该内壳体具备多个空腔,在空腔内收容有用于将对方侧端子和信号用的电线连接的连接端子。内壳体被屏蔽罩集中地屏蔽,屏蔽罩与屏蔽电线的屏蔽导体电连接。
另外,在屏蔽罩的外侧进一步设置外壳体,通过使该外壳体与对方侧的壳体卡止,从而使连接端子和对方侧端子可靠地连接。
作为外壳体例如有如下构成:具备在内部能收容屏蔽罩的角筒状的罩收容室,并且在罩收容室的后方侧(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上的后方侧)设置能将屏蔽罩插入到罩收容室内的开口部,并用盖覆盖该开口部。该盖通过用铰链相对于外壳体一体化,从而能提高屏蔽连接器的组装操作性,且能减少部件个数。
例如专利CN107210565B公开了一种屏蔽连接器,具备屏蔽电线,其通过多根电线被屏蔽层和绝缘外皮集中地包围而构成;内壳体,其在内部收容与多根电线连接的多个端子;屏蔽罩,其覆盖内壳体,并且具备连接部,连接部与屏蔽电线中在端部露出的屏蔽层电连接;以及外壳体,其在内部收容屏蔽罩并与对方侧连接器卡止,外壳体具有主体部和一对盖,从主体部的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的后方侧的开口能插入屏蔽罩,一对盖,利用铰链与主体部设置成一体,封闭开口并且覆盖连接部,在一对盖上设置有与对方侧的盖卡止的第一卡止机构、和与主体部卡止的第二卡止机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套设在连接器本体外侧的屏蔽壳体,以及与屏蔽壳体转动连接的外壳,所述的屏蔽壳体与PCB板焊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屏蔽壳体为长条状的L形结构,且所述的屏蔽壳体下端设置有多个焊接脚。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屏蔽壳体包括第一屏蔽部、第二屏蔽部、第三屏蔽部,所述的第一屏蔽部、第二屏蔽部连接形成L型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屏蔽部、第二屏蔽部两端设置有相应的第三屏蔽部。
所述的屏蔽壳体的第二屏蔽部和第三屏蔽部的下端均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焊接脚。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屏蔽壳体的两个第三屏蔽部上还设置有相应的旋转轴,所述的外壳通过旋转轴与屏蔽壳体转动连接,且盖设在连接器本体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屏蔽壳体的两个第三屏蔽部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壳配合的弹性夹持片。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弹性夹持片下端与屏蔽壳体侧壁连接,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V型结构的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的凸点与外壳侧壁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屏蔽部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器本体相配合的弹性凸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外壳两侧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屏蔽外壳的旋转轴连接的轴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器本体包括连接器绝缘壳体,以及设置在连接器绝缘壳体内的多对相配合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器绝缘壳体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插槽,所述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设置在插槽内且从连接器绝缘壳体上伸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上排端子为马蹄形结构,且所述的上排端子包括上排端子本体和设置在上排端子本体两端的上排端子接触端和上排端子焊接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上排端子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下排端子为Y形结构,且所述的下排端子包括下排端子本体和设置在下排端子本体两端的下排端子接触端和下排端子焊接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下排端子本体上还设置有凸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外侧通过外壳和屏蔽壳体实现全包式的屏蔽,且通过焊接脚与PCB板焊接在一起,而外壳和屏蔽壳体通过弹性夹持片实现导通和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屏蔽5个方向的信号干扰,确保连接器的SI性能、EMI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夹持片夹紧外壳的同时,可通过旋转轴实现外壳的旋转,方便外壳的打开,使用者可自由安装及拆卸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局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屏蔽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排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排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器本体,2-屏蔽壳体,3-外壳,4-PCB板;
10-连接器绝缘壳体,11-上排端子,12-下排端子,13-上排端子本体,14-上排端子接触端,15-上排端子焊接端,16-连接部,17-下排端子本体,18-下排端子接触端,19-下排端子焊接端,20-凸包;
21-第一屏蔽部,22-第二屏蔽部,23-第三屏蔽部,24-焊接脚,25-旋转轴,26-弹性夹持片,27-弹性凸块;
31-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套设在连接器本体1外侧的屏蔽壳体2,以及与屏蔽壳体2转动连接的外壳3,所述的屏蔽壳体2与PCB板4焊接在一起,通过转动设置的外壳3方便进行卡的安装和拆卸。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的屏蔽壳体2为长条状的L形结构,且所述的屏蔽壳体2下端设置有多个焊接脚24,多个所述的焊接脚24与PCB板4焊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的屏蔽壳体2包括第一屏蔽部21、第二屏蔽部22、第三屏蔽部23,所述的第一屏蔽部21、第二屏蔽部22连接形成L型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屏蔽部21、第二屏蔽部22两端设置有相应的第三屏蔽部23。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的屏蔽壳体2的第二屏蔽部22和第三屏蔽部23的下端均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焊接脚24。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的屏蔽壳体2的两个第三屏蔽部23上还设置有相应的旋转轴25,所述的外壳3通过旋转轴25与屏蔽壳体2转动连接,且盖设在连接器本体1上。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的屏蔽壳体2的两个第三屏蔽部23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壳3配合的弹性夹持片26。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的弹性夹持片26下端与屏蔽壳体2侧壁连接,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V型结构的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的凸点与外壳3侧壁接触。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的第一屏蔽部2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器本体1相配合的弹性凸块27。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外壳3两侧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屏蔽外壳3的旋转轴25连接的轴孔。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的连接器本体1包括连接器绝缘壳体10,以及设置在连接器绝缘壳体10内的多对相配合的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的连接器绝缘壳体10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插槽,所述的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设置在插槽内且从连接器绝缘壳体10上伸出。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的上排端子11为马蹄形结构,且所述的上排端子11包括上排端子本体13和设置在上排端子本体13两端的上排端子接触端14和上排端子焊接端15。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的上排端子本体13上还设置有连接部16,所述的连接部16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槽。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的下排端子12为Y形结构,且所述的下排端子12包括下排端子本体17和设置在下排端子本体17两端的下排端子接触端18和下排端子焊接端19。
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的下排端子本体17上还设置有凸包20。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套设在连接器本体(1)外侧的屏蔽壳体(2),以及与屏蔽壳体(2)转动连接的外壳(3),所述的屏蔽壳体(2)与PCB板(4)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屏蔽壳体(2)包括第一屏蔽部(21)、第二屏蔽部(22)、第三屏蔽部(23),所述的第一屏蔽部(21)、第二屏蔽部(22)连接形成L型结构,且所述的第一屏蔽部(21)、第二屏蔽部(22)两端设置有相应的第三屏蔽部(23);
所述的屏蔽壳体(2)的第二屏蔽部(22)和第三屏蔽部(23)的下端均设置有多个相应的焊接脚(24);多个所述的焊接脚(24)与PCB板(4)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屏蔽壳体(2)的两个第三屏蔽部(23)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外壳(3)配合的弹性夹持片(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壳体(2)为长条状的L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蔽壳体(2)的两个第三屏蔽部(23)上还设置有相应的旋转轴(25),所述的外壳(3)通过旋转轴(25)与屏蔽壳体(2)转动连接,且盖设在连接器本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夹持片(26)下端与屏蔽壳体(2)侧壁连接,所述的弹性夹持片(26)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V型结构的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的凸点与外壳(3)侧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屏蔽部(2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连接器本体(1)相配合的弹性凸块(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3)两侧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屏蔽外壳(3)的旋转轴(25)连接的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本体(1)包括连接器绝缘壳体(10),以及设置在连接器绝缘壳体(10)内的多对相配合的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
所述的连接器绝缘壳体(10)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插槽,所述的上排端子(11)和下排端子(12)设置在插槽内且从连接器绝缘壳体(10)上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排端子(11)为马蹄形结构,且所述的上排端子(11)包括上排端子本体(13)和设置在上排端子本体(13)两端的上排端子接触端(14)和上排端子焊接端(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排端子(12)为Y形结构,且所述的下排端子(12)包括下排端子本体(17)和设置在下排端子本体(17)两端的下排端子接触端(18)和下排端子焊接端(1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排端子(11)的上排端子本体(13)上还设置有连接部(16),所述的连接部(16)上设置有相应的卡槽;
所述的下排端子(12)的下排端子本体(17)上还设置有凸包(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05192.8U CN218039918U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05192.8U CN218039918U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39918U true CN218039918U (zh) | 2022-12-13 |
Family
ID=8437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05192.8U Active CN218039918U (zh) | 2022-06-15 | 2022-06-15 | 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39918U (zh) |
-
2022
- 2022-06-15 CN CN202221505192.8U patent/CN2180399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53260U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US749773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interacting between two different interfaces | |
JP3761501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が実装されるグランドパッド | |
US7134907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w profile | |
US20040180577A1 (en) |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04015749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7527525B2 (en) | Jack connector | |
US20100068922A1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mber | |
JPH0632582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743510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KR20090009727A (ko) | 전기 커넥터 | |
KR20090050005A (ko) | 기판 어셈블리 | |
US20040127098A1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2909659B (zh) | 线束、连接物和连接器 | |
JP5315912B2 (ja) |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 |
US5883787A (en) | Floating guided connector and method | |
US20220416457A1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wer supply function | |
WO2008001453A1 (fr) | Connecteur de câble coaxial | |
US6435892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supporting mechanism | |
US7018238B1 (en) | Thin connector | |
CN201355689Y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039918U (zh) | 一种可翻盖的屏蔽式连接器 | |
US2003023251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7223107B2 (en) | Board-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alanced solder attachment to a circuit board | |
CN212412343U (zh) | 线缆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