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9778U - 一种隔热平开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平开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9778U
CN218029778U CN202221403104.3U CN202221403104U CN218029778U CN 218029778 U CN218029778 U CN 218029778U CN 202221403104 U CN202221403104 U CN 202221403104U CN 218029778 U CN218029778 U CN 218029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eat insulation
window
cantilever
s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31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赞棋
李莹
赵会武
杨灿艺
孙育波
彭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YA ALUMIN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YA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YA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YA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31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9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9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9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平开窗,包括窗框、中挺和窗扇,所述窗框包括窗框内框架、窗框外框架和第一隔热条组件;所述窗扇包括窗扇内框架、窗扇外框架和第二隔热条组件;所述中挺包括中挺内框架、中挺外框架和第三隔热条组件;所述窗框内框架上设置有第一内隔热结构;所述窗扇外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隔热结构和第二外隔热结构;所述中挺内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内隔热结构。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窗扇与窗框和中挺的连接处内侧设置多个内隔热结构,中部设置多个隔热组件,外侧设置多个外隔热结构,形成从内至外的三级隔热结构,提升窗扇与窗框以及窗扇与中挺连接处的保温隔热和密封性能,大大提升隔热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平开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平开窗。
背景技术
铝合金窗户包括固定在墙上的外边框和可以开启的窗扇,铝合金材质的窗户具有耐用性高以及安装便捷等特点,所以被广泛使用,型材是以中间采用低热导率的非金属材料连接铝合金制成,具有隔热保温功能,满足建筑节能环保门窗要求。
然而现有技术的隔热平开窗由于其结构设置的局限,关闭时窗扇和窗框之间仍存在缝隙,密封效果差,气密性不好,热量从窗框与窗扇连接位置损失严重,导致隔热节能效果差。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隔热平开窗,设计合理,且具有良好的隔热节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隔热平开窗,包括窗框、中挺和窗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包括窗框内框架、窗框外框架以及使窗框内框架与窗框外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隔热条组件;所述窗扇包括窗扇内框架、窗扇外框架以及使窗扇内框架与窗扇外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隔热条组件;所述中挺包括中挺内框架和中挺外框架以及使中挺内框架和中挺外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三隔热条组件;
所述窗框内框架上设置有第一内隔热结构;所述窗扇外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隔热结构和第二外隔热结构;所述中挺内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内隔热结构。
优选的,所述窗框内框架包括窗框内框架本体和设置在窗框内框架本体左侧或右侧的第一悬臂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悬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边;所述窗框内框架本体与第一悬臂和第一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一内隔热腔;
所述第一悬臂、第一连接边和第一内隔热腔形成所述第一内隔热结构;
所述第一卡槽上设置有硅化毛条。
优选的,所述窗扇外框架包括窗扇外框架本体;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悬臂和第二卡槽;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悬臂和第三卡槽;
所述第二悬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边;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与第二悬臂和第二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一外隔热腔;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与第三悬臂和第三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二外隔热腔;
所述第二悬臂、第二连接边和第一外隔热腔室形成所述第一外隔热结构;所述第三悬臂、第三连接边和第二外隔热腔形成所述第二外隔热结构;
所述第二卡槽上设置有第二硅化毛条;所述第三卡槽上设置有密封胶条。
优选的,所述中挺内框架包括中挺内框架本体和对称设置在中挺内框架本体两侧的第四悬臂和第四卡槽;
所述第四悬臂的内侧设置有第四连接边;所述中挺内框架本体与第四悬臂和第四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二内隔热腔;
所述第四悬臂、第四连接边和第二内隔热腔形成所述第二内隔热结构;
所述第四卡槽上均设置有硅化毛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直线型隔热条和第一“T”形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二直线型隔热条和第二“T”形隔热条;
所述第三隔热条组件包括左右对称的左“T”形隔热条和右“T”形隔热条;
所述窗扇关闭时,第一“T”形隔热条的下端与第二“T”形隔热条的下端紧密贴合;所述第二“T”形隔热条的下端还与左“T”形隔热条或右“T”形隔热条的下端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窗框、窗扇和中挺均是挤压铝型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窗扇与窗框之间以及窗扇与中挺之间的内侧分别设置第一内隔热结构和第二内热结构,在窗扇与窗框之间以及窗扇与中挺之间的中部分别设置紧密贴合的第一“T”形隔热条和第二“T”形隔热条以及紧密贴合的第二“T”形隔热条和左“T”形隔热条或右“T”形隔热条,同时在窗扇与窗框或中挺之间以及窗扇与玻璃之间的外侧分别设置第一外隔热结构和第二外隔热结构,形成从内至外的三级隔热结构,从而提升窗扇与窗框以及窗扇与中挺连接处的保温隔热和密封性能,大大提升隔热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窗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挺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窗扇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窗框1、中挺2、窗扇3、第一内隔热结构4、第一外隔热结构5、第二外隔热结构6、第二内隔热结构7、硅化毛条8、密封胶条9、窗框内框架11、窗框外框架12、第一隔热条组件13、中挺内框架21、中挺外框架22、第三隔热条组件23、窗扇内框架31、窗扇外框架32、第二隔热条组件33、窗框内框架本体110、第一悬臂111、第一卡槽112、第一连接边113、第一内隔热腔114、第一直线型隔热条131、第一“T”形隔热条132、中挺内框架本体210、第四悬臂211、第四卡槽212、第四连接边213、第二内隔热腔214、左“T”形隔热条231、右“T”形隔热条232、窗扇外框架本体320、第二悬臂321、第二卡槽322、第二连接边323、第一外隔热腔324、第三悬臂325、第三卡槽326、第三连接边327、第二外隔热腔328、第二直线型隔热条331、第二“T”形隔热条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前”、“后”、“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隔热平开窗,包括窗框1、中挺2和窗扇3,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包括窗框内框架11、窗框外框架12以及使窗框内框架11与窗框外框架12固定连接的第一隔热条组件13;所述窗扇3包括窗扇内框架31、窗扇外框架32以及使窗扇内框架31与窗扇外框架32固定连接的第二隔热条组件33;所述中挺2包括中挺内框架21和中挺外框架22以及使中挺内框架21和中挺外框架22固定连接的第三隔热条组件23;
所述窗框内框架11上设置有第一内隔热结构4;所述窗扇外框架3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隔热结构5和第二外隔热结构6;所述中挺内框架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内隔热结构7。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窗框内框架11包括窗框内框架本体110和设置在窗框内框架本体110左侧或右侧的第一悬臂111和第一卡槽112;所述第一悬臂1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边113;所述窗框内框架本体110与第一悬臂111和第一连接边113之间形成第一内隔热腔114;
所述第一悬臂111、第一连接边113和第一内隔热腔114形成所述第一内隔热结构4;
所述第一卡槽112上设置有硅化毛条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内隔热结构4和硅化毛条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阻断室内空气向室外流动以及减少室内的热量往室外传递,提升窗扇3与窗框1连接处内侧的保温隔热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2、5所示,所述窗扇外框架32包括窗扇外框架本体320;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320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悬臂321和第二卡槽322;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320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悬臂325和第三卡槽326;
所述第二悬臂32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边323;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320与第二悬臂321和第二连接边323之间形成第一外隔热腔324;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320与第三悬臂325和第三连接边327之间形成第二外隔热腔328;
所述第二悬臂321、第二连接边323和第一外隔热腔324室形成所述第一外隔热结构5;所述第三悬臂325、第三连接边327和第二外隔热腔328形成所述第二外隔热结构6;
所述第二卡槽322上设置有第二硅化毛条8;所述第三卡槽326上设置有密封胶条9。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外隔热结构5和硅化毛条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阻断室外空气向室内流动以及减少室外的热量往室内传递,不仅提升窗扇3与窗框1以及窗扇3与中挺2连接处外侧的隔热性能,还提升了窗扇3与中挺2或窗框1连接处外侧的隔热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同时通过第二外隔热结构6和密封胶条9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升窗扇3与玻璃连接的密封性以及减少室外的热量往室内传递,提升窗扇3与玻璃连接处外侧的隔热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所述中挺内框架21包括中挺内框架本体210和对称设置在中挺内框架本体210两侧的第四悬臂211和第四卡槽212;
所述第四悬臂211的内侧设置有第四连接边213;所述中挺内框架本体210与第四悬臂211和第四连接边213之间形成第二内隔热腔214;
所述第四悬臂211、第四连接边213和第二内隔热腔214形成所述第二内隔热结构7;
所述第四卡槽212上均设置有硅化毛条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内隔热结构7和硅化毛条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阻断室内空气向室外流动以及减少室内的热量往室外传递,提升窗扇3与中挺2连接处内侧的保温隔热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2、3、4、5所示,所述第一隔热条组件13包括第一直线型隔热条131和第一“T”形隔热条132;所述第二隔热条组件33包括第二直线型隔热条331和第二“T”形隔热条332;
所述第三隔热条组件23包括左右对称的左“T”形隔热条231和右“T”形隔热条232;
所述窗扇3关闭时,第一“T”形隔热条132的下端与第二“T”形隔热条332的下端紧密贴合;所述第二“T”形隔热条332的下端还与左“T”形隔热条231或右“T”形隔热条232的下端紧密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T”形隔热条132和第二“T”形隔热条332紧密贴合,可以有效的阻断室内外空气间的流动以及减少室内的热量室内外热量传递,提升窗扇3与窗框1连接处中部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T”形隔热条231和右“T”形隔热条232分别与第二“T”形隔热条332紧密贴合,可以有效的阻断室内外空气间的流动以及减少室内的热量室内外热量传递,提升窗扇3与中挺2连接处中部的保温隔热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窗框1、窗扇3和中挺2均是挤压铝型材。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隔热平开窗,包括窗框、中挺和窗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包括窗框内框架、窗框外框架以及使窗框内框架与窗框外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隔热条组件;所述窗扇包括窗扇内框架、窗扇外框架以及使窗扇内框架与窗扇外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隔热条组件;所述中挺包括中挺内框架和中挺外框架以及使中挺内框架和中挺外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三隔热条组件;
所述窗框内框架上设置有第一内隔热结构;所述窗扇外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隔热结构和第二外隔热结构;所述中挺内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的第二内隔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内框架包括窗框内框架本体和设置在窗框内框架本体左侧或右侧的第一悬臂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悬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边;所述窗框内框架本体与第一悬臂和第一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一内隔热腔;
所述第一悬臂、第一连接边和第一内隔热腔形成所述第一内隔热结构;
所述第一卡槽上设置有硅化毛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外框架包括窗扇外框架本体;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悬臂和第二卡槽;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悬臂和第三卡槽;
所述第二悬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边;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与第二悬臂和第二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一外隔热腔;所述窗扇外框架本体与第三悬臂和第三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二外隔热腔;
所述第二悬臂、第二连接边和第一外隔热腔室形成所述第一外隔热结构;所述第三悬臂、第三连接边和第二外隔热腔形成所述第二外隔热结构;
所述第二卡槽上设置有第二硅化毛条;所述第三卡槽上设置有密封胶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挺内框架包括中挺内框架本体和对称设置在中挺内框架本体两侧的第四悬臂和第四卡槽;
所述第四悬臂的内侧设置有第四连接边;所述中挺内框架本体与第四悬臂和第四连接边之间形成第二内隔热腔;
所述第四悬臂、第四连接边和第二内隔热腔形成所述第二内隔热结构;
所述第四卡槽上均设置有硅化毛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一直线型隔热条和第一“T”形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组件包括第二直线型隔热条和第二“T”形隔热条;
所述第三隔热条组件包括左右对称的左“T”形隔热条和右“T”形隔热条;
所述窗扇关闭时,第一“T”形隔热条的下端与第二“T”形隔热条的下端紧密贴合;所述第二“T”形隔热条的下端还与左“T”形隔热条或右“T”形隔热条的下端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窗扇和中挺均是挤压铝型材。
CN202221403104.3U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隔热平开窗 Active CN218029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3104.3U CN218029778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隔热平开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3104.3U CN218029778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隔热平开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9778U true CN218029778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3104.3U Active CN218029778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隔热平开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9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19670A (zh) 一种内/外双平面隔热断桥平开窗
CN218029778U (zh) 一种隔热平开窗
CN113153084A (zh) 一种用于平开窗的窗框结构及装配方法
CN213175331U (zh) 节能推拉门窗
CN209761177U (zh) 内开转外开断桥隔热铝塑共挤型材
CN217652633U (zh) 一种隔热节能推拉窗
CN216406554U (zh) 一种省料的断桥铝外开窗
CN217400756U (zh) 一种穿条隔热节能平开门
CN215369411U (zh) 一种普通平开窗
CN215108340U (zh) 中空节能内开内倒式隔热窗
CN201137405Y (zh) 带纱窗的内开铝合金窗
CN217538359U (zh) 一种保温铝合金门窗
CN218787072U (zh) 一种具有保温性能的铝合金窗
CN218150457U (zh) 一种新型无中挺对开窗纱一体式结构
CN217501425U (zh) 一种组合式高密封性的窗户型材
CN211818952U (zh) 一种防水和隔热性能高的铝合金平开窗
CN216406555U (zh) 一种简易断桥铝外开窗
CN215292109U (zh) 一种新型节能平开窗
CN219471905U (zh) 一种内置复合保温圈及其组成的自保温铝包木外开门
CN216811475U (zh) 一种双层保温铝合金窗框
CN216240286U (zh) 一种新型断桥隔热铝合金免铣筋外开窗系统
CN217518520U (zh) 一种高密封性节能铝合金门窗
CN216974581U (zh) 一种环保型的推拉窗密封结构
CN213087806U (zh) 一种复合材料框架的新型节能推拉门装置
CN219795109U (zh) 一种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