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8112U -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8112U
CN218028112U CN202222422335.5U CN202222422335U CN218028112U CN 218028112 U CN218028112 U CN 218028112U CN 202222422335 U CN202222422335 U CN 202222422335U CN 218028112 U CN218028112 U CN 218028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ody
rainwater
water
overflow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23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穆文
陈征
王红卫
李晶义
董鹏涛
郑立国
张振安
黄世鹏
张雨
范理东
蒋翔
代泽松
羊绍元
李璐
李义飞
黎强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3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223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8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8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8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所述池体上部并与所述池体连通的雨水井,设置在所述池体上部的渗水层,设置在所述池体侧壁上并与所述池体内腔连通的多根溢流管,和设置在所述池体底部设有多个集水渗透机构,所述渗水层顶面与所述雨水井井口面平齐,在遇到暴雨天气时,水经过雨水井的汇集至池体,池体对雨水进行暂存,有效的调蓄了高峰径流量,削减了洪峰,多根溢流管对过量的雨水进行了分流排出,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及时消除地面的大量积水的隐患,通过渗集水渗透装置长可将雨水回渗地下,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进而对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区的不透水面积日益增多,原来具有涵养水源功能的绿地、湿地、沟渠等区域大部分演化为硬化地面,现有城市建设的雨水排水系统大都是通过雨水收集井将路面积水排向城市管网,正常雨季的道路排水基本不成问题,但碰到大暴雨的时,城市地表径流量大幅提高,雨水流市政排水管的集中程度增大,雨水流量超过市政排水管网的负荷时,就会导致地面雨水不能及时排放而发生内涝;并且大量雨水直接通过排水系统流走,造成了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而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使地下水的抽取量成倍增加,引发了土壤中的水分不足、缺氧、地温升高等问题,因而直接影响了城市植被的健康,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干旱、缺水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雨水径流量增大,市政排水管排放能力不足易发生城市内涝,以及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不能充分利用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所述池体上部并与所述池体连通的雨水井,设置在所述池体上部的渗水层,设置在所述池体侧壁上并与所述池体内腔连通的多根溢流管,和设置在所述池体底部设有多个集水渗透机构,所述渗水层顶面与所述雨水井井口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池体内部设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外侧包裹有透水土工布,所述收集上设有若干透水孔。
优选的,所述渗水层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混凝土面层、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碎石回填层,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层上贯穿设有若干设有渗水孔。
优选的,所述碎石回填层中的碎石粒径为2-20mm。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为钢带波纹管,所述溢流管数量为3-5根。
优选的,所述集水渗透机构:包括上端贯穿所述池体底部并与所述池体内部连通的集水管,包裹设置在所述集水管外部的碎石层,和包括设置在所述碎石层外部的透水土工布,所述集水管上贯穿设有若干透水孔。
优选的,所述碎石层中的碎石粒径为20-40mm。
优选的,所述雨水井井口处设有与井口表面平齐的平式箅子,所述雨水井内壁上部挂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池体底部为混凝土垫层,所述池体侧壁和所述雨水井井壁为砖砌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池体,并在池体内设置多根溢流管,在遇到暴雨天气时,水经过雨水井的汇集至池体,池体对雨水进行暂存,有效的调蓄了高峰径流量,削减了洪峰,多根溢流管对过量的雨水进行了分流排出,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避免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及时消除地面的大量积水的隐患;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底设置集水渗透装置,水经过雨水井的汇集至池体,池体对雨水进行暂存,雨水进入池体底部的集水渗透机构,通过渗透作用长时间的向四周土壤释放蓄积雨水,回渗地下,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进而对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体内部设置收集管,并通过透水土工布对于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干净的雨水通过收集管被收集起来,便于后续储存和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体上表面设置渗水层,使得路面上的积水通过透水层层层渗透进入池体中,有效避免了路面积水产生的隐患,也进一步减少了地表雨水径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池体、2-雨水井、3-渗水层、4-溢流管、5-集水渗透机构、6-收集管、7-透水混凝土面层、8-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9-碎石回填层、10-预制钢筋混凝土层、11-渗水孔、12-集水管、13-碎石层、14-平式箅子、1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包括池体1,设置在所述池体1上部并与所述池体1连通的雨水井2,设置在所述池体1上部的渗水层3,并排设置在所述池体1侧壁上并与所述池体1内腔连通的多根溢流管4,和设置在所述池体1底部设有多个集水渗透机构5,所述渗水层3顶面与所述雨水井2井口面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池体1优选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雨水井2优选设置为矩形或与圆柱结构,所述集水渗透机构5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水经过雨水井2的汇集至池体1,池体1对雨水进行暂存,雨水进入池体1底部的集水渗透机构5,通过渗透作用长时间的向四周土壤释放蓄积雨水,回渗地下,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进而对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在遇到暴雨天气时,水经过雨水井2的汇集至池体1,池体1对雨水进行暂存,有效的调蓄了高峰径流量,削减了洪峰,多根溢流管4对过量的雨水进行了分流排出,缓解了市政排水管的压力,避免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及时消除地面的大量积水的隐患。
进一步,所述集水渗透机构5:包括上端贯穿所述池体1底部并与所述池体1内部连通的集水管12,包裹设置在所述集水管12外部的碎石层13,和包括设置在所述碎石层13外部的透水土工布,所述集水管12上贯穿设有若干透水孔,优选的,所述透水土工布采用400g/m2,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碎石层13中的碎石粒径为20-40mm。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池体1内部设有收集管6,所述收集管6外侧包裹有透水土工布,所述收集上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收集管6穿过所述池体1与外界的雨水收集装置连接,进入池体1中的雨水通过透水土工布的过滤以及透水孔进入到收集管6中,干净的雨水通过收集管6被收集起来,便于后续储存和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渗水层3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混凝土面层7、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8、碎石回填层9,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层10,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层10上贯穿设有若干设有渗水孔11,优选的,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7厚80-120mm,所述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8厚180-220mm,所述碎石回填层9厚550-650mm;路面上的雨水通过透水层层层渗透进入池体1中,有效避免了里面机会的隐患,也进一步减少了地表雨水径流。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碎石回填层9中的碎石粒径为2-20mm。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溢流管4为钢带波纹管,所述溢流管4数量为3-5根,优选的,所述溢流管4数量为4根。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雨水井2井口处设有与井口表面平齐的平式箅子14,所述雨水井2内壁上部挂设有过滤网1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过滤网形状应与雨水井形状相适配,且采用常规的挂钩挂设的方式设置在雨水井中,平式箅子和过滤网均对进入雨水井内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对雨水中尺寸较大的污物进行初步拦截收集,过滤网采用挂设的方式便于随时将其取出,对上面的污物进行清理。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池体1底部为混凝土垫层,所述池体1侧壁和所述雨水井2井壁为砖砌层。

Claims (9)

1.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设置在所述池体(1)上部并与所述池体(1)连通的雨水井(2),设置在所述池体(1)上部的渗水层(3),设置在所述池体(1)侧壁上并与所述池体(1)内腔连通的多根溢流管(4),和设置在所述池体(1)底部设有多个集水渗透机构(5),所述渗水层(3)顶面与所述雨水井(2)井口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部设有收集管(6),所述收集管(6)外侧包裹有透水土工布,所述收集上设有若干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层(3)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透水混凝土面层(7)、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8)、碎石回填层(9),和预制钢筋混凝土层(10),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层(10)上贯穿设有若干设有渗水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回填层(9)中的碎石粒径为2-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4)为钢带波纹管,所述溢流管(4)数量为3-5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渗透机构(5)包括:上端贯穿所述池体(1)底部并与所述池体(1)内部连通的集水管(12),包裹设置在所述集水管(12)外部的碎石层(13),和包括设置在所述碎石层(13)外部的透水土工布,所述集水管(12)上贯穿设有若干透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13)中的碎石粒径为20-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井(2)井口处设有与井口表面平齐的平式箅子(14),所述雨水井(2)内壁上部挂设有过滤网(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底部为混凝土垫层,所述池体(1)侧壁和所述雨水井(2)井壁为砖砌层。
CN202222422335.5U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Active CN218028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2335.5U CN218028112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2335.5U CN218028112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8112U true CN218028112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2335.5U Active CN218028112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8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5839B (zh) 雨水渗透-排放一体生态系统
CN2118987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
CN109098268B (zh)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110886303A (zh) 防排一体化地下排水系统
CN106906888A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208949673U (zh) 一种道路生态滤水带
CN212104144U (zh) 一种土壤清挖基坑的防护集水结构
CN21021668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渗透结构
CN218028112U (zh)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溢流功能的水池
CN20786191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下过滤沙床
CN215669599U (zh) 一种滑坡治理用抗滑桩
CN211847388U (zh) 一种基于景观水体溢流的地下水回补系统
CN211499025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再利用系统
CN211080473U (zh) 一种地库顶板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
CN206467715U (zh)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CN114481940A (zh) 一种半干旱地区泄洪河道生态恢复系统
CN211621498U (zh) 含渗井和渗管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
CN110924381A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
CN214461066U (zh) 一种多级蓄水海绵设施
CN108166599A (zh) 一种雨水渗滤集蓄净化系统
CN211931507U (zh) 一种集水花坛用排水管路系统
CN211256547U (zh) 城市透水性路面
CN216766138U (zh) 一种生态型排水沟
CN211689740U (zh) 面向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雨洪调蓄装置
CN21875781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