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5935U -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 Google Patents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5935U
CN218025935U CN202222271503.5U CN202222271503U CN218025935U CN 218025935 U CN218025935 U CN 218025935U CN 202222271503 U CN202222271503 U CN 202222271503U CN 218025935 U CN218025935 U CN 218025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air
coke oven
supporting air
hea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715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中
张鹏武
韦勋
潘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haangu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haangu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haangu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Shaangu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715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5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5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5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包括:废热烟气管、热空气通道、助燃空气总管;助燃空气总管连接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分别与所述热回收焦炉内的多个燃烧室连通,二次助燃空气单元具有多个助燃空气出口。本申请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之一:助燃空气在荒煤气通道处与来自炭化室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一加热燃点,由于焦炉负压及助燃空气正压作用,强制拉伸火焰,加热上部炉墙;助燃空气在助燃空气入口处与燃烧剩余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二加热点,并向下拉伸,加热下部炉墙,从而保证炉墙加热平衡以及炉墙和成焦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回收焦炉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回收焦炉的工作过程中,炭化室内的煤饼,在干馏过程中析出的煤气,经炭化室与燃烧室隔墙上的煤气孔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立火道内与自立火道中自然吸入的助燃空气进行燃烧反应,其燃烧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炉墙传至煤饼进行干馏炼焦,大部分热量由烟气带出进入废热锅炉进行发电或产生蒸汽。
然而,上述工作过程中,助燃空气容易受外界气温影响而温度较低,导致立火道内的燃烧温度偏低,影响焦炭成熟;另外,由于助燃空气量为人工手动调节,存在调节不及时,助燃空气供给量与煤气量不匹配,煤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不稳定,导致立火道和烟道温度不均衡;助燃空气受焦炉负压吸力影响,流动较慢,导致燃烧火焰短,前部燃烧温度高,后部由于助燃空气中氧气燃烧殆尽,荒煤气无法燃烧,温度降低,导致炭化室炉墙前后及上下温度不均匀,炭化室内煤饼各部位成焦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包括:废热烟气管、热空气通道和助燃空气总管,废热烟气管和热空气通道均与助燃空气总管连接;助燃空气总管连接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分别与热回收焦炉内的多个燃烧室连通,二次助燃空气单元具有多个助燃空气出口,多个助燃空气出口中的一个位于燃烧室的荒煤气通道的上方,多个助燃空气出口中的其余助燃空气出口位于燃烧室的荒煤气通道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次助燃空气单元包括助燃空气分管、一次助燃空气管道和二次助燃空气管道,助燃空气分管的一端连接助燃空气总管,助燃空气分管的另一端连接一次助燃空气管道和至少一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一次助燃空气管道的出口位于燃烧室的荒煤气通道的上方,每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的出口位于燃烧室的荒煤气通道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次助燃空气管道的顶部设置有红外温度仪,一次助燃空气管道内设置有第一空气控制阀,每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内设置有第二空气控制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助燃空气总管的入口处设置有空气成分测定仪和第三空气调节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废热烟气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空气调节阀,热空气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五空气调节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回收焦炉还包括炉底烟道,炉底烟道与燃烧室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回收焦炉还包括炉底散热道和散热道废热通道,散热道废热通道连接热空气通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助燃空气在荒煤气通道处与来自炭化室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一加热燃点,由于焦炉负压及助燃空气正压作用,强制拉伸火焰,加热上部炉墙;助燃空气经位于燃烧室的荒煤气通道的下方的助燃空气入口进入燃烧室的立火道后,在助燃空气入口处与燃烧剩余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二加热点,并向下拉伸,加热下部炉墙,从而保证炉墙加热平衡以及炉墙和成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本申请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的立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废热烟气管,2-热空气通道,3-助燃空气总管,4-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01-助燃空气分管,402-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3-二次助燃空气管道,5-燃烧室,6-荒煤气通道,7-红外温度仪,8-第一空气控制阀,9-第二空气控制阀,10-空气成分测定仪,11-第三空气调节阀,12-第四空气调节阀,13-第五空气调节阀,14-炉底烟道,15-炉底散热道,16-散热道废热通道,17-炭化室。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可以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例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并且这些决定可能会随着实施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申请,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而省略了与本申请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会由于如下参照附图的描述而只限于所描述的实施形式。在本文中,在可行的情况下,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不同实施例之间的特征替换或借用、在一个实施例中省略一个或多个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包括:废热烟气管1、热空气通道2和助燃空气总管3,废热烟气管1和热空气通道2均与助燃空气总管3连接;助燃空气总管3连接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分别与热回收焦炉内的多个燃烧室5连通,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具有多个助燃空气出口,多个助燃空气出口中的一个位于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上方,多个助燃空气出口中的其余助燃空气出口位于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下方。
该实施例中,热回收焦炉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燃烧室5,相邻的两个燃烧室5之间布置有炭化室17,燃烧室5与炭化室17相邻的一侧壁上设置有荒煤气通道6,如图1所示,多个燃烧室5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燃烧室5仅一侧设置有荒煤气通道6,位于中间的燃烧室5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荒煤气通道6。
该实施例中,余热锅炉风机产生的废热烟气进入废热烟气管1,废热烟气管1将废热烟气输送至助燃空气总管3,热空气通道2内的热空气也输送至助燃空气总管3,废热烟气和热空气混合形成助燃空气;助燃空气通过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进入多个燃烧室5内;多个燃烧室5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燃烧室5对应的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具有两个助燃空气出口,中间的燃烧室5对应的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具有三个助燃空气出口,其中,助燃空气经位于燃烧室4的荒煤气通道6的上方的助燃空气入口进入燃烧室5的立火道后,在荒煤气通道6处与来自炭化室17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一加热燃点,由于焦炉负压及助燃空气正压作用,强制拉伸火焰,加热上部炉墙;助燃空气经位于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下方的助燃空气入口进入燃烧室5的立火道后,在助燃空气入口处与燃烧剩余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二加热点,并向下拉伸,加热下部炉墙,从而保证炉墙加热平衡以及炉墙和成焦的均匀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包括助燃空气分管401、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和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助燃空气分管401的一端连接助燃空气总管3,助燃空气分管401的另一端连接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和至少一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的出口位于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上方,每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的出口位于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下方。该实施例中,助燃空气总管3中的助燃空气通过助燃空气分管401分别进入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和至少一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这里,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的出口即为分布在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上方的助燃空气出口,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的出口即为分布在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下方的助燃空气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的顶部设置有红外温度仪7,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内设置有第一空气控制阀8,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内设置有第二空气控制阀9。该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燃烧室5内立火道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通过红外温度仪7检测,通过控制第一空气控制阀8和第二空气控制阀9,调节燃烧室5立火道内助燃空气的流量大小,进而控制燃烧室5立火道内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助燃空气总管3的入口处设置有空气成分测定仪10和第三空气调节阀11。这里,空气成分测定仪10用于测量助燃空气总管3中的空气成分,第三空气调节阀11用于控制进入助燃空气总管3的助燃空气的流量,保证助燃空气总管3内的助燃空气的成分和流量始终符合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废热烟气管1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空气调节阀12,热空气通道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五空气调节阀13。该实施例中,通过第四空气调节阀12调节流出废热烟气管1的废热烟气的流量,通过第五空气调节阀13调节流出热空气通道2的热空气的流量,从而进一步控制流入助燃空气总管3内的助燃空气的成分和流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回收焦炉还包括炉底烟道14,炉底烟道14与燃烧室5连通。该实施例中,燃烧室5内未燃烧完全的荒煤气受到焦炉负压进入炉底烟道14内,继续与炉底烟道14内的助燃空气燃烧,加热焦炉炉底,后经炉底烟道14进入余热锅炉。
在一个实施例中,热回收焦炉还包括炉底散热道15和散热道废热通道16,散热道废热通道16连接热空气通道2。为了防止热回收焦炉的基础温度过热,在焦炉炉底和炉底烟道14之间设置炉底散热道15,来自炉底烟道14的温度加热炉底散热道15内的空气,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受到负压作业,经散热道废热通道16进入热空气通道2内。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热回收焦炉,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助燃空气在荒煤气通道处与来自炭化室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一加热燃点,由于焦炉负压及助燃空气正压作用,强制拉伸火焰,加热上部炉墙;助燃空气经位于燃烧室的荒煤气通道的下方的助燃空气入口进入燃烧室的立火道后,在助燃空气入口处与燃烧剩余的荒煤气相遇燃烧,形成第二加热点,并向下拉伸,加热下部炉墙,从而保证炉墙加热平衡以及炉墙和成焦的均匀性;
(2)助燃空气总管内混合气体为自炉底散热道收集的热空气和自锅炉风机后部的热废气混合组成,混合比例由空气成分检测仪和助燃空气调节阀控制,助燃气体受锅炉风机影响,形成正压,助燃空气为高温气体,有益于提高燃烧效率。
(3)助燃空气温度的提高,高向加热均匀,有益于缩短成焦时间,提高焦炭质量,并有益于增加焦炉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废热烟气管(1)、热空气通道(2)和助燃空气总管(3),所述废热烟气管(1)和所述热空气通道(2)均与所述助燃空气总管(3)连接;所述助燃空气总管(3)连接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所述多个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分别与所述热回收焦炉内的多个燃烧室(5)连通,所述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具有多个助燃空气出口,所述多个助燃空气出口中的一个位于所述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上方,所述多个助燃空气出口中的其余助燃空气出口位于所述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助燃空气单元(4)包括助燃空气分管(401)、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和至少一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所述助燃空气分管(401)的一端连接所述助燃空气总管(3),所述助燃空气分管(4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和所述至少一个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所述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的出口位于所述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上方,每个所述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的出口位于所述燃烧室(5)的荒煤气通道(6)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的顶部设置有红外温度仪(7),所述一次助燃空气管道(402)内设置有第一空气控制阀(8),每个所述二次助燃空气管道(403)内设置有第二空气控制阀(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空气总管(3)的入口处设置有空气成分测定仪(10)和第三空气调节阀(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热烟气管(1)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空气调节阀(12),所述热空气通道(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五空气调节阀(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焦炉还包括炉底烟道(14),所述炉底烟道(14)与所述燃烧室(5)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焦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焦炉还包括炉底散热道(15)和散热道废热通道(16),所述散热道废热通道(16)连接所述热空气通道(2)。
CN202222271503.5U 2022-08-26 2022-08-26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Active CN218025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1503.5U CN218025935U (zh) 2022-08-26 2022-08-26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1503.5U CN218025935U (zh) 2022-08-26 2022-08-26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5935U true CN218025935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71503.5U Active CN218025935U (zh) 2022-08-26 2022-08-26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5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0106B1 (ko) 코크스로용 연소 공기 공급 시스템
CN107075379B (zh) 在次级加热室中具有改进的废气输送的炼焦炉
MX2010006717A (es) Canales de aire controlable para alimentacion de aire de combustion adicional al area de canales de gases de combustion de camaras de horno de coque.
JP2012522849A5 (zh)
CN104946271B (zh) 内置烟道热回收焦炉系统及其工艺
CN104315500B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燃烧炉
CN101706197A (zh) 物料表面水无氧干燥系统及物料表面水干燥工艺
TW201207096A (en) Coke dry quenching pla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CN218025935U (zh) 二次助燃空气燃烧的热回收焦炉
CN210261635U (zh) 一种立式热回收焦炉炉体
CN105112076B (zh) 一种煤气直接加热的系统及方法
CN210560234U (zh) 一种空气预热式热回收焦炉
CN106675584A (zh) 一种上部协同下部调节焦炉长向气流分配的结构及方法
CN102786960A (zh) 一种煤热解炉的干熄装置
CN206739311U (zh) 一种星型组合结构的生物质热解气化炉
CN108795449B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回收焦炉四联火道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CN209081799U (zh) 一种炭化炉热交换系统
KR200482472Y1 (ko) 열원 공급장치
CN108865183B (zh) 空气和荒煤气分段调节的四联火道结构及温度调节方法
CN115141637B (zh) 一种焦炉系统
US1694376A (en) Furnace for reduction of iron
CN104449851A (zh) 一种防雾霾煤气发生炉及煤气利用系统
CN207540155U (zh) 一种锅炉及热风炉二合一炉
CN205002088U (zh) 一种燃烧高炉煤气锅炉
CN115011362A (zh) 焦炉开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