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12630U -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12630U
CN218012630U CN202222166147.0U CN202222166147U CN218012630U CN 218012630 U CN218012630 U CN 218012630U CN 202222166147 U CN202222166147 U CN 202222166147U CN 218012630 U CN218012630 U CN 218012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ump body
pipe
hydrogen production
cir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61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丽
刘锦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 J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 J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 J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 J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661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12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12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12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包括泵体以及安装在泵体一端的Y形进液管,所述Y形进液管包括与泵体连通的汇总管、固定连通在汇总管远离泵体一端上方的循环液细管以及固定连通在汇总管远离泵体一端下方的原液粗管,所述汇总管的内部固接有竖直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圆周外部固接有混合叶片。本实用新型设置了Y形进液管,二者在进入汇总管内部混合,以使得二者制氢物质能够更加均匀,制氢效率高,设置了混合叶片,当循环液和原液到达汇总管内部后,混合叶片受到液体的冲击力而旋转,进而将二者进一步的混合均匀,有利于制氢作业。

Description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是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氢时,一般需要使用泵机将制氢原液泵入制氢设备内部,在初次制氢结束后,其内部剩余液体再次回到泵机内部,使得泵机将其再次泵入设备内部进行二次制氢;
对于这样的循环泵来说,一般如图1所示,其在泵体3的一端设有原进液体口5,在原进液口5上连接制备原液的管道,将循环液的管道与原液的管道连通,这样循环液能够随着原液一并被泵入制氢设备内部;
但是由于循环液已经被制备过氢气,所以其内部制氢物质减少,其随着原液一并再次被泵入设备内部,会导致整个液体内部制氢物质不均匀,从而影响制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循环液已经被制备过氢气,所以其内部制氢物质减少,其随着原液一并再次被泵入设备内部,会导致整个液体内部制氢物质不均匀,从而影响制氢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包括泵体以及安装在泵体一端的Y形进液管,所述Y形进液管包括与泵体连通的汇总管、固定连通在汇总管远离泵体一端上方的循环液细管以及固定连通在汇总管远离泵体一端下方的原液粗管,所述汇总管的内部固接有竖直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圆周外部固接有混合叶片。
优选的,所述循环液细管内部通道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循环液细管的上端为大径端,循环液细管的下端为小径端。
优选的,所述循环液细管的内部设有单向阀板,单向阀板的下侧面一侧通过铰链与循环液细管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泵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泵体的一侧安装有出液口。
优选的,所述汇总管、循环液细管与原液粗管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Y形进液管,进而从制氢设备中回收利用的制备液从循环液细管的内部进入汇总管内部,制氢原液从原液粗管进入汇总管内部,二者在进入汇总管内部混合,以使得二者制氢物质能够更加均匀,制氢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混合叶片,当循环液和原液到达汇总管内部后,混合叶片受到液体的冲击力而旋转,进而将二者进一步的混合均匀,有利于制氢作业;
3、本实用新型中,将循环液管设为细管,将原液管设为粗管,是因为在此种情况下,从细管流出的循环液的流速较大,使得循环液能够直接冲入从粗管到达汇总管内部的原液,进而使得二者能够混合的均匀;
4、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单向阀板,循环液细管进入循环液体,当循环液积累到能够打开单向阀板时,循环液才能够从小径端流出,单向阀板堵住循环液,使得循环液在单向阀板上方蓄能,当单向阀板被压开时,携带能量的液体能够从循环液细管下端喷出到汇总管内部的原液上,进一步保证初步混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制氢循环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Y形进液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电机;3、泵体;4、出液口;5、原进液口;6、Y形进液管;61、汇总管;62、循环液细管;63、原液粗管;621、大径端;622、小径端;64、铰链;65、单向阀板;66、固定轴;67、套环;68、混合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机2,底座1上表面中部设有泵体3,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插入泵体3的内部,泵体3的的一端安装有Y形进液管6,泵体3的一侧安装有出液口4,在电机2工作时,能够带动泵体3内部的叶轮转动,进而从Y形进液管6的位置吸收制备液,并且从出液口4将制备液输送至制备设备内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Y形进液管6包括与泵体3连通的汇总管61、固定连通在汇总管61远离泵体3一端上方的循环液细管62以及固定连通在汇总管61远离泵体3一端下方的原液粗管63,将制氢设备的循环特出液口与循环液细管62连接,将制氢原液的输送管到与原液粗管63连接,进而从制氢设备中回收利用的制备液从循环液细管62的内部进入汇总管61内部,制氢原液从原液粗管63进入汇总管61内部,二者在进入汇总管61内部混合,以使得二者制氢物质能够更加均匀,制氢效果好,优选的,汇总管61、循环液细管62与原液粗管63一体成型,使得其强度较大;
之所以将循环液管设为细管,将原液管设为粗管,是因为在此种情况下,从细管流出的循环液的流速较大,使得循环液能够直接冲入从粗管到达汇总管61内部的原液,进而使得二者能够混合的均匀;
结合3,为了使得循环液与原液能够混合的更加均匀,在汇总管61的内部固接有竖直的固定轴66,固定轴66上套设有套环67,套环67的圆周外部固接有混合叶片68,即当循环液和原液到达汇总管61内部后,混合叶片68受到液体的冲击力而旋转,进而将二者进一步的混合均匀,有利于制氢作业;
如图,3,优选的,这里的循环液细管62内部通道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循环液细管62的上端为大径端621,循环液细管62的下端为小径端622,进而使得在循环液细管62内部流动的液体流速能够逐渐加快,使其高速喷射在汇总管61内部的原液上,便于二者混合;
如图3,为了避免从循环液细管62上端进入的循环液较少而无法实现循环液从循环液细管62下端喷出的情况,在循环液细管62的内部设有单向阀板65,单向阀板65的下侧面一侧通过铰链64与循环液细管62的内壁转动连接,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本装置时,将制氢设备的循环特出液口与循环液细管62连接,将制氢原液的输送管到与原液粗管63连接,在电机2工作时,能够带动泵体3内部的叶轮转动,进而原液粗管63内进入制氢原液,而后原液再进入汇总管61内部,与此同时,循环液细管62进入循环液体,当循环液积累到能够打开单向阀板65时,循环液才能够从小径端622流出,单向阀板65堵住循环液,使得循环液在单向阀板65上方蓄能,当单向阀板65被压开时,携带能量的液体能够从循环液细管62下端喷出到汇总管61内部的原液上(循环液细管62的上端为大径端621,循环液细管62的下端为小径端622,进而使得在循环液细管62内部流动的液体流速能够逐渐加快,使其高速喷射在汇总管61内部的原液上,便于二者混合),此时二者进行初步混合,并且当循环液和原液到达汇总管61内部后,混合叶片68受到液体的冲击力而旋转,进而将二者进一步的混合均匀,有利于制氢作业,混合后的制备液可被叶轮输送至出液口4排出到制氢设备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包括泵体(3)以及安装在泵体(3)一端的Y形进液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进液管(6)包括与泵体(3)连通的汇总管(61)、固定连通在汇总管(61)远离泵体(3)一端上方的循环液细管(62)以及固定连通在汇总管(61)远离泵体(3)一端下方的原液粗管(63),所述汇总管(61)的内部固接有竖直的固定轴(66),所述固定轴(66)上套设有套环(67),所述套环(67)的圆周外部固接有混合叶片(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液细管(62)内部通道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循环液细管(62)的上端为大径端(621),循环液细管(62)的下端为小径端(6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液细管(62)的内部设有单向阀板(65),单向阀板(65)的下侧面一侧通过铰链(64)与循环液细管(62)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一侧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插入泵体(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3)的一侧安装有出液口(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管(61)、循环液细管(62)与原液粗管(63)一体成型。
CN202222166147.0U 2022-08-17 2022-08-17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Active CN218012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6147.0U CN218012630U (zh) 2022-08-17 2022-08-17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6147.0U CN218012630U (zh) 2022-08-17 2022-08-17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12630U true CN218012630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6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6147.0U Active CN218012630U (zh) 2022-08-17 2022-08-17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12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37235U (zh) 一种脱硫吸收塔烟气入口用烟气均布装置
CN213440385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搅拌装置
CN203609919U (zh) 超声波提取罐
CN212982548U (zh) 一种环保污水沉淀装置
CN218012630U (zh) 在线制氢循环泵系统
CN210496418U (zh) 一种用于胡椒醛加工用反应装置
CN217737987U (zh) 一种套管式复合热管换热器
CN206825718U (zh) 一种管材生产用粉料搅拌装置
CN211216560U (zh) 一种聚酯多元醇快速脱水反应釜
CN207153551U (zh)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搅拌器
CN213160466U (zh) 一种防冻剂生产用的搅拌釜
CN207530033U (zh) 锂电池自动注液封装机的除气泡储液机构
CN219596367U (zh) 一种新型加料搅拌装置
CN206751489U (zh) 一种四元切割含砷废水回收设备
CN209665979U (zh) 一种密炼机辅助下料用水循环冷却装置
CN208664104U (zh) 一种橡胶生产加工用的混合搅拌装置
CN211329060U (zh) 一种生产环保水性涂料用散热型搅拌设备
CN112090347A (zh) 一种对粉状物料具有较高溶解效率的环保式混料箱
CN220900154U (zh) 一种自助洗车机的泡沫混合器
CN214915027U (zh) 一种生产饲料添加剂用氯化钾的溶解罐
CN206157410U (zh) 一种用于洗衣机的洗涤剂抽取装置
CN205035504U (zh) 一种适用于山羊绒的洗绒装置
CN220214576U (zh) 一种具有冷凝功能的线路板电镀药水搅拌装置
CN216149519U (zh) 一种晶硅表面制绒添加剂的混合装置
CN212942927U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用减水剂生产复配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