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9371U -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9371U
CN218009371U CN202222525536.8U CN202222525536U CN218009371U CN 218009371 U CN218009371 U CN 218009371U CN 202222525536 U CN202222525536 U CN 202222525536U CN 218009371 U CN218009371 U CN 218009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ssembly
transmission
gear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55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毅
叶几
周忠宝
秦伟伟
李家孔
江小勇
吴育权
赵策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55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9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9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9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储料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物料箱;支撑组件包括基座组件、驱动部件和第一传动部件,驱动部件的安装端与基座组件连接,驱动部件的驱动端与第一传动部件连接;物料箱能够置于支撑组件上,或与支撑组件相分离,物料箱包括箱体、叶轮和第二传动部件,叶轮设置于箱体的出料口处,第二传动部件与叶轮相连接;其中,物料箱置于支撑组件上,第二传动部件与第一传动部件相配合,驱动部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驱动叶轮转动。

Description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烹饪器具为提升智能化程度,会在烹饪器具上设置储料箱和自动进料装置,自动进料装置能够驱动储存在储料箱内的物料进入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进而实现对物料的烹饪。
在相关技术中,储料箱会固定在烹饪器具上,但该种储料箱的安装方式使得储料箱装料和清洗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储料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物料箱;支撑组件包括基座组件、驱动部件和第一传动部件,驱动部件的安装端与基座组件连接,驱动部件的驱动端与第一传动部件连接;物料箱能够置于支撑组件上,或与支撑组件相分离,物料箱包括箱体、叶轮和第二传动部件,叶轮设置于箱体的出料口处,第二传动部件与叶轮相连接;其中,物料箱置于支撑组件上,第二传动部件与第一传动部件相配合,驱动部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驱动叶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储料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物料箱,支撑组件包括基座组件,物料箱设置于基座组件上,并且物料箱能够与支撑组件相分离,使得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能够根据需要拆卸物料箱,进而提升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过程中的便捷性。
物料箱包括箱体和叶轮,叶轮设置于箱体的出料口处,在叶轮不转动时,叶轮能够封堵物料箱的出料口,物料箱内的物料不会由出料口流出物料箱;叶轮在转动时,叶轮能够带动物料箱内的物料有出料口流出物料箱。
支撑组件还包括驱动部件和第一传动部件,物料箱还包括第二传动部件,在物料箱置于支撑组件上,第二传动部件与第一传动部件相配合,驱动部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驱动叶轮转动,进而实现自动进料。储料组件的驱动部件通过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配合来实现对叶轮的驱动,用户在拆卸物料箱时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能够相互分离,用户在将物料箱放置于基座组件后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能够相配合传动,使得用户在拆卸和安装物料箱时更方便,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烹饪器具时的便捷性。
具体地,在用户需要向箱体内增加物料或需要对箱体进行清洗时,用户可直接将物料箱拆下,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相分离,驱动部件与叶轮之间的传动结构不会影响物料箱的拆卸,进而便于用户向箱体内增加物料或对箱体进行清洗。在用户向箱体内增加物料或对箱体进行清洗完成后,将物料箱放置于基座组件上,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相配合,进而可通过驱动部件驱动叶轮相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送料。
具体地,驱动部件可为电机。
具体地,物料箱还包括第一盖体,箱体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储料腔,第一盖体盖设于储料腔的开口处。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储料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物料箱还包括第三传动部件,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三传动部件相配合,第三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相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箱还包括第三传动部件,第三传动部件分别与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配合,进而实现动力的传递。由于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通过第三传动部件传递动力,便于对动力的传递方向进行改变,进而在保证驱动部件对叶轮驱动稳定性的同时,使得传递动力可根据物料箱的拆卸需要进行布置,进一步提升物料箱拆卸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第三传动部件可设置在箱体上,在用户拆卸物料箱时,第三传动部件与第一传动部件分离,第三传动部件随第二传动部件、叶轮和箱体一同被拆卸。在用户将物料箱重新安装回基座组件上时,第三传动部件与第一传动部件相配合,进而实现对动力的传递。
第三传动部件也可设置在基座组件上,在用户拆卸物料箱时,第三传动部件不随物料箱被拆卸,第二传动部件与第三传动部件分离。在用户将物料箱重新安装回基座组件上时,第三传动部件与第二传动部件相配合,进而实现对动力的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三传动部件包括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三传动部件包括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相啮合,进而实现对动力的传递,提升动力传递的稳定性,进而使得驱动部件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叶轮转动,进而提升对进料量的控制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部件还包括传动轴,传动轴沿叶轮的轴向设置,与叶轮连接,且与第一齿轮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传动部件还包括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与叶轮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轴还与第一齿轮连接,能够将动力传递至叶轮,实现对叶轮的驱动。
进一步地,传动轴上设置有沿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花键,叶轮的内孔设置有与传动轴上的花键相配合的键槽,传动轴穿设于叶轮的内孔中。传动轴远离叶轮的一端与第一齿轮连接。
具体地,第二传动部件沿水平设置,第三传动部件沿竖直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齿轮为锥齿轮;第二齿轮为锥齿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使得第二传动部件与第三传动部件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不同。传动轴沿叶轮的轴向设置,动力也是沿叶轮的轴向传递的,通过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设置为锥齿轮,第三传动部件可沿竖直方向设置,进而使得第三传动部件的动力传递方向与物料箱拆卸时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进一步提升物料箱拆卸和安装过程的便捷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件的第一端朝向物料箱,设置有多个沿第一传动部件径向凸出的多个第一凸起;第三传动部件朝向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传动部件的第一端插设于安装孔内,多个第一凸起与多个第一凹槽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件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沿第一传动部件径向凸出的多个第一凸起,第三传动部件的安装孔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传动部件的第一端插设于安装孔内,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一凸起相配合,进而实现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三传动部件之间动力的传递。并且第一传动部件与第三传动部件通过插接配合,使得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三传动部件的安装和分离更方便。并且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三传动部件之间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相配合,在拆卸和安装的过程中磨损较小,降低因反复拆装而损坏的概率,延长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三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三齿轮;第三传动部件包括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三传动部件也可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进一步简化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三传动部件之间的传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五齿轮,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五齿轮,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进而实现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动力的传递。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通过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传动,无需在第一传动部件和第二传动部件之间设置第三传动部件,简化了储料组件的结构,降低了储料组件的成本。
进一步地,第五齿轮可为锥齿轮,第五齿轮可为锥齿轮。
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均为锥齿轮,可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进而便于驱动部件的安装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基座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物料箱设置于第一基座上,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具有间隙;支撑组件还包括称重部件,称重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座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基座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物料箱设置于第一基座上,进而实现对物料箱的支撑。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称重部件,称重部件能够检测出设置在第一基座上的物料箱内物料的重量,进而可实现对物料箱内物料储存量的检测和控制,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智能化程度。
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第一基座能够相对第二基座均被一定的运动空间。物料箱在放置于第一基座后,物料箱内物料所产生的重力会施加于称重部件上,使得称重部件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物料箱内物料的重量。
具体地,第一基座设置于第二基座的上方,称重部件设置于第二基座上,第二基座实现对称重部件的固定和支撑。第一基座设置于称重部件上,第二基座通过称重部件支撑第一基座。
在物料箱放置在第一基座上时,第一基座向第二基座运动,但第一基座不会与第二基座直接接触。与此同时称重部件产生形变,进而检测出物料箱内物料的重量。并且由于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具有间隙,物料箱放置在第一基座上,第一基座也不会与第二基座接触,避免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接触后导致测量精度下降,进而提升称重部件对物料重量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地,称重部件为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称重部件对物料的重量进行检测,可通过物料的重量来判断储料箱内物料的储存量,当物料的储存量较低时,可向用户发出提示,以使用户可及时地向物料箱内补充物料。
进一步地,称重部件对物料的重量进行检测,可在烹饪器具进料过程中,检测进料前物料箱内的重量,并且在进料的过程中检测物料箱内的物料重量,进而根据进料前物料的重量与进料至某一时刻时物料的重量的差值来计算出进料量,进而通过这个进料量来控制驱动部件的启停,以实现对烹饪器具进料量的控制,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智能化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块,支撑块设置于称重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座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块,称重部件通过支撑块与第一基座连接,增大了第一基座与称重部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第一基座的稳定性,使得物料箱能够更稳定地安装于第一基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块背离第一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称重部件嵌于安装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块背离第一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称重部件嵌于安装槽内,提升支撑块与称重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升物料箱在第一基座上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基座朝向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沿第一基座的边缘布置;箱体朝向第一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扣合于第二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基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起,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在物料箱放置于第一基座上时,第二凸起嵌于第二凹槽内,实现物料箱的定位,使得物料箱与第一基座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准确。
由于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配合能够提升物料箱与第一基座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使得用户将第一物料箱放置于第一基座后,第三传动部件和第一传动部件能够更准确地配合,进而确保驱动部件能够稳定地驱动叶轮进料。并且通过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配合来对第一基座和物料箱进行定位,使得用户在安装物料箱时更方便,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具体地,第二凸起为沿第一基座四周边缘延伸且向上凸起的凸筋,第二凸起能够在对物料箱进行定位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第一基座的强度,进一步提升第一基座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物料箱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有第一输料通道,第一输料通道与出料口连通,第二传动部件与支架连接,叶轮设置于第一输料通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箱还包括支架,支架设置有第一输料通道,第一输料通道与出料口连通,使得物料箱内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一输料通道进入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避免支架干扰物料的输送。第二传动部件与支架连接,实现对第二传动部件的支撑,提升第二传动部件的稳定性。叶轮设置于第一输料通道内,实现了对出料口的控制,使得叶轮对进料量的控制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基座组件设置有第二输料通道,第二输料通道与第一输料通道相对。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组件设置有与第一输料通道相对的第二输料通道,使得物料箱内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二输料通道进入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避免第二输料通道干扰物料的输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支撑组件还包括米梭,米梭与第二输料通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米梭与第二输料通道相连接,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本体,储料组件与本体连接,本体包括煲体和第二盖体,煲体设置有烹饪腔,第二盖体盖设于烹饪腔上。米梭的第一端与第二输料通道相对,米梭的第二端延伸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组件的爆炸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组件的爆炸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组件在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组件的爆炸图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料组件的爆炸图之四;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储料组件,100支撑组件,110基座组件,112第一基座,114第二基座,116第二凸起,118第二输料通道,119底座,120驱动部件,130第一传动部件,140称重部件,150支撑块,160米梭,200物料箱,210箱体,220叶轮,230第二传动部件,232第一齿轮,234传动轴,240第三传动部件,242第二齿轮,250支架,260第一盖体,270支架盖,30本体,310煲体,320第二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储料组件10和烹饪器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包括支撑组件100和物料箱200;支撑组件100包括基座组件110、驱动部件120和第一传动部件130,驱动部件120的安装端与基座组件110连接,驱动部件120的驱动端与第一传动部件130连接;物料箱200能够置于支撑组件100上,或与支撑组件100相分离,如图3和图4所示,物料箱200包括箱体210、叶轮22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叶轮220设置于箱体210的出料口处,第二传动部件230与叶轮220相连接;其中,物料箱200置于支撑组件100上,第二传动部件230与第一传动部件130相配合,驱动部件120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驱动叶轮220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储料组件10包括支撑组件100和物料箱200,支撑组件100包括基座组件110,物料箱200设置于基座组件110上,并且物料箱200能够与支撑组件100相分离,使得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时能够根据需要拆卸物料箱200,进而提升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过程中的便捷性。
物料箱200包括箱体210和叶轮220,叶轮220设置于箱体210的出料口处,在叶轮220不转动时,叶轮220能够封堵物料箱200的出料口,物料箱200内的物料不会由出料口流出物料箱200;叶轮220在转动时,叶轮220能够带动物料箱200内的物料有出料口流出物料箱200。
支撑组件100还包括驱动部件120和第一传动部件130,物料箱200还包括第二传动部件230,在物料箱200置于支撑组件100上,第二传动部件230与第一传动部件130相配合,驱动部件120能够通过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驱动叶轮220转动,进而实现自动进料。储料组件的驱动部件120通过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配合来实现对叶轮220的驱动,用户在拆卸物料箱200时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能够相互分离,用户在将物料箱200放置于基座组件110后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能够相配合传动,使得用户在拆卸和安装物料箱200时更方便,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烹饪器具时的便捷性。
具体地,在用户需要向箱体210内增加物料或需要对箱体210进行清洗时,用户可直接将物料箱200拆下,第一传动部件130与第二传动部件230相分离,驱动部件120与叶轮220之间的传动结构不会影响物料箱200的拆卸,进而便于用户向箱体210内增加物料或对箱体210进行清洗。在用户向箱体210内增加物料或对箱体210进行清洗完成后,将物料箱200放置于基座组件110上,第一传动部件130与第二传动部件230相配合,进而可通过驱动部件120驱动叶轮220相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送料。
具体地,驱动部件120可为电机。
具体地,物料箱200还包括第一盖体260,箱体210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储料腔,第一盖体260盖设于储料腔的开口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和图4所示,物料箱200还包括第三传动部件240,第一传动部件130与第三传动部件240相配合,第三传动部件240与第二传动部件230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物料箱200还包括第三传动部件240,第三传动部件240分别与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配合,进而实现动力的传递。由于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通过第三传动部件240传递动力,便于对动力的传递方向进行改变,进而在保证驱动部件120对叶轮220驱动稳定性的同时,使得传递动力可根据物料箱200的拆卸需要进行布置,进一步提升物料箱200拆卸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第三传动部件240可设置在箱体210上,在用户拆卸物料箱200时,第三传动部件240与第一传动部件130分离,第三传动部件240随第二传动部件230、叶轮220和箱体210一同被拆卸。在用户将物料箱200重新安装回基座组件110上时,第三传动部件240与第一传动部件130相配合,进而实现对动力的传递。
第三传动部件240也可设置在基座组件110上,在用户拆卸物料箱200时,第三传动部件240不随物料箱200被拆卸,第二传动部件230与第三传动部件240分离。在用户将物料箱200重新安装回基座组件110上时,第三传动部件240与第二传动部件230相配合,进而实现对动力的传递。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传动部件230包括第一齿轮232,第三传动部件240包括第二齿轮242,第一齿轮232与第二齿轮242相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130包括第一齿轮232,第三传动部件240包括第二齿轮242,第二齿轮242与第一相啮合,进而实现对动力的传递,提升动力传递的稳定性,进而使得驱动部件120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叶轮220转动,进而提升对进料量的控制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所示,第二传动部件230还包括传动轴234,传动轴234沿叶轮220的轴向设置,与叶轮220连接,且与第一齿轮23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件230还包括传动轴234,第二传动轴234与叶轮220连接,并且第二传动轴234还与第一齿轮232连接,能够将动力传递至叶轮220,实现对叶轮220的驱动。
进一步地,传动轴234上设置有沿传动轴23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花键,叶轮220的内孔设置有与传动轴234上的花键相配合的键槽,传动轴234穿设于叶轮220的内孔中。传动轴234远离叶轮220的一端与第一齿轮232连接。
具体地,第二传动部件230沿水平设置,第三传动部件240沿竖直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齿轮232为锥齿轮;第二齿轮242为锥齿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32和第二齿轮242均为锥齿轮,使得第二传动部件230与第三传动部件240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不同。传动轴234沿叶轮220的轴向设置,动力也是沿叶轮220的轴向传递的,通过将第一齿轮232和第二齿轮242均设置为锥齿轮,第三传动部件240可沿竖直方向设置,进而使得第三传动部件240的动力传递方向与物料箱200拆卸时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进一步提升物料箱200拆卸和安装过程的便捷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传动部件130的第一端朝向物料箱200,设置有多个沿第一传动部件130径向凸出的多个第一凸起;第三传动部件240朝向支撑组件10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传动部件130的第一端插设于安装孔内,多个第一凸起与多个第一凹槽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130的第一端设置有多个沿第一传动部件130径向凸出的多个第一凸起,第三传动部件240的安装孔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传动部件130的第一端插设于安装孔内,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一凸起相配合,进而实现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三传动部件240之间动力的传递。并且第一传动部件130与第三传动部件240通过插接配合,使得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三传动部件240的安装和分离更方便。并且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三传动部件240之间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相配合,在拆卸和安装的过程中磨损较小,降低因反复拆装而损坏的概率,延长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三传动部件24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传动部件130包括第三齿轮;第三传动部件240包括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三传动部件240也可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进一步简化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三传动部件240之间的传动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传动部件130包括第五齿轮,第二传动部件230包括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130包括第五齿轮,第二传动部件230包括第六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进而实现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之间动力的传递。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之间通过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传动,无需在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230之间设置第三传动部件240,简化了储料组件10的结构,降低了储料组件10的成本。
进一步地,第五齿轮可为锥齿轮,第五齿轮可为锥齿轮。
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均为锥齿轮,可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进而便于驱动部件120的安装和定位。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基座组件110包括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14,物料箱200设置于第一基座112上,第一基座112与第二基座114之间具有间隙;支撑组件100还包括称重部件140,称重部件140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座112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基座114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基座组件110包括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14,物料箱200设置于第一基座112上,进而实现对物料箱200的支撑。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14之间设置有称重部件140,称重部件140能够检测出设置在第一基座112上的物料箱200内物料的重量,进而可实现对物料箱200内物料储存量的检测和控制,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智能化程度。
第一基座112和第二基座114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第一基座112能够相对第二基座114均被一定的运动空间。物料箱200在放置于第一基座112后,物料箱200内物料所产生的重力会施加于称重部件140上,使得称重部件140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物料箱200内物料的重量。
具体地,第一基座112设置于第二基座114的上方,称重部件140设置于第二基座114上,第二基座114实现对称重部件140的固定和支撑。第一基座112设置于称重部件140上,第二基座114通过称重部件140支撑第一基座112。
在物料箱200放置在第一基座112上时,第一基座112向第二基座114运动,但第一基座112不会与第二基座114直接接触。与此同时称重部件140产生形变,进而检测出物料箱200内物料的重量。并且由于第一基座112与第二基座114之间具有间隙,物料箱200放置在第一基座112上,第一基座112也不会与第二基座114接触,避免第一基座112与第二基座114接触后导致测量精度下降,进而提升称重部件140对物料重量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地,称重部件140为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称重部件140对物料的重量进行检测,可通过物料的重量来判断储料箱内物料的储存量,当物料的储存量较低时,可向用户发出提示,以使用户可及时地向物料箱200内补充物料。
进一步地,称重部件140对物料的重量进行检测,可在烹饪器具进料过程中,检测进料前物料箱200内的重量,并且在进料的过程中检测物料箱200内的物料重量,进而根据进料前物料的重量与进料至某一时刻时物料的重量的差值来计算出进料量,进而通过这个进料量来控制驱动部件120的启停,以实现对烹饪器具进料量的控制,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智能化程度。
进一步地,基座组件110包括底座119,第二基座114设置于底座119上。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组件100还包括支撑块150,支撑块150设置于称重部件140的第一端,与第一基座11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组件100还包括支撑块150,称重部件140通过支撑块150与第一基座112连接,增大了第一基座112与称重部件14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第一基座112的稳定性,使得物料箱200能够更稳定地安装于第一基座112上。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块150背离第一基座1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称重部件140嵌于安装槽内。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块150背离第一基座11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称重部件140嵌于安装槽内,提升支撑块150与称重部件14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升物料箱200在第一基座112上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基座112朝向箱体2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116,第二凸起116沿第一基座112的边缘布置;箱体210朝向第一基座1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扣合于第二凸起11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起116,箱体2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槽,在物料箱200放置于第一基座112上时,第二凸起116嵌于第二凹槽内,实现物料箱200的定位,使得物料箱200与第一基座112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准确。
由于第二凸起116和第二凹槽配合能够提升物料箱200与第一基座112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性,使得用户将第一物料箱200放置于第一基座112后,第三传动部件240和第一传动部件130能够更准确地配合,进而确保驱动部件120能够稳定地驱动叶轮220进料。并且通过第二凸起116和第二凹槽配合来对第一基座112和物料箱200进行定位,使得用户在安装物料箱200时更方便,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具体地,第二凸起116为沿第一基座112四周边缘延伸且向上凸起的凸筋,第二凸起116能够在对物料箱200进行定位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第一基座112的强度,进一步提升第一基座112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物料箱200还包括支架250,支架250设置有第一输料通道,第一输料通道与出料口连通,第二传动部件230与支架250连接,叶轮220设置于第一输料通道内。
在该实施例中,物料箱200还包括支架250,支架250设置有第一输料通道,第一输料通道与出料口连通,使得物料箱200内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一输料通道进入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避免支架250干扰物料的输送。第二传动部件230与支架250连接,实现对第二传动部件230的支撑,提升第二传动部件230的稳定性。叶轮220设置于第一输料通道内,实现了对出料口的控制,使得叶轮220对进料量的控制更稳定。
进一步地,物料箱200还包括支架盖270,支架盖270盖设于支架250上,第二传动部件230和第三传动部件240设置于支架盖270与支架250所围设出的空间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和图4所示,基座组件110设置有第二输料通道118,第二输料通道118与第一输料通道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基座组件110设置有与第一输料通道相对的第二输料通道118,使得物料箱200内的物料能够通过第二输料通道118进入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避免第二输料通道118干扰物料的输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料组件1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组件100还包括米梭160,米梭160与第二输料通道118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米梭160与第二输料通道118相连接,进而实现对物料的输送。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本体30,储料组件10与本体30连接,本体30包括煲体310和第二盖体320,煲体310设置有烹饪腔,第二盖体320盖设于烹饪腔上。米梭160的第一端与第二输料通道118相对,米梭160的第二端延伸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基座组件、驱动部件和第一传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安装端与所述基座组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连接;
物料箱,所述物料箱能够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或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分离,所述物料箱包括箱体、叶轮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出料口处,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叶轮相连接;
其中,所述物料箱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相配合,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箱还包括:
第三传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部件相配合,所述第三传动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部件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沿所述叶轮的轴向设置,与所述叶轮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为锥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为锥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物料箱,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径向凸出的多个第一凸起;
所述第三传动部件朝向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传动部件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多个第一凸起与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三齿轮;
所述第三传动部件包括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五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六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物料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称重部件,所述称重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称重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背离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称重部件嵌于所述安装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一基座的边缘布置;
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第一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扣合于所述第二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箱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输料通道,所述第一输料通道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料通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组件设置有第二输料通道,所述第二输料通道与所述第一输料通道相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米梭,所述米梭与所述第二输料通道相连接。
16.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料组件。
CN202222525536.8U 2022-09-23 2022-09-23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009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5536.8U CN218009371U (zh) 2022-09-23 2022-09-23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5536.8U CN218009371U (zh) 2022-09-23 2022-09-23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9371U true CN218009371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6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5536.8U Active CN218009371U (zh) 2022-09-23 2022-09-23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9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8602B (zh) 净水器
US10408533B2 (en) Water purifi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2910876B1 (en) Ice making device, refrigerator including ice mak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
CN112004773B (zh) 净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AU2015354454B2 (en) Water level detecting device and dehumidifier having the same
CN202636576U (zh) 电饭锅
CN218009371U (zh) 储料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5222179A (zh) 微波炉
JP2014200347A (ja) 炊飯器
CN114098446A (zh) 一种烹饪器具
KR102068226B1 (ko) 정수기
CN211269917U (zh) 一种限位可靠的烹饪器具
CN109589019A (zh) 投料结构及调味机
CN212831552U (zh) 一种落杯装置
CN105576894B (zh) 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风扇
CN205338579U (zh) 一种滚筒式炒菜机
KR20220044712A (ko) 정수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5500683A (zh) 煮饭器
CN21653495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219935U (zh) 一种无轴搅拌机构及自动炒菜机
CN214341815U (zh) 一种锅的壳体组件、锅和炒菜机
CN206771450U (zh) 厨房电器
CN110150961B (zh) 一种可靠的烹饪器具
CN114158950A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3142999B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