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5315U -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5315U
CN218005315U CN202222176148.3U CN202222176148U CN218005315U CN 218005315 U CN218005315 U CN 218005315U CN 202222176148 U CN202222176148 U CN 202222176148U CN 218005315 U CN218005315 U CN 218005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nnector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sleev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61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楠
石毅
夏英培
杜航
葛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61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5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5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5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所述电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接线导体,所述接线导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包括彼此相连的连接部和出线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电缆连接,所述出线部为一体弯折结构且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体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体段,所述第一导体段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体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通过出线部为一体弯折结构,减小了电连接器插头本身的占用空间,避免电缆直式出线所需要的电缆弯曲空间,并且出线部直接弯曲减小了产品的接触电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温升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弯式电连接器插头通过螺纹、焊接、对插接触等方式,依靠两体结构实现产品出线方向与对插方向的改变。但上述形式的弯式出线产品,在两体结构连接处会增加电路中的电阻,从而增加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温升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头,所述电连接器插头改变出线方向且有效降低温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上述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接线导体,所述接线导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包括彼此相连的连接部和出线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电缆连接,所述出线部为一体弯折结构且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体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体段,所述第一导体段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体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通过出线部为一体弯折结构,减小了电连接器插头本身的占用空间,避免电缆直式出线所需要的电缆弯曲空间,并且出线部直接弯曲减小了产品的接触电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温升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线导体包括多个所述出线部,多个所述出线部与同一个所述连接部相连,且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一导体段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二导体段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体段为板体,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一导体段沿所述第一导体段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导体段为板体,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二导体段沿所述第二导体段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体段和所述第二导体段圆滑过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外套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出线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出线部的连接处设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出线部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凸部,所述绝缘体内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部伸入所述限位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设有侧部开口;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侧部开口相对且连通,所述接线导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且所述出线部通过所述侧部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套筒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两个过线口,两个所述过线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导体段和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过线口处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屏蔽环、垫片、密封圈和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电缆穿设于所述压紧件、所述密封圈、所述垫片和所述屏蔽环以与所述接线导体电连接,所述屏蔽环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电缆的屏蔽层外翻并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线导体为两个,两个所述接线导体沿第三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包括电缆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导体和绝缘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绝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绝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绝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绝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绝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连接器插头100;壳体10;过线口101;第一套筒11;侧部开口111;第二套筒12;定位部13;分隔部14;接线导体20;连接部21;出线部22;第一导体段221;第二导体段222;限位凸部23;绝缘体30;限位凹槽301;过孔302;第一绝缘部31;第二绝缘部32;屏蔽环41;环形槽411;垫片42;密封圈43;压紧件44;胶垫45;密封件46;卡槽47;卡凸4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相关技术中,弯式电连接器插头通过螺纹、焊接、对插接触等方式,依靠两体结构实现产品出线方向与对插方向的改变。例如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对插端有个尾部带有螺纹结构的插孔,由一个头部带螺纹的压线筒结构体靠螺纹拧紧,实现出线端与对插端成90°角的产品需求。但上述形式的弯式出线产品,在两体结构连接处会增加电路中的电阻,从而增加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温升指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头100,为弯式出线结构,能够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温升,并且减小了产品占用空间。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100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100的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电连接器插头100的设备,包括电缆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100。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100,能够改变设备的对插方向和出线方向,满足布线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100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车辆。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100可以包括:壳体10和接线导体20。
具体而言,接线导体20设于壳体10内,且接线导体20包括彼此相连的连接部21和出线部22,其中连接部21用于与电缆连接,出线部22作用电连接器插头100的出线端。并且,出线部22为一体弯折结构,出线部22包括第一导体段221和第二导体段222。第一导体段22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导体段22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导体段221连接连接部21和第二导体段222,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相同。
由此,第一导体段221和第二导体段222形成为弯式结构,电连接器插头100形成为弯式出线结构。能够减小电连接器插头100本身的长度占用空间,并且与电连接器插头100相连的电缆无需弯曲,避免电缆直式出线所需要的电缆弯曲空间,能够避免产品本身长度加上电缆的弯曲半径导致占用空间较长的问题,并且避免与产品安装部位的其他零部件产生位置干涉,能够满足有限空间的安装需求,避免出现布线困难的问题。
此外,由于出线部22为一体弯折结构,与相关技术中两体转接结构相比,省去了转接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在产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温升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可以为大于0°且小于180°的任意值。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换言之第一导体段221与第二导体段222相互垂直,出线部22形成为L型弯式结构,减小长度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100,通过出线部22为一体弯折结构,减小了电连接器插头100本身的占用空间,避免电缆直式出线所需要的电缆弯曲空间,并且出线部22直接弯曲减小了产品的接触电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温升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10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电连接器插头100的设备,通过出线部22为一体弯折结构,减小了电连接器插头100本身的占用空间,避免电缆直式出线所需要的电缆弯曲空间,并且出线部22直接弯曲减小了产品的接触电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温升的降低有显著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接线导体20为两个,两个接线导体20可以分别作用正极接线导体20和负极接线导体20,以与其他装置电连接形成回路。两个接线导体20可以沿第三方向排布,并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第三方向垂直。以使两个接线导体20的排布方向与出线部22的弯式结构无干涉,避免影响与连接部21和出线部22电连接的部件的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8所示,接线导体20可以包括多个出线部22,这里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出线部22与同一个连接部21相连,使接线导体20形成为一分多的出线结构。连接部21用于与电缆连接,多个出线部22分别用于出线,以使与连接部21相连的电缆能够通过多个出线部22与不同装置电连接。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车辆内部分平台中多合一总成需要与PTC(加热器)及压缩机连接,由于多合一空间结构限制,只能接两根电缆,但是连接到PTC和压缩机时共需要4根电缆与PTC和压缩机连接,因此,从多合一总成与PTC和压缩机的连接需要二分四的转接结构。如图3所示两个接线导体20中,每个接线导体20为一分二结构且包括两个出线部22,以使电连接器插头100形成为二分四结构,从而满足多合一总成与PTC和压缩机的电气转接需求,便于对PTC和压缩机进行配电、分流等管理。
此外,与同一连接部21相连的多个出线部22可以靠高度差、水平位置等位置差异来进行弯折,使彼此之间互不干涉,接线更加方便,也可以缩小产品的整体外观尺寸。
例如,继续参照图1、图3和图8所示,多个出线部22的第一导体段221可以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出线部22的第二导体段222可以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以使多个第一导体段221之间、多个第二导体段222之间均互不干涉,排布有序,并且多个出线部22之间弯折互不影响,便于多个第二导体段222进行接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8所示,第一导体段221可以为板体,该板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出线部22的第一导体段221沿第一导体段221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二导体段222为板体,该板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出线部22的第二导体段222沿第二导体段222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
由此,第一导体段221和第二导体段222可以通过一个板体弯折而成,加工方便,结构牢固可靠,且可以减少弯曲半径,使结构紧凑。并且多个第一导体段221之间、多个第二导体段222之间结构紧凑、有序,每个第一导体段221有足够空间和足够表面积进行接线,提高接线操作的便捷性以及接线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第一导体段221和第二导体段222可以圆滑过渡连接,以减少应力集中,并且便于第一导体段221和第二导体段222通过一个板体弯折加工而成,降低了加工工艺难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接线导体20可以为铜合金材质。需要说明的是,接线导体20可以先通过机械加工,再通过折弯形成,也可以直接机加形成,或者通过模具形成,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械加工完成后可以对接线导体20进行表面处理来增加产品的耐磨性、导电性和可焊接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电连接器插头100还可以包括绝缘体30,绝缘体30外套于接线导体20,例如外套于连接部21和出线部22的连接处,并且绝缘体30与壳体10连接,以实现接线导体20在壳体10上的安装,并且实现接线导体20与壳体10之间的绝缘,壳体10材质选择和尺寸结构设计更灵活,例如壳体1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而不易出现短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9-图10所示,绝缘体3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连接,一方面便于电连接器插头100组装,另一方面便于后续零部件的维修和更换。在如图3-图7和图9-图10所示的示例中,卡扣包括卡凸48和卡槽47,壳体10内设有凸筋以限定出卡槽47,绝缘体30的外周面设有翻边或凸筋等以形成卡凸48,卡凸48能够卡入卡槽47,以对绝缘体30和壳体10进行限位固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9所示,壳体10可以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壁设有卡槽47。绝缘体30可安装于安装槽内,安装槽的槽口边沿设置大倒角。在绝缘体30装入安装槽的过程中大倒角可以起到定位、防错、防转和定向作用,然后随着绝缘体30移动,壳体10挤压卡凸48使卡凸48变形,然后继续推动绝缘体30,直至听到“咔哒”声,卡凸48在卡槽47处回弹至自由状态,以与卡槽47卡住实现固定,此时绝缘体30安装到位。需要拆卸时,可用材质较硬的薄片插入安装槽经绝缘体30的卡凸48挤压变形,使其脱离卡槽47的限位,然后可将绝缘体30移出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体30与接线导体20可以通过注塑连接,以省去装配工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绝缘体30包括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第一绝缘部31与第二绝缘部32可拆卸地连接,连接部21和出线部22的连接处设于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之间。绝缘体30通过可拆卸的两部分实现与接线导体20的连接,便于接线导体20和绝缘体30的单独更换和维修等操作,且避免注塑高温对接线导体20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第一绝缘部31为U型结构且具有长方体凹槽,第二绝缘部32大体为长方体结构,使第二绝缘部32能够嵌入长方体凹槽内并与第一绝缘部31连接,长方体凹槽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壁分别与第二绝缘部32相连。在装配时,可以先将接线导体20放入其中一个绝缘部,再用另一个绝缘部扣合,将接线导体20固定。一方面两侧壁在一定程度上可弹性变形使装配更省力,另一方面在装配完成后,壳体10可以对两侧壁与第二绝缘部32的连接处进行限位,以避免松脱,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而长方体结构则可以起到防转效果,保证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对接线导体20的限位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7所示,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卡扣包括卡槽47和卡凸48,U型结构彼此相对的两侧壁可以设有卡槽47,第二绝缘部32的外表面可以设有卡凸48,卡凸48卡入卡槽47以实现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图8所示,连接部21和出线部22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凸部23,绝缘体30内设有限位凹槽301,限位凸部23伸入限位凹槽301内,能够保证接线导体20与绝缘体3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保证接线导体20在壳体10内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图1和图4-图8所示,绝缘体30还设有与限位凹槽301连通的多个过孔302,多个过孔302分别用于使连接部21和出线部22伸出,便于接线。第一绝缘部31和第二绝缘部32配合限定出限位凹槽301和过孔30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9-图11所示,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其中,第一套筒11的侧壁设有侧部开口111,第二套筒12的一端与侧部开口111相对且连通,以使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的延伸方向不同,且所构成壳体10内空间大体呈L型通道,与接线导体20的弯式结构相匹配。接线导体20可以安装于第二套筒12的一端,并且出线部22可以通过侧部开口111伸入第一套筒11内,实现接线导体20固定的同时,实现出线方向和对插方向的改变。
并且,通过将壳体10设置成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两部分,使得装配时可以先将接线导体20与第二套筒12连接,然后再将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2连接,保证接线导体20的安装操作便捷性以及固定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可以卡接或者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实现定位和固定。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第二套筒12为金属材质,第二套筒12的端部设有方形盘,方形盘的四角分别设置通孔,第一套筒11对应位置设置四个螺纹孔,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2之间设有密封件46,紧固件穿设于通孔和螺纹孔,以将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有效固定,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2之间的密封件46挤压变形,实现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2之间的密封,并实现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之间的导通。在将电连接器插头100用于设备时,可以将方形盘与设备的安装板(如面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并且方形盘与安装板之间设置胶垫45,方形盘挤压安装板使胶垫45变形,实现电连接器插头100与安装板安装处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10-图12所示,壳体10具有两个过线口101,两个过线口101分别与第二导体段222和连接部21相对,电缆穿设于过线口101以与第二导体段222和连接部21连接。例如,第一套筒11的端部和第二套筒12的端部分别设有过线口101。
过线口101处设有屏蔽环41、垫片42、密封圈43和压紧件44,屏蔽环41、垫片42、密封圈43和压紧件44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压紧件44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电缆穿设于压紧件44、密封圈43、垫片42和屏蔽环41以与接线导体20电连接。屏蔽环41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槽411,电缆的屏蔽层外翻并嵌设于环形槽411内。由此实现接线导体20与电缆的连接,以及实现电连接器插头100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密封,并对电缆有一定的夹紧作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与连接部21相对的屏蔽环41设有单个通孔,与出线部22相对的屏蔽环41所设通孔数与出线部22数量相等,例如图1-图12所示,接线导体20包括两个出线部22,屏蔽环41设置有两个通孔。屏蔽环41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槽411,所有楞都倒圆角,在接线时,将电缆剥皮一定长度,在合适位置处将电缆的屏蔽层外翻到屏蔽环41的环形槽411上,再用导线线芯捆扎电焊或者用弹性环将屏蔽层有效固定在环形槽411处。接完线并处理完屏蔽层后,用热缩管将出线部22与电缆的连接处套住、将连接部21与电缆的连接处套住,并用热风枪将热缩管吹热变形到位;处理完毕后,将连接在一起的接线导体20和绝缘体30装入第二套筒12,将第二套筒12与第一套筒11安装到位。此时,屏蔽环41在壳体10内,屏蔽环41外防止金属垫片42,垫片42在压紧件44安装时可大大减小安装时的摩擦力,而且可以有效将屏蔽环41压紧在壳体10内的定位部13上,实现屏蔽环41与壳体10间的导通。然后将压紧件44安装在壳体10上,壳体10设有卡凸48,压紧件44上设有卡槽47,再通过轴向尺寸设计,压紧件44安装在壳体10上时将密封圈43挤压变形,实现接线导体20与电缆、壳体10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密封,并对电缆有一定夹紧作用。
如图9-图11所示,在接线导体20为多个的实施例中,壳体10内可以通过分隔部14分隔为多个槽,分别用于安装多个接线导体20以及与接线导体20对应的部件。如图9-图10所示第二套筒12内的分隔部14可将两个绝缘体30分隔开实现限位和固定,并将分别与两个接线导体20连接的电缆分隔开,如图11所示第一套筒11内的分隔部14可将分别与两个出线部22连接电缆分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头100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100的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接线导体,所述接线导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包括彼此相连的连接部和出线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电缆连接,所述出线部为一体弯折结构且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体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体段,所述第一导体段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体段,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导体包括多个所述出线部,多个所述出线部与同一个所述连接部相连,且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一导体段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二导体段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体段为板体,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一导体段沿所述第一导体段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第二导体段为板体,多个所述出线部的所述第二导体段沿所述第二导体段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段和所述第二导体段圆滑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外套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出线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包括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出线部的连接处设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出线部的连接处设有限位凸部,所述绝缘体内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部伸入所述限位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设有侧部开口;
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侧部开口相对且连通,所述接线导体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且所述出线部通过所述侧部开口伸入所述第一套筒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两个过线口,两个所述过线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导体段和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过线口处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屏蔽环、垫片、密封圈和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电缆穿设于所述压紧件、所述密封圈、所述垫片和所述屏蔽环以与所述接线导体电连接,所述屏蔽环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电缆的屏蔽层外翻并嵌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导体为两个,两个所述接线导体沿第三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
12.一种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
CN202222176148.3U 2022-08-17 2022-08-17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Active CN218005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6148.3U CN218005315U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6148.3U CN218005315U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5315U true CN218005315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6148.3U Active CN218005315U (zh) 2022-08-17 2022-08-17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5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0880B (zh) 连接器
CN104205523A (zh) 具有用于电活性格栅的推入式端子的连接器
US10505309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seal assembly
US20230137749A1 (en) Base, circuit breaker with bas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KR20230117051A (ko) 커넥터 어댑터 및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218005315U (zh) 电连接器插头和使用电连接器插头的设备
US11664621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with electric wires including the connector
CN213151114U (zh) 电池连接线
CN215343146U (zh) 一种hdmi二合一端子连接器
CN218677707U (zh) 高压连接器
CN217011409U (zh) 电控盒和电器
CN213462558U (zh) 电源盒、抽屉式电源和视频处理设备
CN218548852U (zh) 线缆端子连接结构
CN220382387U (zh) 电连接器及汽车
CN217036139U (zh) 电连接器
CN215816522U (zh) 一种带散热型腔的接线端子
CN219740869U (zh) 电路板保护装置及防水散热器
CN220401057U (zh) 取电连接结构
CN216671474U (zh) 一种开关本体和旋转隔离开关
CN215419497U (zh) 一种动力母线槽的旋转连接盒
CN216598153U (zh) 一种动力母线槽的直通连接盒
CN219959521U (zh) 壳体、电源轨道和轨道插座
CN220401389U (zh) 一种母线槽结构
US20240213708A1 (en) Connection devices, cable plugs, and cable assemblies
CN215772507U (zh) 分体式防水电缆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