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0877U - 折叠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0877U
CN218000877U CN202221038218.2U CN202221038218U CN218000877U CN 218000877 U CN218000877 U CN 218000877U CN 202221038218 U CN202221038218 U CN 202221038218U CN 218000877 U CN218000877 U CN 218000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region
foldable stand
fixing memb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82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哲雄
陈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ustek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22210382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0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0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0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叠式支架,用于一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具有一底面,底面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以及一通气孔区域。其中通气孔区域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折叠式支架包含一第一固定件、一板块组以及一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第一区域。第二固定件可拆地连接于第二区域。板块组位于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之间,且包含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可折叠地相互连接。其中,当第二固定件以及这些板块覆盖于底面时,通气孔区域通过上述这些板块暴露出来。其中,当第二固定件以及这些板块朝向第一固定件折叠时,第一区域被抬高。

Description

折叠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式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折叠式支架。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使用者更多样的操作选择,目前市面上已出现可将屏幕翻转至背面,呈现平板模式供使用者进行操作的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
不过,这些笔记本电脑在平板模式下,其屏幕会紧靠于主机背面,而无法抬升固定至理想的操作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折叠式支架,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式支架,用于一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具有一底面,底面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以及一通气孔区域,其中通气孔区域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折叠式支架包含一第一固定件、一板块组以及一第二固定件。
第一固定件连接于第一区域。第二固定件可拆地连接于第二区域。板块组位于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之间,且包含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可折叠地相互连接。其中,当第二固定件以及这些板块覆盖于底面时,通气孔区域通过这些板块暴露出来。其中,当第二固定件以及这些板块朝向第一固定件折叠时,第一区域被抬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固定件以贴合或是磁吸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固定件或上述第二固定件呈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二固定件以磁吸方式可分离地连接于上述第一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这些板块包含第一板块以及第二板块,上述第一板块具有第一缺口,上述第二板块具有第二缺口,上述第二缺口连通至上述第一缺口,且当上述第二固定件以及上述这些板块覆盖于上述底面时,上述第一缺口以及上述第二缺口对应于上述通气孔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板块组沿着第一折线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件,上述第一板块沿着第二折线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板块,上述第二固定件沿着第三折线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板块组,上述第一折线、上述第二折线以及上述第三折线互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包覆层,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件、上述板块组以及上述第二固定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包覆层,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件、上述板块组以及上述第二固定件,上述包覆层在对应于上述第一缺口以及上述第二缺口处具有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这些板块还包含第三板块以及第四板块,上述第三板块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板块,上述第四板块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三板块,上述第二固定件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四板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三板块的宽度相同于上述第四板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三板块的宽度小于上述第二板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板块组还包含第三板块,上述第三板块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板块,上述第二固定件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三板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上述第二板块或是上述第一板块内设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支架具有板块组,经折叠后可在电子装置处于平板模式下抬升屏幕,以利于使用者进行操作,并可在电子装置处于一般使用模式下抬高屏幕侧的高度,以改善使用者打字角度,同时提升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折叠式支架安装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显示图1的折叠式支架在平板支撑模式下的操作过程;
图4A至图4B显示图1的折叠式支架在第一种抬升模式下的操作过程;
图5A至图5B显示图1的折叠式支架在第二种抬升模式下的操作过程;以及
图6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支架安装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中的电子装置10是以一笔记本电脑为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折叠式支架100,此折叠式支架100适用于一电子装置10,且适用于安装在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
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具有一第一区域12a、一第二区域12b、以及位于第一区域12a与第二区域12b之间的通气孔区域12c。
如图中所示,折叠式支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件120、一板块组140以及一第二固定件160。
第一固定件120用以连接于第一区域12a。第一区域12a靠近电子装置 10的后侧。
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20呈板状,且可通过贴合、磁吸方式或是其他可分离连接方式连接于第一区域12a。举例来说,第一固定件120可内设磁铁,第一区域12a可设置金属件(例如以粘贴方式固定于第一区域12a),如此即可让第一固定件120以磁吸方式可分离地固定于第一区域12a。
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60用以可分离地连接于第二区域12b。第二区域12b靠近电子装置10的前缘。
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60亦呈现板状,且通过磁吸方式或其他可分离连接方式连接于第二区域12b。举例来说,第二固定件160可内设磁铁,第二区域12b可设置金属件(例如以粘贴方式固定于第二区域12b),如此即可让第二固定件160以磁吸方式可分离地固定于第二区域12b。
板块组140包含多个板块(图中的板块组140包含第一板块142、第二板块144外,还具有第三板块146以及第四板块148)。这些板块可折叠地相互连接。
板块组140的第一板块142沿着一第一折线L1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一固定件120,第二板块144沿着一第二折线L2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一板块142。
一实施例中,第一板块142具有一第一缺口1422。第二板块144具有一第二缺口1442。第二缺口1442连通至第一缺口1422,且当第二固定件160 以及板块组140覆盖于底面12时,第一缺口1422以及第二缺口1442对应于通气孔区域12c。
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缺口1422朝向第二缺口1442,且第一缺口1422以及第二缺口1442整体构成一矩型开口,对应于通气孔区域12c。不过亦不限于此。依据通气孔的配置范围,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缺口1422 以及第二缺口1442亦可以构成圆形或是其他形状的开口。
第二固定件160沿着一第三折线L3可折叠地连接于板块组140。
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在靠近前缘以及后缘处可分别设置脚垫12d,12e。脚垫12d,12e可呈现长条状。折叠式支架100 设置于此二脚垫12d,12e之间,且折叠式支架100摊平时的厚度会大致相同于脚垫12d,12e厚度。
请参考图1,第一固定件120、第二固定件160、以及板块组140的各个板块均呈现方形,板块的长度大致相同,且第一折线L1、第二折线L2以及第三折线L3互相平行。如此,由第二固定件160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支架100朝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翻转,即可形成三角柱状支撑结构。
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配合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尺寸,板块组140 除了第一板块142以及第二板块144之外,还具有一第三板块146以及一第四板块148,依序连接至第二板块144远离第一板块142的一侧。第三板块 146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二板块144,第四板块148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三板块146,且第四板块148可折叠地连接第二固定件160。第三板块146以及第四板块148不具有缺口,以提升结构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板块组140使用的板块数量以及各个板块的宽度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一实施例中,若是通气孔区域12c的位置较为靠近电子装置10的后侧,板块组140中具有第一缺口1422的第一板块142可直接连接第一固定件 120。不过亦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是通气孔区域12c的位置较为靠近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的中间位置,亦可在第一板块142与第一固定件 120之间设置其他板块。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此折叠式支架100包括一包覆层180,延伸覆盖于第一固定件120、板块组140的各个板块以及第二固定件160。此外,包覆层180在对应于第一缺口1422以及第二缺口1442处具有一开口182,避免遮蔽电子装置10的通气孔区域12c。
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20与板块组140间、板块组140的各个板块间、板块组与第二固定件160间可分别设置转轴结构,使第一固定件120、板块组140的各个板块以及第二固定件160可折叠地互相连接。
图3A至图3C显示图1的折叠式支架在平板支撑模式下的操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支架100处于收纳模式时,第一固定件120连接至第一区域12a,第二固定件160连接至第二区域12b,板块组140的各个板块覆盖于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此时,通气孔区域12c会通过这些板块暴露出来。
要将折叠式支架100使用于平板支撑模式时,请参考图3B,首先将折叠式支架100的第二固定件160以及板块组140由第二固定件160朝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翻转到适当的位置,并以磁吸方式固定,而形成一三角柱状支撑结构。如图中所示,此折叠式支架100的第二固定件160以及第四板块148以及第三板块146朝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依序翻转而形成此三角柱状支撑结构。
接下来,如图3C中箭头方向所示,将电子装置10的屏幕13翻转放置于三角柱状支撑结构上。如此,即可在电子装置10处于平板模式下抬升屏幕13的倾斜角度,以利于使用者进行操作。
一实施例中,板块组140中的第三板块146的宽度相同于第四板块148,但小于第二板块144,以提供三角柱状支撑结构的结构稳固。
图4A至图4B显示图1的折叠式支架100在第一种抬升模式下的操作过程。
要将折叠式支架100使用于第一种抬升模式时,如图4A中所示,首先将折叠式支架100由第二固定件160朝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翻转到适当的位置,并以磁吸方式固定,而形成一三角柱状支撑结构。
如图中所示,折叠式支架100的第二固定件160以及板块组140中的第四板块148、第三板块146、第二板块144以及第一板块142朝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依序翻转而形成此三角柱状支撑结构。此使用模式下折叠出的三角柱状支撑结构的位置会较为靠近第一区域12a,也就是较为靠近电子装置10在屏幕13打开的情况下的重心位置。
随后,如图4B所示,将电子装置10翻正并打开屏幕13。此时,三角柱状支撑结构即可抬升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的第一区域12a,进而抬升电子装置10的屏幕侧的高度,以改善使用者打字角度,同时提升电子装置10 的散热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种抬升模式下,三角柱状支撑结构的其中一个侧面(即第二板块144)抵住置放面(例如桌面),而抬升电子装置10 的屏幕侧的高度。
图5A至图5B显示图1的折叠式支架在第二种抬升模式下的操作过程。
要将折叠式支架100使用于第二种抬升模式时,如图5A所示,首先将折叠式支架100由第二固定件160朝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翻转到适当的位置,并以磁吸方式固定,而形成一三角柱状支撑结构。
如图5A中所示,折叠式支架100的第二固定件160以及板块组140中的第四板块148、第三板块146、第二板块144以及第一板块142朝向第一固定件120的方向依序翻转,而形成三角柱状支撑结构抵靠至第一固定件 120。此使用模式下折叠出的三角柱状支撑结构的尺寸大致相同于图4B所示在第一种抬升模式下折叠出的三角柱状支撑结构。
随后,如图5B所示,将电子装置10翻正并打开屏幕13。此时,三角柱状支撑结构即可抬升电子装置10的屏幕侧的高度,以改善使用者打字角度,同时提升电子装置10的散热效率。
不同于图4B所示的第一种抬升模式,在第二种抬升模式下,三角柱状支撑结构的位置较靠近电子装置10的屏幕侧,三角柱状支撑结构是以其中一个侧边(即第一板块142以及第二板块144间的折线处)抵住置放面。
图6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式支架200安装于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折叠式支架200具有二个支架模块201(图中仅标示其中之一),设置于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的左右两侧,避开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 的通气孔区域12c的位置。
各个支架模块201均包含一第一固定件220、一板块组240以及一第二固定件260。其中,第一固定件220用以连接于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的第一区域12a。板块组240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一固定件220,且包含一第一板块242以及一第二板块244。第二板块244可折叠地连接于第一板块242。第二固定件260可折叠地连接于板块组240,且用以可分离地连接于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的第二区域12b。
本实施例的折叠式支架200是将支架模块201设置于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的左右两侧,避开通气孔区域12c的位置,如此,通气孔区域12c即可通过板块组240暴露出来,因而不需在板块组240的第一板块242以及第二板块244上形成缺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支架100,200具有板块组140,240,经折叠后可在电子装置10处于平板模式下抬升屏幕13,以利于使用者进行操作,并可在电子装置10处于一般使用模式下抬高屏幕侧的高度,改善使用者打字角度,同时提升电子装置10的散热效率。此外,板块组140的第一板块142以及第二板块144上可具有缺口,对应于电子装置10的底面12上的通气孔区域12c的位置,避免板块组140在收纳模式下遮蔽通气孔区域12c 而影响电子装置10的散热效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折叠式支架,用于电子装置,上述电子装置具有底面,上述底面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通气孔区域,其中上述通气孔区域位于上述第一区域与上述第二区域之间,其特征是,上述折叠式支架包含:
第一固定件,连接于上述第一区域;
第二固定件,可拆地连接于上述第二区域;以及
板块组,位于上述第一固定件及上述第二固定件之间,且包含多个板块,上述这些板块可折叠地相互连接;
其中,当上述第二固定件以及上述这些板块覆盖于上述底面时,上述通气孔区域通过上述这些板块暴露出来;
其中,当上述第二固定件以及上述这些板块朝向上述第一固定件折叠时,上述第一区域被抬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固定件以贴合或是磁吸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一固定件或上述第二固定件呈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二固定件以磁吸方式可分离地连接于上述第一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这些板块包含第一板块以及第二板块,上述第一板块具有第一缺口,上述第二板块具有第二缺口,上述第二缺口连通至上述第一缺口,且当上述第二固定件以及上述这些板块覆盖于上述底面时,上述第一缺口以及上述第二缺口对应于上述通气孔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板块组沿着第一折线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件,上述第一板块沿着第二折线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板块,上述第二固定件沿着第三折线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板块组,上述第一折线、上述第二折线以及上述第三折线互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还包括包覆层,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件、上述板块组以及上述第二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还包括包覆层,连接于上述第一固定件、上述板块组以及上述第二固定件,上述包覆层在对应于上述第一缺口以及上述第二缺口处具有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这些板块还包含第三板块以及第四板块,上述第三板块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板块,上述第四板块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三板块,上述第二固定件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四板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三板块的宽度相同于上述第四板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三板块的宽度小于上述第二板块。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板块组还包含第三板块,上述第三板块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二板块,上述第二固定件可折叠地连接于上述第三板块。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支架,其特征是,其中,上述第二板块或是上述第一板块内设磁铁。
CN202221038218.2U 2022-04-29 2022-04-29 折叠式支架 Active CN218000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8218.2U CN218000877U (zh) 2022-04-29 2022-04-29 折叠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8218.2U CN218000877U (zh) 2022-04-29 2022-04-29 折叠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0877U true CN218000877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8218.2U Active CN218000877U (zh) 2022-04-29 2022-04-29 折叠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0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40849B1 (en) Portable comput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stand
US7453528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N103186181B (zh) 终端设备
JP2017022177A (ja) スタンド機構、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540400B2 (en) Display device
CN216119296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995926A (zh) 电脑机箱及其上的硬盘托架
CN218000877U (zh) 折叠式支架
WO2022183893A1 (zh) 屏幕模组、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US8947602B2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3066862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M631166U (zh) 折疊式支架
CN202176894U (zh) 用于外接设备的安装支架及其电子设备
CN109890158B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112421A2 (en) Display screen support mechanism
US20240115039A1 (en) Supporting assembly and supporting frame thereof
CN216057122U (zh) 支架装置
CN215445876U (zh) 移动终端设备的折叠支架
CN214623482U (zh) 一种具有便于安装版型的便携式主板
CN213990712U (zh) 电子装置
CN216487066U (zh) 显示设备支撑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14606782U (zh) 现代教学用大幅面黑板
CN219894987U (zh) 一种多媒体教学数位讲桌
CN212515554U (zh) 一种便携式一体机
CN209895223U (zh) 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