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431U -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431U
CN217994431U CN202222255690.8U CN202222255690U CN217994431U CN 217994431 U CN217994431 U CN 217994431U CN 202222255690 U CN202222255690 U CN 202222255690U CN 217994431 U CN217994431 U CN 217994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frame
axle bridge
axle
trac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56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逢春
杨晨光
陈海乾
李伟健
谷英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56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机构,包括:轴桥、导向框、旋转架和牵引杆,所述轴桥的两端安装有走行轮;所述导向框与所述轴桥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框上安装有导向轮;所述旋转架与所述轴桥枢转连接;所述牵引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架铰接相连,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为车体牵引端。该牵引机构设置了能相对轴桥旋转的旋转架,使车辆在转向时牵引力和制动力只沿着纵向传递,保证了车身的稳定,走行轮、导向框与轴桥直接连接,简化了牵引机构。

Description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牵引机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导向框与轴桥之间通过一个回转支撑连接,并且导向框与走行轮之间由转向机构连接,结构复杂、车辆易晃动;现有车辆走行轮与轴桥之间设有主销,主销具有内倾角,角度设置不合理会使车轮异常磨损;现有车辆牵引杆直接连接在车体与轴桥之间,传递牵引和制动力,牵引杆不能一直与车体方向平行,牵引力和制动力不能保证只沿纵向传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牵引机构,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牵引机构的轨道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包括轴桥、导向框、旋转架、牵引杆,所述轴桥的两端安装有走行轮,所述走行轮能绕其安装轴线相对于所述轴桥旋转;所述导向框与所述轴桥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框上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能绕其安装轴线相对于所述导向框旋转;所述旋转架与所述轴桥枢转连接;所述牵引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架铰接相连,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为车体牵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与轨道车辆,设置了能相对轴桥旋转的旋转架,当车辆转向时,保证牵引杆一直与车体方向平行,保证了牵引力和制动力只沿纵向传递,减少车辆晃动。走行轮、导向框与轴桥直接连接,简化了牵引机构的结构,便于后期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架与所述轴桥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设有横向减振器,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架铰接相连,所述横向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外侧的所述轴桥铰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架与所述轴桥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垂向减振器,所述垂向减振器位于对应的所述走行轮的内侧,且所述垂向减振器的下端与所述轴桥铰接相连,所述垂向减振器的上端为车体连接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架与所述轴桥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对应的所述走行轮的内侧,且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轴桥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为车体支撑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桥包括轴桥本体和中间扩大部,所述中间扩大部与所述轴桥本体相连接,所述旋转架与所述中间扩大部枢转连接,所述弹簧和所述垂向减振器均与所述轴桥本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架包括旋转架本体和位于所述旋转架本体上下两端的旋转架支臂,上下两端的所述旋转架支臂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旋转架本体相连接,上下两端的所述旋转架支臂与所述轴桥均通过旋转销枢转连接,且上下两端的所述旋转销同轴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架本体为工字型且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连接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臂的两端均设有牵引杆安装部,所述连接臂的横向一侧设有第一减振器安装部,所述连接臂的横向另一侧设有第二减振器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架位于所述轴桥的纵向一侧,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轴桥的背离所述旋转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的所述横向减振器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线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轮的安装轴线与所述走行轮的安装轴线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框为四边形框,所述导向框的四个角处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导向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牵引杆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牵引杆呈方形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是空气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的牵引机构,所述车体牵引端与所述车体铰接相连。
所述轨道车辆在上述的牵引机构的作用下保证了牵引力和制动力只沿纵向传递,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少了车身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轴桥和旋转架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旋转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与轨道车辆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与轨道车辆在另一方向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转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轴桥1、走行轮11、垂向减振器12、弹簧13、弹簧安装座131、轴桥本体14、中间扩大部15、导向框2、导向轮21、旋转架3、旋转销30、第一横向减振器31、第二横向减振器32、旋转架支臂34、第一支臂35、第二支臂36、连接臂37、第一减振器安装部38、第二减振器安装部39、第一牵引杆41、第二牵引杆42、第三牵引杆43、第四牵引杆44、车体牵引端45、牵引杆安装部46、驱动装置5、车体6、轨道梁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与轨道车辆。
参照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机构可以包括轴桥1、导向框2、旋转架3、多根牵引杆。
其中,轴桥1的两端安装有走行轮11,如图1所示,走行轮11安装在轴桥1的左右两端,在将牵引机构应用于轨道车辆时,走行轮11位于轨道梁7上方,可以沿着轨道梁7滚动。
导向框2与轴桥1固定连接,可选地,导向框与轴桥可以通过焊接、紧固件连接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导向框2上安装有导向轮21,导向框2的形状与轨道梁7的形状相适应,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框2位于轴桥1的下方,导向框2为四边形框,导向框2的四个角处均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21,参照图1-图2所示,导向框2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一个导向轮21,导向轮21位于导向框2的下方,在轨道车辆沿轨道梁7运行时,导向轮21能够沿着轨道梁7的内侧移动,从而为轨道车辆进行导向。
旋转架3与轴桥1枢转连接,可选地,参照图1-图5所示,旋转架3与轴桥1通过旋转销30连接,旋转架3可相对于轴桥1转动,且旋转架3的枢转轴线与旋转销30的轴线共线。可选地,枢转轴线竖直设置。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旋转架3的上端和下端均与轴桥1枢转连接,使旋转架3的旋转更加平稳,在一些未显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旋转架3的一端与轴桥1连接。
旋转架3与轴桥1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设有横向减振器,换言之,旋转架3的横向两侧设有横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的一端与旋转架3铰接相连,横向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外侧的轴桥1铰接相连。如图1所示,旋转架3的左侧设有第一横向减振器31,旋转架3的右侧设有第二横向减振器32,第一横向减振器31和第二横向减振器32可随着旋转架3的转动而收缩或者伸长,可减少轨道车辆转弯时产生的晃动,使得轨道车辆的行驶更稳定。例如,当旋转架3向左转动时,第一横向减振器31被压缩,第二横向减振器32被拉伸。
牵引杆的一端与旋转架3铰接相连,牵引杆的另一端为车体牵引端45,在将牵引机构应用于轨道车辆时,车体牵引端45适于与轨道车辆的车体6相连接,牵引杆的数量可以根据轨道车辆的牵引需求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杆的数量可以仅为一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牵引杆的数量为多根,例如图1-图3所示,牵引杆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牵引杆呈方形布置,具体而言,四根牵引杆为第一牵引杆41、第二牵引杆42、第三牵引杆43、第四牵引杆44,第一牵引杆41、第二牵引杆42、第三牵引杆43、第四牵引杆44分别位于旋转架3的四个角,沿着轴桥1的中心上下左右对称设置,牵引杆一端与旋转架铰接,另一端为车体牵引端45,车体牵引端45与轨道车辆的车体6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当轨道车辆进入弯道时,由于导向框2、轴桥1、走行轮11均为刚性结合,会一起沿着轨道梁7方向发生偏转。此时由于旋转架3与轴桥1之间通过旋转销30连接,旋转架3可以自由旋转。旋转架3与轨道车辆的车体6之间依次通过第一牵引杆41、第二牵引杆42、第三牵引杆43、第四牵引杆44连接。为了保持牵引杆与车体6平行角度不变,则旋转架3向轴桥1的左端转动,此时第一横向减振器31压缩,第二横向减振器32拉伸,横向减振器可以抑制过多的晃动,保持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机构可以保证四根牵引杆一直与车体6方向平行,保证牵引力和制动力只沿纵向传递。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机构将导向框2直接固定连接在轴桥1上,取消了回转支撑、转向连杆、转向悬臂等结构,走行轮11与轴桥1直接连接,取消了节差、主销等结构,大大降低了牵引机构的重量,并且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后期维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机构,导向框2、走行轮11与轴桥1直接固定连接,简化了牵引机构的结构组成,通过设置旋转架3、横向减振器和牵引杆,使得轨道车辆在转向时,保持牵引杆一直与车体6平行,保证了牵引力和制动力只沿着纵向传递,使轨道车辆运行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6所示,旋转架3与轴桥1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垂向减振器12,在一些示例中,轴桥1的两端均设有垂向减振器12,垂向减振器12位于对应的走行轮11的内侧,且垂向减振器12的下端与轴桥1铰接相连,垂向减振器12的上端为车体连接端,在将牵引机构应用于轨道车辆时,车体连接端适于与轨道车辆的车体6相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2所示,垂向减振器12位于轴桥1的左右两端且安装在轴桥1背离旋转架3的一侧,两个垂向减振器12位于两个走行轮11之间,且两个垂向减振器12沿着轴桥1的径向对称面对称设置。垂向减振器12的下端与轴桥1铰接,便于垂向减振器12的安装和更换。垂向减振器12的上端为车体连接端,垂向减振器12的上端连接车体6,起支撑的作用,减少轨道车辆转向时的晃动,也可以对车体6的垂向运动进行减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架3与轴桥1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垂向减振器12,在一些示例中,轴桥1的两端均设有弹簧13,弹簧13位于对应的走行轮11的内侧,且弹簧13的下端与轴桥1固定连接,弹簧13的上端为车体支撑端。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3所示,轴桥1的上表面设有弹簧安装座131,弹簧13的下端安装在弹簧安装座131上,弹簧安装座131沿着轴桥1的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弹簧13的上端为车体支撑端,在将牵引机构应用于轨道车辆时,车体支撑端用于支撑车体6,减少轨道车辆转向时的晃动,使轨道车辆的运行更稳定,也可以对车体6的垂向运动进行缓冲。
可选地,弹簧13是空气弹簧或压缩弹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牵引机构同时设置两个弹簧13和两个垂向减振器12,弹簧13位于轴桥1的左右两侧并沿轴桥1的径向对称面对称设置,垂向减振器12位于轴桥1的后侧并沿轴桥1的径向对称面对称设置,换言之,垂向减振器12位于弹簧13的后侧,弹簧13和减振器均位于两个走行轮11之间。弹簧13与垂向减振器12共同支撑轨道车辆,减少轨道车辆的晃动。弹簧13与垂向减振器12被压缩后的高度仍高于走行轮11的高度,防止轨道车辆与走行轮11发生干涉,影响走行轮11的滚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示,轴桥1包括轴桥本体14和中间扩大部15,中间扩大部15与轴桥本体14相连接。可选的,中间扩大部15位于轴桥1中间,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图3所示,中间扩大部15为沿着轴桥1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圆形凸起,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的凸起结构。旋转架3与中间扩大部15枢转连接,弹簧13和垂向减振器12均与轴桥本体14相连,具体而言,弹簧13与轴桥本体14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如图3中的弹簧安装座131)实现间接连接,类似地,垂向减振器12与轴桥本体14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如图2中的“L”支架)实现间接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旋转架3的上下两端与中间扩大部15通过旋转销30连接,旋转架3可向轴桥本体14的左右两端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旋转架3包括旋转架本体和位于旋转架本体上下两端的旋转架支臂34,上下两端的旋转架支臂34相对设置且均与旋转架本体相连接,上下两端的旋转架支臂34与轴桥1均通过旋转销30枢转连接,且上下两端的旋转销30同轴布置。在一些示例中,旋转架支臂34与旋转架本体垂直连接,上端的旋转架支臂34与轴桥1的中间扩大部15顶部通过上旋转销枢转连接,下端的旋转架支臂34与轴桥1的中间扩大部15底部通过下旋转销枢转连接,上旋转销与下旋转销同轴布置,上旋转销与下旋转销之间避开中间扩大部15,旋转架3可以绕旋转销30的轴线发生转动。当轨道车辆转弯时,为了使牵引杆保持与轨道车辆的车体6平行,旋转架支臂34可相对于轴桥1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旋转架本体为工字形且包括第一支臂35、第二支臂36以及连接臂37,连接臂37连接第一支臂35和第二支臂36,第一支臂35的两端和第二支臂36的两端均设有牵引杆安装部46,牵引杆安装部46用于安装多根牵引杆。可选地,连接臂37连接在第一支臂35和第二支臂36的中心,第一支臂35和第二支臂36的两端共设置四个牵引杆安装部46,四个牵引杆安装部46围着连接臂37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牵引杆41、第二牵引杆42与第一支臂35垂直连接,第三牵引杆43、第四牵引杆44与第二支臂36垂直连接。当轨道车辆转向时,为了使牵引杆保持与轨道车辆的车体6平行,旋转架支臂34转动,进而带动牵引杆摆动,使牵引杆与轨道车辆保持平行状态。连接臂37的横向一侧设有第一减振器安装部38,连接臂37的横向另一侧设有第二减振器安装部39。可选地,第一减振器安装部38、第二减振器安装部39位于连接臂37的中间位置,第一横向减振器31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减振器安装部38,第二横向减振器32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减振器安装部39,第一横向减振器31和第二横向减振器32沿着连接臂37对称设置,当旋转架3与轴桥1之间发生转动,此时位于连接臂37一侧的横向减振器拉伸,另一侧的横向减振器压缩,使牵引杆保持与轨道车辆的车体6平行,也可以抑制车体6过多的晃动,保持稳定性。该结构可以保证牵引杆一直与车体6方向平行,保证牵引力和制动力只沿纵向传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5-图7所示,旋转架3位于轴桥1的纵向一侧,牵引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设置在轴桥1的背离旋转架3的一侧。在图1中,旋转架3位于轴桥1的前侧,驱动装置5位于轴桥1的后侧,避免驱动装置5的安装与旋转架3的安装发生干涉,使牵引机构的结构更紧凑。驱动装置5为牵引机构提供动力,可选地,驱动装置5为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旋转架3与轴桥1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的横向减振器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线对称布置,使轨道车辆转弯时晃动更少,行驶更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5、图7所示,走行轮11能绕其安装轴线相对于轴桥1旋转,导向轮21能绕其安装轴线相对于导向框2旋转,引导轨道车辆沿着轨道梁7行驶,轴桥1与导向框2垂直,导向轮21的安装轴线与走行轮11的安装轴线垂直,走行轮11与导向轮21同步旋转,使轨道车辆的行驶更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车体6以及上述的牵引机构,车体牵引端45与车体6铰接相连,牵引机构中的弹簧13的车体支撑端与车体6连接,牵引机构中的垂向减振器12的车体连接端也与车体6连接。牵引机构中牵引杆与车体6保持平行,保证了牵引力和制动力只沿纵向传递,减少了轨道车辆的晃动,牵引机构的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桥(1),所述轴桥(1)的两端安装有走行轮(11),所述走行轮(11)能绕其安装轴线相对于所述轴桥(1)旋转;
导向框(2),所述导向框(2)与所述轴桥(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框(2)上安装有导向轮(21),所述导向轮(21)能绕其安装轴线相对于所述导向框(2)旋转;
旋转架(3),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轴桥(1)枢转连接;
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架(3)铰接相连,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为车体牵引端(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轴桥(1)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设有横向减振器,所述横向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架(3)铰接相连,所述横向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外侧的所述轴桥(1)铰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轴桥(1)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垂向减振器(12),所述垂向减振器(12)位于对应的所述走行轮(11)的内侧,且所述垂向减振器(12)的下端与所述轴桥(1)铰接相连,所述垂向减振器(12)的上端为车体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轴桥(1)的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位于对应的所述走行轮(11)的内侧,且所述弹簧(13)的下端与所述轴桥(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3)的上端为车体支撑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桥(1)包括轴桥本体(14)和中间扩大部(15),所述中间扩大部(15)与所述轴桥本体(14)相连接,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中间扩大部(15)枢转连接,所述弹簧(13)和所述垂向减振器(12)均与所述轴桥本体(1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包括旋转架本体和位于所述旋转架本体上下两端的旋转架支臂(34),上下两端的所述旋转架支臂(34)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旋转架本体相连接,上下两端的所述旋转架支臂(34)与所述轴桥(1)均通过旋转销(30)枢转连接,且上下两端的所述旋转销(30)同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本体为工字型且包括第一支臂(35)、第二支臂(36)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臂(35)和第二支臂(36)的连接臂(37),所述第一支臂(35)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支臂(36)的两端均设有牵引杆安装部(46),所述连接臂(37)的横向一侧设有第一减振器安装部(38),所述连接臂(37)的横向另一侧设有第二减振器安装部(3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3)位于所述轴桥(1)的纵向一侧,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轴桥(1)的背离所述旋转架(3)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线的横向两侧的所述横向减振器相对于所述枢转轴线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21)的安装轴线与所述走行轮(11)的安装轴线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框(2)为四边形框,所述导向框(2)的四个角处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导向轮(2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牵引杆呈方形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是空气弹簧。
14.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6)以及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机构,所述车体牵引端(45)与所述车体(6)铰接相连。
CN202222255690.8U 2022-08-25 2022-08-25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Active CN217994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5690.8U CN21799443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5690.8U CN21799443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431U true CN217994431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5690.8U Active CN217994431U (zh) 2022-08-25 2022-08-25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0370B (zh) 一种转向架与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WO2018054006A1 (zh) 牵引机构、转向架总成和跨座式单轨车辆
US5372073A (en) Truck for low-platform cars
JPH06504508A (ja) 下降フレーム型レール車両の走行装置
RU2203818C2 (ru) Ходовая часть поворотной тележки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WO2018054004A1 (zh) 牵引机构、转向架总成和跨座式单轨车辆
CN111661094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牵引悬挂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09017985B (zh) 一种用于越野车的车轮转向联动机构
US5638757A (en) Rail vehicle and truck for such a vehicle
CN217994431U (zh) 牵引机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KR100389674B1 (ko) 두 개의 관절을 갖는 유연 대차
PL195629B1 (pl) Wózek zwrotny
US3830166A (en) Motorized swivel truck for rail vehicles, especially streetcars
PL164166B1 (pl) Podwozie do pojazdów szynowych z kierowanymi pojedynczymi zespolami jezdnymi PL PL PL
CN210454375U (zh) 一种轮毂电机用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13008553U (zh) 一种前轮悬挂转向结构及摩托车
CN113978198A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用导向装置
JP2694202B2 (ja) 後輪懸架機構
CN114056021A (zh) 半独立悬架系统及起重机
JP4142760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JP3604668B2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JPH0321380B2 (zh)
JP4656738B2 (ja) 鉄道車両用1軸台車
CN113968256A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KR100389673B1 (ko) 한 개의 관절을 갖는 유연 대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