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234U - 一种扶手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扶手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234U
CN217994234U CN202222023628.6U CN202222023628U CN217994234U CN 217994234 U CN217994234 U CN 217994234U CN 202222023628 U CN202222023628 U CN 202222023628U CN 217994234 U CN217994234 U CN 217994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bracket
armrest
groove
structur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236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永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236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扶手及车辆。扶手包括:扶手,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置终端设备;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架的第一端可绕第一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容纳槽内;当支架的第一端相对扶手旋转,支架的第二端可伸出或收入容纳槽;万向结构,可绕第二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支架的第二端;安装板,用于安装终端设备;安装板与万向结构滑动连接。不需要使用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被收纳入槽中;需要使用时,通过操作支架与万向结构使终端设备移动至使用者想要的位置,进而在保证隐蔽性强、不影响客户的乘车体验的情况下实现终端设备多空间多位置的变动。

Description

一种扶手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扶手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对汽车的要求逐渐升高,不仅限于对汽车本身性能的要求,对于汽车内外饰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如车载投影仪等。人们希望车载投影仪的使用能够更加自由多变,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车载投影仪主要都是设置于固定的位置,投影到固定的区域,如利用车辆后排座位的中间头枕,将其改装成支架,固定投影到大屏幕上。这限制了客户的需求,当需要投影仪投影到车内的不同位置时,现有技术中的车载投影仪往往很难实现需求。因此,如何在保证隐蔽性强、不影响客户的乘车体验的情况下实现车载投影仪多空间多位置的变动,仍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扶手及车辆,在保证客户的乘坐舒适性,不影响扶手使用的条件下,能够实现车载投影仪多空间多位置的变动,保证其隐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扶手,包括:
扶手本体,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置终端设备;
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可绕第一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支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扶手本体旋转,所述支架的第二端可伸出或收入所述容纳槽;
万向结构,可绕第二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
安装板,用于安装终端设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万向结构滑动连接。
当无需使用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安装板、万向结构与支架都可以被收纳入扶手本体的容纳槽中,使用者可以正常使用扶手。当需要使用终端设备时,可以通过调整支架来调整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而使终端设备伸出容纳槽,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万向结构来调整终端设备的朝向,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旋转杆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两端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
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
所述第二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万向结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共线。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万向结构,且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
可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旋转轴。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滑槽,所述万向结构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万向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
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结构件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结构件朝向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一侧设置有万向球,所述第二结构件朝向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一侧设置有万向孔,所述万向球与所述万向孔球面配合。
可选地,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空间槽与第二空间槽,所述第一空间槽与所述第二空间槽相连通;
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空间槽连通,所述支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空间槽内。
可选地,所述车体内设置有所述的扶手,所述终端设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可选地,所述扶手内还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扶手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中支架与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被收纳时的扶手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伸出容纳槽时的一种扶手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伸出容纳槽时的一种扶手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中万向结构与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旋转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扶手本体;11-容纳槽;111-第一空间槽;112-第二空间槽;2-支架;
21-第一旋转轴;22-第二旋转轴;23-旋转杆;3-万向结构;31-第一结构件;
310-万向球;32-第二结构件;320-万向孔;4-安装板;41-滑槽;
5-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扶手包括扶手本体1、支架2、万向结构3以及安装板4。在扶手本体1处于展开状态,乘客可以将手臂搭放在扶手上。扶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扶手本体1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扶手本体1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以车辆为参考,扶手本体1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长度方向,扶手本体1的宽度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扶手本体1的高度方向为车辆的高度方向。第一轴线平行于扶手本体1的宽度方向。
其中扶手本体1上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11,容纳槽11用于容置终端设备5。容纳槽11的开口至少包括位于扶手本体1顶部的部分和位于扶手本体1前端的部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5采用投影仪以作示例。若需要使用终端设备5,则调节终端设备5的位置由容纳槽11内伸出。若不需要使用终端设备5,则可以将终端设备5放置于容纳槽11中,仍不影响扶手本体1的使用。具体地,容纳槽11的深度方向为Z方向,沿XY方向设置开口,同时在扶手本体1的外侧面,沿Z方向同样设有开口。
其中,容纳槽11可以设置于用扶手本体1的弹簧骨架与泡棉之间,保证不影响到扶手本体1的正常使用。结合图2所示,支架2的第一端可绕第一轴线M转动地安装于容纳槽11内,第一轴线M平行于扶手本体1的水平面。随着支架2第一端转动状态的改变,支架2第二端绕第一轴线M摆动,使得支架2的第二端可伸出或收入容纳槽11。万向结构3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2的第二端。安装板4用于安装终端设备5,且万向结构3相对安装板4可滑动连接。
为了方便收纳,可以在容纳槽11的开口处设置一可开合的盖板,该盖板可以覆盖容纳槽11的开口也可以露出容纳槽11的开口。当终端设备5不被使用时,容纳槽11内的支架2处于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5可以完全被收纳入容纳槽11内而不露出,不影响扶手本体1的正常使用。可以用盖板封堵容纳槽11的开口,扶手本体1可以正常使用。当盖板打开时,容纳槽11的开口露出,可以将收纳于容纳槽11的终端设备5移出。
当终端设备5需要被使用时,扶手本体1处于展开状态,驱使支架2的第一端绕第一轴线M转动,使支架2的第二端伸出容纳槽11,也就可以将终端设备5移出到指定位置,如图1中的A1位置或A2位置。应当理解,终端设备5的位置并不限于这两个位置,此处仅作举例示范。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节万向结构3调节终端设备5相对支架的角度以及方位。此外,万向结构3与安装板4滑动配合,可以调节终端设备5沿扶手本体1的宽度方向,也就是Y方向的位置。以四座小轿车后排座椅为例,调整安装板4相对万向结构3滑动,可以满足后排座椅不同位置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容纳槽11包括第一空间槽111与第二空间槽112,第一空间槽111与第二空间槽112相连通,其中容纳槽11的开口与第一空间槽111连通,当终端设备5收纳于容纳槽11内时,终端设备5具体位于第一空间槽111,支架2位于第二空间槽112内。当支架2旋转至终端设备5伸出容纳槽11,而支架2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二空间槽112内,部分支架2的另一端进入第一空间槽111或开口外。相对应地,第一空间槽111位于第二空间槽112的顶部,且第一空间槽111应略大于第二空间槽112,为了适应终端设备5的尺寸,第一空间槽111的形状与空间大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如图3至图5所示,图3至图5分别为终端设备5位于不同位置时的结构示例。支架2包括第一旋转轴21、旋转杆23以及第二旋转轴22,第一旋转轴21设置于支架2与容纳槽11的连接处,第二旋转轴22设置于万向结构3处,旋转杆23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轴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旋转轴22连接。也就是说,在使用支架2时,支架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可以发生转动。支架2通过第一旋转轴21相对容纳槽11的转动实现旋转杆23的摆动,进而实现对旋转杆23的位置控制,从而调整支架2第二端的位置。当支架2的第二端到达指定位置后,还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调整,也就是通过第二旋转轴22的转动控制万向结构3与安装板4的方向。
第一旋转轴21仅能带动旋转杆23绕第一轴线M方向转动,第二旋转轴22仅能带动万向结构3与安装板4绕第二轴线N转动,若需要终端设备5转向其他方向,则需要通过万向结构3来实现。其中第一旋转轴21的轴心线与第一轴线M共线,第二旋转轴22的轴心线与第二轴线N共线,且第一轴线M与第二轴线N平行。此时,对终端设备5的角度与方位的调整通过万向结构3和安装板4调节。
进一步地,扶手本体1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置于容纳槽11内,且其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一旋转轴21。通过启动控制第一电机,可以控制第一旋转轴21的旋转速率以及旋转角度,也就可以调整支架2相对扶手本体1旋转的速度和角度。扶手本体1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于旋转杆23,其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旋转轴22。通过控制第二电机,可以控制第二旋转轴22的旋转速率以及旋转角度,也就可以调整万向结构3相对支架2旋转的速度和角度。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设置用于控制第一旋转轴21的第一电机,同时设置用于控制第二旋转轴22的第二电机。从而对第一旋转轴21与第二旋转轴22进行精确的旋转控制,进一步精准控制终端设备5的旋转与位移。也可以仅设置用于控制第一旋转轴21的第一电机,从而对第一旋转轴21进行精确的旋转控制,以实现支架2相对扶手本体1的精确旋转控制。或者,也可以仅设置用于控制第二旋转轴22的第二电机。
具体地,如图6所示,安装板4设置有滑槽41,万向结构3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滑槽41滑动配合。安装板4可相对万向结构3滑动,举例说明,若支架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使用者对终端设备5的位置设置不满意,如过于偏左或偏右,可以通过滑槽41沿Y方向移动安装板,进而使安装板4上的终端设备5达到目标位置,呈现需要的效果。
具体地,万向结构3包括第一结构件31和第二结构件32,第一结构件31与支架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结构件32与安装板4滑动连接。其中第二结构件32可以是滑块,且第一结构件31朝向第二结构件32的一侧设置有万向球310,第二结构件32设置有万向孔320,万向球310与万向孔320球面配合。由于万向球310与万向孔320之间可以实现相对转动且自由度较大,因此与第二结构件32连接的安装板4也就可以相对于第一结构件31转动,进而实现使终端设备5的多角度位置变换。在使用时,由于对部分终端设备5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因此通过万向球310与万向孔320的配合,实现第一结构件31与第二结构件32之间的万向转动,进而调整与第二结构件32连接的安装板4转向任意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终端设备5,车体内设置有上述扶手本体1,且终端设备5安装于安装板4上。终端设备5的类型不限,本申请中采用投影仪以作示例。当投影仪未被使用时,投影仪被隐藏在容纳槽11内,不影响扶手本体1正常的使用功能以及美观性。当使用投影仪时,可以通过支架2与扶手本体1的旋转实现投影仪多空间多位置的变动,再对万向结构3进行调整,进而可以随心所欲地投影到任意位置。同时,可以通过各个旋转部位的电机来进行更加精准的远程控制。
此外,还可以在扶手本体1内设置一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的结构形式不限,用于实现扶手本体1相对车辆的旋转。且旋转机构设置于扶手远离容纳槽11的一端,旋转机构绕第一轴线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扶手绕第一轴线的转动,使扶手可以转动至所需位置。如图7所示,应当理解,图中并未标出旋转机构,仅由扶手本体1的位置变化做示例,如从B1至B2。当无需使用扶手本体1时,扶手本体1也可以垂直于第一轴线,进而不影响座椅空间。当使用扶手本体1时,可以根据使用者自身的习惯以及对终端设备5的需求,调整扶手本体1至一定位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本体,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置终端设备;
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可绕第一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当所述支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扶手本体旋转,所述支架的第二端可伸出或收入所述容纳槽;
万向结构,可绕第二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
安装板,用于安装终端设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万向结构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旋转杆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杆两端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
所述第一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共线;
所述第二旋转轴可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地安装于所述万向结构,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
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万向结构,且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旋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滑槽,所述万向结构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
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结构件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结构件朝向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一侧设置有万向球,所述第二结构件朝向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一侧设置有万向孔,所述万向球与所述万向孔球面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空间槽与第二空间槽,所述第一空间槽与所述第二空间槽相连通;
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空间槽连通,所述支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空间槽内。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终端设备;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所述终端设备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内还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扶手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
CN202222023628.6U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扶手及车辆 Active CN217994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3628.6U CN217994234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扶手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23628.6U CN217994234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扶手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234U true CN217994234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23628.6U Active CN217994234U (zh) 2022-07-28 2022-07-28 一种扶手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7575A (en) Retracting head up display with fine adjustment of combiner
US6731350B2 (en) Vehicle-mounted display system
JP2009269509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09527409A (ja) 自動車内に取付けるための機器ホルダ
CN110254362B (zh) 一种可调节汽车中控大屏总成
WO2007013741A1 (en) A mechanism for changing relative positions and attitudes of two object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US11970100B2 (en) Table device for a vehicle
CN217994234U (zh) 一种扶手及车辆
JPS5940936A (ja) 隠蔽バイザ
JPH11338375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支持装置
CN116061829A (zh) 车载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载显示设备以及车辆
US8262158B2 (en) Convenience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rear seats
US20090096258A1 (en) Convenience apparatus for automotive rear seats
JP5272506B2 (ja) 自動車用バニティミラー装置
CN113891818A (zh) 用于车辆的台架装置和车辆
JPH0524485A (ja) 車載用デイスプレイの取付構造
JPH08156710A (ja) 車載用表示装置
CN111619322A (zh) 一种可多方向调节的汽车遮阳板结构
JPS62194952A (ja) 折畳式遠隔操作型後視鏡
CN219749610U (zh) 一种车载内饰结构和车辆
JP3176854B2 (ja) 車両用画像表示器の収納装置
JP2005280434A (ja) 車載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20096151U (zh) 一种仪表板中控屏、汽车仪表板及汽车
CN219285938U (zh) 车载显示设备
CN219029293U (zh) 车载显示屏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