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5387U -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5387U
CN217985387U CN202221463680.7U CN202221463680U CN217985387U CN 217985387 U CN217985387 U CN 217985387U CN 202221463680 U CN202221463680 U CN 202221463680U CN 217985387 U CN217985387 U CN 217985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voice coil
magnetic part
loudspeaker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636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士嘉
邓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mo Acou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mo Acou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mo Acou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mo Acou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636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5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5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5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扬声器包括磁性组件、振膜和音圈,磁性组件与振膜间隔设置,音圈与振膜连接,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上设置有第一引线槽,音圈的接线头穿过第一引线槽伸出至第一磁性件的外侧,以使音圈能够与位于第一磁性件外侧区域的供电设备通电,而无需增设开缺垫环供音圈出线,更加节省空间,并且不会影响出声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以及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扬声器位于外壳内。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可以在不影响发声效果的同时做到体积更小,减少了占用外壳内的空间,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尺寸也可以做得更小。

Description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随之而来的人们的需求也开始逐渐提高。根据人们的需求,现在的电子产品开始向着微型、便携的方向发展,扬声器作为重要的声学器件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扬声器为了供其内设置的音圈出线,通常会增加一个开缺的垫环,以使音圈能够通过垫环的缺口出线,增加垫环使得扬声器的尺寸较大,占用空间较大,且工序复杂。如果做的太小就容易影响扬声器的发声效果。但是有些扬声器,例如助听器,如果尺寸做的不够小,无法伸入耳道内,则容易影响助听效果。由上述可知,现有的扬声器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保证不影响发声效果的同时做到体积更小,并且扬声器的装配过程较为繁琐,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无法保证不影响发声效果的同时做到体积更小、扬声器的装配过程较为繁琐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磁性组件、振膜和音圈,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振膜间隔设置,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连接,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存在环形间隙,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有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用于供所述音圈的接线头由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侧伸出至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磁性组件和所述振膜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与所述第二引线槽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引线槽,所述第三引线槽与所述第二引线槽连通,所述音圈的接线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二引线槽和所述第三引线槽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磁性组件还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三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端和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三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二引线槽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引线槽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所述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振膜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以使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保持设定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振膜包括基材和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基材和所述音圈之间,所述加强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材和所述音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音圈与所述磁性组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0.08mm-0.15mm;和/或,
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间隔范围为0.02mm-0.12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音圈由音圈线绕设而成,所述音圈线的直径范围为0.01mm-0.03mm。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扬声器通过在第一磁性件上设置第一引线槽,音圈的接线头可以由第一磁性件的内侧穿过第一引线槽伸出至第一磁性件的外侧,以使音圈能够与位于第一磁性件外侧区域的电源或者其他供电设备通电,从而带动振膜振动发出声音,而无需增设开缺垫环供音圈出线,更加节省空间,并且不会影响出声效果,同时减少了装配开缺垫环的工序,提高了扬声器的装配便捷度,节省了扬声器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以及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可以在不影响发声效果的同时做到体积更小,减少了占用外壳内的空间,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尺寸也可以做得更小,同时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装配便捷度,节省了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磁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磁性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的磁性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10、底壳;111、第二引线槽;112、出音口;120、上盖;130、电路板;131、第三引线槽;
210、第一磁性件;211、第一引线槽;220、第二磁性件;230、第三磁性件;
310、固定部;320、振动部;330、悬边;340、音圈;350、支撑部;360、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磁性组件、振膜和音圈340,磁性组件与振膜间隔设置,音圈340与振膜连接,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210和第二磁性件220,第一磁性件210为环形结构,第二磁性件220位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且第一磁性件210与第二磁性件220之间存在环形间隙,第一磁性件210设置有第一引线槽211,第一引线槽211用于供音圈340的接线头由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伸出至第一磁性件210的外侧。第一磁性件210采用环状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磁通利用率,从而使得扬声器的发声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通过在第一磁性件210上设置第一引线槽211,音圈340的接线头可以由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穿过第一引线槽211伸出至第一磁性件210的外侧,以使音圈340通电,从而带动振膜振动发出声音,而无需增设开缺垫环供音圈340出线,更加节省空间,并且不会影响出声效果,同时减少了装配开缺垫环的工序,提高了扬声器的装配便捷度,节省了扬声器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磁性件210靠近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第二磁性件220靠近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第一磁性件210靠近振膜的一端和第二磁性件220靠近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例如,第一磁性件210靠近振膜的一端为N极,远离振膜的一端为S极;而第二磁性件220靠近振膜的一端为S极,远离振膜的一端为N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磁性件210可以为圆环状、方形环状或者跑道形环状等任意形状。第二磁性件220的形状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环形状相匹配,第二磁性件220的尺寸略小于第一磁性件210内环的尺寸,以使得第二磁性件220能够位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且与第一磁性件210间隔设置。也即,若第一磁性件210的内环形状为圆柱形则第二磁性件220的形状也可以为圆柱形,第二磁性件220的直径略小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环的直径;若第一磁性件210的内环形状为立方体形,则第二磁性件220的形状也为立方体形,且第二磁性件220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略小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环的长度和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音圈340的接线头穿过第一磁性件210后接通电源,电源可以是扬声器的内部电源(例如电池等便携式电源),或者电源也可以是外部电源(例如线缆或者外部供电设备)。电源具体为交流电,音圈340接通交流电后,磁性组件产生的磁场对音圈340产生作用力的方向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使得音圈340能够带动振膜振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扬声器应用在电子设备中,当电子设备中具有用于安装扬声器的槽体或壳时,可将扬声器中包含的各结构均安装在电子设备中用于安装扬声器的槽体或壳内。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扬声器还包括壳体,磁性组件和振膜均安装于壳体内。电源安装在扬声器的壳体的外侧,电源用于与音圈340电连接。设置有壳体的扬声器便于整理移动及安装。
当电源设置于壳体的外侧时,需将音圈340的接线头伸出壳体,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壳体设置有第二引线槽111,第一引线槽211与第二引线槽111连通。音圈340的接线头由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依次穿过第一引线槽211和第二引线槽111后伸出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包括底壳110和上盖120,底壳110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上盖120能够盖合在开口处。振膜和磁性组件位于底壳110的容纳腔内;第二引线槽111设置于底壳110的一侧壁;壳体具有出音口112,当扬声器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扬声器位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内腔中,出音口112与电子设备的外壳形成的内腔以及外壳上的出音孔连通,使得出音口112可通过电子设备的外壳上的出音孔与外界连通,以便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口112传播至外界。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出音口112位于底壳110的其中一侧壁,并且出音口112与第二引线槽111分别位于底壳110的相对两侧。将振膜和磁性组件装于容纳腔后,将上盖120盖合于底壳110的开口,以保护底壳110内的器件,出音口112便于将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播至外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扬声器还包括电路板130,电路板130安装于壳体的外侧,音圈340可以通过电路板130与电源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路板130上设置有第三引线槽131,第三引线槽131与第二引线槽111连通,音圈340的接线头依次穿过第一引线槽211、第二引线槽111和第三引线槽131后与电路板130电连接。电路板130具体可以采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印制电路板),也可以是其他电路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至图4所示,电路板130固定安装于底壳110的外侧。音圈340的接线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正极接线头和负极接线头,正极接线头和负极接线头依次穿过第一引线槽211、第二引线槽111和第三引线槽131后与电路板130电连接,电路板130与电源电连接,通过电路板130可控制音圈340的通断电状态。电路板13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胶合粘接、焊接、通过辅助连接件(例如螺钉、螺栓等)连接等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磁性件210上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线槽211,第二引线槽111与至少一个第一引线槽211连通。示例性地,第二引线槽11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引线槽111仅与其中一个第一引线槽211连通。第一磁性件2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引线槽211,使得第一磁性件210的结构对称,从而在安装磁性组件时,无需在磁性组件的安装方向上做更多的分辨,提高了安装的便捷度。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磁性件21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引线槽211,在壳体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引线槽111,其中一个第二引线槽111与第一引线槽211连通。如此设置,在安装磁性组件时,也无需在磁性组件的安装方向上做更多的分辨,提高了安装的便捷度。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引线槽211分别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壁延伸至外侧壁。第一引线槽21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形、圆柱形或者其他任意形状,具体地,第一引线槽211为长方体形,第一引线槽211的深度在0.15mm-0.2mm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音圈340由音圈线绕设而成,音圈线的直径范围为0.01mm-0.03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音圈340呈环状贴合于振膜面向磁性组件的一侧面。音圈340贴合于振膜的一侧面的形状可以为圆环状、方形环状或跑道形环状等。音圈的阻抗范围为12Ω-32Ω,音圈线采用的是尺寸为Φ0.02mm的漆包线,如此设置,在较小阻抗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了音圈340的质量,从而使得扬声器的高频延展更宽,灵敏度更高。
优选地,如图1所示,音圈340呈跑道形环状,且音圈340贴合于振膜靠近磁性组件的一侧面。采用跑道形的音圈340,在音圈340绕线过程中降低了转角处音圈线的受力,防止音圈线被拉断。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音圈340通过胶水粘接于振膜的一侧面,音圈340的厚度在0.08mm-0.12mm之内。音圈340通过胶水粘接于振膜后,音圈340加上胶水层的厚度约为0.14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音圈340与磁性组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0.08mm-0.15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音圈340带动振膜振动时,为避免音圈340或者振膜接触到磁性组件,音圈340与磁性组件之间的最短距离需要在安全范围内。当扬声器为高频扬声器时,安全范围为0.08mm-0.12mm,当扬声器为低频扬声器时,安全范围为0.10mm-0.15mm。
为便于描述,将第一磁性件210靠近音圈340的一侧面称为第一磁性面,将第二磁性件220靠近音圈340的一侧面称为第二磁性面。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面与第二磁性面在同一平面内。音圈340与磁性组件之间的距离,即为音圈340下表面(即音圈340远离振膜的表面)与第一磁性面或者第二磁性面任意一者之间的最短距离,音圈340下表面与第一磁性面或者第二磁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0.08mm-0.15mm。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面与第二磁性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则音圈340与磁性组件之间的距离,即为音圈340表面与第一磁性面或者第二磁性面中最靠近音圈340表面的一者之间的最短距离,音圈340表面与第一磁性面或者第二磁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0.08mm-0.15mm。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振膜位于磁性组件的上方并与磁性组件间隔设置,音圈340位于振膜的下表面,音圈340的下表面与磁性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的范围为0.08mm-0.12m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磁性件210与第二磁性件220的间隔范围为0.02mm-0.12mm。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磁性件210为环状结构,第二磁性件220位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第一磁性件210与第二磁性件220之间的间隙称为第一磁间隙,第一磁间隙的厚度在0.02mm-0.12mm之内,通过采用环状的第一磁性件210以及极小的磁间隙,提高了电磁力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扬声器的发声效果。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音圈340分布于振膜靠近磁性组件的一侧面,且音圈340的形状关于第一磁间隙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以使得音圈340通电后受力更均匀,使得扬声器的发声更为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扬声器还包括支撑部350,支撑部350设置于振膜与第一磁性件210之间,支撑部350分别连接于振膜和第一磁性件210,以使振膜与第一磁性件210之间保持设定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撑部350位于第一磁性件210的上表面,支撑部350的一侧与第一磁性件210的接触,相对的另一侧与振膜接触。支撑部350为环状结构,支撑部350可以采用钢、铜等材料制成。
优选地,支撑部350的材料为钢材,由钢制作而成的支撑部350具有更高的强度,不易变形,且采用钢材制作支撑部350,能够将支撑部350做的更薄,进一步减小了扬声器的体积。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支撑部350的材料采用钢材制成。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部350呈环状位于第一磁性件210的上表面,支撑部350的下表面与第一磁性件210的上表面接触,支撑部350的上表面与振膜的下表面接触,且振膜与支撑部350固定连接,振膜与支撑部350之间通过胶合粘接。支撑部350的厚度为0.25mm,支撑部350与振膜之间的胶水的厚度为0.02mm,因此第一磁性件210与振膜的距离为0.027mm。音圈340位于振膜的下表面,支撑部350也位于振膜的下表面。音圈340加胶水的厚度为0.14mm,因此第一磁性件210与振膜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音圈340与第一磁性件210的垂直距离的安全范围。由上可知,采用钢制的支撑部350不仅可以降低支撑部350的厚度,并且不会影响扬声器的发声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和图4所示,振膜包括基材,基材包括振动部320、固定部310以及悬边330,固定部310、悬边330以及振动部320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基材为一体成型结构,悬边330为固定部310与振动部320的之间的环状凸起,振动部320与固定部310可以在同一平面内,也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支撑部350设置于固定部310与第一磁性件210之间,支撑部350分别连接于固定部310和第一磁性件210,以使振动部320与第一磁性件210之间保持设定距离。音圈340贴合于振动部320面向磁性组件的侧面,音圈340通交流电后,磁性组件产生的磁场对音圈340产生的作用力的方向不断变化,使得音圈340可以带动振动部320相对于固定部310振动,以使扬声器发声。悬边330的设置有利于增大振动部320相对于固定部310振动的幅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振膜还包括加强部360,加强部360位于基材和音圈340之间,加强部360分别连接于基材和音圈34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和图4所示,加强部360贴设于振动部320靠近磁性组件的一侧面,音圈340贴设于加强部360靠近磁性组件的一侧面,加强部360的形状可以为薄片状、网格状或者其他任意形状。加强部360可以采用轻薄铝箔制作而成,轻薄铝箔为改良型杨氏模量材质,因此既能够提高振动部320的强度,又能够提高振动部320的振动效果。或者加强部360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提高振动部320刚度的材料制成。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振膜中的振动部320可以进行挖空处理,即将振膜中的振动部切除,也即振膜仅包括固定部310和悬边330,加强部360与悬边330或者固定部310连接,加强部360可代替振动部320位于环状悬边330的内侧,线圈贴合于加强部360的一侧面,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膜片的体积,也即使得扬声器的体积更小。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为上述第一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公开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中,仅磁性组件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210、第二磁性件220和第三磁性件230,第一磁性件210为环形结构,第二磁性件220位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且第一磁性件210与第二磁性件220之间存在环形间隙,第一磁性件210设置有第一引线槽211,第一引线槽211用于供音圈340的接线头由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伸出至第一磁性件210的外侧。第三磁性件230位于第一磁性件210与第二磁性件220之间;第一磁性件210靠近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第二磁性件220靠近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第一磁性件210靠近振膜的一端和第二磁性件220靠近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第三磁性件230靠近第二磁性件220的一端和远离第二磁性件220的一端的磁极相反,第三磁性件230靠近第二磁性件220的一端和第二磁性件220靠近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例如,如图8所示,图8中的箭头均由N极指向S极,图8中的圆圈中画有圆点的图案指示为垂直纸面朝里的一端为N极,垂直纸面朝外的一端为S极,图8中的圆圈中画有交叉线的图案指示为垂直纸面朝外的一端为N极,垂直纸面朝里的一端为S极,图8中垂直纸面朝外的一端为靠近振膜的一端。如图8所示,第一磁性件210垂直纸面朝里的一端为N极,垂直纸面朝外的一端为S极;第二磁性件220垂直纸面朝外的一端为N极,垂直纸面朝里的一端为S极;第三磁性件230靠近第二磁性件220的一端为N极,远离第二磁性件220的一端为S极,以使磁性组件形成海尔贝克式磁路。海尔贝克式磁路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更强的磁场,因此在增强了磁性组件的磁场之后,也不会使得磁性组件占用空间更大。
第三磁性件230分别与第一磁性件210和第二磁性件220间隔设置,使得第三磁性件230分别与第一磁性件210和第二磁性件220之间存在磁间隙。第三磁性件230与第一磁性件210的磁间隙以及第三磁性件230与第二磁性件220的磁间隙均称为第二磁间隙,第二磁间隙的厚度(即第三磁性件230分别与第一磁性件210、第二磁性件220之间的距离)均为0.02mm。设置第三磁性件230,进一步减小了磁间隙,电磁力的强度更高,使得扬声器的发声效果更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磁性件2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第三磁性件230的数量为一个时,第三磁性件230呈环状位于第一磁性件210与第二磁性件220之间,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磁性件230的数量为多个,例如,如图8所示,第三磁性件230的数量可为四个。第一磁性件210为环状结构,第二磁性件220为长方体结构,第二磁性件220位于第一磁性件210的内侧,第三磁性件230位于第二磁性件220与第一磁性件210之间,四个第三磁性件230分别位于第二磁性件220的四周。如图7所示,四个第三磁性件230包括两个相对较长的第三磁性件230和两个相对较短的第三磁性件230,两个相对较长的第三磁性件230的长度相等,分别位于第二磁性件220相对较长边的相对两侧,两个相对较短的第三磁性件230的长度也相等,分别位于第二磁性件220相对较短边的相对两侧。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扬声器位于外壳内。电子设备可以为耳机、助听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可以在不影响发声效果的同时做到体积更小,减少了扬声器占用外壳内的空间,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尺寸也可以做得更小,并且由于扬声器减少了装配开缺垫环的工序,因此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装配便捷度,节省了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例如当电子设备为助听器时,将电子设备的尺寸做的更小,便于将助听器放入耳道内,提高了助听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性组件、振膜和音圈,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振膜间隔设置,所述音圈与所述振膜连接,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侧,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存在环形间隙,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有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用于供所述音圈的接线头由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内侧伸出至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壳体,所述磁性组件和所述振膜均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与所述第二引线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三引线槽,所述第三引线槽与所述第二引线槽连通,所述音圈的接线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二引线槽和所述第三引线槽后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还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和远离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三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端和远离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端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三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振膜的一端的磁极相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二引线槽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引线槽连通。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所述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振膜和所述第一磁性件,以使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保持设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基材和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基材和所述音圈之间,所述加强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材和所述音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与所述磁性组件之间的最短距离范围为0.08mm-0.15mm;和/或,
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间隔范围为0.02mm-0.12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由音圈线绕设而成,所述音圈线的直径范围为0.01mm-0.03mm。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CN202221463680.7U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985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3680.7U CN217985387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63680.7U CN217985387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5387U true CN217985387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63680.7U Active CN217985387U (zh) 2022-06-10 2022-06-10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5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6803B (zh) 扬声器、扬声器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1182426A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复合型扬声器
WO2020000930A1 (zh) 发声器件和便携终端
CN11455436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6101746A1 (zh) 扬声器模组
CN209787400U (zh) 组合式耳机喇叭及耳机
CN202190382U (zh) 发声器件
CN217428320U (zh) 一种发声单元、骨传导耳机以及发声屏
CN214381371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US20120308070A1 (en) Slim type speaker and magnetic circuit therefor
CN212115664U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217985387U (zh)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US20230345169A1 (en) Hybrid Microspeaker
CN210225707U (zh) 一种耳机及其骨传导振子扬声器
CN216491044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0134344A1 (zh) 发声器件
US20230145438A1 (en) Multifunctional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CN206611571U (zh) 扬声器
CN211406274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复合型扬声器
CN114222229A (zh) 一种驻极体喇叭
CN210075576U (zh) 音圈结构和扬声器
CN209964283U (zh) 双磁路骨传导振子
CN218998265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191039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及耳机
CN217643688U (zh) 一种具有气传导功能的骨传导装置及骨传导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