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3362U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3362U
CN217983362U CN202220998769.7U CN202220998769U CN217983362U CN 217983362 U CN217983362 U CN 217983362U CN 202220998769 U CN202220998769 U CN 202220998769U CN 217983362 U CN217983362 U CN 217983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adhesive film
layer
film layer
satisf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987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士锋
李婷婷
孟小伟
赵亚婷
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987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3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3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3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正面盖板;背面盖板,背面盖板设在正面盖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光伏电池层,光伏电池层设在正面盖板和背面盖板之间,光伏电池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串,每个电池串包括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片;正面胶膜层,正面胶膜层设在正面盖板和光伏电池层之间,正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之间的粘接力为F1,其中,F1满足:F1≥40N/cm;背面胶膜层,背面胶膜层设在光伏电池层和背面盖板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在保证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正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正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产生分离,保证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与太阳能电池相关产业的不断壮大,从而对太阳能电池设备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电池片通过焊带连接以组成电池串,然后将多个电池串排列整齐连接成光伏组件。
相关技术中,在光伏组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光伏组件长期接收强太阳光的照射,使得光伏组件的正面胶膜层和电池层容易发生分离,造成光伏组件产生分层现象,从而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可靠性,且会降低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可以有效提高正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正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产生分离,保证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正面盖板;背面盖板,所述背面盖板设在所述正面盖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光伏电池层,所述光伏电池层设在所述正面盖板和所述背面盖板之间,所述光伏电池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串,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片;正面胶膜层,所述正面胶膜层设在所述正面盖板和所述光伏电池层之间,所述正面胶膜层与所述光伏电池层之间的粘接力为F1,其中,所述F1满足:F1≥40N/cm;背面胶膜层,所述背面胶膜层设在所述光伏电池层和所述背面盖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通过使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之间的粘接力F1满足:F1≥40N/cm,与传统的光伏组件相比,在保证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正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正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产生分离,保证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面胶膜层的交联度为X,其中,所述X满足:75%≤X≤9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面胶膜层在波长介于380nm~1100nm之间的紫外线的透光率为P,其中,所述P满足:P≥9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面胶膜层的体积电阻率为ρ,其中,所述ρ满足:ρ≥7.0E+16Ω·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面胶膜层为POE胶膜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面胶膜层为EVA胶膜层或POE胶膜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背面胶膜层为EVA胶膜层时,所述背面胶膜层与所述背面盖板之间的粘接力为F2,其中,所述F2满足:F2≥20N/c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面胶膜层的熔融指数为MI,其中,所述MI满足:MI≥15g/10min。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池片包括:电池片本体;多个主栅线,多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表面,每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为N1,其中,所述N1满足: 9≤N1≤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池串还包括:多个互连结构件,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电池片通过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连接形成所述电池串,其中,每个所述互连结构件包括本体和焊锡层,所述焊锡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本体的直径为 D,其中,所述D满足:0.2mm≤D≤0.3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焊锡层的厚度为H1,其中,所述H1满足:0.01mm≤H1≤0.0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互连结构件的熔点温度为T,其中,所述T满足:140℃≤T≤16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池串的所述电池片的数量为N2,其中,所述N2满足:16≤N2≤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串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1,其中,所述L1满足:1.0mm≤L1≤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池串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2,其中,所述L2满足:0.6mm≤L2≤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池片的长度为L3,其中,所述L3满足:166mm≤L3≤24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电池片的宽度为W,其中,所述L3、W满足:1/6≤W/L3≤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面盖板为压花玻璃,所述背面盖板为浮法玻璃或压花网格玻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面盖板的厚度为H2,所述背面盖板为H3,其中,所述H2、H3分别满足:1.6mm≤H2≤2.0mm,1.6mm≤H3≤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片为异质结电池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正面胶膜层的物理性能表;
图4是图2中所示的正面胶膜层在HAST老化测试前后的剥离强度和黄变的对比表;
图5是图2中所示的正面胶膜层在湿热老化测试前后的剥离强度和黄变的对比表;
图6是图2中所示的正面胶膜层在UV测试前后的剥离强度和黄变的对比表。
附图标记:
100:光伏组件:
1:正面盖板;2:背面盖板;3:光伏电池层;31:电池片;
311:电池片本体;3111:n型单晶衬底;3112:第一a-Si:H层;
3113:n+掺杂a-Si:H层;3114:第一TCO层;3115:第二a-Si:H层;
3116:p+掺杂a-Si:H层;3117:第二TCO层;312:主栅线;
4:正面胶膜层;5:背面胶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包括正面盖板1、背面盖板2、光伏电池层3、正面胶膜层4和背面胶膜层5。
具体而言,背面盖板2设在正面盖板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光伏电池层3设在正面盖板1和背面盖板2之间,光伏电池层3包括沿第一方向(例如,图2中的左右方向) 排布的多个电池串,每个电池串包括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例如,图2中的前后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片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正面胶膜层4设在正面盖板1和光伏电池层3之间。背面胶膜层5设在光伏电池层3和背面盖板2之间。
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正面盖板1设在光伏电池层3的上方,背面盖板2设在光伏电池层3的下方。沿正面盖板1到背面盖板2的方向、光伏组件100可以依次为正面盖板1、正面胶膜层4、光伏电池层3、背面胶膜层5和背面盖板2。制作光伏组件100 时,首先将正面盖板1、正面胶膜层4、光伏电池层3、背面胶膜层5和背面盖板2依次摆好,以完成光伏组件100的层压前准备工作。然后将叠层好的包括正面盖板1、正面胶膜层4、光伏电池层3、背面胶膜层5和背面盖板2的五层结构经过抽真空加热层压后,使正面胶膜层4和背面胶膜层5交联固化,以将光伏电池层3保护起来,最终实现五层结构(即正面盖板1、正面胶膜层4、光伏电池层3、背面胶膜层5和背面盖板2) 的牢靠粘接。
其中,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粘接力为F1,其中,F1满足:F1≥40N/cm。当F1<40N/cm时,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粘接力较小,由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穿过正面盖板1和正面胶膜层4照射在光伏电池层3上,此时热量基本集中在正面胶膜层4和光伏电池层3的连接处,会使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分离,从而会降低光伏组件100的可靠性,减少光伏组件100的使用寿命。由此,通过使F1满足:F1≥40N/cm,在保证光伏组件100的光电转换率的同时,提高了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防止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产生分离,从而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通过使面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粘接力F1满足:F1≥40N/cm,与传统的光伏组件相比,在保证光伏组件100的光电转换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防止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产生分离,保证了光伏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正面胶膜层4的交联度为X,其中,X 满足:75%≤X≤95%。当X<75%时,会降低正面胶膜层4的粘接力,使得正面胶膜层4 容易与光伏电池层3分离;当X>95%时,会降低正面胶膜层4的弹性,同时会提高正面胶膜层4的硬度,使得光伏组件100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开裂现象,降低光伏组件100 的使用寿命。由此,当X满足75%≤X≤95%时,可以保证光伏电池层3牢靠地粘接在正面胶膜层4上,同时可以提高正面胶膜层4的弹性,降低正面胶膜层4的硬度,从而可以防止光伏组件100产生开裂现象,保证了光伏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正面胶膜层4在波长介于380nm~1100nm之间的紫外线的透光率为P,其中,P满足:P≥91%。结合图3,初始时,正面胶膜层4在波长介于 380~1100nm之间的紫外线的透光率为91.04%;使用一个月后,正面胶膜层4在波长介于380~1100nm之间的紫外线的透光率为91.75%;使用两个月后,正面胶膜层4波长介于380~1100nm之间的紫外线的透光率为91.46%。由此,使得正面胶膜层4波长介于 380~1100nm之间的紫外线的透光率始终为岛大于91%,从而可以保证尽可能多的紫外线穿过正面盖板1和正面胶膜层4照射在光伏电池片31上,以使光伏组件100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率,进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正面胶膜层4的体积电阻率为ρ,其中,ρ满足:ρ≥7.0E+16Ω·cm。当ρ<7.0E+16Ω·cm时,正面胶膜层4的体积电阻率较小,正面胶膜层4的绝缘性较差,光伏组件100会发生漏电现象,降低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且光伏组件100的安全性较差。从图3中可知,在使用过程中,正面胶膜层4的体积电阻率随时间逐渐增大。由此,通过使ρ满足:ρ≥7.0E+16Ω·cm,以使正面胶膜层4 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防止光伏组件100发生漏电现象,从而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正面胶膜层4为POE(Polyolefin Elastomer乙烯-辛稀共聚物)胶膜层。POE胶膜是以茂金属作催化剂开发的具有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窄共聚单体分布、结构可控的新型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POE胶膜具有优良的界面粘结性、良好的耐候性、耐紫外老化性、耐热性、耐低温性等优点。由此,正面胶膜层4可以有效地保证正面盖板1粘接的牢靠性,同时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电气性能的稳定。
结合图4,在HAST老化测试前,正面胶膜层4与正面盖板1之间的剥离强度为 249N/cm,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为63N/cm;当测试进行24h后,正面胶膜层4与正面盖板1之间的剥离强度为151N/cm,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 之间的剥离强度为52N/cm。结合图5,在湿热老化测试之前,正面胶膜层4与正面盖板1之间的剥离强度为216N/cm,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为51N/cm;当测试进行500h后,正面胶膜层4与正面盖板1之间的剥离强度为100N/cm,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为40N/cm;当测试进行1000h后,正面胶膜层4 与正面盖板1之间的剥离强度为57N/cm,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为40N/cm。结合图6,在多倍UV测试前,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为51N/cm;在30kWh/m2时,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为41N/cm;在60kWh/m2时,正面胶膜层4与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为40N/cm。
由此,从图4-图6中可以得出,虽然正面胶膜层4与正面盖板1和光伏电池层3之间的剥离强度随时间减小,但上述剥离强度减小的速率较为缓慢,且经过测试后的POE 胶膜层的粘接力保持率在50%以上,即POE胶膜层与光伏电池层3的粘接力F1≥20N/cm,以使POE胶膜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背面胶膜层5为EVA(ethylene-vinyl acetate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分子式是(C2H4)x.(C4H6O2)y)胶膜层。由于EVA胶膜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抵抗高温、潮气、紫外线等,同时EVA胶膜又具有高粘着力。由此,背面胶膜层5可以有效地保证背面盖板2粘接的牢靠性,同时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电气性能的稳定。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背面胶膜层5为POE胶膜层。此时,光伏组件100为双玻双面组件,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双面率,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背面胶膜层5为EVA胶膜层时,背面胶膜层5与背面盖板2之间的粘接力为F2,其中,F2满足:F2≥20N/cm。此时,光伏组件100可以为双玻单面组件,光伏组件100的正面为主要受光面,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在光伏组件100的背面时,紫外线会被背面胶膜层5吸收,且热量基本集中在背面盖板2和背面胶膜层5的连接处,通过使F2≥20N/cm,可以提高背面盖板2与背面胶膜层5之间的粘接力,使得背面盖板2能够牢靠地粘接在背面胶膜层5上,可以防止背面盖板2与背面胶膜层5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背面胶膜层5的熔融指数为MI,其中,MI满足:MI≥15g/10min。需要说明的是,熔融指数指的是塑料粒熔化为塑料流体后,在一定时间 (10分钟)、一定温度及压力下,通过直径为2.1mm圆管所流出后其克(g)数。通过使MI≥15g/10min,可以降低背面胶膜层5的流动性,从而可以避免在光伏组件100的层压过程中背面胶膜层5溢出,进而保证了背面胶膜层5与背面盖板2和光伏电池层3 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池片31的长度为L3,其中,L3满足:166mm ≤L3≤240mm。由此,电池片31的长度较大,从而使光伏组件100中的电池片31数量可以相应减少,提高光伏组件100的有效发光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转换效率以及输出功率,有效降低单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每个电池片31包括电池片本体311和多个主栅线312,多个主栅线31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在电池片本体311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表面,每个主栅线312沿第二方向延伸。例如,多个主栅线312可以包括多个正面主栅线和多个背面主栅线,多个正面主栅线彼此间隔开地设在电池片本体311的正面,多个背面主栅线彼此间隔开地设在电池片本体311的背面,多个主栅线312可以将电池片本体311通过光生伏特效应所产生的电流收集并汇总。
主栅线312的数量为N1,其中,N1满足:9≤N1≤18。例如,当每个电池片31的长度为166mm时,每个电池片31的主栅线312的数量可以为9根;当每个电池片31的长度L3满足166mm<L3≤182mm时,每个电池片31的主栅线312的数量可以为10根;当每个电池片31的长度L3满足182mm<L3≤240mm时,每个电池片31的主栅线312的数量可以为12根~18根。由此,可以根据电池片31的长度合理设置主栅线312的数量,有效引导电池片本体311正面以及电池片31背面的电流,且可以减少对电池片本体311 正面和背面的遮挡,保证光伏组件100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池串还包括多个互连结构件,多个互连结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互连结构件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电池片31通过多个互连结构件连接形成电池串。多个互连结构件与多个主栅线312一一对应,焊接时每个互连结构件的一部分与相邻两个电池片31中的其中一个的正面连接,每个互连结构件的另一部分与相邻两个电池片31中的另一个的背面连接,如此,以将多个电池片31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电池串。多个互连结构件可以将多个主栅线312收集的电流导出,实现相邻两个电池片31之间的电连接,保证光伏组件100具有较高的电流收集效率。
其中,每个互连结构件包括本体和焊锡层,焊锡层设在本体的外周侧。通过设置焊锡层,在保证互连结构件与电池片31有效电连接的同时,可以保证互连结构件与电池片31之间的焊接拉力,可以防止互连结构件与电池片31分离。可选地,本体可以为铜基体,焊锡层的成分可以为SnPbBi。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可以实现与电池片31的连续焊接,且可以降低串联电阻,降低电池片31隐裂的风险。本体的直径为D,其中, D满足:0.2mm≤D≤0.32mm。由此,通过使D满足:0.2mm≤D≤0.32mm,互连结构件的直径合理,可以避免产生虚焊等焊接不良的问题,保证互连结构件与电池片31之间的焊接质量,且可以减小对电池片31的遮挡,使光伏组件100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焊锡层的厚度为H1,其中,H1满足:0.01mm≤H1≤0.015mm。当H1<0.01mm时,焊锡层的厚度较薄,焊接时,互连结构件与电池片31容易产生虚焊等焊接不良的问题;当H1>0.015mm时,焊锡层的厚度较厚,会增加互连结构件的电阻,从而会增加互连结构件的功率消耗,降低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由此,当H1满足0.01mm≤H1≤0.015mm时,在保证互连结构件与电池片31之间的焊接质量的同时,可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互连结构件的熔点温度为T,其中,T满足:140℃≤T≤165℃。如此设置,使得互连结构件和电池片31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焊接,可以减少焊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同时可以保证互连结构件的焊接可靠性,防止互连结构件与电池片31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池串的电池片31的数量为N2,其中,N2满足:16≤N2≤30。由此,通过使N2满足:16≤N2≤30,可以有效地保证光伏电池层3的电池片31的数量,以保证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电池串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1,其中,L1满足:1.0mm≤L1≤3.0mm。例如,当L1<1.0mm时,相邻两个电池串之间的最小间距过小,由于在光伏组件100的层压过程中电池片31会移动,从而可能会发生并片;当L1>3.0mm 时,相邻两个电池串之间的最小间距过大,从而会降低光伏组件100单位面积下的发电效率。由此,通过使L1满足:1.0mm≤L1≤3.0mm,在避免层压过程中发生并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池串的相邻两个电池片31之间的最小间距为 L2,其中,L2满足:0.6mm≤L2≤2.5mm。由此,通过设置使L2满足:0.6mm≤L2≤2.5mm,电池串的相邻两个电池片31之间的最小间距较小,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组件100单位面积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电池片31的宽度为W,其中,所述L3、W满足:1/6≤W/L3≤1/2。此时,电池片31可以由完整的电池片分割而成,电池片31可以为完整电池片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由此,通过将电池片31设置成小尺寸的电池片31,可以减小光伏组件100的端部的电流,从而可以降低光伏组件100的电流损失,提高了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可选地,正面盖板1为压花玻璃。背面盖板2为浮法玻璃或压花网格玻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正面盖板1的厚度为H2,背面盖板2为H3,其中, H2、H3分别满足:1.6mm≤H2≤2.0mm,1.6mm≤H3≤2.0mm。由此,使正面盖板1和背面盖板2的厚度设计较为合理,避免正面盖板1和背面盖板2因厚度较薄而开裂,保证了正面盖板1和背面盖板2的结构强度,同时可以避免正面盖板1和背面盖板2因厚度较厚而降低透光率,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光伏组件100的光电转换率。
例如,当光伏组件100为双玻单面组件时,正面盖板1可以为厚度为2.0mm的压花玻璃,背面盖板2可以为厚度为1.6mm的浮法玻璃,正面胶膜层4为POE胶膜层,背面胶膜层5为白色EVA胶膜层,在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的同时,可以降低光伏组件100的重量和成本。当光伏组件100为双玻双面组件时,正面盖板1可以为厚度为 2.0mm的压花玻璃,背面盖板2可以为厚度为2.0mm压花网格玻璃,正面胶膜层4和背面胶膜层5可以均为POE胶膜层,可以增加光伏组件100的双面率,从而会提高光伏组件100的输出功率。
可选地,电池片31为异质结电池片。异质结电池是一种利用晶体硅基板和非晶硅薄膜制成的混合型太阳电池。由于异质结电池片内含有晶体硅和非晶硅,可以增加电池片31吸收太阳光光谱的范围,提高电池片31的光电转换率。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电池片本体311可以包括n型单晶衬底3111,n型单晶衬底3111的正面沿朝向远离n型单晶衬底3111中心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a-Si:H(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氢化非晶硅)层3112、n+掺杂a-Si:H层3113和第一TCO(transparent conbaictive oxide,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114,n型单晶衬底3111的背面沿朝向远离n型单晶衬底 3111中心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二a-Si:H层3115、p+掺杂a-Si:H层3116和第二TCO层 311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面盖板;
背面盖板,所述背面盖板设在所述正面盖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
光伏电池层,所述光伏电池层设在所述正面盖板和所述背面盖板之间,所述光伏电池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串,每个所述电池串包括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片;
正面胶膜层,所述正面胶膜层设在所述正面盖板和所述光伏电池层之间,所述正面胶膜层与所述光伏电池层之间的粘接力为F1,其中,所述F1满足:F1≥40N/cm;
背面胶膜层,所述背面胶膜层设在所述光伏电池层和所述背面盖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胶膜层的交联度为X,其中,所述X满足:75%≤X≤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胶膜层在波长介于380nm~1100nm之间的紫外线的透光率为P,其中,所述P满足:P≥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胶膜层的体积电阻率为ρ,其中,所述ρ满足:ρ≥7.0E+16Ω·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胶膜层为POE胶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胶膜层为EVA胶膜层或POE胶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背面胶膜层为EVA胶膜层时,所述背面胶膜层与所述背面盖板之间的粘接力为F2,其中,所述F2满足:F2≥20N/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胶膜层的熔融指数为MI,其中,所述MI满足:MI≥15g/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片包括:
电池片本体;
多个主栅线,多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在所述电池片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表面,每个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主栅线的数量为N1,其中,所述N1满足:9≤N1≤18。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串还包括:
多个互连结构件,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电池片通过多个所述互连结构件连接形成所述电池串,
其中,每个所述互连结构件包括本体和焊锡层,所述焊锡层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本体的直径为D,其中,所述D满足:0.2mm≤D≤0.32mm。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锡层的厚度为H1,其中,所述H1满足:0.01mm≤H1≤0.01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互连结构件的熔点温度为T,其中,所述T满足:140℃≤T≤165℃。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串的所述电池片的数量为N2,其中,所述N2满足:16≤N2≤30。
15.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串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1,其中,所述L1满足:1.0mm≤L1≤3.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串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之间的最小间距为L2,其中,所述L2满足:0.6mm≤L2≤2.5mm。
17.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片的长度为L3,其中,所述L3满足:166mm≤L3≤240m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片的宽度为W,其中,所述L3、W满足:1/6≤W/L3≤1/2。
1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盖板为压花玻璃,所述背面盖板为浮法玻璃或压花网格玻璃。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盖板的厚度为H2,所述背面盖板为H3,其中,所述H2、H3分别满足:1.6mm≤H2≤2.0mm,1.6mm≤H3≤2.0mm。
2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为异质结电池片。
CN202220998769.7U 2022-04-27 2022-04-27 光伏组件 Active CN217983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8769.7U CN217983362U (zh) 2022-04-27 2022-04-27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8769.7U CN217983362U (zh) 2022-04-27 2022-04-27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3362U true CN217983362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6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98769.7U Active CN217983362U (zh) 2022-04-27 2022-04-27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3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218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module and solar cell module thus manufactured
CN108649087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82943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JPH093640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82939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CN212648256U (zh) 光伏组件
US2024017833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JP3219129U (ja) 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
CN112768539A (zh) 一种光伏双面电池排版及其组装方法
CN205609550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2786727A (zh) 无主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互联用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15787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178501A (zh) 一种柔性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387811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封装结构
CN213071154U (zh) 光伏组件
CN109087961A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WO2024012161A1 (zh) 无主栅ibc电池组件单元及制作方法、电池组件、电池组串
JPH0911618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7983362U (zh) 光伏组件
JP200124448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2161828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11725335A (zh) Hbc高效太阳能电池背电极连接及封装一体化结构
CN111354809A (zh) 一种双玻光伏组件及制备方法
JP201602511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2257419U (zh) 一种光伏双玻半片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