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2389U -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 Google Patents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2389U
CN217982389U CN202221572414.8U CN202221572414U CN217982389U CN 217982389 U CN217982389 U CN 217982389U CN 202221572414 U CN202221572414 U CN 202221572414U CN 217982389 U CN217982389 U CN 217982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port
melting disc
rfid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724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朱丹丹
胡广峰
钟学然
林恩宇
倪泳智
杨新建
孙剑骏
吴宝庭
莫亮亮
葛轶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724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2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2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2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识别领域,提供一种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所述熔纤盘包括支架固件;所述支架固件包括立面以及平面;所述支架固件通过所平面固定于所述熔纤盘上;所述立面上设置有多个识别码;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各识别码、各RFID标签与所述熔纤盘的各熔纤盘端口一一对应;所述识别码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ID;所述RFID标签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跳纤的对端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架固件,基于支架固件的识别码、RFID标签与熔纤盘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快速识别熔纤盘端口与跳纤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的识别效率。

Description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识别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一般采用传统纸质(塑料)打印标签,该识别方式只对光交箱的跳纤进行识别,对端口不进行任何处理,当进行业务开通或路由调整时,全靠人工识别标识内容进行跳纤与端口的连接或拆除。由此可知,通过人工识别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导致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的识别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用以解决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的识别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熔纤盘,包括支架固件;所述支架固件包括立面以及平面;所述支架固件通过所平面固定于所述熔纤盘上;
所述立面上设置有多个识别码;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射频识别 RFID标签;各识别码、各RFID标签与所述熔纤盘的各熔纤盘端口一一对应;
所述识别码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ID;
所述RFID标签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跳纤的对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码、所述RFID标签以及所述熔纤盘端口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固件为L型支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熔纤盘系统,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熔纤盘;
两个所述熔纤盘中的第一熔纤盘包括第一熔纤盘端口;两个所述熔纤盘中的第二熔纤盘包括第二熔纤盘端口;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与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通过跳纤连接;
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对应的第一RFID标签包括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的信息;
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对应的第二RFID标签包括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读取电路和写入电路;所述读取电路与所述写入电路连接;
所述读取电路用于读取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写入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一 RFID标签;
或,所述读取电路用于读取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写入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二 RFID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读取电路还用于读取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 RFID标签的信息,并根据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确定所述跳纤两端端口的路由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读取电路还用于读取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 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写入电路还用于将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所述第二RFID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采集电路和识别电路;所述采集电路和所述识别电路连接;
所述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识别码;
所述识别电路用于识别所述识别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电路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ID和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ID,并确定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ID、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ID与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ID的匹配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电路还用于采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图像;
所述识别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熔纤盘端口的图像确定所述熔纤盘端口的占用情况,并根据所述占用情况确定所述熔纤盘端口的配置图和占用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所述熔纤盘包括支架固件;所述支架固件包括立面以及平面;所述支架固件通过所平面固定于所述熔纤盘上;所述立面上设置有多个识别码;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各识别码、各RFID标签与所述熔纤盘的各熔纤盘端口一一对应;所述识别码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ID;所述RFID标签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跳纤的对端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架固件,基于支架固件的识别码、RFID标签与熔纤盘端口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快速识别熔纤盘端口与跳纤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的识别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智能识别的逻辑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端软件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熔纤盘;110:支架固件;120:识别码;130:RFID标签; 140:熔纤盘端口;
200:第一熔纤盘;210:第一RFID标签;220:第一熔纤盘端口;
300:第二熔纤盘;310:第二RFID标签;320:第二熔纤盘端口;
400:跳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熔纤盘100,所述熔纤盘100包括支架固件110;所述支架固件110包括立面以及平面;所述支架固件110通过所平面固定于所述熔纤盘100上;
所述立面上设置有多个识别码120;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130;各识别码120、各RFID标签130与所述熔纤盘 100的各熔纤盘端口140一一对应;
所述识别码120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140的ID;
所述RFID标签130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140的跳纤400的对端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熔纤盘100包括支架固件110,支架固件110包括立面以及平面,支架固件110的平面通过粘合物(如胶水、双面胶) 或卡扣与熔纤盘100进行一对一匹配安装;支架固件110为识别码 120提供物理位置进行印刷,以及为RFID提供物理位置进行安装,支架固件110长度与熔纤盘100长度一致;支架固件110的立面设置有多个识别码120(如二维码、条形码),其中,识别码120可以通过AI识别进行数据读取;支架固件110的平面设置有多个射频识别 RFID标签130,其中,RFID标签130内的芯片可以写入数据,并可以通过RFID读写器将RFID标签130内的信息读取出来;熔纤盘100 设置有多个熔纤盘端口140;各识别码120、各RFID标签130与各熔纤盘端口140一一对应,其中,识别码120、RFID标签130与熔纤盘端口140的数量一致。例如,支架固件110上的第1至12个二维码分别与支架固件110上的第1至12个RFID标签130进行一一对应,其匹配关系采集后录入系统后台数据库,形成端口标识与跳纤 400标识的对应。支架固件110上的第1至12个二维码分别对应熔纤盘100上的第1至12个熔纤盘端口140,二维码通过AI图像识别,一次性录入后台系统,形成端口与跳纤400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固件110的作用是通过将识别码120、RFID 标签130和熔纤盘端口140进行一一对应;识别码120的作用是对熔纤盘端口140进行编码,以及为AI识别提供端口标识码;RFID标签130的作用是对跳纤400进行编码,以及为智能识别跳纤400关系修改提供信息读取和写入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固件110中识别码120的编码机制在此不做限定,但识别码120的ID在同一个光交箱的熔纤盘100中是唯一的;支架固件110中RFID标签130的工作频率和样式在此不做限定,但 RFID标签130需要具备唯一识别码,且可以安装到支架固件110表面不会互相干扰数据的读取。
支架固件110的识别码120的ID是唯一的,该ID可以在印刷前与RFID标签130的ID进行一对一匹配,或在后台通过软件实现数据库一一对应。
识别码120用于标识熔纤盘端口140的ID,并为熔纤盘端口140 与端口之间的匹配关系提供自动配对的AI识别依据,识别通过图像 AI识别技术,可以进行端口的匹配关系查询,也可以实现整个光交箱的批量端口关系匹配管理,提升作业效率。
RFID标签130用于标识熔纤盘端口140的跳纤400的对端信息,将跳纤400的对端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写入RFID标签130并关联对端支架固件110对应熔纤盘端口140的RFID标签130的I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100,通过设置支架固件110,基于支架固件110的识别码120、RFID标签130与熔纤盘端口140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快速识别熔纤盘端口140与跳纤400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140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所示,识别码120、RFID标签130以及熔纤盘端口140的位置一一对应,基于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快速识别熔纤盘端口140与跳纤400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 140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所示,支架固件110为L型支架,基于L型支架的平面可实现支架固件110与熔纤盘100的快速安装,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可选地,支架固件110还可以为V型支架,其中,支架固件11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确定,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支架固件 110通过形状设计,实现与跳纤400接头匹配的类型,例如,适合SC 和FC头的跳纤需要。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熔纤盘系统,包括两个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熔纤盘;
两个所述熔纤盘中的第一熔纤盘200包括第一熔纤盘端口220;两个所述熔纤盘中的第二熔纤盘300包括第二熔纤盘端口320;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220与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320通过跳纤400连接;
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220对应的第一RFID标签210包括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320的信息;
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320对应的第二RFID标签310包括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220的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熔纤盘系统包括两个熔纤盘,分别为第一熔纤盘 200和第二熔纤盘300;第一熔纤盘200包括多个第一熔纤盘端口220,第二熔纤盘300包括多个第二熔纤盘端口320,第一熔纤盘端口220 与第二熔纤盘端口320通过跳纤400连接。
第一熔纤盘端口220对应的第一RFID标签210包括第二熔纤盘端口320的信息,例如,参考图3所示,数字编号为7的第一熔纤盘端口220的第一RFID标签210包括数字编号为12的第二熔纤盘端口320的信息,如ID信息。
第二熔纤盘端口320对应的第二RFID标签310包括第一熔纤盘端口220的信息,例如,参考图3所示,数字编号为7的第二熔纤盘端口320对应的第二RFID标签310包括数字编号为2的第一熔纤盘端口220的信息,如ID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熔纤盘系统,通过跳纤400连接两个熔纤盘端口,并采用各熔纤盘端口标识跳纤400对端熔纤盘端口的信息,实现快速识别熔纤盘端口与跳纤400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熔纤盘系统还包括RFID读写器;RFID读写器包括读取电路和写入电路;读取电路与写入电路连接;读取电路用于读取第二RFID标签310的信息;写入电路用于将第二RFID标签310 的信息写入第一RFID标签210。或者,读取电路用于读取第一RFID标签210的信息;写入电路用于将第一RFID标签210的信息写入第二RFID标签310。基于此,通过读取电路读取对端RFID标签的信息,然后通过写入电路将读取的对端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本端,形成端口与端口之间的关联,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读取电路还用于读取跳纤400两端接头的RFID 标签的信息,并根据RFID标签的信息确定跳纤400两端端口的路由关系。例如,支架固件110上的第1至12个RFID标签分别对应熔纤盘上的第1至12根跳纤400,RFID标签的值通过读取电路进行读取,形成端口与跳纤400关系,同时,将跳纤400两端接头的RFID 标签的信息进行绑定,实现跳纤400两端端口的路由关系匹配,基于此,提高了跳纤400两端端口的路由关系匹配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读取电路还用于读取跳纤400两端接头的RFID 标签的信息;写入电路还用于将跳纤400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第一RFID标签210和第二RFID标签310。基于此,通过将跳纤400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两个熔纤盘中的RFID标签,实现跳纤400与端口的关联,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熔纤盘系统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包括采集电路和识别电路;采集电路和识别电路连接;采集电路用于采集识别码;识别电路用于识别识别码。基于此,采集识别码并对识别码进行识别,实现基于识别码快速确定熔纤盘端口,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识别电路还用于识别第一RFID标签210的ID 和第二RFID标签310的ID,并确定第一RFID标签210的ID、第二 RFID标签310的ID与跳纤400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ID的匹配关系。基于此,通过确定支架固件110的RFID标签的ID与跳纤400 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ID的匹配关系,可以快速查询跳纤400两端接头分别对接的熔纤盘端口,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采集电路还用于采集熔纤盘端口的图像;识别电路还用于根据熔纤盘端口的图像确定熔纤盘端口的占用情况,并根据占用情况确定熔纤盘端口的配置图和占用图。基于此,可以实现熔纤盘端口的智能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熔纤盘端口与跳纤400关系的识别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至图4所示,在熔纤盘100表面的端口上部,安装的L型支架固件120,L型支架固件120上的第1至12 个二维码分别与第1至12个RFID标签130进行一一对应,其匹配关系采集后录入系统后台数据库,形成端口标识与跳纤400标识的对应,例如逻辑关系⑥和逻辑关系⑦。
L型支架固件120上的第1至12个二维码分别对应熔纤盘100 上的第1至12个端口,二维码的码值通过AI图像识别,一次性录后台系统,形成端口与跳纤400关系,例如逻辑关系①逻辑关系⑤。
L型支架固件120上的第1至12个RFID标签130分别对应熔纤盘100上的第1至12根跳纤400,RFID标签130的值通过RFID读卡器进行读取,形成端口与跳纤400关系,例如逻辑关系②和逻辑关系④。
在安装跳纤400以后,通过RFID读卡器读取电子标签A和电子标签B的内嵌ID,形成跳纤A端与Z端的,例如逻辑关系③。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完整实现一个熔纤盘100的端口与端口的逻辑路由信息的采集,形成图4的熔纤盘端口140与跳纤400关系智能识别的逻辑图。
在光交箱全部的熔纤盘100都已经部署完成L型支架固件120 和跳纤400信息后,通过拍照获取图片后进行AI识别,可以快速实现调出对应端口的用户数据,查找跳纤400的A端和Z端的端口位置。反之,可以也可以通过查找用户信息,快速找到用户所在的熔纤盘100及熔纤盘端口140位置,提升了相关用户的业务开通、故障处理或拆机作业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4至图5所示,后端软件控制系统用于对识别码120的ID、熔纤盘端口140、RFID标签140的ID、跳纤400A 端与Z端匹配关系的进行数据识别。
软件部分包括基础数据库和应用功能模块,应用功能模块包括前端数据采集模块(APP),AI图像识别模块和路由算法模块;APP内嵌RFID电子标签标识采集模块和图像采集装置两个功能。
路由算法模块根据AI识别的熔纤盘端口140占用情况、熔纤盘端口140对应的识别码120的ID信息,和APP采集的RFID标签130 的ID和跳纤400的匹配关系,输出熔纤盘端口140与跳纤400关系的路由图。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固件110的识别码120通过APP可以实现图片识别技术自动完成识别码120与熔纤盘端口140匹配关系的采集和关联。
支架固件110的RFID标签130通过APP控制的RFID读卡器(即 RFID读卡装置)实现RFID标签130的ID与跳纤400的一一匹配关系。
支架固件110的RFID标签130通过APP控制的RFID读卡器实现跳纤400的A端和Z端的两个RFID标签ID的匹配关系。
后端软件系统通过引入物联网电子标签技术和AI图像识别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熔纤盘端口管理上实现了物联网技术和识别码技术的和谐统一,解决了端口标识与跳纤标识难于同时进行的问题;
2、实现了图像智能AI识别技术和物联网标签通过APP自动采集技术,避免了人工记录ID的问题,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省时省力;
3、解决了熔纤盘端口与跳纤关系管理的智能识别问题,无需大量的手工录入数据的繁杂工作,避免人为错误;
4、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了端口数据采集与数据上传同步进行,避免后台数据不同步导致的规划错误和账实不符;
5、通过APP固化端口与跳纤关系管理流程,实现了熔纤盘端口管理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6、实现对哑资源光交箱端口的智能识别,提高了光交箱哑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熔纤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固件;所述支架固件包括立面以及平面;所述支架固件通过所平面固定于所述熔纤盘上;
所述立面上设置有多个识别码;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各识别码、各RFID标签与所述熔纤盘的各熔纤盘端口一一对应;
所述识别码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ID;
所述RFID标签用于标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跳纤的对端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码、所述RFID标签以及所述熔纤盘端口的位置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件为L型支架。
4.一种熔纤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熔纤盘;
两个所述熔纤盘中的第一熔纤盘包括第一熔纤盘端口;两个所述熔纤盘中的第二熔纤盘包括第二熔纤盘端口;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与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通过跳纤连接;
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对应的第一RFID标签包括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的信息;
所述第二熔纤盘端口对应的第二RFID标签包括所述第一熔纤盘端口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纤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读取电路和写入电路;所述读取电路与所述写入电路连接;
所述读取电路用于读取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写入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一RFID标签;
或,所述读取电路用于读取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写入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二RFID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纤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电路还用于读取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根据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确定所述跳纤两端端口的路由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纤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电路还用于读取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写入电路还用于将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信息写入所述第一RFID标签和所述第二RFID标签。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纤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包括采集电路和识别电路;所述采集电路和所述识别电路连接;
所述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所述识别码;
所述识别电路用于识别所述识别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熔纤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电路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ID和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ID,并确定所述第一RFID标签的ID、所述第二RFID标签的ID与所述跳纤两端接头的RFID标签的ID的匹配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熔纤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电路还用于采集所述熔纤盘端口的图像;
所述识别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熔纤盘端口的图像确定所述熔纤盘端口的占用情况,并根据所述占用情况确定所述熔纤盘端口的配置图和占用图。
CN202221572414.8U 2022-06-22 2022-06-22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Active CN217982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2414.8U CN217982389U (zh) 2022-06-22 2022-06-22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2414.8U CN217982389U (zh) 2022-06-22 2022-06-22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2389U true CN217982389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4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72414.8U Active CN217982389U (zh) 2022-06-22 2022-06-22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2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6860B (zh) 具有电子和人工双重识别能力的光纤配线管理方法
US20150060539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managed connectivity
JP3649355B2 (ja) ジャンパ追跡システム
CN102340420B (zh) 光纤配线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方法
EP2487831B1 (en) Device for recognizing optical splitter and optical splitter ports
JP3638933B2 (ja) 配線装置
US9172465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ptical device
US20120000977A1 (en) Patch panel cable information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7206535A1 (zh) 光分配网络odn资源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
CN202815876U (zh) 一种端口识别与定位的系统及光连接器和适配器底座
CN104380759A (zh) 光学配线框架中的物理层管理(plm)
JP2004317737A (ja) Mtコネクタ及び前記mtコネクタで用いられるクランプ部材並びに前記mtコネクタ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管理方法
CN106548215A (zh) 一种光纤配线管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4463512A (zh) Odn设备的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684784A (zh) 跳纤连接检测方法和跳纤连接检测装置
JP2005092107A (ja) メモリ付きコネクタプラグを用いる伝送部品の管理方式
EP3648002A1 (en) Circuit management systems
CN103368643A (zh) 光纤链路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
US11374808B2 (en) Automated logging of patching operations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CN111507441A (zh) 一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
CN105278061A (zh) 用于odn设备的智能化装置、设备、方法及系统
US20230042715A1 (en) Automated logging of patching operations via mixed reality based labeling
CN108802944B (zh) 一种机房光纤配线架的智能维护装置及其光口定位器
KR20130143365A (ko) 피씨비 연배열 코드 추적성 시스템 및 피씨비 연배열 코드 추적 관리방법
CN217982389U (zh) 熔纤盘及熔纤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