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9106U - 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9106U
CN217979106U CN202222139891.1U CN202222139891U CN217979106U CN 217979106 U CN217979106 U CN 217979106U CN 202222139891 U CN202222139891 U CN 202222139891U CN 217979106 U CN217979106 U CN 217979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module
wet curtain
water
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398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高源
余勇
刘维亮
何振斌
杨涛
严凤喜
叶似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398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9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9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9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器,包括相连接的空气处理模块和动力模块,空气处理模块包括进风口和加湿模块,动力模块包括出风口和动力系统,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动力系统设置成能驱动空气流动;加湿模块包括:水箱,具有盛水腔;加湿组件,可运动地安装至水箱;和驱动机构,与加湿组件连接,并能带动加湿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使加湿模块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加湿状态,加湿组件的部分伸入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下方,在非加湿状态,加湿组件升高至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上方。通过设置驱动机构,解决了加湿组件长期浸泡在水中,出现滋生细菌病毒等问题。

Description

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净化器的快速发展,净化器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人们对净化器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产品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可满足多元需求的加湿器。目前市场上很多加湿器,其湿帘(加湿滤网)多数一直浸泡在水中,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湿器,解决加湿湿帘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滋生细菌病毒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湿器,包括相连接的空气处理模块和动力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进风口和加湿模块,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出风口和动力系统,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动力系统设置成能驱动空气流动;
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水箱,具有盛水腔;
加湿组件,可运动地安装至所述水箱;和
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组件连接,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加湿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使所述加湿模块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加湿状态,所述加湿组件部分伸入所述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下方,在所述非加湿状态,所述加湿组件升高至所述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上方。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升降机构,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加湿组件均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设置成能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加湿组件运动。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沿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转盘的侧壁设有导向台,所述导向台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面、导向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均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延伸并在所述转盘的周向上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具有沿所述转盘的轴向的轴向间隔;
所述加湿组件设有限位部,所述驱动部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转盘往复转动,使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导向台运动,其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时,所述加湿模块处于所述加湿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时,所述加湿模块处于所述非加湿状态。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水箱之间设有轴向导向结构,使所述加湿组件能沿所述转盘的轴向往复平移。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轴向间隔大于所述额定水位线与所述盛水腔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转盘的侧壁还设有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面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转盘的轴向朝所述第二限位面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转盘的轴向朝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一侧延伸。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盛水腔呈环形并环绕所述第一风道,所述转盘呈环形;
所述加湿组件呈环形并安装至所述盛水腔,所述加湿组件套设在所述转盘外,所述导向台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外侧壁面,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加湿组件的内侧壁面的凸起。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拨杆,所述拨杆的两端设有弯折部,所述拨杆一端的弯折部与所述转盘的外侧壁面连接;
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套设有所述水箱外的外罩壳,所述外罩壳设有拨杆孔,所述拨杆另一端的弯折部自所述拨杆孔伸出形成手动驱动部,所述拨杆另一端的弯折部设置成能沿所述拨杆孔滑动,以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拨杆与所述转盘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避让所述加湿组件、以便所述加湿组件运动的避让空间。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帘和支架,所述湿帘固定至所述支架,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架。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自动伸缩锁止机构,所述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具有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帘和支架,所述湿帘固定至所述支架,所述自动伸缩锁止机构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自动伸缩锁止机构设置成能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而在所述伸长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间切换,使所述加湿模块在所述加湿状态和所述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具有沿其高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盛水腔呈环形并环绕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支架包括环形的支撑侧壁,所述支撑侧壁套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外安装于所述盛水腔;
所述支撑侧壁的靠近所述盛水腔的底壁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支撑侧壁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槽壁设有过水孔,所述湿帘包括呈环形的湿帘侧壁,所述湿帘侧壁套设在所述支撑侧壁外,且第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湿帘侧壁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下方或上方。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湿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湿帘侧壁的第二端的湿帘端壁,所述湿帘端壁支撑在所述支撑侧壁远离所述盛水腔的底壁的一端,且所述湿帘端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孔。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侧壁的远离所述盛水腔的底壁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通过连接筋连接至所述支撑侧壁,所述支撑筋支撑所述湿帘端壁。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底壁设有第二通风孔和环绕所述第二通风孔的隔板,所述隔板、所述水箱的底壁和所述水箱的侧壁配合形成所述盛水腔,所述隔板的内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以形成第一风道,所述支撑侧壁套设在所述隔板外。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加湿模块的远离所述动力模块的一侧,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所述进风口。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加湿模块和所述动力模块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包括空气处理模块和动力模块,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加湿模块和进风口,动力模块包括出风口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工作时能驱动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气处理模块内,并利用加湿模块对空气进行加湿,加湿后的湿空气流向动力模块并从出风口排出,回流到室内。
加湿模块中,其水箱具有盛水腔,盛水腔内的水不高于额定水位线;加湿组件可运动地安装至水箱,且驱动机构可带动加湿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使得加湿组件的部分可伸入水箱的水中,以便加湿组件吸取水箱中的水并对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湿组件可整体升高至水面以上,避免加湿组件长期浸泡在水中,出现滋生细菌病毒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加湿器的加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加湿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加湿模块处于加湿状态;
图5为图3所示的加湿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加湿模块处于非加湿状态;
图6为图3所示的加湿模块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加湿模块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支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的加湿模块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所示的加湿模块的湿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湿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00-加湿模块,1-水箱,11-盛水腔,12-第一风道,13-导向柱,14-第二通风孔,15-隔板,2-加湿组件,21-湿帘,211-湿帘侧壁,212-湿帘端壁,2121-第一通风孔,22-支架,221-限位部,222-导向孔,223-支撑侧壁,225-限位槽,226-过水孔,227-支撑筋,228-连接筋,3-驱动机构,31-驱动部件,310-拨杆,32-升降机构,320-转盘,321-导向台,3211-第一限位面,3212-第二限位面,3213-导向面,3214-第一止挡面,3215-第二止挡面,33-避让空间,4-外罩壳,41-拨杆孔,
200-净化模块,201-进风口,202-第二风道,203-净化滤芯,
300-动力模块,301-出风口,302-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3-后向离心风轮,304-电机,305-第三风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相连接的空气处理模块和动力模块300。
其中,空气处理模块包括进风口201和加湿模块100;动力模块300包括出风口301和动力系统,进风口201和出风口301连通,动力系统设置成能驱动空气流动。
空气处理模块设有进风口201,动力模块300设有出风口301和动力系统,动力模块300的动力系统设置成工作时能驱动空气从进风口201进入空气处理模块并流经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后从出风口301排出(空气的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模块还可包括净化模块200,净化模块200设置于加湿模块100的远离动力模块300的一侧,且净化模块200可包括进风口201,即进风口201可设置于净化模块200的壳体上。当然,加湿器也可以不包括净化模块200。
该加湿器中,净化模块200、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依次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净化模块200、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可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当然,净化模块200、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也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加湿器中,动力系统靠近出风口301,因此动力系统可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可驱动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201进入净化模块200内,并利用净化模块200对空气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可流向加湿模块100,并利用加湿模块100对空气进行加湿,净化加湿后的湿空气流向动力模块300并从出风口301排出,回流到室内。
通过加湿器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加湿,保证了室内空气的品质,且相比于前向离心风机系统,本加湿器采用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作为动力模块300的动力系统,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靠近出风口301设置,其工作时可抽吸气体,使加湿器内的风道处于负压状态,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抽吸的风量大于前向离心风机系统(靠近出风口设置)的鼓风量,因而有助于提高加湿器的净化及加湿效率,且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工作时的噪音低,有助于降低加湿器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加湿器的使用性能。
如图3-图5所示,加湿模块100包括:水箱1、加湿组件2和驱动机构3。
水箱1具有盛水腔11,该盛水腔11可用于盛水,盛水腔11的上端可开设有开口,以便加湿组件2自开口伸入盛水腔11内。盛水腔11具有额定水位线H(如图4和图5中虚线所示),水箱1内的实际水位不高于额定水位线H,其中,在初始时,水箱1内的实际水位处于额定水位线处,随着加湿模块100进行加湿,水箱1内的实际水位逐渐降低。
加湿组件2可运动地安装至水箱1。其中,加湿组件2的部分可浸泡在盛水腔11的水中,以便加湿组件2吸取盛水腔11内的水,并利用湿润的加湿组件2对经过的空气进行加湿,实现加湿功能。
驱动机构3和加湿组件2连接,驱动机构3设置成能带动加湿组件2进行升降运动,使加湿模块100可在如图4所示的加湿状态和如图5所示的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如图4所示,在加湿状态时,加湿组件2的部分伸入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下方;如图5所示,在非加湿状态时,加湿组件2升高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上方。
该加湿模块100中,驱动机构3与加湿组件2连接,并可带动加湿组件2进行升降运动,使得加湿组件2的部分(如下部)可伸入盛水腔11的水中,以便加湿组件2吸取盛水腔11中的水,对空气进行加湿;或者,加湿组件整体可升高至水面以上,避免加湿组件2长期浸泡在水中,出现滋生细菌病毒等问题。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部件31和升降机构32,驱动部件31和加湿组件2均与升降机构32连接,驱动部件31设置成能通过升降机构32带动加湿组件2进行升降运动,使加湿模块100可在如图4所示的加湿状态和如图5所示的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驱动机构3的驱动部件31和升降机构32连接,使得可通过驱动部件31带动升降机构32进行升降运动(即上下运动),加湿组件2也与升降机构32连接,使得升降机构32可带动加湿组件2进行升降运动,当加湿模块100处于加湿状态时,加湿组件2的部分(下部)可下降并伸入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下方,使得加湿组件2的部分浸泡在水中,以便加湿组件2吸取盛水腔11内的水,并利用湿润的加湿组件2对经过的空气进行加湿,实现加湿功能;在加湿模块100处于非加湿状态,驱动机构3可带动加湿组件2上升,使加湿组件2的整体升高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上方,此时加湿组件2未浸泡在水中,避免了加湿组件2长期浸泡在水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部件31可为手动驱动部件,使得驱动机构3为手动驱动机构。这样,可通过手动操作驱动部件31来带动加湿组件2进行升降运动。
当然,驱动部件31也可以设置为电动驱动部件(如:电动驱动部件可包括驱动电机),使得驱动机构3为电动驱动机构。相比于电动驱动机构,手动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升降机构32包括转盘320,转盘320的转动轴线沿水箱1的高度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转盘320的侧壁设有导向台321,导向台3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面3211、第二限位面3212和导向面3213,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均沿转盘320的周向延伸并在转盘320的周向上错位设置,且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具有沿转盘320的轴向的轴向间隔,使导向台321呈Z形。
加湿组件2与水箱1之间设有轴向导向结构,使加湿组件2能沿转盘320的轴向往复平移,且加湿组件2设有限位部221,驱动部件31设置成能带动转盘320往复转动,使限位部221沿导向台321运动,以便限位部221能够在与第一限位面3211抵接或与第二限位面3212抵接的状态之间切换。其中,限位部221与第一限位面3211抵接时,加湿模块100处于加湿状态(如图4所示);限位部221与第二限位面3212抵接时,加湿模块100处于非加湿状态(如图5所示)。
该升降机构32包括转盘320,转盘320可在驱动部件31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转盘320的轴线沿水箱1的高度方向延伸,即转盘320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转盘320上设有Z形的导向台321,Z形的导向台321包括第一限位面3211、第二限位面3212、以及连接在第一限位面3211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的导向面3213,其中,第一限位面3211与第二限位面3212均沿转盘320的周向延伸,且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可相互平行;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在转盘320的轴向方向上具有间隔(轴向间隔),且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在转盘320的周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即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在转盘320的周向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因此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具有周向间隔。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具有轴向间隔和周向间隔,使得连接在第一限位面3211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的导向面3213为倾斜的导向面3213,该导向面32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面3211第二限位面3212圆滑过渡连接。
与该导向台321相配合地,加湿组件2设有限位部221,限位部221可与导向台321相抵;此外,加湿组件2与水箱1之间还设有轴向导向结构,使加湿组件2只能沿转盘320的轴向往复运动。因此,当驱动部件31带动转盘320转动时,限位部221可沿着导向台321滑动,并由第一限位面3211经过导向面3213滑动至第二限位面3212上,或者由第二限位面3212经过导向面3213滑动至第一限位面3211上。由于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具有轴向间隔,因此,当限位部221滑动至第一限位面3211上,即限位部221与第一限位面3211抵接时,加湿组件2的第一端(下端)可伸入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下方,此时加湿组件2的部分浸泡在水中,加湿模块100处于加湿状态;当限位部221滑动至第二限位面3212上,即限位部221与第二限位面3212抵接时,加湿组件2的第一端(下端)可升高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上方,此时加湿组件2未浸泡在水中,避免了加湿组件2长期浸泡在水中。
通过限位部221与导向台321的配合、以及加湿组件2与水箱1之间的轴向导向结构,可将转盘320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加湿组件2的升降运动。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将转盘320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加湿组件2的升降运动。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加湿组件2与水箱1之间的轴向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加湿组件2上的导向孔222(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孔222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支架22上,支架22的描述见下文)以及设置于水箱1上的导向柱13(如图9所示),导向孔222和导向柱13的轴线沿转盘320的轴向(即水箱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导向柱13可插入导向孔222并可相对导向孔222轴向移动,使得在导向孔222和导向柱13配合导向作用下,加湿组件2只能沿转盘320的轴向进行往复平移。
如图9所示,导向柱13可位于盛水腔11内,且导向柱13可设置多个,并沿盛水腔1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地,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孔222可设置多个,并沿加湿组件2的支架22的周向间隔设置。
当然,也可以在加湿组件2的支架22上设置导向柱,在水箱1上设置导向孔。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的轴向间隔h2(如图9所示)大于额定水位线H与盛水腔11的底壁之间的高度差h1(如图4所示)。
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的轴向间隔为h2,限位部221由与第一限位面3211抵接切换至与第二限位面3212抵接时,加湿组件2的移动行程等于h2,使得加湿组件2的移动行程大于额定水位线与盛水腔11的底壁之间的高度差h1,可确保加湿模块100处于非加湿状态时,加湿组件2的第一端(下端)可升高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上方,加湿组件2不会浸泡在水中,避免了加湿组件2长期浸泡在水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转盘320的侧壁还设有第一止挡面3214和第二止挡面3215,第一止挡面3214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面3211远离第二限位面321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转盘320的轴向朝第二限位面3212所在的一侧延伸,第二止挡面3215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面3212远离第一限位面321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转盘320的轴向朝背离第一限位面3211的一侧延伸。
转盘320上还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止挡面3214和第二止挡面3215,第一止挡面3214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面3211远离第二限位面3212的一端连接,第二止挡面3215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面3212远离第一限位面3211的一端连接,第一止挡面3214和第二止挡面3215可在转盘320转动时对限位部221进行止挡限位,防止限位部221自第一限位面3211的远离第二限位面3212的一端脱离,以及防止限位部221自第二限位面3212的远离第一限位面3211的一端脱离,确保了限位部221与导向台321配合的稳定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9所示,水箱1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风道12,第一风道12的两端分别与进风口201和出风口301连通;盛水腔11呈环形并环绕第一风道12;转盘320呈环形,并设置于盛水腔11内。加湿组件2呈环形,并设置于盛水腔11内,加湿组件2套设在转盘320外。导向台321可设置在转盘320的外侧壁面(如图6所示),限位部221包括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内侧壁面的凸起(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部221包括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支架22的内侧壁面的凸起)。
水箱1具有第一风道12和环绕第一风道12的环形盛水腔11;转盘320呈环形并设置盛水腔11内,使得转盘320套设在第一风道12外,转盘320的转动轴线(即中心轴线)与第一风道12的中心轴线可重合,使得转盘320可绕第一风道12转动;加湿组件2可容置于盛水腔11内,并套设在转盘320外。由于加湿组件2套设在转盘320外,因此,将导向台321设置在转盘320的外侧壁面,将限位部221包括的凸起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内侧壁面上,以便限位部221与导向台321配合,进而便于通过转动转盘320实现加湿组件2的升降运动,实现加湿模块100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与加湿模块1的第一风道12相配合,如图2所示,净化模块200内设有第二风道202,动力模块300还包括第三风道305,净化模块200的进风口201、第二风道202、第一风道12、第三风道305和出风口301依次连通。
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设置在第三风道305内,且包括后向离心风轮303和电机304,后向离心风轮303位于电机304的靠近加湿模块100的一侧并与电机304的电机轴连接。其中,电机304、后向离心风轮303、加湿模块100和净化模块200的中心轴线可共线。
电机430工作时可带动后向离心风轮303转动,以使得外部干燥空气由进风口201进入第二风道202,并经过净化模块200的净化,然后可流向第一风道12并经过加湿模块100的加湿,经净化、加湿后的空气可流向第三风道305并从出风口301排出。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净化模块200包括设置于第二风道202内的净化组件,净化组件可包括环形的净化滤芯203,净化模块200的壳体的侧壁上可开设有格栅状的进风口201。
动力模块300的后向离心风机系统302工作时,可从进风口201将空气吸入第二风道202内,吸入的空气可经过净化滤芯202的净化过滤后进入净化滤芯202内,然后可流向加湿模块100的第一风道12,以便加湿模块100对空气进行加湿;然后流向动力模块300的第三风道305,并最终自出风口301排出。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部件31包括拨杆310,拨杆310的两端设有弯折部,使得拨杆310整体呈Z形。拨杆310一端的弯折部与转盘320的外侧壁面连接;如图3-图5所示,加湿模块100还包括套设在水箱1外的外罩壳(即加湿模块100的壳体)4,外罩壳4设有拨杆孔41,拨杆310另一端的弯折部自拨杆孔41伸出形成手动驱动部,拨杆310另一端的弯折部设置成能沿拨杆孔41滑动,以带动转盘320转动。如图6所示,拨杆310与转盘320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避让加湿组件2、以便加湿组件2运动的避让空间33。
驱动部件31包括Z形的拨杆310,拨杆310一端的弯折部可与转盘320的外侧壁面连接;水箱1外的罩壳4上设有拨杆孔41,拨杆310另一端的弯折部可自拨杆孔41伸出加湿模块100外,使得拨杆310另一端的弯折部外露,以便形成拨杆310的手动驱动部。拨杆310另一端的弯折部可在拨杆孔41内滑动,以便往复拨动拨杆310时拨杆310沿拨杆孔41往复滑动,并带动转盘320往复转动,通过转盘320上的导向台321与加湿组件2上的限位部221配合,使加湿组件2可进行升降运动,以便加湿模块100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拨杆310一端的弯折部位于导向台321下方,另一端的弯折部位于导向台321上方,因此,通过设置Z形的拨杆310,可在拨杆310与转盘320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33,以避让加湿组件2,防止影响加湿组件2的限位部221与导向台321配合,并沿导向台321运动,以便实现加湿模块100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水箱1外套设有外罩壳4,避免水箱1外露,可增强加湿组件2的美观性。其中,外罩壳4可与水箱1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外罩壳4可与水箱1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加湿组件2包括湿帘21和支架22,湿帘21固定至支架22;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部221设置在支架22。
加湿组件2中,湿帘21固定至支架22,支架22可对湿帘21进行支撑;限位部221设置在支架22上,使得支架22与升降机构32配合连接,以便升降机构32带动支架22及其上的湿帘21运动。
相比于通过超声波雾化器、水泵、电机+水转轮等方式实现加湿,导致容易出现加湿不出雾、水泵堵塞、功耗高等问题,本实施例的加湿组件2使用自然蒸发式加湿,结构简单,成本低,无功耗,且加湿效果好。
应当理解,不仅可通过升降机构32的转盘320上设置的导向台321与支架22上设置的限位部221配合,带动湿帘21进行升降运动,还可以通过其他机构实现。
如: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2包括自动伸缩锁止机构,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具有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加湿组件2包括湿帘21和支架22,湿帘21固定至支架22,自动伸缩锁止机构与支架22连接。自动伸缩锁止机构设置成能通过驱动部件31的驱动而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使加湿模块100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该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具有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并能够锁止保持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通过驱动部件31的按压,使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可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如:自动伸缩机构处于缩回状态时,驱动部件31按压自动伸缩锁止机构,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可切换至伸长状态并保持该伸长状态;驱动部件31再次按压自动伸缩锁止机构,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可切换至缩回状态并保持该缩回状态。其中,驱动部件31可为手动驱动部件或电动驱动部件。
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在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时,可带动湿帘21进行升降运动,实现加湿模块100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图11所示,支架22包括环形的支撑侧壁223,支撑侧壁223套设在水箱1的第一风道12外并置于盛水腔11内。
支撑侧壁223的靠近盛水腔11的底壁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支撑侧壁223的限位槽225,湿帘21包括呈环形的湿帘侧壁211,湿帘侧壁211套设在支架22的支撑侧壁223外,且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伸入支架22的限位槽225内,该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33的带动下移动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下方或上方。
该加湿模块100中,支架22具有支架22侧壁和限位槽225,支撑侧壁223套设在水箱1的第一风道12外并可容置于水箱1的盛水腔11中,限位槽225可环绕支撑侧壁223的靠近盛水腔11的底壁的一端(即支撑侧壁223的下端)设置,且限位槽225的开口背离盛水腔11的底壁,即限位槽225的开口朝上;湿帘21的湿帘侧壁211可套设在支架22侧壁外,且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下端)可伸入限位槽225内,以便通过限位槽225和支撑侧壁223对湿帘侧壁211进行限位支撑。
支撑侧壁223套设在水箱1的第一风道12外并可容置于水箱1的盛水腔11中,使得第一风道12流出的空气可流向湿帘21,湿帘21可吸收盛水腔11中的水,以便利用湿润的湿帘21对空气进行加湿。其中,当驱动机构33带动支架22及湿帘21下降时,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可移动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下方,使得湿帘侧壁211的一部分浸没在水中,以便湿帘21吸水湿润,对第一风道12流出的空气进行加湿;当加湿模块100无需对空气进行加湿时,驱动机构33可带动支架22及湿帘21上升,使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可移动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上方,此时湿帘21未浸没在水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槽225的槽壁设有过水孔226。其中,过水孔226可设置在限位槽225的底壁(邻近盛水腔11的底壁),且过水孔226可设置有多个,并沿限位槽225的周向均布。
过水孔226的设置,一方面,当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移动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下方时,盛水腔11中的水可通过该过水孔226进入限位槽225内,使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能够浸没在水中,以便湿帘21吸水湿润后对空气进行加湿;另一方面,当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移动至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上方时,限位槽225内残存的水可通过该过水孔226流回盛水腔11中,避免限位槽225内残存水导致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问题。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7-图8、图10-图11所示,湿帘21还包括设置于湿帘侧壁211的第二端的湿帘端壁212,湿帘端壁212支撑在支撑侧壁223远离盛水腔11的底壁的一端,且湿帘端壁212设有与第一风道12连通的第一通风孔2121。
湿帘21还包括湿帘端壁212,湿帘端壁212设置于湿帘侧壁211的第二端(与湿帘侧壁211的第一端相对,即湿帘侧壁211的上端),湿帘端壁212可支撑在支撑侧壁223远离盛水腔11的底壁的一端,以增强支架22对湿帘21的支撑效果,实现对湿帘21的稳固支撑;此外,湿帘端壁212的设置,可加强气流与湿帘21的接触面积,提高加湿量,确保了加湿效果。湿帘端壁212上设有第一通风孔2121,该第一通风孔2121可与水箱1的第一风道12连通,第一通风孔2121的设置,使得第一风道12流出的空气中,一部分可流经湿帘21,并经过湿帘21加湿,另一部分可直接流经第一通风孔2121,不经过湿帘21加湿,有利于减小空气流动的风阻,提高通风量,实现加湿效果和加湿效率的兼顾。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侧壁223的远离盛水腔11的底壁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支撑筋227,支撑筋227通过连接筋228连接至支撑侧壁223,支撑筋227可用于支撑湿帘端壁212。
支架22中,支撑侧壁223的远离盛水腔11的底壁的一端(即支撑侧壁223的上端)设有支撑筋227,该支撑筋227可呈环形(如圆环形)并位于支撑侧壁223内,且支撑筋227和支撑侧壁223通过连接筋228连接,以便实现支撑筋227的连接固定。通过支撑筋227支撑湿帘端壁212,可防止湿帘21变形、下陷。应当理解,连接筋228也可以对湿帘端壁212进行支撑,以增强对湿帘21的支撑效果。
其中,连接筋228可设置有多个,每个连接筋228可沿支撑侧壁223的径向延伸,多个连接筋228可沿支撑侧壁223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增强对支撑筋227的固定效果,同时减小对空气流动的影响。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侧壁223、支撑筋227和连接筋228的远离盛水腔11的底壁的一端的端面平齐,以共同对湿帘端壁212进行支撑。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水箱1的底壁设有第二通风孔14和环绕第二通风孔14的隔板15,隔板15、水箱1的底壁和水箱1的侧壁配合形成盛水腔11,隔板15的内腔与第二通风孔14连通以形成第一风道12。图7和图8所示的支架22的支撑侧壁223可套设在隔板15外。
水箱1的底壁上的第二通风孔14与环绕第二通风孔14的环形隔板15配合形成水箱1的第一风道12,使得空气可流经第一风道12;环形隔板15、水箱1的环形侧壁以及水箱1的底壁配合形成盛水腔11,该盛水腔11呈环形并环绕在第一风道12外。支架22的支撑侧壁223套设在隔板15外,使得支撑侧壁223可套设在第一风道12外,并设置于盛水腔11内,以便支撑在支架22上的湿帘21可浸没在盛水腔11的水中,实现吸水,并对第一风道12流出的空气进行加湿。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湿帘21可为纸质湿帘或者布艺湿帘,纸质湿帘或者布艺湿帘的吸水效果效果,且通气性好,方便对空气进行加湿。
当然,湿帘21不限于纸质湿帘或者布艺湿帘,还可以为其他材质。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净化模块200和加湿模块100卡扣连接,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卡扣连接。
净化模块200和加湿模块100通过卡扣连接,实现净化模块200和加湿模块100的可拆卸连接;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通过卡扣连接,实现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的可拆卸连接,以便对净化模块200、加湿模块100、动力模块300的安装及拆卸,进而方便进行维修或更换。
当然,净化模块200和加湿模块100之间、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之间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如螺钉连接),或者,净化模块200、加湿模块100和动力模块300之间可通过直接堆叠的形式进行组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模块100,转盘320放置于水箱1的盛水腔11内;湿帘21套设在支架22的支撑侧壁223外,且下端放置于支架22的限位槽225内;支架22放置于盛水腔11内,且支架22的导向孔222与盛水腔11内的导向柱13插接;支架22下端套设在转盘320外,且支架22的限位部221与转盘320的导向台321配合。
当需要加湿时,将拨杆31拨向一侧,在拨杆31的作用下,转盘320向一侧转动,在导向台321、以及相配合的导向孔222与导向柱13的作用下,支架22的限位部221由导向台321的第二限位面3212经导向面3213滑向第一限位面3211,使湿帘21的下端浸泡在盛水腔11的水中,以便实现加湿净化。
当不需要加湿时,将拨杆31拨向另一侧,在拨杆31的作用下,转盘320向另一侧转动,在导向台321、以及相配合的导向孔222与导向柱13的作用下,支架22的限位部221由导向台321的第一限位面3211经导向面3213滑向第二限位面3212,使湿帘21的下端高于盛水腔11内的额定水位线,此时湿帘21不再浸没在水中。其中,导向台321的第一限位面3211和第二限位面3212之间的竖直距离(即轴向间隔)大于盛水腔11的额定水位线与盛水腔11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湿帘21不再浸没在水中后,可启动动力模块300,在动力模块300的作用下,快速风干湿帘21,实现湿帘21的清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空气处理模块和动力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进风口和加湿模块,所述动力模块包括出风口和动力系统,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动力系统设置成能驱动空气流动;
所述加湿模块包括:
水箱,具有盛水腔;
加湿组件,可运动地安装至所述水箱;和
驱动机构,与所述加湿组件连接,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加湿组件进行升降运动,使所述加湿模块在加湿状态和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加湿状态,所述加湿组件的部分伸入所述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下方,在所述非加湿状态,所述加湿组件升高至所述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升降机构,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加湿组件均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设置成能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加湿组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沿所述水箱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转盘的侧壁设有导向台,所述导向台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限位面、导向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均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延伸并在所述转盘的周向上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具有沿所述转盘的轴向的轴向间隔;
所述加湿组件设有限位部,所述驱动部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转盘往复转动,使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导向台运动,其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时,所述加湿模块处于所述加湿状态,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时,所述加湿模块处于所述非加湿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水箱之间设有轴向导向结构,使所述加湿组件能沿所述转盘的轴向往复平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轴向间隔大于所述额定水位线与所述盛水腔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侧壁还设有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面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转盘的轴向朝所述第二限位面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面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转盘的轴向朝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面的一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所述盛水腔呈环形并环绕所述第一风道,所述转盘呈环形;
所述加湿组件呈环形并安装至所述盛水腔,所述加湿组件套设在所述转盘外,所述导向台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外侧壁面,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加湿组件的内侧壁面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拨杆,所述拨杆的两端设有弯折部,所述拨杆一端的弯折部与所述转盘的外侧壁面连接;
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水箱外的外罩壳,所述外罩壳设有拨杆孔,所述拨杆另一端的弯折部自所述拨杆孔伸出形成手动驱动部,所述拨杆另一端的弯折部设置成能沿所述拨杆孔滑动,以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拨杆与所述转盘的外侧壁面之间形成避让所述加湿组件、以便所述加湿组件运动的避让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帘和支架,所述湿帘固定至所述支架,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自动伸缩锁止机构,所述自动伸缩锁止机构具有伸长状态和缩回状态;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帘和支架,所述湿帘固定至所述支架,所述自动伸缩锁止机构与所述支架连接;
所述自动伸缩锁止机构设置成能通过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而在所述伸长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间切换,使所述加湿模块在所述加湿状态和所述非加湿状态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具有沿其高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盛水腔呈环形并环绕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支架包括环形的支撑侧壁,所述支撑侧壁套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外并安装于所述盛水腔;
所述支撑侧壁的靠近所述盛水腔的底壁的一端设置有环绕所述支撑侧壁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的槽壁设有过水孔,所述湿帘包括呈环形的湿帘侧壁,所述湿帘侧壁套设在所述支撑侧壁外,且第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湿帘侧壁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盛水腔的额定水位线下方或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湿帘侧壁的第二端的湿帘端壁,所述湿帘端壁支撑在所述支撑侧壁远离所述盛水腔的底壁的一端,且所述湿帘端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通风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壁的远离所述盛水腔的底壁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通过连接筋连接至所述支撑侧壁,所述支撑筋支撑所述湿帘端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底壁设有第二通风孔和环绕所述第二通风孔的隔板,所述隔板、所述水箱的底壁和所述水箱的侧壁配合形成所述盛水腔,所述隔板的内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支撑侧壁套设在所述隔板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模块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加湿模块的远离所述动力模块的一侧,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所述进风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加湿模块和所述动力模块可拆卸连接。
CN202222139891.1U 2022-08-15 2022-08-15 加湿器 Active CN217979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9891.1U CN217979106U (zh) 2022-08-15 2022-08-15 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39891.1U CN217979106U (zh) 2022-08-15 2022-08-15 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9106U true CN217979106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8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39891.1U Active CN217979106U (zh) 2022-08-15 2022-08-15 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9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6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KR20110039692A (ko) 공기청정 가습기 및 그 디스크 어셈블리
CN114294746A (zh) 一种空调净化通风装置
CN1195182C (zh) 加湿器
CN113587294B (zh) 抑菌型加湿器
CN217979106U (zh) 加湿器
CN109442628B (zh) 空气净化加湿器
CN113203155A (zh)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器
JP2019023541A (ja) 加湿装置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95183C (zh) 加湿器
CN115899903A (zh) 一种蒸发型加湿器及其水箱组件
CN21239049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395545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7628614A (zh) 加湿器
CN204043117U (zh) 加湿器
CN215597641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442636A (zh) 加湿器
CN217979105U (zh) 加湿净化器
CN218627138U (zh) 加湿净化器
CN214581573U (zh) 一种医疗用手术室空气净化器
CN217031518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11735128A (zh) 一种加湿净化器
CN114060993B (zh) 加湿器
CN220205953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