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97641U -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97641U
CN215597641U CN202120791198.5U CN202120791198U CN215597641U CN 215597641 U CN215597641 U CN 215597641U CN 202120791198 U CN202120791198 U CN 202120791198U CN 215597641 U CN215597641 U CN 215597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tank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air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11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连宝
郝本华
张德明
石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11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97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97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97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水洗式空气净化器加湿模块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水洗部件,水洗部件包括水箱以及设置于水箱内的水洗组件,水洗组件用于对进入水箱内的空气进行水洗,外壳内设置有风道,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气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气流在加湿风道内流动;吸水滤料部,设置在加湿风路上并位于水箱下方;供水流道,与水箱连通,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引至吸水滤料部;控制阀,用于控制供水流道的流量。该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实现单独的加湿功能,且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空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各种空气净化器也就应运而生。
空气净化器包括干式过滤型净化器和水洗式空气净化器,水洗式空气净化器是利用水洗的方式对空气形成很好的净化,同时还能够起到对空气加湿的作用。
现有的水洗式净化器通常是同时对进入其内部的空气进行水洗和加湿处理后排出,不具备单独的加湿功能,而单独设置了加湿模块的水洗式净化器中,加湿模块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水洗式空气净化器加湿模块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水洗部件,所述水洗部件包括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水洗组件,所述水洗组件用于对进入水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加湿,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风道,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气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加湿风道内流动;吸水滤料部,设置在所述加湿风路上并位于所述水箱下方;供水流道,其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引至所述吸水滤料部;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供水流道的流量。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结构和出风口结构,所述进风口结构位于所述水箱下方,所述加湿风道形成于所述进风口结构与所述出风口结构之间,所述吸水滤料部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结构中。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风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新风管道,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包括连接所述新风管道和所述进风口结构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新风管道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吸水滤料部。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水箱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进风口结构之间。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水流道形成于所述水箱的内壁面上,或者,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贴合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内壁面,所述供水管构成所述供水流道。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风机包括叶轮和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包括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过所述支撑座并与所述水洗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水洗组件动作。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的顶部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水箱进风口,所述水箱的顶部形成水箱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结构高于所述水箱设置,所述进风口结构形成的装置进风口与所述水箱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结构形成的装置出风口与所述水箱出风口连通。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与所述外壳为可分离设置,所述水箱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为自封接头,所述供水流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接头,当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时,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配合以将所述水箱与所述供水流道导通,当所述水箱与所述外壳分离时,所述第一接头处于自封状态。
在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水滤料部包括吸水滤纸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包括换热装置,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中,通过气流驱动装置能够在外壳内形成加湿风路,并在加湿风路上设置有吸水滤料部,在不需要对空气进行水洗时,可利用吸水滤料部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独立的加湿功能,优化用户体验;吸水滤料部设置在水箱的下方,如此,直接设置供水流道即可将水箱内的水引流至吸水滤料部,具体地,在供水流道上设置控制阀以控制供水流道的流量,在执行加湿功能时可通过控制阀将供水流道导通,水箱内的水即可通过供水流道引至吸水滤料部,使得吸水滤料部呈吸水状态,以对加湿风路上流过的空气进行加湿,无需设置水泵等输送装置,结构简单,降低空气净化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吸水滤料部和水箱呈上下布局设置能够使得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适于应用在立式空调中。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中设置有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
10、外壳;
11、进风口结构;111、装置进风口;12、出风口结构;121、装置出风口;13、支撑座;
20、水洗部件;
21、水箱;211、水箱进风口;212、水箱出风口;22、水洗组件;221、传动轴;222、甩水套筒;223、连接部;
30、吸水滤料部;
40、控制阀;
50、新风管道;
60、第一风机;
70、第二风机;
71、叶轮;72、双轴风机;721、第一电机轴;722、第二电机轴;
81、第一锥齿轮;82、第二锥齿轮;
90、供水管;
91、供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是结合立式空调进行描述的,但该空气净化装置并不局限于应用在立式空调中,其他具有水洗空气使用需求的设备均可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所述的“内”“外”等方位词是相对于空气净化装置自身而言,靠近空气净化装置中轴线的一侧为内,远离空气净化装置中轴线的一侧为外。本文中所述的“上”“下”“顶”“底”等方位词指的是空气净化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的方位。前述方位词仅用于方便描述,并不构成对结构的任何限定。
在一相关技术中,设置于立式空调中的水洗式净化器是利用其中的水洗部件同时对空气进行净化和加湿,受空间的限制,水洗式净化器中无法再设置单独的加湿装置,因此该水洗式净化器不具备单独的加湿功能。在另一相关技术中,窗式新风机中设置相互独立的水洗模块和加湿模块。为了适于窗式新风机的整体布局,水洗模块和加湿模块通常为水平并排设置,两者共用的水箱位于水洗模块和加湿模块的下方。这种布局方式需要设置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泵送至加湿模块的上方以对加湿模块实现喷淋,结构复杂,成本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在水洗部件的水箱下方设置吸水滤料部,利用吸水滤料部实现对空气的加湿功能,并利用水箱对吸水滤料部供水,既不会额外增加过多的结构,又能够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单独加湿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
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俯视图;图3和图4分别为图2中A-A向和B-B向剖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10和设置于外壳10内的水洗部件20。水洗部件20包括水箱21以及设置于水箱21内的水洗组件22。水洗组件22用于利用水箱21内的水对进入水箱21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加湿处理,例如,水洗组件22用于对进入水箱21内的空气进行水洗,使得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溶于水或者被水洗组件形成的水分子、负离子去除,从而完成对空气的水洗净化。为了方便描述,将空气依次进入外壳10、水箱21,在水箱21内经水洗组件22净化并最终排出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个空气流路称为水洗风路。
为了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的加湿功能,如图3和图4所示,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气流驱动部件、吸水滤料部30、供水流道91和控制阀40。其中,外壳10内形成有加湿风道,气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气体在加湿风道内流动以形成加湿风路,即,气流驱动部件动作时驱动空气在外壳10内的加湿风道中流动以形成空气流路,该空气流路构成空气净化装置的加湿风路。吸水滤料部30设置在该空气流路上,从而利用吸水滤料部30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湿。该加湿风路可以是一条独立的风路,也可以是与前述的水洗风路部分重合或者全部重合。
吸水滤料部30设置在水箱21的下方,供水流道90与水箱21连通,并能够将水箱21内的水引至吸水滤料部30。供水流道90的流量由控制阀40控制,当需要加湿时,通过控制阀40将供水流道90导通,水箱21内的水经供水流道90进入吸水滤料部30,吸水滤料部30呈吸水状态。如此,加湿风路上的空气流经吸水滤料部30时,会携带吸水滤料部30中的水分,从而实现对空气的加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气流驱动装置能够在外壳10内形成加湿风路,并在加湿风路上设置有吸水滤料部30。在不需要对空气进行水洗时,可利用吸水滤料部30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湿,从而实现空气净化装置独立的加湿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单独加湿、单独水洗或者同时加湿和水洗功能,从而优化用户体验。
吸水滤料部30设置在水箱21的下方,如此,直接设置供水流道91即可将水箱21内的水引流至吸水滤料部30。具体地,在供水流道91上设置控制阀40以控制供水流道91的流量,在执行加湿功能时可通过控制阀40将供水流道91导通,水箱21内的水即可通过供水流道91引至吸水滤料部30,使得吸水滤料部30呈吸水状态,以对加湿风路上流过的空气进行加湿,无需设置水泵等输送装置,结构简单,降低空气净化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吸水滤料部30和水箱21呈上下布局设置能够使得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适于应用在立式空调中。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用于控制供水流道91的流量的控制阀40可以为开关阀,仅用于将供水流道91导通或者截止。当空气净化装置开启加湿功能时,将开关阀打开,此时水箱21内的水可自动沿供水流道91流至吸水滤料部30。当空气净化装置关闭加湿功能时,将开关阀关闭,供水流道91截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加湿过程中,开关阀可以阶段性地打开和关闭,避免引入吸水滤料部30的水分过多导致吸水滤料部30过饱和。控制阀40也可以是能够进行流量大小调节的阀,从而可根据加湿程度的不同调节阀的开度。控制阀40可以是手动控制阀,也可以是电动控制阀,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控制阀40优选为电动控制阀,例如为电磁阀。
水洗组件22可以为任意能够实现水洗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设置在水箱21内的水泵和喷嘴,利用喷嘴喷出的水雾对进入水箱21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再例如,可以通过转动地方式驱动水洗组件22动作,以将水箱21内的水扬起形成水幕,利用水幕对进入水箱21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水洗组件22包括设置在水箱21内的传动轴221、套设于传动轴221外侧的甩水套筒222以及连接传动轴221与甩水套筒222的连接部223,甩水套筒222上设置有多个甩水孔(图中未示出)。如此,传动轴221转动时,带动甩水套筒222转动,在负压作用下将水箱21内的水扬起并从甩水孔甩出,以在甩水套筒222与水箱21内壁之间形成水幕,当气流流经水幕时,水幕对空气进行水洗。
吸水滤料部30可以设置在外壳10内的任意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处、出风口处或者外壳10与水箱21之间的位置。为了不改变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壳10上设置有进风口结构11和出风口结构12,如图3所示,进风口结构11形成装置进风口111,出风口结构12形成装置出风口121,进风口结构11与出风口结构12之间形成加湿风道。进风口结构11低于水箱21设置,即进风口结构11位于水箱21的下方,气流驱动部件能够驱动空气由进风口结构11进入外壳10,并由出风口结构12排出,以在外壳10内、进风口结构11与出风口结构12之间形成的加湿风道中形成加湿风路。吸水滤料部30设置在进风口结构11中,这样,无需对外壳10内部的结构做任何改变,也无需对外壳10内各个结构件的位置做任何调整,方便对现有空气净化装置的改造。另外,由于气流驱动装置通常靠近进风口结构11设置,从而使得气流有更大的动力经过吸水滤料部30,保证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量。
进风口结构11形成的装置进风口111可以是室内空气入口,也可以是新风入口。即,吸水滤料部30可以是对内循环的室内空气进行加湿,也可以是对外部进入的新风进行加湿,还可以在进风口结构11处设置切换阀,通过切换阀使得加湿风路能够在室内空气入口和新风入口之间切换连通,从而使得空气净化装置既能够对内循环的室内空气进行单独加湿,又能够对外部进入的新风进行单独加湿。
进风口结构11可以是简单的开口结构,此时吸水滤料部30可直接填充在开口内。在装置进风口111为新风入口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与新风管道或者新风风机连接,优选地,如图3所示,进风口结构11包括设置在外壳10上的开口以及与开口相连的管套,吸水滤料部30设置在管套中。
吸水滤料部30可以是与管套过盈配合,也可以是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与管套形成可拆卸连接。为了方便吸水滤料部30的更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管套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供吸水滤料部30装入和拉出的拆装口,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设置有滑槽,第三侧壁上设置有插槽。如此,吸水滤料部30可经拆装口进入外壳10内,其两侧分别与滑槽配合滑动,直至吸水滤料部30的端部插入插槽内,以完成吸水滤料部30的装入过程。当需要更换吸水滤料部30时,可经拆装口将吸水滤料部30拉出。
进风口结构11可以设置在低于水箱21的任意位置,例如可设置在外壳10的侧壁、底壁等位置。在进风口结构11形成的装置进风口111为新风入口的实施例中,由于其进风口结构11需要连接新风管道50,为了方便新风及新风风机的布局,优选地,如图3所示,进风口结构11设置在外壳10的底部,气流驱动部件包括连接新风管道50和进风口结构11的第一风机60。第一风机60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新风管道50连通,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吸水滤料部30。这样设置使得新风管道50为水平管道,便于整机的安装。另外,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吸水滤料部30,从而保证空气有足够的能量穿过吸水滤料部30,进而保证空气净化装置的风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第一风机60作为气流驱动部件形成加湿风路,第一风机60实际为空气净化装置的新风风机,这样设置结构更加简单。可以理解的是,气流驱动部件不局限于是第一风机60,也可以在外壳10内单独设置风机来形成加湿风路。或者气流驱动部件还包括除第一风机60之外的其他风机,其他风机与第一风机60配合来共同形成加湿风路。
出风口结构12可以设置在外壳的任意位置,只要在加湿风路上位于吸水滤料部30的下游侧即可。例如设置在与水箱21侧壁相对的外壳10侧壁上,此时,为了保证水洗过程的正常运行,该出风口结构12上需要设置开关阀,在进行水洗时,需要将出风口结构关闭,以避免空气未经水洗即由出风口结构排出。
为了简化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水箱21的顶部边缘与外壳10的内壁相配合。例如,水箱21的顶部外壁面与外壳10的内壁贴合,水箱21的侧壁上设置有水箱进风口211,水箱21的顶部形成水箱出风口212,出风口结构12高于水箱21设置。进风口结构11形成的装置进风口111与水箱进风口211连通,出风口结构12形成的装置出风口121与水箱出风口212连通。这样,无论是单独的加湿功能,还是单独的水洗功能,还是同时进行加湿和水洗,空气均为相同的流路,即由装置进风口111进入外壳10内,然后由水箱进风口211进入水箱21,再由水箱出风口212排出水箱21,最终由装置出风口121排出,加湿风路和水洗风路共用(风路方向如图3的箭头所示),从而简化空气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
为了保证水箱21在空气净化装置内的位置可靠性,优选地,如图3所示,外壳10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水箱21的支撑座13。在进风口结构11设置在外壳10的底部的实施例中,支撑座13的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机70,第二风机70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70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支撑座13与进风口结构11之间。由于第二风机70为轴流风机,能够驱动下部进风口结构11进入的气流向上流动,如此,第一风机60和第二风机70能够配合共同形成水洗风路,从而保证空气净化装置在执行水洗功能时的风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风机70也可以作为气流驱动部件的一部分,例如与前述的第一风机60共同构成气流驱动部件,即在空气净化装置开启单独的加湿功能时,同时开启第一风机60和第二风机70。
在另一个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为了简化空气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第二风机70包括叶轮71和双轴电机72。双轴电机72包括第一电机轴721和第二电机轴722,第一电机轴721与叶轮71固定连接,第二电机轴722穿过支撑座13并与水洗组件22相连,以驱动水洗组件22动作。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机轴722用于驱动传动轴221转动。如此,利用一个驱动装置即可同时驱动两个部件动作,从而简化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使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水箱21内的水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变脏而影响水洗效果,因此水箱21内的水需要更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水箱21与外壳10为可分离地设置,例如,水箱21可分离地支撑于支撑座13上,外壳10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水箱21取出的取出口,水箱21可以与支撑座13脱离,并从取出口取出,以便更换水箱21内的水。为了不影响水箱21的取出,如图5所示,传动轴2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锥齿轮81,第二电机轴72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82。这样,当水箱21位于外壳10内时,第一锥齿轮81与第二锥齿轮82相啮合,将水箱21上提,第一锥齿轮81和第二锥齿轮82分离即可将水箱21顺利取出。
在水箱21与外壳10可分离地设置的实施例中,可将第二风机70设置为可上下运动或者将第二电机轴722设置为可上下运动。这样,在需要进行水洗时,第二风机70或者第二电机轴722上移,使得第一锥齿轮81与第二锥齿轮82啮合,此时第二风机70同时带动叶轮71和水洗组件22运动。而在不需要水洗,只进行加湿时,第二风机70或者第二电机轴722下移,使得第一锥齿轮81与第二锥齿轮82分离,此时第二风机70只带动叶轮71转动,此时第二风机70与第一风机60共同构成气流驱动部件来形成加湿风路。
在水箱21与外壳10可分离地设置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水箱21的取出,避免水箱21取出时,水箱21与供水流道91相连通的位置漏水,优选地,水箱21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为自封接头,供水流道9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接头。当水箱21设置于外壳10内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配合以将水箱21与供水流道91导通,当水箱21与外壳10分离时,第一接头处于自封状态,从而避免水箱21取出时发生漏水。自封接头可采用管路连接中常用的自封结构,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接头也可以设置为自封接头,从而保证水箱21取出时供水流道91内的水不会因装置倾斜而流出。由于水箱21支撑在支撑座13上,为了方便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配合,第二接头优选安装于支撑座13上。
供水流道91可以是利用水箱21内的结构形成,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在外壳10内设置供水管90,利用供水管90形成供水流道91。在设置有第二风机70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二风机70与形成供水流道91的结构发生干涉,优选地,供水流道91形成于水箱21的内壁面上,即,在加工水箱21时,在水箱21的内壁面上设置长形空心结构,利用空心结构形成供水流道91,或者,如图3所示,将供水管90贴合于水箱21的内壁面设置。此时,供水管90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刚性管,当供水管90为软管时,通过卡扣结构将供水管90固定于水箱21的内壁上,当供水管90为刚性管时,将刚性管直接与水箱21的内壁面贴合设置。
控制阀40可以设置在水箱21与供水流道91的交接位置,例如设置在水箱21的用于与供水流道91连通的开口处,控制阀40可以控制该开口的开闭。这样,在水箱21与外壳10可分离地设置时,取出水箱21之前先通过控制阀40将该开口关闭,同样能够达到防止水箱21取出时发生漏水的效果。控制阀40也可以设置在供水流道91上,此时,优选地,如图3所示,控制阀40固定于外壳10的内壁上。
吸水滤料部30可以为任意能够吸水并具有空隙供气流通过的结构,例如可采用吸水速度快、透气性好的吸水滤纸层。
供水流道91可以是将水箱21内的水引流至吸水滤料部30的一个位置点,利用吸水滤料部30自身的吸水性使得水分在吸水滤料部30内扩散。或者在供水流道91的端部设置多个分支,多个分支将水箱21内的水引流至吸水滤料部30的多个不同的位置点,使得吸水滤料部30在多个位置点吸水,从而获得较高的吸水效率。为了不影响风路,位置点优选设置在吸水滤料部30的边缘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其包括换热装置和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中,换热装置用于与进入其的空气进行换热,其包括换热器、风机等结构。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对进入其的空气进行净化和加湿。空气净化装置与换热装置呈上下布置,例如,空气净化装置布置于换热装置的下方。空气净化装置和换热装置可以共用一个外壳,也可以各自设置单独的外壳。空气净化装置还可设置为与换热装置协同工作,例如,空气净化装置净化加湿后的气体可进入换热装置内换热后排出立式空调,或者换热装置内换热后的气体可进入空气净化装置净化加湿后排出立式空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中由于设置了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低。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水洗部件,所述水洗部件包括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水洗组件,所述水洗组件用于对进入水箱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和加湿,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风道,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气流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加湿风道内流动;
吸水滤料部,设置在所述加湿风路上并位于所述水箱下方;
供水流道,其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引至所述吸水滤料部;
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供水流道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结构和出风口结构,所述进风口结构位于所述水箱下方,所述加湿风道形成于所述进风口结构与所述出风口结构之间,所述吸水滤料部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新风管道,所述气流驱动部件包括连接所述新风管道和所述进风口结构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新风管道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吸水滤料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水箱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进风口结构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流道形成于所述水箱的内壁面上,或者,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贴合设置于所述水箱的内壁面,所述供水管构成所述供水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包括叶轮和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包括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过所述支撑座并与所述水洗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水洗组件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顶部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配合,所述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水箱进风口,所述水箱的顶部形成水箱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结构高于所述水箱设置,所述进风口结构形成的装置进风口与所述水箱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结构形成的装置出风口与所述水箱出风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所述外壳为可分离设置,所述水箱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为自封接头,所述供水流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接头,当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时,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配合以将所述水箱与所述供水流道导通,当所述水箱与所述外壳分离时,所述第一接头处于自封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滤料部包括吸水滤纸层。
10.一种立式空调,包括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2120791198.5U 2021-04-16 2021-04-16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Active CN215597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1198.5U CN215597641U (zh) 2021-04-16 2021-04-16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1198.5U CN215597641U (zh) 2021-04-16 2021-04-16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97641U true CN215597641U (zh) 2022-01-21

Family

ID=7987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1198.5U Active CN215597641U (zh) 2021-04-16 2021-04-16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97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4605B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CN10747767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2121479A1 (zh) 水洗新风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04110814B (zh) 冷风扇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180065355A (ko) 가습겸용 공기청정기
CN108105881A (zh) 柜机
CN113531675A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35781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KR20050111161A (ko) 환기시스템
KR100693989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07962892U (zh) 柜机
CN215597641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立式空调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899866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15597546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
CN115751501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5751504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2303790B (zh) 新风机
CN213480476U (zh) 新风机
CN207962866U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841623U (zh)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
CN217330173U (zh) 新风装置和空调
CN217303003U (zh) 加湿装置、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