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9020U - 立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79020U CN217979020U CN202222001977.8U CN202222001977U CN217979020U CN 217979020 U CN217979020 U CN 217979020U CN 202222001977 U CN202222001977 U CN 202222001977U CN 217979020 U CN217979020 U CN 2179790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uct
- outlet
- air outlet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器,立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道组,风道组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设置于风道组的后方,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第一换热区域的面积为a,第二换热区域的面积为b,a和b不同;风扇组,风扇组包括:第一贯流风扇和第二贯流风扇;隔板,隔板设置于风道组且位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由此,通过控制隔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来设置室内换热器的两个换热区的面积大小,为每个贯流风扇提供不同的风量,从而使该立式空调器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出风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双贯流空调器在柜机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贯流风扇,后方进风,前方出风,这种空调器的送风量更大,静音效果好,并且冷量损耗少,从而被广泛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有的双贯流空调器虽然有两个贯流风扇提供动力,但出风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更多人群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立式空调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道组,所述风道组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组的后方,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区域和第二换热区域,所述第一换热区域与所述第一风道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区域与所述第二风道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的面积为a,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的面积为b,a和b不同;风扇组,所述风扇组包括:第一贯流风扇和第二贯流风扇,所述第一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贯流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所述隔板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延伸设置,所述隔板在前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一个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
由此,通过控制隔板与竖直方向的角度,来设置室内换热器的两个换热区的面积大小,为每个贯流风扇提供不同的风量,从而使该立式空调器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出风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与前后方向之间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0°<α<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α满足关系式:10°<α<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左侧,所述隔板在前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风道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a和b满足关系式:a<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左侧,所述隔板在前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风道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a和b满足关系式:a>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出风板,所述出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或所述出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且邻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左侧,a和b满足关系式:a<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出风孔在所述出风板上以成排成列的方式均匀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出风板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在左右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相对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立式空调器;
10、机壳;11、第二出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出风板;131、出风孔;
20、风道组;21、第二风道;22、第一风道;
30、风扇组;31、第二贯流风扇;32、第一贯流风扇;
40、第二导风板;50、第一导风板;60、隔板;70、第二进风口;80、第一进风口;
90、室内换热器;91、第一换热区域;92、第二换热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结合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风道组20、室内换热器90、风扇组30和隔板60,其中,机壳10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风道组20包括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第一风道22与第一出风口12对应连通,第二风道21与第二出风口11对应连通。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左右间隔设置,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两侧均有送风,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送风效率,第一出风口12和第一风道22对应连接,第二出风口11和第二风道21对应连接,可以在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内风的流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实现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独立送风,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送风稳定性。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90设置于风道组20的后方。具体地,室内换热器90设置于风道组20的后方,可以使风在进入风道组20前经过室内换热器90,并且风中的热能被室内换热器90吸走,可以保证经过风道组20流向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的风是冷风,从而可以对该立式空调器100周围的环境送去冷风并且实现降温,可以确保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90包括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第一换热区域91与第一风道22相对应连通,第二换热区域92与第二风道21相对应连通,第一换热区域91的面积为a,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为b,a和b不同。具体地,室内换热器90分为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并且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不同,第一换热区域91可以吸走风进入第一风道22前的热量,第二换热区域92可以吸走风进入第二风道21前的热量,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不同,可以为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分别提供不同的风量,从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分别吹出不同风量的风,进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功能多样性,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风扇组30包括第一贯流风扇32和第二贯流风扇31,第一贯流风扇32设置于第一风道22内,第二贯流风扇31设置于第二风道21内。具体地,在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内分别设置第一贯流风扇32和第二贯流风扇31,可以分别辅助两个风道内的气流传输,进而可以对该立式空调器100的两个风道内的气流传输分别提供动力,第一贯流风扇32和第二贯流风扇31均为独立工作,第一贯流风扇32和第二贯流风扇31不会互相影响,可以保证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对风的传输效率,进而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另外,风扇组30包括第一贯流风扇32和第二贯流风扇31,贯流风扇可以将流入其内部的风速分配均匀,具有很少的低干扰,吹出的风很集中,可以在低噪声的条件下把风送得很远,同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风流方向,并且贯流风扇在出风口气流沿轴向分布较均匀,其他类型风机较难达到。
进一步地,隔板60设置于风道组20且位于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之间,隔板60向室内换热器90延伸设置。具体地,通过将隔板60竖直设置在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之间,并且向室内换热器90延伸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相互窜风,导致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进风的不顺畅,降低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中风流动的稳定性,这样可以保证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的相互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进一步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中的一个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具体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中的一个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不仅可以改变室内换热器90上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还可以保证经过不同换热区域的风进入到对应的风道中,由此可以使第一风道22内的风量和第二风道21内的风量不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送出的风量不同,进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送风风量,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此,通过控制隔板60与竖直方向的角度,来设置室内换热器90的两个换热区的面积大小,为每个贯流风扇提供不同的风量,从而使该立式空调器100可以提供不同大小的出风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隔板60与前后方向之间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0°<α<45°。具体地,当隔板60与前后方向之间夹角为0°时,室内换热器90上的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面积大小相同,在同一进风量的前提下,经过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降温的风量相同,所以流过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的风量相同,进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处吹出的风量一致,此时该立式空调器100仅仅可以吹出一种风量的风。
相反地,当隔板60与前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时,隔板60会使第一换热区域91或者第二换热区域92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风道22或者第二风道21中的任意一个的连通面积过小,此时第一风道22或者第二风道21中的任意一个内部风量过小,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第一出风口12或者第二出风口11的出风量过小,从而使该立式空调器100无法为用户提升多种吹风模式。
进一步地,当隔板60与前后方向之间夹角范围在0°至45°之间时,可以在保证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内风量适中的前提下,改变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大小,进而可以使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之间的风量不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的送风量不同,从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提供不同的送风量,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α满足关系式:10°<α<30°。具体地,隔板60与前后方向之间夹角范围在10°至30°之间,可以在保证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送风量不同的前提下,使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内流通的风量相差较大,进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送出的风量相差较大,可以使用户对于该立式空调器100的不同送风模式感受明显,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所示,第二出风口11位于第一出风口12的左侧,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第一风道22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a和b满足关系式:a<b。具体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右侧延伸设置,可以增大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可以增大经过第二换热区域92后进入第二风道21内的风量,进而可以增大第二出风口11处送出的风量,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的送风风量不同,从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风量,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图1所示,第一出风口12位于第二出风口11的左侧,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第二风道21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a和b满足关系式:a>b。具体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左侧延伸设置,可以增大第一换热区域91的面积,可以增大经过第一换热区域91后进入第一风道22内的风量,进而可以增大第一出风口12处送出的风量,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的送风风量不同,从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风量,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图2所示,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出风板13,出风板13设置于第二出风口11处,或出风板13设置于第二风道21内,并且邻近第二出风口11。具体地,在第二出风口11处直接设置出风板13或者在第二风道21内靠近第二出风口11处的位置设置出风板13,结构紧凑,可以在风从第二出风口11处出来后直接流向出风板13,改变第二风道21的风从第二出风口11吹出后的吹风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出风板13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131,在风从第二出风口11出来后,会直接流向出风板13,出风板13上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131,可以使风直接通过出风孔131穿过出风板13,并且从出风板13上的出风孔131吹出,这样可以使从第二出风口11的出风更加柔和,可以使不是太热的用户感觉更加舒适,如此,可以使立式空调器100为不同的使用人群提供不同的吹风形式,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功能多样性。
另外,如此设置,出风板13还可以对第二出风口11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的异物通过第二出风口11进入立式空调器100的内部,这样可以提升立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出风口11位于第一出风口12的左侧,a和b满足关系式:a<b。具体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右侧延伸设置,可以增大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可以增大经过第二换热区域92后进入第二风道21内的风量,进而可以增大第二出风口11处送出的风量,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的送风风量不同,从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风量,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图2所示,多个出风孔131在出风板13上以成排成列的方式均匀间隔设置。具体地,出风板13上开设的出风孔131的数量不限,并且所有出风孔131在出风板13上的位置呈矩形阵列排布,可以在保证出风板13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明显地改变第二出风口11的出风量和出风速率,从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第二出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的出风量和出风速率不同,进而使该立式空调器100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出风效果的需求。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导风板50,第一导风板5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2处,以用于开闭第一出风口12。具体地,第一导风板50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处,可以使风从第一出风口12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一导风板50,经过第一导风板50的导风作用后,风的流动将更加快捷顺畅。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导风板50的导风方向,改变第一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可以使从第一出风口12出来的风被吹到指定地点,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可以提升使用人群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0,第二导风板40设置于第二出风口11处,以用于开闭第二出风口11。具体地,第二导风板40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1处,可以使风从第二出风口11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二导风板40,经过第二导风板40的导风作用后,风的流动将更加快捷顺畅。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导风板40的导风方向,改变第二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可以使从第二出风口11出来的风被吹到指定地点,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可以提升使用人群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二导风板40设置在出风板13的内侧,可以在对第二出风口11出来的风加速和导向的前提下,不影响第二出风口11的出风形式,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功能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该立式空调器100的使用需求。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在左右方向上排布。具体地,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排布方式整齐,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在左右方向上排布,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处送风模式互不影响,进而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22具有第一进风口80,第二风道21具有第二进风口70,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风道22具有第一进风口80,第二风道21具有第二进风口70,可以使风从第一进风口80进入到第一风道22内,从第二进风口70进入到第二风道21内,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内风的畅通流动,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使风进入到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内的流动路径较短,从而可以简化该立式空调器100内部结构,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组装更加便捷。
结合图1所示,第一进风口80和第一换热区域91相对应,第二进风口70和第二换热区域92相对应。具体地,第一进风口80和第一换热区域91相对应,第二进风口70和第二换热区域92相对应,可以使风从第一进风口80进入后流向第一换热区域91,可以使风从第二进风口70进入后流向第二换热区域92,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风进入机壳10后能够直接流向室内换热器90进行换热作用,还可以将进入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内的风提前分开,可以使风在该立式空调器100内流通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隔板60位于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之间。具体地,通过将隔板60竖直设置在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之间,可以防止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相互窜风,导致第一进风口80和第二进风口70进风的不顺畅,降低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中风流动的稳定性,这样可以保证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相互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立式空调器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1);
风道组(20),所述风道组(20)包括:第一风道(22)和第二风道(21),所述第一风道(2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对应连通,所述第二风道(2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1)对应连通;
室内换热器(90),所述室内换热器(90)设置于所述风道组(20)的后方,所述室内换热器(90)包括第一换热区域(91)和第二换热区域(92),所述第一换热区域(91)与所述第一风道(22)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区域(92)与所述第二风道(21)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区域(91)的面积为a,所述第二换热区域(92)的面积为b,a和b不同;
风扇组(30),所述风扇组(30)包括:第一贯流风扇(32)和第二贯流风扇(31),所述第一贯流风扇(32)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22)内,所述第二贯流风扇(31)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21)内;
隔板(60),所述隔板(60)设置于所述风道组(20)且位于所述第一风道(22)和所述第二风道(21)之间,所述隔板(60)向所述室内换热器(90)延伸设置,所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风道(22)和所述第二风道(21)中的一个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0)与前后方向之间夹角为α,α满足关系式:0°<α<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α满足关系式:10°<α<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的左侧,所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风道(22)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a和b满足关系式:a<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的左侧,所述隔板(60)在前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风道(21)的一侧倾斜延伸设置,a和b满足关系式:a>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板(13),所述出风板(13)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处,或所述出风板(13)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21)内且邻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1),所述出风板(13)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1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的左侧,a和b满足关系式:a<b。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孔(131)在所述出风板(13)上以成排成列的方式均匀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板(50),所述第一导风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2);和/或
所述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板(40),所述第二导风板(40)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1),所述第二导风板(40)位于所述出风板(13)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22)和所述第二风道(21)在左右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一风道(22)具有第一进风口(80),所述第二风道(21)具有第二进风口(70),所述第一进风口(80)和所述第二进风口(7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80)和所述第一换热区域(91)相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70)和所述第二换热区域(92)相对应,所述隔板(60)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80)和所述第二进风口(70)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1977.8U CN217979020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立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1977.8U CN217979020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立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79020U true CN217979020U (zh) | 2022-12-06 |
Family
ID=8425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01977.8U Active CN217979020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立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79020U (zh)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22001977.8U patent/CN2179790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01995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9340909B (zh) |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9059112A (zh) |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 |
CN113864880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23578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715177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715156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03349387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979020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71516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659194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68538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03453645B (zh) |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 |
CN209819694U (zh) | 空调器 | |
CN115164280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71517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2746698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715176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8915118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803339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1386487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652719U (zh) |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 |
CN218033378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715174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44180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