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7017U -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7017U
CN217977017U CN202221392643.1U CN202221392643U CN217977017U CN 217977017 U CN217977017 U CN 217977017U CN 202221392643 U CN202221392643 U CN 202221392643U CN 217977017 U CN217977017 U CN 217977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flexible
arm
folding arm
midd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26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辉垠
马春军
李政
张民
王泓伟
余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926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7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7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7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旨在解决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容易过大,进而导致柔性显示面板损坏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第一支撑板朝向本体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折叠臂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滑设在第一滑槽内;柔性牵引件与第一固定部和本体连接,柔性牵引件在第一折叠臂相对本体折叠时,驱动第一固定部转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板转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板朝向本体的一端向第一折叠臂靠近,即第一支撑板发生倾斜,进而在第一支撑板和本体之间形成“水滴”状的容纳空间,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过大,以免柔性显示面板损坏。

Description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式电子设备(如折叠手机、折叠式平板电脑等)已经逐渐得到普遍的应用。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以及折叠模组。在使用时,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可以通过折叠模组实现相对转动,进而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和展开。
然而,折叠式电子设备上一般设置有柔性显示面板,在折叠之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容易过大,进而导致柔性显示面板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旨在解决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容易过大,进而导致柔性显示面板损坏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以及覆盖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上的柔性显示面板;
所述折叠模组包括:
本体;
第一折叠臂,所述第一折叠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与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中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臂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折叠臂铰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臂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靠近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折叠臂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滑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柔性牵引件,所述柔性牵引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柔性牵引件用于在折叠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折叠臂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容置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容纳空间。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模组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本体和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
或者,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柔性牵引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折叠臂折叠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
碟形弹簧,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碟形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
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滑孔,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所述滑孔内,所述碟形弹簧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滑块之间;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与所述碟形弹簧的外锥面接触,且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外锥面配合的配合面。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螺旋弹簧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
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沿所述固定圈的切线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臂的首端与所述固定圈连接,所述弹性臂的末端弯折形成弯折臂,所述弯折臂与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圈为一体结构。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框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牵引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第一容置槽,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折叠臂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具有背离所述本体的安装侧面,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上。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还具有与所述安装侧面相邻、且位于外侧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外侧面上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安装侧面上间隔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所述第二容置槽和所述弹性件之间的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导向凸起之间。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牵引件包括柔性绳或柔性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绳为弹性绳,所述柔性带为弹性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筋,所述第一弧形导向筋滑设在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在折叠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应的第二限位配合部;在所述第一折叠臂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之间具有间隙。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模组还包括:
第二折叠臂,所述第二折叠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与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二中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臂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臂铰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臂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折叠臂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滑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中框;
第二中框;
如上所述的折叠模组,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通过所述折叠模组连接;
以及,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折叠模组中的第一折叠臂与本体转动连接,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第一折叠臂背离本体的一端,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折叠臂铰接,并且转动轴线与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折叠臂和第一固定部的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一支撑板朝向本体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折叠臂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滑设在第一滑槽内,第一转轴的中心线与第一折叠臂的转轴轴线平行,第一支撑板背离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转动连接;柔性牵引件与第一固定部和本体连接,柔性牵引件在第一折叠臂相对本体折叠时,驱动第一固定部转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板转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板朝向本体的一端向第一折叠臂靠近,即第一支撑板发生倾斜,进而在第一支撑板和本体之间形成“水滴”状的容纳空间,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角度过大,以免柔性显示面板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所示折叠模组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中连杆机构的运动简图;
图10为图4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图11中D-D向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5为图14中E-E向的剖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9为图18中F-F向的剖视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22为图21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九;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十。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中框;
101:第二凹槽;
20:第二中框;
30:折叠模组;
301:第一折叠臂;
302:第一固定部;
303:第一支撑板;
3011:第一限位部;
3012:第二限位部;
3013:第一转轴;
3021:第一弧形导向筋;
3022:第一限位配合部;
3023:第二限位配合部;
3024:第一部分;
3025:第二部分;
3026:卡槽;
3027:卡孔;
3028:外侧面;
3029:安装侧面;
3031:第一弧形滑槽;
3032:第一滑槽;
3033:第一止挡块;
3062:第二滑槽;
304:第二折叠臂;
3041:第二转轴;
305:第二固定部;
3051:第二弧形导向筋;
306:第二支撑板;
3061:第二弧形滑槽;
3062:第二滑槽;
3063:第二止挡块;
40:柔性显示面板;
50:本体;
501:导向柱;
60:柔性牵引件;
601:卡接件;
602:卡板;
603:管体;
604:第一导向凸起;
605:第二导向凸起;
606:第一容置槽;
607:第二容置槽;
6011:柔性带;
6012:柔性绳;
70:弹性件;
701:碟形弹簧;
702:滑块;
703:滑孔;
704:固定圈;
705:弹性臂;
706:弯折臂;
80: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该折叠式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折叠手机、折叠式平板电脑等,下面将以折叠式电子设备为折叠手机为例进行介绍。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折叠式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其他的设备。
如图1所示,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中框10、第二中框20以及连接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的折叠模组30,通过折叠模组30使得第一中框10可以相对于第二中框20转动,即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和展开。其中,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为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结构件,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电池(未示出)、电路板(未示出)等设备可以安装在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上。
折叠式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面板40,柔性显示面板40覆盖在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上,以在第一中框10相对于第二中框20转动时,柔性显示面板40发生弯折。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面板40与壳体层叠设置,该壳体中的部件(例如上述第一中框10、第二中框20以及折叠模组30)靠近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为该部件的内侧。基于此,柔性显示面板40可以设置在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的内侧,也就是说,在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面板40夹设在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之间(如图2所示)。如此,在折叠状态下,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可以避免外界物体与柔性显示面板40接触,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40的保护。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可以均为矩形框体,以在折叠式电子设备展开时,整体呈现矩形结构。相应的,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的转动轴线可以与该矩形结构的长边垂直(如图1中的边L)。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的转动轴线也可以与该矩形结构的短边垂直。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折叠模组30包括本体50,本体50设置在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之间,本体50沿平行于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示例性的,本体50可以呈板状、柱状等规则形状;当然,本体50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折叠模组30还包括第一折叠臂301,第一折叠臂301的一端与本体50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一折叠臂301可以相对于本体50转动。示例性的,第一折叠臂30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相应的,本体50上设置有固定柱,弧形板套设在固定柱的外,以实现第一折叠臂301与本体50之间的转动连接。当然,第一折叠臂301也可以直接铰接在本体50上,也可实现第一折叠臂301与本体50之间的转动连接。
折叠模组3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302,第一固定部302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背离本体50的一端,第一固定部302与第一折叠臂301铰接,并且转动轴线与第一折叠臂301和本体50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固定部302与第一中框10连接,以实现第一中框10与折叠模组30之间的连接,在进行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第一中框10通过第一固定部302带动第一折叠臂301相对于本体50转动。
继续参照图3,折叠模组30还包括第一支撑板303,第一支撑板303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一固定部302靠近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即内侧),并且第一支撑板303位于柔性显示面板40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在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303支撑柔性显示面板40,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过大。第一支撑板303可以通粘结胶与柔性显示面板40粘接,以在柔性显示面板40发生弯曲时,第一支撑板303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40的变形进行控制,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过大。
请参照图4和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第一支撑板303朝向本体5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槽3032,第一折叠臂30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3013,第一转轴3013滑设在第一滑槽3032内,第一转轴3013的中心线与第一折叠臂301的转动轴线平行。也就是说,在第一滑槽3032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滑槽3032的长度大于第一转轴3013的直径,使得第一转轴3013可以在第一滑槽3032内转动的同时,也可以沿第一滑槽3032的延伸方向移动。
请参照图6(为图4中B-B向的剖视图),第一支撑板303背离本体5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轴线与第一折叠臂301和本体50之间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示例性的,第一固定部302沿自身转动轴线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3031,第一弧形滑槽3031的中心线与第一固定部302的转动轴线平行。相应的,第一支撑板303上设置有覆盖在其端部上的第一止挡块3033(如图7所示),第一止挡块3033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筋3021,第一弧形导向筋3021滑设在第一弧形滑槽3031内,以实现第一支撑板303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转动连接。
继续参照图7,第一固定部302沿自身转动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3031,第一弧形滑槽3031的中心线与第一固定部302的转动轴线(如图7中虚线n)平行;相应的,第一支撑板303上间隔的设置两个第一止挡块3033,各第一止挡块3033上均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筋3021,每一第一弧形导向筋3021滑设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3031内。如此,第一固定部302位于两个第一止挡块3033之间,可以避免第一弧形导向筋3021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3031脱离。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303背离本体5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也可以通过铰接的形式连接。本实施例对第一支撑板303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只要使得第一支撑板303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部302转动即可。
继续参照图7,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折叠模组30还包括柔性牵引件60,柔性牵引件60与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连接,在第一折叠臂301相对本体50折叠时,柔性牵引件60驱动第一固定部302转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板303朝向本体50的一端向第一折叠臂301靠近,即第一支撑板303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固定部302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板303和本体50之间形成容置柔性显示面板40的容纳空间80(如图8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牵引件60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但其能够承受的压力较小或者不能承受压力。
继续参照图7,柔性牵引件60在第一折叠臂301相对于本体50折叠至预设夹角之前,可以处于松弛状态;在第一折叠臂301相对于本折叠至预设夹角时,由于第一固定部302相对于本体50运动导致柔性牵引件60被拉紧,以拉动第一固定部302,进而驱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
如图2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夹角(图8中夹角K)为第一中框10即将转动至折叠状态时,第一折叠臂301与本体50之间的夹角。以使得在折叠式电子设备即将转动至折叠状态时,驱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形成容纳空间80;在垂直于本体50(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40)的截面中,该容纳空间80的宽度(图8中的H)沿远离本体50的方向逐渐减小,进而形成“水滴”形。如此,在折叠状态下,本体50和第一支撑板303交界位置的柔性显示面板40弯折角度较大,进而减小折叠模组30附近的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进而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40因弯折角度过大而损坏。
当然,柔性牵引件60也可以一直处于绷直状态,相应的,在第一折叠臂30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时,柔性牵引件60即拉动第一固定部302逐渐转动,相应的,第一固定部302缓慢的驱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03与本体5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80,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因弯折角度过大而损坏。
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303、第一固定部302、以及第一折叠臂301之间形成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运动简图如图9所示,其中,实线为转动前各连杆的位置,虚线为转动后各连杆的位置。合理的设置连杆机构中各连杆的长度及相邻连杆之间的角度,可以在第一固定部302被柔性牵引件60驱动,并发生转动时(如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带动第一支撑板303沿相反方向转动(如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的同时,第一转轴3013在第一滑槽3032中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板303发生倾斜,以形成容纳空间。
如图10(为图4中C-C向的剖视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臂3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011,即第一限位部3011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朝向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第一固定部30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3022,即第一限位配合部3022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02朝向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在折叠第一中框10的过程中,第一固定部302上的第一限位配合部3022与第一限位部3011抵接,以通过第一固定部302驱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完成折叠。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折叠臂30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限位配合部3022也可以与第一限位部3011抵接,以在扭转第一中框10时,第一固定部302立即驱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以快速进行折叠。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部3011可以为沿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一折叠臂301的铰接轴的切线方向延伸的板体,该板体可以与第一折叠臂301为一体结构;相应的,第一限位配合部3022可以为位于第一固定部302上的限位面,该限位面沿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一折叠臂301的铰接轴的切线方向延伸,该限位面与板体贴合,即可通过第一固定部302驱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以进行折叠。
第一折叠臂301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012,第二限位部3012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的外侧,即第二限位部3012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背离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相应的,第一固定部30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02的外侧,即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02背离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第一限位部3011和第二限位部3012相对设置,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和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配合,可以限制第一固定部302相对于第一折叠臂301向展开方向转动的角度,进而避免第一中框10展开的角度过大。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折叠臂301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限位配合部3022与第一限位部3011贴合,此时,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与第二限位部3012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在折叠过程中,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牵引件60驱动第一固定部302转动,直至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和第二限位部3012抵接,以带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进而形成容纳空间80。
示例性的,第二限位配合部3023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02上的凸起,该凸起与限位面相对设置;相应的,第二限位部3012可以为第一折叠臂301上的表面;凸起抵顶在第一折叠臂301的表面上,既可限制第一固定部302向展开方向转动的角度,即限制第一中框10向展开方向的转动角度。
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折叠模组30,还包括第二折叠臂304,第二折叠臂304的一端与本体50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二折叠臂304可以相对于本体50转动。示例性的,第二折叠臂304的一端可以设置有弧形板,相应的,本体50上设置有固定柱,弧形板套设在固定柱的外侧,以实现第二折叠臂304与本体50之间的转动连接。当然,第二折叠臂304也可以直接铰接在本体50上,也可以实现第二折叠臂304与本体50之间的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本体50上设置有同步机构(未示出),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均与同步机构连接,同步机构可以使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同时、且同步进行折叠或展开,以提高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和展开速度。示例性的,同步机构可以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折叠臂301传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折叠臂304传动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齿数相同,如此,可以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使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同时、且同步转动。
继续参照图5,折叠模组30还包括第二固定部305,第二固定部305设置在第二折叠臂304背离本体50的一端,第二固定部305与第二折叠臂304铰接,并且转动轴线与第二折叠臂304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二固定部305与第二中框20连接,在进行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第二中框20通过第二固定部305带动第二折叠臂304相对于本体50转动。
折叠模组30还包括第二支撑板306,第二支撑板306设置在第二固定部305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二支撑板306设置在第二固定部305朝向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并且第二支撑板306位于柔性显示面板40与第二固定部305之间。在折叠式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支撑板306支撑柔性显示面板40,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过大。第二支撑板306也可以通粘结胶与柔性显示面板40粘接,以在柔性显示面板40发生弯曲时,第二支撑板306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40的变形进行控制,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过大。
第二支撑板306朝向本体5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槽3062,第二折叠臂304上设置有第二转轴3041,第二转轴3041滑设在第二滑槽3062内,第二转轴3041的中心线与第二折叠臂304的转动轴线平行。也就是说,在第二滑槽3062的延伸方向上,第二滑槽3062的长度大于第二转轴3041的直径,使得第二转轴3041可以在第二滑槽3062内转动的同时,也可以沿第二滑槽3062的延伸方向移动。
继续参照图6和图7,第二支撑板306背离本体5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05之间转动连接,并且转动轴线与第二折叠臂304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示例性的,第二固定部305沿自身转动轴线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3061,第二弧形滑槽3061的中心线与第二固定部305的转动轴线平行;相应的,第二支撑板306上设置有覆盖在其端部上的第二止挡块3063,第二止挡块3063上设置有第二弧形导向筋3051,第二弧形导向筋3051滑设在第二弧形滑槽3061内,以实现第二支撑板306与第二固定部305之间的转动连接。
第二固定部305沿自身转动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二弧形滑槽3061,第二弧形滑槽3061的中心线与第二固定部305的转动轴线平行;相应的,第二支撑板306上间隔的设置两个第二止挡块3063,各第二止挡块3063上均设置有第二弧形导向筋3051,每一第二弧形导向筋3051滑设在对应的第二弧形滑槽3061内。如此,第二固定部305位于两个第二止挡块3063之间,可以避免第二弧形导向筋3051与对应的第二弧形滑槽3061脱离。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板306背离本体5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05之间也可以通过铰接的形式连接。本实施例对第二支撑板306与第二固定部305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只要使得第二支撑板306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部305转动即可。
相类似的,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设置柔性牵引件60,在第二折叠臂304相对于本体50转动时,柔性牵引件60驱动第二固定部305转动,以带动第二支撑板306转动;使得第二支撑板306朝向本体50的一端向第二折叠臂304靠近,即第二支撑板306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固定部305的转动方向相反,进而使得第二支撑板306和本体50之间形成容置柔性显示面板40的容纳空间。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可以与同一柔性牵引件60连接,即柔性牵引件6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柔性牵引件60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05连接,柔性牵引件60的中部与本体50连接。如此,也可以在折叠时,拉动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板303和第二支撑板306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板303、第二支撑板306以及本体50围设成容纳空间80,以进一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过大。
柔性牵引件60通过拉动第二固定部305来带动第二支撑板306转动的原理和相应的结构,与柔性牵引件60通过拉动第一固定部302来带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的远离和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为:
请参照图7和图8,在由展开状态折叠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用户手握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驱动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进行折叠,第一中框10通过第一固定部302驱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第二中框20通过第二固定部305驱动第二折叠臂304转动,在此过程中,同步机构(未示出)可以使得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的转动角度相同,并且转动方向相反。在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转动预设夹角时,柔性牵引件60拉动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板303和第二支撑板306转动,并且第一支撑板303与第一固定部302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支撑板306与第二固定部305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支撑板303和第二支撑板306发生倾斜,进而在第一支撑板303、第二支撑板306、本体50之间形成“水滴”状的容纳空间。
在由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用户手握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驱动第一中框10和第二中框20进行展开,第一中框10通过第一固定部302驱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第二中框20通过第二固定部305驱动第二折叠臂304转动,在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转动预设夹角时,柔性牵引件60对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的拉力消失,第一支撑板303和第二支撑板306逐渐转动至与柔性显示面板40平行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折叠模组30中的第一折叠臂301与本体50转动连接,第一固定部302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背离本体50的一端,第一固定部302与第一折叠臂301铰接,并且转动轴线与第一折叠臂301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支撑板303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一固定部302的内侧,第一支撑板303朝向本体50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槽3032,第一折叠臂301上设置有第一转轴3013,第一转轴3013滑设在第一滑槽3032内,第一转轴3013的中心线与第一折叠臂301的转轴轴线平行,第一支撑板303背离本体5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2转动连接;柔性牵引件60与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连接,柔性牵引件60在第一折叠臂301相对本体50折叠时,驱动第一固定部302转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板303朝向本体50的一端向第一折叠臂301靠近,即第一支撑板303发生倾斜,进而在第一支撑板303和本体50之间形成“水滴”状的容纳空间80,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过大,以免柔性显示面板40损坏。
相关技术中,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沿远离本体方向延伸的驱动滑槽,折叠模组具有驱动连杆,驱动连杆的一端滑设在驱动滑槽内,驱动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本体可转动的连接,驱动齿轮的轴线与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且间隔的设置。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第一折叠臂和驱动连杆均发生转动,由于驱动齿轮的轴线与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不共线,因此在折叠的过程中,驱动连杆会在驱动滑槽内滑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板转动,以形成容纳空间。于此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模组,通过柔性牵引件来驱动第一支撑板转动,简化了折叠模组的结构,同时降低了折叠模组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折叠模组的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中柔性牵引件6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驱动第一固定部30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即可。下面将分多个场景对柔性牵引件60的结构及设置位置进行介绍:
场景一
如图11所示,本场景中,柔性牵引件60可以包括柔性带6011,柔性带6011可以进行弯折,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但其能够承受的压力较小或者不能承受压力,也就是,在承受压力时柔性带6011会发生弯曲。相应的,柔性带6011的材质可以包括:布带(由棉线、尼龙线等编制而成)、橡胶带等。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带6011的截面中,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厚度方向尺寸。示例性的,柔性带6011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当然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之前,柔性带6011可以处于松弛状态,此时第一固定部302不受力,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带6011绷直以拉动第一固定部302,进而驱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形成容纳空间80(如图2所示)。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部302可以包括沿第一折叠臂301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3024和第二部分3025,其中第一部分3024与第一中框10、第一折叠臂301以及第一支撑板303连接,第二部分3025与第一中框10和柔性带6011连接。如此设置,柔性带6011和第一部分3024分开设置,与柔性带6011连接第一部分3024相比,可以避免在柔性带6011松弛时与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一支撑板303接触,进而避免松弛的柔性带6011影响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一支撑板303转动。
第二部分3025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部分3025沿第一折叠臂301的转动轴线方向间隔的设置;相应的,柔性带6011也为多个,每一柔性带6011与本体50和一个第二部分3025连接,也就说每一第二部分3025对应设置一个柔性带6011。如此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各柔性带6011可以同时拉拔第二部分3025,进而通过第一中框10带动第一部分3024转动,以驱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进而形成容纳空间80;第一中框10的受力较为均匀,以避免第一中框10局部受力而发生变形。
本场景中,柔性带6011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实现柔性带6011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固定即可。示例性的,柔性带6011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可以通过粘结胶连接;当然柔性带6011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具体的,可以在柔性带6011上设置有孔洞,第一固定部302上设置有螺纹孔,紧固螺栓穿过孔洞后与螺纹孔配合,也可实现柔性带6011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固定。
请参照图12(为图11中D-D向的剖视图),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折叠模组30还包括弹性件70,弹性件70设置在本体50上,柔性带6011朝向本体50的一端与弹性件70连接。如此设置,弹性件70在第一折叠臂301折叠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示例性的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带6011拉拔第一固定部302,此时弹性件70发生弹性形变,以缓慢的拉动第一固定部302,进而驱动第一支撑板303缓慢的转动,以避免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过快而对应柔性显示面板40造成损伤;同时也能够为折叠折叠式电子设备提供一定的阻尼力。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之前,弹性件70不发生弹性形变,即不产生弹力;在弹性件70因柔性带6011的压缩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产生弹力。
弹性件70可以包括碟形弹簧701和滑块702,本体50上设置有导向柱501,导向柱501的中心线可以与展开状态下的柔性显示面板40垂直,也就是说导向柱501的中心线与柔性带6011垂直;碟形弹簧701套设在导向柱501上。滑块702上设置有滑孔703,导向柱501穿设在滑孔703内,碟形弹簧701位于滑块702和本体50之间,滑块702与碟形弹簧701接触;柔性带6011背离第一固定部302的一端与滑块702连接。如此设置,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带6011绷直,并向本体50拉动滑块702,滑块702向本体50移动,并压缩碟形弹簧701,以产生弹力。
碟形弹簧701的内锥面朝向本体50设置,相应的,滑块702与碟形弹簧701的外锥面接触;滑块702上设置有与外锥面配合的配合面;如此设置,可以增大滑块702与外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在滑块702压缩碟形弹簧701的过程中滑块702或碟形弹簧701损伤。示例性的,配合面可以与外锥面完全贴合(即配合面也为锥面),以进一步增大滑块702与配合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弹性件70也可以包括螺旋弹簧(未示出),螺旋弹簧的中心线与柔性带6011垂直,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本体50连接,螺旋弹簧背离本体50的一端与柔性带6011连接。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带6011绷直,此时会向本体50压缩螺旋弹簧,以形产生弹力。
在折叠模组30包括第二折叠臂304、第二固定部305以及第二支撑板306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也可以通过柔性带6011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通过一个柔性带6011连接,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通过另一柔性带6011连接。其中,柔性带6011和第二固定部305之间的连接方式与柔性带6011和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连接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3和图14,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可以与同一柔性带6011连接,即柔性带601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柔性带601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05连接,柔性带6011的中部与本体50连接;如此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可以共用一个柔性带6011,减少柔性带6011的数量,进而避免柔性带6011占用空间,同时可以减小折叠式电子设备的重量。
请参照图15(为图14中E-E向的剖视图)和图16,在折叠模组30包括弹性件70的实现方式中,柔性带6011的中部可以通过弹性件70与本体50连接,如此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带6011绷直,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带6011、以及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带6011可以同时拉拔柔性带6011的中部,进而使弹性件70产生弹性形变。
本场景中,柔性带6011可以为弹性带(如橡胶带),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带6011绷直,随后柔性带6011发生弹性形变,即可提供弹力,以使得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一支撑板303缓慢的转动,进而避免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过快;同时也能够为折叠折叠式电子设备提供一定的阻尼力。
场景二
请参照图7,本场景与场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柔性牵引件60的结构以及连接结构。本场景中,柔性牵引件60可以为柔性绳6012,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但其能够承受的压力较小或者不能承受压力,也就说,柔性绳6012在受到压力时会发生弯折。相应的柔性绳6012的材质可以包括:棉绳、尼龙绳、钢丝绳、橡胶绳等。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绳6012的截面中,长度方向的尺寸与厚度方向尺寸相差不大。示例性的,柔性绳6012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当然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如图7所示,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可以共用一个柔性绳6012,相应的,柔性绳601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柔性绳6012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305连接,本体5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未示出),柔性绳6012的中部容置在第一凹槽内。在第一折叠臂301和第二折叠臂304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绳6012松弛,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绳6012松弛;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第二折叠臂304也转动至预设夹角,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绳6012绷直,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绳6012绷直,之后随着折叠的进行,柔性绳6012拉拔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进而带动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转动,以驱动第一支撑板303和第二支撑板306转动,并发生倾斜,进而形成容纳空间80(如图2所示)。
柔性绳6012可以为两个,相应的,两个柔性绳6012的一端均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两个柔性绳6012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固定部305连接,两个柔性绳6012的中部均与本体50连接。如图17所示,两个柔性绳6012的一端可以通过卡接件601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卡接件601包括卡板602,卡板602背离本体50的一端设置有管体603,两个柔性绳6012的一端均穿设在管体603内,以与卡接件601连接。相应的,第一固定部302的外侧面(背离柔性显示面板40的表面)上设置有卡槽3026,卡槽3026具有与第一折叠臂301的转动轴线垂直且相对的两个槽壁,两个槽壁远离本体50的位置均设置有卡孔3027;卡板602容置在卡槽3026内,并且卡板602与卡槽3026的槽底贴合,管体603的一端穿设在一个卡孔3027内,管体603的另一端穿设在另一卡孔3027内。
在处于展开状态时,卡板602位于与第一折叠臂301的转动轴线平行的位置。在进行折叠时,卡板602随第一固定部302转动,在转动至第一折叠臂301与本体50之间为预设夹角时,卡板602转动至与第一折叠臂301大致垂直的位置,此时柔性绳6012通过管体603拉拔第一固定部302,以驱动第一固定部302转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管体603的管壁上可以间隔的设置有两个通孔,一个柔性绳6012的一端经由一个通孔穿入到管体603内,另一柔性绳6012经由另一通孔穿入到管体603内。如此设置,管体603和本体50之间的部分柔性绳6012可以覆盖在卡板602的外侧(即卡板602背离柔性显示面板40的一侧),使得量柔性绳6012可以容置在卡槽3026内,以提高折叠模组30的结构紧凑性。
两个柔性绳6012可以为一体结构,此时,只需将部分柔性绳6012穿设在管体603内,即可实现与卡接件601的固定,方便了柔性绳6012的安装。
相类似的,两个柔性绳6012与第二固定部305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两个柔性绳6012与第一固定部302之间的连接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场景中,柔性绳6012可以为弹性绳(如橡胶绳等),在第一折叠臂30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柔性绳6012绷直,随后柔性绳6012发生弹性形变,即可提供弹力,以使得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一支撑板303缓慢的转动,进而避免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过快;同时也能够为折叠折叠式电子设备提供一定的阻尼力。
场景三
请参照图18,本场景与场景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通过一个柔性绳6012连接,第二固定部305与本体50之间的通过另一柔性绳6012连接。
如图19(为图18中F-F向的剖视图)所示,本场景中,折叠模组30还包括弹性件70,弹性件70设置在柔性绳6012和本体50之间,即柔性绳6012朝向本体50的一端与弹性件70连接。如图20所示,弹性件70用于在第一折叠臂301折叠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即弹性件70在第一折叠臂301刚进行折叠时就发生弹性形变,也就是说第一折叠臂30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的同时,弹性件70随之发生弹性形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折叠臂301在处于展开状态下,弹性件70可以发生较小的弹性形变或者不发生弹性形变。如此设置,弹性件70可以对第一折叠臂301的折叠提供阻尼力,即对折叠式电子设备的折叠提供阻尼力;另外,由于弹性件70在折叠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弹性形变,可以驱动第一固定部302缓慢的转动,以使得第一支撑板303缓慢的转动,避免了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过快而损坏柔性显示面板40。
示例性的,弹性件70可以设置在本体50上,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一支撑板303与弹性件70接触,以避免影响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一支撑板303运动;另外也可以提高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弹性件70可以包括螺旋弹簧(如图19所示),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本体50连接,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柔性绳6012连接。在第一折叠臂301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的过程中,柔性绳6012拉拔螺旋弹簧,以使得螺旋弹簧逐渐发生弹性形变。
在折叠模组30包括第二折叠臂304、第二固定部305以及第二支撑板306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也设置有柔性绳6012,相应的,本体50上设置有与该柔性绳6012连接的螺旋弹簧。
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弹性件70包括固定圈704以及与固定圈704连接的弹性臂705;其中,固定圈704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固定在本体50上。弹性臂705沿固定圈704的切线方向延伸,弹性臂705的一端与固定圈704连接,弹性臂705背离固定圈704的末端弯折形成弯折臂706,弯折臂706与柔性绳6012连接。在第一折叠臂301由展开状态开始折叠时,柔性绳6012对弯折臂706施加拉力,进而使得弯折臂706和弹性臂705均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产生弹力。
示例性的,弹性件70可以与固定圈704为一体结构,如此,通过冲压或者注塑等工艺形成的一体结构,简化了弹性件70的制造难度。固定圈704可以为整个圈体,也就是说固定圈704对应的圆心角为360°;如图22所示,固定圈704也可以为部分圈体,即固定圈704对应的圆形角小于360°(如:45°、60°、90°等)。
如图22所示,弹性臂705可以为多个,多个弹性臂705环绕固定去圈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每一弹性臂705的末端均形成弯折臂706;相应的,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设置多个柔性绳6012(如图21所示),各柔性绳6012的背离本体50的一端均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每一柔性绳6012朝向本体50的一端与一个弯折臂706连接。多个弹性臂705和弯折臂706,可以增大折叠时提供的弹力。
在折叠模组30包括第二折叠臂304、第二固定部305以及第二支撑板306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也设置有柔性绳6012;相应的,弹性臂705为多个,每一弹性臂705的末端均弯折形成弯折臂706,其中数个(如图22中左侧两个)弯折臂706与连接了第一固定部302的柔性绳6012连接,其余数个(如图22中右侧两个)弹性臂705与连接了第二固定部305的柔性绳6012连接。如此,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5共用一个弹性件70,无需额外设置弹性件70,提高了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场景四
请参照图23,本场景与场景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件70设置在柔性牵引件60和第一固定部302之间,也就说是,柔性牵引件60背离本体50的一端通过弹性件70与第一固定部302连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弹性件70可以设置在第一中框10上(如图24所示),相应的,弹性件70的一端与第一中框10连接,弹性件70的另一端与柔性牵引件60背离本体50的一端连接。在折叠的过程中,柔性牵引件60通过弹性件70拉动第一中框10,进而带动第一固定部302转动,以驱动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支撑板303朝向本体50的一端向第一折叠臂301转动(即第一支撑板303朝向本体50的一端向远离柔性显示面板40转动),使得第一支撑板303发生倾斜,第一支撑板303和本体5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80(如图2所示),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40的弯折角度过大而损坏。
继续参照图23,第一固定部302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606,第一容置槽606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02背离柔性显示面板40的表面,部分柔性牵引件60容置在第一容置槽606内。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柔性牵引件60凸出于第一固定部302,进而避免柔性牵引件60与外界的物体接触,避免损伤柔性牵引件60;另外第一容置槽606向远离本体50的方向延伸,第一容置槽606还可以对柔性牵引件60的移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中框10上设置第二凹槽101(如图24所示),弹性件70容置第二凹槽101内,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因设置弹性件70导致的第二中框20厚度过大,提高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
如图25和图26所示,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弹性件70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固定部302上。在第一折叠臂301处于展开状态下,第一固定部302上具有背离本体50的安装侧面3029,弹性件70设置在安装侧面3029上;并且,此时弹性件70刚好不产生弹性形变、或者产生较小的弹性形变,以使得柔性牵引件60保持绷直。如此设置,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弹性件70缓慢的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固定部302相对于第一折叠臂301缓慢的转动,以驱动第一支撑板303缓慢转动,以避免第一支撑板303转动过快,而损伤柔性显示面板40;另外,弹性件70也可以为第一折叠臂301的折叠提供阻尼力。
第一固定部302上具有与安装侧面3029相邻、且位于外侧的外侧面3028;外侧面3028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607,部分柔性绳6012容置在第二容置槽607内。弹性件70的伸缩方向与第二容置槽607的在第一固定部302的表面上的延伸方向垂直,安装侧面3029上间隔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604和第二导向凸起605,第二容置槽607和弹性件70之间的部分柔性牵引件60容置在第一导向凸起604和第二导向凸起605之间。第一导向凸起604和第二导向凸起605可以对第二容置槽607和弹性件70之间的柔性牵引件60的移动进行导向。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现方式中弹性件70可以包括螺旋弹簧等。
本场景中,柔性牵引件60可以为柔性绳6012,相应的部分柔性绳6012可以缠绕在第一转轴3013上。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转轴3013向第一折叠臂301施加折叠阻尼力;另外,部分柔性绳6012缠绕在第一转轴3013上,可以实现对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牵引件60进行固定,以避免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牵引件60松弛。
本场景中,折叠模组30也可以包括第二折叠臂304、第二固定部305以及第二支撑板306,相应的,在第二固定部305和本体50之间也设置有柔性牵引件60;其中柔性牵引件60的连接关系与第一固定部302和本体50之间的柔性牵引件60的连接关系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的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的连接,也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以及覆盖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上的柔性显示面板;
所述折叠模组包括:
本体;
第一折叠臂,所述第一折叠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与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一中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臂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折叠臂铰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臂和所述第一固定部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折叠臂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滑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柔性牵引件,所述柔性牵引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柔性牵引件用于在折叠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过程中驱动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折叠臂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容置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模组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本体和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
或者,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柔性牵引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折叠臂折叠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
碟形弹簧,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碟形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
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滑孔,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所述滑孔内,所述碟形弹簧位于所述本体和所述滑块之间;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碟形弹簧的外锥面接触,且所述滑块具有与所述外锥面配合的配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螺旋弹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
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弹性臂,所述弹性臂沿所述固定圈的切线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臂的首端与所述固定圈连接,所述弹性臂的末端弯折形成弯折臂,所述弯折臂与所述柔性牵引件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圈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框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牵引件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第一容置槽,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折叠臂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具有背离所述本体的安装侧面,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侧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还具有与所述安装侧面相邻、且位于外侧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置槽,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外侧面上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安装侧面上间隔的设置有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所述第二容置槽和所述弹性件之间的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导向凸起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柔性牵引件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牵引件包括柔性绳或柔性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绳为弹性绳,所述柔性带为弹性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弧形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导向筋,所述第一弧形导向筋滑设在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配合部;在折叠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对应的第二限位配合部;在所述第一折叠臂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之间具有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模组还包括:
第二折叠臂,所述第二折叠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与所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第二中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臂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折叠臂铰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设置;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叠臂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板朝向所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折叠臂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滑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转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折叠臂的转动轴线平行。
20.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中框;
第二中框;
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模组,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通过所述折叠模组连接;
以及,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覆盖在所述第一中框和所述第二中框上。
CN202221392643.1U 2022-06-06 2022-06-06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977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2643.1U CN217977017U (zh) 2022-06-06 2022-06-06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2643.1U CN217977017U (zh) 2022-06-06 2022-06-06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7017U true CN217977017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9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2643.1U Active CN217977017U (zh) 2022-06-06 2022-06-06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70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9386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9386A1 (zh) * 2022-12-29 2024-07-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97509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可撓性表示装置
KR100675253B1 (ko) 휴대단말기
KR101186969B1 (ko) 변형을 감소시키는 말아 감을 수 있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JP2007503752A (ja) スライド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機
WO2021121157A1 (zh) 柔性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装置
CN217977017U (zh)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1115340A1 (zh) 移动终端
WO2021115431A1 (zh) 电子装置
WO2021115430A1 (zh) 电子装置
CN113301201B (zh) 电子设备
US2022032255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0183377U (zh) 电子设备
CN208883227U (zh) 柔性线缆收纳结构及数据线收纳组件
CN112991933B (zh) 移动终端
CN113938543A (zh)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CN211123830U (zh) 转动机构、折叠显示终端
CN113163038A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6016735A (zh) 电子设备
CN114070911B (zh) 电子装置
CN212484807U (zh) 柔性屏幕支架及显示装置
CN100546210C (zh) 一种滑动打开和关闭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WO2022001345A1 (zh) 电子设备
CN111726438A (zh) 电子设备
KR100483608B1 (ko) 폴더형 휴대폰 힌지장치
CN221227579U (zh) 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