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5108U - 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5108U
CN217975108U CN202221995954.7U CN202221995954U CN217975108U CN 217975108 U CN217975108 U CN 217975108U CN 202221995954 U CN202221995954 U CN 202221995954U CN 217975108 U CN217975108 U CN 217975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steel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module
steel tile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59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磊
付传国
许涛
杨智
石刚
顾子奇
刘衿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dian Solar Inc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59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5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5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5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彩钢瓦、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设在彩钢瓦上,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与彩钢瓦的长度方向相同,光伏组件的宽度为L1,L1满足:600mm≤L1≤1400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对光伏组件的宽度的限定,以使光伏组件能够与多种不同规格的彩钢瓦进行适配,增加光伏组件的适用范围,以便于利用现有规格的彩钢瓦,避免重新设计制造彩钢瓦以实现与光伏组件配合,可以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制造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建设在当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各国也从自身实际出发为BIPV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目前BIPV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并不完善,在未来随着建筑电力消费不断增长,建筑电力消费具体形式的愈发多元,如何实现光伏组件与建筑的结合形成新的光伏发电系统,特别是工商业屋顶结合,成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已有技术设计的BIPV组件的安装结构装配不够紧密,容易松动脱落,存在安全隐患,彩钢瓦需要根据光伏组建的规格单独设计,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不利于清洁能源的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光伏组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避免风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彩钢瓦、至少一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在所述彩钢瓦上,所述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为L1,所述L1满足:600mm≤L1≤14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对光伏组件的宽度的限定,以使光伏组件能够与多种不同规格的彩钢瓦进行适配,增加光伏组件的适用范围,以便于利用现有规格的彩钢瓦,避免重新设计制造彩钢瓦以实现与光伏组件配合,可以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制造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彩钢瓦的宽度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彩钢瓦的宽度为L2,所述L1、L2满足:0mm≤L2-L1≤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多个檩条、多个支座,多个所述檩条沿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檩条沿所述彩钢瓦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檩条位于所述彩钢瓦的远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多个所述支座均设在多个所述檩条和所述彩钢瓦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彩钢瓦为多个,多个所述彩钢瓦沿所述彩钢瓦的宽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支座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支座、多个所述第二支座,多个所述第一支座沿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座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之间;多个所述第二支座位于所述第一支座的邻近所述彩钢瓦中心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彩钢瓦配合以限定所述彩钢瓦朝向远离所述檩条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彩钢瓦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彩钢瓦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定所述彩钢瓦朝向远离所述檩条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形成在所述彩钢瓦上,所述限位槽由所述彩钢瓦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伏组件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限位凸起设在所述支座上,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构成的结构支撑所述光伏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包括:支撑部、配合部,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均与所述配合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夹具,每个所述第一夹具将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夹持在所述配合部上,每个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多个压部,多个所述压部分别将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支撑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夹具,多个所述第二夹具夹持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和所述彩钢瓦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光伏电池片,每个所述光伏电池片的长度为L3,所述L3满足:150mm≤L3≤2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为无边框或有边框的光伏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光伏组件为有边框的光伏组件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本体和边框,所述边框包覆所述光伏本体的整个外周缘;或所述边框包覆所述光伏本体的长边的至少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光伏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P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檩条与彩钢瓦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支座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光伏发电系统100;
彩钢瓦10;限位槽11;平直段111;第一倾斜段112;第二倾斜段113;第三倾斜段114;导水槽12;
光伏组件20;光伏电池片21;
檩条30;
支座40;第一支座41;支撑部411;第一端面4111;第二端面4112;配合部412;第二支座42;限位凸起421;
第一夹具50;第一子夹具50a;第二子夹具50b;压部51;
第二夹具60;缓冲件70;
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100,光伏发电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彩钢瓦10、至少一个光伏组件20。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A,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B。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光伏组件20设在彩钢瓦10上,光伏组件20的长度方向与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相同,光伏组件20可以沿着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铺设,光伏组件20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且光伏组件20的宽度为L1,L1满足:600mm≤L1≤1400mm。例如,L1=10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发电系统100,通过对光伏组件20的宽度的限定,以使光伏组件20能够与多种不同规格的彩钢瓦10进行适配,增加光伏组件20的适用范围,以便于利用现有规格的彩钢瓦10,避免重新设计制造彩钢瓦10以实现与光伏组件20配合,可以降低光伏发电系统100的制造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系统1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彩钢瓦10的宽度与光伏组件20的宽度相适配,即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彩钢瓦10的宽度与光伏组件20的宽度可以相近,彩钢瓦10的边缘邻近彩钢瓦10中心的一侧与光伏组件20止抵,以便于彩钢瓦10形成对光伏组件20的支撑和限位,这里彩钢瓦10的宽度可以略大于光伏组件20的宽度,以使光伏组件20与彩钢瓦10的安装的更加便捷。彩钢瓦10的宽度可以为L2,即,彩钢瓦10邻近光伏组件20一侧的宽度,且L1、L2满足:0mm≤L2-L1≤20mm。例如,L2-L1=15mm。换言之,彩钢瓦10的宽度可以比光伏组件20的宽度大15mm。由此,彩钢瓦10的宽度大于光伏组件20的宽度,以使彩钢瓦10能够更好的支撑光伏组件20,便于光伏组件20的安装,增加光伏组件2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光伏发电系统100包括:多个檩条30、多个支座40,多个檩条30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檩条30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檩条30位于彩钢瓦10的远离光伏组件20的一侧,光伏组件20位于彩钢瓦10的上方,檩条30位于彩钢瓦10的下方,多个支座40均设在多个檩条30和彩钢瓦10之间。每个支座40固定在檩条30上,光伏组件20与彩钢瓦10装配后安装在支座40远离檩条30的一侧。檩条30可以为长条形的空心结构,檩条30的横截面的形状再此不做限定,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由此,支座40设于檩条30和彩钢瓦10之间,可以增加支座40安装的稳定性以及对彩钢瓦10支撑的可靠性,有利于提升光伏发电系统100整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3-图5,彩钢瓦10的数量为多个,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多个彩钢瓦10依次排布,彩钢瓦1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彼此连接。其中,多个支座40包括:多个第一支座41、多个第二支座42,多个第一支座41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支座41设在相邻两个彩钢瓦10之间。换言之,第一支座41设于两个相邻的彩钢瓦10之间且可以同时连接相邻的两个彩钢瓦10,以使两个彩钢瓦10可以止抵在第一支座41上,而多个第二支座42位于第一支座41的邻近彩钢瓦10中心的一侧。例如,相邻两个第一支座41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第二支座42,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在彩钢瓦10的厚度方向均与彩钢瓦10远离光伏组件20的一侧止抵,以形成对此彩钢瓦10的支撑。由此,多个第一支座41和第二支座42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设置,可以增加支座40对彩钢瓦10的支撑,以使彩钢瓦10的安装的稳定性更好,可以有效降低彩钢瓦10相对支座40运动,避免彩钢瓦10以及光伏组件20出现断裂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支座42与彩钢瓦10配合以限定彩钢瓦10朝向远离檩条30的方向运动。例如,在彩钢瓦10与第二支座42装配后,可能由于安装的环境中经常起风产生气流,在气流的抬升下,彩钢瓦10可能会相对第二支座42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导致彩钢瓦10相对于第二支座42有个向上运动的趋势,彩钢瓦10下方设置的第二支座42可以有效抵消气流产生的升力,可以很好的限定彩钢瓦10的运动。由此,第二支座42与彩钢瓦10配合,可以增加彩钢瓦10安装的稳定性,降低彩钢瓦10受环境中的气流的影响,避免彩钢瓦10与第二支座42脱离,降低光伏发电系统100维护和使用的成本。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8,第二支座42和彩钢瓦10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1,第二支座42和彩钢瓦10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凸起421,限位凸起421配合在限位槽11内以限定彩钢瓦10朝向远离檩条30的方向运动。这里以限位槽11形成在彩钢瓦10朝向第二支座42的一侧,限位凸起421设在第二支座42朝向彩钢瓦10的一端为例进行说明。在彩钢瓦10与第二支座42装配时,限位凸起421与限位槽11配合,增加对彩钢瓦10沿其厚度方向运动的限定,避免彩钢瓦10朝向远离檩条30的方向运动,可以有效避免彩钢瓦10出现断裂,且限位凸起421与限位槽11的配合方式简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有效降低制造光伏发电系统100的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8所示,限位槽11可以由彩钢瓦10的一部分朝向光伏组件20的方向凸出形成,限位凸起421与限位槽11的形状相适配。限位槽11包括一个平直段111、两个第一倾斜段112、两个第二倾斜段113和两个第三倾斜段114,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两个第一倾斜段112分别连接在平直段111的两端,且朝向檩条30的一侧彼此远离并延伸,两个第二倾斜段113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倾斜段112远离平直段111的一端,且朝向檩条30的方向彼此靠近,两个第三倾斜段114分别连接在第二倾斜段113的另一端且朝向檩条30的方向彼此远离,第一倾斜段112与第三倾斜段114可以平行设置。由此,彩钢瓦10的一部分朝向光伏组建的方向凸起形成限位槽11,以便于与限位凸起421配合,可以增加彩钢瓦10安装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限位槽11可以增加彩钢瓦10的结构强度。
此外,彩钢瓦10上相邻两个限位槽11之间构造出导水槽12,两个限位槽11彼此靠近的一侧构成导水槽12的侧壁,导水槽12的槽口方向与限位凸起421的凸起方向相同,导水槽12位于彩钢瓦10邻近光伏组件20的一侧。导水槽12可以接收光伏组件20上落下的积水或者杂物,以使积水按照预设的方向流动,增加对积水的收集和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1构成的结构支撑光伏组件20。限位槽11与第二支座42配合安装在光伏组件20与檩条30之间,由于光伏组件20尺寸较大,光伏组件20安装后中间部分可能会出现轻微下沉的现象,限位槽11构成的结构可以形成对光伏组件20的支撑。由此,限位槽11构成的结构可以支撑光伏组件20,避免光伏组件20下沉造成挤压导致破裂,增加光伏组件2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限位槽11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延伸。这主要是由于彩钢瓦10长度方向的距离较长,彩钢瓦10中部由于自身的重力可能会存在折弯或者下沉的现象,限位槽11与支座40配合后可以更好的支撑光伏组件20,增加支座40在彩钢瓦10长度方向与限位槽11的接触面积,增加限位槽11与彩钢瓦10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7,第一支座41包括:支撑部411和配合部412,相邻两个光伏组件20的边缘支撑在支撑部411上,支撑部411形成有与边缘止抵的第一端面4111和第二端面4112,第一端面4111和第二端面411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端面4111和第二端面4112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20的边缘支撑在第一端面4111和第二端面4112上。配合部412与支撑部411相连,且设于第一端面4111和第二端面4112之间,相邻两个彩钢瓦10均与配合部412配合,在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彩钢瓦10可以形成对配合部412的止抵。配合部412朝向第一端面4111弯折。例如,第一支座41左侧的彩钢瓦10的边缘可以与配合部412的内表面配合,右侧的彩钢瓦10的边缘与配合部412的外表面配合。
由此,第一支座41包括支撑部411和配合部412,支撑部411可以形成对光伏组件20边缘的止抵,增加对光伏组件20的支撑效果,配合部412可以与彩钢瓦10的端部止抵,形成对彩钢瓦10的限位,以避免彩钢瓦10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彼此分离,可以增加彩钢瓦10连接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避免如雨水等从相邻的两个彩钢瓦10之间渗漏,支撑部411和配合部412的设置增加了光伏组件20与彩钢瓦10安装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6和图7,光伏发电系统100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夹具50,多个第一夹具50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一夹具50将相邻两个彩钢瓦10夹持在配合部412上,具体地,每个第一夹具50包括第一子夹具50a和第二子夹具50b,第一子夹具50a和第二子夹具50b在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一子夹具50a可以与第一夹具50一侧的彩钢瓦10接触,第二子夹具50b可以与第一夹具50另一侧的彩钢瓦10接触,且第一子夹具50a和第二子夹具50b彼此靠近可以使相邻两个彩钢瓦10夹持在配合部412的两侧。每个第一夹具50还包括多个压部51,压部51可以设于第一子夹具50a和第二子夹具50b彼此靠近的一侧,且多个压部51可以沿彩钢瓦10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在第一夹具50与配合部412配合时,第一夹具50可以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将相邻的两个彩钢瓦10夹持在配合部412上。
由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夹具50以便于将相邻两个彩钢瓦10固定在配合部412上,增加相邻两个彩钢瓦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避免相邻两个彩钢瓦10在彩钢瓦10宽度方向上分离,且通过在第一夹具50上设置多个压部51,以使第一夹具50可以从彩钢瓦10厚度方向形成对彩钢瓦10的止抵和限位,避免上升的气流冲开彩钢瓦10,可以增加光伏发电系统100的使用寿命,以使光伏组件20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支座4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光伏发电系统100还包括:多个第二夹具60,多个第二夹具60夹持光伏组件20的边缘和彩钢瓦10的边缘。第二夹具60设于第一夹具50的外侧,第二夹具60相对第一夹具50可以在彩钢瓦10的厚度方向运动,在彩钢瓦10与光伏组件20装配后,第二夹具60沿彩钢瓦10的厚度方向朝向光伏组件20运动并止抵在光伏组件20的边缘,以将光伏组件20安装在彩钢瓦10上。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夹具60,以能够在彩钢瓦10的厚度方向实现对光伏组件20和彩钢瓦10的夹持,增加光伏组件20与彩钢瓦10安装的稳定性。
光伏发电系统100还包括多个缓冲件70,其中,在光伏组件20的背面与第一端面4111和第二端面4112相对的位置设置的缓冲件70可以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延伸,缓冲件70可以是橡胶垫块,并设于第二夹具60与光伏组件20之间,且设于第二夹具60上,以使第二夹具60在向下压紧光伏组件20和彩钢瓦10时,可以避免第二夹具60与光伏组件20直接接触,增加对光伏组件20上的光伏电池片21的保护。可选地,彩钢瓦10的限位槽11邻近光伏组件20的一侧可以设置缓冲件70,在光伏组件20因自身重力向下弯曲时,彩钢瓦10的限位槽11可以与光伏组件20的背面止抵,缓冲件70可以缓解彩钢瓦10对光伏组件20的接触产生的力对光伏组件20的影响。第一支座41的第一端面4111到檩条3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支座42的顶面到檩条3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可以为0mm~100mm,即第二支座42的顶面不高于第一支座41的第一端面4111,例如,在第二支座42的顶面低于第一支座41的第一端面4111时,可以便于为光伏组件20和彩钢瓦10的变形提供空间,或者第二支座42的顶面与第一支座41的第一端面4111等高处于同一平面时,光伏组件20与第二支座42接触性更好,第二支座42能够形成对光伏组件20和彩钢瓦10的支撑,可以更好的保护光伏组件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伏组件20包括多个光伏电池片21,多个光伏电池片21沿彩钢瓦10的宽度方向分布、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光伏电池片21的长度为L3,L3满足:150mm≤L3≤250mm。例如,L3=210mm。由此,限定光伏电池片21的长度,以使光伏组件20可以与彩钢瓦10配合,增加光伏发电系统100的安装效率。
可选地,光伏组件20为无边框或有边框的光伏组件20。在光伏组件20为无边框的光伏组件20时,光伏组件20与彩钢瓦10配合后第一夹具50夹持相邻的两个彩钢瓦10的边缘,第二夹具60朝向光伏组件20运动以与光伏组件20接触将光伏组件20与支撑部411压紧。在光伏组件20为有边框的光伏组件20时,光伏组件20与彩钢瓦10配合后第一夹具50夹持相邻的两个彩钢瓦10,第二夹具60的自由端设有夹持部(图未示出),夹持部可以形成对光伏组件20的边框的夹持,或者夹持部可以与光伏组件20的边框配合。由此,光伏组件20可以有边框也可以无边框均能够与第一夹具50和第二夹具60配合形成对光伏组件20的安装,安装的效率高。
具体地,结合图1-图4,当光伏组件20为有边框的光伏组件20时,光伏组件20包括光伏本体和边框(图未示出),边框包覆光伏本体的整个外周缘,即边框沿光伏本体的周向延伸,边框朝向光伏本体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缓冲件70,凹槽能够与光伏本体配合。或者,边框包覆光伏本体的长边的至少一部分。即光伏组件20与第二夹具60夹持的部分可以设有边框,边框可以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延伸,但此时边框的长度小于光伏本体的长度。由此,对于设有边框的光伏组件20且边框形成对光伏本体的包覆,可以增加光伏组件20的安全性,降低光伏本体周向断裂的可能性,光伏本体的长边(沿彩钢瓦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的至少部分包覆边框,增加光伏组件20与第二夹具60接触时的结构强度,节约光伏组件20的制造成本,提升光伏发电系统100的载荷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彩钢瓦;
至少一个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设在所述彩钢瓦上,所述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为L1,所述L1满足:600mm≤L1≤14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彩钢瓦的宽度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彩钢瓦的宽度为L2,所述L1、L2满足:0mm≤L2-L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檩条,多个所述檩条沿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檩条沿所述彩钢瓦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檩条位于所述彩钢瓦的远离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
多个支座,多个所述支座均设在多个所述檩条和所述彩钢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彩钢瓦为多个,多个所述彩钢瓦沿所述彩钢瓦的宽度方向排布;
多个所述支座包括:
多个第一支座,多个所述第一支座沿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座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之间;
多个第二支座,多个所述第二支座位于所述第一支座的邻近所述彩钢瓦中心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彩钢瓦配合以限定所述彩钢瓦朝向远离所述檩条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彩钢瓦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彩钢瓦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定所述彩钢瓦朝向远离所述檩条的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形成在所述彩钢瓦上,所述限位槽由所述彩钢瓦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伏组件的方向凸出形成;
所述限位凸起设在所述支座上,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构成的结构支撑所述光伏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彩钢瓦的长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包括:
支撑部,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上;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均与所述配合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第一夹具,每个所述第一夹具将相邻两个所述彩钢瓦夹持在所述配合部上,每个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多个压部,多个所述压部分别将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支撑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多个第二夹具,多个所述第二夹具夹持所述光伏组件的边缘和所述彩钢瓦的边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光伏电池片,每个所述光伏电池片的长度为L3,所述L3满足:150mm≤L3≤25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为无边框或有边框的光伏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伏组件为有边框的光伏组件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本体和边框,
所述边框包覆所述光伏本体的整个外周缘;或
所述边框包覆所述光伏本体的长边的至少一部分。
CN202221995954.7U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发电系统 Active CN217975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5954.7U CN217975108U (zh)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5954.7U CN217975108U (zh)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5108U true CN217975108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6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5954.7U Active CN217975108U (zh) 2022-07-29 2022-07-29 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5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5776U (zh) 瓦片式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01374339Y (zh) 太阳能电池安装钳组件
EP3118387B1 (en) Solar roof tile and solar roof tile system
CN217975108U (zh) 光伏发电系统
WO2012092847A1 (zh) 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09642626U (zh) 一种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
KR200430242Y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설치용 프레임 구조물
WO2011026334A1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构件
KR102258755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지지 구조물
CN103825542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框架
KR200417119Y1 (ko) 단열 판넬과 태양전지 판넬이 결합된 복합 구조물
KR100689068B1 (ko) 단열 판넬과 태양전지 판넬이 결합된 복합 구조물
KR101215625B1 (ko) 태양광 모듈 지지장치
CN214205407U (zh) Bipv光伏部件
CN213897853U (zh) 一种可拆卸式绿色建筑节能屋顶
CN101644491A (zh) 一种可平直安装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2196789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安装夹具
CN218217168U (zh) 光伏组件支撑板
CN217000544U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用光伏支架
CN210766353U (zh) 一种预制t梁安放的临时支座
CN111173203A (zh) 一种一体式钢结构屋面光伏连接装置
CN20380087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框架
CN214101276U (zh) 抗震高载荷的光伏铝边框
CN216451301U (zh) 拼接式光伏主槽
CN216516541U (zh) 一种适用于防水车棚的新型双玻组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