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8544U - 上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上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8544U
CN217958544U CN202222527219.XU CN202222527219U CN217958544U CN 217958544 U CN217958544 U CN 217958544U CN 202222527219 U CN202222527219 U CN 202222527219U CN 217958544 U CN217958544 U CN 217958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storage
pipe
storage tank
inter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72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庆权
段成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iyuan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Zhiyuan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Zhiyuan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Zhiyuan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72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8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8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8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油系统,涉及食品加工供油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内设有环绕其轴线的储油腔,每个储油腔的底面分别连通有第二出油管,若干所述第二出油管环绕每个所述储油腔内置有单独的加热装置,所述储油罐的下方设有分油装置;以实现一套上油系统即能够输出不同温度的油的目的。

Description

上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供油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上油系统。
背景技术
在酥饼的制备过程中,油炸温度是极为重要的条件。针对不同的油炸物料需要向油炸设备中输入不同温度的油,而现有的上油系统一般都是将储油罐中的油直接输送至油炸设备中,然后利用油炸设备将油加热到预定的温度,这样在炸制同样的物料时,更换油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新油进行再次加热,从而降低生产效率。而即便是对油进行预热的设备,其在输油的过程中,也只能输送一种预热温度的油。无法让一套上油系统即能够满足多台油炸设备的供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油系统,以实现一套上油系统即能够输出不同温度的油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上油系统,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内设有环绕其轴线的储油腔,每个储油腔的底面分别连通有第二出油管,若干所述第二出油管环绕每个所述储油腔内置有单独的加热装置,所述储油罐的下方设有分油装置;
所述分油装置包括与所述储油罐同轴设置的接油盘,所述接油盘的底面与转轴竖直且设于基板上的伺服转动马达转动段同轴连接,所述接油盘上安装有竖直的接油管,所述接油管距离所述接油盘轴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出油管轴线距离所述储油罐轴线的距离相同,所述接油管的底端穿过所述接油盘通过输油软管与用油设备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接油盘为锥形盘,所述接油盘的锥尖朝下设置,且所述接油盘的底面同轴连通有带阀门的排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管包括设于所述接油盘上的卸油管,所述卸油管的底端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卸油管的顶端同轴连通有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小内经端与所述卸油管连通且两者内径相同,所述锥形管的大内经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油管的内径。
更进一步的,所述锥形盘的底面环绕其轴线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与所述伺服转动马达连接,所述锥形盘的底面还环绕其轴线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滑动向前设于所述基板顶面的环形槽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罐包括圆柱形罐体,所述罐体内与其同轴设有环形分流罐,所述环形分流罐内通过竖直板分割为若干所述储油腔,每个所述储油腔的内壁覆盖设有电加热装置,且每个所述储油腔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环形分流罐的顶面安装有若干潜入泵,所述潜入泵的进油端与所述罐体内连通,所述潜入泵的出油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罐体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罐体的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油管和所述第二出油管,所述第一出油管与所述罐体内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储油腔内的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的第一转轴顶端竖直伸出所述储油腔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罐体内的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的第二转轴竖直向上延伸转动穿过所述罐体的顶面与转动电机的转动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用于搅拌的位于所述环形分流罐上方的第一混合杆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分流罐内环的第二混合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上还同轴设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同轴设有第二齿盘,所述第一齿盘的外缘与所述第二齿盘的外缘啮合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盘包括外缘设有齿结构的环形齿,所述环形齿的内环壁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环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待用油都储存在储油罐中,并且储油罐中的油进入储油腔中,在储油腔中收到加热,每个储油腔中的油温均不同,这样根据需要,在伺服转动马达的作用下,让接油管跟随接油盘在伺服转动马达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让接油管运动至不同的第二出油管下方,这样不同储油腔中的具有不同温度的油既能够从第二出油管中排出,进入接油管中,然后通过与接油管连通的输油软管进入用油设备中,这样一方面利用一个储油罐既能够实现输出多种不同温度的油的目的,同时利用一套输油系统既能够将相应的油输送至用油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油罐横剖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环形分流罐、3-储油腔、4-电加热装置、5-第一搅拌装置、51-第一搅拌桨、52-第一转轴、6-潜入泵、7-第二搅拌装置、71-第二搅拌桨、711-第一混合杆、712-第二混合杆、72-第二转轴、8-第一出油管、9-第二出油管、10-加油管、11-转动电机、12-第一齿盘、121-环形齿、122-连接杆、13-第二齿盘、14-接油盘、15-基板、16-伺服转动马达、17-接油管、171-卸油管、172-锥形管、18-排油管、19-第一支撑杆、20-连接板、21-第二支撑杆、22-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上油系统,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内设有环绕其轴线的储油腔3,每个储油腔3的底面分别连通有第二出油管9,若干所述第二出油管9环绕每个所述储油腔内置有单独的加热装置,所述储油罐的下方设有分油装置;
所述分油装置包括与所述储油罐同轴设置的接油盘14,所述接油盘14的底面与转轴竖直且设于基板15上的伺服转动马达16转动段同轴连接,所述接油盘14上安装有竖直的接油管17,所述接油管17距离所述接油盘14轴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出油管9轴线距离所述储油罐轴线的距离相同,所述接油管17的底端穿过所述接油盘14通过输油软管与用油设备连通。
这样,待用油都储存在储油罐中,并且储油罐中的油进入储油腔3中,在储油腔3中受到加热,每个储油腔3中的油温均不同,这样根据需要,在伺服转动马达16的作用下,让接油管17跟随接油盘14在伺服转动马达16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让接油管17运动至不同的第二出油管下方,这样不同储油腔3中的具有不同温度的油既能够从第二出油管9中排出,进入接油管17中,然后通过与接油管17连通的输油软管进入用油设备中,这样一方面利用一个储油罐既能够实现输出多种不同温度的油的目的,同时利用一套输油系统既能够将相应的油输送至用油设备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盘14为锥形盘,所述接油盘14的锥尖朝下设置,且所述接油盘14的底面同轴连通有带阀门的排油管18。
这样,在完成对一种温度的油的接纳后,在接油管17转动的过程中,残留在第二储油罐9中的油能够直接落入接油盘14中,从而避免滴落的油洒落在地面上。而且当接油盘14中的油积累过多后,还能够通过开启排油管18的阀门,将接油盘14上回收的油进行泄出回收。
再者,所述接油管17包括设于所述接油盘14上的卸油管171,所述卸油管171的底端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卸油管171的顶端同轴连通有锥形管172,所述锥形管172的小内经端与所述卸油管171连通且两者内径相同,所述锥形管172的大内经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油管9的内径。
然后,所述锥形盘的底面环绕其轴线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9,所述第一支撑杆19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的底面与所述伺服转动马达16连接,所述锥形盘的底面还环绕其轴线安装有第二支撑杆21,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底端滑动向前设于所述基板15顶面的环形槽22中。
同时,所述储油罐包括圆柱形罐体1,所述罐体1内与其同轴设有环形分流罐2,所述环形分流罐2内通过竖直板分割为若干储油腔3,每个所述储油腔3的内壁覆盖设有电加热装置4,且每个所述储油腔3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5,所述环形分流罐2的顶面安装有若干潜入泵6,所述潜入泵6的进油端与所述罐体1内连通,所述潜入泵6的出油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储油腔3连通,所述罐体1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7,所述罐体1的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油管8和第二出油管9,所述第一出油管8与所述罐体1内连通,所述第二出油管9与所述储油腔3连通。
这样,大量的油炸用油储存在圆柱形的罐体1内,并且始终受到第二搅拌装置7的搅拌,让油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防止出现油品不均的情况。并且通过潜入泵6的开启,将罐体1内的油抽入不同的储油腔3中,然后利用储油腔3中的电加热装置4对储油腔3中的油进行加热,加热至需要的预热温度,这样不同储油腔3中的油能够具有不同的温度,从而让储油罐能够向不同的油炸设备中根据其需要的温度输出不同温度的油,同时利用设于储油腔3内的第一搅拌装置5,一方面能够避免油品在储油腔3内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够让油品在储油腔3内温度能够均衡,同时收到更搞笑的加热,避免储油腔3内油品局部过热的情况出现。
再者,所述罐体1的顶面连通有加油管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装置5包括设于所述储油腔3内的第一搅拌桨51,所述第一搅拌桨51的第一转轴52顶端竖直伸出所述储油腔3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同时,所述第二搅拌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罐体1内的第二搅拌桨71,所述第二搅拌桨71的第二转轴72竖直向上延伸转动穿过所述罐体1的顶面与转动电机11的转动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72上设有用于搅拌的位于所述环形分流罐2上方的第一混合杆711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分流罐2内环的第二混合杆712。
更进一步的,为了能够让第一搅拌装置5和第二搅拌装置7一同运作,并且减少设于油面以内的电气设备,所述第二转轴72上还同轴设有第一齿盘12,所述第一转轴52的顶端同轴设有第二齿盘13,所述第一齿盘12的外缘与所述第二齿盘13的外缘啮合设置。
这样,利用第一齿盘12和第二齿盘13的啮合来利用第二搅拌装置7来带动第一搅拌装置5的运行。
另外,为了避免第一齿盘12的设置而影响液态油在罐体1内的流动,所述第一齿盘12包括外缘设有齿结构的环形齿121,所述环形齿121的内环壁通过连接杆122与所述第二转轴72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122环绕所述第二转轴72的轴线设置。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罐,所述储油罐内设有环绕其轴线的储油腔(3),每个储油腔(3)的底面分别连通有第二出油管(9),若干所述第二出油管(9)环绕每个所述储油腔(3)内置有单独的加热装置,所述储油罐的下方设有分油装置;
所述分油装置包括与所述储油罐同轴设置的接油盘(14),所述接油盘(14)的底面与转轴竖直且设于基板(15)上的伺服转动马达(16)转动段同轴连接,所述接油盘(14)上安装有竖直的接油管(17),所述接油管(17)距离所述接油盘(14)轴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出油管(9)轴线距离所述储油罐轴线的距离相同,所述接油管(17)的底端穿过所述接油盘(14)通过输油软管与用油设备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14)为锥形盘,所述接油盘(14)的锥尖朝下设置,且所述接油盘(14)的底面同轴连通有带阀门的排油管(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管(17)包括设于所述接油盘(14)上的卸油管(171),所述卸油管(171)的底端与所述软管连通,所述卸油管(171)的顶端同轴连通有锥形管(172),所述锥形管(172)的小内经端与所述卸油管(171)连通且两者内径相同,所述锥形管(172)的大内经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油管(9)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盘(14)的底面环绕其轴线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9),所述第一支撑杆(19)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的底面与所述伺服转动马达(16)连接,所述接油盘(14)的底面还环绕其轴线安装有第二支撑杆(21),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底端滑动向前设于所述基板(15)顶面的环形槽(2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包括圆柱形罐体(1),所述罐体(1)内与其同轴设有环形分流罐(2),所述环形分流罐(2)内通过竖直板分割为若干所述储油腔(3),每个所述储油腔(3)的内壁覆盖设有电加热装置(4),且每个所述储油腔(3)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5),所述环形分流罐(2)的顶面安装有若干潜入泵(6),所述潜入泵(6)的进油端与所述罐体(1)内连通,所述潜入泵(6)的出油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储油腔(3)连通,所述罐体(1)内设有第二搅拌装置(7),所述罐体(1)的底面连通有第一出油管(8)和所述第二出油管(9),所述第一出油管(8)与所述罐体(1)内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5)包括设于所述储油腔(3)内的第一搅拌桨(51),所述第一搅拌桨(51)的第一转轴(52)顶端竖直伸出所述储油腔(3)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罐体(1)内的第二搅拌桨(71),所述第二搅拌桨(71)的第二转轴(72)竖直向上延伸转动穿过所述罐体(1)的顶面与转动电机(11)的转动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72)上设有用于搅拌的位于所述环形分流罐(2)上方的第一混合杆(711)以及位于所述环形分流罐(2)内环的第二混合杆(7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72)上还同轴设有第一齿盘(12),所述第一转轴(52)的顶端同轴设有第二齿盘(13),所述第一齿盘(12)的外缘与所述第二齿盘(13)的外缘啮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盘(12)包括外缘设有齿结构的环形齿(121),所述环形齿(121)的内环壁通过连接杆(122)与所述第二转轴(72)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122)环绕所述第二转轴(72)的轴线设置。
CN202222527219.XU 2022-09-23 2022-09-23 上油系统 Active CN217958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7219.XU CN217958544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上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7219.XU CN217958544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上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8544U true CN217958544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7219.XU Active CN217958544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上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8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4778A (zh) 一种智能自动炒饭售卖机
CN213440385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搅拌装置
CN217958544U (zh) 上油系统
CN110973104B (zh) 一种防治水稻病虫害的药液喷雾装置
CN211586282U (zh) 一种行星搅拌机
CN209952845U (zh) 一种用于加工润滑油的反应釜
CN208320646U (zh) 一种香精生产用料液配制装置
CN207899329U (zh) 一种固体饮料生产用原料混合装置
CN213132806U (zh) 一种调配罐
CN213222028U (zh) 一种化工用旋转加液式立式物料混合装置
CN212632398U (zh) 一种高纯度过滤型医用配料罐
CN201005565Y (zh) 带泡咖啡功能的食物搅拌机
CN210300598U (zh) 自动投料的烹饪器具
CN219263972U (zh) 输油系统
CN112265751A (zh) 污泥输送系统用搅拌装置
CN219518669U (zh) 一种带有检测功能的搅拌设备
CN218337605U (zh) 一种面条制售一体机
CN212164848U (zh) 一种基于炒货食品的生产用加热装置
CN110250894B (zh) 一种设置有抽水搅拌两用杆的电锅
CN212184899U (zh) 全自动油炸机
CN214283185U (zh) 一种全自动管道连续煮浆机
CN215661425U (zh) 一种多种混合头的海绵发泡机
CN210994163U (zh) 釜罐加液装置
CN215555940U (zh) 一种辣椒籽油生产用加热型储存罐
CN221045892U (zh) 一种果蔬清洗剂合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