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6854U - 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56854U CN217956854U CN202222176040.4U CN202222176040U CN217956854U CN 217956854 U CN217956854 U CN 217956854U CN 202222176040 U CN202222176040 U CN 202222176040U CN 217956854 U CN217956854 U CN 2179568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locking
- groove
- guide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涉及电机冷却结构领域。风冷散热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和导风环;机壳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槽,凹槽沿机壳本体的周向设置,多个凹槽沿机壳本体的轴向排列;导风环具有第一引导部和阻挡部,阻挡部沿机壳本体的周向设置,阻挡部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引导部连接,阻挡部与机壳本体的外壁贴合及覆盖凹槽。第一引导部将冷却风导入凹槽内,阻挡部与机壳本体的外壁贴合并将凹槽覆盖,故进入凹槽内的冷却风只能沿凹槽从阻挡部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冷却风与机壳本体充分接触,具有足够大的换热面积,能够有效地对机壳本体和定子进行散热,满足更高转速的电机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源节约已经成为必然和社会共识。永磁电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电机,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冷却转速更高的永磁电机,使其保持在正常的工况下运行,历来都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永磁电机常用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却、水冷却、油冷却以及混合式冷却等。其中,风冷却因为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冷却效果较好,应用更加广泛。
现有的电机风冷散热方式是在机壳上做翅片状结构,其散热面积小,风路不可控,不能有效地对机壳和定子散热,散热效果通常只能满足转速较低电机的要求,限制了在高速电机中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风冷散热机壳。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和导风环;
所述机壳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机壳本体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机壳本体的轴向排列;
所述导风环具有第一引导部和阻挡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将冷却风导入所述凹槽,所述阻挡部沿所述机壳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阻挡部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连接,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机壳本体的外壁贴合及覆盖所述凹槽。
作为对所述风冷散热机壳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导风环还具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阻挡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于汇集流出所述凹槽的冷却风。
作为对所述风冷散热机壳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阻挡部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引导部同时与两个所述阻挡部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同时与两个所述阻挡部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对所述风冷散热机壳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两个所述阻挡部沿所述机壳本体周向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关于所述机壳本体对称设置。
作为对所述风冷散热机壳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导风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扣合于所述机壳本体,所述第一半环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其中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半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引导部和部分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半环,所述第二引导部和剩余的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半环。
作为对所述风冷散热机壳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阻挡部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邻,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设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以隔断所述凹槽。
作为对所述风冷散热机壳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导风环与所述机壳本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包括上述风冷散热机壳。
作为对所述电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背向所述阻挡部的一端连接。
作为对所述电机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机还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固设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凹槽均与所述定子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机壳本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凹槽后,利用第一引导部将冷却风导入凹槽内。与此同时,阻挡部与机壳本体的外壁贴合并将凹槽覆盖,故进入凹槽内的冷却风只能沿凹槽从阻挡部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冷却风与机壳本体充分接触,具有足够大的换热面积,能够有效地对机壳本体和定子进行散热,满足更高转速的电机的要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机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机壳中机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机壳中导风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机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冷散热机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机壳本体;110-凹槽;200-导风环;210-第一半环;220-第二半环;201-第一引导部;202-阻挡部;203-第二引导部;300-风机;400-阻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应用于电机,该风冷散热机壳由机壳本体100和导风环200组成。
请参阅图2,具体地,机壳本体100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槽110。凹槽110沿机壳本体100的周向设置,且多个凹槽110沿机壳本体100的轴向排列。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具体地,导风环200具有第一引导部201和阻挡部202。其中,第一引导部201用于将冷却风导入凹槽110。阻挡部202沿机壳本体100的周向设置,且阻挡部202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引导部201连接。此外,阻挡部202与机壳本体100的外壁贴合,并覆盖凹槽110。
使用时,利用第一引导部201将冷却风导入凹槽110内。与此同时,阻挡部202与机壳本体100的外壁贴合并将凹槽110覆盖,故进入凹槽110内的冷却风只能沿凹槽110从阻挡部202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冷却风与机壳本体100充分接触,具有足够大的换热面积,能够有效地对机壳本体100和定子进行散热,满足更高转速的电机的要求。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具体为一种送风范围广、风路可控、结构简易、散热效果好的风冷散热机壳。该风冷散热机壳应用于电机,由机壳本体100和导风环200组成。
请参阅图2,具体地,机壳本体100呈筒状设置,机壳本体10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10。凹槽110呈环形,沿机壳本体100的周向设置,且多个凹槽110沿机壳本体100的轴向等间距排列。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具体地,导风环200具有第一引导部201、阻挡部202和第二引导部203。其中,第一引导部201用于将冷却风导入凹槽110,阻挡部202限制冷却风,使冷却风只能沿凹槽110流动,第二引导部203用于汇集流出凹槽110的冷却风。
第一引导部201呈斗状设置,具有大端和小端。第一引导部201的大端贴靠在机壳本体100的外侧壁上,并将凹槽110扣合在内。第一引导部201的小端设有进风口,供冷却风流入。冷却风流入进风口后,在第一引导部201的引导下分散流入各个凹槽110内。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引导部201的大端将凹槽110扣合在内是指,第一引导部201将凹槽110沿机壳本体100周向的其中一段扣合在内,并将各个凹槽110同时扣合在内。
阻挡部202沿机壳本体100的周向设置,阻挡部202沿机壳本体100周向的一端与第一引导部201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二引导部203连接。此外,阻挡部202与机壳本体100的外侧壁贴合,并将凹槽110覆盖。
冷却风分散流入各个凹槽110后,受到阻挡部202阻挡,无法从凹槽110的槽口处流出,只能沿凹槽110从阻挡部202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冷却风与机壳本体100接触,与机壳本体100之间进行热交换。由于多个凹槽110的设置,冷却风与机壳本体100之间的换热面积大幅增加,能够充分换热,从而有效地对机壳本体100和定子进行散热,满足更高转速的电机的要求。
与第一引导部201类似,阻挡部202将凹槽110覆盖是指,阻挡部202将凹槽110沿机壳本体100周向的另一段覆盖,且阻挡部202同时覆盖多个凹槽110。
第二引导部203呈斗状设置,同样具有大端和小端。第二引导部203的大端贴靠在机壳本体100的外侧壁上,并将凹槽110扣合在内。第二引导部203的小端设有出风口,供冷却风流出。
冷却风沿凹槽110从阻挡部202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后,不再受到阻挡部202的限制,从凹槽110的槽口处流出,并在第二引导部203的引导下汇集至出风口处,集中排出。
与第一引导部201和阻挡部202类似,第二引导部203的大端将凹槽110扣合在内是指,第二引导部203将凹槽110沿机壳本体100轴向的剩余节段扣合在内,并将各个凹槽110同时扣合在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阻挡部202设有两个。第一引导部201同时与两个阻挡部202的其中一端连接,第二引导部203同时与两个阻挡部202的另一端连接。
冷却风在第一引导部201的引导下分散流入各个凹槽110后分为两股,两股冷却风沿机壳本体100的周向分别流向机壳本体100另一侧的第二引导部203。其中,两股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相反,其中一股冷却风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另一股冷却风沿逆时针方向流动。
进一步地,两个阻挡部202沿机壳本体100周向的长度相同,第一引导部201和第二引导部203则关于机壳本体100对称设置。
此时,两股冷却风在流向第二引导部203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致相同,能够尽可能均匀地分配,进而均匀地对机壳本体100和定子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上述导风环200由第一半环210和第二半环220组成。第一半环210和第二半环220扣合在机壳本体100上,第一半环210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半环220的其中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半环210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环22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此外,第一引导部201和部分阻挡部202位于第一半环210,第二引导部203和剩余的阻挡部202位于第二半环220。
将导风环200拆分为第一半环210和第二半环220后,能够从机壳本体100的侧面安装或者拆卸导风环200,更加方便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环210的两端和第二半环220的两端均设有法兰面,且法兰面沿机壳本体100的径向设置。当第一半环210和第二半环220扣合在机壳本体100上时,第一半环210两端的法兰面分别与第二半环220两端的法兰面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此时,第一半环210上的部分阻挡部202与第二半环220上的剩余阻挡部202拼接成为完整的阻挡部202。
进一步地,导风环200与机壳本体100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以避免冷却风从导风环200与机壳本体100的连接处泄露。
考虑到导风环200中的阻挡部202需要与机壳本体100的外侧壁贴合,故密封圈嵌设在机壳本体100的外侧壁上。
总之,上述风冷散热机壳通过在机壳本体100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凹槽110,获得足够大的换热面积,同时利用阻挡部202将凹槽110覆盖,使得进入凹槽110内的冷却风只能沿凹槽110从阻挡部202的一端流动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冷却风与机壳本体100接触并充分换热,能够有效地对机壳本体100和定子进行散热,满足更高转速的电机的要求。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风机300、定子(图中未示出)和上述风冷散热机壳。
具体地,风机300与第一引导部201的小端栓接固定,风机300的出口与第一引导部201的进风口连通。
使用时,风机300运转,将环境中的空气作为冷却风持续输送至第一引导部201内,用于对机壳本体100和定子进行散热。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风机300,使第一引导部201的进风口通过管道连接独立于电机的冷却装置,由该冷却装置通过管道向第一引导部201内输送冷却风。
具体地,定子固设于机壳本体100的内侧壁上,多个凹槽110均与定子对齐。此时,定子在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地转移至机壳本体100,并进一步传递给在凹槽110内流动的冷却风,增强散热效果。
实施例3
请参阅图6,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阻挡部202仅设有一个,第一引导部201与第二引导部203相邻,且第一引导部201与第二引导部203之间设有阻隔件400。阻隔件400嵌设于凹槽110内,将凹槽110隔断。
此时,进入进风口的冷却风在第一引导部201的引导下分散流入各个凹槽110内,并受到阻隔件400阻隔,只能沿远离第二引导部203的方向流动。最终,冷却风绕机壳本体100一周后在第二引导部203内汇集。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本体和导风环;
所述机壳本体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机壳本体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机壳本体的轴向排列;
所述导风环具有第一引导部和阻挡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将冷却风导入所述凹槽,所述阻挡部沿所述机壳本体的周向设置,所述阻挡部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连接,所述阻挡部与所述机壳本体的外壁贴合及覆盖所述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环还具有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与所述阻挡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于汇集流出所述凹槽的冷却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引导部同时与两个所述阻挡部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部同时与两个所述阻挡部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阻挡部沿所述机壳本体周向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关于所述机壳本体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扣合于所述机壳本体,所述第一半环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其中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半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环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引导部和部分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半环,所述第二引导部和剩余的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半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相邻,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设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嵌设于所述凹槽内,以隔断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环与所述机壳本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8.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机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背向所述阻挡部的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固设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凹槽均与所述定子对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76040.4U CN217956854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76040.4U CN217956854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56854U true CN217956854U (zh) | 2022-12-02 |
Family
ID=84232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76040.4U Active CN217956854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56854U (zh) |
-
2022
- 2022-08-18 CN CN202222176040.4U patent/CN2179568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25324B2 (en) | Axial flux electrical machines | |
US12049872B2 (en) | Cooling device, motor, and wind turbine set | |
CN110417170B (zh) | 一种带有主轴散热结构的高速电机 | |
CN111969767A (zh) |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机 | |
CN211908568U (zh) | 一种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和滑环冷却风路的组合结构 | |
CN207982925U (zh) | 一种高速电主轴冷却装置 | |
CN211508791U (zh) | 一种电机机壳及其应用的电机 | |
CN217956854U (zh) | 一种风冷散热机壳及电机 | |
CN215580689U (zh) |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压缩机 | |
CN204886451U (zh) | 转子结构、电机及压缩机 | |
CN219420500U (zh) | 一种电机内循环风冷散热的结构 | |
CN112713716B (zh) | 一种设有内外冷却风路的封闭式电机及电机机座 | |
CN210469041U (zh) | 超高速电机并联风冷循环系统 | |
CN214256045U (zh) |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 |
CN210380472U (zh) | 一种具有内部循环风路的水冷机壳 | |
CN214314874U (zh) | 一种液冷电机 | |
CN210327192U (zh) | 超高速电机的转子结构 | |
CN210468991U (zh) | 一种带有主轴散热结构的高速电机 | |
CN215419870U (zh) |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磁悬浮电机外壳 | |
CN112564340B (zh) | 中间通风的空水冷却高速电机结构 | |
CN114696537A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 |
CN117424366B (zh) |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 |
CN219658090U (zh) | 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 | |
CN219322225U (zh) | 一种风冷内循环电动机散热机构 | |
CN218888283U (zh) | 新型永磁驱动电机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