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6285U -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6285U
CN217956285U CN202221828442.1U CN202221828442U CN217956285U CN 217956285 U CN217956285 U CN 217956285U CN 202221828442 U CN202221828442 U CN 202221828442U CN 217956285 U CN217956285 U CN 217956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coaxial switch
switch connector
groov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284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良
吕银涛
黄颗
尹绪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284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6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6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6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其中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绝缘上座、绝缘下座、端子组件以及金属外壳。绝缘上座上设有第一凹槽结构与第一通孔结构,金属外壳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结构匹配的第二凹槽结构,以及与第一通孔结构相对的第二通孔结构。端子组件包括弹性端子与固定端子,弹性端子的弹性臂位于第一通孔结构的下方,其在自然状态下与固定端子电性相接,在受外力作用下与固定端子断开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极佳的电磁屏蔽性能,且测试准确度高,尺寸小,可应用于高屏蔽要求的电子产品中。

Description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日益成熟,人们对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家居等各类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些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功能也愈发繁多,对于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以及处理速度要求也越来越快,主板上堆叠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产品朝着小型化与轻型化的方向发展,其内部零部件可占用空间越来越小。在测试高频信号传输数据时,经常受到其他元器件的信号干扰,且容易发生误测。
因此,亟需一种测试准确度高且电磁屏蔽性能优异的同轴开关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具有极佳的电磁屏蔽性能,且测试准确度高,尺寸小,可应用于高屏蔽要求的电子产品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绝缘上座、绝缘下座,位于所述绝缘上座与所述绝缘下座之间的端子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绝缘上座外侧的金属外壳,其中:
所述绝缘上座上侧设有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设有第一通孔结构;
所述金属外壳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匹配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相对的第二通孔结构;
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弹性端子与固定端子,所述弹性端子的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的下方,当所述同轴开关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端子电性相接,当所述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合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端子断开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上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环形凸起结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结构的内壁构成所述第二通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顶端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底面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上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环形凸起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结构的内壁相抵,且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结构的顶面平齐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顶端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底面内壁直径。
优选地,所述端子组件为两组或者多组,相应地,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与第二通孔结构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的数量相等。
优选地,还包括屏蔽隔片,所述屏蔽隔片设置在相邻两组端子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绝缘下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绝缘上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屏蔽隔片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金属外壳电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绝缘下座包括下座本体与设置在所述下座本体上侧的框型立柱,所述绝缘上座设置在所述框型立柱内。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还包括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同轴连接器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匹配连接的导引部,还包括接触端子,当所述同轴开关连接器与所述同轴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弹性臂电性接触,且向下压所述弹性臂以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端子断开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绝缘上座以及金属外壳上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结构与第二凹槽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同轴开关连接器的高度,尺寸小,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且当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匹配连接时,通过在金属外壳上侧设置第二凹槽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信号泄露或者发生信号干扰,进而使得同轴开关连接器具有极佳的电磁屏蔽性能,且测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高屏蔽要求的电子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第三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绝缘上座;110、第一凹槽结构;120、第一通孔结构;130、第二环形凸起结构;131、第二环形凸起结构顶端;140、第二安装孔;200、绝缘下座;210、下座本体;220、框型立柱;230、第一安装孔;300、金属外壳;310、第二凹槽结构;311、第二凹槽结构顶端;312、第二凹槽结构底面;320、第二通孔结构;321、第二通孔结构顶面;330、第一环形凸起结构;400、端子组件;410、弹性端子;411、弹性臂;420、固定端子;500、屏蔽隔片;600、同轴连接器;610、导引部;620、接触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测试高频信号传输数据时,容易发生信号干扰的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上方、上侧、顶、顶端、顶面或者顶部指的是连接器组件在工作状态下,同轴连接器相对于同轴开关连接器所在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下、下方、下侧、底、底端、底面或者底部。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
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包括绝缘上座100、绝缘下座200,位于绝缘上座100与绝缘下座200之间的端子组件400,以及位于绝缘上座100外侧的金属外壳300。其中,绝缘上座100上侧设有第一凹槽结构110,第一凹槽结构110内设有第一通孔结构120,金属外壳300上侧设有与第一凹槽结构110匹配的第二凹槽结构310,第二凹槽结构310内设有与第一通孔结构120相对的第二通孔结构320。一般而言,第一通孔结构120与第二通孔结构320同轴设置。端子组件400包括弹性端子410与固定端子420,弹性端子410的弹性臂411位于第一通孔结构120的下方,当同轴开关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弹性臂411与固定端子420电性相接,当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即同轴连接器600(后文示出)插合时,同轴连接器600的接触端子620(后文示出)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结构320、第一通孔结构120后与弹性臂411电性接触,以传输信号和/或电力,与此同时,接触端子620对弹性臂411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弹性臂411与固定端子420断开连接。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测试高频信号传输数据时,容易发生信号干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在绝缘上座以及金属外壳上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结构与第二凹槽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同轴开关连接器的高度,尺寸小,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且当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匹配连接时,通过在金属外壳上侧设置第二凹槽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信号泄露或者发生信号干扰,进而使得同轴开关连接器具有极佳的电磁屏蔽性能,且测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高屏蔽要求的电子产品中。
优选地,如图4、图5和图11所示,第二凹槽结构310上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环形凸起结构330,第一环形凸起结构330的内壁构成第二通孔结构320。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凸起结构330,具有导引作用,使得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同轴连接器对插角度更准确,与此同时,可以适当提高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同轴连接器的插拔力,进而有助于提高连接器组件的接触稳定性、测试稳定性以及测试准确度。
优选地,第二凹槽结构310的顶端内径大于第二凹槽结构310的底面内径。具体而言,自第二凹槽结构顶端311至第二凹槽结构底面312,其内径逐步减小,即随着第二凹槽结构310深度的增大,其内径逐步减小,呈敞口型结构,具有导引作用,便于同轴开关连接器与配合的同轴连接器之间的插拔操作。
优选地,如图2和图3第一凹槽结构110上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环形凸起结构130,第二环形凸起结构130的外壁与第二通孔结构320的内壁相抵,避免因第二环形凸起结构130与第二通孔结构320之间存在缝隙导致金属外壳300与绝缘上座100之间集尘影响测试结果,在保证同轴开关连接器整体结构紧凑的基础上,有助于提高同轴开关连接器的测试稳定性与准确度;第二环形凸起结构顶端131与第二通孔结构顶面321平齐设置,防止刮伤或损伤与同轴开关连接器匹配对接的同轴连接器。通过设置第二环形凸起结构130,在不改变同轴开关连接器整体尺寸的基础上,用于限定金属外壳300的安装位置,便于同轴开关连接器的组装,提高生产效率。更为具体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顶端131的内壁直径大于第二环形凸起结构130的底面内壁直径,即第二环形凸起结构130呈敞口型结构,导引同轴连接器的接触端子与弹性端子的弹性臂电性接触,进而有利于提高同轴开关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与测试的准确度。
优选地,端子组件400为两组或者多组,相应地,第一通孔结构120与第二通孔结构320的数量分别与端子组件400的数量相等。示例性的,如图6至图8所示,端子组件400为两组,绝缘上座100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结构110,每个第一凹槽结构110内分别设有第一通孔结构120,金属外壳300上设有分别与两个第一凹槽结构110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结构310,并在每个第二凹槽结构310内设有与第一通孔结构120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结构320。每个第一通孔结构120下方均安装固定有一组端子组件400,且端子组件400中弹性端子410的弹性臂411直接暴露于第一通孔结构120与第二通孔结构220内部。端子组件还可以是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在本申请文件中不再一一赘述。
更为具体地,在相邻两个端子组件400之间设有屏蔽隔片500,通过设置屏蔽隔片500可以有效防止相邻端子组件400之间发生信号干扰,多通道在测试过程中均可实现高电磁屏蔽,有助于提高同轴开关连接器的测试效率。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绝缘下座20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30,绝缘上座10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30相对的第二安装孔140,屏蔽隔片500贯穿第一安装孔230与第二安装孔140后与金属外壳300电性接触。在同轴开关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将屏蔽隔片500从下往上装配即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后,再组装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在将屏蔽隔片固定在绝缘上座与绝缘下座中的同时,与屏蔽隔片形成稳固的电性接触,从而使得相邻端子组件之间不会发生信号干扰,可用于双通道或者多通道的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优选地,绝缘下座200包括下座本体210与设置在下座本体210上侧的框型立柱220,绝缘上座100设置在框型立柱220内。需要说明的是,框型立柱220可以为连续设置的框型结构,也可以是由多段长度相等或者长度不等的立柱直接相接或者间隔设置构成一个类似于框型的结构。通过设置框型立柱220有利于绝缘上座100的安装与定位,便于将绝缘上座100与绝缘下座200装配在一起,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9至图1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任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还包括同轴连接器600。其中,如图13所示,同轴连接器600的前端设有与第二凹槽结构310匹配连接的导引部610,还包括接触端子620。当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同轴连接器600配合连接时,导引部610与金属外壳300上的第二凹槽结构310彼此配合或者嵌合,接触端子620依次穿过第二通孔结构320与第一通孔结构,然后与端子组件400中弹性端子410的弹性臂411电性接触,与此同时,接触端子620对弹性臂411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弹性臂411与固定端子420断开连接。通过设置导引部,有利于提高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同轴连接器在插接过程中的精准度,防止损伤接触端子的端部,进而有利于提高同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导引部与金属外壳上第二凹槽结构的相互配合,有效防止发生信号干扰或者信号泄露,进而提高连接器组件的电磁屏蔽性能,有助于提高连接器组件的测试准确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上座、绝缘下座,位于所述绝缘上座与所述绝缘下座之间的端子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绝缘上座外侧的金属外壳,其中:
所述绝缘上座上侧设有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内设有第一通孔结构;
所述金属外壳上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匹配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内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相对的第二通孔结构;
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弹性端子与固定端子,所述弹性端子的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的下方,当所述同轴开关连接器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端子电性相接,当所述同轴开关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合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端子断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上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环形凸起结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结构的内壁构成所述第二通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顶端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底面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上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环形凸起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结构的内壁相抵,且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结构的顶面平齐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顶端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结构的底面内壁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为两组或者多组,相应地,所述第一通孔结构与第二通孔结构的数量分别与所述端子组件的数量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隔片,所述屏蔽隔片设置在相邻两组端子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下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绝缘上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屏蔽隔片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金属外壳电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下座包括下座本体与设置在所述下座本体上侧的框型立柱,所述绝缘上座设置在所述框型立柱内。
10.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同轴开关连接器,还包括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同轴连接器前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匹配连接的导引部,还包括接触端子,当所述同轴开关连接器与所述同轴连接器配合连接时,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弹性臂电性接触,且向下压所述弹性臂以使得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固定端子断开连接。
CN202221828442.1U 2022-07-15 2022-07-15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7956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8442.1U CN217956285U (zh) 2022-07-15 2022-07-15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28442.1U CN217956285U (zh) 2022-07-15 2022-07-15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6285U true CN217956285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28442.1U Active CN217956285U (zh) 2022-07-15 2022-07-15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62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0980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US9640923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and grounding features
US6719591B1 (en) SATA interface relay connector and its application
US8864506B2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plate
CN109326902B (zh) 具可调整安装高度及方位的电性连接器
TW200805833A (en) Connector
CN112531372B (zh) 连接器
JP2013026197A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1714727A (zh) 一种机柜式电连接器
CN212571436U (zh) 卡连接器电路板组件、卡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TWM583642U (zh) 具有抵接柱體之導電接地件及其連接器
TW201205978A (en) Intellectual electrical connector
EP3602698B1 (en) Grounding for high-speed connectors
CN202550175U (zh) Usb连接器
CN217956285U (zh)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7972181B1 (en) Compound female connector
CN107394527B (zh) 一种usb插座及移动终端
US6579108B1 (en) Retractable jack
US20100330825A1 (en) Conductive contac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17438850A (zh) 同轴开关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1796160U (zh) 连接器
CN109586089B (zh) 汽车仪表连接器
CN217405763U (zh) 同轴开关连接器
TWM606399U (zh)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CN210723444U (zh) 连接器组合及其弹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