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2208U - 把手结构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把手结构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2208U
CN217952208U CN202221935231.8U CN202221935231U CN217952208U CN 217952208 U CN217952208 U CN 217952208U CN 202221935231 U CN202221935231 U CN 202221935231U CN 217952208 U CN217952208 U CN 217952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tructure
handle
ring
radius
la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52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晓平
杜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52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2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2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2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及灯具,把手结构包括连接组件、把手和阻尼件。连接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灯体;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连接部的一端与连接组件绕第一方向转动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朝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凸设有握持部,握持部用于握持和支撑灯体;阻尼件设于连接组件和把手之间,用于在把手相对于连接组件转动时向把手提供阻尼力。本申请提供的把手结构,不仅具有供用户握持来移动灯具的功能,还具有使灯具以多种不同角度稳定地支撑于外部支撑面的功能,功能丰富,有利于灯具在多种不同场景中使用。

Description

把手结构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把手结构及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是人们日常使用最为普遍的电器之一,可用于照明、装饰和舞台投射等场合。现有技术中,灯具通常包括灯体和把手结构,灯体设有光源等功能部件,用于向某一方向投射光线,把手结构通常固定连接在灯体上,用于供用户握持以移动灯具,把手结构仅具有供用户握持来移动灯具的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及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把手结构的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包括: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灯体;
把手,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凸设有所述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用于握持和支撑所述灯体;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把手之间,用于在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连接组件转动时向所述把手提供阻尼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具有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圆柱面,所述圆柱面上具有环状的安装槽,所述连接部包括成环状的环体,所述阻尼件成环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环体共同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两延伸臂,两所述延伸臂分别从所述环体的外缘朝所述环体的同一侧延伸形成,所述握持部呈U型,所述握持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延伸臂远离所述环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件、轴体和第二连接件,三者共轴,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半径为第一半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半径为第二半径,所述轴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半径和所述第二半径,为第三半径,所述连接组件在所述轴体的周向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高度与所述轴体的高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体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表面,所述轴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分别对应的若干通孔,所述把手结构还包括若干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贯穿对应的所述通孔后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结构还包括润滑片,所述润滑片、所述环体和所述阻尼件均套设于所述轴体,且所述润滑片、所述环体和所述阻尼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层叠地嵌设于所述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体的外周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环绕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周,内半径与所述第一半径对应;和/或,所述环体的外周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环绕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外周,内半径与所述第二半径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灯体的螺杆,所述螺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中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设有用于连接外部支架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中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灯体和上述把手结构,所述把手结构连接于所述灯体。
本申请提供的把手结构及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连接组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灯体之后,用户握持把手的握持部,能够移动灯体;并且,由于把手的连接部的一端与连接组件绕第一方向转动连接,把手的握持部从连接部远离连接组件的一端朝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凸设形成,且阻尼件能够为把手提供阻尼力,转动连接部可调整握持部在灯体上的位置,握持部能够稳定地在处于灯体上的不同位置时与灯体的不同端同时放置于外部支撑面上(如握持部能够与灯体出光端同时放置在外部支撑面上,或与灯体远离出光端的一端同时放置在外部支撑面上),进而使灯具能够以多种不同角度稳定地支撑于外部支撑面上,这样,本申请提供的把手结构,不仅具有供用户握持来移动灯具的功能,还具有使灯具以多种不同角度稳定地支撑于外部支撑面的功能,功能丰富,有利于灯具在多种不同场景中使用,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的握持部旋转至远离灯具的出光端时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的握持部旋转至远离灯具的出光端且握持部与灯具背离出光端的一端同时放置于外部支撑面时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的握持部旋转至靠近灯具的出光端且握持部与灯具的出光端同时放置于外部支撑面时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灯具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灯具的剖视图的B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的握持部旋转至灯体的侧方时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灯具;
100-把手结构;110-连接组件;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11-第一连接件;1111-通孔;112-第二连接件;113-轴体;1131-第一螺孔;114-螺纹连接件;115-螺杆;116-第二螺孔;120-把手;121-连接部;1211-环体;1212-延伸臂;1213-第一延伸段;1214-第二延伸段;1215-支撑段;1216-第一限位环;122-握持部;130-阻尼件;140-润滑片;
200-灯体;210-壳体;211-开孔;2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及灯具10进行说明。灯具10包括灯体200和把手结构100,把手结构100连接于灯体200,把手结构100包括连接组件110、把手120和阻尼件130。连接组件110具有沿第一方向D设置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具体地,第一方向D可以理解为连接组件110相对于灯体200接近或远离的方向,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01用于连接灯体200;把手120包括连接部121和握持部122,连接部121的一端与连接组件110绕第一方向D转动连接,连接部121的另一端朝连接组件110的第二端102凸设有握持部122,握持部122用于握持和支撑灯体200;阻尼件130(请参阅图6和图7)设于连接组件110和把手120之间,用于在把手120相对于连接组件110转动时向把手120提供阻尼力。
具体地,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01可与灯体200通过铆接、焊接等方式不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01还可与灯体200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磁吸配合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110与灯体200可拆卸连接时,把手结构100能够作为模块化的结构整体拆装使用,操作方便,也便于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性地在灯体200上配置把手结构100。
具体地,把手120的连接部121和握持部122均可为大致的平面结构,连接部121与握持部122之间的夹角可为90°、95°、100°、105°等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具体地,阻尼件130可选为橡胶件、弹片、锥形齿轮或轮齿。例如,阻尼件130为橡胶件,与连接部121摩擦接触,二者之间摩擦产生阻尼力;或者,阻尼件130为弹片,与连接部121弹性按压;或者,阻尼件130为锥形齿轮,连接部121可啮合于锥形齿轮的齿槽中。
本申请提供的把手结构100,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01连接于灯体200之后,用户握持把手120的握持部122,能够移动灯体200;并且,由于把手120的连接部121的一端与连接组件110绕第一方向D转动连接,把手120的握持部122从连接部121远离连接组件110的一端朝连接组件110的第二端102凸设形成,且阻尼件130能够为把手120提供阻尼力,转动连接部121可调整握持部122的位置,使握持部122处于灯体200上的不同位置,停止转动连接部121时阻尼件130可使握持部122稳定地处于灯体200的某一位置,这样,握持部122可在灯体200的不同位置与灯体200的不同端同时放置于外部支撑面上,(例如,请参阅图3和图4,握持部122与灯体200远离出光端的一端同时放置在外部支撑面上,或者,握持部122与灯体200的出光端同时放置在外部支撑面上,此种情况图未显示),进而使灯具10能够以多种不同角度稳定地支撑于外部支撑面上,本申请提供的把手结构100,不仅具有供用户握持来移动灯具10的功能,还具有使灯具10以多种不同角度稳定地支撑于外部支撑面的功能,把手结构100功能丰富,有利于灯具10在多种不同场景中使用,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连接组件110具有轴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的圆柱面,连接组件110的圆柱面上具有环状的安装槽103,连接部121包括成环状的环体1211,阻尼件130成环状,且阻尼件130与环体1211共同嵌设于安装槽103。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环体1211和阻尼件130共同嵌设在安装槽103内,环体1211可稳定地转动,且阻尼件130可为环体1211提供稳定的阻尼力。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连接部121还包括两延伸臂1212,两延伸臂1212分别从环体1211的外缘朝环体1211的同一侧延伸形成,握持部122呈U型,握持部1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延伸臂1212远离环体1211的一端。
具体地,延伸臂1212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延伸段1213和第二延伸段1214,两第一延伸段1213分别连接于环体1211的周向上相距180°、150°、120°或90°等角度的两处位置,第一延伸段1213从与环体1211的连接处朝远离另一第一延伸段1213的方向延伸,两第二延伸段1214分别连接于两第一延伸段1213远离环体1211的一端,且两第二延伸段1214朝环体1211的同一侧大致平行地延伸,采用上述结构,两延伸臂1212对称地设于连接组件110的两侧,灯体200的重力可均匀地施加至握持部122的两端,保证握持部122稳定地支撑灯体200;另外,第一延伸段1213和第二延伸段1214之间圆滑过渡连接,避免在两者之间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应力,且两第二延伸段1214远离环体1211的一端可连接有支撑段1215,有利于增强的把手12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灯体200的重力能够沿两延伸臂1212较为均匀地分别施加至握持部122的两端,可使握持部122稳定地支撑灯体200;并且,由于握持部122呈U型,在握持部122支撑灯体200时,U型握持部122的底部可与外部支撑面至少形成线接触,使握持部122稳定地支撑灯体200。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连接组件110包括沿第一方向D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11、轴体113和第二连接件112,三者共轴,第一连接件111的半径为第一半径,第二连接件112的半径为第二半径,轴体113的半径小于第一半径和第二半径,为第三半径,连接组件110在轴体113的周向形成安装槽103,安装槽103的高度与轴体113的高度相同,轴体113的高度是指轴体113沿轴向的长度,也即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其中,第一连接件111的半径可以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第二连接件112的半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唯一限定。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的半径相等,并且环体1211及阻尼件130安装于安装槽103后刚好与第一连接件111及第二连接件112的外周壁齐平,如此设置,第一连接件111、第二连接件112、环体1211和阻尼件130整体形成一个外表平整的圆柱体结构,不具凸角,可避免划伤操作人员。
可选地,作为阻尼件130和环体1211的一种设置方式,阻尼件130固定地套设于轴体113的外周,对应地,环体1211可转动地套设于阻尼件130的外周。这样,阻尼件130在第一方向D上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抵靠,环体1211在第一方向D上的两侧也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抵靠,换言之,阻尼件130和环体1211均由第一连接件111的第二连接件112直接限制在轴体113上的移动,环体1211转动时,阻尼件130的外圆周壁和环体1211的内圆周壁摩擦产生阻尼力,可实现环体1211的带阻尼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能够限制阻尼件130和环体1211在第一方向D上的位移,轴体113能够限制阻尼件130和环体1211从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之间脱出,可使连接部121在转动时与阻尼件130保持接触,两者之间产生阻尼力,实现连接部121的带阻尼转动。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轴体113凸设于第二连接件112的内表面,轴体113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第一螺孔1131,换言之,轴体113凸设于第二连接件112朝向第一连接件111的表面上,轴体113远离第二连接件112的表面上设有若干第一螺孔1131,第一连接件111设有与若干第一螺孔1131的位置分别对应的若干通孔1111,把手结构100还包括若干螺纹连接件114,螺纹连接件114贯穿对应的通孔1111后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螺孔1131。
具体地,第一螺孔11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作唯一限定,通孔1111的数量和螺纹连接件114的数量均与第一螺孔1131的数量对应。第一螺孔1131可以贯穿至第二连接件112。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轴体113直接凸设于第二连接件112靠近第一连接件111的表面,采用螺纹连接件114将轴体113与第一连接件111连接后,既可完成轴体113、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的装配操作,装配操作简单,且螺纹连接件114连接于轴体113的中部,把手120的连接部121设于轴体113的外周,螺纹连接件114不会影响把手120的转动,把手120可绕第一方向D相对于连接组件110作360°的旋转,有利于灯体200在多种不同场景下使用。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作为阻尼件130和环体1211的另一种设置方式,阻尼件130和环体1211均套设于轴体113,且阻尼件130和环体1211在第一方向D上层叠设置。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11、阻尼件130、环体1211、第二连接件112在第一方向D上依次层叠设置,或者,第一连接件111、环体1211、阻尼件130、第二连接件112在第一方向D上依次层叠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在环体1211转动时,阻尼件130的朝向环体1211的端面和环体1211的朝向阻尼件130的端面之间摩擦产生阻尼力,可实现连接部121的带阻尼转动。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把手结构100还包括润滑片140,润滑片140套设于轴体113,且润滑片140、环体1211、阻尼件130在第一方向D上依次层叠地嵌设于安装槽103。
具体地,润滑片140可采用金属、PVC等材质制成,润滑片140的表面粗糙度较小。
具体地,润滑片140可设于环体1211靠近第一连接件111的一侧,对应地,阻尼件130设于环体1211靠近第二连接件112的一侧,润滑片140也可以设于环体1211靠近第二连接件112的一侧,对应地,阻尼件130设于环体1211靠近第一连接件111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环体1211与阻尼件130摩擦产生阻尼力,阻尼力能使把手120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相对于连接组件110固定,实现把手120带阻尼转动的功能,环体1211的另外一侧与表面粗糙度较小的润滑片140摩擦,能够避免环体1211与第一连接件111或者第二连接件112直接摩擦,尽量避免元件磨损。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环体1211的外周连接有第一限位环1216,第一限位环1216环绕于第一连接件111的外周,内半径与第一半径对应;和/或,环体1211的外周连接有第二限位环(图未显示),第二限位环环绕于第二连接件112的外周,内半径与第二半径对应。
具体地,在连接部121设有延伸臂1212时,延伸臂1212可以直接与环体1211相连,也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环1216和/或第二限位环间接地与环体1211相连。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环1216,环体1211转动时,第一限位环1216会环绕着第一连接件111的外周转动,能够尽量避免环体1211转动时出现晃动,使环体1211更为平稳地转动。设置第二限位环也能达到上述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01设有螺杆115,螺杆115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端101的中央,螺杆115用于连接灯体200。
具体地,在连接组件110包括第一连接件111、轴体113和第二连接件112时,螺杆115可以固定在第一连接件111远离第二连接件112的表面;螺杆115还可以与轴体113一体成型,螺杆115与轴体113一体成型时,螺杆115贯穿第一连接件111后穿出至第一连接件111远离第二连接件112的一侧,螺杆115与轴体113一体成型设置,不仅能够简化把手结构100的制造工艺,在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通过螺纹连接件114连接时,螺杆115还能够作为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连接时的定位结构,便于第一连接件111上的通孔1111与第二连接件112上的第一螺孔1131快速对准,提高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2的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把手结构10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灯体200可拆卸连接,使得把手结构100能够作为模块化的结构整体拆装使用,操作方便,也便于用户根据需求选择性地在灯体200上配置把手结构100。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连接组件110的第二端102设有第二螺孔116,第二螺孔116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端102的中央,第二螺孔116用于连接外部支架(图未显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结构100,可通过第二螺孔116连接至外部支架后使用,有利于灯体200在多种不同场景中使用。并且,由于把手120可相对于灯体200转动,连接组件110安装于外部支架后,可旋转把手120,使握持部122处于较为合适的位置,避免握持部122与外部支架上的元件相互妨碍。比如,请参图8,将把手120的握持部122旋转至灯体200的侧部,可以尽量避免把手120限制灯体200在俯仰方向的旋转角度。
请参阅图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灯具10,灯具10包括灯体200上述把手结构100,把手结构100连接于灯体200。
具体地,在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01设有螺杆115时,灯体200上设有可与螺杆115螺纹连接的第三螺孔,此种情况图未显示;或者,请参阅图6,灯体200的壳体210上设有可供螺杆115穿设的开孔211,螺杆115穿设于该开孔211后与螺母220配合,实现灯体200和把手结构100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把手结构100,在连接组件110的第一端101连接于灯体200之后,用户握持把手120的握持部122,能够移动灯体200,灯体200的移动较为便捷;并且,使握持部122与灯体200的不同端同时放置于外部支撑面上,可使灯体200以多种不同角度稳定地支撑于外部支撑面上,便于灯体200在多种不同场景中使用,可提高灯体200的适应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结构(100)包括:
连接组件(110),所述连接组件(110)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端(101)用于连接灯体(200);
把手(120),所述把手(120)包括连接部(121)和握持部(122),所述连接部(12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组件(110)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121)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二端(102)凸设有所述握持部(122),所述握持部(122)用于握持和支撑所述灯体(200);
阻尼件(130),所述阻尼件(130)设于所述连接组件(110)和所述把手(120)之间,用于在所述把手(120)相对于所述连接组件(110)转动时向所述把手(120)提供阻尼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10)具有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圆柱面,所述圆柱面上具有环状的安装槽(103),所述连接部(121)包括成环状的环体(1211),所述阻尼件(130)成环状,所述阻尼件(130)与所述环体(1211)共同嵌设于所述安装槽(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1)还包括两延伸臂(1212),两所述延伸臂(1212)分别从所述环体(1211)的外缘朝所述环体(1211)的同一侧延伸形成,所述握持部(122)呈U型,所述握持部(1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延伸臂(1212)远离所述环体(121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1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件(111)、轴体(113)和第二连接件(112),三者共轴,所述第一连接件(111)的半径为第一半径,所述第二连接件(112)的半径为第二半径,所述轴体(113)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半径和所述第二半径,为第三半径,所述连接组件(110)在所述轴体(113)的周向形成所述安装槽(103),所述安装槽(103)的高度与所述轴体(113)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13)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表面,所述轴体(113)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第一螺孔(1131),所述第一连接件(111)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一螺孔(1131)的位置分别对应的若干通孔(1111),所述把手结构(100)还包括若干螺纹连接件(114),所述螺纹连接件(114)贯穿对应的所述通孔(1111)后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螺孔(11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结构(100)还包括润滑片(140),所述润滑片(140)、所述环体(1211)和所述阻尼件(130)均套设于所述轴体(113)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层叠地嵌设于所述安装槽(1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211)的外周连接有第一限位环(1216),所述第一限位环(1216)环绕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1)的外周,内半径与所述第一半径对应;和/或,所述环体(1211)的外周连接有第二限位环(1217),所述第二限位环(1217)环绕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12)的外周,内半径与所述第二半径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01)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灯体(200)的螺杆(115),所述螺杆(115)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端(101)的中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把手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102)设有用于连接外部支架的第二螺孔(116),所述第二螺孔(116)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二端(102)的中央。
10.一种灯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10)包括灯体(200)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把手结构(100),所述把手结构(100)连接于所述灯体(200)。
CN202221935231.8U 2022-07-25 2022-07-25 把手结构及灯具 Active CN217952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5231.8U CN217952208U (zh) 2022-07-25 2022-07-25 把手结构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5231.8U CN217952208U (zh) 2022-07-25 2022-07-25 把手结构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2208U true CN217952208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4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5231.8U Active CN217952208U (zh) 2022-07-25 2022-07-25 把手结构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22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80052B2 (ja) Ledランプ
WO2014043832A1 (zh) 工作灯的旋转机构
US9194574B2 (en) Illumination light source
CN101995001B (zh) 铰链机构及使用该铰链机构的照明装置
CN217952208U (zh) 把手结构及灯具
CN218514555U (zh) 亮度调节装置及灯具
CN218494913U (zh) 卡接装置及灯具
CN210107108U (zh) 一种多功能照明灯
CN211316106U (zh) 万向筒灯
CN216813824U (zh) 可多方向旋转调节的手持灯
CN209782348U (zh) 360°照明灯具
CN210662556U (zh) 一种风扇吸顶灯
CN215722831U (zh) 一种可旋转式筒灯
CN110671659A (zh) 一种风扇吸顶灯
CN220436373U (zh) 一种具有弹性球形限位结构的灯具底座
CN220623742U (zh) 可调节照射角度的发光二极管射灯
CN111853583A (zh) 360°照明灯具
CN218442167U (zh) 转动结构和灯具
CN220623834U (zh) 一种灯壳和灯具
CN218972452U (zh) 一种组装便捷的筒射灯
CN212390167U (zh) 立灯
CN219222274U (zh) 灯具
CN217737143U (zh) 一种过线结构及其灯具
CN219962773U (zh) 一种清洁滚筒用联轴易拆装端头
CN210511321U (zh) 吸顶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