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0831U -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50831U
CN217950831U CN202222009636.5U CN202222009636U CN217950831U CN 217950831 U CN217950831 U CN 217950831U CN 202222009636 U CN202222009636 U CN 202222009636U CN 217950831 U CN217950831 U CN 217950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ydraulic
pump
plung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096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湛
窦立玮
耿晔晗
闫永生
刘旭冉
王泽华
李凯旋
孙炅宇
勾思琪
钱省委
郭晋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shuik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shuik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shuik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shuik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096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50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50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50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包括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手压泵、第二手压泵及管路组件,第一柱塞将第一油泵分隔为第一出油腔及第一吸油腔;第二柱塞将第二油泵分隔为第二出油腔及第二吸油腔;第一活塞将第一液压腔分隔为第一液压上腔及第一液压下腔,第一活塞与第一柱塞传动连接;第二活塞将第二液压腔分隔为第二液压上腔及第二液压下腔,第二活塞与第二柱塞传动连接;管路组件将第一出油腔及第二出油腔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进油端连通,管路组件将第一吸油腔及第二吸油腔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出油端连通。本申请的驱动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能够在能源供应不足时,利用人工带动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驱使液压活动坝升降。

Description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常使用液压站动力源装置驱动液压活动坝进行液压合页闸操作。为保证使用稳定性,常常采用电动液压站或汽、柴油机液压站为液压活动坝提供液压动力。
现有技术中,电动液压站虽然自动化程度高,但附属设备多,结构复杂,在边远的山区,到了雨季容易出现山洪停电和能源供应不足现象。汽、柴油机液压站的耗能高且能量转化效率低,无法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手动且大排量的动力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源装置结构复杂、对能源供应稳定性要求高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包括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手压泵、第二手压泵及管路组件,第一油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泵内的第一柱塞,所述第一柱塞将所述第一油泵分隔为第一出油腔及第一吸油腔;第二油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油泵内的第二柱塞,所述第二柱塞将所述第二油泵分隔为第二出油腔及第二吸油腔;第一手压泵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腔,所述第一液压腔内活动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液压腔分隔为第一液压上腔及第一液压下腔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柱塞传动连接;第二手压泵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腔,所述第二液压腔内活动设置有将所述第二液压腔分隔为第二液压上腔及第二液压下腔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柱塞传动连接;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出油管及第一吸油管,所述第一出油管将所述第一出油腔及所述第二出油腔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一吸油管将所述第一吸油腔及所述第二吸油腔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出油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一连通管及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将所述第一液压上腔与所述第二液压下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将所述第一液压下腔与所述第二液压上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还包括第三油泵及第四油泵,所述第三油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油泵内的第三柱塞,所述第三柱塞将所述第三油泵分隔为第三出油腔及第三吸油腔,所述第四油泵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油泵内的第四柱塞,所述第四柱塞将所述第四油泵分隔为第四出油腔及第四吸油腔;
所述第一活塞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手压泵的外部,所述第一活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柱塞及所述第三柱塞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手压泵的外部,所述第二活塞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柱塞及所述第四柱塞连接;
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出油管及第二吸油管,所述第二出油管将所述第三出油腔及所述第四出油腔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二吸油管将所述第三吸油腔及所述第四吸油腔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出油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还包括第一倍增装置和第二倍增装置,所述第一倍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齿条、第一活动齿条及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固定齿条相对所述第一手压泵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齿条相对所述第一手压泵活动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齿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柱塞及所述第三柱塞连接,所述第一柱塞的端部铰接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固定齿条与所述第一活动齿条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倍增装置包括第二固定齿条、第二活动齿条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二固定齿条相对所述第二手压泵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活动齿条相对所述第二手压泵活动设置,所述第二活动齿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柱塞及所述第四柱塞连接,所述第二柱塞的端部铰接设置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固定齿条与所述第二活动齿条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倍增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杆及铰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上的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第一活动齿条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齿条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一导向杆远离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齿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导向轮为弹性橡胶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倍增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杆及铰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的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第二活动齿条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齿条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导向杆远离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齿条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导向轮为弹性橡胶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还包括底架,所述第一油泵、所述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手压泵及所述第二手压泵固定于所述底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手压泵及所述第二手压泵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手压泵的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手压泵的伸出方向相同。
本申请提供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利用人工对第一手压泵及第二手压泵做功即可驱动第一手压泵的第一活塞及第二手压泵的第二活塞运动,而第一活塞与第一柱塞传动连接,第二活塞与第二柱塞传动连接,如此,第一柱塞将第一出油腔内的油液挤压至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进油端为其提供动力,第二柱塞将第二出油腔内的油液挤压至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的进油端为其提供动力。
本申请利用人工驱动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能够在停电和能源供应不足时,带动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以使液压活动坝能够迅速的升降。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的液压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手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倍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倍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110、底架;
200、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
1、第一油泵;
11、第一柱塞;
12、第一出油腔;
13、第一吸油腔;
2、第二油泵;
21、第二柱塞;
22、第二出油腔;
23、第二吸油腔;
3、第一手压泵;
31、第一液压腔;
311、第一液压上腔;
312、第一液压下腔;
32、第一活塞;
4、第二手压泵;
41、第二液压腔;
411、第二液压上腔;
412、第二液压下腔;
42、第二活塞;
5、管路组件;
51、第一出油管;
52、第一吸油管;
53、第一连通管;
54、第二连通管;
55、第二出油管;
56、第二吸油管;
6、第三油泵;
61、第三柱塞;
62、第三出油腔;
63、第三吸油腔;
7、第四油泵;
71、第四柱塞;
72、第四出油腔;
73、第四吸油腔;
8、第一倍增装置
81、第一固定齿条;
82、第一活动齿条;
83、第一齿轮;
84、第一导向组件;
85、第一导向杆;
86、第一导向轮;
9、第二倍增装置;
91、第二固定齿条;
92、第二活动齿条;
93、第二齿轮;
94、第二导向组件;
95、第二导向杆;
96、第二导向轮。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液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液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可以应用于水坝等场景,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配合使用,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可以是常见的液压驱动站,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能够驱动水坝运动,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通过液压管路连接,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能在人工驱动下向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提供压力能,而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可以将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驱动水坝进行开合操作,如此,在电路损坏、供能不足等极端条件下,可以利用人工手动操作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以驱动水坝开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包括第一油泵1、第二油泵2、第一手压泵3、第二手压泵4及管路组件5,第一油泵1包括设置于第一油泵1内的第一柱塞11,第一柱塞11将第一油泵1分隔为第一出油腔12及第一吸油腔13;第二油泵2包括设置于第二油泵2内的第二柱塞21,第二柱塞21将第二油泵2分隔为第二出油腔22及第二吸油腔23;第一手压泵3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腔31,第一液压腔31内活动设置有将第一液压腔31分隔为第一液压上腔311及第一液压下腔312的第一活塞32,第一活塞32与第一柱塞11传动连接;第二手压泵4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腔41,第二液压腔41内活动设置有将第二液压腔41分隔为第二液压上腔411及第二液压下腔412的第二活塞42,第二活塞42与第二柱塞21传动连接;管路组件5包括第一出油管51及第一吸油管52,第一出油管51将第一出油腔12及第二出油腔22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连通,第一吸油管52将第一吸油腔13及第二吸油腔23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连通。
第一油泵1及第二油泵2可以是常见的液压油泵,第一手压泵3及第二手压泵4可以是常见的千斤顶,具体地,第一手压泵3及第二手压泵4可以是利用手压杆驱动的单向千斤顶。
管路组件5中第一出油管51及第一吸油管52可以是常见的液压管路,其具有一定强度及密封性,能承受内部油液的压力并防止油液泄露。设置第一出油管51及第一吸油管52能够供油液在第一油泵1、第二油泵2及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之间流动,进而确保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第一活塞32与第一柱塞11传动连接,传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直接连接、连杆连接、齿轮连接等,第一活塞32上可以具有突出于第一手压泵3的突出部分,当按压第一手压泵3时,第一活塞32的突出部分向外伸长并推动第一柱塞11运动。第二活塞42上同样具有突出于第二手压泵4的突出部分,当按压第二手压泵4时,第二活塞42的突出部分向外伸长并推动第二柱塞21运动。
基于上述结构,本实施例能够利用人工对第一手压泵3及第二手压泵4做功即可驱动第一手压泵3的第一活塞32及第二手压泵4的第二活塞42运动,而第一活塞32与第一柱塞11传动连接,第二活塞42与第二柱塞21传动连接,如此,第一柱塞11将第一出油腔12内的油液挤压至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为其提供动力,第二柱塞21将第二出油腔22内的油液挤压至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为其提供动力。本方案利用人工驱动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能够在停电和能源供应不足时,带动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以使液压活动坝能够迅速的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管路组件5还包括第一连通管53及第二连通管54,第一连通管53将第一液压上腔311与第二液压下腔412连通,第二连通管54将第一液压下腔312与第二液压上腔411连通。
为了方便操作,保证第一手压泵3与第二手压泵4其中任意一个操作时,都能同步驱动第一油泵1及第二油泵2作用,本实施例设置了第一连通管53及第二连通管54,当仅按动第一手压泵3时,第一液压上腔311进油,而基于第一连通管53的连接关系,第一液压上腔311中的部分油液会同步进入第二液压下腔412内。基于第一液压上腔311与第二液压下腔412内的油压增加,第一活塞32与第二活塞42会同步运动,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手压泵3与第二手压泵4可以并排设置,且使得第一活塞32与第二活塞42的运动方向相同。类似地,当按动第二手压泵4时,第一活塞32与第二活塞42同样会同步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油泵6及第四油泵7,第三油泵6包括设置于第三油泵6内的第三柱塞61,第三柱塞61将第三油泵6分隔为第三出油腔62及第三吸油腔63,第四油泵7包括设置于第四油泵7内的第四柱塞71,第四柱塞71将第四油泵7分隔为第四出油腔72及第四吸油腔73;
第一活塞3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手压泵3的外部,第一活塞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柱塞11及第三柱塞61连接,第二活塞4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手压泵4的外部,第二活塞4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柱塞21及第四柱塞71连接;
管路组件5还包括第二出油管55及第二吸油管56,第二出油管55将第三出油腔62及第四出油腔72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连通,第二吸油管56将第三吸油腔63及第四吸油腔73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连通。
请参阅图3,第一手压泵3与第二手压泵4可以为双出头千斤顶,所以第一活塞3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一手压泵3的外部,第二活塞4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手压泵4的外部。又因为本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三油泵6及第四油泵7,结合上述连接关系,第一手压泵3在运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一柱塞11及第三柱塞61运动,同理第二手压泵4在运动时会同时带动第二柱塞21及第四柱塞71运动,如此,增加了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的排油量,进而加快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动作及闸门开合的速度。
以下结合图示给出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的动作流程:
请参阅图3,初始状态下,第一手压泵3及第二手压泵4并排设置,且使得二者做功时内部活塞伸出的方向相同,即按动第一手压泵3时,第一活塞32向右运动,按动第二手压泵4时,第二活塞42向右运动。
往复压动第一手压泵3,第一液压下腔312内的油液沿单向阀进入第一液压上腔311,第一液压上腔311内的油液增多,与此同时第一液压上腔311内的部分油液通过第一连通管53进入第二液压下腔412,随着第一液压上腔311及第二液压下腔412内的油液增多,第一活塞32向右运动,第二活塞42向左运动。
第一活塞32的右端推动第一柱塞11向右运动使得第一出油腔12的高压油液沿第一出油管51进入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第一活塞32的左端拉动第三柱塞61向右运动,第三油泵6的第三吸油腔63形成负压并通过第一吸油管52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吸油。
基于类似的原理,第二活塞42的左端推动第二柱塞21向左运动使得第二出油腔22的高压油液沿第一出油管51进入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第一出油管51可以和前述与第一出油腔12连通的第一出油管51组合形成三通管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两根单独的第一出油管51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连通。第二活塞42的右端拉动第四柱塞71向左运动,使得第四油泵7的第四吸油腔73形成负压并通过第一吸油管52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吸油。可以理解,此处的第一吸油管52可以和前述与第三出油腔62连通的第一吸油管52组合形成三通管结构,或者采用两根单独的第一吸油管52。
在第一活塞32向右运动至极限距离时,即可以开始往复压动第二手压泵4,第二液压下腔412内的油液沿单向阀进入第二液压上腔411,第二液压上腔411内的油液增多,与此同时第二液压上腔411内的部分油液通过第二连通管54进入第一液压下腔312,随着第二液压上腔411及第一液压下腔312内的油液增多,第一活塞32向左运动,第二活塞42向右运动。
第二活塞42的右端推动第四柱塞71向右运动使得第四出油腔72的高压油液沿第二出油管55进入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第二活塞42的左端拉动第二柱塞21向右运动,第二油泵2的第二吸油腔23形成负压并通过第二吸油管56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吸油。
基于类似的原理,第一活塞32的左端推动第三柱塞61向左运动使得第三出油腔62的高压油液沿第一出油管51进入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第一活塞32的右端拉动第一柱塞11向左运动使得第一吸油腔13形成负压并通过第一吸油管52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吸油。
可以理解,此处的第二出油管55及第二吸油管56可以为三通管结构,如此,第二出油管55能将第二出油腔22及第四出油腔72内的油液导入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第二吸油管56能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将油液吸回第二出油腔22及第四出油腔72内。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管路组件5内可以设置单向阀以使油液严格按照上述方向流动,从而保证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的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倍增装置8和第二倍增装置9,第一倍增装置8包括第一固定齿条81、第一活动齿条82及第一齿轮83,第一固定齿条81相对第一手压泵3固定设置,第一活动齿条82相对第一手压泵3活动设置,第一活动齿条8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柱塞11及第三柱塞61连接,第一柱塞11的端部铰接设置有第一齿轮83,第一固定齿条81与第一活动齿条82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一齿轮83啮合连接;
第二倍增装置9包括第二固定齿条91、第二活动齿条92及第二齿轮93,第二固定齿条91相对第二手压泵4固定设置,第二活动齿条92相对第二手压泵4活动设置,第二活动齿条9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柱塞21及第四柱塞71连接,第二柱塞21的端部铰接设置有第二齿轮93,第二固定齿条91与第二活动齿条92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二齿轮93啮合连接。
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倍增装置8和第二倍增装置9能够让第一手压泵3与第二手压泵4输出的位移倍增。以第一倍增装置8为例说明:第一柱塞11的两端均铰接设置有第一齿轮83,因为第一固定齿条81相对第一手压泵3固定设置,所以第一柱塞11端部的第一齿轮83在第一固定齿条81上滚动时会同步驱动第一活动齿条82运动,当第一柱塞11移动X距离时,第一活动齿条82运动2X距离,这是因为在第一柱塞11移动第一活动齿轮的齿部会同步驱动第一活动齿条82运动。而第二倍增装置9的结构及远离与第一倍增装置8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设置,成倍增加了第一手压泵3及第二手压泵4的作用距离,显著提高了各个油泵的出油量,进而提高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的使用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倍增装置8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84,第一导向组件84包括第一导向杆85及铰接于第一导向杆85上的第一导向轮86,第一导向轮86与第一活动齿条82远离第一固定齿条81的一面抵接,第一导向杆85远离第一导向轮86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齿条81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轮86为弹性橡胶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倍增装置9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94,第二导向组件94包括第二导向杆95及铰接于第二导向杆95上的第二导向轮96,第二导向轮96与第二活动齿条92远离第二固定齿条91的一面抵接,第二导向杆95远离第二导向轮96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齿条91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向轮96为弹性橡胶轮。
请参阅图4及图5,可以理解,在第一倍增装置8中设置第一导向组件84,在第二倍增装置9中设置第二导向组件94,能显著提高第一倍增装置8及第二倍增装置9的运行稳定性。而将第一导向轮86及第二导向轮96设置为弹性橡胶轮,不仅能提高稳定性,还能方便第一倍增装置8与第二倍增装置9的装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还包括底架110,第一油泵1、第二油泵2、第一手压泵3及第二手压泵4固定于底架110上。
请参阅图1,设置底架110能提高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100的结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压泵3及第二手压泵4并排设置,第一手压泵3的伸出方向与第二手压泵4的伸出方向相同。
第一手压泵3的伸出方向即为第一活塞32的运动方向,第二手压泵4的伸出方向即为第二活塞42的运动方向,使二者的伸出方向相同能方便第一手压泵3与第二手压泵4的排布及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油泵(1),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泵(1)内的第一柱塞(11),所述第一柱塞(11)将所述第一油泵(1)分隔为第一出油腔(12)及第一吸油腔(13);
第二油泵(2),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油泵(2)内的第二柱塞(21),所述第二柱塞(21)将所述第二油泵(2)分隔为第二出油腔(22)及第二吸油腔(23);
第一手压泵(3),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液压腔(31),所述第一液压腔(31)内活动设置有将所述第一液压腔(31)分隔为第一液压上腔(311)及第一液压下腔(312)的第一活塞(32),所述第一活塞(32)与所述第一柱塞(11)传动连接;
第二手压泵(4),其内部设置有第二液压腔(41),所述第二液压腔(41)内活动设置有将所述第二液压腔(41)分隔为第二液压上腔(411)及第二液压下腔(412)的第二活塞(42),所述第二活塞(42)与所述第二柱塞(21)传动连接;及
管路组件(5),其包括第一出油管(51)及第一吸油管(52),所述第一出油管(51)将所述第一出油腔(12)及所述第二出油腔(22)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一吸油管(52)将所述第一吸油腔(13)及所述第二吸油腔(23)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组件(5)还包括第一连通管(53)及第二连通管(54),所述第一连通管(53)将所述第一液压上腔(311)与所述第二液压下腔(412)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54)将所述第一液压下腔(312)与所述第二液压上腔(4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还包括第三油泵(6)及第四油泵(7),所述第三油泵(6)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油泵(6)内的第三柱塞(61),所述第三柱塞(61)将所述第三油泵(6)分隔为第三出油腔(62)及第三吸油腔(63),所述第四油泵(7)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油泵(7)内的第四柱塞(71),所述第四柱塞(71)将所述第四油泵(7)分隔为第四出油腔(72)及第四吸油腔(73);
所述第一活塞(32)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手压泵(3)的外部,所述第一活塞(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柱塞(11)及所述第三柱塞(61)连接,所述第二活塞(42)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手压泵(4)的外部,所述第二活塞(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柱塞(21)及所述第四柱塞(71)连接;
所述管路组件(5)还包括第二出油管(55)及第二吸油管(56),所述第二出油管(55)将所述第三出油腔(62)及所述第四出油腔(72)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二吸油管(56)将所述第三吸油腔(63)及所述第四吸油腔(73)与液压合页闸驱动装置(200)的出油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还包括第一倍增装置(8)和第二倍增装置(9),所述第一倍增装置(8)包括第一固定齿条(81)、第一活动齿条(82)及第一齿轮(83),所述第一固定齿条(81)相对所述第一手压泵(3)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齿条(82)相对所述第一手压泵(3)活动设置,所述第一活动齿条(8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柱塞(11)及所述第三柱塞(61)连接,所述第一柱塞(11)的端部铰接设置有所述第一齿轮(83),所述第一固定齿条(81)与所述第一活动齿条(82)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一齿轮(83)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倍增装置(9)包括第二固定齿条(91)、第二活动齿条(92)及第二齿轮(93),所述第二固定齿条(91)相对所述第二手压泵(4)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活动齿条(92)相对所述第二手压泵(4)活动设置,所述第二活动齿条(9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柱塞(21)及所述第四柱塞(71)连接,所述第二柱塞(21)的端部铰接设置有所述第二齿轮(93),所述第二固定齿条(91)与所述第二活动齿条(92)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第二齿轮(93)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倍增装置(8)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84),所述第一导向组件(84)包括第一导向杆(85)及铰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杆(85)上的第一导向轮(86),所述第一导向轮(86)与所述第一活动齿条(8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齿条(81)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一导向杆(85)远离所述第一导向轮(8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齿条(8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86)为弹性橡胶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倍增装置(9)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94),所述第二导向组件(94)包括第二导向杆(95)及铰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杆(95)上的第二导向轮(96),所述第二导向轮(96)与所述第二活动齿条(92)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齿条(91)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导向杆(95)远离所述第二导向轮(9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齿条(9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轮(96)为弹性橡胶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还包括底架(110),所述第一油泵(1)、所述第二油泵(2)、所述第一手压泵(3)及所述第二手压泵(4)固定于所述底架(1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压泵(3)及所述第二手压泵(4)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手压泵(3)的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手压泵(4)的伸出方向相同。
CN202222009636.5U 2022-08-01 2022-08-01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Active CN217950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9636.5U CN217950831U (zh) 2022-08-01 2022-08-01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09636.5U CN217950831U (zh) 2022-08-01 2022-08-01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50831U true CN217950831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24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09636.5U Active CN217950831U (zh) 2022-08-01 2022-08-01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50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43030U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两级连续增压式超高压氢气压缩机主机
CN2924068Y (zh) 双向生产压缩气体的液压传动机构
CN206017110U (zh) 一种多级压缩换向阀式隔膜压缩机
CN103671316A (zh) 泵送液压系统及泵送设备
CN217950831U (zh)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CN203146284U (zh) 一种用于双室隔膜泵的气阀组件
CN115324956A (zh) 液压合页闸动力源装置
CN203926236U (zh) 单泵双速液压系统
CN103291590B (zh) 一种双隔膜泵
CN207229317U (zh) 一种太阳能防爆电磁隔膜计量泵
CN216111151U (zh) 一种电机直驱压裂装置
CN203463254U (zh) 一种液压气体真空泵
CN105443336B (zh) 增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稳压系统、稳压方法
CN205315181U (zh) 一种集成式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用高压油泵总成
CN103486019B (zh) 组合阀
CN201236777Y (zh) 一种液压泥浆泵
CN202768349U (zh) 双头隔膜泵
CN210290030U (zh) 一种天然气井用的辅助排液装置
CN203783832U (zh) 压裂泵系统及压裂车
CN201874923U (zh) 电液执行器
CN2578586Y (zh) 组件式水锤泵
CN218266309U (zh)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
CN205877672U (zh) 一种具有电动泄压阀的润滑系统
CN219034928U (zh) 一种车辆柱塞泵吸油系统及车辆
CN217055736U (zh) 一种气液转换液压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