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5905U -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5905U
CN217935905U CN202221841324.4U CN202221841324U CN217935905U CN 217935905 U CN217935905 U CN 217935905U CN 202221841324 U CN202221841324 U CN 202221841324U CN 217935905 U CN217935905 U CN 217935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earmuff
earcap
sound outle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13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侠
宋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13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5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5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5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弹性耳套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敞口,弹性耳套还具有与第一敞口相对的顶面,顶面设置有开合区,开合区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缝隙结构,缝隙结构用于在被顶开时形成一开口。可以通过更换弹性耳套,选用适合尺寸的弹性耳套来适应用户的耳道,无需将耳帽整体从耳机机体上拆卸下来,更换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入耳式耳机,另一种是外罩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耳机口上一般都会套接有耳帽。入耳式耳机通常采用密封方式将噪音隔绝在外,当入耳式耳机的耳帽插入用户的耳道后,耳帽与耳道之间会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
不同的用户的耳道大小不一样,为了适应耳道大小,通常需要更换不同大小的耳帽,而更换耳帽需要将耳帽从耳机上拆卸下来,更换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无需将耳帽整体从耳机机体上拆卸下来,更换更为方便。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弹性耳套,所述弹性耳套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敞口,所述弹性耳套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的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开合区,所述开合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缝隙结构,所述缝隙结构用于在被顶开时形成一开口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机体以及耳帽,所述耳机机体具有出音管,所述出音管的端部设置有出音孔;其中,所述出音管通过所述第二敞口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出音口连通。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帽,包括耳帽主体以及弹性耳套;所述耳帽主体包括:本体,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敞口;出音部,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出音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出音口;其中,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出音部将所述缝隙结构顶开以形成所述开口,且所述出音部插入所述开口。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机体以及耳帽,所述耳机机体具有出音管,所述出音管的端部设置有出音孔;其中,所述出音管通过所述第二敞口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出音口连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将弹性耳套应用于耳帽时,耳帽的耳帽主体与弹性耳套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通过更换弹性耳套,选用适合尺寸的弹性耳套来适应用户的耳道,无需将耳帽整体从耳机机体上拆卸下来,更换更为方便,并且本申请中利用耳帽主体的外侧壁与开孔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即可实现耳帽主体与弹性耳套的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弹性耳套与耳帽主体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弹性耳套的装卸更为方便,同时用户在将耳帽插入耳道后,不需要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帽主体从耳道抽出,而将弹性耳套留置于耳道内,使得弹性耳套可以充当耳塞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弹性耳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弹性耳套与耳帽主体拼装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弹性耳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弹性耳套;11、第一容纳腔;13、顶面;131、中心;14、第一敞口;15、开合区;16、缝隙结构;161、缝隙;17、开孔;20、耳帽主体;21、本体;211、第二容纳腔;212、第二敞口;22、出音部;221、出音口;30、防滑结构;31、防滑凸起;41、拉线;42、拉柄;50、降噪部;51、第一降噪段;52、第二降噪段;60、降噪腔体;70、安装部;80、耳机机体;81、出音管;811、出音孔;812、第一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以解决不同的用户的耳道大小不一样,为了适应耳道大小,通常需要更换不同大小的耳帽,而更换耳帽需要将耳帽从耳机上拆卸下来,更换较为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弹性耳套,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弹性耳套10具有第一容纳腔11(如图4)以及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敞口14,弹性耳套10还具有与第一敞口14相对的顶面13;顶面13设置有开合区15,开合区15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的缝隙结构16,缝隙结构16用于在被顶开时形成一开口17。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耳套10可以应用于耳帽,将弹性耳套10与耳帽的耳帽主体20进行组装时(如图2),耳帽主体20的前端可以将缝隙结构16顶开以形成开口17,开口17可以供耳帽主体20的前端插入,以利用耳帽主体20的外侧壁与开口17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实现耳帽主体20与弹性耳套10的可拆卸连接,因此,将耳帽安装于耳机的耳机机体80(如图7)后,可以通过更换弹性耳套10,选用适合尺寸的弹性耳套10来适应用户的耳道,无需将耳帽整体从耳机机体80上拆卸下来,更换更为方便,并且本申请中利用耳帽主体20的外侧壁与开口17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即可实现耳帽主体20与弹性耳套10的连接,使得弹性耳套10的装卸更为方便。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弹性耳套10未与耳帽主体20进行拼装时,由于缝隙161的缝宽较小,此时弹性耳套10的开合区15仍然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如图2所示,将弹性耳套10与耳帽主体20进行拼装时,将耳帽主体20插入第一容纳腔11后将缝隙结构16撑开,以形成开口17,而需要将耳帽主体20与弹性耳套10分开时,将耳帽主体20从开口17中抽出后即可将耳帽主体20与弹性耳套10分开,将耳帽主体20与弹性耳套10分开后,由于弹性耳套10具有弹性,缝隙结构16会恢复原状,保证开合区15的隔音效果,基于弹性耳套10的这些特性,用户在将具有弹性耳套10的耳帽插入耳道后,不需要使用耳机时,可以将耳帽主体20从耳道抽出,而将弹性耳套10留置于耳道内,使得弹性耳套10可以充当耳塞的作用。
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缝隙结构16可以包括多条缝隙161,多条缝隙161均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多条缝隙161绕顶面13的中心131间隔排布,且多条缝隙161相交于顶面13的中心131。可以理解的是,以出音口221为圆柱状为例,利用耳帽主体20将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顶开时,出音口221的轴心线与顶面13的交点为顶面13的中心13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缝隙161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得多条缝隙161相交于顶面13的中心131,使得耳帽主体20可以更好的将缝隙161撑开,从而可以更好的将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顶开。优先地,缝隙结构16可以包括3条缝隙161,缝隙161的数量过多时,弹性耳套10的开合区15处的密封性以及隔音效果较差,缝隙161的数量较少时容易导致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不易被顶开;当然,缝隙结构16可以包括2条、4条或更多条缝隙161。优先地,多条缝隙161可以绕顶面13的中心131均匀排布。
当然,如图3所示,缝隙结构16也可以仅包括一条缝隙161,缝隙161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且缝隙161的中点与顶面13的中心131重合。缝隙161的数量越少,弹性耳套10的开合区15处的密封性也好,弹性耳套10的开合区15的隔音效果也好,但缝隙161的数量较少时容易导致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不易被顶开,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缝隙161的位置进行设置,使得缝隙161的中点与顶面13的中心131重合,从而使得在缝隙161的数量较小的情况下,耳帽主体20可以更好的将缝隙161撑开,从而可以更好的将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顶开。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3所示,缝隙161的缝宽可以为0.1毫米~0.5毫米。缝隙161的缝宽可以为0.1毫米、0.2毫米、0.3毫米、0.4毫米、0.5毫米或其他数值,缝隙161的缝宽过小会导致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过高,缝隙161的缝宽过大会导致弹性耳套10的开合区15处的密封性以及隔音效果较差。缝隙16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限制。
继续参见图3所示,弹性耳套10的外侧面可以设置有防滑结构30。将耳帽插入耳道时,防滑结构30可以增加弹性耳套10与耳道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将耳机机体80的出音管81从耳套中抽出时,可以仅带出耳帽主体20,而将弹性耳套10留置于耳道内。
进一步的,防滑结构30包括绕弹性耳套10的周侧设置的防滑凸起31;防滑凸起3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当防滑凸起31设置有多个时,多个防滑凸起31沿第一敞口14朝向顶面13的方向间隔排布,以进一步增加弹性耳套10与耳道的摩擦;还需要说明的是,防滑凸起31可以为绕弹性耳套10的周侧设置的连续结构,如防滑圈;防滑凸起31可以为绕弹性耳套10的周侧设置的非连续结构,如防滑凸起31包括绕弹性耳套10的周侧设置的多个防滑点或防滑块。
继续参见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耳套10上设置有与弹性耳套10连接的拉线41,拉线41沿与弹性耳套10插入耳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弹性耳套10插入用户的耳道时,拉线41的部分位于耳道外。需要说明的是,将耳机机体80的出音管81从耳帽中抽出时,弹性耳套10留置于耳道内,不需要弹性耳套10时,用户可以通过拉线41将弹性耳套10从耳道中拉出,使得弹性耳套10的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拉线41与可以与弹性耳套12上开设有第一敞口14的端面连接,可以避免拉线41的部分位于弹性耳套10的外侧面影响弹性耳套10与耳道的贴合密封。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拉线41远离弹性耳套10的一端可以连接有拉柄42,拉柄42通过拉线41与弹性耳套10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持拿拉柄42将弹性耳套10从耳道中拉出,相对比拉线41,拉柄42更加方便用户持拿。
还需要说明的是,拉柄42与拉线41以及弹性耳套10可以一体成型,以提升拉柄42与拉线41以及弹性耳套10的连接强度;拉柄42与拉线41以及弹性耳套10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胶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基于上述弹性耳套,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帽,如图4所示,耳帽包括耳帽主体20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弹性耳套10;耳帽主体20包括本体21和出音部22,本体21具有第二容纳腔211以及与第二容纳腔211连通的第二敞口212;出音部22与本体21连接,出音部22具有与第二容纳腔211连通的出音口221;其中,本体21安装于第一容纳腔11内,出音部22将缝隙结构16顶开以形成开口17,且出音部22插入开口17。
需要说明的是,耳帽可以应用于耳机的耳机机体80(如图7),耳帽可以通过耳帽主体20套接在耳机机体80的出音管81(如图7)上,将耳帽插入用户的耳道时,出音口221位于耳道内,弹性耳套10的外侧与耳道接触以形成一个封闭的腔体,从耳机机体80中传出的声音可以通过出音口221传输至耳道。出音部22位于耳帽主体20的前端,将弹性耳套10与耳帽主体20进行拼装时,将耳帽主体20的出音部22通过第一敞口14插入第一容纳腔11并向缝隙结构16移动,此时出音部22与弹性耳套10的开合区15对应,出音部22继续移动的过程中将缝隙结构16撑开,并将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顶开以形成开孔17,并且,出音部22插入开孔17中,从而实现弹性耳套10与耳帽主体20的连接。
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出音部22的整体呈直筒状,可以减小出音部22与开口17之间的摩擦,便于将出音部22顺利从开口17中抽出,从而使得将耳机机体80的出音管81从耳套中抽出时,可以仅带出耳帽主体20,而将弹性耳套10留置于耳道内,并且将耳帽应用于睡眠耳机中时,用户在睡觉过程中耳机机体80掉落后弹性耳套10可以留置于耳道内,从而可以解决用户在睡觉过程中耳机机体80掉落后用户被环境噪音吵醒的问题。进一步的,出音部22的整体可以大致呈圆筒状,以进一步减小出音部22与开口17之间的摩擦,更加便于将出音部22顺利从开口17中抽出。
进一步的,出音部22的制备材料的硬度与大于弹性耳套10的制备材料的硬度。需要说明的是,出音部22的硬度较大,便于出音部22将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顶开,也便于出音部22在开口17的抽插,而弹性耳套10的硬度较小,可以降低耳道的不适感,防止弹性耳套10造成耳道损伤,提升入耳舒适度。其中,出音部22的制备材料可以为硬胶或高硬度软胶,如硬质的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弹性耳套10的制备材料可以为柔软硅胶。
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出音部22的部分可以与开口17过盈配合,以提升正常使用耳套时出音部22与开口17的连接强度,防止出音部22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出音部22的外径沿本体21朝向出音部22的方向呈减小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4,出音部22将弹性耳套10上位于开合区15的部分顶开时,弹性耳套10上围合形成开口17的部分会向远离出音口221的方向展开,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出音部22的外侧面设计成向靠近出音口221的方向倾斜收束的斜面,可以减少出音部22的外侧面与开口17的内侧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小出音部22与开口17之间的摩擦,同时出音部22远离第二敞口212的一端相对于出音部22靠近第二敞口212的一端细,使得出音部22的整体呈圆台状,更加便于出音部22在开口17的抽插。
进一步的,出音部22的外侧面优选为向内凹陷的弧面,以进一步减少出音部22的外侧面与开口17的内侧壁的接触面积;当然,出音部22的外侧面也可以为倾斜的平面或由平面与曲面组成的组合面。
具体的,本体21与出音部22的连接处朝内凹陷。在本体21与出音部22的连接处做缩口设计,以形成类似于奶嘴状的结构,可以减小出音部22的体积,更加便于出音部22在开口17的抽插。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体21与出音部22可以一体成型,以提升本体21与出音部22的连接强度;本体21与出音部22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胶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体21与出音部22平滑过渡连接,本体21的纵截面的外轮廓的曲率大于出音部22的纵截面的外轮廓的曲率,即在出音方向上,本体21的外侧面弯曲程度大于出音部22的外侧面的弯曲程度,从而使得在出音方向上,本体21的外径的减小幅度大于出音部22的外径的减小幅度,从而可以在本体21与出音部22的连接处形成朝内凹陷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耳帽还包括降噪部50,降噪部5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腔211内,降噪部50的外径沿出音方向呈减小设置,且降噪部50的外侧壁与本体21的内侧壁之间构造出一降噪腔体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耳帽采用本体21结合降噪部50以及弹性耳套10的三重密封结构,可以极大的提升耳帽的厚度,并且降噪腔体60可以进一步提升耳帽的厚度,外界的噪音需要穿过降噪部50、降噪腔体60以及本体21才可以进入人耳,同时噪音进入相对密闭的降噪腔体60时,会被降噪腔体60的阻尼逐步吸收、扭曲以及衰减,使得耳帽具有良好的降噪性能,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噪音穿透耳帽进入耳道。
继续参见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降噪部50包括第一降噪段51以及第二降噪段52;第一降噪段51与出音部22连接,第二降噪段52位于第一降噪段51远离出音部22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降噪段51连接,第二降噪段52与第一降噪段51呈夹角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降噪部50的外径沿出音方向呈减小设置,使得第二降噪段52相对于第一降噪段51向外展开,同时第二降噪段52与第一降噪段51呈夹角设置,从而使得第二降噪段52与第一降噪段51的连接处可以向内凹陷,从而可以增大降噪腔体60的容积,提升遮噪效果,并且可以使得第一降噪段51的直径较小,从而可以提升耳机入耳舒适度,同时,当第二降噪段52远离第一降噪段51的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211时,本体21可以对第二降噪段52进行更好的支持,使第二降噪段52不易变形。
进一步的,第二降噪段52的外侧面与第一降噪段51的外侧面所形成的夹角为150度~160度。第二降噪段52的外侧面与第一降噪段51的外侧面所形成的夹角可以为150度、155度、160度等度数。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降噪段52的外侧面与第一降噪段51的外侧面所形成的夹角越大,第二降噪段52的外侧面相对于第一降噪段51的外侧面向外展开的程度越大,第二降噪段52的外侧面与第一降噪段51的外侧面所形成的夹角过大时,会使得本体21与耳道接触过于紧密导致用户不适,而第二降噪段52的外侧面与第一降噪段51的外侧面所形成的夹角过小会导致第二降噪段52与本体21的连接不够紧密,容易导致降噪腔体60的密封失效。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降噪部50可以与耳帽主体20一体成型,以加强降噪部50与耳帽主体20的连接强度,避免降噪部50与耳帽主体20分离。
继续参见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耳帽还可以包括安装部70,安装部70位于第二容纳腔211内,安装部70连接与出音部22靠近降噪部50的一端,降噪部50围绕安装部70的周侧设置。安装部70与耳帽主体20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卡接或胶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基于上述耳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机,如图6和图7所示,耳机包括耳机机体80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耳帽,耳机机体80具有出音管81,出音管81的端部设置有出音孔811;其中,出音管81通过第二敞口212插入第二容纳腔211,且出音孔811与出音口22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耳机可以为入耳式的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耳机可以与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MP3、可穿戴式音频设备等播放设备通信连接,出音管8121用于插入用户的耳道,需要使用耳帽时,可以将耳机机体80的出音管81通过第二敞口212插入第二容纳腔211中,并利用出音孔811与出音口221连通,从而将耳帽套接在出音管81上,出音管81插入耳道时,出音孔811位于耳道内,播放设备播放的声音可以依次通过出音孔811和出音口221传输至耳道。耳机的具体工作原理在相关技术中早有公示,本申请不做赘叙。耳帽可以避免耳道与出音管81直接接触而受到伤害,同时耳帽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佩戴舒适性。
具体的,出音管81的外侧具有第一卡槽812,安装部70可以卡合于第一卡槽812;利用第一卡槽812可以对安装部70进行限位,可以防止安装部70上下滑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弹性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耳套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敞口,所述弹性耳套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的顶面,所述顶面设置有开合区,所述开合区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缝隙结构,所述缝隙结构用于在被顶开时形成一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耳套,所述缝隙结构包括一条缝隙,所述缝隙的中点与所述顶面的中心重合;或,
所述缝隙结构包括多条缝隙,多条所述缝隙绕所述顶面的中心间隔排布,且多条所述缝隙相交于所述顶面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耳套,所述缝隙的缝宽为0.1毫米~0.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耳套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绕所述弹性耳套的周侧设置的防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耳套上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沿与所述弹性耳套插入耳道的插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耳套插入用户的耳道时,所述拉线的部分位于耳道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远离所述弹性耳套的一端连接有拉柄。
8.一种耳帽,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帽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耳套;所述耳帽主体包括:
本体,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敞口;
出音部,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出音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出音口;
其中,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出音部将所述缝隙结构顶开以形成所述开口,且所述出音部插入所述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部的整体呈直筒状,且所述出音部的制备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弹性耳套的制备材料的硬度。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机体以及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耳帽,所述耳机机体具有出音管,所述出音管的端部设置有出音孔;
其中,所述出音管通过所述第二敞口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且所述出音孔与所述出音口连通。
CN202221841324.4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Active CN217935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1324.4U CN217935905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1324.4U CN217935905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5905U true CN21793590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9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1324.4U Active CN217935905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5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4786B2 (en) High sound attenuating hearing protection device
AU2004216223C1 (en) Conforming earplug
EP3127347B1 (en) Earpieces having flexible flaps
EP3082347A1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retention members
US8413663B2 (en) Push-in type of earplug with improved insertion stem
WO1999030531A2 (en) Buffering cover for preventing pains in using earphones
CN107172512A (zh) 耳机耳翼
CA3008452C (en) Earphone tip with universal sound port attachment core
US3231688A (en) Telephone handset earpiece
JP2002517279A (ja) 耳 栓
US11463793B1 (en) Headphone and ear supporting thereof
CN217935905U (zh) 一种弹性耳套、耳帽及耳机
CN211656347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及耳机固持结构
CN217935904U (zh) 耳机
KR20230008852A (ko) 인-이어 이어폰 유지 구조물
CN217935903U (zh) 一种耳帽及耳机
CN207783071U (zh) 耳机
WO2022262755A1 (zh) 一种耳帽结构及耳机
CN217825330U (zh) 一种弹性佩戴的蓝牙耳机耳塞
CN115190391A (zh) 一种耳帽及耳机
WO2023005110A1 (zh) 耳机结构
US20180103310A1 (en) Light weight headphone
CN205081918U (zh) 耳挂式耳机
CN218550119U (zh) 一种耳帽及耳机
CN203416386U (zh) 一种耳塞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