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5895U - 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5895U
CN217935895U CN202221509238.3U CN202221509238U CN217935895U CN 217935895 U CN217935895 U CN 217935895U CN 202221509238 U CN202221509238 U CN 202221509238U CN 217935895 U CN217935895 U CN 217935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sound
circuit board
battery
wireless head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092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贤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ound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092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5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5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5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属于无线耳机领域。该无线耳机包括:发声部件、电池和壳体,发声部件和电池均位于壳体中;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发声部件与第一侧壁相连形成前声腔,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后声腔;电池位于后声腔内,电池与第一侧壁相连,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壳体具有泄音孔,泄音孔将后声腔与外部连通。采用该方案,壳体内除了前声腔之外的所有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后声腔,充分利用了壳体的内部空间,相比于相关技术来说,在无线耳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本方案中的后声腔的腔体体积明显增加,有利于防止声音泄露。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无线耳机也被人们广泛应用。
无线耳机包括壳体和发声部件,发声部件位于无线耳机的壳体内,并将壳体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发声部件在前声腔中产生正向音波,在后声腔中产生反向音波。正向音波通过前声腔传递给无线耳机的使用者,使使用者能听到无线耳机发出的声音。在正向音波的传递过程中,正向音波也会向使用者的周围传播,使得使用者周围的人也可能听到无线耳机发出的声音。反向音波则通过后声腔传出,与向使用者周围传播的这部分正向音波进行抵消,从而使使用者周围的人不易察觉到无线耳机发出的声音。通常,后声腔的腔体越大,无线耳机防止声音泄露的效果会越好。
然而,无线耳机的尺寸通常较小,壳体内部还布置有其他元件,难以设置较大的后声腔。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后声腔较小导致声音泄露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发声部件、电池和壳体,所述发声部件和所述电池均位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发声部件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形成前声腔,所述发声部件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后声腔;
所述电池位于所述后声腔内,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且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壳体具有泄音孔,所述泄音孔将所述后声腔与外部连通。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相连,所述泄音孔位于所述第三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泄音孔位于所述发声部件和所述电池之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发声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电池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布置,且一部分位于所述发声部件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电池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泄音孔位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天线,所述天线贴合在所述第二侧壁,且与所述电路板相对;
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天线的一面具有弹簧针,所述弹簧针与所述天线接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两个麦克风,所述两个麦克风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发声部件的一面,且所述两个麦克风中的一个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声部件相对的位置,另一个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相对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指示灯和导光件,所述指示灯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发声部件的一面,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导光孔,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导光孔中,且与所述指示灯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声部件与第一侧壁相连形成前声腔,并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后声腔。无线耳机的电池在后声腔内,电池与第一侧壁相连,且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发声部件和电池都与第一侧壁相连,而与第二侧壁都具有间隙,使得壳体内除了前声腔之外的所有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后声腔,充分利用了壳体的内部空间,相比于相关技术来说,在无线耳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本方案中的无线耳机能够具有更大体积的后声腔,有利于防止声音泄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发声部件;2、电池;3、壳体;4、电路板;5、天线;6、磁性件;7、麦克风;8、指示灯;9、导光件;10、防尘部件;11、耳挂;12、充电柱;
31、第一侧壁;32、第二侧壁;33、第三侧壁;34、第一安装槽;35、第二安装槽;36、第四侧壁;37、第三安装槽;38、安装杆;41、弹簧针;71、第一麦克风;72、第二麦克风;
3A、前声腔;3B、后声腔;3C、泄音孔;3D、拾音孔;3E、导光孔;3F、出音孔;3G、安装孔;3H、前壳体;3I、后壳体;3J、充电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耳机通常可以分为入耳式耳机和非入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在使用时,需要将入耳式耳机的入耳部置于使用者的耳道中,正向音波从入耳部传入耳道,声音泄露较小。然而,非入耳式耳机无入耳部,在使用时,非入耳式耳机放置在使用者的耳道外,声音泄露较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入耳式无线耳机,有利于防止声音泄露。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耳机包括:发声部件1、电池2和壳体3。发声部件1可以是扬声器。发声部件1和电池2均位于壳体3中。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壳体3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发声部件1与第一侧壁31相连形成前声腔3A,发声部件1与第二侧壁32之间具有间隙。发声部件1、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形成后声腔3B。电池2位于后声腔3B内,且位于发声部件1的一侧。电池2与第一侧壁相连31,与第二侧壁32之间具有间隙。壳体3具有泄音孔3C,泄音孔3C将后声腔3B与外部连通。
壳体3具有出音孔3F,出音孔3F位于第一侧壁31上,且与发声部件1相对布置,出音孔3F将前声腔3A与外部连通。使用者使用该无线耳机时,发声部件1产生的声音依次通过前声腔3A、出音孔3F,传递到使用者的耳中。
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除了前声腔和后声腔外,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腔、用于安装电路板的电路板腔等,多个腔体之间相互独立,或是将电路板布置在电池腔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声部件1与第一侧壁31形成上述前声腔3A,壳体3内除了前声腔3A之外的所有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后声腔3B,充分利用了壳体3的内部空间,相比于相关技术来说,明显增加了后声腔3B的腔体体积,有利于防止声音泄露。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壳体3还包括第三侧壁33,第三侧壁33位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之间,且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分别相连。泄音孔3C位于第三侧壁33上。泄音孔3C可以位于发声部件1和电池2之间,也可以位于靠近发声部件1的一侧,还可以位于靠近电池2的一侧。
在另一些示例中,泄音孔3C也可以位于第二侧壁32上,泄音孔3C可以位于发声部件1和电池2之间,也可以与发声部件1相对布置,还可以与电池2相对布置。
在其他示例中,壳体3也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泄音孔3C。
如图1所示,壳体3可以分为前壳体3H和后壳体3I,前壳体3H包括第一侧壁31,后壳体3I包括第二侧壁32,前壳体3H与后壳体3I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通过粘接、焊接、卡接或铆接等多种连接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相连。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壳体3还具有第一安装槽34和第二安装槽35,第一安装槽34和第二安装槽35位于壳体3内,且分别与第一侧壁31相连,其中,发声部件1的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34内,电池2的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35内。
发声部件1的振膜位于第一安装槽34内,发声部件1的振膜与第一侧壁31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形成前声腔3A。前声腔3A会影响无线耳机的高音音效,通常,前声腔3A的腔体越大,无线耳机的高音音效越好。发声部件1的振膜与第一侧壁31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保证该无线耳机具有较好的高音音效。
电池2位于第二安装槽35内的端面可以与第一侧壁31相贴合,以保证电池2在壳体3内的稳定性。同时,电池2紧贴第一侧壁31,可以尽可能增大电池2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增加后声腔3B的腔体大小,有利于防止声音泄露。
如图3所示,无线耳机还包括电路板4,电路板4与第二侧壁32相对布置,且电路板4的一部分位于发声部件1和第二侧壁32之间,电路板4的另一部分位于电池2与第二侧壁32之间,电路板4可以与第二侧壁32、电池2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示例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泄音孔3C可以位于电路板4和第一侧壁31之间。采用该方案,可以减少电路板4对后声腔3B内的反向声波的阻挡,使反向声波能够更加顺畅地从泄音孔3C中传出,有利于防止声音泄露。
在本示例中,如图4所示,电路板4可以与发声部件1远离第一侧壁31的端面相贴合。在其他示例中,电路板4与发声部件1远离第一侧壁31的端面也可以具有间隙。
如图3所示,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天线5,天线5贴合在第二侧壁32上,且与电路板4相对,而且,电路板4靠近天线5的一面具有弹簧针41,弹簧针41与天线5相接触。使用者使用该无线耳机时,会在该无线耳机和指定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之间建立通信,天线5用于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并将接收到的音频信息通过弹簧针41发送给电路板4,由电路板4进行解码输出。
在本示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3可以包括安装杆38,安装杆38用于固定电路板4,示例性地,安装杆38的一端与第一侧壁31相连,另一端与电路板4相连。在装配时,天线5逐渐靠近弹簧针41,在接触到弹簧针41后对弹簧针41进行挤压,弹簧针41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始终与天线5接触,以实现在电路板4与天线5之间的音频信息的传递。
如图1所示,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磁性件6,磁性件6位于壳体1内,且位于发声部件1和电池2之间。磁性件6的一端与第一侧壁31相接触,磁性件6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32之间具有间隙。磁性件6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间隙越大,则后声腔3B的腔体会越大,防止声音泄露的效果越好。
在本示例中,磁性件6可以设置有两个,如图1所示,两个磁性件6可以位于发声部件1和电池2之间。如图3所示,第一侧壁31还具有两个第三安装槽37,两个第三安装槽37位于发声部件1和电池2之间,两个磁性件6分别位于连个第三安装槽37中。
无线耳机通常会与耳机盒成套使用,使用者不使用无线耳机时,可以将无线耳机放回耳机盒中进行收纳,或是充电。耳机盒上与上述磁性件6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具有吸附件,吸附件可以与磁性件6相吸合。使用者将无线耳机放入耳机盒的过程中,吸附件会主动吸合无线耳机中的磁性件6,从而,使得耳机更容易放置到位。当无线耳机放回耳机盒之后,吸附件可以固定无线耳机,以防止耳机盒未闭合时无线耳机从耳机盒中掉落,也能够避免耳机在耳机盒中晃动。
在一些示例中,当无线耳机还具有上述磁性件6时,电路板4的一部分位于磁性件6和第二侧壁32之间,电路板4与第二侧壁32、磁性件6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也是后声腔3B腔体的一部分。
电路板4与第二侧壁32、电池2、以及磁性件6之间的间隙均为后声腔3B腔体的一部分,采用该方案,充分利用了壳体3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增大后声腔3B的腔体,从而,提高防止声音泄露的效果。
如图3所示,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两个麦克风7,两个麦克风7位于电路板4远离发声部件1的一面,且分别与电路板4相连。两个麦克风7中的一个(下文称为第一麦克风71)与发声部件1相对布置,另一个(下文称为第二麦克风72)与电池2相对布置。作为示例,两个麦克风7在电路板4上可以呈对角线分布。
如图3所示,壳体3还具有两个拾音孔3D,两个拾音孔3D位于第二侧壁32上,且分别与上述两个麦克风7相对布置。
对于第一麦克风71,佩戴者在使用该无线耳机时,第一麦克风71距离使用者的嘴巴较近,而且,第二侧壁32上与第一麦克风71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拾音孔3D,使用者在说话时,说话的声音能够由拾音孔3D进入第一麦克风71,使第一麦克风71采集到的声音音量更大,有利于提升通话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无线耳机的降噪效果。
对于第二麦克风72,佩戴者在使用该无线耳机时,第二麦克72风距离使用者的嘴巴较远,而且,第二侧壁32上与第二麦克风72相对的位置处也设置有拾音孔3D,环境中的声音能够通过拾音孔3D进入第二麦克风72,能够清楚的接收环境中的声音。在利用该无线耳机进行通话时,根据第二麦克风72采集到的环境音,可以将第二麦克风72采集到的声音中的环境音去除,保留佩戴者说话的声音,从而使通话的对方能够听清佩戴者的声音,降低了环境中的声音对使用者的说话声造成的影响,提升通话质量。
如图3所示,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指示灯8和导光件9,指示灯8位于电路板4远离发声部件1的一面,且与电路板4相连,而且,第二侧壁具有导光孔3E,导光件9位于导光孔3E中,且与指示灯8相对。在一些示例中,导光件9可以与发声部件1相对布置;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光件9可以与电池2相对布置,此处不进行任何限定。
在本示例中,指示灯8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无线耳机的电池2的电量情况,例如,指示灯8为红色时表示电量低于10%,指示灯8为黄色时表示电量为10%-50%,指示灯8为白色时表示电量大于50%,等等。导光件9可以是透明的塑料,指示灯8的光透过导光件9射出,导光件9可以阻挡一部分指示灯8的光,防止指示灯8的光线过于刺眼,影响用户体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防尘部件10,防尘部件10位于泄音孔3C中,且与泄音孔3C的孔壁相连。
作为示例,防尘部件10可以是防尘网。防尘网能够将外部环境中的杂质隔离在防尘网外面,避免粉尘等杂质通过泄音孔3C进入到壳体3中影响无线耳机的工作,增加了对无线耳机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3还可以具有第四侧壁36和安装孔3G。第四侧壁36位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之间,且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分别相连,且与第三侧壁33相对,安装孔3G位于第四侧壁35上。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耳挂11,作为示例,耳挂11可以为“U”形结构,耳挂11的开口方向朝向泄音孔3C,且耳挂11的一端套装在安装孔3G中,且与安装孔3G的孔壁相连。耳挂11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或铆接等多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与安装孔3G相连。使用者使用该无线耳机时,可以将耳挂11挂在耳朵上,以保证无线耳机不会掉落。
在一些示例中,耳挂11通过安装孔3G与壳体3转动连接,这样,使用者在使用该无线耳机时,可以根据使用者耳部的轮廓将耳挂11旋转至适合的角度,以保证耳挂11与使用者的耳部轮廓紧密贴合在一起。此外,还可以通过旋转,将耳挂11锁定在安装孔3G中,或是解除锁定,在解除锁定后,耳挂11可以从安装孔3G中取出,从而方便耳挂11的更换、清洁等操作。
耳挂11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如硅胶等,使得佩戴更舒适。
如图1所示,无线耳机还可以具有充电柱12,无线耳机的壳体3还可以具有充电孔3J。充电柱12位于壳体3内靠近上述安装孔3G的一侧,充电柱12位于电池2的一侧,且位于磁性件6的一侧。充电孔3J位于壳体3的第一侧壁31上,且分别与充电柱12相对布置。充电柱12的一端位于充电孔3J中,且与充电孔3J相连,充电柱12的另一端与电路板4相连。当无线耳机收纳于耳机盒中时,耳机盒中的充电触头与充电柱12相接触,以对电池2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发声部件与第一侧壁相连形成前声腔,发声部件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后声腔3B。无线耳机的电池在后声腔内,电池与第一侧壁相连,与第二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采用该方案,发声部件与第一侧壁形成前声腔,壳体内除了前声腔之外的所有空间相互连通形成后声腔,充分利用了壳体的内部空间,相比于相关技术来说,在无线耳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本方案中的后声腔的腔体体积明显增加,有利于防止声音泄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发声部件(1)、电池(2)和壳体(3),所述发声部件(1)和所述电池(2)均位于所述壳体(3)中;
所述壳体(3)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所述发声部件(1)与所述第一侧壁(31)相连形成前声腔(3A),所述发声部件(1)与所述第二侧壁(32)之间具有间隙、且与所述第一侧壁(31)和所述第二侧壁(32)形成后声腔(3B);
所述电池(2)位于所述后声腔(3B)内,所述电池(2)与所述第一侧壁(31)相连,与所述第二侧壁(32)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壳体(3)具有泄音孔(3C),所述泄音孔(3C)将所述后声腔(3B)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还包括第三侧壁(33),所述第三侧壁(33)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1)和所述第二侧壁(32)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侧壁(31)和所述第二侧壁(32)分别相连,所述泄音孔(3C)位于所述第三侧壁(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音孔(3C)位于所述发声部件(1)和所述电池(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第一侧壁(31)具有第一安装槽(34)和第二安装槽(35),所述发声部件(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4)内,所述电池(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电路板(4),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第二侧壁(32)相对布置,且一部分位于所述发声部件(1)和所述第二侧壁(32)之间,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池(2)与所述第二侧壁(32)之间,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第二侧壁(32)、所述电池(2)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泄音孔(3C)位于所述电路板(4)和所述第一侧壁(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天线(5),所述天线(5)贴合在所述第二侧壁(32)上,且与所述电路板(4)相对;
所述电路板(4)靠近所述天线(5)的一面具有弹簧针(41),所述弹簧针(41)与所述天线(5)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磁性件(6),所述磁性件(6)位于所述第一侧壁(31)和所述电路板(4)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4)和所述第二安装槽(35)之间,所述磁性件(6)与所述第一侧壁(31)相连,与所述第二侧壁(32)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两个麦克风(7),所述两个麦克风(7)位于所述电路板(4)远离所述发声部件(1)的一面,且所述两个麦克风(7)中的一个连接在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发声部件(1)相对的位置,另一个连接在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电池(2)相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指示灯(8)和导光件(9),所述指示灯(8)位于所述电路板(4)远离所述发声部件(1)的一面,且与所述电路板(4)相连;
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导光孔(3E),所述导光件(9)位于所述导光孔(3E)中,且与所述指示灯(8)相对。
CN202221509238.3U 2022-06-15 2022-06-15 无线耳机 Active CN217935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9238.3U CN217935895U (zh) 2022-06-15 2022-06-15 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9238.3U CN217935895U (zh) 2022-06-15 2022-06-15 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5895U true CN21793589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09238.3U Active CN217935895U (zh) 2022-06-15 2022-06-15 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5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19860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ombined electrical socket and microphone opening
CN212324354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0274477U (zh) 具有定向传音功能的耳机
EP3742752A1 (en) Wireless earphone
CN210629797U (zh) 蓝牙耳机套件
CN106658265B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217935895U (zh) 无线耳机
CN112188336A (zh) 耳机麦克风
CN217116360U (zh) 一种夹耳式无线耳机
CN217935908U (zh) 一种新型的蓝牙耳机充电仓
CN210639374U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CN213581633U (zh) 一种智能蓝牙眼镜
CN211089924U (zh) 一种耳机
CN115396767A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2785800U (zh) 一种音质效果好的蓝牙耳机
CN210168182U (zh) 无线耳机的前后壳体结构
CN218103449U (zh) 耳机头及无线耳机
CN215010607U (zh) 喇叭支架及带耳机功能的眼镜脚
CN220985819U (zh) 开放式耳机
CN210536897U (zh) 一种双扬声器耳机
CN216217512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7546265U (zh) 一种耳机
CN219417923U (zh) 眼镜脚及蓝牙眼镜
CN221283310U (zh) 一种新型固定方式的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