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2389U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2389U
CN217932389U CN202221536845.9U CN202221536845U CN217932389U CN 217932389 U CN217932389 U CN 217932389U CN 202221536845 U CN202221536845 U CN 202221536845U CN 217932389 U CN217932389 U CN 217932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wall
projector
piece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68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同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68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2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2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2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影仪,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镜头防尘效果差的问题。该投影仪的壳体包括第一壳壁,镜头设置于壳体的内部,镜头靠近第一壳壁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二端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运动。第一防尘件设置于第一壳壁靠近镜头的一侧,且与第一壳壁相连接;第一防尘件绕第二端一周设置;在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上,第一防尘件的长度大于第二端与第一壳壁之间的距离。第二防尘件设置于第二端上,且绕第二端一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防尘件位于镜头和第一防尘件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影仪,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能够分别防止灰尘从镜头的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进入第二端与第一壳壁之间,从而实现了对镜头的防尘防护。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激光投影显示技术是一种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由光路系统、电路系统、镜头系统将激光投影到屏幕上的光学显示技术。
镜头作为投影仪的重要成像部件,若有过多灰尘进入镜头和整机壳体之间的间隙,会直接影响投影屏幕上的投影画面的成像效果,尤其是针对简易长焦镜头,当镜头自动调焦,且镜头与整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可调时,防止灰尘进入镜头和整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就更加重要。然而现有技术中,不对镜头防尘或者防尘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仪,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镜头防尘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仪,包括第一壳体、镜头、第一防尘件以及第二防尘件。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壁,第一壳壁具有透光部。镜头设置于壳体的内部,镜头出射的光束能够透过透光部;镜头靠近第一壳壁的一端为第二端,第二端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壳壁。第一防尘件设置于第一壳壁靠近镜头的一侧,且与第一壳壁相连接;第一防尘件绕第二端一周设置;在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上,第一防尘件的长度大于第二端与第一壳壁之间的距离。第二防尘件设置于第二端上,且绕第二端一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防尘件位于镜头和第一防尘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尘件与第二防尘件均呈环形,第一防尘件的内侧壁与第二防尘件的外侧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2mm~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尘件与镜头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卡接部。第二防尘件包括第三主体部、第二卡接部以及防尘部。第三主体部套设于第二端的外周面上。第二卡接部与第三主体部远离第一壳壁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防尘部与第三主体部靠近第一壳壁的边缘相连接,且位于第一防尘件和第三主体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为第一限位台阶。第二卡接部包括至少三个卡接悬臂以及至少三个卡接凸起。至少三个卡接悬臂沿第三主体部周向间隔设置,卡接悬臂自第三主体部远离第一壳壁的边缘向远离第一壳壁的方向延伸。一个卡接凸起设置于一个卡接悬臂靠近镜头的一侧,卡接凸起靠近第一壳壁的表面与第一限位台阶的台阶面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仪还包括:缓震件,设置于第二防尘件与第一壳壁之间,且与第二防尘件相连接;缓震件绕镜头的第二端一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端与第一壳壁之间的距离最小时,缓震件与第一壳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震件呈环形。第二防尘件靠近第一壳壁的表面上具有第二限位台阶,第二限位台阶呈环形,缓震件安装于第二限位台阶的台阶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壁包括壳壁本体以及玻璃盖板。壳壁本体上具有透光孔。玻璃盖板,安装于透光孔处,且与壳壁本体相连接。其中,透光孔和玻璃盖板构成透光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尘件和缓震件的材质均为泡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影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影仪,通过使镜头的第二端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壳壁,使得镜头的焦距可以调节,进而可以调节投影屏幕上的投影图像的显示效果;通过将第一防尘件与第一壳壁连接,第一防尘件绕第二端一周设置,且在垂直于第一壳壁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端与第一壳壁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防尘件能够防止灰尘从镜头的径向方向进入第二端与第一壳壁之间;通过将第二防尘件设置于第二端上且绕第二端一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防尘件位于镜头和第一防尘件之间,使得第二防尘件能够防止灰尘从镜头的轴向方向进入到第一端与第一壳壁之间,从而实现了对镜头的防尘防护。
与此同时,通过将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分别设置于第一壳壁和镜头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使两者之间保留合理间隙,既可以使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近似贴合以封闭第二端和第一壳壁之间的空间,又可以使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不接触以防止镜头雾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激光投影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爆炸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部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部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音响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散热系统的爆炸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部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激光投影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投影仪的部分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投影仪;1-第一壳体;101-容纳腔;1011-第一容纳腔;1012-第二容纳腔;102-第一壳壁;1021-透光部;1022-壳壁本体;1023-玻璃盖板;1024-透光孔;1025-固定环;103-第二壳壁;1031-第一散热孔;104-第三壳壁;105-第四壳壁;1051-第二散热孔;106-底壳;107-顶壳;2-承载板;201-承载面;202-第一铆接孔;203-第二铆接孔;204-凸台;3-激光光源;301-激光器;4-光机;401-第一安装孔;5-镜头;501-第二端;5011-第一卡接部;6-散热系统;601-导热件;6011-第一表面;6012-第二表面;60121-凹槽;602-热管;6021-第一热管;60211-第一直管段;60212-第二直管段;60213-弯管段;6022-第二热管;6023-第三热管;603-散热翅片组;6031-散热翅片;6031a-第一散热翅片;60311a-第一端;60312a-槽口;6031b-第二散热翅片;6031c-第三散热翅片;6031d-第四散热翅片;604-风扇;605-风扇支架;7-音响;701-第二壳体;7011-第三容纳腔;7012-第一开口;7013-顶壁;7014-底壁;7015-侧壁;7016-第二开口;702-扬声器;7021-第一扬声器;7022-第二扬声器;703-无源辐射器;8-电路板;801-主板;802-显示板;803-驱动板;9-电路板支架;901-主体部;902-连接部;10-导电连接件;11-第一连接组件;1101-第一固定件;11011-第一螺纹孔;1102-第一支撑件;11021-第一本体;11022-第一铆接部;第一连接件1103;12-第二连接组件;1201-第二固定件;1202-第二支撑件;12021-第二主体部;13-第一防尘件;14-第二防尘件;1401-第三主体部、1402-第二卡接部;14021-卡接悬臂;14022-卡接凸起;1403-防尘部;1404-第二限位台阶;15-缓震件;200-投影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激光投影显示技术是一种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由光路系统、电路系统、镜头系统将激光投影到屏幕上的光学显示技术。通常需要投影仪100搭配投影屏幕200使用,如图1所示,投影仪100能够向投影屏幕200出射激光光束,投影屏幕200的幕布反射该光束,实现画面的显示。
镜头作为投影仪100的重要成像部件,若有过多灰尘进入镜头和整机壳体之间的间隙,会直接影响投影屏幕上的投影画面的成像效果,尤其是针对简易长焦镜头,当镜头自动调焦,且镜头与整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可调时,防止灰尘进入镜头和整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就更加重要。然而现有技术中,不对镜头防尘或者防尘效果较差。
基于此,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仪100,包括第一壳体1(如图2所示)、镜头5、第一防尘件13以及第二防尘件14。投影仪100还可以包括承载板2、激光光源3(如图4所示)、光机4、散热系统6以及音响7。
上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壳壁102,第一壳体1可以围设出容纳腔101(如图5所示)。承载板2设置于第一壳体1内,承载板2将容纳腔101分隔为第一容纳腔1011和第二容纳腔1012。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除了包括第一壳壁102外,还可以包括第二壳壁103、第三壳壁104、第四壳壁105、底壳106和顶壳107,其中,底壳106和顶壳107可以相对设置,第一壳壁102和第三壳壁104分别为设备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第二壳壁103和第四壳壁105可以分别为设备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基于此,又示例性的,第二壳壁103、第四壳壁105和顶壳107可以为一体结构件,此一体连接件可以与底壳106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连接,与第一壳壁102和第三壳壁104均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当然,第一壳壁102、第二壳壁103、第三壳壁104、第四壳壁105、底壳106和顶壳107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安装功能部件,示例性的,承载板2可以为金属板,作为投影仪100各个功能部件的承重件。又示例性的,承载板2整体可以近似为平板状,既可以使第一容纳1011和第二容纳腔1012呈规则的形状,便于布局设计相关的功能部件,又便于安装相关的功能部件。
为了给设备提供激光光束,激光光源3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011内,且与所述承载板2相连接。示例性的,激光光源3可以直接与承载板2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或者,激光光源3也可以通过光机4或镜头5间接地与承载板2相连接。
又示例性的,激光光源3可以为三色光源,三色光源包括红色激光器组件、蓝色激光器组件、绿色激光器组件和多个光学镜片,多个光学镜片可以对激光光束进行匀化、会聚处理。或者,激光光源3还可以为非三色激光光源,即激光光源3可以为单色光源或双色光源。单色光源可以采用蓝色激光器组件激发荧光粉来产生另外两种颜色的基色光(比如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或者产生多于两种颜色的荧光。双色光源可以采用蓝色激光器组件和红色激光器组件,由蓝色激光器组件来激发荧光粉产生绿色荧光(或者其他颜色荧光)。
为了对来自激光光源3的光束进行调制,光机4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01内,且与所述承载板2相连接。示例性的,光机4可以直接与承载板2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或者,光机4也可以通过激光光源3或镜头5间接地与承载板2相连接。
又示例性的,光机4中可以包括多片透镜组,例如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Reflection,TIR)棱镜、反向全内反射(Revers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RTIR)镜,用于形成照明光路,以使照明光束可以入射至光机4中的核心器件,即光阀,光阀用于调制光束,并使调制后的光束入射至镜头5的透镜组中以进行成像。在此基础上,又示例性的,光阀可以为数字微镜芯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或者,光阀也可以为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均可以应用。
为了向投影屏幕200出射光束,镜头5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011内,且与所述承载板2相连接。所述激光光源3、所述光机4和所述镜头5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示例性的,镜头5可以直接与承载板2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或者,镜头5也可以通过激光光源3或光机4间接地与承载板2相连接。
又示例性的,镜头5可以为长焦镜头,设计难度较小且成本较低。
为了透过镜头5出射的光束,第一壳壁102具有透光部1021,镜头5出射的光束能够透过透光部1021。镜头5靠近第一壳壁102的一端为第二端501。第二端501属于镜头5的调焦组,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壳壁102的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壳壁102,以调节投影屏幕200上的投影画面的大小。示例性的,镜头5的光轴可以沿垂直于第一壳壁102的方向延伸。
基于此,为了对镜头5进行防尘保护,如图12所示,第一防尘件13设置于第一壳壁102靠近镜头5的一侧,且与第一壳壁102相连接(如图13所示)。第一防尘件13绕第二端501一周设置;在垂直于第一壳壁102的方向上,第一防尘件13的长度大于第二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的距离。示例性的,第一防尘件13可以与第一壳壁102粘接;或者,第一防尘件13也可以与第一壳壁102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或者,第一防尘件13也可以与第一壳壁102卡接,均可以应用。又示例性的,第一防尘件13沿垂直于第一壳壁102的方向的长度可以为10mm,如此,即可以实现防尘,又不影响装配镜头。在此基础上,第二防尘件14设置于第二端501上,且绕第二端501一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防尘件14位于镜头5和第一防尘件13之间(如图13所示)。示例性的,第二防尘件14可以可拆卸地连接于镜头5的第二端501上;或者,第二防尘件14也可以粘接于镜头5的第二端501上,均可以应用。又示例性的,第二防尘件14可以全部位于镜头5和第一防尘件13之间;或者,第二防尘件14也可以部分位于镜头5和第一防尘件13之间,均可以应用。又示例性的,在保证镜头5正常调焦的前提下,第二防尘件14可以与第一防尘件13贴合;或者,第二防尘件14也可以与第一防尘件13之间具有间隙,均可以应用。
为了对发热部件散热,散热系统6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011内,用于至少为所述激光光源3散热。示例性的,散热系统6可以包括由至少一个冷头、冷排及连接管路组成的液冷系统,冷头可以与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及其他发热部件(如电路板)中的至少一者相接触。散热系统6还可以包括由换热板、热管、散热翅片等组成的散热系统,换热板可以与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及其他发热部件(如电路板)中的至少一者相接触。散热系统6还可以包括风扇等组成的风冷散热。上述几种不同的散热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均可以应用。
为了保证音响7的性能且使整机结构紧凑,音响7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012内。示例性的,音响7可以与底壳106相连接;或者,音响7也可以与第一壳体1的其他的壳壁相连接;或者,音响7也可以与承载板2相连接,均可以应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投影仪100,通过使第一壳体1围设出容纳腔101,承载板2将容纳腔101分隔为第一容纳腔1011和第二容纳腔1012,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011内并与承载板2相连接,使得激光光源3能够产生激光光束并传输至光机4,光机4能够对光束进行调制后传输至镜头5,镜头5能够将光束投射至投影屏幕200上,并在投影屏幕200上进行反射,以使用户观看到图像;通过将散热系统6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011内并与承载板2相连接,使得散热系统6能够为激光光源3和光机4等发热部件散热,从而保证了激光光源3和光机4等部件稳定工作,进而保证了投影仪100整机的性能;通过将音响7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012内,使得投影仪100整机的结构呈两层堆叠式的布局设计,因而投影仪100整机的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同时,承载板2的面积也相应的减小,使得投影仪100整机的重量较轻,便于移位使用,增强了投影仪100的适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由于音响7设置于投影仪100的第二容纳腔1012内,因此,音响7可以独自应用第二容纳腔1012的容积,音响7的体积可以尽可能地大,增强了音响7的低频效果和共振效果,同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通过使镜头5的第二端501能够沿垂直于第一壳壁102的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壳壁102,使得镜头5的焦距可以调节,进而可以调节投影屏幕200上的投影图像的显示效果;通过将第一防尘件13与第一壳壁102连接,第一防尘件13绕第二端501一周设置,且在垂直于第一壳壁102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防尘件13能够防止灰尘从镜头5的径向方向进入第二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通过将第二防尘件14设置于第二端501上且绕第二端501一周设置,至少部分第二防尘件14位于镜头5和第一防尘件13之间,使得第二防尘件14能够防止灰尘从镜头5的轴向方向进入到第一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从而实现了对镜头5的防尘防护。
与此同时,通过将第一防尘件13和第二防尘件14分别设置于第一壳壁102和镜头5的第二端501,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使两者之间保留合理间隙,既可以使第一防尘件13和第二防尘件14近似贴合以封闭第二端501和第一壳壁102之间的空间,又可以使第一防尘件13和第二防尘件14不接触以防止镜头雾化。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响7包括第二壳体701以及至少一个扬声器702。第二壳体701围设出第三容纳腔7011(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701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7012,第一开口7012连通第三容纳腔7011。一个扬声器702安装于一个第一开口7012处且与第二壳体701相连接,扬声器702的出音方向朝向第二壳体701远离第三容纳腔7011的方向。如此设计,在第二壳体701围设出的第三容纳腔7011的作用下,音响7可以提升低频的下潜能力,因而音响7出音清晰,且低频性能好。
示例性的,第二壳体701整体可以近似呈长方体,第二壳体701可以包括顶壁7013、底壁7014(如图6所示)以及侧壁7015,顶壁7013和底壁7014相对设置,侧壁7015绕顶壁7013一周设置,且连接于顶壁7013和底壁7014之间,第一开口7012开设于第二壳体701的侧壁7015上,如此,第二壳体701的形状比较规则,可以防止因第二壳体701形状不规则导致的驻波干涉形成箱震。
示例性的,音响7可以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壳体1的底壳106相连接,如此,可以防止音响7接触承载板2而产生机振,从而影响投影仪100整机的性能。
示例性的,扬声器702可以设置于第二壳体701的侧壁7015上,便于设计及安装。
示例性的,扬声器70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扬声器70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者,扬声器70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扬声器702可以由U铁、主磁、副磁、弹波、音圈、盆架、纸盆、防尘帽和悬边构成。
为了形成较好的声场,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扬声器702包括第一扬声器7021和第二扬声器7022,第一扬声器7021和第二扬声器7022相对设置。如此设计,第一扬声器7021和第二扬声器7022可以向相背的两个方向出音,形成较好的声场,提升用户的观影效果;此外,音响7上具有两个扬声器时,针对同相信号,相当于两个扬声器同时作用在第三容纳腔7011内,相比于具有单个扬声器,音响7的主要振膜面积和等效容积扩大了一倍,降低了整个音响7的谐振频率,因而音响7的低频效果更好。
示例性的,第一扬声器7021可以为左声道扬声器,第二扬声器7022可以为右声道扬声器,如此,音响7可以发出立体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第一扬声器7021和第二扬声器7022可以分别位于镜头5的出射光束的光轴的两侧,即音响7设计成左右出声的方式,声场往左右方向扩展,覆盖范围更大,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观影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音响7的音质,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701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7016。音响7还包括至少一个无源辐射器703,一个无源辐射器703安装于一个第二开口7016处,且与第二壳体701相连接。如此设计,第三容纳腔7011内的空气在扬声器702的作用下带动无源辐射器703进行被动发声,能够进一步调节音响7的音质,并使音响7具有更好的低音表现,进而提升观影效果。
示例性的,无源辐射器70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无源辐射器703相对设置。
示例性的,当无源辐射器703的数量分别是两个时,两个无源辐射器703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二壳体701的顶壁7013(如图3所示)和底壁7014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系统6包括导热件601、至少一根热管602以及散热翅片组603。导热件60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6011(如图7所示)和第二表面6012;第一表面6011与激光光源3相接触。至少一根热管602与导热件601相连接。散热翅片组603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散热翅片6031,至少一根热管602贯穿多个散热翅片6031且与散热翅片6031相接触。至少部分散热翅片6031位于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且与第二表面6012和/或至少一根热管602相连接。
如此设计,通过使导热件601的第一表面6011与激光光源3的激光器301相接触,可以使得激光器301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导热件601上;通过使热管602与导热件601相连接,热管602贯穿散热翅片组603的多个散热翅片6031并与散热翅片6031相接触,使得热管602中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散热翅片6031进行散热;通过使散热翅片组603的至少部分散热翅片6031位于导热件601的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使得散热翅片组603可以与激光光源3层叠设置,无需使散热翅片组603与其他功能部件平铺于投影仪100内即可实现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从而使得投影仪100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此外,通过使至少部分散热翅片6031位于导热件601的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且与第二表面6012和/或至少一根热管602相连接,使得激光光源3产生的热量的传导及散热路径更短,散热效率更高。
示例性的,激光光源3可以包括上述激光器301,激光器301可以为三色激光器,激光器301的出光面朝向承载板2,导热件601的第一表面6011与激光器301的背面(与出光面相对的表面)相贴合。
示例性的,导热件601可以为导热铜板,第一表面6011可以呈平面。
示例性的,热管602的数量可以为一根;或者,热管60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根,例如,如图7所示,热管602的数量可以为三根,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热管602可以与导热件601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示例性的,散热翅片组603中的散热翅片6031可以全部位于导热件601的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或者,散热翅片组603中的散热翅片6031也可以一部分位于导热件601的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位于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的散热翅片6031可以与第二表面6012通过焊接的形式相连接;或者,位于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的散热翅片6031可以与热管602通过焊接的形式相连接;或者,位于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的散热翅片6031可以与第二表面6012和热管602均通过焊接的形式相连接,均可以应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翅片6031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31a,位于所述第二表面6012远离所述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第一散热翅片6031a靠近第二表面6012的一端为第一端60311a,第一端60311a与第二表面6012相连接;第一端60311a具有至少一个槽口60312a;一个槽口60312a的槽壁与一个热管602的部分外壁贴合。如此设计,既可以将第一散热翅片6031a与导热件601相连接,增强第一散热翅片6031a的稳固性,又可以使第一散热翅片6031a与热管602之间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大,保证热管602向第一散热翅片6031a导热的效果,进而保证散热系统6的散热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散热翅片6031a的第一端60311a可以与导热件601的第二表面6012焊接。
示例性的,槽口60312a的截面可以呈圆弧形,槽口60312a的侧壁与热管602的外壁贴合。
示例性的,第一散热翅片6031a的槽口60312a的侧壁可以通过焊接与热管602的外壁相连接。
为了增强导热件601与热管602之间的换热效率,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601的第二表面6012具有至少一个凹槽60121,一个凹槽60121的槽壁与一个热管602的部分外壁贴合。如此设计,可以使得导热件601与热管602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大,提高了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的,凹槽60121的截面可以呈圆弧形,凹槽60121的槽壁与热管602的部分外壁贴合。
示例性的,凹槽60121的槽壁和槽口60312a的槽壁相对扣合可以形成圆形的安装孔,热管602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孔壁相贴合。
为了提高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翅片6031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设置于激光光源3靠近导热件601的一侧且与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31a相抵接。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与至少一个热管602相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充分地利用激光光源3靠近导热件601一侧的空间,以增加散热翅片6031的数量,进而提高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的,热管602贯穿第二散热翅片6031b,并与第二散热翅片6031b焊接。
为了提高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翅片6031还包括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设置于激光光源3和导热件601的周侧,且与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相抵接,激光光源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31a、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和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围设的空间内。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与至少一个热管602相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充分地利用激光光源3和导热件601周侧的空间,以增加散热翅片6031的数量,进而提高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的,第三散热翅片6031c可以设置于激光光源3和导热件601的后侧。
示例性的,第一散热翅片6031a、第二散热翅片6031b和第三散热翅片6031c均垂直于导热件601第一表面6011,且沿投影仪100的前后方向间隔排布。
示例性的,热管602贯穿第三散热翅片6031c,并与第三散热翅片6031c焊接。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承载板2朝向第一容纳腔1011的表面为承载面201,第三散热翅片6031c靠近承载板2的一端可以通过连接板和连接件与承载面201相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热管602包括第一热管6021,第一热管6021包括第一直管段60211、第二直管段60212以及弯管段60213。第一直管段60211位于第二表面6012远离第一表面6011的一侧,第一直管段60211贯穿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31a、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和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第二直管段60212位于激光光源3和导热件601的周侧,且贯穿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弯管段60213连接于第一直管段60211和第二直管段60212之间。如此设计,可以增加第一热管6021与第三散热翅片6031c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第一热管6021与第三散热翅片6031c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的,第一直管段60211与导热件601、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31a、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和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均通过焊接相连接。
为了提高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翅片6031还包括多个第四散热翅片6031d。多个第四散热翅片6031d设置于激光光源3和导热件601的周侧,且与承载面201相连接(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热管602包括第二热管6022,第二热管6022的一端与导热件601相连接,另一端与多个第四散热翅片6031d相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充分地利用激光光源3和导热件601周侧的空间,以增加散热翅片6031的数量,进而提高散热系统6对激光光源3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的,第四散热翅片6031d可以与承载面201相平行。
示例性的,多个第四散热翅片6031d可以设置于激光光源3的前侧。
示例性的,多个第四散热翅片6031d可以通过连接板和连接件与承载面201相连接。
示例性的,第二热管6022的一端与导热件601焊接,另一端贯穿多个第四散热翅片6031d并与第四散热翅片6031d焊接。
示例性的,至少一个热管602还包括呈直线延伸的第三热管6023,第三热管6023贯穿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31a、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和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并与多个第一散热翅片6031a、多个第二散热翅片6031b和多个第三散热翅片6031c焊接。
提升散热系统6的散热效率,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述第二壳壁103和前述第四壳壁105,第四壳壁105相对于第二壳壁103更靠近散热翅片组603。第二壳壁103上开设有第一散热孔1031,第四壳壁105上开设有第二散热孔1051。散热系统6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604,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011内,且安装于承载板2的承载面201上,风扇604位于散热翅片组603和第四壳壁105之间,风扇604用于驱动气流由第一散热孔1031和第二散热孔1051两者中的一者流向另一者。如此设计,通过风扇604驱动气流流动,可以快速地将第一壳体1内部的热量排出设备,从而提升散热系统6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的,第二壳壁103和第四壳壁105上还可以开设出音孔,音响7的两个扬声器702的出音方向分别朝向第二壳壁103和第四壳壁105。
示例性的,风扇60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风扇60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第四壳壁105可以位于风扇604的吸风侧;或者,第四壳壁105也可以位于风扇604的出风侧,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风扇604可以通过风扇支架605安装于承载面201上。
为了合理布设电路板8并对其进行散热,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仪100还包括多个电路板8以及电路板支架9。多个电路板8设置于承载板2上。电路板支架9与承载板2相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路板8安装于电路板支架9上,且与承载板2相垂直,即与承载面201相垂直。如此设计,既可以在第一壳体1内的空间合理布设多个电路板8,使得投影仪100的结构紧凑,又可以使电路板8与风扇604的出风面相垂直,以利用风扇604驱动的气流为电路板8进行风冷散热。
示例性的,电路板支架9可以呈板状,与承载板2相垂直,电路板支架9可以与承载板2背离镜头5的出光面的一端卡接(如图5所示)。
示例性的,多个电路板8可以包括主板801、显示板802和驱动板803,其中,主板801和显示板80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分别安装于电路板支架9的两个主表面上,即主板801和显示板802与承载板2相垂直,驱动板80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于承载板2朝向第一容纳腔1011的表面(承载面201)上,即驱动板803与承载板2相平行。
为了优化投影仪100的电磁兼容,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仪100还包括:多个导电连接件10,连接于电路板支架9和第一壳体1之间。如此设计,可以使得投影仪100整机的导电性能优良,有效地优化了投影仪100的电磁问题,在实现电路板8的安装的同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接地螺钉锁附点来保证接地效果,简化了设计及制造加工。
示例性的,电路板支架9具有主体部901和连接部902,主体部901与承载板2卡接,连接部902与主体部901相垂直且与底壳106、第二壳壁103以及第四壳壁105均通过导电连接件10相连接。
示例性的,导电连接件10可以为导电螺栓;或者,导电连接件10也可以由连接柱和导电螺栓组成,其中,连接柱铆接于连接部902上,导电螺栓连接于底壳106、第二壳壁103以及第四壳壁105和连接柱之间,均可以应用。
为了防止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与承载板2之间的连接失效而移位,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仪100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组件11。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组件11与承载板2相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1101以及第一支撑件1102。第一固定件1101设置于承载板2上,且与激光光源3或光机4相连接。第一支撑件1102设置于承载板2上,且位于第一固定件1101的周侧,第一支撑件1102远离承载板2的一端与激光光源3或光机4相抵接。
如此设计,通过将每组第一连接组件11中的第一固定件1101设置于承载板2上,第一固定件1101远离承载板2的一端与激光光源3或光机4相连接,使得激光光源3或光机4能够固定安装于承载板2上;通过将每组第一连接组件11中的第一支撑件1102设置于承载板2上,且位于第一固定件1102的周侧,第一支撑件1102远离承载板2的一端与激光光源3或光机4相抵接,使得第一支撑件1102能够在第一固定件1101周侧的位置对激光光源3或光机4提供支撑力;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组件11与承载板2相连接,因此,多个第一连接组件11能够将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相连接的整体结构稳固地连接于承载板2上,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固定件1101承重过大脱落而导致的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相连接的整体结构移位,进而影响整机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一固定件1101从承载板2上脱落时对第二容纳腔1012内的部件造成损害。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件1101可以与承载板2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固定件1101也可以与承载板2可拆卸连接,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1102可以与承载板2固定连接;或者,第一支撑件1102也可以与承载板2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支撑件1102也可以与承载板2为一体成型件,均可以应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101呈柱形,第一固定件1101的一端与承载板2相连接,第一固定件1101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螺纹孔11011。激光光源3或光机4上具有多个第一安装孔401。第一连接组件11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1103,一个第一连接件1103的一端穿过一个第一安装孔401与第一螺纹孔11011螺纹旋合,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孔401远离承载板2的一侧的边沿相抵接。如此设计,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即可实现将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相连接的整体结构连接于承载板2上,便于安装及维修拆卸。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件1101可以为螺母柱,第一固定件1101与承载板2可以螺纹连接;或者,第一固定件1101与承载板2也可以为铆接;或者,第一固定件1101与承载板2也可以焊接,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1103可以为螺钉。
具体地,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2开设有多个第一铆接孔202,所述第一铆接孔202贯穿所述承载板2。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101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1012的端部穿过一个所述第一铆接孔202后铆接于所述承载板2上。如此设计,采用较简单的冲压铆接工艺装备即可实现第一固定件1101与承载板2的连接,且连接可靠、构件变形小、抗疲劳性能好、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可靠性高。
示例性的,第一铆接孔202的内径可以与第一固定件1101的外径相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02呈柱形,第一支撑件1102的一端与承载板2相连接,另一端与激光光源3或光机4相抵接。如此设计,第一支撑件1102的支撑端面可以为平面,支撑面积大,支撑可靠,此外,柱形的第一支撑件1102还便于设计及安装。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1102整体可以呈圆柱形;或者,第一支撑件1102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均可以应用。
具体地,参见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2开设有多个第二铆接孔203,第二铆接孔203贯穿承载板2。第一支撑件1102包括第一本体11021以及第一铆接部11022。第一本体11021呈柱形,一个第一本体11021的一部分位于一个第二铆接孔203内。第一铆接部11022设置于第一本体11021外周面上,第一铆接部11022位于承载板2靠近第一容纳腔1011的一侧且铆接于承载板2上。如此设计,采用较简单的冲压铆接工艺装备即可实现第一支撑件1102与承载板2的连接,且连接可靠、构件变形小、抗疲劳性能好、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可靠性高。此外,第一铆接部11022铆接于承载板2靠近第一容纳腔1011的一侧,第一固定件1101的端部铆接于承载板2靠近第二容纳腔1012的一侧,使得投影仪100无论是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正向放置,还是处于运输过程中的反向放置,承载板2的主表面都能为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相连接的整体结构提供支撑力,结合形成铆接结构处的构件膨胀产生的摩擦力,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相连接的整体结构与承载板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示例性的,第一本体11021的外径可以与第二铆接孔203的内径相同。第一本体11021位于第一容纳腔1011内的一端与激光光源3或光机4相抵接。
示例性的,第一铆接部11022可以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连续的,也可以为断续的,均可以应用。
更具体地,参见图11,第一本体11021包括支撑段11021a以及连接段11021b。连接段11021b与第二铆接孔203相配合;连接段11021b的直径小于支撑段11021a的直径,第一铆接部11022设置于连接段11021b的外周面上且与支撑段11021a相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在实现第一支撑件1102与承载板2铆接的同时,使得第一支撑件1102对激光光源3或光机4的支撑面的面积尽可能地大,以为激光光源3、光机4和镜头5相连接的整体结构提供稳固的支撑力。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110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
更具体地,参见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铆接部11022绕连接段11021b一周设置,第一铆接部11022的直径小于支撑段11021a的直径。如此设计,便于将第一支撑件1102铆接于承载板2上,也可以使得形成铆接结构的构件之间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大,进而使得第一支撑件1102与承载板2之间的连接更可靠。
为了避让第二容纳腔1012内的部件及保证承载板2的整体平面度,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2具有多个向第一容纳腔1011凸起的凸台204,在垂直于承载板2的方向上,凸台204的厚度与承载板2的厚度相同。一个连接组件11设置于一个凸台204上。如此设计,可以使得一个连接组件11中的第一固定件1101和第一支撑件1102与承载板2的铆接连接更容易实现,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第一固定件1101和第一支撑件1102与承载板2进行铆接过程中,连接区域处承载板2材料的变形对承载板2整体平面度的影响;此外,凸台204在承载板2靠近第二容纳腔1012一侧表面上形成的凹槽区域可以使得第一固定件1101和第一支撑件1102避让第二容纳腔1012内的部件(如图10所示)。
示例性的,凸台204可以通过对承载板2进行冲压的方式形成。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包括前述的底壳106。底壳106与承载板2相对设置,底壳106为第二容纳腔1012的部分腔壁。投影仪100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组件12,多个第二连接组件12连接承载板2和底壳106。第二连接组件12包括第二固定件1201以及第二支撑件1202。第二固定件1201的一端与底壳106相连接;另一端的端部贯穿承载板2且铆接于承载板2上。第二支撑件1202包括第二主体部12021和第二铆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二主体部12021的一端与底壳106相抵接,另一端贯穿承载板2。第二铆接部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2021的外周面上,第二铆接部位于承载板2靠近第二容纳腔1012的一侧且铆接于承载板2上。
如此设计,采用较简单的冲压铆接工艺装备即可实现第二固定件1201和第二支撑件1202与承载板2的连接,且连接可靠、构件变形小、抗疲劳性能好、对应力集中不敏感,可靠性高。此外,第二铆接部铆接于承载板2靠近第二容纳腔1012的一侧,第二固定件1201的端部铆接于承载板2靠近第一容纳腔1011的一侧,使得投影仪100无论是处于正常使用时的正向放置状态,还是处于倒装状态,或者是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跌落碰撞状况,第二固定件1201和第二支撑件1202均能够为承载板2及与其连接的部件提供支撑力和拉力,结合形成铆接结构处的构件膨胀产生的摩擦力,底壳106与承载板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第二固定件1201的细节结构与第一固定件1101的细节结构近似一致,第二支撑件1202的细节结构与第一支撑件1102的细节结构近似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防止镜头5雾化而影响投影显示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尘件13与第二防尘件14均呈环形,第一防尘件13的内侧壁与第二防尘件14的外侧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2mm~3mm。如此设计,既可以实现较好的防尘效果,又可以防止镜头5的第二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的空间密封而导致镜头雾化。
示例性的,第一防尘件13和第二防尘件14的截面可以均为圆环。
示例性的,第一防尘件13的轴线和第二防尘件14的轴线可以均与镜头5的光轴共线。
示例性的,第一防尘件13的内侧壁与第二防尘件14的外侧壁之间的最小间隙可以为2mm或2.5mm或3mm。
为了便于装配镜头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尘件14与所述镜头5的第二端501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装配镜头5及维修更换第二防尘件14。
示例性的,第二防尘件14可以卡接于镜头5的第二端501上;或者,第二防尘件14也可以螺纹连接于镜头5的第二端501上,均可以应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501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卡接部5011。第二防尘件14包括第三主体部1401、第二卡接部1402以及防尘部1403。第三主体部1401套设于第二端501的外周面上。第二卡接部1402与第三主体部1401远离第一壳壁10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卡接部1402与第一卡接部5011卡接。防尘部1403与第三主体部1401靠近第一壳壁102的边缘相连接,且位于第一防尘件13和第三主体部1401之间。如此设计,便于将第二防尘件14快速的安装于镜头5的第二端501上,也便于将第二防尘件14快速地从镜头5上拆卸下来。
示例性的,主体部1401可以为薄壁圆筒,便于加工及套设于第二端501外周。
示例性的,第一卡接部5011和第二卡接部1402两者中的一者可以为卡接孔,另一者为卡勾;或者,第一卡接部5011和第二卡接部1402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卡接结构,均可以应用。
示例性的,第二防尘件14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地,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5011为第一限位台阶。如图14所示,第二卡接部1402包括至少三个卡接悬臂14021以及至少三个卡接凸起14022。至少三个卡接悬臂14021沿第三主体部1401周向间隔设置,卡接悬臂14021自第三主体部1401远离第一壳壁102的边缘向远离第一壳壁102的方向延伸。一个卡接凸起14022设置于一个卡接悬臂14021靠近第二端501的一侧,卡接凸起14022靠近第一壳壁102的表面与第一限位台阶的台阶面抵接。如此设计,由于卡接悬臂14021具有弹性,可以将第三主体部1401从第一端501靠近第一壳壁102的一侧套入第一端501,并向远离第一壳壁102的方向推送,直至卡接凸起14022与第一限位台阶的台阶面相抵接,因此,安装第二防尘件14简单便捷。
示例性的,卡接悬臂1402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沿第三主体部1401周向等间距设置。
为了防止镜头5磕碰损伤,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仪100还包括缓震件15。缓震件15设置于第二防尘件14与第一壳壁102之间,且与第二防尘件14相连接(如图13所示)。缓震件15绕镜头5的第二端501一周设置。如此设计,缓震件15既可以防止灰尘从镜头5的径向方向进入到第二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又可以起到减震作用,即镜头5在车间装配以及整机在运输跌落时,镜头5即使碰到第一壳壁102,也不会损伤。该缓震件15的厚度可以根据镜头5及各部件公差大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缓震件15越厚,即越接近第一壳壁102,防尘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实际镜头5的第二端501能够相对于第一壳壁102的移动距离而定,防止缓震件15距离第一壳壁102太近而影响镜头5的自调焦功能。
示例性的,缓震件15可以粘接于第二防尘件14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的距离最小时,缓震件15与第一壳壁102之间具有间隙。如此设计,既保证了缓震件15的减震作用,又防止了缓震件15密封第二端501与第一壳壁102之间的空间而导致镜头雾化。
示例性的,缓震件15与第一壳壁10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2mm,例如,缓震件15与第一壳壁10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或1.5mm或2mm。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缓震件15呈环形。第二防尘件14靠近第一壳壁102的表面上具有第二限位台阶1404(如图13所示),第二限位台阶1404呈环形,缓震件15安装于第二限位台阶1404的台阶面上。如此设计,便于定位安装缓震件15,还可以防止镜头5与第一壳壁102磕碰时缓震件15移位而遮挡镜头5出射的光束。
示例性的,缓震件15的轴线可以与镜头5的光轴共线。
为了提高投影仪100的外观美观性,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壁102包括壳壁本体1022以及玻璃盖板1023。壳壁本体1022上具有透光孔1024。玻璃盖板1023安装于透光孔1024处,且与壳壁本体1022相连接。其中,透光孔1024和玻璃盖板1023构成透光部1021。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光束能够透过第一壳壁102,又使得投影仪100的外观美观性好。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玻璃盖板1023可以通过固定环1025连接于壳壁本体102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尘件13和所述缓震件15的材质均为泡棉。如此,第一防尘件13和缓震件15均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且重量轻、性能可靠。
示例性的,第一防尘件13和缓震件15的材质可以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具有很好的耐氧化和抗侵蚀的能力,不易变形。
以上实施例以投影仪100包括承载板2,承载板2将容纳腔101分隔为第一容纳腔1011和第二容纳腔1012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一防尘件13、第二防尘件14、缓震件15的镜头防尘保护结构同样适用于投影仪100的第一壳体1的内部只有一个容纳腔的情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壳壁,所述第一壳壁具有透光部;
镜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镜头出射的光束能够透过所述透光部;所述镜头靠近所述第一壳壁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壳壁;
第一防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壁靠近所述镜头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壁相连接;所述第一防尘件绕所述第二端一周设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防尘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壳壁之间的距离;以及
第二防尘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上,且绕所述第二端一周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防尘件位于所述镜头和所述第一防尘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尘件与所述第二防尘件均呈环形,所述第一防尘件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防尘件的外侧壁之间的最小间隙为2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尘件与所述镜头的所述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上具有第一卡接部;
所述第二防尘件包括:
第三主体部,套设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周面上;
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壳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
防尘部,与所述第三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壳壁的边缘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防尘件和所述第三主体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为第一限位台阶;
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
至少三个卡接悬臂,沿所述第三主体部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接悬臂自所述第三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壳壁的边缘向远离所述第一壳壁的方向延伸;
至少三个卡接凸起,一个所述卡接凸起设置于一个所述卡接悬臂靠近所述镜头的一侧,所述卡接凸起靠近所述第一壳壁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台阶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还包括:
缓震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防尘件与所述第一壳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防尘件相连接;所述缓震件绕所述镜头的所述第二端一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壳壁之间的距离最小时,所述缓震件与所述第一壳壁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震件呈环形;
所述第二防尘件靠近所述第一壳壁的表面上具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呈环形,所述缓震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台阶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壁包括:
壳壁本体,所述壳壁本体上具有透光孔;以及
玻璃盖板,安装于所述透光孔处,且与所述壳壁本体相连接;
其中,所述透光孔和所述玻璃盖板构成所述透光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尘件和所述缓震件的材质均为泡棉。
CN202221536845.9U 2022-06-17 2022-06-17 投影仪 Active CN217932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845.9U CN217932389U (zh) 2022-06-17 2022-06-17 投影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845.9U CN217932389U (zh) 2022-06-17 2022-06-17 投影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2389U true CN217932389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2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6845.9U Active CN217932389U (zh) 2022-06-17 2022-06-17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2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19754A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217932389U (zh) 投影仪
CN217587849U (zh) 激光投影设备
CN217587848U (zh) 投影设备
CN217587855U (zh) 激光投影设备
US20080285120A1 (en)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CN117311066A (zh) 激光投影设备
US11243374B2 (en) Projection device
JP2019204052A (ja) 電子機器
CN217587856U (zh) 投影设备
CN212083880U (zh) 镜头散热机构以及投影设备
CN212276202U (zh) 一种投影机
CN209803545U (zh) 波长转换模块、光源装置及投影设备
JP4516730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の液晶パネル放熱機構
CN110187462B (zh) 镜头及投影装置
CN110307482B (zh) 灯具抗振结构及防爆照明终端
WO2023238462A1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16351735U (zh) 一种镜头组件及投影设备
US11169435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219285573U (zh) 音腔减震散热装置及投影设备
US20230161235A1 (en) Optical engin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11999970A (zh) 波长转换模块、光源装置及投影设备
CN217787581U (zh) 镜头结构及投影装置
CN213126358U (zh) 号筒、音箱及扩音设备
CN220709475U (zh) 光束匀化组件及激光发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