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8934U - 钢制折叠托盘 - Google Patents

钢制折叠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8934U
CN217918934U CN202221770687.3U CN202221770687U CN217918934U CN 217918934 U CN217918934 U CN 217918934U CN 202221770687 U CN202221770687 U CN 202221770687U CN 217918934 U CN217918934 U CN 217918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body
pivot
tray
upright
pivo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06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媛
王欣
王洋
闫霞
王君
纪志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IMC Contai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IMC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IMC Contai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IMC Contai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06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8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8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8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制折叠托盘,钢制折叠托盘包括托盘本体、立柱、封板、插杠,以及止挡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托盘本体承载货物,通过带有封板的立柱支撑叠放在上方的另一个钢制折叠托盘,且立柱能够绕第一枢转轴枢转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通过采用沿第一枢转轴的轴向移动的插杠与立柱上的限位槽配合,当插杠插入限位槽时,能够限制立柱枢转,从而使立柱保持在相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在立柱展开并沿高度方向叠放时,上层钢制折叠托盘和货物的重量会通过立柱向下传递,不会直接压迫货物,从而有助于在高度方向上叠放更多的货物,进而提高海运船只空间利用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钢制折叠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物流载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制折叠托盘。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货物卡车运输时,通常使用木质托盘或钢制托盘,尺寸通常为1米见方,且一个托盘适配一个货物单元。木质托盘一次使用后容易破损,无法循环使用,造成大量木材浪费,对环境保护不友好。在使用传统的钢制托盘时,一个托盘仅适配装载一个货物单元,在装车时,会受托盘本身尺寸限制,使的货物的摆放密度降低,进而会导致装运效率降低。
海运散货装船时,传统木质或钢制托盘受强度限制,极限堆码层数为3~4层,无法装满船舱,降低船只运力。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钢制折叠托盘,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制折叠托盘,用于适配装载具有外包装箱的货物,所述钢制折叠托盘包括:
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的外轮廓呈矩形;
立柱,所述立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立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托盘本体的上部的拐角处,从而使得所述立柱能够在垂直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展开位置和平行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折叠位置之间枢转,所述立柱的第一端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偏离所述第一枢转轴;
封板,所述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的第二端的端部,当所述立柱位于展开位置时,所述封板的顶面呈水平布置,以用于支撑叠放在上方的另一个所述钢制折叠托盘;
插杠,所述插杠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线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托盘本体的上部,以使得所述插杠能够在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锁止位置和脱离所述限位槽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位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插杠限制所述立柱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线从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枢转,所述插杠的顶部具有凹陷设置的止挡槽;以及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绕第二枢转轴的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托盘本体,以使得所述止挡件能够在卡入所述止挡槽的止挡位置和移出所述止挡槽的避让位置之间枢转,所述第二枢转轴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线,当所述止挡件卡入位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插杠的所述止挡槽时,所述止挡件用于限制所述插杠从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可选地,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当所述立柱位于折叠位置时,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的第二端靠近彼此;
所述立柱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拉手。
可选地,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枢转座,所述枢转座连接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拐角处,所述第一枢转轴连接于所述枢转座且位于所述托盘本体的上方,所述枢转座具有沿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插杠适配;
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沿所述插接孔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顶部,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枢转座间隔设置,所述导向套位于所述插杠的外围,并与所述插杠滑动配合,所述止挡件枢转连接于所述导向套的顶部;和
拉环,所述拉环连接至所述插杠远离枢转座的一端。
可选地,位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插杠与位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立柱的第一端的端面接触,以限制所述立柱从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枢转。
可选地,所述枢转座具有容纳所述立柱的第一端的枢转容纳槽,所述枢转容纳槽的沿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槽壁构造成枢转限位部,枢转限位部用于对于限制展开位置的所述立柱的继续移动;所述立柱的侧面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立柱的方向延伸的抵靠表面,当所述立柱位于展开位置时,所述抵靠表面接触所述枢转座的顶面;所述枢转座还具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第一枢转轴对应设置,并沿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从所述枢转座的外部延伸至所述枢转容纳槽内。
可选地,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具有
顶框,所述顶框为矩形框;
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矩形框的宽度方向的两边部,并沿所述矩形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顶框的拐角处,所述连接板搭设在所述立柱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立柱构成限位配合;
第二拉手,所述第二拉手分别设置在所述顶盖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叉槽,所述叉槽沿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沿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或者
起吊部,所述起吊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同一端部的所述起吊部分别设置至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绳环,所述绳环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托盘本体包括:
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端梁,所述第一端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端梁具有两个供叉车叉运的叉孔,两个所述第一端梁的所述叉孔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对应;
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端梁,所述第二端梁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端梁之间;
四个角件,所述角件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梁与所述第二端梁之间,并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所述第一枢转轴位于所述角件的上方;
两个相互平行的槽钢,两个所述槽钢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端梁之间,所述槽钢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槽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叉孔对应;以及
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端梁之间,且所述支撑梁沿所述第一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槽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通过托盘本体承载货物,通过带有封板的立柱支撑叠放在上方的另一个钢制折叠托盘,且立柱能够绕第一枢转轴枢转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通过采用沿第一枢转轴的轴向移动的插杠与立柱上的限位槽配合,当插杠插入限位槽时,能够限制立柱枢转,从而使立柱保持在相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在立柱展开并沿高度方向叠放时,上层钢制折叠托盘和货物的重量会通过立柱向下传递,不会直接压迫货物,从而有助于在高度方向上叠放更多的货物,进而提高海运船只空间利用率和降低运输成本;由于立柱可折叠,在折叠状态下回收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小,回收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钢制折叠托盘的一个立体视图,其中立柱位于展开位置,插杠位于锁止位置,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
图2为图1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主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另一个立体视图,其中立柱位于折叠位置,插杠位于锁止位置,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
图6为图5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主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侧视图;
图8为图5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局部视图;
图9为图2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局部视图,其中虚线所示的立柱位于折叠位置,实线所示的立柱位于展开位置;
图10为图7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一个局部视图,其中插杠处于锁止位置,虚线所示的止挡件位于避让位置,实线所示的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
图11为图7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另一个局部视图,其中插杠处于锁止位置,虚线所示的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实线所示的止挡件位于避让位置;
图12为图7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再一个局部视图,其中止挡件位于避让位置,插杠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从解锁位置(虚线所示)移动至锁止位置(实线所示);
图13为图7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的再一个局部视图,其中止挡件位于避让位置,插杠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从锁止位置(实线所示)移动至解锁位置(虚线所示);
图14为图1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在安装顶盖时的一个立体视图,其中立柱位于展开位置,插杠位于锁止位置,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
图15为图1所示的钢制折叠托盘在安装顶盖时的另一个立体视图,其中立柱位于折叠位置,插杠位于锁止位置,止挡件位于止挡位置;
图16为图14和图15所示的顶盖的立体视图;以及
图17为图14所示的具有顶盖的钢制折叠托盘在装载货物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托盘本体 101: 角件
102: 第一端梁 102a: 叉孔
103: 第二端梁 104: 槽钢
104a: 叉槽 105: 支撑梁
106: 起吊部 107: 绳环
110: 立柱 111: 限位槽
112: 支撑块 112a: 抵靠表面
113: 封板 114: 第一拉手
120: 枢转座 121: 支撑板
122: 限位板 122a: 枢转限位部
122b: 枢转容纳槽 123: 插接孔
124: 第一枢转轴 125: 观察孔
130: 滑座 131: 导向套
132: 止挡件 133: 第二枢转轴
140: 插杠 141: 止挡槽
142: 定位销 143: 拉环
150: 顶盖 151: 顶框
152: 第二拉手 153: 遮挡部
154: 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制折叠托盘,用于适配装载具有外包装箱的货物。参阅图1至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00、立柱110、封板113、插杠140和止挡件132。
其中,托盘本体100的外轮廓呈矩形,例如可以是水平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立柱110设置有四个。四个立柱110的第一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枢转轴124可枢转地连接至托盘本体100的上部的拐角处。立柱110通过绕第一枢转轴124的轴线枢转,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当立柱110位于展开位置时,立柱110垂直于托盘本体100;当立柱110位于折叠位置时,立柱110平行于托盘本体100。四个立柱110的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一致,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可以平行于托盘本体100的其中一个方向的边。
封板113固定设置在立柱110的第二端的端部。当立柱110位于展开位置时,封板113的顶面呈水平布置,以用于支撑叠放在上方的另一个钢制折叠托盘。
立柱110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槽111,限位槽111的位置偏离第一枢转轴124。插杠140沿平行于第一枢转轴124的轴线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至托盘本体100的上部,以使得插杠140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当立柱110位于展开位置时,从解锁位置向锁止位置移动的插杠140能够插入限位槽111内,以限制立柱110从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枢转,即,将立柱110保持在展开位置。当插杠140从锁止位置移至解锁位置时,插杠140脱离限位槽111,使得立柱110能够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自由地枢转。
插杠140的顶部具有凹陷设置的止挡槽141。止挡件132绕第二枢转轴133的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托盘本体100,以使得止挡件132能够在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枢转:当止挡件132位于止挡位置时,止挡件132卡入止挡槽141,限制插杠140移动;当止挡件132位于避让位置时,止挡件132从止挡槽141中脱离,此时止挡件132对插杠140的移动进行避让。当插杠140位于锁止位置时,插杠140上的止挡槽141恰好与止挡件132位置对应,此时止挡件132通过枢转可以卡入止挡槽141内。第二枢转轴133的轴线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垂直于第一枢转轴124的轴线。
在图2至图4中所示的虚线区域可以为用于放置货物的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通过托盘本体100承载货物,通过带有封板113的立柱110支撑叠放在上方的另一个钢制折叠托盘,且立柱110能够绕第一枢转轴124枢转并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通过采用沿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移动的插杠140与立柱110上的限位槽111配合,当插杠140插入限位槽111时,能够限制立柱110枢转,从而使立柱110保持在相应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在立柱110展开并沿高度方向叠放时,上层钢制折叠托盘和货物的重量会通过立柱110向下传递,不会直接压迫货物,从而有助于在高度方向上叠放更多的货物,进而提高海运船只空间利用率和降低运输成本;由于立柱110可折叠,在折叠状态下回收占用的空间大大减小,回收方便,成本低。
参阅图1至图17,例如,第一枢转轴124的轴线平行于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当立柱110位于折叠位置时,立柱1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换言之,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当立柱110位于折叠位置时,沿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立柱110的第二端靠近彼此,这样可以节省折叠位置时立柱110对于托盘本体100以外的空间占用,也能够确保立柱110有足够的长度。其中,立柱110的长度可以影响钢制折叠托盘能够适应装载的货物的高度,若要立柱110的长度更长且又能实现折叠,则立柱110在折叠位置时可以选择与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平行,在这种情况下,立柱110的长度可以是托盘本体100的长度的一半。
在使用该钢制折叠托盘时,托盘本体100上部承载的货物的高度要低于展开位置的立柱110的顶面,从而避免折叠托盘和货物的组合体在沿高度方向堆叠时,对货物产生挤压。立柱110的上端侧面设置有第一拉手114,比如,第一拉手114可以设置在立柱110的沿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面。这样,操作人员通过持握第一拉手114,可以操纵立柱110进行枢转,从而方便调节立柱110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枢转,增加人工操作的便利性
参阅图1至图17,此外,钢制折叠托盘还可以包括枢转座120和导向套131。枢转座120连接于托盘本体100的拐角处,比如可以是连接在托盘本体100的角件101处。第一枢转轴124连接于枢转座120且位于托盘本体100的上方。枢转座120具有沿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插接孔123,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插接孔123与插杠140适配,插杠140插入插接孔123能够在插接孔123内活动穿过。导向套131沿插接孔123的孔深方向延伸设置在托盘本体100的顶部,且导向套131与枢转座120间隔设置。导向套131位于插杠140的外围,并与插杠140滑动配合,以使得插杠140能够在插接孔123与导向套131之间滑动。
参阅图8、图10至图13,插杠140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定位销142,定位销142位于枢转座120与导向套131之间,用于限制插杠140的移动行程,也能够防止插杠140脱离导向套131和枢转座120。当定位销142抵靠枢转座120时,插杠140位于锁止位置,当定位销142抵靠导向套131时,插杠140位于解锁位置。止挡件132枢转连接于导向套131的顶部,例如可以是,止挡件132向上枢转切换至避让位置,向下枢转切换至止挡位置。
参阅图1至图17,其中,托盘本体100的上部可以设置可供插杠140滑动的滑座130。滑座130可以构造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一致。导向套131固定在滑座130的上表面,导向套131自身具有供插杠140滑动的导向孔,也可以是导向套131与滑座130之间围合形成导向孔。亦即,导向套131可以是封闭的环形件,也可以是不完全封闭的件(例如U形件)。
参阅图3、图7,以及图10至图13,为方便操作插杠140移动,可以在插杠140远离枢转座120的一端设置拉环143,通过拉动和推动拉环143可以实现插杠140的移动。
参阅图10至图13,例如,枢转座120可以包括支撑板121和限位板122。同一个枢转座120处设置两个支撑板121,两个支撑板121立状布置且相互平行。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支撑板121,支撑板121垂直于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立柱110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枢转轴124并位于两个支撑板121之间的间隔处。限位板122以水平姿态连接至支撑板121的顶部,限位板122构造为U形板,U形板的板厚方向与U形开口朝向垂直。U形开口用于容纳位于展开位置的立柱110。
参阅图1至图17,在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进行回收和运输时,通常是将立柱110调节至折叠位置,使得钢制折叠托盘处于折叠状态,从而节省高度方向的空间占用。然而在移动折叠状态下的钢制折叠托盘时,立柱110有可能会向展开位置枢转。对此,本实用新型的立柱110的第一端的端面可以作为折叠状态下的限位结构与锁止位置插杠140配合,以限制立柱110的枢转。例如可以是,位于锁止位置的插杠140与位于折叠位置的立柱110的第一端的端面面接触,以限制立柱110从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枢转。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立柱110的第一端的端面设置能够至少容纳插杠140的局部的空缺部,从而更好地限制折叠位置的立柱110向展开位置枢转。
参阅图1至图17,进一步地,枢转座120具有容纳立柱110的第一端的枢转容纳槽122b,立柱1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转轴124枢转连接在枢转容纳槽122b内。枢转容纳槽122b的沿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槽壁构造成枢转限位部122a。枢转限位部122a用于对于限制展开位置的立柱110的继续移动,亦即,枢转限位部122a能用来限制展开位置的立柱110朝远离折叠位置的方向移动。立柱110的侧面具有沿垂直于立柱110的方向延伸的支撑块112,支撑块112具有用于与枢转座120的顶面接触的抵靠表面112a。当立柱110位于展开位置时,抵靠表面112a抵靠接触在枢转座120的顶面,同样是限制开位置的立柱110朝远离折叠位置的方向移动。而且,通过抵靠表面112a与枢转座120顶面的接触,也增大了展开位置的立柱110与枢转座120的接触面积,使得枢转座120与立柱110之间的结构强度得到改善,有助于在钢制折叠托盘叠放时增加叠放的层数。枢转座120还具有观察孔125,观察孔125与第一枢转轴124对应设置,并沿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从枢转座120的外部延伸至枢转容纳槽122b内。通过观察孔125可以直观看到立柱110的第一端、第一枢转轴124和插杠140的位置等,也方便对第一枢转轴124处进行维保。
参阅图1至图17,例如,枢转容纳槽122b可以是由上述的限位板122、支撑板121和托盘本体100之间围合形成。枢转限位部122a可以构造为上述U形板的中部板体构成,U形板的相对两边部用来限制立柱110沿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的位置。
参阅图1至图17,此外,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顶盖150和第二拉手152。顶盖150安装在钢制折叠托盘的顶部。例如,立柱110位置展开位置时,顶盖150安装在立柱110的顶部。第二拉手152方便操作人员持握并操纵顶盖150移动,以实现移除顶盖150和盖上顶盖150。顶盖150具有顶框151、遮挡部153和连接板154。其中,顶框151为矩形框,可以采用角钢焊接而成。遮挡部153设置在顶框151内,分别连接至矩形框的宽度方向的两边部,并沿矩形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遮挡部153可以构造为钢制网孔板,也可以构造为角钢和钢丝网的组合体。遮挡部153间隔布置有利于顶盖150的减重。遮挡部153一方面可以对货物进行防护,防止货物直接收到挤压;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站立平台,以在起吊钢制折叠托盘时方便操作人员对吊钩和吊带(吊带连接钢制折叠脱盘)连接或分开。连接板154连接在顶框151的拐角处,连接板154搭设在展开位置的立柱110的第二端。连接板154与顶框151之间焊接,可以作为顶框151的加强板,用以增强顶框151的结构强度。连接板154的下表面具有定位部,定位部用于沿水平方向与立柱110构成限位配合。例如,定位部可以构造为两个垂直布置的条形板,两个条形板的板面垂直于连接板154的板面,两个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分别平行于顶框15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即,两个条形板中的一个条形板用于沿顶框151的长度方向限制顶盖150的位置,两个条形板中的另一个条形板用于沿顶框151的宽度方向限制顶盖150的位置。第二拉手152分别设置在顶盖15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顶盖150的短边),相比于设置在顶盖15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顶盖150的长边),更加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参阅图1至图17,此外,为方便钢制折叠托盘的转运,本实用新型的钢制折叠托盘还可以包括叉槽104a。叉槽104a沿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沿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叉槽104a的设置,方便采用叉车叉运钢制折叠托盘。
参阅图1至图1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钢制折叠托盘还可以包括起吊部106。起吊部106分别设置在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于托盘本体100的同一端部的起吊部106分别设置至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其中,起吊部106可以构造为吊耳板,吊耳板上具有起吊孔。在起吊过程中,可以借助吊带先连接吊耳板,然后起吊设备的吊钩钩挂在吊带上,实现对钢制折叠托盘和货物的起吊。
参阅图1至图17,钢制折叠托盘还可以包括绳环107。绳环107设置在托盘本体100的各边部,例如可以是,托盘本体10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及托盘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在托盘本体100上装载货物以后,可以通过绳索穿过绳环107并捆绑在货物外表面,从而将货物与托盘本体100捆绑在一起。
参阅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的托盘本体10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端梁102、两个第二端梁103、四个角件101、两个槽钢104和多个支撑梁105。其中,两个第一端梁10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端梁102的长度大于第二端梁103,且第一端梁10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第一端梁102具有两个供叉车叉运的叉孔102a,两个第一端梁102的叉孔102a沿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对应设置。两个第二端梁103相互平行设置。第二端梁103沿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设置在两个第一端梁102之间。四个角件101分别位于第一端梁102和第二端梁103围合形成的矩形框架的拐角处。例如,角件101位于相邻的第一端梁102与第二端梁103之间,并分别焊接至第一端梁102和第二端梁103。第一枢转轴124位于角件101的上方。两个槽钢104相互平行设置,且槽钢104平行于第二端梁103。槽钢104位于两个第一端梁102之间。槽钢104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第一端梁102。槽钢104的槽口向下设置,槽钢104的两端分别与叉孔102a对应,即,叉孔102a位于与槽钢104的延伸方向上,槽钢104的凹槽即为上述的叉槽104a。在叉运时,叉车的叉臂从叉孔102a插入槽钢104的叉槽104a中。支撑梁105沿第一枢转轴124的轴向连接在两个第一端梁102之间,且支撑梁105沿第一端梁1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第二端梁103之间。第一端梁102、第二端梁103和立柱110可以采用工字钢制成,支撑梁105可以采用方钢或槽钢10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钢制折叠托盘,用于适配装载具有外包装箱的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折叠托盘包括:
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的外轮廓呈矩形;
立柱,所述立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立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托盘本体的上部的拐角处,从而使得所述立柱能够在垂直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展开位置和平行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折叠位置之间枢转,所述立柱的第一端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偏离所述第一枢转轴;
封板,所述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的第二端的端部,当所述立柱位于展开位置时,所述封板的顶面呈水平布置,以用于支撑叠放在上方的另一个所述钢制折叠托盘;
插杠,所述插杠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线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托盘本体的上部,以使得所述插杠能够在插入所述限位槽的锁止位置和脱离所述限位槽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位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插杠限制所述立柱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线从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枢转,所述插杠的顶部具有凹陷设置的止挡槽;以及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绕第二枢转轴的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托盘本体,以使得所述止挡件能够在卡入所述止挡槽的止挡位置和移出所述止挡槽的避让位置之间枢转,所述第二枢转轴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线,当所述止挡件卡入位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插杠的所述止挡槽时,所述止挡件用于限制所述插杠从锁止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当所述立柱位于折叠位置时,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的第二端靠近彼此;
所述立柱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拉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枢转座,所述枢转座连接于所述托盘本体的拐角处,所述第一枢转轴连接于所述枢转座且位于所述托盘本体的上方,所述枢转座具有沿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插杠适配;
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沿所述插接孔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顶部,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枢转座间隔设置,所述导向套位于所述插杠的外围,并与所述插杠滑动配合,所述止挡件枢转连接于所述导向套的顶部;和
拉环,所述拉环连接至所述插杠远离枢转座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位于锁止位置的所述插杠与位于折叠位置的所述立柱的第一端的端面接触,以限制所述立柱从折叠位置向展开位置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座具有容纳所述立柱的第一端的枢转容纳槽,所述枢转容纳槽的沿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槽壁构造成枢转限位部,枢转限位部用于对于限制展开位置的所述立柱的继续移动;所述立柱的侧面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立柱的方向延伸的抵靠表面,当所述立柱位于展开位置时,所述抵靠表面接触所述枢转座的顶面;所述枢转座还具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与第一枢转轴对应设置,并沿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从所述枢转座的外部延伸至所述枢转容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顶盖,所述顶盖具有
顶框,所述顶框为矩形框;
遮挡部,所述遮挡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矩形框的宽度方向的两边部,并沿所述矩形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及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顶框的拐角处,所述连接板搭设在所述立柱的第二端,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立柱构成限位配合;
第二拉手,所述第二拉手分别设置在所述顶盖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叉槽,所述叉槽沿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沿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或者
起吊部,所述起吊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于所述托盘本体的同一端部的所述起吊部分别设置至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折叠托盘还包括:
绳环,所述绳环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托盘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折叠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包括:
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端梁,所述第一端梁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所述第一端梁具有两个供叉车叉运的叉孔,两个所述第一端梁的所述叉孔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对应;
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端梁,所述第二端梁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端梁之间;
四个角件,所述角件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端梁与所述第二端梁之间,并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所述第一枢转轴位于所述角件的上方;
两个相互平行的槽钢,两个所述槽钢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端梁之间,所述槽钢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槽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叉孔对应;以及
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沿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端梁之间,且所述支撑梁沿所述第一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槽钢之间。
CN202221770687.3U 2022-07-05 2022-07-05 钢制折叠托盘 Active CN217918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0687.3U CN217918934U (zh) 2022-07-05 2022-07-05 钢制折叠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0687.3U CN217918934U (zh) 2022-07-05 2022-07-05 钢制折叠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8934U true CN217918934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86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0687.3U Active CN217918934U (zh) 2022-07-05 2022-07-05 钢制折叠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89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6250B2 (en) 2019-03-04 2024-01-09 Goodpack Ibc (Singapore) Pte Ltd Cargo uni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6250B2 (en) 2019-03-04 2024-01-09 Goodpack Ibc (Singapore) Pte Ltd Cargo un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9515B2 (en) Offshore cargo rack for use in transferring palletized loads between marine vessel and an offshore platform
US3735713A (en) Cargo transporting device
US5111950A (en) Shipping container
US4214669A (en) Cargo container
KR101258612B1 (ko) 접이식 컨테이너
US8550277B2 (en) Cage for handling or storing goods
US3402845A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collapsed containers in stacked relation
CA2756349C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concentrated mass loads by container
US8327775B2 (en) Transport pallet
US7975865B2 (en) Cargo basket
KR101473976B1 (ko) 코일 운송을 위한 컨테이너
CN217918934U (zh) 钢制折叠托盘
EP0064852A1 (en) Freight-carrying platforms
US3635368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KR101165568B1 (ko) 접철식 컨테이너 파레트
US20060016807A1 (en) Foldable freight container
US6425558B1 (en) Cargo extension frame
KR102466048B1 (ko) 관절형 연결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접이식 컨테이너
EP2601116B1 (en) Transport container
KR101232847B1 (ko) 랙 화물 컨테이너
US20230242303A1 (en) Container
JPH0215829Y2 (zh)
JPH0126589Y2 (zh)
JPS61175194A (ja) 多目的コンテナ船
KR101577570B1 (ko) 폴딩 힌지가 장착된 전면 벽체를 구비한 접이식 컨테이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