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9043U -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9043U
CN217909043U CN202222201175.1U CN202222201175U CN217909043U CN 217909043 U CN217909043 U CN 217909043U CN 202222201175 U CN202222201175 U CN 202222201175U CN 217909043 U CN217909043 U CN 217909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energy
saving
separation
ex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11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公文
李维荣
王尧
刘阳
陈跃武
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yuan Chem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yuan Chem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yuan Chem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yuan Chemic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11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9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9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9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包括由管道将冷凝器、循环储罐、二氧化碳加压泵、萃取加热器、萃取釜、第一减压阀、第一分离加热器、第一分离釜、第二减压阀、第二分离加热器、第二分离釜构成的二氧化碳相变循环管路,所述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还包括节能换热器。该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循环回路中不同位置二氧化碳的温度差,使两个位置的二氧化碳在一个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对需要升温的二氧化碳进行预热的同时,对需要降温的二氧化碳进行预冷,在节能的同时降低设备运行成本,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对分离釜输出的二氧化碳热能进行回收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过程中,通过二氧化碳介质的不断相变,从而实现连续的萃取和分离,即从液态变到超临界流体态进行萃取,再变到气态进行分离,最后再变回液态实现循环萃取与分离。在萃取分离的过程中需要分阶段给二氧化碳进行连续的加热和冷凝,才能实现二氧化碳的不断相变,达到连续的萃取和分离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主要借助外部提供的蒸汽、热水、热油等热源以及制冷机组、冷水等冷源来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加热和冷凝,并没有利用二氧化碳介质本身的热量、冷量来实现能量转换,造成能源浪费,不适应国家的节能环保要求,也增加了萃取设备的运行成本。
CN 112957765 A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节能工艺,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节能工艺利用热泵技术与超临界萃取技术的有效结合,利用对制冷剂压缩产生的热量对二氧化碳进行加热,使其分别达到超临界态和气态,实现萃取和分离,同时降温后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后膨胀吸热对离开分离釜后的二氧化碳进行降温,使得二氧化碳变为液体进入中间储罐继续参与萃取循环,该发明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节能的效果,但是,实施此工艺需要采用独立的制冷剂和冷却循环系统,设备投资多,运行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该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可以充分利用循环回路中不同位置二氧化碳的温度差,使两个位置的二氧化碳在一个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对需要升温的二氧化碳进行预热的同时,对需要降温的二氧化碳进行预冷,在节能的同时降低设备运行成本,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包括由管道将冷凝器、循环储罐、二氧化碳加压泵、萃取加热器、萃取釜、第一减压阀、第一分离加热器、第一分离釜、第二减压阀、第二分离加热器、第二分离釜构成的二氧化碳相变循环管路,所述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还包括使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的二氧化碳同将要进入萃取加热器或第一分离加热器的二氧化碳进行热量交换的节能换热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二氧化碳加压泵与萃取加热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第一减压阀与第一分离加热器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节能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为一次流道,管程为二次流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由于采用了在二氧化碳相变循环管路中设置节能换热器,使二氧化碳相变循环回路中不同位置的二氧化碳在同一个换热器中进行直接换热,为将要进入萃取加热器或第一分离加热器的二氧化碳进行预热同时为将要进入冷凝器的二氧化碳进行预冷,因此,降低了冷凝器和加热器的能耗,实现了双向节能,节能效果显著。也克服了CN 112957765 A中需使用独立的制冷剂和冷却循环系统的弊端,节约了设备投资,降低了制造成本,使设备的结构更简单。由于采用了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二氧化碳加压泵与萃取加热器之间的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可以用于气凝胶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或其它萃取压力与分离压力之差小于10MPa的超临界萃取。由于采用了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第一减压阀与第一分离加热器之间的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可以用于大分子、强极性物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以及其它萃取压力与分离压力之差大于10MPa的超临界萃取。由于采用了所述节能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管程为二次流道,壳程为一次流道的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在保证热能回收效果的同时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包括由管道将冷凝器1、循环储罐2、二氧化碳加压泵3、萃取加热器4、萃取釜5、第一减压阀6、第一分离加热器7、第一分离釜8、第二减压阀9、第二分离加热器10、第二分离釜11顺次连接构成的闭合的二氧化碳相变循环管路,所述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还包括使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的二氧化碳同将要进入萃取加热器的二氧化碳进行热量交换的节能换热器12。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二氧化碳加压泵与萃取加热器之间,为将要进入冷凝器的二氧化碳进行预冷,同时为将要进入萃取加热器的二氧化碳进行预热。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包括由管道将冷凝器1、循环储罐2、二氧化碳加压泵3、萃取加热器4、萃取釜5、第一减压阀6、第一分离加热器7、第一分离釜8、第二减压阀9、第二分离加热器10、第二分离釜11构成的二氧化碳相变循环管路,所述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还包括使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的二氧化碳同将要进入第一分离加热器的二氧化碳进行热量交换的节能换热器12。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第一减压阀与第一分离加热器之间,为将要进入冷凝器的二氧化碳进行预冷,同时为将要进入第一分离加热器的二氧化碳进行预热。
图1、图2所示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中,所述节能换热器优选使用管壳式换热器,管程为二次流道,壳程为一次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也可以根据萃取压力要求,选择可以满足换热压力要求的其它类型的换热器。
实施例1
采用图1所示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当该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以萃取压力 14MPa,萃取温度60℃;分离压力7MPa,分离温度45℃,冷凝温度 16℃运行时,冷凝器输入到循环储罐的二氧化碳温度为16℃,二氧化碳加压泵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20℃,萃取加热器输出的二氧化碳萃取温度为60℃,第一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35℃,第一分离加热器和第一分离釜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45℃,第二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42℃,第二分离加热器和第二分离釜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45℃。
(1)无节能换热器时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工艺温度变化为:
萃取加热器将二氧化碳从 20℃加热到60℃,温差为40℃;
第一分离加热器将二氧化碳从35℃加热到45℃,温差为 10℃;
第二分离加热器将第二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从42℃加热到45℃,温差为 3℃;
冷凝器将第二分离釜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从45℃降温到 16℃,温差为29℃。
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温度变化差为82℃。
(2)有节能换热器时,二氧化碳加压泵输出的20℃二氧化碳经节能换热器后被预热到30℃,第二分离釜输出的45℃二氧化碳经节能换热器后被冷却到35℃,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工艺温度变化为:
萃取加热器将预热后的二氧化碳从30℃加热到60℃,温差为30℃;
第一分离加热器将二氧化碳从35℃加热到45℃,温差为 10℃;
第二分离加热器将第二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从42℃加热到45℃,温差为3℃;
冷凝器将节能换热器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从35℃降温到 16℃,温差为19℃。
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温度变化差为62℃。
(3)理论节能效率计算:(82-62)÷82≈24.4%。
本实施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可以用于气凝胶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或其它萃取压力与分离压力之差小于10MPa的超临界萃取。
实施例2
采用图2所示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为例,当该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以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 45℃;分离压力7MPa,分离温度45℃,冷凝温度 16℃运行时,冷凝器输入到循环储罐的二氧化碳温度为16℃,二氧化碳加压泵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30℃,萃取加热器输出的二氧化碳萃取温度为 45℃,第一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20℃,第一分离加热器和第一分离釜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45℃,第二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42℃,第二分离加热器和第二分离釜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为45℃。
(1)无节能换热器时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工艺温度变化为:
萃取加热器将二氧化碳从30℃加热到 45℃,温差为15℃;
第一分离加热器将二氧化碳从20℃加热到45℃,温差为25℃;
第二分离加热器将第二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从42℃加热到45℃,温差为3℃;
冷凝器将第二分离釜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从45℃降温到 16℃,温差为29℃。
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温度变化差为72℃。
(2)有节能换热器时,第一减压阀输出的20℃二氧化碳经节能换热器后被预热到30℃,第二分离釜输出的45℃二氧化碳经节能换热器后被冷却到35℃,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工艺温度变化为:
萃取加热器将高压泵输出的二氧化碳从30℃加热到 45℃,温差为15℃;
第一分离加热器将预热后的二氧化碳从30℃加热到45℃,温差为 15℃;
第二分离加热器将第二减压阀输出的二氧化碳从42℃加热到45℃,温差为3℃;
冷凝器将节能换热器输出的二氧化碳温度从35℃降温到 16℃,温差为19℃。
需要额外提供冷热源的温度变化差为52℃。
(3)理论节能效率计算:(72-52)÷72≈27.8%。
本实施例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可以用于大分子、强极性物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以及其它萃取压力与分离压力之差大于10MPa的超临界萃取
由实施例1、实施例2可以得出,采用节能工艺技术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相比无节能工艺设计的装置,理论节能效率可以达到 20%以上,如果增加节能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节能效率还可以提高。增加节能换热器后,萃取加热器的换热面积可以相应减少15%左右,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可以相应减少20%左右,相应降低了萃取加热器和冷凝器的投资成本。

Claims (4)

1.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包括由管道将冷凝器、循环储罐、二氧化碳加压泵、萃取加热器、萃取釜、第一减压阀、第一分离加热器、第一分离釜、第二减压阀、第二分离加热器、第二分离釜构成的二氧化碳相变循环管路,其特征是:所述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还包括使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的二氧化碳同将要进入萃取加热器或第一分离加热器的二氧化碳进行热量交换的节能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二氧化碳加压泵与萃取加热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节能换热器的一次流道串接在第二分离釜与冷凝器之间,节能换热器的二次流道串接在第一减压阀与第一分离加热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节能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为一次流道,管程为二次流道。
CN202222201175.1U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Active CN217909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1175.1U CN217909043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1175.1U CN217909043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9043U true CN217909043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69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1175.1U Active CN217909043U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90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0938A (zh) * 2022-08-22 2022-11-08 开原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节能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0938A (zh) * 2022-08-22 2022-11-08 开原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节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3685A (zh) 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与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CN108679880A (zh) 双工质联合循环压缩式热泵
CN107905857A (zh) 分级蒸发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US20220228512A1 (en) Combined cycle power device
US20220213813A1 (en) Combined cycle power device
CN104034083A (zh) 一种自驱动热压缩式热泵制冷方法及其装置
JP2978563B2 (ja) ベーパー熱交換複式gax吸収サイクル
CN217909043U (zh) 一种节能型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
CN108662809A (zh) 双工质联合循环压缩式热泵
CN103528264A (zh)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06568233A (zh)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11271146A (zh)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268209A (zh) 超临界流体萃取节能的工艺方法
CN207035562U (zh) 一种多元型高品位冷热能输出节能系统
CN113153475A (zh) 一种功热互补型超临界co2动力循环发电系统
CN105091401B (zh) 一种具有深冷效果的喷射吸收制冷装置
CN108826252B (zh) 一种空气源co2热泵蒸汽机组
CN110530058A (zh) 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CN110541737A (zh) 一种利用lng冷能的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5300938A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节能方法
US20220290584A1 (en) Combined cycle power device
CN108317011A (zh) 一种集成燃气轮机的天然气压力能回收系统
CN210425612U (zh) 一种耦合热泵换热器
CN105783331A (zh) 空气源冷水机组的热量高效回收装置
CN204779484U (zh) 联合站油气水处理能量调优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