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7914U -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 Google Patents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7914U
CN217907914U CN202123451526.6U CN202123451526U CN217907914U CN 217907914 U CN217907914 U CN 217907914U CN 202123451526 U CN202123451526 U CN 202123451526U CN 217907914 U CN217907914 U CN 217907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uncture
clamp
driv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15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南
吴智明
王云兵
訾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filed Critical Deke Medtech (hangzhou) Inc
Priority to CN2021234515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7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7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7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包括:控制手柄;支撑管;驱动管;钳臂;穿刺刀;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控制手柄转动安装,在周向上,所述穿刺刀与所述支撑管联动设置。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穿刺刀与支撑管的周向联动设置实现了穿刺刀和支撑管的旋转同步,为自由调节钳臂的角度提供了结构基础的同时提高了穿刺夹钳使用的安全性,避免误操作带来的装置损坏以及使用风险。

Description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背景技术
内镜夹钳是腹腔镜、胸腔镜手术中经常使用到的手术器械,比如无创伤抓钳、持针钳等;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微创手术方式达到手术目的。例如公开号为CN21138161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内镜钳,该内镜钳包括:钳体、导管和夹持部。
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医护人员发现现有的内镜夹钳功能过于单一,不能在单孔腔道内实现多种功能。比如无创伤夹钳只能抓夹组织,不能观察、切开、放导丝等功能。例如在需要对心包进行作业的手术中,需要对心包进行切割以实现导丝的介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例如公开号为CN102458291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在电外科中的外科工具组件,包括能沿纵向方向移动的伸长外壳。该组件包括一对钳夹,每个钳夹都具有多个用于抓持组织的齿和支撑所述多个齿的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部分地设置在外壳内并延伸到设置在外壳外部的远端。
发明人认为,现有技术中技术方案仍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包括:
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所述支撑管的远端安装有钳轴;
驱动管,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管内,所述驱动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联动;
钳臂,设有多个且成对设置,各钳臂铰接于所述钳轴,各钳臂具有处在所述钳轴一侧的工作部和相对的传动部,各钳臂的工作部之间为夹持区,所述传动部连接至所述驱动管远端;
穿刺刀,滑动安装在所述驱动管内,所述穿刺刀的近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联动,所述穿刺刀的远端具有伸入所述夹持区的穿刺位以及撤离所述夹持区的初始位;
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控制手柄转动安装,在周向上,所述穿刺刀与所述支撑管联动设置。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穿刺夹钳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管和所述穿刺刀之间的联动管,所述驱动管的近端与所述联动管的近端周向联动,所述联动管的远端与所述穿刺刀的远端周向联动。
联动管通过自身传动实现驱动管的近端和穿刺刀的远端周向联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管的近端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传动件,所述联动管的近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件。
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径向配合实现周向同步。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驱动管的侧壁上的定位卡槽,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联动管上的径向凸块;所述定位卡槽远端侧或近端侧设有一开放口,所述驱动管和所述联动管装配过程中所述径向凸块自所述开放口进入所述定位卡槽内。
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能够在保证同步效果的同时提高装配效果和产品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联动管的腔内截面为非圆形,所述穿刺刀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联动管的腔内截面形状互补。
联动管和穿刺刀通过形状互补实现传动关系,结构紧凑。
可选的,所述联动管的远端部位与所述穿刺刀的远端部位周向联动。
与上文实施方式独立的,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远端位置的同步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管的远端部位内部设有同步套管,所述同步套管与所述驱动管固定连接且设有出刀口,位于初始位的所述穿刺刀位于所述同步套管内,所述穿刺刀经由所述出刀口进入所述穿刺位。
同步套管通过出刀口实现驱动管和穿刺刀的远端同步。
可选的,所述穿刺刀包括用于穿刺的穿刺部和延伸至近端的控制管,所述穿刺部为扁平结构,所述同步套管自所述出刀口向近端延伸形成同步通道,所述同步通道形状与所述穿刺部形状适配。
同步通道在同步穿刺刀和驱动管的同时还能够引导穿刺部的运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转动配合。
转动配合的设置方式能够为驱动管提供更自由的运动行程,从而提高夹钳组件的自由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控制手柄上的驱动摇臂,所述驱动摇臂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管运动的驱动部和延伸至所述控制手柄外部的施力部。
驱动摇臂为第一驱动组件的实际的做功部件。
可选的,所述驱动管上固定有驱动件,所述驱动摇臂的驱动部与所述驱动件配合以驱使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支撑管运动;在所述驱动管的轴向上,所述驱动件和所述驱动部之间为单向传动或双向传动。
不同的传动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控制手柄和所述穿刺刀之间,所述复位件用于将所述穿刺刀保持在所述初始位;
操作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控制手柄上,所述穿刺刀的近端延伸至所述控制手柄内并与所述操作件联动,所述操作件用于驱动所述穿刺刀克服所述复位件进入所述穿刺位。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实现穿刺刀的运动过程。
可选的,所述钳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为过刀间隙,所述穿刺刀经由所述过刀间隙进入所述穿刺位。
过刀间隙能够实现穿刺刀对两钳臂的夹持区实现直接作用。
可选的,在两钳臂转动配合的轴线方向上,各钳臂的中部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自所述钳臂的近端侧延伸至远端侧,位于穿刺位的所述穿刺刀的侧缘分别位于两钳臂的引导槽内。
引导槽能够提高穿刺刀的稳定性。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穿刺刀与支撑管的周向联动设置实现了穿刺刀和支撑管的旋转同步,为自由调节钳臂的角度提供了结构基础的同时提高了穿刺夹钳使用的安全性,避免误操作带来的装置损坏以及使用风险。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穿刺夹钳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穿刺夹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穿刺夹钳的控制手柄内部装配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穿刺夹钳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夹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夹钳组件各部件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夹钳组件支撑管和驱动管的远端示意图;
图8为图5中的夹钳组件远端爆炸示意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中夹钳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装配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穿刺夹钳各管件爆炸示意图;
图1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穿刺夹钳的控制手柄内部各部件配合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组件装配图;
图13为第二实施例中穿刺夹钳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穿刺夹钳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15为第二实施例中的穿刺夹钳远端部分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16为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组件装配图;
图17为图13中的穿刺夹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穿刺夹钳的控制手柄内部装配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的穿刺夹钳的内部剖面示意图;
图20为图17中的穿刺夹钳的第二驱动组件的近端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21为第二实施例中的穿刺夹钳各管件爆炸示意图;
图22为第二实施例中支撑管和驱动管的远端结构示意图;
图23为第二实施例中夹钳组件俯视示意图;
图24为图13中的穿刺夹钳的夹钳组件开启位置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的穿刺夹钳的控制手柄内部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6为第二实施例中夹钳组件处于并拢位置示意图;
图27为第二实施例中夹钳组件处于开启位置示意图;
图28为第二实施例中穿刺刀处于穿刺位置示意图;
图29为图28中的穿刺夹钳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0为第二实施例中的穿刺夹钳正视夹钳组件视角的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的夹钳组件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控制手柄;
11、第一驱动组件;111、驱动摇臂;1111、驱动部;1112、施力部;1113、驱动槽;112、第一锁定组件;1121、棘齿;1122、棘爪;1123、锁定弹性件;1124、锁定释放件;113、固定臂;114、保持件;
12、第二驱动组件;121、复位件;122、操作件;
2、夹钳组件;
21、支撑管;211、钳轴;2111、第一半轴;2112、第二半轴;2113、过刀间隙;212、旋转套;
22、驱动管;221、联动管;222、第一传动件;2221、定位卡槽;2222、开放口;223、第二传动件;2231、径向凸块;224、同步套管;2241、同步通道;225、驱动件;
23、钳臂;231、工作部;2311、凹陷区;2312、容置空间;232、传动部;233、夹持区;234、引导槽;235、导向入口;243、增摩结构;244、第一防滑齿;245、第二防滑齿;
3、穿刺刀;31、穿刺部;32、控制管;
4、内窥镜组件;41、内窥管;42、引导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附图1至附图31,本申请公开了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包括:
控制手柄1,控制手柄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
支撑管21,支撑管21的近端连接于控制手柄1,支撑管21的远端安装有钳轴211;
驱动管22,滑动安装在支撑管21内,驱动管22的近端与第一驱动组件11联动;
钳臂23,设有多个且成对设置,各钳臂23铰接于钳轴211,各钳臂23具有处在钳轴211一侧的工作部231和相对的传动部232,各钳臂23的工作部231之间为夹持区233,传动部232连接至驱动管22远端;
穿刺刀3,滑动安装在驱动管22内,穿刺刀3的近端与第二驱动组件12联动,穿刺刀3的远端具有伸入夹持区233的穿刺位以及撤离夹持区233的初始位;
支撑管21与控制手柄1转动安装,在周向上,穿刺刀3与支撑管21联动设置。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穿刺刀3与支撑管21的周向联动设置实现了穿刺刀3和夹钳组件2的旋转同步,为自由调节钳臂23的角度提供了结构基础的同时提高了穿刺夹钳使用的安全性,避免误操作带来的装置损坏以及使用风险。
在具体的联动关系上,参考附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穿刺夹钳还包括转动设置在驱动管22和穿刺刀3之间的联动管221,驱动管22的近端与联动管221的近端周向联动,联动管221的远端与穿刺刀3的远端周向联动。联动管221通过自身传动实现驱动管22的近端和穿刺刀3的远端周向联动。在附图中,联动管221通过自身的抗扭的弹性来实现驱动力矩的传递。在周向的力矩传递方式上,驱动管22的近端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传动件222,联动管221的近端设有与第一传动件222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件223。第一传动件222和第二传动件223径向配合实现周向同步。在附图中,第一传动件222为设置在驱动管22的侧壁上的定位卡槽2221,第二传动件223为设置在联动管221上的径向凸块2231;定位卡槽2221远端侧或近端侧设有一开放口2222,驱动管22和联动管221装配过程中径向凸块2231自开放口2222进入定位卡槽2221内。不难理解的,在具体产品中定位卡槽2221和径向凸块2231的位置可以互换。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除了能够在保证同步效果以外,还可以方便第一传动件222和第二传动件223的装配,第一传动件222和第二传动件223的相互卡合能够提高联动管221和驱动管22的连接效果,从而提高装配效果和产品稳定性。在联动管221和穿刺刀3的配合关系上,如附图所示,联动管221的腔内截面为非圆形,穿刺刀3的截面形状与联动管221的腔内截面形状互补。本实施例联动管221和穿刺刀3通过形状互补实现传动关系,结构紧凑。同时从图中可知,除了穿刺刀3外,内窥镜的引导管路42也穿设于联动管221内,且联动管221的腔内截面形状对应内窥镜的引导管路42设有相应的凹槽,穿刺刀3和内窥镜的引导管路42之间相互形状适配,即穿刺刀3上设有避让内窥镜的引导管路42的弧形槽。
除了上文所示的联动方式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联动方式,参考附图13至附图31所示的实施例中,联动管221的远端部位与穿刺刀3的远端部位周向联动。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远端位置的同步效果。在具体的联动设置上,如附图所示,驱动管22的远端部位内部设有同步套管224,同步套管224与驱动管22固定连接且设有出刀口,位于初始位的穿刺刀3位于同步套管224内,穿刺刀3经由出刀口进入穿刺位。同步套管224通过出刀口实现驱动管22和穿刺刀3的远端同步。本实施例中的同步方式的优点在于同步套管224直接作用于穿刺刀3的远端,因此同步效果更为稳定和精确,避免因为部件传递导致的同步偏差,同时各部位的管径能够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穿刺刀3包括用于穿刺的穿刺部31和延伸至近端的控制管32,穿刺部31为扁平结构,同步套管224自出刀口向近端延伸形成同步通道2241,同步通道2241形状与穿刺部31形状适配。同步通道2241在同步穿刺刀3和驱动管22的同时还能够引导穿刺部31的运动。
结合上文不难发现,本申请中的夹钳组件2可能会对控制手柄1产生旋转,为了避免与第一驱动组件11之间的干涉,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管22的近端与第一驱动组件11转动配合。转动配合应理解为驱动管22能够相对自由的相对于第一驱动组件11产生转动,而不会收到第一驱动组件11的限制。该设置方式能够为驱动管22提供更自由的运动行程,从而提高夹钳组件2的自由度。在旋转的实现上,支撑管21的近端设有与控制手柄1转动连接的旋转套212,旋转套212能够实现支撑管21的旋转从而带动钳轴211的旋转,进一步实现夹钳组件2的旋转。同时夹钳组件2的旋转能够带动驱动管22转动。
同理的,穿刺刀3也需要同步夹钳组件2的旋转,在旋转的实现形式上,可以单独旋转,也可以联动旋转。具体联动路径可以通过驱动管22带动穿刺刀3转动;或者旋转套212带动驱动管22,驱动管22带动同步套管224,同步套管224带动穿刺刀3来实现。在联动旋转的设置中,穿刺刀3和第二驱动组件12之间可以分离设置以免第二驱动组件12的驱动力对联动产生影响,具体分离方式可以参见下文中关于“操作件与穿刺刀的近端的端部轴向相抵且周向释放”的描述。
在第一驱动组件11的具体结构上,第一驱动组件11包括转动安装于控制手柄1上的驱动摇臂111,驱动摇臂111包括用于驱使驱动管22运动的驱动部1111和延伸至控制手柄1外部的施力部1112。驱动摇臂111为第一驱动组件11的实际的做功部件。第一驱动组件11还包括作用于施力部1112和控制手柄1之间的第一锁定组件112,第一锁定组件112用于保持驱动摇臂111和控制手柄1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一锁定组件112包括固定安装在施力部1112上的棘齿1121,转动安装在控制手柄1上的棘爪1122,用于保持棘爪1122位置的锁定弹性件1123,以及驱动棘爪1122释放棘齿1121的锁定释放件1124。控制手柄1上还有与驱动摇臂111相对的固定臂113,其中棘爪1122,锁定弹性件1123以及锁定释放件1124安装于固定臂113上。固定臂113与控制手柄1固定连接以及相对驱动摇臂111设置,方便医护人员的握持以及操作。第一驱动组件11还包括保持驱动管22相对控制手柄1相对位置的保持件114,保持件114作用于驱动摇臂111和控制手柄1之间。驱动摇臂111在驱动过程中克服保持件114的保持力。第一驱动组件11以及第一锁定组件112的各部件的工作过程、装配关系以及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附图能够毫无疑义的得知,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第一驱动组件11与驱动管22的驱动实现方式参考一实施例中,驱动管22上固定有驱动件225,驱动摇臂111的驱动部1111与驱动件225配合以驱使驱动管22相对于支撑管21运动;在驱动管22的轴向上,驱动件225和驱动部1111之间为单向传动(参考附图1至附图12)或双向传动(参考附图13至附图31)。
附图1至附图12的实施例中,驱动件225和驱动部1111之间为单向传动。驱动件225为径向尺寸大于驱动管22的盘状,驱动部1111抵压于驱动件225的远端,当驱动摇臂111受力摆动时,驱动部1111挤压驱动件225运动并实现驱动管22相对于控制手柄1的运动。保持件114设置在驱动件225和控制手柄1之间。在附图中,保持件114为绕设在驱动管22上的卷簧,且两端分别抵压驱动件225的近端和控制手柄1。本实施例的设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布置紧凑。
附图13至附图31的实施例中,驱动件225和驱动部1111之间为双向传动。相较于上一实施例而言,驱动摇臂111的驱动部1111至少设有一驱动槽1113,驱动件225位于驱动槽1113内,在驱动管22的轴向上,驱动槽1113的两侧壁与驱动件225实现双向配合。在驱动件225的细节上,驱动件225为径向尺寸大于驱动管22的球体。本实施例的设置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驱动摇臂111实现驱动管22的双向传动,从而避免因为夹钳组件2受力而导致的驱动管22卡滞的情况,提高了夹钳组件2工作的稳定性。
本申请中的工作过程的实现还依赖于穿刺刀3的运动,第二驱动组件12用于实现穿刺刀3的运动过程。参考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12包括:
复位件121,设置于控制手柄1和穿刺刀3之间,复位件121用于将穿刺刀3保持在初始位;
操作件122,活动安装于控制手柄1上,穿刺刀3的近端延伸至控制手柄1内并与操作件122联动,操作件122用于驱动穿刺刀3克服复位件121进入穿刺位。
与上文同理的,操作件122的安装效果需要能够释放穿刺刀3的旋转行程,即操作件122能够与穿刺刀3同步旋转;或者,操作件122和穿刺刀3转动配合,即周向释放。换言之,操作件122转动安装于控制手柄1或者轴向滑动安装于控制手柄1。
在本申请中,穿刺刀3滑动安装在驱动管22内,结合附图可知,穿刺刀3自两钳臂23的形成的夹钳内进入穿刺位。为了克服钳轴211对于穿刺刀3运动路径的干涉,可以选择采用异形轴,即改变轴的轴线延伸路径来避让,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钳轴21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半轴2111和第二半轴2112,第一半轴2111和第二半轴2112之间为过刀间隙2113,穿刺刀3经由过刀间隙2113进入穿刺位。过刀间隙2113能够实现穿刺刀3对两钳臂23的夹持区233实现直接作用。第一半轴2111和第二半轴2112分别固定在支撑管21远端的侧壁上,且相对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钳臂23与穿刺刀3的配合效果,参考一实施例中,在两钳臂23转动配合的轴线((可以由上文中提到的钳轴211实现,此处的轴线应理解为空间上的等效轴线,而非具体转轴部件))方向上,各钳臂23的中部设有引导槽234。引导槽234能够提高穿刺刀3的稳定性。参考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部位的引导槽234开放于两钳臂23相背的侧面。参考附图26和附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两钳臂23的远端侧相向收敛且对应部位的引导槽234开放于两钳臂23相背的侧面。
在实际产品中,处于穿刺位的穿刺刀3相较于夹钳组件2的远端缩进,避免对周围组织烧成不必要的伤害。换言之,穿刺刀3的远端侧不伸出引导槽234的远端侧。进一步的,参考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槽234的近端侧设有导向入口235。
除了上文提到的穿刺刀3和夹钳组件2的旋转同步方式不同,以及驱动件225和驱动部1111传动方式不同以外,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还包括区别之处,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释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
参考附图1至附图12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夹钳组件2的各钳臂23的远端的端面上设有增摩结构243。附图中,增摩结构243为设置在钳臂23的远端的端面上的多个凸起,各凸起成阵列布置。在一些治疗过程中,增摩结构243能够提高夹钳组件2对于目标物体的作用效果。例如在对心包操作时,增摩结构243能够方便夹钳组件2将贴附于心肌的心包抓起;再例如对目标物体进行穿刺后,增摩结构243能够方便夹钳组件2对穿刺的缝隙进行扩大间隙的操作。参加附图,两钳臂23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滑齿244。两钳臂23背向的端面设有第二防滑齿245。第一防滑齿244能够提高钳臂23的抓持效果,第二防滑齿245能够为钳臂23提供更多功能的机构基础,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扩大间隙的操作中,第二防滑齿245能够对缝隙边缘配合,提高作业效率。
参考附图7,内窥镜组件4设置夹钳组件2的内部。在穿刺刀3的驱动区别上,操作件122和穿刺刀3的远端可以选择上文提到的周向释放的设置形式,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下的操作件122不仅能够自身轴向移动来驱动穿刺刀3进入或退出穿刺位,还可以通过自身旋转来微调穿刺刀3相对于控制手柄1的周向角度,以弥补第一实施例中联动管221同步可能出现的同步误差。
参考附图13至附图31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夹钳组件2远端具有相互配合的两钳臂23,两钳臂23之间绕一轴线转动配合,各钳臂23具有处在轴线一侧的工作部231和另一端的传动部232,两钳臂23的工作部231之间具有相对的并拢位置和开口位置;两钳臂23的工作部231相向的一侧分别带有凹陷区2311,两钳臂23在并拢位置下,两钳臂23的工作部231上的凹陷区2311围成容置空间2312。除了夹钳组件2的差异外,第二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组件4设置在夹钳组件2外部。内窥镜组件4包括套设于夹钳组件2上的内窥管41,内窥管41内设有供内窥镜穿设的引导管路42,引导管路42的远端侧轴线指向容置空间2312。引导管路42与夹钳组件2内的安装通道平行设置。穿刺刀3活动安装于安装通道内,从而能够对夹钳组件2夹持的物体进行穿刺作业,其中安装通道设置于安装夹钳组件2的管道内,并在轴向上延伸。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通道由驱动管22的管内空间实现。
引导管路42主要用于实现内窥镜的穿设和引导,尤其在远端部位,能够稳定内窥镜的视角,从而保证稳定的观察。引导管路42整体与安装通道平行设置,保证器械整体的路入尺寸。引导管路42的远端侧弯折以指向容置空间2312。本实施例中,引导管路42与安装通道非同轴设置,因此通过弯折来实指向容置空间,实现引导内窥镜稳定观察容置空间;同时弯折的部位能够实现定位内窥镜,增加内窥镜一定的移动阻力,保持内窥镜的稳定。定位内窥镜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引导管路42的局部缩径来实现。同理的,定位内窥镜的弯折或者局部缩径也可以设置在引导管路42内任意合适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内窥镜组件4还可以选择性安装。参考附图中,内窥管41活动套设于支撑管21上且内窥管41的近端与控制手柄1卡合定位。活动套设的内窥管41还能够隔离支撑管21可能的旋转,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夹钳组件2需要转动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内窥镜外置且灵活搭配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缩小夹钳组件2以及第一驱动组件11的尺寸,从而为穿刺夹钳的灵活设置提供基础。
在穿刺刀3的驱动区别上,第二实施例中,在穿刺刀3的轴向上,穿刺刀3的近端的端部与操作件122的远端的端部之间轴向相抵且周向释放。进一步的,操作件122的远端设有第一旋转平面,穿刺刀3的近端设有第二旋转平面,第一旋转平面和第二旋转平面具有轴向相抵且周向释放的配合状态。操作件122只能通过朝向远端的自身轴向的运动来驱动穿刺刀3进入穿刺位,在周向上操作件122对于穿刺刀3并无约束,实现一定程度的安全隔离;能够很好的契合第二实施例中驱动管22和穿刺刀3在远端直接同步中同步精度高的设计特点,穿刺刀3能够更顺畅的完成同步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控制手柄,所述支撑管的远端安装有钳轴;
驱动管,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管内,所述驱动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联动;
钳臂,设有多个且成对设置,各钳臂铰接于所述钳轴,各钳臂具有处在所述钳轴一侧的工作部和相对的传动部,各钳臂的工作部之间为夹持区,所述传动部连接至所述驱动管远端;
穿刺刀,滑动安装在所述驱动管内,所述穿刺刀的近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联动,所述穿刺刀的远端具有伸入所述夹持区的穿刺位以及撤离所述夹持区的初始位;
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控制手柄转动安装,在周向上,所述穿刺刀与所述支撑管联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夹钳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驱动管和所述穿刺刀之间的联动管,所述驱动管的近端与所述联动管的近端周向联动,所述联动管的远端与所述穿刺刀的远端周向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的近端设有径向设置的第一传动件,所述联动管的近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驱动管的侧壁上的定位卡槽,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联动管上的径向凸块;所述定位卡槽远端侧或近端侧设有一开放口,所述驱动管和所述联动管装配过程中所述径向凸块自所述开放口进入所述定位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管的腔内截面为非圆形,所述穿刺刀的截面形状与所述联动管的腔内截面形状互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管的远端部位与所述穿刺刀的远端部位周向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的远端部位内部设有同步套管,所述同步套管与所述驱动管固定连接且设有出刀口,位于初始位的所述穿刺刀位于所述同步套管内,所述穿刺刀经由所述出刀口进入所述穿刺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刀包括用于穿刺的穿刺部和延伸至近端的控制管,所述穿刺部为扁平结构,所述同步套管自所述出刀口向近端延伸形成同步通道,所述同步通道形状与所述穿刺部形状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的近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转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控制手柄上的驱动摇臂,所述驱动摇臂包括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管运动的驱动部和延伸至所述控制手柄外部的施力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管上固定有驱动件,所述驱动摇臂的驱动部与所述驱动件配合以驱使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支撑管运动;在所述驱动管的轴向上,所述驱动件和所述驱动部之间为单向传动或双向传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控制手柄和所述穿刺刀之间,所述复位件用于将所述穿刺刀保持在所述初始位;
操作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控制手柄上,所述穿刺刀的近端延伸至所述控制手柄内并与所述操作件联动,所述操作件用于驱动所述穿刺刀克服所述复位件进入所述穿刺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之间为过刀间隙,所述穿刺刀经由所述过刀间隙进入所述穿刺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其特征在于,在两钳臂转动配合的轴线方向上,各钳臂的中部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自所述钳臂的近端侧延伸至远端侧,位于穿刺位的所述穿刺刀的侧缘分别位于两钳臂的引导槽内。
CN202123451526.6U 2021-12-31 2021-12-31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Active CN217907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1526.6U CN21790791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1526.6U CN21790791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7914U true CN217907914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4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1526.6U Active CN217907914U (zh) 2021-12-31 2021-12-31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7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41017B1 (en) Geared actuation mechanism and surgical clip applier including the same
US10582941B2 (en) Handling device for a micro-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
US5954731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multiple rotatably mounted spreadable end effectors
EP2163216B1 (en) Medical instrument
US9861272B2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JP6503427B2 (ja) エンドエフェクタ連結及び作動システム
CA2473504C (en) Surgical stapling instrument incorporating a tapered firing bar for increased flexibility around the articulation joint
JP2018534052A (ja) 低侵襲性処置を行うための医療用器具
CN107440753B (zh) 内窥镜缝合装置
WO1998057585A1 (en)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multiple rotatably mounted spreadable needle holders
JP2012096011A (ja) 回転連結器を介してワイヤを通過させるワイヤスプール
CA2710251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CN108065978B (zh) 一种外科手术器械
CN106491184B (zh) 一种手术用双鸭嘴肠钳
JP3780008B2 (ja) 外科用器具
CN217907914U (zh)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CN114376674A (zh) 稳定夹持的穿刺夹钳
WO2024032495A1 (zh) 微创手术器械组件
CN114376676A (zh) 旋转同步的穿刺夹钳
CN217907915U (zh) 自动同步的穿刺夹钳
JP3884046B2 (ja) 外科用器具
CN218451641U (zh) 稳定夹持的穿刺夹钳
EP3745964A1 (en) A tool gripping device for a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CN217907916U (zh) 分离控制的穿刺夹钳
CN114376678A (zh) 自动同步的穿刺夹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