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7258U - 一种儿童筷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童筷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7258U
CN217907258U CN202222174957.0U CN202222174957U CN217907258U CN 217907258 U CN217907258 U CN 217907258U CN 202222174957 U CN202222174957 U CN 202222174957U CN 217907258 U CN217907258 U CN 217907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opsticks
holding
children
chopstick
skid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49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鑫宇
单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ze Living Hom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ze Living Hom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ze Living Hom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ze Living Hom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49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7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7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7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筷子,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筷子,包括筷体、连接部、支撑侧凸、防滑颗粒和夹持部。该儿童筷子,通过筷体、连接部、支撑侧凸、防滑颗粒和夹持部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滑颗粒设置在儿童握持筷子时的发力部位,使其在使用筷子夹持物体时更加的舒适,同时也加大了摩擦力能够避免筷子掉落,支撑侧凸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筷子发力部进行标识便于儿童快速找准位置,另一方面在初学使其能够对其手指进行一定的支撑,更加的便于儿童在初学时期对筷子进行掌握,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能够让手部发力点形成有效的肌肉记忆为后期使用成人筷子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儿童筷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使用筷子可以促进人们的手部肌肉发育,训练大脑协调能力、开发人们的大脑潜能。
筷子是中国人饮食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但儿童学习筷子的使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儿童在初学的过程中握持和发力姿势不标准,导致学习进程缓慢,现有的供给初学者使用的筷子大都在一个筷子上设置食指套和中指套,另一个筷子上设置拇指套,三个手指套在一双筷子上,由于初学使用筷子的人手指协调能力差,多个手指插入指套不利于快速掌握筷子的使用技巧;另外,使用三个指套,使用角度不符合人机工程原理,束缚性太强,已失去了筷子使用的精髓,使用这些辅助筷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三个指套的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初学者的手指的限制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现象。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15874204 U中公开的一种可调节指套儿童筷子,虽然该实用新型硅胶指套具有弹性辅助端可调整对手指的限位,有效辅助手指适用筷子,适用不同尺寸的手指,单不可否认的是其本质上仍旧使用指套对手指进行限位,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束缚,并且整体的机构繁琐复杂,不利于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筷子,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筷子,包括筷体、连接部、支撑侧凸、防滑颗粒和夹持部;
所述筷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筷体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筷体包括夹持端和握持端两部分,所述握持端为类三角型设置,所述握持端与夹持端相连接的一端通过平滑的弧面进行连接,所述握持端的底部与夹持端的底部呈倾斜向下的圆弧角,所述握持端的顶部与连接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部为弹性材质,所述连接部的整体形状为U型,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筷体的握持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筷体握持的端连接处通过平滑的圆弧过渡;
所述筷体握持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有凸起的支撑侧凸,所述支撑侧凸包括防滑过渡座和支撑片,所述防滑过渡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筷体握持端的外表面,所述防滑过渡座整体为圆滑的弧面状,所述防滑过渡座远离筷体握持端的一端与支撑片固定连接;
所述筷体握持端的外侧沿防滑过渡座的外侧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颗粒,所述防滑过渡座靠近筷体握持端一端的环形弧面上同样设有若干防滑颗粒;
所述筷体夹持端远离握持端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向分布,所述夹持部的整体形状呈椭圆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筷体握持端的内侧设有握持凹槽,所述握持凹槽整体呈椭圆形内凹设置,且所述筷体握持端的表面与握持凹槽均为摩擦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滑过渡座与支撑片的连接处通光滑的环形弧面过渡,所述防滑过渡座与支撑片的表面均设有防滑摩擦面,所述支撑片的俯视形状为半椭圆设置,其整体设置为边缘薄中间厚的形式。
优选的,若干所述防滑颗粒为弹性材质,且若干所述防滑颗粒呈两个椭圆环分别设置在筷体握持端的外侧和防滑过渡座靠近筷体握持端一端的环形弧面上。
优选的,所述筷体的夹持端由两个半弧面拼接而成,两个半弧面的切面贴合在一起,位于外侧的半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位于内侧半弧面的曲率半径,所述夹持端靠近握持端的一端在侧视方向上呈渐开变宽型设置通过平滑的弧面与握持端的一端相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持部对称分布在两个筷体上,两个所述夹持部相向的一端均匀分布有防滑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筷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儿童筷子,通过筷体、连接部、支撑侧凸、防滑颗粒和夹持部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滑颗粒设置在儿童握持筷子时的发力部位,使其在使用筷子夹持物体时更加的舒适,同时也加大了摩擦力能够避免筷子掉落,支撑侧凸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筷子发力部进行标识便于儿童快速找准位置,另一方面在初学使其能够对其手指进行一定的支撑,更加的便于儿童在初学时期对筷子进行掌握,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能够让手部发力点形成有效的肌肉记忆为后期使用成人筷子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连接部将两个平行设置的筷体连接在一起,其为U型设置,在儿童使用筷子将两个筷体合拢在一起时能够进行初步的导向,避免筷子头部出现交叉现象,提高夹持食物的成功率,连接部弹性材质使得儿童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对夹持或松开的过程中都会对手部对应位置的肌肉进行训练,从而形成肌肉记忆,加快学习的进程,筷体夹持端的外侧为较为圆滑的弧面,儿童在握持时更加的舒适,不会出现硌手现象,而筷体夹持端的内侧为较为扁平的弧面,能够加大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便于初学者将实物夹起,而筷体夹持端端部设置的夹持部更是进一步的保证了食物被夹起的成功率,本儿童筷子整体便于儿童学习使用筷子,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无复杂的拼接设置,便于批量化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侧视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筷体;2、连接部;3、支撑侧凸;4、防滑颗粒;5、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筷子,包括筷体 1、连接部2、支撑侧凸3、防滑颗粒4和夹持部5;
筷体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筷体1相互平行设置,筷体1包括夹持端和握持端两部分,握持端为类三角型设置,握持端与夹持端相连接的一端通过平滑的弧面进行连接,握持端的底部与夹持端的底部呈倾斜向下的圆弧角,握持端的顶部与连接部2固定连接,筷体1握持端的内侧设有握持凹槽,握持凹槽整体呈椭圆形内凹设置,且筷体1握持端的表面与握持凹槽均为摩擦面设置,防滑过渡座与支撑片的连接处通光滑的环形弧面过渡,防滑过渡座与支撑片的表面均设有防滑摩擦面,支撑片的俯视形状为半椭圆设置,其整体设置为边缘薄中间厚的形式,筷体1的夹持端由两个半弧面拼接而成,两个半弧面的切面贴合在一起,位于外侧的半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位于内侧半弧面的曲率半径,夹持端靠近握持端的一端在侧视方向上呈渐开变宽型设置通过平滑的弧面与握持端的一端相连接;
连接部2为弹性材质,连接部2的整体形状为U型,连接部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筷体1的握持端固定连接,连接部2与筷体1握持的端连接处通过平滑的圆弧过渡;
筷体1握持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有凸起的支撑侧凸3,支撑侧凸3包括防滑过渡座和支撑片,防滑过渡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筷体1握持端的外表面,防滑过渡座整体为圆滑的弧面状,防滑过渡座远离筷体1握持端的一端与支撑片固定连接;
筷体1握持端的外侧沿防滑过渡座的外侧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颗粒4,防滑过渡座靠近筷体1握持端一端的环形弧面上同样设有若干防滑颗粒4,若干防滑颗粒4为弹性材质,且若干防滑颗粒4呈两个椭圆环分别设置在筷体1 握持端的外侧和防滑过渡座靠近筷体1握持端一端的环形弧面上;
筷体1夹持端远离握持端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持部5,夹持部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部5相向分布,夹持部5的整体形状呈椭圆形设置,两个夹持部5对称分布在两个筷体1上,两个夹持部5相向的一端均匀分布有防滑纹。
在使用时,防滑颗粒4设置在儿童握持筷子时的发力部位,使其在使用筷子夹持物体时更加的舒适,同时也加大了摩擦力能够避免筷子掉落,支撑侧凸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筷子发力部进行标识便于儿童快速找准位置,另一方面在初学使其能够对其手指进行一定的支撑,更加的便于儿童在初学时期对筷子进行掌握,在长时间的使用后能够让手部发力点形成有效的肌肉记忆为后期使用成人筷子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连接部2将两个平行设置的筷体1连接在一起,其为U型设置,在儿童使用筷子将两个筷体1合拢在一起时能够进行初步的导向,避免筷子头部出现交叉现象,提高夹持食物的成功率,连接部2弹性材质使得儿童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对夹持或松开的过程中都会对手部对应位置的肌肉进行训练,从而形成肌肉记忆,加快学习的进程,筷体1夹持端的外侧为较为圆滑的弧面,儿童在握持时更加的舒适,不会出现硌手现象,而筷体1夹持端的内侧为较为扁平的弧面,能够加大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便于初学者将实物夹起,而筷体1夹持端端部设置的夹持部5更是进一步的保证了食物被夹起的成功率,本儿童筷子整体便于儿童学习使用筷子,并且整体结构简单,无复杂的拼接设置,便于批量化的生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儿童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筷体(1)、连接部(2)、支撑侧凸(3)、防滑颗粒(4)和夹持部(5);
所述筷体(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筷体(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筷体(1)包括夹持端和握持端两部分,所述握持端为类三角型设置,所述握持端与夹持端相连接的一端通过平滑的弧面进行连接,所述握持端的底部与夹持端的底部呈倾斜向下的圆弧角,所述握持端的顶部与连接部(2)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部(2)为弹性材质,所述连接部(2)的整体形状为U型,所述连接部(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筷体(1)的握持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2)与筷体(1)握持的端连接处通过平滑的圆弧过渡;
所述筷体(1)握持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有凸起的支撑侧凸(3),所述支撑侧凸(3)包括防滑过渡座和支撑片,所述防滑过渡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筷体(1)握持端的外表面,所述防滑过渡座整体为圆滑的弧面状,所述防滑过渡座远离筷体(1)握持端的一端与支撑片固定连接;
所述筷体(1)握持端的外侧沿防滑过渡座的外侧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颗粒(4),所述防滑过渡座靠近筷体(1)握持端一端的环形弧面上同样设有若干防滑颗粒(4);
所述筷体(1)夹持端远离握持端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持部(5),所述夹持部(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部(5)相向分布,所述夹持部(5)的整体形状呈椭圆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体(1)握持端的内侧设有握持凹槽,所述握持凹槽整体呈椭圆形内凹设置,且所述筷体(1)握持端的表面与握持凹槽均为摩擦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过渡座与支撑片的连接处通光滑的环形弧面过渡,所述防滑过渡座与支撑片的表面均设有防滑摩擦面,所述支撑片的俯视形状为半椭圆设置,其整体设置为边缘薄中间厚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筷子,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防滑颗粒(4)为弹性材质,且若干所述防滑颗粒(4)呈两个椭圆环分别设置在筷体(1)握持端的外侧和防滑过渡座靠近筷体(1)握持端一端的环形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筷体(1)的夹持端由两个半弧面拼接而成,两个半弧面的切面贴合在一起,位于外侧的半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位于内侧半弧面的曲率半径,所述夹持端靠近握持端的一端在侧视方向上呈渐开变宽型设置通过平滑的弧面与握持端的一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筷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部(5)对称分布在两个筷体(1)上,两个所述夹持部(5)相向的一端均匀分布有防滑纹。
CN202222174957.0U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儿童筷子 Active CN217907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4957.0U CN217907258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儿童筷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4957.0U CN217907258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儿童筷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7258U true CN217907258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4957.0U Active CN217907258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儿童筷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7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907258U (zh) 一种儿童筷子
CN202619228U (zh) 一种益智学习筷
CN201641424U (zh) 儿童学习用益智筷子
JP5713384B2 (ja) 飲食用具
CN209240731U (zh) 一种非等边三角形横截面铅笔
CN217185579U (zh) 一种可调节的矫正筷
CN201814311U (zh) 易夹筷子
CN2899630Y (zh) 筷子助用夹
CN204467700U (zh) 一种儿童练习用筷子
JP6050875B1 (ja) 飲食用具
JP2502327Y2 (ja) 筆記具並びに箸の持ち方練習具
CN2255216Y (zh) 持筷辅助器
CN2455157Y (zh) 方便握持的筷子
CN200998109Y (zh) 儿童筷子
CN210447142U (zh) 一种易操作的医用镊子
CN204862448U (zh) 剪刀形食品夹具
CN209208316U (zh) 水滴形矫姿笔
CN219982640U (zh) 儿童辅助训练筷
CN210540582U (zh) 一种筷子
CN218683621U (zh) 便于儿童练习的训练筷
JPH0323106Y2 (zh)
CN218076310U (zh) 用于健身的两用滑轮板
CN217338146U (zh) 一种新型筷子
CN210792579U (zh) 一种中文教学用握笔姿势纠正装置
CN215820511U (zh) 一种辅助筷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