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0535U -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0535U
CN217900535U CN202221252987.2U CN202221252987U CN217900535U CN 217900535 U CN217900535 U CN 217900535U CN 202221252987 U CN202221252987 U CN 202221252987U CN 217900535 U CN217900535 U CN 217900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transfer
box
transfer case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29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亚男
杜建伟
姜孝东
谢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Ru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Ru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Ru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Ru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29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0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0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0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涉及凝结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由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过滤箱和喷淋箱体组合而成的冷凝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箱上侧设置有第一换热箱,所述第二换热箱内部设置有冷却液管与冷却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换热箱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器,通过加热器与温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将进入第一换热箱内部的凝结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回水温度达到145℃以上,防止回水温度过低,降低进入设备本体内部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因此凝结水作为给水使用时,降低了温差,节约能源并且减少燃料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尤其对于燃油、燃气锅炉来说,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凝结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蒸汽作为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能源与几乎所有的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量的工业用水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被使用来产生蒸汽,蒸汽的热力又被用来实现工业生产工艺过程,而蒸汽释放出部分热能后就会生成凝结水。
现有的凝结水处理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种直接排放,但是现有的很多设备尤其是污水处理以及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以及有害物质,若直接排放则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
第二种是通过在出口处设置有凝结水箱,但是现有的凝结水温度在120℃以上,若直接与凝结水箱,接触,则及其容易损坏配件,需要定期更换,大大提高了使用成本。
在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 208583071 U中公开了一种凝结水处理装置,包括热能回收单元、前置处理单元和复合滤元处理单元;所述热能回收单元包括热交换外管和热交换内管,热交换内管设于热交换外管内,且热交换内管的两端延伸至热交换外管外,热交换外管的底部设有凝结水进口管,热交换外管的顶部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前置处理单元的底部相连,前置处理单元的顶部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复合滤元处理单元的底部相连,复合滤元处理单元的顶部通过第三导管与热交换内管的顶部相连。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部需要加热的冷水由冷水进口管导入热交换内管,降低热交换内管内凝结水的温度,导致热交换温差变大,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外管内凝结水热量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通过在第一换热箱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器,通过加热器与温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将进入第一换热箱内部的凝结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回水温度达到145℃以上,防止回水温度过低,降低进入设备本体内部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因此凝结水作为给水使用时,降低了温差,节约能源并且减少燃料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尤其对于燃油、燃气锅炉来说,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包括由第一换热箱、第二换热箱、过滤箱和喷淋箱体组合而成的冷凝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箱上侧设置有第一换热箱,所述第二换热箱的侧壁上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第二换热箱内部设置有冷却液管与冷却水管,所述第二换热箱另一端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喷淋箱体相连接,所述喷淋箱体上侧设置有过滤箱,所述喷淋箱体与过滤箱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接,所述过滤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换热箱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箱上侧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与设备本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二换热箱设置有冷却水管进水口、冷却液进口与冷却管出水口,所述冷却管进水口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所述冷却液进口通过管道与制冷箱相连接,制冷箱为现有技术,图中为注释,所述冷却液进口的另一端通过冷却液管相连接;所述冷却液管两侧设置有回形管,两组所述回形管的横向管通过主管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入第二换热箱内部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回形管的纵向管道通过分管相连接,并且所述冷却液管整体呈环绕型设置,所述分管成多组设置,并且分布于冷却水管的下侧,所述冷却水管成环形设置,所述冷却管出水口与外接储水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液管以及成环绕循环设置的冷却水管配合使用,将水蒸气的温度降到200℃以下,增强冷却效率,提高水蒸气的凝结效率,得到更多的凝结水量,由于水蒸气中的凝结效率越高,其节能的效果更好,由此达到节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侧设置有抽水泵,所述连通管上侧设置有抽吸泵,所述第二连接管上侧设置有控制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水泵将第二换热箱内部的水蒸气跟凝结水均通过第一连接管抽至喷淋箱体内部,通过抽吸泵将其抽入过滤箱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喷淋箱体内部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呈多组设置,并且与喷淋管相连通,所述喷淋管固定安装于喷淋箱体外壁上侧,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入喷淋箱体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再次降温处理,直至降温至100℃以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过滤箱内壁上两侧均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杆,两侧所述连接杆中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组件,所述过滤器组件依次设置有初步过滤器、中部过滤器和主过滤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凝结水进行多次除杂以及过滤处理,得到净化后的凝结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第一换热箱内部底端设置有漏板,所述漏板上侧开设有多组漏孔(图中未注释),所述漏板下侧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采用市场上常见的电动加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箱侧壁上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与排出管,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配合使用,所述排出管与设备本体的进口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入第一换热箱内部的凝结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回水温度达到145℃以上,防止回水温度过低,降低进入设备本体内部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因此凝结水作为给水使用时,降低了温差,节约能源并且减少燃料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尤其对于燃油、燃气锅炉来说,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换热箱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器,通过加热器与温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将进入第一换热箱内部的凝结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回水温度达到145℃以上,防止回水温度过低,降低进入设备本体内部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因此凝结水作为给水使用时,降低了温差,节约能源并且减少燃料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尤其对于燃油、燃气锅炉来说,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第二换热箱与喷淋箱体,通过冷却液管以及成环绕循环设置的冷却水管配合使用,将水蒸气的温度降到200℃以下,同时通过增设喷淋箱体,将进入喷淋箱体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再次降温处理,直至降温至100℃以下,增强冷却效率,提高水蒸气的凝结效率,得到更多的凝结水量,由于水蒸气中的凝结效率越高,其节能的效果更好,由此达到节能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过滤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换热箱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换热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排出管;2、进气管;3、第一换热箱;032、加热器;033、漏板;4、第二换热箱; 041、出水口;042、冷却水管出水口;043、冷却液进口;044、冷却水管;045、冷却液管; 046、冷却水管进水口;047、主管;048、回形管;049、分管;5、第一连接管;6、抽水泵;7、第二连接管;8、控制阀;9、喷淋管;10、喷淋头;11、过滤箱;111、连接杆;112、主过滤器;113、过滤器组件;114、中部过滤器;115、初步过滤器;116、滑块;117、套筒; 118、第一过滤网;119、第二过滤网;12、抽吸泵;13、连通管;14、喷淋箱体;1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附图1-4,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包括由第一换热箱3、第二换热箱4、过滤箱11和喷淋箱体14组合而成的冷凝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箱4上侧设置有第一换热箱 3,所述第二换热箱4的侧壁上侧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第二换热箱4内部设置有冷却液管045 与冷却水管044,所述第二换热箱4另一端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水口042,所述出水口042与第一连接管5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5与喷淋箱体14相连接,所述喷淋箱体14上侧设置有过滤箱11,所述喷淋箱体14与过滤箱11之间通过连通管13相连接,所述过滤箱11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第一换热箱3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箱3上侧设置有排出管1,所述排出管1 与设备本体相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箱4设置有冷却水管进水口046、冷却液进口043与冷却管出水口042,所述冷却管进水口046与外界水源相连接,所述冷却液进口043通过管道与制冷箱相连接,制冷箱为现有技术,图中为注释,所述冷却液进口043的另一端通过冷却液管045相连接;所述冷却液管045两侧设置有回形管048,两组所述回形管048的横向管通过主管047相连接,将进入第二换热箱内部的蒸汽进行降温处理。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所述回形管048的纵向管道通过分管049相连接,并且所述冷却液管045整体呈环绕型设置,所述分管049成多组设置,并且分布于冷却水管044的下侧,所述冷却水管成环形设置,所述冷却管出水口042与外接储水箱;
通过冷却液管045以及成环绕循环设置的冷却水管配合使用,将水蒸气的温度降到200℃以下,增强冷却效率,提高水蒸气的凝结效率,得到更多的凝结水量,由于水蒸气中的凝结效率越高,其节能的效果更好,由此达到节能的功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侧设置有抽水泵6,所述连通管13上侧设置有抽吸泵12,所述第二连接管7上侧设置有控制阀8;通过抽水泵5将第二换热箱4内部的水蒸气跟凝结水均通过第一连接管抽至喷淋箱体14内部,通过抽吸泵12将其抽入过滤箱11内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所述喷淋箱体14内部设置有喷淋头10,所述喷淋头10呈多组设置,并且与喷淋管9相连通,所述喷淋管9固定安装于喷淋箱体14外壁上侧,所述喷淋管9的另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将进入喷淋箱体14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再次降温处理,直至降温至100℃以下。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所述过滤箱11内壁上两侧均设置有套筒117,所述套筒117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6,所述滑块116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杆111,两侧所述连接杆111中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18与第二过滤网119,所述第一过滤网 118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119的网孔直径,所述第二过滤网119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组件113,所述过滤器组件113依次设置有初步过滤器115、中部过滤器114和主过滤器112;将凝结水进行多次除杂以及过滤处理,得到净化后的凝结水。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换热箱3内部底端设置有漏板033,所述漏板033上侧开设有多组漏孔(图中未注释),所述漏板033下侧设置有加热器032,所述加热器032采用市场上常见的电动加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箱3侧壁上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与排出管1,所述温度传感器15与控制系统配合使用,所述排出管1 与设备本体的进口相连接;
将进入第一换热箱内部的凝结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回水温度达到145℃以上,防止回水温度过低,降低进入设备本体内部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因此凝结水作为给水使用时,降低了温差,节约能源并且减少燃料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尤其对于燃油、燃气锅炉来说,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以及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进气管2与设备本体相连接,将设备本体内部的水蒸气输送至第二换热箱4内部,同时启动外界的水泵,将冷却水抽入冷却水管内部,将制冷后的冷却液体输送至冷却液管内部,然后通过冷却液管045以及成环绕循环设置的冷却水管配合使用,将水蒸气的温度降到200℃以下,形成凝结水,然后启动抽水泵6,此时抽水泵将凝结水以及水蒸气抽入第一连接管5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输送至喷淋箱体14内部,利用喷淋箱体 14的喷淋头10对将进入喷淋箱体14内部的水蒸气进行再次降温处理,直至降温至100℃以下;
然后启动抽吸泵12,将喷淋箱体14内部的凝结水抽入连通管13内部,通过连通管13 将凝结水输送至过滤箱11内部,通过过滤箱内部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配合使用,将凝结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通过初步过滤器、中部过滤器和主过滤器配合使用,将凝结水进行多次过滤处理,增强过滤效果,使其得到净化后的凝结水;
最后启动控制阀,由于控制阀采用单向控制阀,因此净化后的凝结水通过第二连接管7 输送至第一加热箱3内部,然后启动加热器,将进入第一换热箱内部的凝结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回水温度达到145℃以上,防止回水温度过低,降低进入设备本体内部温度与回水温度之间的温差,因此凝结水作为给水使用时,降低了温差,节约能源并且减少燃料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尤其对于燃油、燃气锅炉来说,可获得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包括由第一换热箱(3)、第二换热箱(4)、过滤箱(11)和喷淋箱体(14)组合而成的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箱(4)上侧设置有第一换热箱(3),所述第二换热箱(4)的侧壁上侧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第二换热箱(4)内部设置有冷却液管(045)与冷却水管(044),所述第二换热箱(4)另一端侧壁上侧设置有出水口(042),所述出水口(042)与第一连接管(5)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5)与喷淋箱体(14)相连接,所述喷淋箱体(14)上侧设置有过滤箱(11),所述喷淋箱体(14)与过滤箱(11)之间通过连通管(13)相连接,所述过滤箱(11)通过第二连接管(7)与第一换热箱(3)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箱(3)上侧设置有排出管(1),所述排出管(1)与设备本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箱(4)设置有冷却水管进水口(046)、冷却液进口(043)与冷却管出水口(042),所述冷却液进口(043)的另一端通过冷却液管(045)相连接;所述冷却液管(045)两侧设置有回形管(048),两组所述回形管(048)的横向管通过主管(04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形管(048)的纵向管道通过分管(049)相连接,并且所述冷却液管(045)整体呈环绕型设置,所述分管(049)成多组设置,并且分布于冷却水管(044)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5)上侧设置有抽水泵(6),所述连通管(13)上侧设置有抽吸泵(12),所述第二连接管(7)上侧设置有控制阀(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箱体(14)内部设置有喷淋头(10),所述喷淋头(10)呈多组设置,并且与喷淋管(9)相连通,所述喷淋管(9)固定安装于喷淋箱体(14)外壁上侧,所述喷淋管(9)的另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1)内壁上两侧均设置有套筒(117),所述套筒(117)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16),所述滑块(116)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杆(111),两侧所述连接杆(111)中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18)与第二过滤网(119),所述第一过滤网(118)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119)的网孔直径,所述第二过滤网(119)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组件(113),所述过滤器组件(113)依次设置有初步过滤器(115)、中部过滤器(114)和主过滤器(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箱(3)内部底端设置有漏板(033),所述漏板(033)下侧设置有加热器(032),所述第一换热箱(3)侧壁上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与排出管(1),所述排出管(1)与设备本体的进口相连接。
CN202221252987.2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900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2987.2U CN21790053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2987.2U CN21790053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0535U true CN217900535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2987.2U Active CN217900535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0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2218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109855151B (zh)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
CN109323234A (zh) 空气能锅炉蒸汽供应系统
CN201237453Y (zh) 一种燃油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6582830U (zh) 利用除氧器排气余热加热除氧给水的锅炉除氧装置
CN217900535U (zh) 一种节能型凝结水处理装置
CN102135327A (zh) 一种带有热管均热器的废热回收即热型热泵热水器
CN108443939A (zh) 一种适用于水冷汽轮机组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108837542A (zh) 一种蒸发浓缩系统
CN212029473U (zh) 一种冷凝水回收改造装置
CN205261518U (zh) 蒸汽系统
CN212058403U (zh) 一种印染定型机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9428171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蒸发浓缩电镀废水的设备
CN112815298A (zh) 一种凝汽水回收系统
CN110841319A (zh) 节能双效真空浓缩器
CN204963196U (zh) 一种污水源热泵机组
CN212252579U (zh) 一种废热回收环保结构
CN211189156U (zh) 一种中药提取车间浓缩工序冷却水系统
CN212081211U (zh) 一种锅炉取样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05227915U (zh) 一种太阳能喷射冷热水装置
CN109970125A (zh) 一种高盐废水处理用热泵装置
CN220176087U (zh) 一种燃气锅炉烟气凝结水处理回收系统
CN215489978U (zh) 蒸汽冷凝水余热回收供暖系统
CN214173067U (zh) 一种疏水箱进水系统
CN210662807U (zh) 一种燃煤锅炉连排热质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