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9961U - 一种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9961U
CN217899961U CN202221173622.0U CN202221173622U CN217899961U CN 217899961 U CN217899961 U CN 217899961U CN 202221173622 U CN202221173622 U CN 202221173622U CN 217899961 U CN217899961 U CN 217899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guide plate
air
range hood
su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36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志强
宋祖龙
王佳新
何晓益
何新奎
蒋济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36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9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9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烟机,包括外壳、风机组件、第一导流组件及第二导流组件,外壳,形成有容纳腔、第一吸烟口及第二吸烟口,风机组件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及第二进风口,第一导流组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吸烟口及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导流组件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吸烟口及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互独立。本申请将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相互独立,使得在第一吸烟口及第二吸烟口均打开时,经第一吸烟口吸入的油烟与经第二吸烟口吸入的油烟不会接触,二者不会形成气流漩涡,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油烟机逐渐成为人们厨房里面不可或缺的电器。油烟机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安装在油烟机内的风机组件吸排油烟,以将厨房内锅具在烹饪时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至室外,从而减轻厨房的空气污染。然而,相关技术中,油烟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较大,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烟机,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油烟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较大,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烟机,包括:
外壳,形成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吸烟口、第二吸烟口;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及与所述第一进风口间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
第一导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吸烟口及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
第二导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吸烟口及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互独立。
本申请实施例的油烟机,将油烟机的外壳设计成具有两个吸烟口,风机组件设计成具有两个进风口,且每个吸烟口与对应的一个进风口通过一个风道连通,使得两个吸烟口吸入的油烟相互独立,不会相互接触,进而不会形成气流漩涡,达到降噪目的。同时,两个吸烟口及两个进风口的设计,相较于单个进风口及单个吸烟口设计而言,可以提升油烟机的油烟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在开合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在开合组件处于第二位置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中第一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中第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中第三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对应的噪声辐射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A-A处剖面图的噪声辐射示意图;
图13是图4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示出的油烟机中第四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0、油烟机;11、外壳;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一吸烟口;1121、第一子吸烟口;113、第二吸烟口;114、底板;115、第一侧板;116、第二侧板;117、拢烟腔;118、烟机主壳体;119、集烟腔壳体;12、风机组件;121、第一进风口;122、第二进风口;123、蜗壳;124、叶轮;13、第一导流组件;131、第一风道;1311、第一子风道;1312、第二子风道;132、第一导流板;1321、第一子导流板;1322、第二子导流板;133、第二导流板;134、第三导流板;135、第一吸音层;136、第二吸音层;137、第三吸音层;1371、第一子吸音层、1372、第二子吸音层;1373、第三子吸引层;14、第二导流组件;141、第二风道;1411、第三子风道;1412、第四子风道;142、第四导流板;1421、第三子导流板;1422、第四子导流板;143、降噪腔;144、第五导流板;145、第四吸音层;15、开合组件;151、第一盖板;152、第二盖板;153、第三盖板;16、止回阀;17、油杯;p、第一方向;q、第二方向;t、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烟机10。油烟机10可以用于厨房中,安装于灶台平面附近,油烟机10可以吸收灶台平面上的锅具在烹饪时产生的油烟,避免烹饪时的油烟充满厨房,影响用户烹饪体验。
具体地,结合图2至图4,油烟机10包括外壳11及风机组件12,外壳11形成有第一容纳腔111及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的第一吸烟口112、第二吸烟口113,风机组件12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风机组件12用于产生负压吸力,使得油烟可以经由第一吸烟口112和/或第二吸烟口113吸入至外壳11的第一容纳腔111,减少厨房内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其中,风机组件12可以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21及与第一进风口121间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21及第二进风口122均可以将吸排油烟。
结合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油烟机10还包括第一导流组件13,第一导流组件13设于外壳11的第一容纳腔111内,且与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风道131,第一风道131与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一进风口121连通。在外壳11内形成连通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一进风口121的第一风道131,可以使得经第一吸烟口112进入的油烟在第一风道131的引导下更为顺利的到达风机组件12的第一进风口121,使得油烟机10的吸烟更为顺畅。
本申请实施例的油烟机10还包括第二导流组件14,第二导流组件14设于外壳11的第一容纳腔111内,且与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41,第二风道141与第二吸烟口113及第二进风口122连通。在外壳11内形成连通第二吸烟口113及第二进风口122的第二风道141,可以使得经第二吸烟口113进入的油烟在第二风道141的引导下更为顺利的到达风机组件12的第二进风口122,使得油烟机10的吸烟更为顺畅。
其中,第二风道141与第一风道131相互独立,使得在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二吸烟口113均打开时,经第一吸烟口112吸入的油烟与经第二吸烟口113吸入的油烟不会接触,二者不会形成气流漩涡,降低噪音。
在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二吸烟口113均打开时,油烟机10的工作原理为:风机组件12工作时产生负压吸力,使得由第一吸烟口112吸入的油烟可以通过第一风道131、第一进风口121进入风机组件12内,进而由与风机组件12连通的排风管道等排出室外;同时,由第二吸烟口113吸入的油烟可以通过第二风道141、第二进风口122进入风机组件12内,进而由与风机组件12连通的排风管道等排出室外。
具体地,结合图4,风机组件12可以包括蜗壳123及叶轮124,蜗壳123可以形成有第二容纳腔(图中未标注)及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1、第二进风口122及出风口(图中未标注),出风口可以与排风管道连通,叶轮124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叶轮124用于在转动时产生负压吸力,进而使得油烟能够经过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二吸烟口113吸入至蜗壳123的第二容纳腔,之后由蜗壳123的出风口及排风管道排出室外。可以理解的是,为避免回流现象,蜗壳123的出风口与排风管道之间可以设置止回阀16,使得气流仅能由蜗壳123的出风口朝排风管道的方向传输,而无法由排风管道朝蜗壳123的方向传输。
可选地,沿气流流向上,第一风道131的至少部分的口径可以逐渐减小,以加速气流流动,通过渐缩风道的气流的贴附效应启动引导作用,避免油烟流动过程中形成气流紊乱和漩涡,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131包括靠近第一吸烟口112的第一子风道1311,第一子风道1311的口径在第一方向p上沿着气流流向逐渐减小。即,第一子风道1311在第一方向p上采取渐缩风道设计,可以加速气流流动,通过渐缩风道的气流的贴附效应启动引导作用,避免油烟流动过程中形成气流紊乱和漩涡,降低噪音。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131还包括与第一子风道1311连通的第二子风道1312,第二子风道1312靠近第一进风口121设置,第二子风道1312的口径在第二方向q上沿着气流流向逐渐减小。即,第二子风道1312在第二方向q上采取渐缩风道设计,可以加速气流流动,通过渐缩风道的气流的贴附效应启动引导作用,避免油烟流动过程中形成气流紊乱和漩涡,降低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沿着气流流向上,子风道(第一子风道1311、第二子风道1312)的口径逐渐减小中的“逐渐减小”可以为:沿着气流流向上,子风道的口径呈线性形式逐渐减小。其中,线性形式可以为直线形式、抛物线形式等,使得子风道的渐缩设计更加平滑,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第二方向q与第一方向p相交,以实现在多个方向上的渐缩风道设计,使得油烟导向作用更佳。其中,第二方向q与第一方向p相交为:第二方向q与第一方向p在同一平面内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例如,夹角可以为30°、60°、90°、120°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导流组件13包括第一导流板132、第二导流板133及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导流板134,第一导流板132的一端设于风机组件12的第一进风口121所在的一侧且与风机组件12连接,另一端朝靠近第一吸烟口112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外壳11。第一导流板132连接于风机组件12的第一进风口121与壳体的第一吸烟口112之间,可以将油烟更好由第一吸烟口112导向至第一进风口121中,避免油烟逃逸至第一容纳腔111内的其它部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板132可以连接风机组件12形成第一进风口121的第一端板,也可以连接风机组件12上连接第一端板的周侧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导流板133设于第一导流板132背离风机组件12的一侧且靠近第一吸烟口112,第二导流板133与第一导流板132分别设于第一吸烟口112的相对的两侧,第二导流板133与第一导流板132及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子风道1311,沿着气流流向上,第一导流板132与第二导流板133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此时,上述的第一方向p大致为沿第一导流板132与第二导流板133的分布方向且大致平行于第一吸烟口112的开口端面的方向,第一吸烟口112的开口端面可以为设置第一吸烟口112的底板114的板面。通过第一导流板132与第二导流板133沿气流流向上的间距调整来实现第一子风道1311的渐缩设计,结构简单且生产制造方便。
可选地,结合图4至图6,两个第三导流板134设于第一导流板132背离风机组件12的一侧且远离第一吸烟口112,两个第三导流板134均连接外壳11,两个第三导流板134与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子风道1312,沿着气流流向上,相邻两个第三导流板134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此时,上述的第二方向q大致为两个第三导流板134的分布方向,该第二方向q可以大致与第一进风口121的中轴线垂直。通过两个第三导流板134沿气流流向上的间距调整来实现第二子风道1312的渐缩设计,结构简单且生产制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对外壳11中形成第一子风道1311的相对的两个内壁面之间的间距调整来实现第一子风道1311的渐缩设计,通过对外壳11中形成第二子风道1312的相对两个内壁面的间距调整来实现第二子风道1312的渐缩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第一导流板132包括第一子导流板1321及第二子导流板1322,第一子导流板1321贴设于风机组件12的第一进风口121所在的一侧,第一子导流板1321与两个第三导流板134及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子风道1312。将第一子导流板1321贴合风机组件12设计,可以增大第一导流板132与风机组件12的连接面积,提升第一导流板132与风机组件12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子导流板1322与第一子导流板1321呈夹角设置且连接,第二子导流板1322设于第一子导流板1321与第一吸烟口112之间,第二子导流板1322与第二导流板133及外壳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子风道1311。将第二子导流板1322与第一子导流板1321弯折设计,可以提升第一容纳腔111内的空间利用率,可以加大第一子风道1311的进口面积,增强第一吸烟口112的吸烟效果。其中,第二子导流板1322与第一子导流板1321可以圆滑过渡连接,以使气流流通顺畅。
可选地,第二子导流板1322与第二导流板133之间的倾斜角度可以满足,第二导流板133靠近第一吸烟口112的一端至第二子导流板1322的间距为L1,第二子导流板1322靠近第一子导流板1321的一端至第二导流板133的间距为L2,L2/L1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8,以使得第一子风道1311形成合适的渐缩风口,避免达不到足够的倾斜程度或倾斜太严重的问题。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子导流板1322上可以连接有第一吸音层135,第一吸音层135可以设于第二子导流板1322背离第二导流板133的一侧。即,第一吸音层135设于第一子风道1311外,可以在实现降低噪音的前提下,避免第一吸音层135的设计对第一子风道1311内的气流流动产生干扰。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9,第二导流板133上连接有第二吸音层136,第二吸音层136设于第二导流板133背离第一导流板132的一侧。即,第二吸音层136设于第一子风道1311外,以实现在降低噪音的前提下避免对第一子风道1311内的气流流动产生干扰。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10,两个第三导流板134上连接有第三吸音层137。其中,第三吸音层137可以包括分别设于两个第三导流板134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子吸音层1371、及连接两个第一子吸音层1371之间的第二子吸音层1372,以加大第三吸音层137的设置面积,提升吸音效果,更好的降噪。
图11为油烟机10使用时的噪声辐射示意图,图12为图4中示出的油烟机10在A-A处剖面图的噪声辐射示意图,由图11和图12可以得知,噪音传递方向或辐射方向与气流流动方向相反,通过导流板可以使得噪音发生多次反射,减弱声能量,起到隔声效果,且第一吸音层135、第二吸音层136及第三吸音层137的设置可以对外壳11内产生的噪音进行很好的吸收,可以达到较佳的降噪效果。其中,导流板在对应吸音层设置的位置处可以设置多个网孔。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吸音层135、第二吸音层136及第三吸音层137均可以选用任意的可减弱噪音的物件;例如,可以选用吸音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吸音层135与第一导流板132之间、第二吸音层136与第二导流板133之间,第三吸音层137与第三导流板134之间均可以选用任意的连接方式连接;例如,可以选用粘接方式连接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外壳11包括底板114及第一侧板115,底板114用于在油烟机10使用时面向灶台平面设置,底板114形成有第一吸烟口112;第一侧板115连接底板114且与底板114呈夹角设置,第一侧板115形成有第二吸烟口113。油烟机10使用时第一吸烟口112可以面向灶台平面设置,可以对灶台平面上锅具产生的油烟更好的进行吸收,而安装于第一侧板115的第二吸烟口113则可以对第一吸烟口112未能吸入的油烟进行吸收,二者同时使用可以提升油烟机10的油烟吸收效果。
可选地,第一吸烟口1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子吸烟口1121,第二吸烟口113可以对应相邻两个第一子吸烟口1121的中间设置。间隔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子吸烟口1121可以与灶台平面上两个以上的灶具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每个灶具上产生的油烟可以更多的通过对应的第一子吸烟口1121吸入油烟机10内,而位于两个灶具之间的油烟等则可以通过第二吸烟口113吸入油烟机10内,使得在保证每个灶具处较佳的油烟吸收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更多油烟的吸收。
进一步可选地,沿第三方向t上,第二吸烟口113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吸烟口1121具有重叠区域,两个以上的第一子吸烟口1121沿第三方向t分布。将第二吸烟口113设计成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吸烟口1121重叠,则第二吸烟口113还可以吸收对应第一子吸烟口1121且未经第一子吸烟口1121吸入的油烟,增强油烟机10的油烟吸收效果。优选地,沿第三方向t上,第二吸烟口113与两个第一子吸烟口1121均具有重叠区域,以降低油烟逃逸现象。
更进一步可选地,沿第三方向t上,第二吸烟口113的整个长度尺寸中,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吸烟口1121重叠区域的长度尺寸为第一子吸烟口1121的长度尺寸的30%-50%,通过对第二吸烟口113和第一子吸烟口1121沿第三方向t上的尺寸的合理限定,可以使得第二吸烟口113更大化的吸收第一子吸烟口1121未能吸入的油烟,且使第二吸烟口113的开口尺寸不至于过大,能够兼具结构强度高及吸烟性能强的特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方向t与第二方向q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吸烟口1121及第二吸烟口113均可以大致呈长方形结构,第三方向t可以为第一子吸烟口1121的长边所在的方向,第一子吸烟口1121的长边可以大致与第二吸烟口113的长边平行。第一子吸烟口1121和/或第二吸烟口113也可以大致呈菱形等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二吸烟口113处均可以设置网板,网板上形成有网孔,使得油烟可以经网板上的网孔吸入油烟机10内,网孔的尺寸较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二吸烟口113的尺寸而言,大大减小,可以避免人手伸入造成安全隐患以及大型障碍物进入影响油烟机10的正常运行等。第一吸烟口112处的网板和/或第二吸烟口113处的网板与外壳11之间可以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内部检修及清洁操作的开展。
可选地,外壳11除包括第一侧板115外,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侧板116,多个第二侧板116与第一侧板115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底板114设于环状结构内,使得多个第二侧板116在油烟机10使用时在底板114靠近灶台平面的一侧形成拢烟腔117。拢烟腔117的设置可以对锅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聚拢,使得聚拢的油烟能够更容易的通过底板114上的第一吸烟口112进入到外壳11的第一容纳腔111内。可选地,各第二侧板116在油烟机10使用时面向灶台平面的一侧可以齐平,以提升油烟机10的结构规整性及美观性。
可选地,底板114在油烟机10使用时沿着靠近第一侧板115的一端至远离第一侧板115的一端的方向上,与灶台平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便于油烟经底板114上的第一吸烟口112进入到油烟机10内;且便于未经第一吸烟口112吸入的油烟到达第一侧板115上的第二吸烟口113处,提升油烟吸收效果。可选地,底板114与灶台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45°,以使得底板114上第一吸烟口112处及第一侧板115上第二吸烟口113处的油烟进入状态更佳。
可选地,各第二侧板116在油烟机10使用时面向灶台平面的一侧可以位于第一侧板115面向灶台平面的一侧与灶台平面之间,底板114的一端可以与第一侧板115面向灶台平面的一侧连接,底板114的另一端可以与多个第二侧板116中,与第一侧板115相对的一个第二侧板116连接且位于拢烟腔117内。油烟机10还可以包括油杯17,油杯17设于拢烟腔117内,油杯17设于底板114靠近灶台平面的一侧且靠近多个第二侧板116中,与第一侧板115相对的一个第二侧板116,油杯17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使得油烟机10内的油烟可以朝底板114与多个第二侧板116中与第一侧板115相对的一个第二侧板116之间汇聚,并经由该处的油杯17进行收集,以便进行统一处理。将油杯17设于拢烟腔117内,隐蔽性更好,可以提升油压机的外观整齐性及美观性。
可选地,多个第二侧板116中与第一侧板115相对的一个第二侧板116,可以与第二导流板133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二导流板133连接底板114的一端靠近第一吸烟口112的边缘线设置,第二导流板133的另一端可以朝与第一侧板115相对的一个第二侧板116处倾斜延伸且连接,使得油烟走向更加顺畅。可选地,与第一侧板115相对的一个第二侧板116,可以与两个第三导流板134连接,风机组件12的第一进风口121可以朝向该第二侧板116设置。
可选地,第二进风口122与第一进风口121可以分别设于风机组件12的相对的两侧,使得第一风道131与第二风道141能够更大限度的分开,降低二者之间的干扰。其中,第一进风口121可以朝向第一侧板115设置,第二进风口122可以朝向与第一侧板115相对的一个第二侧板116设置。具体地,风机组件12的蜗壳123的相对两侧可以分别设置第一进风口121及第二进风口122。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21的吸风性能可以高于第二进风口122的吸风性能,由于与第一进风口121经第一风道131连通的第一吸烟口112设于底板114上,与第二进风口122经第二风道141连通的第二吸烟口113设于第一侧板115上,则第一进风口121的吸风性能高于第二进风口122处的吸风性能,可以实现底板114上第一吸烟口112的油烟吸收能力高于第一侧板115上第二吸烟口113的油烟吸收能力,能够更好的除去厨房内的油烟。具体地,设于蜗壳123内的叶轮124的中盘可以靠近第二进风口122处设置,以实现第二进风口122处的吸风性能低于第一吸风口处的吸风性能。
可选地,第二导流组件14可以包括第四导流板142,第四导流板142的一端可以连接风机组件12的第二进风口122所在的一侧,另一端可以朝靠近第二吸烟口113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外壳11,第四导流板142连接于风机组件12的第二进风口122与外壳11的第二吸烟口113之间,可以将油烟更好由第二吸烟口113导向至第二进风口122中,避免油烟逃逸至第一容纳腔111内的其它部位。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导流板142可以连接风机组件12形成第二进风口122的第二端板,也可以连接风机组件12上连接第二端板的周侧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四导流板142靠近第二吸烟口11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导流板132靠近第一吸烟口112的一端连接,以使第四导流板142与第一导流板132之间形成降噪腔143。应用赫姆霍兹原理,通过降噪腔143可以减弱风机组件12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升油烟机10的使用性能。其中,风机组件辐射处的噪音可以在第一导流板132和第四导流板142上发生多次反射,从而降低噪音。
可选地,第四导流板142形成降噪腔143的一侧可以设有第四吸音层145,第一导流板132上的第一吸音层135也可以设于第一导流板132形成降噪腔143的一侧,以使得第一吸音层135、第四吸音层145一方面可以吸收风道内的噪音,另一方面可以吸收风机组件辐射处的噪音,提升吸音层的利用率,实现在减少吸音层的耗材的前提下提升降噪性能。
可选地,第二导流组件14还可以包括第五导流板144,第五导流板144设于第四导流板142背离风机组件12的一侧,第五导流板144与第四导流板142之间形成与第一进风口121连通的第三子风道1411,第一侧板115与第四导流板142之间形成与第二吸烟口113连通的第四子风道1412,第二风道141包括第三子风道1411及第四子风道1412。第三子风道1411的口径小于第四子风道1412的口径,以便油烟能够更好的导向风机组件12的第二进风口122内。
可选地,结合图4、图5和图14,第四导流板142包括第三子导流板1421及第四子导流板1422,第三子导流板1421贴设于风机组件12的第二进风口122所在的一侧,以增大第四导流板142与风机组件12的连接面积,提升第四导流板142与风机组件12的连接稳定性,第四子导流板1422与第三子导流板1421呈夹角设置且连接,第四子导流板1422设于第三子导流板1421与第二吸烟口113之间,将第四子导流板1422与第三子导流板1421弯折设计,可以提升第一容纳腔111内的空间利用率,加大第二风道141的进口面积,增强第二吸烟口113处的吸烟效果。其中,第四子导流板1422与第三子导流板1421可以圆滑过渡连接,以使气流流通顺畅。
结合图7,第三子导流板1421与第四子导流板1422之间的夹角θ可以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165°,以使得第二风道141形成合适的渐缩风口,避免达不到足够的倾斜程度或倾斜太严重的问题。可选地,第四子导流板1422与风机组件12形成第二进风口122的端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110°且小于或等于165°,以使得第二风道141形成合适的渐缩风口,避免达不到足够的倾斜程度或倾斜太严重的问题。
可选地,沿气流流向上,第二风道141的至少部分的口径可以逐渐减小,以加速气流流动,通过渐缩风道的气流的贴附效应启动引导作用,避免油烟流动过程中形成气流紊乱和漩涡,降低噪音。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油烟机10还包括开合组件15,开合组件15可以对应第二吸烟口113设置且连接外壳11,开合组件15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结合图2,第一位置下开合组件15闭合第二吸烟口113,结合图3,第二位置下开合组件15打开第二吸烟口113。如此,在油烟较多时,可以使开合组件15处于第二位置,使得油烟可以通过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二吸烟口113吸入油烟机10,加快油烟吸收速度;而在油烟较少时,可以使开合组件15处于第一位置,使得油烟仅通过第一吸烟口112吸入油烟机10,减小油烟机10使用时的功耗。
可选地,开合组件15与外壳11之间可以为可转动连接,使得开合组件15可以相对于外壳11转动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开合组件15相对外壳11转动的转动轴位于第二吸烟口113远离第一吸烟口112的一侧。
可选地,开合组件15可以包括对应第一侧板115设置的第一盖板151,开合组件15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盖板151盖合第一侧板115且大致与第一侧板115贴合,开合组件15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盖板151与第一侧板115呈夹角设置,使得第一侧板115上的第二吸烟口113打开,且第一盖板151可以起到拢烟效果。
可选地,开合组件15还可以包括第二盖板152及第三盖板153,第二盖板152和第三盖板153可以分别对应位于第一侧板115两侧的第二侧板116设置且第二盖板152和第三盖板153均与第一盖板151连接,开合组件15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盖板152和第三盖板153可以分别与第一侧板115两侧的第二侧板116贴合,开合组件15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盖板152和第三盖板153可以遮挡第一盖板151与第一侧板115之间的缝隙。
结合图12,本申请的油烟机10,外壳11可以包括烟机主壳体118和集烟腔壳体119,油烟机10使用时,烟机主壳体118位于集烟腔壳体119背离灶台平面的一侧,烟机主壳体118内可以用于容纳风机组件12,集烟腔壳体119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吸烟口112及第二吸烟口113,烟机主壳体118的长度L3与集烟腔壳体119内腔室的长度L4的比值:L3/L4可以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7,以使得风机组件12的噪音更小且整机安装更为方便。优选地,烟机主壳体118的长度L3、集烟腔壳体119内腔室的长度L4、及第三导流板134靠近灶台平面的一端至集烟腔壳体119内腔室的顶部之间的间距H可以满足:40°≤arctan((L1-L2)/2/H)≤7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有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吸烟口、第二吸烟口;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形成有第一进风口及与所述第一进风口间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
第一导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吸烟口及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
第二导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吸烟口及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互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至少部分的口径沿着气流流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包括:
第一子风道,与所述第一吸烟口连通,所述第一子风道的口径在第一方向上沿着气流流向逐渐减小;
第二子风道,与所述第一子风道及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口径在第二方向上沿着气流流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
第一导流板,一端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一侧且与所述风机组件连接,另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吸烟口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外壳;
第二导流板,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背离所述风机组件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吸烟口,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吸烟口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及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沿着气流流向上,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导流板,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背离所述风机组件的一侧且远离所述第一吸烟口,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均连接所述外壳,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子风道,沿着气流流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
第一子导流板,贴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导流板与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及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子风道;
第二子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子导流板呈夹角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二子导流板设于所述第一子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吸烟口之间,所述第二子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及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子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导流板上连接有第一吸音层,所述第一吸音层设于所述第二子导流板背离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上连接有第二吸音层,所述第二吸音层设于所述第二导流板背离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侧;和/或
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上连接有第三吸音层,所述第三吸音层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导流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子吸音层、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子吸音层之间的第二子吸音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的至少部分的口径沿着气流流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一端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一侧且连接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四导流板,所述第四导流板的一端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所述第二进风口所在的一侧且连接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第四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导流板、所述第四导流板、所述风机组件及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降噪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形成所述降噪腔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吸音层,和/或,所述第四导流板形成所述降噪腔的一侧连接有第四吸音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底板,用于在所述油烟机使用时面向灶台平面设置,所述底板形成有所述第一吸烟口;
第一侧板,连接所述底板且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有所述第二吸烟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吸风性能高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吸风性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烟口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子吸烟口,所述第二吸烟口对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吸烟口的中间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吸烟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吸烟口具有重叠区域,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子吸烟口沿所述第三方向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吸烟口的整个长度尺寸中,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吸烟口重叠区域的长度尺寸为所述第一子吸烟口的长度尺寸的30%-50%。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机还包括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对应所述第二吸烟口设置且连接所述外壳,所述开合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开合组件闭合所述第二吸烟口,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开合组件打开所述第二吸烟口;和/或
所述外壳还包括多个第二侧板,多个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环状结构内,使得多个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油烟机使用时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灶台平面的一侧形成拢烟腔;和/或
所述底板在所述油烟机使用时沿着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端的方向上,与所述灶台平面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CN202221173622.0U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油烟机 Active CN217899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622.0U CN217899961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油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622.0U CN217899961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油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9961U true CN217899961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3622.0U Active CN217899961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油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9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854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1034091Y (zh) 双进风吸油烟机的风机蜗壳
CN213019798U (zh) 吸油烟机
CN217899961U (zh) 一种油烟机
WO2024146251A1 (zh) 抽风模块和油烟机
CN211952869U (zh) 一种旋吸式烟机结构
CN110939947A (zh) 一种具有导风装置的集成灶
CN217899960U (zh) 一种油烟机
CN209743243U (zh) 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CN206803261U (zh) 一种低噪音油烟机
CN201897253U (zh) 油烟机的前端进风装置
CN117109047A (zh) 一种油烟机
CN20589728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6414210U (zh) 干手机
CN109780599B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7230684U (zh) 一种近吸式吸油烟机
CN219177789U (zh) 吸油烟机及集成灶
CN211952868U (zh) 一种具有旋吸效应的吸油烟机
CN218846232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8599816U (zh) 机头组件和集成灶
CN112228931B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548989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8915051U (zh) 一种具有双吸烟口结构的油烟机
CN217876044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2481409U (zh) 一种旋吸式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