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3106U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93106U CN217893106U CN202221918181.2U CN202221918181U CN217893106U CN 217893106 U CN217893106 U CN 217893106U CN 202221918181 U CN202221918181 U CN 202221918181U CN 217893106 U CN217893106 U CN 2178931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shield
- airbag
- vehicle
- air bag
- safe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06010000060 Abdominal distension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08000024330 bloating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8—Hoods protecting the rider
- B62J17/086—Frame mounted ho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7/00—Safety equipment
- B62J27/20—Airba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包括车体、挡风罩以及安全气囊系统,所述挡风罩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气囊以及充气装置,所述安全气囊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并可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中,设置的挡风罩可实现遮风挡雨以及防晒,设置的所述安全气囊系统可在摔倒、碰撞等情况下对驾乘人员进行安全防护,且在驾乘过程中驾乘人员可无需佩戴头盔,同时兼顾良好的驾乘体验以及高效的安全保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电瓶车以及三轮车等车辆作为便民交通工具,具有使用方便、灵活性高的优点。但是,这些车辆均主要为开放式构造,在驾乘过程中容易由于摔倒、碰撞等原因而导致驾乘人员较严重的受伤。为避免驾乘人员在摔倒、碰撞等事故中产生较大的伤害,该类车辆在驾乘时被要求佩戴头盔。
但是由于头盔本身所具有的重量以及密闭性,往往佩戴起来不舒适,降低驾乘体验。而且,佩戴的头盔仅能避免头部等人体重要部位受到严重伤害,而对于人体其他部位并不具有保护作用,无法对驾乘人员起到完全有效的保护作用。
此外,为解决遮阳、挡风、挡雨的问题,摩托车、电瓶车以及三轮车等车辆中通常会在车体上加装遮阳挡风罩等设施,以保证乘坐体验。但是,由于普通的遮阳挡风罩的材质较为单薄,且耐磨性差,并不具有缓冲冲击及摩擦的作用,遮阳挡风罩的增设并不能提高驾乘安全性。而且,驾乘增设遮阳挡风罩后的该类车辆时仍需佩戴头盔,因此并未能解决头盔佩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车辆存在的驾乘安全性低、驾乘体验感差且两者无法有效兼顾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挡风罩可进行防晒、遮风挡雨,并还设置有安全气囊系统以在摔倒、碰撞等情况下对驾乘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性保护,驾乘该车辆时可无需佩戴头盔,且有效兼顾良好的驾乘体验以及高效的驾乘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包括车体、挡风罩以及安全气囊系统,所述挡风罩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气囊以及充气装置,所述安全气囊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并可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挡风罩的内侧,在充气后可向所述挡风罩的内侧中心鼓起。
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中,所述安全气囊压缩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且在充气后可鼓胀并伸展开。
更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通过安装外壳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所述安装外壳与所述挡风罩连接,所述安全气囊装设在所述安装外壳与所述挡风罩之间,所述安装外壳可在所述安全气囊充气鼓胀时被撑开。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装外壳的一端与所述挡风罩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风罩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装外壳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挡风罩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挡风罩卡接。
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中,所述安全气囊沿所述挡风罩铺展的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且在充气后可鼓胀。
更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沿所述挡风罩铺展并贴附在所述挡风罩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通过静电贴与所述挡风罩粘接。
更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沿所述挡风罩铺展并吸附在所述挡风罩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与所述挡风罩上均设置有橡胶磁石,所述安全气囊通过橡胶磁石吸附在所述挡风罩上。
优选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中,设置有倾斜传感器,所述倾斜传感器与所述充气装置通讯连接;
且至少在所述挡风罩的左右两侧装设有所述的安全气囊,或者,至少所述的安全气囊在充气鼓胀后可延伸展开至所述挡风罩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车体上设置有挡风罩以及安全气囊系统。其中,挡风罩可进行遮风挡雨以及防晒,提高驾乘室内驾乘人员的驾乘体验感。而安全气囊系统可在摔倒、碰撞等情况下将其中的安全气囊充气,以对驾乘人员进行安全防护,避免驾乘人员受到撞击、擦伤等,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安全。而且,基于挡风罩以及安全气囊系统的设置,驾乘该车辆时可无需佩戴头盔,即可避免风吹、日晒、雨淋以及具有更全面的安全保护,进一步提高驾乘体验,同时兼顾高效的安全保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中,可设置与安全气囊系统通讯连接的倾斜传感器。倾斜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车辆的倾斜角度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反馈,在车辆的倾斜角度超过阈值时,即可控制安全气囊系统工作,自动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驾乘安全的保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充气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安全气囊未充气前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安全气囊未充气前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全气囊在挡风罩上的装设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安全气囊充气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倾斜状态且安全气囊充气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安全气囊未充气前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安全气囊未充气前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安全气囊贴附在挡风罩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安全气囊吸附在挡风罩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二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在安全气囊充气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二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在倾斜状态且车辆在安全气囊充气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倾斜传感器与安全气囊系统的通讯连接作用原理图;
附图标注:1-车体,101-前轮,102-后轮,2-挡风罩,201-第一卡扣,3-安全气囊系统,31-安全气囊,32-充气装置,320-外壳体,321-控制电路,322-点火器,323-燃烧室,324-气体发生剂,325-隔层,326-过滤器,327-出气口,33-充气连接管,4-倾斜传感器,5-安装外壳,501-第二卡扣,6-转轴,7-静电贴,8-橡胶磁石,9-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及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具体的实施例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及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便于区分,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更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可以是两轮车或三轮车,具体包括自行车、两轮摩托车、电瓶车或三轮摩托车等。其中,车辆具有沿前进方向所定义的前方,以及与前方相对的后方,车辆上的结构部件名称也可由此方向的定义而进行确定,如该车辆为摩托车或电瓶车时,则该摩托车或电瓶车即具有沿前进方向行驶在前的前轮101,以及与前轮101相对应的行驶在后的后轮102。
该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具有包括前轮101以及后轮102的车体1,车体1的车架总成前后端分别被支撑在前轮101和后轮102上,且车体1上具有供驾乘人员乘坐的驾乘位。而在车体1上还设置有挡风罩2,该挡风罩2对车体1的顶部形成包覆式的覆盖,与车体1的驾乘位之间包围形成驾乘室。
其中,经设置,至少挡风罩2的对应于驾乘室的部位可被打开,以提供上下车的空间。具体的,可在挡风罩2上对应驾乘室的部位设置门体,或者将挡风罩2设置为可折叠收纳,又或者将挡风罩2设计为多部分且可相互移动重叠的罩体结构,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而不限于所列举的方式。
挡风罩2具体选择透明材质的罩体,或者至少挡风罩2的向前视线部和左右视线部为允许视线穿透可见的,以保证视线不被遮挡。而且,挡风罩2的顶部可以为变色的透明材质,或者为挡光材质。
基于该挡风罩2的设置,可对驾乘室形成有效的防晒、遮风、挡雨的防护作用,在遭遇烈日、刮风、下雨等天气状况下,驾乘人员乘坐在受挡风罩2遮挡的包覆式驾乘室内,确保驾乘人员的乘坐体验,并可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此外,还设置有安全气囊系统3。具体的,该安全气囊系统3包括安全气囊31以及充气装置32,其中,充气装置32与安全气囊31连接并可为安全气囊31充气。当车辆遭遇碰撞、倾斜摔倒等状况时,安全气囊系统3均可工作,由充气装置32向安全气囊31充气,充气后的安全气囊31可胀起从而具有缓冲冲击的作用,避免驾乘室内的驾乘人员遭受直接撞击或摩擦,保护驾乘人员安全。
安全气囊31可选但不限于常规的车用安全气囊,充气装置32可选但不限于常规的车用安全气囊的充气装置,具体均可根据实际进行选用。
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中,选用的充气装置32如图1所示。该充气装置32包括外壳体320以及设置外壳体320内的燃烧室323,外壳体320上设置有控制电路321以及与控制电路321连接的点火器322,点火器322的点火端伸入至燃烧室323内。此外,在燃烧室323内填充有气体发生剂324;且在燃烧室323与外壳体320之间设置有过滤器326,且过滤器326与燃烧室323之间由一隔层325分隔开。隔层325上具有孔洞,可允许气体等穿透过。在外壳体320上开设有出气口327,该出气口327的内端与过滤器326连通。
使用时,该具体实施例示出的充气装置32的出气口327与安全气囊31连通。当控制电路321接收到充气控制信号时,点燃点火器322,点火器322的火焰将燃烧室内的气体发生剂324点燃,气体发生剂324燃烧产生的大量气体通过外侧隔层325上的孔洞进入到过滤器326,气体经过过滤后从出气口327进入到安全气囊31内,使安全气囊31充气鼓胀。
其中,充气装置32在该车辆上的设置可以为设置在在车体1上或者设置在挡风罩2上,如固定装设在车体1的车架总成内或者固定安装在挡风罩2上;而安全气囊31装设在挡风罩2上,充气装置32的出气口327通过充气连接管33与安全气囊31连通。
优选的,安全气囊31设置在挡风罩2的朝向驾乘室的内侧,在充气后可向挡风罩2的内侧中心鼓起。进一步的,安全气囊31在挡风罩2上的设置,可以是仅设置在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或者前侧,或者前侧、左右两侧均设置。而且,设置的效果可以是安全气囊31充气后在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鼓胀展开,从驾乘人员的左右两侧对驾乘人员进行保护;或者可以是安全气囊31充气后在挡风罩2的前侧鼓胀展开,从正面对驾乘人员进行保护;又或者可以是安全气囊31充气后在挡风罩2的前侧、左右两侧鼓胀展开,从正面以及左右两侧对驾乘人员进行保护。其中,具体的设置位置或设置效果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
在另外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设置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中还设置有倾斜传感器4,该倾斜传感器4可以感应检测车辆的倾斜角度并进行反馈。其中,该倾斜传感器4在车辆上的设置可以为设置在车体1上或设置在挡风罩2上,如固定装设在车体1的车架总成内或固定安装在挡风罩2上。
倾斜传感器4通过控制模块与充气装置32通讯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具体是设置在控制器9内的核心模块,而该控制器9在车辆上的设置可以为设置在车体1上或设置在挡风罩2上,如固定安装在车体1的车架总成内或固定安装在挡风罩2上。倾斜传感器4在检测到车辆的倾斜角度后可反馈至控制模块,并由控制模块向充气装置32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充气装置32工作,对安全气囊3进行充气,以保护驾乘人员安全;如控制模块上设置有倾斜角度阈值,在超过该倾斜角度阈值时车辆即会发生倾倒,当倾斜传感器4检测并反馈的角度超过该倾斜角度阈值时,控制模块即可发出控制指令以控制充气装置32工作,在车辆发生倾倒时及时对安全气囊31充气,实现自动的倾倒安全防护。
进一步的,基于车辆的倾倒方向主要为左右倾倒,而车辆倾倒过程中驾乘人员也随之向左或向右倾倒。在安全气囊3的防倾倒防护的设置中,安全气囊31的设置效果根据倾倒时人体需要防护的方位进行确定,可以是至少在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均装设有安全气囊31,或者,可以是至少安全气囊31在充气鼓胀后可延伸展开至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以使驾乘人员在随车辆倾倒时可获得相应的防护,避免在左右倾倒时从左右侧受到撞击或擦伤。
在具体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可根据倾斜传感器4检测的倾斜角度判断车辆的倾倒方向或者倾斜传感器4可同时检测出倾斜方向,即向左倾倒或向右倾倒。在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装设的安全气囊31中或者充气鼓胀后可延伸展开至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的安全气囊31中,均可设置为独立控制充气,控制模块可根据检测的倾倒方向控制单一侧的安全气囊31被充气,如向左倾倒时则控制左侧设置的安全气囊31充气或控制充气鼓胀后向左侧延伸展开的安全气囊31充气,而无需左右两侧的安全气囊31同时充气。当然的,根据控制机制设置,左右两侧的安全气囊31或充气鼓胀后可延伸展开至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的安全气囊31也可以被控制为同时充气。具体的控制机制,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以下结合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中,充气装置32在车体1或挡风罩2上的连接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安全气囊31在挡风罩2的连接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以及倾斜传感器4在车体1或挡风罩2上的连接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均可以选用任意可实现的方式,可选但不局限于本实用新型以下所列举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安全气囊系统3整体装设在挡风罩2上。其中,充气装置32的外壳体320通过螺钉或螺丝与挡风罩2固定连接,使充气装置32固定安装在挡风罩2上;而安全气囊31压缩装设在挡风罩2上,充气装置32通过充气连接管33与安全气囊31连接并可为安全气囊31充气,且安全气囊31在充气后可鼓胀并伸展开。
优选的,在挡风罩2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套安全气囊系统3,其中的安全气囊31也压缩设置在挡风罩2的顶部侧边。该优选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系统3的设置,主要在于提供倾倒安全防护。
具体的,请参阅图5所示,安全气囊31通过安装外壳5压缩装设在挡风罩2上,安装外壳5的材质可选但不限于塑胶。其中,安装外壳5与挡风罩2连接,安全气囊31被压缩装设在安装外壳5与挡风罩2之间,且安全气囊3与挡风罩2之间具有固定连接点,如安全气囊31的充气端可通过螺钉或螺丝固定连接在挡风罩2上。在安全气囊31充气鼓胀时,安装外壳5可被撑开,以保证安全气囊31可延伸展开。
安全气囊31充气撑开安装外壳5的作用,可以是使安装外壳5被撑裂开,如安装外壳5选用为较薄脆的塑胶壳体时,安装外壳5可被安全气囊31极易撑裂爆碎。而另外优选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31充气撑开安装外壳5时是使安装外壳5与挡风罩2的连接脱离,安全气囊31被重新压缩后,安装外壳5与挡风罩2可重新实现连接,提高循环使用效率,且避免了爆碎物的产生而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二次伤害。
在该另外优选的实施例中,具体的,安装外壳5的一端与挡风罩2活动连接,而另一端与挡风罩2可拆卸连接。当安全气囊31充气鼓胀时,可使安装外壳5与挡风罩2的可拆卸连接端被撑开,并绕与挡风罩2的活动连接端进行转动而打开,使安全气囊31可完整的伸展开。
如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示,安装外壳5的一端通过转轴6与挡风罩2铰接,安装外壳5的另一端可绕转轴6所在的轴线相对挡风罩2转动;在安装外壳5的另一端上具有第二卡扣501,而挡风罩2上具有与第二卡扣501对应的第一卡扣201,通过第二卡扣501与第一卡扣201的卡接安装外壳5的另一端与挡风罩2实现连接,而在安全气囊31充气鼓胀时,第二卡扣501将被从第一卡扣201上被冲开,实现安装外壳5的打开。打开后的安装外壳5通过转轴6悬挂在挡风罩2上,且第二卡扣501与第一卡扣201之间可实现再次扣接,以安装被压缩后的安全气囊31。
其中,安装外壳5的与挡风罩2活动连接的一端为上端,而与挡风罩2可拆卸连接的一端为下端,安全气囊31在充气后可由挡风罩2的顶部由上至下的进行延伸。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左右两侧的安全气囊31在充气后可鼓胀,并分别向左右两侧沿挡风罩2由上至下伸展开,以使对应于驾乘室的挡风罩2位置处均具有安全气囊31的缓冲,从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对驾乘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请参阅图9至图11所示,安全气囊系统3整体装设在挡风罩2上。其中,充气装置32的外壳体320通过螺钉或螺丝与挡风罩2固定连接,使充气装置32固定安装在挡风罩2上;而安全气囊31沿挡风罩2铺展的装设在挡风罩2上,充气装置32通过充气连接管33与安全气囊31连接并可为安全气囊31充气,且安全气囊31在充气后可直接鼓胀。
其中,安全气囊31的材质被选择为可透视的材质,可有效避免安全气囊31铺展装设在挡风罩2上后对驾乘人员的视线遮挡,保证驾驶安全。
优选的,在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套安全气囊系统3,其中的安全气囊31铺展设置在挡风罩2的对应于驾乘室的侧边。该优选实施例中的安全气囊系统3的设置,主要在于提供倾倒安全防护。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31沿挡风罩2铺展并贴附在挡风罩2上。具体的,请参阅图12所示,安全气囊31可以通过静电贴7与挡风罩2粘接,确保安全气囊31与挡风罩2稳定粘接以使安全气囊31铺展贴附在挡风罩2上的同时,可有效避免安全气囊31与挡风罩2之间产生静电。而且,该静电贴7选用透明的材质,可避免对驾乘人员的视线遮挡。
在另外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安全气囊31沿挡风罩2铺展并吸附在挡风罩2上。具体的,请参阅图13所示,安全气囊31与挡风罩2上均设置有橡胶磁石8,安全气囊31通过橡胶磁石8吸附在挡风罩2上,使安全气囊31可拆卸的铺展装设在挡风罩2上,且可以保障安全气囊31在挡风罩2上的铺展性以及装设稳定性。而且,橡胶磁石8采用星点分布,可有效避免遮挡驾乘人员的视线。
进行安全防护作用时,请参阅图14和图15所示,挡风罩2左右两侧上铺展装设的安全气囊31在充气后可直接鼓胀,更快捷高效的使对应于驾乘室的挡风罩2位置处均具有安全气囊31的缓冲,从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对驾乘人员进行安全防护。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请再参阅图3和图8所示,倾斜传感器4设置在挡风罩2上。
具体的,倾斜传感器4可以通过螺钉或螺丝固定安装在挡风罩2上。而且,该倾斜传感器4被具体设置在挡风罩2的顶部中间位置,以可对车辆的倾斜情况进行精准检测。
倾斜传感器4通过控制模块与充气装置32通讯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具体是设置在控制器9内的核心模块,请参阅图16所示,该通讯连接的控制机理是倾斜传感器4将检测的倾斜信号传输至控制器9,并由控制器9内的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后,向安全气囊系统3的充气装置32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充气装置32为相应的安全气囊31充气,以提供安全防护。
优选的,该防倾倒防护的设置中,在挡风罩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套安全气囊系统3,相应的安全气囊31的设置方式为压缩设置在挡风罩2上而充气后可在挡风罩2的侧边延伸展开,或者为铺展设置在挡风罩2上并可在充气后可直接在挡风罩2的侧边鼓胀,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关于安全气囊31在挡风罩2上的设置方式。请再参阅图10所示,车辆发生倾倒时,倾斜传感器4检测到倾斜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9,由控制器9内的控制模块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充气装置32向压缩的安全气囊31充气,充气后的安全气囊31在挡风罩2的侧边延伸展开,提供缓冲防护;或者,请再参阅图15所示,车辆发生倾倒时,倾斜传感器4检测到倾斜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9,由控制器9的控制模块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充气装置32向在挡风罩2的侧边铺展的安全气囊31充气,充气后的安全气囊31直接在挡风罩2的侧边直接鼓胀,提供缓冲防护。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而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本说明书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且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或改进,而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挡风罩以及安全气囊系统,所述挡风罩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所述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安全气囊以及充气装置,所述安全气囊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安全气囊连接并可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设置在所述挡风罩的内侧,在充气后可向所述挡风罩的内侧中心鼓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压缩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且在充气后可鼓胀并伸展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通过安装外壳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所述安装外壳与所述挡风罩连接,所述安全气囊装设在所述安装外壳与所述挡风罩之间,所述安装外壳可在所述安全气囊充气鼓胀时被撑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的一端与所述挡风罩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风罩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挡风罩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挡风罩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沿所述挡风罩铺展的装设在所述挡风罩上,且在充气后可鼓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沿所述挡风罩铺展并贴附在所述挡风罩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通过静电贴与所述挡风罩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沿所述挡风罩铺展并吸附在所述挡风罩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与所述挡风罩上均设置有橡胶磁石,所述安全气囊通过橡胶磁石吸附在所述挡风罩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倾斜传感器,所述倾斜传感器与所述充气装置通讯连接;
且至少在所述挡风罩的左右两侧装设有所述的安全气囊,或者,至少所述的安全气囊在充气鼓胀后可延伸展开至所述挡风罩的左右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18181.2U CN217893106U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PCT/CN2023/106261 WO2024017075A1 (zh) | 2022-07-21 | 2023-07-07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18181.2U CN217893106U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93106U true CN217893106U (zh) | 2022-11-25 |
Family
ID=84137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18181.2U Active CN217893106U (zh) | 2022-07-21 | 2022-07-21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93106U (zh) |
WO (1) | WO202401707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7075A1 (zh) * | 2022-07-21 | 2024-01-25 | 仝达产品开发(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8494A (zh) * | 2008-07-04 | 2008-12-10 | 姚波 | 乘用车的安全防护装置 |
EP2617609B1 (en) * | 2012-01-23 | 2015-09-16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Pedestrian airbag arrangement on a motor vehicle |
CN210139848U (zh) * | 2019-07-10 | 2020-03-13 |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顶棚安全气囊装置 |
CN112572338A (zh) * | 2019-09-27 | 2021-03-30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用于顶置式安全气囊模块的壳体和顶置式安全气囊模块 |
CN212950498U (zh) * | 2020-03-28 | 2021-04-13 | 重庆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主驾乘员保护的顶置式安全气囊 |
CN217893106U (zh) * | 2022-07-21 | 2022-11-25 | 仝达产品开发(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
2022
- 2022-07-21 CN CN202221918181.2U patent/CN217893106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7-07 WO PCT/CN2023/106261 patent/WO2024017075A1/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17075A1 (zh) * | 2022-07-21 | 2024-01-25 | 仝达产品开发(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17075A1 (zh) | 2024-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358091B1 (en) |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 |
CA2099834C (en) | Side impact airbag | |
US6923483B2 (en) |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 |
US3804435A (en) | Vehicle roll-over safety apparatus | |
RU2053145C1 (ru) |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
US6648368B2 (en) | Dual roof rail air bag with integrated fill system | |
AU2002236760A1 (en) |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 |
CN217893106U (zh) | 一种设有安全气囊系统的车辆 | |
US20040262894A1 (en) | Hood airbag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 |
GB2543663A (en) | External roof-rack mounted airbag | |
US20080007030A1 (en) | Airbag module | |
KR101702458B1 (ko) | 차량 루프용 외장 에어백 장치 | |
CN111497777A (zh) | 一种新型展开式的安全气囊总成 | |
KR100504284B1 (ko) | 차량 조수석용 에어백 쿠션 구조 | |
CN114620002A (zh) |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总成与车辆 | |
CN107380113A (zh) | 一种垂直下压式汽车气囊 | |
CN109987051B (zh) | 一种用于车辆翻滚的安全保护气囊装置 | |
CN210027320U (zh) | 一种汽车车身安全防护系统 | |
KR19980032712U (ko) | 에어백가스배출장치 | |
KR102454236B1 (ko) | 자동차의 에어백 장치 | |
CN211107295U (zh) | 一种汽车外部安全气囊保护系统 | |
CN101468632A (zh) | 车顶分离型气囊 | |
KR20040025166A (ko) | 헤드레스트의 에어백시스템 | |
KR0167624B1 (ko) | 자동차용 탑승자 탈출장치 | |
KR19980046361A (ko) | 충격 흡수용 에어백을 외부에 장착한 자동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